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 analysis of co-combustion between bag dust and pulverized coal 被引量:7
1
作者 Tao Xu Xiao-jun Ning +5 位作者 Guang-wei Wang Wang Liang Jian-liang Zhang Yan-jiang Li Hai-yang Wang Chun-he J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412-1422,共11页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last furnace bag dust(BD) and three kinds of coal—Shenhua(SH) bituminous coal, Pingluo(PL) anthracite, and Yangquan(YQ) anthracite—were obtained via non-isothermal thermogravimetry...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last furnace bag dust(BD) and three kinds of coal—Shenhua(SH) bituminous coal, Pingluo(PL) anthracite, and Yangquan(YQ) anthracite—were obtained via non-isothermal thermogravimetry.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different mixing ratio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four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pth using particle size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version rate of the three kinds of pulverized coals i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BD. The comprehensiv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types of pulverized coals rank in the order SH > PL > YQ. With the addition of BD,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combustion reaction of the blen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Coats–Redfern model used in this study fit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s the BD addition increased from 5 wt% to 10 wt%,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combustion reactions decreased from 68.50 to 66.74 k J/mol for SH, 118.34 to 110.75 kJ/mol for PL, and 146.80 to 122.80 kJ/mol for YQ. These results als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blast furnace dust for blast furnace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GRAVIMETRIC BAG DUST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combustion properties kinetic model
下载PDF
Combustion Property and Kinetic Modeling of Pulverized Coal Based on Non-isothermal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被引量:1
2
作者 Jiu-gang SHAO Jian-liang ZHANG +2 位作者 Guang-wei WANG Zhe WANG Hong-wei GUO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002-1008,共7页
Non-isothermal combustion kinetics of two kinds of low volatile pulverized coals (HL coal and RU coal)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rmogravimetri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ustibility of HL coal was better ... Non-isothermal combustion kinetics of two kinds of low volatile pulverized coals (HL coal and RU coal)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rmogravimetri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ustibility of HL coal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RU coal, and with increasing heating rate, ignition and burnout characteristics of pulverized coal were improved. The volume model (VM), the random pore model (RPM), and the new model (NEWM) in which the whole combustion proces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overlapping process of volatile combustion and coal char combustion, were used to fi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comparison of these three fit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ustion process of coal could be simulated by the NEWM with highest precision. When calculated by the NEWM,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volatile combustion and coal char combustion are 130.5 and 95.7 kJ · mol^-1 for HL coal, respectively, while they are 114.5 and 147.6 kJ ·mol^-1 for RU coal,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kinetic model non-isothermal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原文传递
Thermal analysis and kinetic modeling of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accompanied with coke breeze
3
作者 Peng Han Wen-long Zhan +5 位作者 Hao-bin Zhu Lei Gao Ying-chang Yu Zhi-jun He Jun-hong Zhang Qing-hai P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SCD 2021年第7期809-817,共9页
Pulverized coal injection technique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means of reducing coke consumption during ironmaking process.Owing to the increasing shortage of fossil fuels,other substitutes such as biomass,plastic,and... Pulverized coal injection technique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means of reducing coke consumption during ironmaking process.Owing to the increasing shortage of fossil fuels,other substitutes such as biomass,plastic,and waste tires have been studied in recent years.Coke breeze as one of the by-products of coking industri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as a substitute for partial pulverized coals.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ed fuels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the flammability index C and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 index S.For different coke breeze additions,the combustion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and the apparent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two stages were estimated by fitt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the shrinkage reaction model and shrinkage diffusion model,respectively.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in coke breeze addition from 15% to 60%,the indexes C and S decrease,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first stage remains almost constant,while that of the last stage increases from 16.89 up to 67.18 kJ mol^(-1),which indicates that adding coke breeze decreases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pulverized coal.Comparing the combustion and kinetic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coke breeze addition conditions,the optimal addition amount is suggested to be within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furnace Pulverized coal injection Coke breeze combustion kinetic model
原文传递
Modification of Melting Combustion Kinetic Model of Fine Ash from Entrained-Flow Gasifier
4
作者 WANG Wenyu LI Wei +2 位作者 LU Yu REN Qiangqiang LYU Qingga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300-310,共11页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is a prominent technology in the co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serves as the fundamental basis for various process industries,including coal-based chemicals,coal-based liquid fuels,Integrated...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is a prominent technology in the co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serves as the fundamental basis for various process industries,including coal-based chemicals,coal-based liquid fuels,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 power generation,multi-generation systems,hydrogen production,and fuel cells.The gasification process generates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ash residue,with annual emissions exceeding tens of millions of tons and accumulation reaching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tons.Accordingly,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investigate methods for its disposal.The combustion of gasified fine ash(GFA) was conducted in a tube furnace,and the conventional shrinking core model was modifi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combustion behavior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900℃-1500℃).We divide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s into three ranges,which is defined as unmelted combustion(TFT) and mixed combustion(DTFT),the surface ash of GFA grains fell off,and the residual carbon and gas-phase reactants were nearly no longer affected by the diffusion resistance,thus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the reaction of internal residual carbon.In order to predict the melt combustion process more accurately,the time term of the shrinkage core model(SCM) is modified,and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FT is def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ash melting combustion kinetic model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烟煤、杂木颗粒和油泥混燃特性的热重分析
5
作者 侯秀芹 周凯 +6 位作者 邓骏 栾明煜 马能亮 董凌霄 白杨 邓磊 车得福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0-867,共8页
为了研究烟煤、杂木颗粒和油泥的掺混燃烧特性,通过热重试验对三者的掺混燃料进行燃烧特性分析,利用FWO法对掺混燃料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煤燃烧过程主要为固定碳燃烧,杂木颗粒的燃烧过程更复杂、燃烧性能最好,其综合燃烧特... 为了研究烟煤、杂木颗粒和油泥的掺混燃烧特性,通过热重试验对三者的掺混燃料进行燃烧特性分析,利用FWO法对掺混燃料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煤燃烧过程主要为固定碳燃烧,杂木颗粒的燃烧过程更复杂、燃烧性能最好,其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高达1.93×10^(-7);掺烧杂木颗粒可有效改善烟煤的燃烧性能,当烟煤和杂木颗粒以1∶4的质量比掺混燃烧时,掺混燃料的着火温度较烟煤降低了35%,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比杂木颗粒提高了7.2%;烟煤和杂木颗粒掺烧的最概然函数为[-ln(1-α)]^(-3)/4;当杂木颗粒掺混比高达45%时,适量掺混油泥有助于提升燃料燃烧性能;三者掺混燃料的燃烧反应最概然函数为[-ln(1-α)]2;当烟煤、杂木颗粒和油泥的掺混比例为40∶40∶20和45∶45∶10时,掺混燃料对应的活化能较其它比例掺混燃料有明显降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是纯烟煤的1.5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杂木颗粒 油泥 掺混燃烧 燃烧特性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气流床气化过程多结构单颗粒煤焦燃烧-气化反应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赵文静 郭庆华 +3 位作者 龚岩 宋旭东 王辅臣 于广锁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3,共10页
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气流床气化炉内的高温颗粒是气化反应过程的重要载体,其反应特性与其粒径、孔隙率及在气化炉内所处的反应环境密切相关。目前针对炉内颗粒开展的实验研究均需借助可视化装置,受到了气化炉内复杂的环... 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气流床气化炉内的高温颗粒是气化反应过程的重要载体,其反应特性与其粒径、孔隙率及在气化炉内所处的反应环境密切相关。目前针对炉内颗粒开展的实验研究均需借助可视化装置,受到了气化炉内复杂的环境、高温内窥镜光路尺寸、内窥镜前端镜片抗颗粒污染能力及成像系统有效分辨率等诸多条件的限制。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在更微小层面和颗粒内部对颗粒燃烧-气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直观观测其行为特性。将颗粒设置为实心结构、凹孔结构和突起结构,比较了三种结构颗粒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气固两相相对速度条件下的燃烧-气化反应特性。模型验证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描述单颗粒煤焦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结构颗粒模型有相似的火焰形态和温度分布特征,环境温度升高和气固两相相对速度增加均会使颗粒整体反应程度增加,气固两相相对速度对颗粒火焰形态和颗粒内部温度梯度的影响更大;随着气固两相相对速度的增加,结构对颗粒反应特性的影响更加明显;增大接触面积并不总是有利于颗粒整体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结构 单颗粒模型 煤焦燃烧-气化 颗粒反应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熔渣气化炉喷嘴燃烧区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王学云 郁肖兵 +1 位作者 彭万旺 沈岩松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9-674,共16页
燃烧区是熔渣气化炉的重要区域,其对熔渣气化炉的工作状态具有明显影响。基于双欧拉模型探究了燃烧区的速度场、温度场和组分场的分布特征及燃烧区空腔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工业级熔渣气化炉燃烧区呈“羽”状,其先向炉中心延伸再斜向... 燃烧区是熔渣气化炉的重要区域,其对熔渣气化炉的工作状态具有明显影响。基于双欧拉模型探究了燃烧区的速度场、温度场和组分场的分布特征及燃烧区空腔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工业级熔渣气化炉燃烧区呈“羽”状,其先向炉中心延伸再斜向上发展;气体在熔渣气化炉中心区域的流动速度为2.5 m/s左右,但未形成“高速对撞区”;高温区出现在燃烧空腔外表面附近特别是正对喷嘴且靠近炉中心的区域,该区域的温度可以达到约2000℃;氧气主要分布在气化剂喷嘴前端约0.5 m的空腔内,一氧化碳的分布区域与水蒸气在空间上有较大程度重叠,二氧化碳主要在喷嘴前端空腔外壳附近生成,氢气浓度较高的区域则出现在燃烧区对应空腔的上沿;沿喷嘴轴线方向,气体温度呈先升至峰值再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气化剂流量的增大,燃烧温度极大值出现的位置逐渐朝炉中心处移动,并呈较明显的线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渣气化炉 煤气化 燃烧区形状 合成气 数学模拟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仝曜暄 张玉柱 +4 位作者 赵振宁 何继良 朱亚明 程俊霞 赵雪飞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热重分析仪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和4种族组分的热解行为进行研究,利用Flynn-Wall-Ozawa法、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和Satava-Sestak法计算热解活化能以及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MLP、DMSOS、BA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随机成核及其后续增长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分别为G(α)=[-ln(1-α)]^(4/3)、G(α)=[-ln(1-α)]^(4)、G(α)=[-ln(1-α)]2,活化能分别为73.99、180.20、46.09 kJ/mol,lg A分别为5.82、13.57、3.32;BAS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α+(1-α)ln(1-α),E=85.36 kJ/mol,lg A=6.18;DMSO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或三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1-(1-α)^(1/3)]^(2),E=64.42 kJ/mol,lg A=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沥青组分 热解特性 热解动力学 扩散模型 热解机理函数 活化能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煤自燃热失重特征规律及关键官能团研究
9
作者 李亚清 欧霖峰 +1 位作者 李星 孙鑫鑫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4,共7页
为了研究煤自燃过程中对失重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官能团,以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为研究对象,根据TG热重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实验,研究煤自燃热失重过程的特征温度和官能团变化规律,基于频率比模型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煤自燃失重量与官能团... 为了研究煤自燃过程中对失重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官能团,以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为研究对象,根据TG热重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实验,研究煤自燃热失重过程的特征温度和官能团变化规律,基于频率比模型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煤自燃失重量与官能团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热失重过程的关键官能团。研究结果表明:随煤变质程度加深,热失重曲线后移,从褐煤到无烟煤,热失重特征温度分别增加22%,37%;随温度增加,官能团含量突变温度点与特征温度相近,羟基在150℃之前呈指数式下降后趋于稳定,脂肪烃、含氧官能团和芳香烃在燃点温度之后线性下降;影响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热失重的关键官能团不一致,C C是影响褐煤的热失重关键官能团,而甲基是影响烟煤、无烟煤的热失重关键官能团。研究结果可为煤自燃热失重过程关键官能团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热失重特征 相关性 关键官能团 频率比模型
下载PDF
煤泥微观结构及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杨晶晶 郭永胜 +2 位作者 付转霞 张嬿妮 舒盼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66-271,共6页
为了掌握煤泥微观结构和燃烧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及热重分析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彬长矿区煤泥的表观特征、官能团种类及燃烧特性。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升温速率的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炭在... 为了掌握煤泥微观结构和燃烧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及热重分析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彬长矿区煤泥的表观特征、官能团种类及燃烧特性。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升温速率的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炭在洗选过程中分离出的矿物杂质以堆积或与煤互相渗透为一体的形式赋存于煤泥结构中,隔绝了煤泥与空气接触,影响了其表面性质;煤泥中存在大量矿物质基团,这是煤泥难以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煤泥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氧化过程呈分阶段特性,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TG-DTG-DSC曲线均呈现滞后现象。高升温速率延长了煤泥热解燃烧的反应过程,使得煤泥的特征温度、着火特性指数Ci和燃烧特性指数S随升温速率的增加呈现增大趋势。煤泥的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与升温速率呈负相关,但效果并不明显。研究结果对煤泥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电镜扫描 官能团 热重分析 燃烧特性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煤低氧自燃及其残余物复燃特征试验研究
11
作者 侯玉亭 肖旸 +4 位作者 张英超 孙计全 时东文 刘会奇 李青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0-729,共10页
为研究煤的低氧自燃及其残余物的复燃过程,在氧浓度5%的条件下,分别在200,300,400℃对煤样进行恒温氧化,采用同步热分析法,测试了原煤低氧自燃及残余物复燃过程中的质量及放热量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21%... 为研究煤的低氧自燃及其残余物的复燃过程,在氧浓度5%的条件下,分别在200,300,400℃对煤样进行恒温氧化,采用同步热分析法,测试了原煤低氧自燃及残余物复燃过程中的质量及放热量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21%氧浓度,在5%的低氧环境中,煤的自燃进程受到抑制,特征温度均升高,最大反应速率由5.05%/min降至3.12%/min,降低了38.22%,净放热量由16173.73 J/%降至12647.56 J/%,降低了21.80%;动力学模式由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转变为相边界反应,与21%氧浓度相比,5%氧浓度的煤表观活化能由91.29 kJ/mol降至81.99 kJ/mol,降低了10.19%;相对于原煤,5%的低氧高温残余物的吸氧增重过程明显受到抑制,残余物对的吸氧增重量随氧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经历400℃氧化后,残余物复燃的吸氧增重量相对于原煤降低了65.99%;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质量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先降低后增大,而燃点温度和燃尽温度降低;放热量均降低,且热分解过程中放热速率的加速趋势逐渐消失;动力学模式由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先转变为反应级数,再转变为相边界反应,表观活化能先由81.99 kJ/mol增大至117.67 kJ/mol后减小至117.77 kJ/mol。研究结果对煤自燃隐患的科学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残余物 特征温度 放热量 动力学
下载PDF
焦煤氧化燃烧特性参数与热动力学特征
12
作者 王成博 雷昌奎 邓存宝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19,共11页
煤氧化自燃是矿井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明煤氧化燃烧的特点和规律,采用TG-DTG试验研究了沙曲一号煤矿焦煤氧化热解过程,对不同升温速率下煤样的特征温度和燃烧特性参数进行了计算,并根据改进的Starink法计算了缓慢失重阶段和燃烧... 煤氧化自燃是矿井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明煤氧化燃烧的特点和规律,采用TG-DTG试验研究了沙曲一号煤矿焦煤氧化热解过程,对不同升温速率下煤样的特征温度和燃烧特性参数进行了计算,并根据改进的Starink法计算了缓慢失重阶段和燃烧失重阶段的热动力学参数,确定了这2个阶段的动力补偿效应。结果表明:特征温度点随升温速率的增大出现了后移现象,并且反应结束后的残余物质比例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增加;燃烧特性参数随升温速率增大呈现显著增大趋势,升温速率越大,煤粉可燃性越好,燃烧越稳定,但反应也越不充分;表观活化能在缓慢失重阶段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最大值188.47 kJ/mol在着火点T_(3)附近;在燃烧失重阶段当转化率小于0.3时,表观活化能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最大值173.65 kJ/mol在最大失重速率温度点T_(4)附近;指前因子整体变化规律与表观活化能基本一致,动力学补偿效应在燃烧失重阶段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升温速率 燃烧特性参数 热动力学参数 最概然机理函数 动力补偿效应
下载PDF
氨煤混燃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圣烨 崔名双 牛芳 《煤质技术》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逐年增加,需在减少煤炭使用量的前提下保证能源的供给,寻找可替代燃料势在必行,因而氨作为可代替燃料部分代替煤粉燃烧的氨煤燃烧技术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即氨煤混燃技术以其对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减排和能源利用效...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逐年增加,需在减少煤炭使用量的前提下保证能源的供给,寻找可替代燃料势在必行,因而氨作为可代替燃料部分代替煤粉燃烧的氨煤燃烧技术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即氨煤混燃技术以其对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减排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而备受关注。阐述氨煤混燃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火焰形态、煤粉着火和点火延迟时间、火焰传播机理及NO_(x)的排放等研究,总结不同燃烧策略和燃烧器下氨煤混燃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分析全球氨煤混燃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取得的一些重要突破以及未来研究可能面临的挑战。氨煤混燃的反应路径和机理模型类型复杂,在不同条件下的过程不尽相同,需进一步明确中间体物质的多重作用,且有待深入研究气体组分对煤粉和NO_(x)的生成影响规律。目前氨煤混燃点火及减少NO_(x)排放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宏观规律,部分研究着手分析氨煤混燃过程中间产物,但基础研究较少,机理尚不明确,相关燃烧器设计困难,技术仍不成熟,需对其进一步优化。未来可进一步针对提高掺氨比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实现氨煤混燃在火电厂等大型工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煤混燃技术 氨燃料 火焰形态 点火延迟时间 排放特性 反应路径 机理模型
下载PDF
多元低热值煤混合燃烧特性热重实验研究
14
作者 王波 王勤辉 +2 位作者 卢鑫耀 程乐鸣 吴迎春 《能源工程》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为了实现风化煤、煤矸石、煤泥的大规模利用,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多元低热值煤在不同升温速率、掺混比例下的着火特性和综合燃烧特性,并采用改良Coats-Redfern方法分析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提高升温速率可以改善低热值煤的燃烧特性;... 为了实现风化煤、煤矸石、煤泥的大规模利用,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多元低热值煤在不同升温速率、掺混比例下的着火特性和综合燃烧特性,并采用改良Coats-Redfern方法分析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提高升温速率可以改善低热值煤的燃烧特性;煤泥、风化煤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混煤的燃烧,随着二元混煤中风化煤比例由10%增至90%,混煤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由1.73×10^(-8)增至1.41×10^(-7);随三元混煤中煤泥比例由20%增至80%,混煤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由8.77×10^(-8)增至1.57×10^(-7)。与煤矸石相比,混煤的活化能更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更高,具有更好的燃烧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多元低热值混煤在循环流化床中的大规模利用及其工业装置的设计与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煤 煤矸石 煤泥 热重分析 混合燃烧特性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白竹与烟煤共炭化产物燃烧特性与动力学研究
15
作者 刘二东 邢献军 +1 位作者 江谦 常珠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0-598,共9页
文章以白竹和烟煤为原料,在不同共炭化温度、不同掺混比条件下制备共炭化产物,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产物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并采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计算动力学。结果表明,共炭化产... 文章以白竹和烟煤为原料,在不同共炭化温度、不同掺混比条件下制备共炭化产物,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产物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并采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计算动力学。结果表明,共炭化产物在燃烧过程中只出现1个峰,与煤单独燃烧基本一致,但综合燃烧特性优于煤;随着共炭化温度升高(350~550℃),灰分增多,燃烧效果下降;随着升温速率提高,样品微商热重(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ic,DTG)曲线向高温段偏移,但样品的失重量不变;随着白竹掺混比增加,共炭化产物燃烧的失重量随之减少,着火、燃烧性能逐渐提升;白竹与煤共炭化产物燃烧时会出现协同效应;采用FWO法、KAS法活化能结果相近,FWO法模型较优,其线性相关系数高于0.95;白竹与烟煤按质量比7∶3掺混,在350℃条件下共炭化,升温速率为20℃/min时共炭化产物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最好(3.98×10^(-7)min^(-2)·℃^(-3)),最小着火能量最低(85.8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竹 烟煤 共炭化 燃烧特性 动力学
下载PDF
动力配煤掺烧研究浅析
16
作者 姜智春 《全面腐蚀控制》 2023年第12期77-81,共5页
本文介绍了动力配煤的概念、目的,从掺烧方式,混煤燃烧特性,动力配煤模型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了在动力配煤理论方面存在的短板,为进一步在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力配煤 混煤掺烧 燃烧特性 数学模型
下载PDF
O_2/CO_2气氛下煤焦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段伦博 赵长遂 +2 位作者 李庆钊 李英杰 陈晓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4-658,共5页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气氛下徐州烟煤及其煤焦的燃烧实验,分析了O2浓度、CO2浓度和颗粒粒径等参数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气氛对煤和煤焦开始脱挥发分的时间影响不明显,但对其燃烧速率和燃尽时...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气氛下徐州烟煤及其煤焦的燃烧实验,分析了O2浓度、CO2浓度和颗粒粒径等参数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气氛对煤和煤焦开始脱挥发分的时间影响不明显,但对其燃烧速率和燃尽时间影响很大;高浓度CO2使煤焦的燃尽时间延长。气氛没有改变煤焦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O2浓度提高、CO2浓度降低和煤粉细化均可改善燃料的燃烧特性,但对煤焦的改善程度比对烟煤的小。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同等O2浓度下O/CO气氛较空气气氛煤灰表面孔隙结构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煤燃烧 热重 燃烧动力学 燃烧特性指数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煤燃烧过程中氟析出特性与生成机理 被引量:17
18
作者 齐庆杰 刘建忠 +2 位作者 曹欣玉 周俊虎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0-404,共5页
通过建立的固定床管式炉煤燃烧氟析出试验装置,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气态氟的排放特性,并根据燃煤氟析出等温动力学实验建立了气态氟生成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氟析出率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煤中氟在300℃~400℃开始析出,500℃~1... 通过建立的固定床管式炉煤燃烧氟析出试验装置,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气态氟的排放特性,并根据燃煤氟析出等温动力学实验建立了气态氟生成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氟析出率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煤中氟在300℃~400℃开始析出,500℃~1100℃为主要析出温度范围;氟析出率随煤在炉内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前5min为主要析出阶段;炉内还原性气氛对氟析出有一定的影响;氟析出率与煤中氟赋存形态和含氟量有关。燃煤过程中氟析出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描述,反应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依赖于煤中氟的赋存形态和氟化物的热稳定性。不同煤种E为28 0kJ·mol-1~65 1kJ·mol-1,A为12 5min-1~46 0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气态氟化物 氟析出特性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石煤燃烧特性及其类属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建忠 张保生 +2 位作者 周俊虎 冯展管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17-22,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3种石煤的燃烧特性和燃烧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对石煤的类属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石煤具有高灰、高硫和低热值的特点。石煤的燃烧特性与无烟煤相近,但比无烟煤差。采用Popescu法对石煤的燃烧机理进行分析,表明其燃烧过...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3种石煤的燃烧特性和燃烧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对石煤的类属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石煤具有高灰、高硫和低热值的特点。石煤的燃烧特性与无烟煤相近,但比无烟煤差。采用Popescu法对石煤的燃烧机理进行分析,表明其燃烧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三维扩散模型控制的反Jander方程是最佳机理函数。采用等转化率法对石煤不同燃烧阶段的活化能进行考察,表明其在着火、燃烧和燃尽各阶段都需要很高的活化能,进一步证明了石煤的燃烧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以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作为分类标准来确定石煤的类属是不恰当的;根据煤阶和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判断,石煤属于高变质的劣质无烟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燃烧特性 燃烧动力学 类属 热重法
下载PDF
生物质复合型煤在热分析仪中的燃烧行为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何方 王华 +1 位作者 何屏 胡建杭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7-91,共5页
通过热分析技术对以农作物秸杆、城市生活垃圾、林业加工废弃物等生物质和云南先锋褐煤为原料制得的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燃烧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燃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脱水干燥、挥发分的析出和燃... 通过热分析技术对以农作物秸杆、城市生活垃圾、林业加工废弃物等生物质和云南先锋褐煤为原料制得的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燃烧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燃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脱水干燥、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挥发分燃烧和焦炭表面燃烧并存的过渡阶段、焦炭的表面燃烧 ;且生物质复合型煤 ( BCC)具有着火温度低、燃尽率高等特点 .此外通过对热重 ( TG)、差示扫描量热 ( DSC)曲线的深入分析 ,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仪 燃烧行为 研究 生物质复合型煤 热重分析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