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fractal surface on rheological behavior and combustion kinetics of modified brown coal water slurries 被引量:6
1
作者 Zhifang Gao Shuquan Zhu +3 位作者 Mingdong Zheng ZhaojinWu Huihong Lu Weiming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5年第3期211-222,共12页
关键词 燃烧动力学 分形表面 水煤浆 改性 流变性能 棕色 表面分形维数 流变行为
下载PDF
Pore structure of selected Chinese coals with heating and pressurization treatments 被引量:6
2
作者 CAI YiDong LIU DaMeng +3 位作者 PAN ZheJun YAO YanBin LI JunQian QIU YongK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1567-1582,共16页
Pore structure of Chinese coals with heating and pressurization treatments was studied using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N2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SAXS was performe... Pore structure of Chinese coals with heating and pressurization treatments was studied using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N2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SAXS was performed for some samples after heat treatment at seven elevated temperatures from 25 to 250°C at 0 MPa and for other samples with hydrostatic pressure treatment at 0,5,10,15 and 20 MPa at the room tempera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N2adsorption isotherm together with SAXS could be a comprehensiv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pore shape and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the pore shapes are generally spherical for low rank coal and they are mainly ellipsoidal for high rank coal.All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then interpreted using the fractal theory to reve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fractals and coal rank,and the evolution of surface fractals under heating and pressurization treat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Ds)changes with different treat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d maximum vitrinite reflectance(Ro,m).Especially in the bituminous stage,Ds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Ro,m under varied temperatures.Moreover,Ds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before 200°C,and a decreasing trend after 200°C.Furthermore,the results show that Ds has a more complex relationship with Ro,m under varied treating temperature than that under varied treating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加压处理 煤级 加热 中国 表面分形维数 小角X射线散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
原文传递
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研究
3
作者 王奥 刘健 孙安祥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与总孔体积从轴部向两翼逐渐减小,平均孔直径则逐渐增大;最可几孔径均分布在2 nm左右,向斜轴部最可几孔径小于两翼;通过对比分析分形维数得出,随着两翼距离向斜轴部越近,分形维数数值呈现线性增大趋势。通过对同一向斜不同位置煤体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结构 低温氮气吸附 比表面积 分形维数 吸附能力
下载PDF
不同煤阶煤孔隙结构与煤制生物甲烷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大平 刘春兰 +2 位作者 陈振宏 黄松 赵伟仲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8,共12页
为研究不同煤阶煤的孔隙差异与生物甲烷产出的相互影响。以白音华(BYH)褐煤、马兰(ML)肥煤、沙曲(SQ)焦煤、祁东(QD)贫煤为研究底物,选用古汉山矿矿井水为菌源,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实验。采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生物降解前后不同煤阶... 为研究不同煤阶煤的孔隙差异与生物甲烷产出的相互影响。以白音华(BYH)褐煤、马兰(ML)肥煤、沙曲(SQ)焦煤、祁东(QD)贫煤为研究底物,选用古汉山矿矿井水为菌源,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实验。采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生物降解前后不同煤阶煤的孔隙参数变化特征,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产气后煤表面孔裂隙分布及微生物附着情况,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孔隙结构参数对煤制生物甲烷的贡献度。结果表明:煤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煤阶增加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煤厌氧发酵过程的生物甲烷产量却随煤阶增加依次递减;高阶煤虽孔隙发育,但煤中大分子结构趋于稳定,同样不利于微生物降解;生物产气后,不同煤阶煤样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以及不同孔径段的孔体积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小;煤表面附着有大量微生物,以球菌和杆菌为主,且部分微生物附着在煤的孔裂隙中;主成分分析表明总孔体积(主要为大孔和中孔孔体积)、分形维数D3以及比表面积对煤制生物甲烷的贡献较大,而微孔及分形维数D1对煤制生物甲烷影响较小,微生物作用改变了煤的孔隙结构,使比表面积和微孔大量减少,导致孔隙内吸附的甲烷大量解吸,这些均有利于煤层气的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煤阶煤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孔体积 分形维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超细化煤粉表面形态分形特征 被引量:29
5
作者 姜秀民 杨海平 +3 位作者 闫澈 张超群 郑楚光 刘德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65-169,共5页
该文将合山、晋城煤分别制成4种不同粒度的常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的 MAM5004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合山煤、晋城煤各4种不同粒径煤样的粒度分布。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的ASPA2000型比表面积及孔... 该文将合山、晋城煤分别制成4种不同粒度的常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的 MAM5004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合山煤、晋城煤各4种不同粒径煤样的粒度分布。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的ASPA2000型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仪测定煤样的比表面积和孔隙。采用美国LECO公司的CHN 600型元素分析与MAC-500型工业分析仪测定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和等温吸附理论及燃烧原理,分析煤粉颗粒粒度对其表面结构:比表面积,孔容积,孔径分布及其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随着煤粉粒径的减小,煤粉颗粒的孔隙中小孔的数目增多,平均孔径减小,吸附量与吸附表面积增大,表面结构复杂,表面分形维数增高,有利于煤粉颗粒的燃烧。煤颗粒的表面分形维数能很好地反映煤粉颗粒的物理结构特性,并进一步提供有效的煤粉颗粒燃烧特性信息。超细化煤粉具有复杂的表面结构和高的表面分形维数,通过超细化改变煤粉的物理结构,完善燃烧特性,证明超细化煤粉燃烧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与前途的煤粉燃烧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特性 超细化煤粉 颗粒粒度 表面结构 分形特征
下载PDF
从煤的表面特性研究煤燃烧过程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大为 吴争鸣 +1 位作者 李凡 谢克昌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8年第3期7-13,共7页
对煤燃烧过程中表面结构特性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作了评述。通过对不同表征煤表面结构特性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对近年来表面分形结构理论在煤燃烧研究中应用情况的分析,进行了煤表面结构特征与煤燃烧特性的关联,以期对煤的燃烧过程... 对煤燃烧过程中表面结构特性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作了评述。通过对不同表征煤表面结构特性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对近年来表面分形结构理论在煤燃烧研究中应用情况的分析,进行了煤表面结构特征与煤燃烧特性的关联,以期对煤的燃烧过程有一个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结构 分形 燃烧 性质
下载PDF
煤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争鸣 胡大为 +1 位作者 任军 谢克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分形几何为理论工具 ,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 ,对四种煤在低温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变化作了考察。通过对原煤及燃烧过程中煤焦表面分维的测定 ,结合实验中所测得的比表面积 ,分析得到了煤燃烧过程中表面结构的变化历程 ,揭示出此种气固多... 以分形几何为理论工具 ,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 ,对四种煤在低温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变化作了考察。通过对原煤及燃烧过程中煤焦表面分维的测定 ,结合实验中所测得的比表面积 ,分析得到了煤燃烧过程中表面结构的变化历程 ,揭示出此种气固多相反应具有分形动力学的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表面结构 表面形态 变化规律 分形几何 低温氮气吸附法
下载PDF
结构化岩体采动裂隙分布规律与分形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于广明 谢和平 +2 位作者 周宏伟 张玉卓 杨伦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采动岩体裂隙形成、扩展和分布均十分复杂,而初始结构面的存在使其更加复杂。本文借助相似材料模型实验,模拟了结构化岩体采动裂隙的分布规律,应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采动岩体裂隙分布的自相似性。研究表明:具有初始结构面的岩体采动... 采动岩体裂隙形成、扩展和分布均十分复杂,而初始结构面的存在使其更加复杂。本文借助相似材料模型实验,模拟了结构化岩体采动裂隙的分布规律,应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采动岩体裂隙分布的自相似性。研究表明:具有初始结构面的岩体采动后形成的裂隙网络具有很好的统计自相似分形性质,分形维数可以综合描述采动岩体裂隙化程度,且地表沉陷特征值与分形维数具有明确的数量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 岩体 采动裂隙 分形 分形维数 地表沉陷
下载PDF
高浓度CO_2气氛下煤粉的燃烧及其孔隙特性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庆钊 赵长遂 +2 位作者 武卫芳 李英杰 陈晓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35-41,共7页
采用热力工况与实际煤粉炉相近的沉降炉,获取了不同环境气氛、不同燃烧温度下的煤焦试样并采用低温氮吸附仪测定了其吸附曲线。实验结果显示,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相同O2浓度的O2/CO2气氛下煤焦的燃尽率较低,各试样的孔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 采用热力工况与实际煤粉炉相近的沉降炉,获取了不同环境气氛、不同燃烧温度下的煤焦试样并采用低温氮吸附仪测定了其吸附曲线。实验结果显示,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相同O2浓度的O2/CO2气氛下煤焦的燃尽率较低,各试样的孔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均较小,在O2/CO2气氛下所取煤焦试样的分形维数均小于相同O2浓度的O2/N2气氛下所取煤焦试样的分维,表明大量高比热性CO2气体的存在不利于煤焦颗粒燃烧反应的进行及其孔隙结构的发展。同时,吸附等温线及其回线的形态表明,所取的试样具有完整且连续的孔结构体系,孔径范围小至分子级孔,大至无上限孔(相对而言)。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O2/CO2气氛下煤粉的孔隙结构与其燃烧特性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气氛 煤粉燃烧 吸附等温线 孔隙结构 分形
下载PDF
油页岩流化燃烧过程中表面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佰仲 周明正 +3 位作者 刘洪鹏 王擎 关晓辉 李少华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0-254,共5页
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油页岩的燃烧试验,从不同床温中获得各燃烧时间下的油页岩焦样,通过Gemini 2380快速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焦样吸附等温线,采用BET法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由BJH法计算孔分布,FHH模型计算表面分形维数... 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油页岩的燃烧试验,从不同床温中获得各燃烧时间下的油页岩焦样,通过Gemini 2380快速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焦样吸附等温线,采用BET法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由BJH法计算孔分布,FHH模型计算表面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焦样具有较连续完整的孔系统;油页岩焦样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点,在3nm附近有极值;随着燃烧时间的增加,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先迅速增加再逐渐降低,但相对于比表面积,孔体积变化曲线的波峰有一定的延迟;不同温度焦样的比表面积相差很大,750℃的最大值是850℃时的1.5倍左右;燃烧前期,焦样分形维数迅速增加,而后略有减小,燃烧后期几乎不再变化;燃烧过程中焦样分形维数明显大于油页岩原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油页岩 流化燃烧 表面结构 分形 维数
下载PDF
不同粒度煤粉的表面结构与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远纲 张成 +1 位作者 夏季 陈刚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制备了4种不同粒度的平三煤和大友煤煤粉,分别采用低温饱和氮气吸附的方法和热天平研究了煤粉的表面结构特性和煤粉的燃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煤粉粒度的减小,煤粉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均增大,表面结构复杂,致使分... 制备了4种不同粒度的平三煤和大友煤煤粉,分别采用低温饱和氮气吸附的方法和热天平研究了煤粉的表面结构特性和煤粉的燃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煤粉粒度的减小,煤粉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均增大,表面结构复杂,致使分形维数增大,有利于煤粉颗粒的燃烧,因此,平三煤的着火温度降低了14℃,表观活化能均降低了12.3kJ/mol,燃尽率提高了9.81%,大友煤的燃烧特性变化规律相似。此外,煤粉颗粒的分形维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述煤粉的燃烧特性,因此,分形维数可为煤粉燃烧特性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粒度 表面结构 分形维数 燃烧特性
下载PDF
煤孔隙结构构造变形的压汞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表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庆荣 刘鸿福 +2 位作者 李伟 要惠芳 阎纪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9-154,共6页
依托渭北煤田韩城矿区煤样,采用压汞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结合孔隙分形表征,从分形特征的角度探讨了构造变形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煤的孔隙分形维数定量表征了构造煤孔隙结构的差异性变化及其非均质性。强构造变... 依托渭北煤田韩城矿区煤样,采用压汞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结合孔隙分形表征,从分形特征的角度探讨了构造变形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煤的孔隙分形维数定量表征了构造煤孔隙结构的差异性变化及其非均质性。强构造变形煤具有较高的渗流孔分形维数(DHg),孔隙结构及表面非均质性较高,而渗透率较低,说明强烈构造变形所导致的复杂孔隙结构是构造煤储层低渗透的原因之一。吸附孔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SAXS)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而增大,表明变形作用造成煤孔隙表面结构在微观上变得复杂。研究认为,分形维数可以指示煤中孔隙结构的构造变形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结构 压汞法 小角X射线散射 孔表面分形维数
下载PDF
影响煤氧化自燃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彩萍 邓军 张嬿妮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活性微观结构与氧化自燃能力的影响关系,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微观自燃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实验分析手段,对褐煤、长焰煤、不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和无...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活性微观结构与氧化自燃能力的影响关系,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微观自燃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实验分析手段,对褐煤、长焰煤、不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和无烟煤等9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XRD,比表面积和微观结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煤样变质程度升高,煤微观结构中的芳香层片尺寸变大,芳香层片的延展度和堆砌度则不断增强;煤的孔隙结构随变质程度的升高不断缩小,比表面积不断增大,煤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积差异是引起不同变质程度煤氧化过程吸氧量不相同的主要原因,阐明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微观结构的异同是影响煤低温氧化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微观结构 自燃特性 比表面积 微晶结构
下载PDF
混煤焦的微观理化特性与燃烧反应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平传娟 周俊虎 +1 位作者 程军 钟英杰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4-177,共4页
以无烟煤和烟煤的混煤焦为例,采用微观分析方法研究混煤焦的理化特性和燃烧反应性.结果表明:混煤焦具有较高的缩合程度,其比表面积呈非线性变化;混煤焦的孔隙以微孔为主,煤焦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与微孔比例变化一致;混煤焦等温燃烧反应... 以无烟煤和烟煤的混煤焦为例,采用微观分析方法研究混煤焦的理化特性和燃烧反应性.结果表明:混煤焦具有较高的缩合程度,其比表面积呈非线性变化;混煤焦的孔隙以微孔为主,煤焦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与微孔比例变化一致;混煤焦等温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煤焦的物理结构密切相关,比表面积越大,燃烧反应速率越高;混煤焦的燃尽时间与煤焦的孔隙结构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其石墨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焦 微观理化特性 比表面积 分形维数 燃烧反应性
下载PDF
煤的分形表面结构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曾凡桂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3,共7页
介绍了分形理论在煤表面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对煤分形表面结构的实验技术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对煤在处理过程中其表面分维的变化进行了简明的介绍。最后,简要地讨论了煤的分形表面结构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分形结构 表面结构 结构
下载PDF
煤粉燃烬性能与颗粒结构分维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国 杨俊和 +1 位作者 杜鹤桂 刘臻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0-242,共3页
为研究煤颗粒结构与燃烬性能的关系 ,进行了煤粉动态燃烧试验·采用分形几何理论定义了颗粒结构分维Ds,以描述煤粉颗粒结构特征·几种煤的结构分形维数计算表明 :煤粉的颗粒分维数与煤种有关·总体上 ,烟煤的分维数大于无烟... 为研究煤颗粒结构与燃烬性能的关系 ,进行了煤粉动态燃烧试验·采用分形几何理论定义了颗粒结构分维Ds,以描述煤粉颗粒结构特征·几种煤的结构分形维数计算表明 :煤粉的颗粒分维数与煤种有关·总体上 ,烟煤的分维数大于无烟煤·煤燃烬性能主要与煤挥发分产率有关 ,Ds 的数值体现了颗粒结构对煤粉燃烧性能的影响 ,即煤的化学成分接近时 ,颗粒结构分维数大的煤粉其燃烧率高·煤岩组成类型、含量是影响煤粉结构分维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煤粉喷吹 燃烧率 燃烬性能 结构分维 煤岩
下载PDF
超细煤粉的物理特性及其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姜秀民 李巨斌 +2 位作者 邱健荣 郑楚光 刘德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0-174,共5页
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的马尔文粒度仪 ,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的ASPA2 0 0 0型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仪 ,对合山、晋城煤的各 4种不同粒径的细化与超细化煤样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煤粉的细化、超细化煤粉颗粒的比表面积... 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的马尔文粒度仪 ,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的ASPA2 0 0 0型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仪 ,对合山、晋城煤的各 4种不同粒径的细化与超细化煤样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煤粉的细化、超细化煤粉颗粒的比表面积、孔隙容积与空隙面积显著的提高 ,对其燃烧过程带来有益的影响。煤中无水无灰基元素碳含量越高则其比表面积、孔隙容积与空隙面积受颗粒粒度的影响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煤粉 比表面积 孔隙率 燃烧特性 孔结构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煤体孔隙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宝莉 严敏 +2 位作者 林海飞 白杨 刘静波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23,28,共5页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煤体孔隙结构的影响,选用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处理煤样,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煤样的平均孔径逐渐减小,两者呈负指数关系;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煤样的总比表面积降低,与表面活性...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煤体孔隙结构的影响,选用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处理煤样,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煤样的平均孔径逐渐减小,两者呈负指数关系;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煤样的总比表面积降低,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呈幂函数关系,微孔的比表面积占比减小,中孔与过渡孔的比表面积占比增大;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煤样的总孔体积也降低,两者符合幂函数关系,各孔径下孔体积占比变化不明显;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煤样的分形维数增大,两者符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氮吸附 孔体积 孔比表面积 分形维数 煤体孔隙结构
下载PDF
浸水煤表面结构演化与自然发火指标实验研究
19
作者 葛俊岭 解树亮 +2 位作者 赵滨 夏鸣泽 王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为了提高浸水煤自燃预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扫描电镜实验与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煤与原煤的结构变化和氧化规律。首先对比分析了浸水煤的表面结构变化,然后通过浸泡法制备了含水率为4%、11%、18%、25%、32%的煤样,利用... 为了提高浸水煤自燃预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扫描电镜实验与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煤与原煤的结构变化和氧化规律。首先对比分析了浸水煤的表面结构变化,然后通过浸泡法制备了含水率为4%、11%、18%、25%、32%的煤样,利用程序升温实验分析不同含水率煤样气体产生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浸水后,煤样氧化产生CO和C_(2)H_(4)的临界温度由73℃、180℃提前到62℃、161℃,各煤样升温过程中产生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含水率为18%的煤样产生的CO、CO_(2)、C_(2)H_(4)和C_(2)H_(6)体积分数最高;在CO、C_(2)H_(4)可作为标志气体的基础上,引入CO与CO_(2)体积分数比值γ和C 2H_(4)与C 2H_(6)的体积分数比值ε,分别作为煤吸氧蓄热阶段和自热氧化阶段的预测指标,即:γ≤0.019时,煤样温度小于136℃,处于吸氧蓄热阶段;0.752≤ε≤0.836时,煤样温度136~226℃,处于自热氧化阶段;γ≥0.908时,煤氧化温度大于226℃,处于加速氧化阶段。最后,基于CO、C_(2)H_(4)、C_(2)H_(6)三种标志气体和γ、ε值,建立了浸水条件下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分级预警防控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煤 扫描电镜 程序升温实验 表面结构 自然发火 指标气体
下载PDF
煤破碎过程中表面结构演化与力学特性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松 苏金龙 +1 位作者 徐博洋 单联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四种典型块煤开展单轴压缩破坏实验,研究其应力应变及破坏形式等力学特性.利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煤块表面细观结构图像,并计算分形维数以定量描述煤块在单轴压力载荷下表面细观结构,最终建立应力与表面分形维数的关系...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四种典型块煤开展单轴压缩破坏实验,研究其应力应变及破坏形式等力学特性.利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煤块表面细观结构图像,并计算分形维数以定量描述煤块在单轴压力载荷下表面细观结构,最终建立应力与表面分形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煤表面和内部存在大量孔隙、裂隙等缺陷以及其具有的不均匀性,导致其单轴压缩实验力学特性存在各向异性特征,破坏形式主要为沿纵向主裂隙的劈裂破坏;同种煤的最大和最小的应力强度值相差很大,不同煤种的力学参数也有整体的差异性.通过定义相对分形维数和相对应力强度发现单轴压应力与表面分形维数呈现非线性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 单轴压缩 力学特性 分形维数 表面细观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