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Formation of Low-carbon Olefins via Coal Gasification Coupling C_1 Reaction
1
作者 Xu Jing Tu Nan Liu To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3期24-31,共8页
The complex reaction system of the coal gasification coupling C1 reaction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rmodynam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is beneficial to the generation of... The complex reaction system of the coal gasification coupling C1 reaction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rmodynam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is beneficial to the generation of hydrocarbons with high carbon-atom contents, in which the alkane yield is higher than the alkene yield. The complex reac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C, H_2O, CO, CO2, H_2, C_2H_4, C_3H_6 and C_4H_8 was studied, and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maximum mole fraction content of C_2―C4 olefins was regarded as the optimized objective function,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approximately 648 K, the pressure was 0.1 MPa, the feed ratio was approximately 0.6, and the maximum mole fraction content of C_2―C_4 olefins was approximately 28.24%. The thermodynamic simul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complex reaction system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ctual process conditions and are therefore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反应系统 热力学 煤气化 石蜡 低碳 最佳温度 C2H4 C3H6
下载PDF
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 Conceptual Design for Partial Coal Gasification Air Preheating Coal-fired Combined Cycle
2
作者 Yue Xu Yining Wu +1 位作者 Shimin Deng Shirang We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5-90,共6页
The partial coal gasification air pre-heating coal-fired combined cycle (PGACC) is a cleaning coal power system, which integrates the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technology, and combined cy... The partial coal gasification air pre-heating coal-fired combined cycle (PGACC) is a cleaning coal power system, which integrates the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technology, and combined cycle technology. It has high efficiency and simple construction, and is a new selection of the cleaning coal power systems. A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the PGACC is carried out. The effects of coal gasifying rate, pre-heating air temperature, and coal gas temperature 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power system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repower the power plant rated 100 MW by using the PGACC, a conceptual design is suggested.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GACC is feasible for modernizing the old steam power plants and building the new cleaning power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gasification thermodynamic analysis coal-fired combined cycle CLEAN coal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淮南煤与内蒙古煤配煤煤灰熔融特性及气化反应性研究
3
作者 刘国斌 张湘 +4 位作者 陆启均 桂国阳 黄杰 李寒旭 焦发存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8,共11页
淮南煤煤灰熔融温度高导致其无法直接在气流床气化炉上使用,将淮南煤ZA煤分别与低灰熔融温度内蒙古煤ZB煤和ZC煤按照1∶9,2∶8,3∶7,4∶6,5∶5,6∶4,7∶3,8∶2,9∶1的质量比进行配煤,利用智能灰熔点测定仪(封碳法)对单煤及其配煤煤灰熔... 淮南煤煤灰熔融温度高导致其无法直接在气流床气化炉上使用,将淮南煤ZA煤分别与低灰熔融温度内蒙古煤ZB煤和ZC煤按照1∶9,2∶8,3∶7,4∶6,5∶5,6∶4,7∶3,8∶2,9∶1的质量比进行配煤,利用智能灰熔点测定仪(封碳法)对单煤及其配煤煤灰熔融温度进行测定,探究配煤比对煤灰熔融温度的影响,基于热力学平衡计算结果(利用FactSage 8.1软件计算)探讨了配煤煤灰熔融温度变化机理;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对单煤煤焦和配煤煤焦的CO_(2)气化反应性进行测定,并对反应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A煤灰在高温下生成莫来石是其熔融温度高的主要原因。ZA煤分别与ZB煤和ZC煤相配后,煤灰中莫来石含量降低,低熔点的钙长石、镁堇青石含量增加,使得配煤煤灰熔融温度降低。ZA煤焦、ZB煤焦和ZC煤焦三种煤焦的平均CO_(2)气化反应速率分别为2.54%/min,3.49%/min和4.19%/min,ZA煤焦与CO_(2)的气化反应最难发生,平均气化反应速率最小,ZC煤焦的CO_(2)气化反应最容易,平均反应速率最大。与单煤煤焦相比,配煤煤焦气化反应过程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三种单煤煤焦CO_(2)气化反应活化能位于336.8 kJ/mol~405.0 kJ/mol之间,AB2(ZA煤与ZB煤的质量比为2∶8)煤焦和AC3(ZA煤与ZC煤的质量比为3∶7)煤焦的CO_(2)气化反应活化能与ZB煤焦的CO_(2)气化反应活化能和ZC煤焦的CO_(2)气化反应活化能基本一致,表明配煤降低了配煤煤焦中ZA煤焦的CO_(2)气化反应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煤 配煤 热力学平衡计算 灰熔融温度 气化反应性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的煤部分气化氢电联产系统模拟
4
作者 张泽祎 李照志 +1 位作者 邵应娟 钟文琪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86,共12页
为了提高煤制氢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构建了4种以煤部分气化为基础的新型氢电联产系统.基于Aspen Plus软件,采用系统效率、制氢效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系统进行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不同氧煤比与碳转化率使得系统效率... 为了提高煤制氢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构建了4种以煤部分气化为基础的新型氢电联产系统.基于Aspen Plus软件,采用系统效率、制氢效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系统进行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不同氧煤比与碳转化率使得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系统1~4分别在碳转化率为60%、85%、65%、60%时达到最高系统效率;各系统效率与气化效率随着气化温度的提高,呈先迅速增长后趋于平稳趋势;各系统效率与气化效率随着气化压力的提高,呈先迅速减少后趋于平稳趋势;在氧煤比为0.33,气化压力为2 MPa,气化温度为1000℃工况下系统1~4效率分别为59.12%、66.13%、62.21%和58.57%;采用CO_(2)与O_(2)作为气化剂,且CO_(2)与O_(2)的质量比为4∶1的煤部分气化加压富氧燃烧循环系统(系统2)在各项标准下具有优势,为最佳氢电联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部分气化 半焦加压富氧燃烧 系统建模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煤的发热量计算公式及其在煤气化模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于利红 路文学 李彩艳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35-37,共3页
论述了以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为基础的煤的发热量的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并对煤的发热量计算公式在气流床煤气化技术模拟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发热量经验公式的应用提高了气流床煤气化模拟的计算准确性,为工艺及设备改... 论述了以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为基础的煤的发热量的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并对煤的发热量计算公式在气流床煤气化技术模拟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发热量经验公式的应用提高了气流床煤气化模拟的计算准确性,为工艺及设备改造提供了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的发热量 计算公式 煤气化模拟 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
下载PDF
气流床粉煤气化的Gibbs自由能最小化模拟 被引量:43
6
作者 代正华 龚欣 +3 位作者 王辅臣 于广锁 谭可荣 于遵宏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用Gibbs自由能最小化方法对粉煤气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平衡分析。对一混合煤种,在3. 0MPa和气化温度限制在1 200℃~1 450℃时,研究了氧-煤比、蒸气-煤比对气化炉出口气体组成、温度和有效气产率的影响,并由此确定了可行的操作域是氧-煤比... 用Gibbs自由能最小化方法对粉煤气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平衡分析。对一混合煤种,在3. 0MPa和气化温度限制在1 200℃~1 450℃时,研究了氧-煤比、蒸气-煤比对气化炉出口气体组成、温度和有效气产率的影响,并由此确定了可行的操作域是氧-煤比545m3 /t^605m3 /t、蒸气-煤比为152. 64kg/t^313. 92kg/t及其对应的工艺指标。从操作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工艺条件为氧-煤比578m3 /t、蒸气-煤比为187kg/t,对应的气化炉出口温度1 358℃,CO+H2 干基体积分数为91. 5%,有效气产率为2. 123(CO+H2 )m3 /kg。同时,研究了碳转化率和热损失对气化工艺指标的影响,其影响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 Gibbs自由能 热力学平衡 粉煤气化
下载PDF
燃煤固体产物中含钙矿物的迁移与多相反应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豪 邱建荣 +4 位作者 熊全军 孔凡海 张小平 王泉海 肖贤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2-78,共7页
燃煤灰渣中含钙矿物的组成和多相反应与灰渣活性密切相关。该文对SBF试验台上煤粉与添加剂混烧后的灰样进行XRD分析,并采用F*A*C*T软件包对煤和添加剂组成的多组分系统进行热力学计算,探讨了不同条件下灰渣中含钙矿物的组成特性。结果表... 燃煤灰渣中含钙矿物的组成和多相反应与灰渣活性密切相关。该文对SBF试验台上煤粉与添加剂混烧后的灰样进行XRD分析,并采用F*A*C*T软件包对煤和添加剂组成的多组分系统进行热力学计算,探讨了不同条件下灰渣中含钙矿物的组成特性。结果表明,燃煤灰渣中含钙矿物主要参与固相反应和固硫反应,固相反应生成的含钙矿物主要包括CaO-SiO2、CaO-Al2O3、CaO-Fe2O3以及CaO-SiO2-Al2O3类矿物。随着CaO含量的增加,灰渣中生成的最主要矿物从莫来石→钙长石→钙黄长石→硅酸二钙过渡。在CaSO4稳定存在的温度范围内,固硫反应比固相反应更易进行;随着温度的升高,CaSO4发生分解或者进一步反应生成硫铝酸钙或硫硅酸钙从而使得钙向硅酸盐矿物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钙矿物 多相反应 迁移 CASO4 产物 固体 燃煤 固相反应 反应生成 XRD分析 热力学计算 硅酸盐矿物 组成特性 固硫反应 硅酸二钙 温度范围 硫铝酸钙 煤灰渣 添加剂 试验台 分系统 软件包 CaO 黄长石 钙长石 莫来石 反应比
下载PDF
生物质半焦/铜基载氧体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冉景煜 张松 +3 位作者 秦昌雷 禹建功 付范萱 杨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6-1323,共8页
通过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法对生物质半焦与载氧体CuO之间的反应进行热力学计算,研究温度、载氧体量及压力对生物质半焦化学链气化的影响。同时采用热重分析及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生物质半焦/载氧体CuO的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 通过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法对生物质半焦与载氧体CuO之间的反应进行热力学计算,研究温度、载氧体量及压力对生物质半焦化学链气化的影响。同时采用热重分析及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生物质半焦/载氧体CuO的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载氧体CuO能有效促进生物质半焦的气化,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生物质半焦气化效率提高,但当温度超过750℃,CuO载氧体开始出现烧结现象;其半焦/载氧体CuO的化学链气化最佳质量比为1∶6。研究也发现,反应压力的增加对生物质半焦的化学链气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气化 松木半焦 热力学分析 热重分析
下载PDF
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的火用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巨生 范梅梅 +2 位作者 张永发 鲍卫仁 谢克昌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0-53,共4页
等离子煤气化技术是煤气化的潜在技术,降低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的能耗是该反应器系统优化的重要方面。文中给出了煤等离子气化的工艺过程及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装置的结构形式,通过进行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得出该反应器... 等离子煤气化技术是煤气化的潜在技术,降低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的能耗是该反应器系统优化的重要方面。文中给出了煤等离子气化的工艺过程及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装置的结构形式,通过进行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得出该反应器系统的火用分析模型,分析火用损失产生的原因,提出降低火用损失的措施,改进后的反应器系统采用顺、逆流多级热传递及原料预热等热量利用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反应器系统的火用损失由改进前的629.4 kJ/kg下降为472.3 kJ/kg,减少了24.9%,为系统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分析 煤气化 等离子 反应器
下载PDF
煤与甲烷共转化制合成气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元 吴晋沪 张东柯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采用Gibbs自由能最小法,对流化床煤与甲烷共转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保持体系绝热温度为常压流化床煤气化的操作温度1 273 K下,将煤与甲烷共转化过程的冷煤气效率、产出合成气的单位有效能氧耗及H2/CO比等指标与单纯煤气化过程进... 采用Gibbs自由能最小法,对流化床煤与甲烷共转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保持体系绝热温度为常压流化床煤气化的操作温度1 273 K下,将煤与甲烷共转化过程的冷煤气效率、产出合成气的单位有效能氧耗及H2/CO比等指标与单纯煤气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煤气化体系中增加甲烷进料,能使冷煤气效率提高,单位有效能氧耗降低,产出合成气的H2/CO比可调。此外,甲烷可作为部分氢源,降低过程水耗。从热力学角度证明了煤与甲烷共转化方法对于有效利用煤层气的优越性,所得出的操作线也为该过程的实际操作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甲烷 共转化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煤气化耦合C_1合成反应热力学分析
11
作者 徐静 蔡东方 +2 位作者 王梓召 王黎 冯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5-1280,共6页
提出了"煤气化与C1合成叠加耦合"的新工艺思想,即在煤气化过程中,使新生态的H2和CO在具有丰富孔隙结构的煤表面直接进行C1合成,并对这一新工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化学平衡的热力学分析发现,反应体系的独立反应数为9;生成... 提出了"煤气化与C1合成叠加耦合"的新工艺思想,即在煤气化过程中,使新生态的H2和CO在具有丰富孔隙结构的煤表面直接进行C1合成,并对这一新工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化学平衡的热力学分析发现,反应体系的独立反应数为9;生成各种烃的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斜率均为负值,升高温度有利于生成碳原子数多的烃,降低温度有利于生成碳原子数少的烃;平衡组成中C2~4烃的含量在900 K左右出现最大值;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对平衡组成的影响比较明显,适当升高压力可提高烃的含量;增大n(H2O)∶n(C)不利于烯烃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C1化学 耦合反应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型带喷流管的移动床煤气化炉热力学计算分析
12
作者 刘跃进 郭小华 幡手泰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5-57,共3页
对一种新型的带喷流管的移动床煤气化炉——循环部分煤气燃烧间接供热的煤气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学理论计算与分析,并将传统的煤直接燃烧供热的煤气化过程和实验的情况做了对比。
关键词 煤气化 热力学计算 煤气化炉 气化炉
下载PDF
下吸式薪柴气化炉的热力模型与经济性分析
13
作者 赖志燚 马晓茜 唐玉婷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以下吸式薪柴气化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热力计算,通过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分析了各部分能量的比例,气化炉的碳转换率为92.6%,气化效率为75.4%。以热力计算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了薪柴气化燃烧与直接燃烧的经济性,同时分析了薪柴日消耗量及... 以下吸式薪柴气化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热力计算,通过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分析了各部分能量的比例,气化炉的碳转换率为92.6%,气化效率为75.4%。以热力计算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了薪柴气化燃烧与直接燃烧的经济性,同时分析了薪柴日消耗量及价格对下吸式气化炉经济性的影响。以薪柴日消耗为300kg的使用单位计算,引入薪柴气化设备,投资回收期小于半年,首年即可节约2.28万元,此后每年节约3.3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 下吸式气化炉 热力计算 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化学链制氧的煤气化集成系统工艺参数分析
14
作者 诸林 张政 范峻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97-2003,2022,共8页
利用化学链制氧(chemical looping air separation,CLAS)取代传统空气分离制氧技术,提出了基于化学链制氧的煤气化集成系统。以Mn2O3/Mn3O4为氧载体,依据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利用Aspen Plus对该集成系统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还... 利用化学链制氧(chemical looping air separation,CLAS)取代传统空气分离制氧技术,提出了基于化学链制氧的煤气化集成系统。以Mn2O3/Mn3O4为氧载体,依据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利用Aspen Plus对该集成系统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高于840℃时,还原程度和粗煤气温度不随还原温度增加而发生明显变化,H2、CO和CH4流量及含量变化趋势较平缓,冷煤气效率为80%左右;随CO2循环比增大,水蒸气用量逐渐减少,粗煤气中H2流量和含量降低,CO流量和含量升高,CH4流量和含量基本不变,冷煤气效率升高,粗煤气温度降低。气化压力变化对粗煤气中H2、CO和CH4流量和含量无明显影响,气化压力升高会降低冷煤气效率,提高粗煤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制氧 煤气化 集成系统 热力学分析 过程模拟
下载PDF
基于热力学平衡计算的煤炭转化过程中砷和汞的迁移转化行为研究
15
作者 焦发存 刘涛 +2 位作者 武成利 李寒旭 二宫善彦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6期7-9,共3页
利用热力学平衡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煤炭燃烧和气化过程中As和Hg的挥发特性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条件下,当温度大于1200℃时As开始挥发,As在富氧燃烧气氛(O_(2)/CO_(2))下的挥发率大于其在空气燃烧气氛(O_(2)/N_(2))下的挥... 利用热力学平衡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煤炭燃烧和气化过程中As和Hg的挥发特性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条件下,当温度大于1200℃时As开始挥发,As在富氧燃烧气氛(O_(2)/CO_(2))下的挥发率大于其在空气燃烧气氛(O_(2)/N_(2))下的挥发率。As主要以气态AsO形式挥发。气化条件下As完全挥发,气化压力对As的挥发率无影响,但对气相中不同As的化学形态分布影响显著。Hg在煤燃烧和气化条件下的挥发率均为100%,且高温下主要以气态Hg形式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平衡计算 煤燃烧 煤气化
下载PDF
煤气化和燃烧过程中砷元素迁移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帅 唐晓宁 +1 位作者 张彬 谢刚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2015年第8期921-925,共5页
以化学热力学为基础,利用Fact Sage软件对煤气化和燃烧过程中砷元素的迁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砷元素迁移的主要因素,当温度为1000°C时,挥发率接近100%,压力对砷的迁移没有显著影响,而微量元素碱金属和碱土... 以化学热力学为基础,利用Fact Sage软件对煤气化和燃烧过程中砷元素的迁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砷元素迁移的主要因素,当温度为1000°C时,挥发率接近100%,压力对砷的迁移没有显著影响,而微量元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及硫元素可以抑制砷元素的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煤燃烧 砷元素 热力学分析
原文传递
煤粉锅炉微富氧燃烧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彬 彭小兰 +1 位作者 阮芮彬 刘志强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4-150,共7页
为研究煤粉锅炉微富氧燃烧改造的可行性,本研究对某企业热电事业部1台200t/h高压煤粉锅炉进行了微富氧条件下的热力计算、数值模拟以及经济性分析。其中,数学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对比炉膛温度的测试数据与模拟数据(相对误差小于5%)... 为研究煤粉锅炉微富氧燃烧改造的可行性,本研究对某企业热电事业部1台200t/h高压煤粉锅炉进行了微富氧条件下的热力计算、数值模拟以及经济性分析。其中,数学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对比炉膛温度的测试数据与模拟数据(相对误差小于5%)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富氧燃烧可以提高锅炉效率,在最大通氧率下锅炉效率提升了0.4087%;煤的燃烧更加充分,炉膛内燃烧温度提高但不会烧坏燃烧器;采用工业流程中富余氧气进行微富氧燃烧改造可以降低锅炉运行成本,预计年节省开支104.53万元。总之,煤粉锅炉微富氧燃烧改造费用较低,易于实施,对于提升现有煤粉锅炉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微富氧燃烧 热力计算 数值模拟 经济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