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genic Au-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and ore-bearing potentiality of strata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Baode NIU Shuyin +4 位作者 SUN Aiqun XIE Yan LUO Yi LIU Hailong WANG Yanhu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0年第4期407-415,共9页
The problem of ore-bearing potentiality of the strata involves metallogenic theory and ore-search orientation.Studi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dogenic Au-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North Hebei indicated t... The problem of ore-bearing potentiality of the strata involves metallogenic theory and ore-search orientation.Studi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dogenic Au-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North Hebei indicated that the strata in which ore deposits occurred range in age from Paleozoic,Proterozoic to Mesozoic.In addition the ore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as being strata-bound in nature.The arise and establishment of "extracting" viewpoin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1) influence by the idea of "ore-source bed";2) limit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the 1980s'(especially gold element);and 3) a small number of samples(sampling locations were mostly disturbed by mineralization).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re-forming materials would most probably come from the deep interior of the Earth.Deep-seated ore-bearing materials including Au-Ag polymetals were brought to the shallow levels by way of mantle plume-mantle sub-plume-mantle branch structure multi-stage evolution,finally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or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多金属矿床 含矿地层 地幔亚热柱 找矿方向 成矿理论 空间分布 地层性质 地球深部
下载PDF
Influence of backfilling rat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backfilling bodyimmediate roof"cooperative bearing structure 被引量:4
2
作者 Xianjie Du Guorui Feng +2 位作者 Min Zhang Zehua Wang Wenhao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197-1206,共10页
To reduce the cost of backfilling coal mining and utilize the underground space of coal mines,a new backfilling mining method with low backfilling rate called constructional backfilling coal mining(CBCM)is proposed.Th... To reduce the cost of backfilling coal mining and utilize the underground space of coal mines,a new backfilling mining method with low backfilling rate called constructional backfilling coal mining(CBCM)is proposed.The "backfilling body-immediate roof" cooperative bearing structure of CBCM is analyzed by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the medium thick plate on an elastic foundation.The influence of the backfilling rate on the stability of overlying strata is analyzed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The control effect of CBCM is verified by a physic similar simulation test.The economic benefit of CBCM is analyzed.The conclusions are: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mediate roof and critical backfilling spacing in CBCM can be analyzed based on the Hu Haichang’s theory.Exer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immediate roof is beneficial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lying strata.The CBCM has a good control effect on the overburden in Xinyang Mine when the backfilling rate is lower than 25%.The backfilling cost of per ton coal is 37.39 yuan/t when the backfilling rate is 13.7%,with a decrease rate of 56.63%than the full-filling.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BCM in coal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onal backfilling coal mining Immediate roof Cooperative bearing structure Medium thick plate on elastic foundation Backfilling rate Overlying strata
下载PDF
含海泡石层系泥质灰岩中自生黏土矿物的类型、组成与成岩演化过程--以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茅一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宋金民 王佳蕊 +12 位作者 刘树根 李智武 罗平 江青春 金鑫 杨迪 黄士鹏 范建平 叶玥豪 王俊轲 邓豪爽 王斌 郭嘉欣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22,共12页
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实测和岩心观察,结合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激光剥蚀元素面扫描等方法,对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含海泡石层系泥质灰岩中自生黏土矿物类型、产状及其组成进... 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实测和岩心观察,结合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激光剥蚀元素面扫描等方法,对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含海泡石层系泥质灰岩中自生黏土矿物类型、产状及其组成进行了分析,明确黏土矿物的成岩演化序列,建立黏土矿物沉积-成岩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川东地区茅一段在富Si^(4+)、Mg^(2+)的凉水文石海中沉淀自生海泡石矿物,形成含海泡石层系;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自生黏土矿物会经历两条可能的演化序列:①早成岩A期到中成岩A_(1)期,在普遍缺乏Al^(3+)的浅埋藏环境中,海泡石维持稳定状态;中成岩A_(2)期,自生海泡石开始演化为斯蒂文石;中成岩B_(1)期演化为无序滑石;中成岩B_(2)期至晚成岩期,最终演化为滑石,形成了茅一段主要的自生黏土矿物成岩演化序列“海泡石—斯蒂文石—无序滑石—滑石”。②早成岩A期,风暴和上升洋流携带的Al^(3+)参与成岩过程,微量海泡石向蒙脱石演化,部分蒙脱石继续演化为绿泥石;早成岩B期至中成岩A_(1)期,部分蒙脱石演化为伊/蒙混层;中成岩A_(2)期至中成岩B_(2)期,伊/蒙混层向伊利石发生演化,至晚成岩期全部转化为伊利石,由此形成茅一段次级自生黏土矿物成岩演化序列“海泡石—蒙脱石—绿泥石/伊利石”。含海泡石层系泥质灰岩中自生黏土矿物的类型与演化具有两方面的油气地质意义:①海泡石吸附和聚集大量有机质,有效提升茅一段烃源岩的品质和生烃潜力。②海泡石向滑石演化过程中形成大量有机质孔和黏土收缩孔(缝),同时释放富Mg^(2+)成岩转化流体,使凹陷内或凹陷边缘区的灰岩发生白云石化,在中二叠统形成自生自储和(旁)下生(侧)上储型的源储配置新模式,提高了油气成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海泡石层系 自生黏土矿物 成岩演化 中二叠统茅口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框架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曹代勇 魏迎春 +4 位作者 李新 张昀 徐来鑫 位金昊 董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9-494,共16页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建立,是实现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向金属矿产转变的前提条件,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则是建立协同勘查模型的核心任务。从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论...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建立,是实现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向金属矿产转变的前提条件,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则是建立协同勘查模型的核心任务。从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论证了实施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的必要性;通过对协同勘查概念演变历史的梳理,阐明了煤炭综合勘查与协同勘查的关系,认为协同勘查是综合勘查的继承和发展,强调2种或多种矿产综合勘查过程中的协调有序和科学组织,其核心是协同组织勘查工程、协同实施关键技术。在论述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提出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框架,作为建立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基础。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应以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富集成矿机制、组合类型与赋存规律研究为前提条件,以煤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勘查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以精准钻探、精细物探和精细化探等关键技术构成的协同勘查技术体系为支撑,以固体矿产勘查规范等标准为工作依据,遵循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和综合勘查及单矿种勘查的一般性原则,以及研究先行、技术有效、精细勘查、动态调整、分区施策、协调同步等原则,协同组织勘查工程、协同实施关键技术,实现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的最佳技术效益和最佳经济效益的平衡,在完成煤炭地质勘查任务的基础上,查明共伴生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地质特征和开发地质条件,获得相应的资源量或元素分布特征,为煤系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值得关注并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协同勘查对象的确定,勘查技术的选择和协同实施,勘查工程的协同部署,资源量的科学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战略性金属矿产 协同勘查 勘查原则 理论与技术体系
下载PDF
西秦岭成矿带古生界控矿特征及有关成矿作用
5
作者 姜寒冰 杨合群 +9 位作者 赵国斌 王永和 温志亮 谭文娟 李宗会 辜平阳 李健强 郭培虹 董增产 任华宁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8,共11页
西秦岭成矿带下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分布于南带,主要为志留系,次为寒武系;而上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在南带和北带均有分布,主要为泥盆系,次为石炭系—二叠系。其中,寒武系主要赋存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矿(伴生铜、铀、钼、锑、硒等)... 西秦岭成矿带下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分布于南带,主要为志留系,次为寒武系;而上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在南带和北带均有分布,主要为泥盆系,次为石炭系—二叠系。其中,寒武系主要赋存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矿(伴生铜、铀、钼、锑、硒等)。志留系赋存同生沉积作用有关钼钒(伴生镍、铀)、磷、石煤、锰和灰岩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银、锑、汞和铀矿(伴生铜、钼、镍、钒),局部有表生风化淋滤作用有关褐铁矿、铀矿。南带泥盆系赋存同生沉积作用有关煤、白云岩、石膏、铁和磷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铁、金、汞和硫铁矿,局部有表生风化淋滤作用有关褐铁矿;北带泥盆系赋存喷流沉积-改造作用有关铅锌矿及铜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铁、铜、金、锑和汞矿,局部有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白铅矿-菱锌矿。南带石炭系—二叠系赋存沉积作用有关灰岩、白云岩,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和汞矿。北带石炭系—二叠系赋存火山沉积-改造作用有关铅锌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和锑矿等。此外,在西秦岭向东昆仑过渡地带,石炭系—二叠系赋存有火山沉积-改造作用有关铜和锡矿。总之,地层控矿基本分两类:①含矿(同生及准同生关系),矿体是地层的组成部分,成矿时代同于含矿地层时代(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②容矿(后生及表生风化关系),矿体不是地层的组成部分,成矿时代明显晚于容矿地层的时代,区内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主要发生在中生代,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新生代。沉积-改造型矿床可视为两种控矿类型的叠加。容矿地层是否矿源层,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含矿地层 容矿地层 矿源层 西秦岭成矿带
下载PDF
黔西晚二叠世煤系基底凝灰岩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机制
6
作者 代世峰 沈明联 +1 位作者 刘桂建 赵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1-2298,共18页
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基底蚀变凝灰岩中高度富集稀土元素等多种关键金属。低温热液作用通常对煤和煤系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有重要贡献,黔西地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大范围低温热液作用区内,是研究低温热液作用下煤系稀土元素富集机... 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基底蚀变凝灰岩中高度富集稀土元素等多种关键金属。低温热液作用通常对煤和煤系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有重要贡献,黔西地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大范围低温热液作用区内,是研究低温热液作用下煤系稀土元素富集机理的良好对象。蚀变凝灰岩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组成可以提供凝灰岩蚀变过程中流体演化、热演化和成矿过程等信息,但以前的研究对凝灰岩中蚀变矿物组成以及矿物的共伴生关系还缺乏深入探讨,限制了对关键金属富集过程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凝灰岩具有与高钛玄武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组成;火山玻璃以及由长石、辉石等交代蚀变形成的次生矿物,可能形成于表生风化或早期成岩阶段。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后期热液成因的脉状独居石中。本文提出了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煤系基底凝灰岩中稀土元素富集的模式:降落后火山灰经历了表生风化作用,地表水和周期性海水的作用导致凝灰岩层顶部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发生淋滤而向下迁移,后期出渗型热液流体与凝灰岩发生的水岩作用,导致下部凝灰岩中的稀土元素被析出并随热液流体迁移到凝灰岩层上部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煤系 基性凝灰岩 稀土元素 富集机制
下载PDF
中祁连西段余石山铌钽矿含矿地层重新厘定及意义
7
作者 吴义布 余君鹏 +4 位作者 司豪佳 褚广博 司东泽 王怀涛 曹晓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0-1377,共8页
余石山变粒岩型铌钽矿是近年在中祁连西段发现大型铌钽矿,但对铌钽矿含矿地层归属厘定不清,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精细调研和区域对比,重新厘定了这套地层,建议将其从长城纪熬油沟组中解体出来,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即新... 余石山变粒岩型铌钽矿是近年在中祁连西段发现大型铌钽矿,但对铌钽矿含矿地层归属厘定不清,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精细调研和区域对比,重新厘定了这套地层,建议将其从长城纪熬油沟组中解体出来,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即新元古代余石山岩组;同时,分析余石山岩组原始层序,总结其形成过程。研究成果为中祁连地块西段地层对比和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也为中祁连西段变粒岩型铌钽矿找矿和成矿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西段 余石山变粒岩型铌钽矿 含矿地层厘定 余石山岩组
下载PDF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
8
作者 魏迎春 李新 +3 位作者 曹代勇 张昀 宁树正 徐腾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7-2530,共14页
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煤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含煤沉积岩系,在特定地质环境下可形成大型乃至超大型战略性金属矿床,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查的新领域和新方向。本文分析了煤与煤系战略... 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煤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含煤沉积岩系,在特定地质环境下可形成大型乃至超大型战略性金属矿床,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查的新领域和新方向。本文分析了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基本特征,从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有效的协同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和协同勘查工程布置方面,构建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等关键技术的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基于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基本特征,确定协同勘查对象包括煤-锂/镓矿床、煤-锗矿床、煤-铌-锆-镓-稀土矿床、煤-铀矿床。在煤炭勘查的技术上,煤-锂/镓矿床协同勘查需加强地震和测井资料的处理分析,增加岩石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手段对煤层、煤层顶底板、夹矸的采样测试;煤-锗矿床协同勘查增加岩石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手段对煤层的采样测试;煤-铌、锆、镓、稀土矿床协同勘查技术手段要加强测井技术(自然伽马)及岩石地球化学勘探对自然伽马高异常层样品的采集测试;煤-铀矿床协同勘查充分利用煤炭钻孔自然伽马测井、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及磁法勘探资料进行分析,在自然伽马高异常区划定铀潜力资源区,加强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伽马能谱录井、穿透性地球化学测量及岩石地球化学勘探等技术手段协同运用。基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分布特征和经济性,遵循“全面筛查,分区施策”的原则,依据勘查对象相应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确定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类型和协同勘查工程布置方案,包括勘查系统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勘查施工顺序,探讨了资源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参数。基于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协同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和协同勘查工程布置,分别构建了煤-锂/镓矿床、煤-锗矿床、煤-铌-锆-镓-稀土矿床、煤-铀矿床的协同勘查模型,为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 协同勘查技术 协同勘查工程 协同勘查模型
下载PDF
伊犁盆地南缘含煤地层水放射性环境特征分析
9
作者 成建军 《科技通报》 2024年第8期101-106,共6页
本文以环境评价标准为基础,辐射污染防控标准为辅,同时参考煤矿相关标准,对伊犁盆地南缘含煤地层以及生产煤矿山的水放射性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和评价。发现地下水铀异常点30个,其中铀氡双核素水异常点13个,其余为单核素异常点。共确定地... 本文以环境评价标准为基础,辐射污染防控标准为辅,同时参考煤矿相关标准,对伊犁盆地南缘含煤地层以及生产煤矿山的水放射性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和评价。发现地下水铀异常点30个,其中铀氡双核素水异常点13个,其余为单核素异常点。共确定地下水水铀异常圈9个,其中单点异常圈4个。在生产煤矿、铀矿地浸采区附近水体调查中,个别煤矿的生活饮用水水铀含量达到地下水水铀异常,但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南缘 含煤地层 水放射性 地质环境 特征
下载PDF
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沉积黏土型锂矿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七道 蒋少涌 +1 位作者 王微 葛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1,共12页
沉积岩型锂矿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锂矿床之一,我国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沉积黏土型锂矿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部和华北地块,该类型锂矿分布广、储量大,对其进行研究对破解我国未来锂资源困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铝土岩系和煤... 沉积岩型锂矿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锂矿床之一,我国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沉积黏土型锂矿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部和华北地块,该类型锂矿分布广、储量大,对其进行研究对破解我国未来锂资源困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黏土型锂矿的分布状况,锂的赋存状态、来源,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锂的富集过程主要与风化-沉积作用及火山岩浆活动有关,锂主要来源于火山凝灰岩、早期形成的岩浆岩、黏土岩等富锂基底岩石。锂以锂绿泥石独立矿物或者类质同象/吸附在黏土矿物、三水铝石和勃姆石中。锂的提取流程与锂的赋存状态密切相关。随着实验及工业提锂技术的发展,该类型锂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黏土型锂矿 铝土岩系 煤系地层 锂赋存状态 物质来源 开发利用潜力
下载PDF
基于模式约束的油层单元智能自动对比方法——以渤海湾盆地史南油田史深100区块加积式地层对比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邬德刚 吴胜和 +1 位作者 刘磊 孙以德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针对基于数据驱动的地层自动对比方法难以适应侧向沉积相变快及地层厚度差异大的油层单元自动对比这一问题,建立基于模式约束的油层单元智能自动对比方法。该方法提出在油层单元自动对比中引入知识驱动,采用地层发育模式约束油层单元自... 针对基于数据驱动的地层自动对比方法难以适应侧向沉积相变快及地层厚度差异大的油层单元自动对比这一问题,建立基于模式约束的油层单元智能自动对比方法。该方法提出在油层单元自动对比中引入知识驱动,采用地层发育模式约束油层单元自动对比过程,并将地层模式约束思想引入构建的相似性度量机及改进的条件约束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实现了对标志层及各油层单元界面的自动对比。渤海湾盆地史南油田史深100区块的应用表明:与人工对比结果相比,该方法标志层识别吻合率高于95.00%,油层单元识别平均吻合率达90.02%;与已有自动对比方法相比,油层单元识别平均吻合率提升约17个百分点,有效提高了油层单元自动对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单元 自动对比 对比学习 地层发育模式 标志层 相似性度量机 条件约束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下载PDF
华北地区煤系地层油气资源研究现状及启示
12
作者 张鹏飞 张仲达 +3 位作者 邱贻博 高阳 刘辰宇 赵兰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11,共16页
石炭系—二叠系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含煤层系,发育煤层气、煤系页岩气、煤系致密砂岩气、煤成油等多种油气资源,大量的研究和勘探结果表明煤系地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与鄂尔多斯盆地相比,济阳-临清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勘探和研究... 石炭系—二叠系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含煤层系,发育煤层气、煤系页岩气、煤系致密砂岩气、煤成油等多种油气资源,大量的研究和勘探结果表明煤系地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与鄂尔多斯盆地相比,济阳-临清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勘探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在系统总结华北地区煤系地层油气资源类型与富集条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济阳-临清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煤系地层的成藏条件,提出济阳-临清地区煤系地层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煤系地层主要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形成于陆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中,旋回性强且发育共生的煤层气藏、煤系页岩气藏和煤系致密砂岩气藏。高有机碳含量的煤岩、碳质泥岩、暗色泥岩是形成煤系地层油气资源的物质基础,富氢煤系烃源岩发育区具有一定的煤成油藏勘探潜力,保存条件是煤层气、煤系页岩气富集的关键要素,沉积与成岩作用导致的高孔渗带是煤系致密砂岩气的甜点区。济阳-临清地区具有良好的煤系气和一定的煤成油勘探前景,将一套岩性组合作为勘探对象开展系统评价是提升煤系地层勘探效益的重要技术途径,惠民凹陷与东营凹陷南坡、车镇凹陷西部和孤北潜山太原组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煤系三气 富集条件 济阳-临清地区 华北地区
下载PDF
重复采动影响下含瓦斯岩层瓦斯运移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 赵博 +2 位作者 郭晓阳 邓存宝 高嘉慧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受重复采动影响,煤层邻近岩层中赋存的瓦斯解吸涌出,成为工作面瓦斯主要来源之一。为研究重复采动影响下含瓦斯岩层中瓦斯运移规律,以沙曲一矿5#煤及其邻近煤岩层为工程背景,在测定煤岩体瓦斯基础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重复... 受重复采动影响,煤层邻近岩层中赋存的瓦斯解吸涌出,成为工作面瓦斯主要来源之一。为研究重复采动影响下含瓦斯岩层中瓦斯运移规律,以沙曲一矿5#煤及其邻近煤岩层为工程背景,在测定煤岩体瓦斯基础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重复采动影响下煤岩体卸压增透范围,得到了含瓦斯岩层渗透率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而对含瓦斯岩层瓦斯运移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邻近岩层中,L5灰岩层瓦斯赋存量最高,含量约为5#煤层的14.3%;重复采动导致煤岩体卸压程度增大,L5灰岩层卸压区分布在永久煤柱的边缘区;L5灰岩层卸压区内渗透率最高可达4.8×10^(-15)m^(2),为初始渗透率的7.7倍,高渗区域与卸压区域分布一致;L5灰岩层内赋存的瓦斯解吸并上涌至工作面,致使上隅角瓦斯浓度由6.1%升高至7.1%;受巷道通风影响,L5灰岩层瓦斯主要聚积在岩层后方与回风巷侧,是瓦斯抽采时应关注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采动 含瓦斯岩层 裂隙发育 渗流特征 瓦斯运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学文 杨雨然 +2 位作者 王林琪 蒲飞龙 李飞雨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25-127,共3页
通过宏观野外实测、岩芯观察以及微观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SEM)等技术手段,对四川盆地上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龙潭期主要沉积环境从南向北依次发育:河流三角洲、滨岸沼泽、潮坪、混积陆棚与碳酸... 通过宏观野外实测、岩芯观察以及微观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SEM)等技术手段,对四川盆地上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龙潭期主要沉积环境从南向北依次发育:河流三角洲、滨岸沼泽、潮坪、混积陆棚与碳酸盐岩台地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在滨岸沼泽与深水陆棚相区,川北深水陆棚相页岩具有“四高一低”的特征:高含气量(>5 m^(3)/t)、高TOC(>4%)、高孔隙度(>6%)与低黏土矿物(<38%),是未来勘探的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沉积环境 储层特征 页岩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煤系气分层合采工艺技术研究
15
作者 刘凯 余焱群 +3 位作者 刘印华 王云飞 吴建军 李焕文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针对煤系地层气各层压力体系不同、储层差异性大,常规采气工艺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煤系多气分层合采工艺,进一步提升煤系地层气开发效益。根据研究区煤系气叠置类型,立足“三抽”设备基础,设计了基于空心抽油杆柱的三气合采工艺管柱,实... 针对煤系地层气各层压力体系不同、储层差异性大,常规采气工艺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煤系多气分层合采工艺,进一步提升煤系地层气开发效益。根据研究区煤系气叠置类型,立足“三抽”设备基础,设计了基于空心抽油杆柱的三气合采工艺管柱,实现了“机抽+自喷”组合的同井筒分压分采工艺技术,为煤系地层气煤系气不同压力系统储层同井筒立体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气 多气合采工艺 同井筒体系 分层合采
下载PDF
鲁西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关键金属富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6
作者 郑雪 李景贤 +3 位作者 周鑫 李旭超 张盟 陈文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51-2364,共14页
关键金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系关键金属已成为国内外煤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鲁西地区已发现多个煤田富集关键金属元素,为了查明鲁西地区煤系关键金属的富集特征与影响因素,本文在综合前人对鲁西地区煤系微量元素研究的基础... 关键金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系关键金属已成为国内外煤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鲁西地区已发现多个煤田富集关键金属元素,为了查明鲁西地区煤系关键金属的富集特征与影响因素,本文在综合前人对鲁西地区煤系微量元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兖州煤田和济宁煤田煤中关键金属含量,并分析了关键金属在鲁西地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兖州煤田、宁汶煤田南部、济宁煤田北部和巨野煤田西部富集关键金属Li-Se-Zr-Hf,并且富集层位均为山西组;滕县煤田南部富集Ga和Ge,其中Ga的富集层位包含山西组和太原组,而Ge仅在太原组富集;肥城煤田和新汶煤田有Li和Ge的富集,Li的富集层位包含山西组和太原组,Ge仅在太原组富集。陆源物质及热液流体/地下水是鲁西地区关键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阴山古陆和秦岭造山带是鲁西石炭纪—二叠纪煤系的主要沉积源区。Li是鲁西地区富集范围最广且富集程度最高的关键金属,热液流体是其富集的主控因素。海水引起鲁西地区太原组煤系U、V、Cr、及Tl等关键金属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 煤系 关键金属 石炭纪—二叠纪
下载PDF
晋南地区煤系黏土岩中锂的赋存状态及其沉积环境
17
作者 程宏飞 武振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95-2408,共14页
关键金属锂等战略资源及其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舞台中愈显突出和重要。华北克拉通是我国沉积型锂矿床主要分布区域之一,富锂黏土岩资源丰富,成为重要的沉积型锂资源勘探区域。本文以华北克拉通晋南地区的煤... 关键金属锂等战略资源及其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舞台中愈显突出和重要。华北克拉通是我国沉积型锂矿床主要分布区域之一,富锂黏土岩资源丰富,成为重要的沉积型锂资源勘探区域。本文以华北克拉通晋南地区的煤系黏土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谱(MAS NMR)等表征技术,结合化学物相分析及黏土矿物分离提取实验对研究区本溪组黏土岩中锂的赋存状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发现黏土矿物是锂的主要载体矿物,其主要包括锂绿泥石、伊利石和高岭石;锂含量与锂绿泥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伊利石和高岭石的含量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样品中的锂主要赋存于锂绿泥石的氢氧化物八面体晶格中,部分赋存于伊利石和高岭石中。古盐度指标m值(100×(MgO/Al_(2)O_(3)))和1000×Rb/K_(2)O值显示研究区富锂黏土岩主要形成于淡水—半咸水环境;古氧化还原指标V/(V+Ni)和Th/U值显示研究区富锂黏土岩主要形成于缺氧和贫氧环境;古气候指标Sr/Cu、C值((V+Cr+Mn+Fe+Co+Ni)/(Na+Mg+K+Ca+Sr+Ba))和CIA值显示研究区富锂黏土岩主要形成于炎热潮湿的古沉积环境中。该研究有助于完善沉积型锂矿的成矿理论,也有利于攻克该类型锂资源高效分离与提取的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煤系黏土岩 沉积环境 晋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理论的煤系地震数据高分辨处理方法与应用
18
作者 李慧婷 常锁亮 +5 位作者 张生 关雯元 赵兴 王唯骞 澹台明君 高凯欣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3,共9页
【目的】随着深部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高精度地震勘探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具有强各向异性的含煤地层,传统基于各向同性的资料处理方法不再适用。【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水平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ransverse Isotropy Medium with ... 【目的】随着深部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高精度地震勘探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具有强各向异性的含煤地层,传统基于各向同性的资料处理方法不再适用。【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水平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ransverse Isotropy Medium with Vertical Symmetry Axis,VTI)和方位各向异性介质(Transverse Isotropy with Horizontal Axis of Symmetry,HTI)联合处理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首先,针对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分析VTI介质特点,采用高阶动校正处理,可以有效消除各向异性在大偏移距数据中引起的同相轴弯曲,保证共反射点远近道能达到同相,提高数据叠加成像质量。其次,针对构造裂隙发育特征,立足于HTI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分析,采用OVT域处理方法,通过建立方位各向异性参数场去除不同方位角差异对数据的影响。联合应用上述2种处理方法,通过制定合理的处理流程,优选关键参数,搭建一套实用的、适合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处理校正方法,解决含煤地层在复杂条件下的速度分析、叠加等问题,从而提高煤系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解释精度。【结果和结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新方法获得的地震数据主频更高、频带更宽,在小构造特征识别和古地理环境刻画方面更具优势,为精细地质解释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强调了对含煤地层进行各向异性处理的必要性,推动各向异性处理技术的在宽方位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地层 VTI介质 HTI介质 高阶动校正 OVT处理
下载PDF
高浓瓦斯隧道超前探测与瓦斯监控方法研究
19
作者 张珍 《山西建筑》 2024年第6期145-149,共5页
高速公路穿越煤系地层时存在极大可能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然而国家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控细则。为了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高速公路穿越煤系地层中煤层的探测与瓦斯的实时监测至关重要。以黄家嘴大断面隧道穿越煤系地... 高速公路穿越煤系地层时存在极大可能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然而国家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控细则。为了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高速公路穿越煤系地层中煤层的探测与瓦斯的实时监测至关重要。以黄家嘴大断面隧道穿越煤系地层为工程实例,参照煤矿区与铁路隧道的相关瓦斯技术规范,结合高速公路隧道煤系地层贮存与施工工艺等特点,制定了适合高速公路的地质编录与超前钻孔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测探出黄家嘴隧道内煤系地层的分布特点及高浓瓦斯里程段。基于此,构建了适用于煤系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时的瓦斯自动化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有害气体监测体系,可通过掌握时间范围内气体浓度波动来了解隧道内气体运移机制。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穿越煤系地层的施工控制与有害气体监测提供可靠的施工和管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煤系地层 高瓦斯隧道 超前探测 自动化监测
下载PDF
钱塘江底地铁联络通道双侧发散布孔的冻结温度场实测
20
作者 孙枫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4-1222,共9页
钱塘江底地层富含气及动水,会明显影响江底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温度场演变过程和分布特征。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对位于钱塘江底的杭州地铁6号线某联络通道冻结工程进行现场监测,研究冻结施工中不同位置地层温度的演变过程,分析停冻后冻结... 钱塘江底地层富含气及动水,会明显影响江底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温度场演变过程和分布特征。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对位于钱塘江底的杭州地铁6号线某联络通道冻结工程进行现场监测,研究冻结施工中不同位置地层温度的演变过程,分析停冻后冻结管内的温度变化特征,获得地层中含气及地下水流动对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的影响规律。1)双侧发散布孔时,冻土向内平均发展速度是向外的1.47倍,而停冻6 h后外排和内排冻结管内的温度分别回升5℃和10℃;2)地层中囊状气泡削弱了冻结管向周围土体的冷量传递过程,从而明显影响冻结效果,冻结过程中气泡位置的温度比冻结管终端位置偏高8~18.4℃;3)地下水流动也会影响地层中的冷量分布,冻结57 d时冻结壁上、下游对应位置冻结管内温度相差8℃,而停冻6 h后相应位置的冻结管内温度分别回升了5℃和2℃。研究结果表明:双侧隧道内发散布孔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含气及动水地层中影响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问题,而地层中囊状气泡和地下水流动都会明显影响冻结温度场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法 含气与动水地层 地铁联络通道 双侧发散布孔 冻结温度场 现场实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