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Fe_(2)O_(3) on Release Mechanism of NH_(3) and Other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from Pyrolysis of Three Typical Amino Acids in Urban Sludge
1
作者 XU Lianlian YANG Zaifu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1年第4期294-303,共10页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Fe_(2)O_(3) on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during sludge pyrolysis,thermogravimetr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TG-MS)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Fe_(2)O_(3) on the pyrolysis c...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Fe_(2)O_(3) on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during sludge pyrolysis,thermogravimetr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TG-MS)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Fe_(2)O_(3) on the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ease of important gaseous NO_(x) precursors such as HCN and NH_(3) during pyrolysis of three typical amino acids in urban sludge.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Fe_(2)O_(3) addition,the total weight loss rate of the three amino acids and the initi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proline are reduced.The release amounts of NH_(3),HCN,CH_(3)CN,and HNCO from these three representative amino acids—glumatic,arginine,and proline,decrease in the order of arginine,glutamic,proline.The generation of Fe-N complexes,reduces the generation of NH_(3),HCN,CH_(3)CN,and HNCO while the catalysis effects of Fe_(2)O_(3) on the formation of H and H2 play a promoting role in the generation of NH_(3),HCN,CH_(3)CN,and HNCO.The results would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on the NOx precursor formation mechanisms during pyrolysis or combustion of Fe-containing sludge or sludge with additives containing 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dge thermogravimetr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TG-MS) Fe_(2)O_(3) amino acid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
下载PDF
废水处理硝酸盐异化还原与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耦合工艺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瑞强 周鑫 牛冰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3-1605,共13页
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处理含COD、氨氮和硝氮的模拟废水,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快速构建厌氧氨氧化(Anammox)运行工艺。通过接种少量Anammox污泥和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操作方式,在连续运行58d后,系统成功启动Anammo... 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处理含COD、氨氮和硝氮的模拟废水,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快速构建厌氧氨氧化(Anammox)运行工艺。通过接种少量Anammox污泥和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操作方式,在连续运行58d后,系统成功启动Anammox反应,此时的总氮和COD去除率稳定在97%和98%以上。物料衡算显示,Anammox反应途径对氮的去除贡献逐渐增加,硝酸盐异化还原(DNRA)耦合Anammox和反硝化共同促进了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碳。对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Candidatus Kuenenia相对丰度由0.27%快速升高至35.87%,DNRA菌(Ignavibacterium、Thermogutta)及反硝化菌(Azospira、Gp3)在体系内共存。通过基因注释法,检测出了Anammox、DNRA、硝酸盐还原及亚硝酸盐还原关键基因。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颜色变红且粒径增大;胞外聚合物(EPS)分析表明多糖(PS)和蛋白质(PN)含量增加而PN/PS下降;三维荧光光谱发现腐殖酸类物质增多。研究结果为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高效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 硝酸盐异化还原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 耦合脱氮
下载PDF
硫化物对厌氧氨氧化耦合自养脱硫反硝化工艺脱氮除硫效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雅歌 唐喜芳 +5 位作者 刘佳怡 付钰琳 郭琼 陈荣 金仁村 邢保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01-4909,共9页
以成熟Anammox颗粒污泥与产甲烷颗粒污泥作为接种物实现了硫自养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SADA)工艺快速启动,探究了不同硫化物负荷对SADA工艺脱氮效能的影响及其脱硫机理.结果表明:较高硫化物负荷(>1.50g S/(L·d))对耦合系统中An ... 以成熟Anammox颗粒污泥与产甲烷颗粒污泥作为接种物实现了硫自养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SADA)工艺快速启动,探究了不同硫化物负荷对SADA工艺脱氮效能的影响及其脱硫机理.结果表明:较高硫化物负荷(>1.50g S/(L·d))对耦合系统中An AOB无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系统脱氮效率连续运行1.5个月后趋于稳定.当将硫化物浓度降为零,耦合系统的总氮去除率(TNRE)仍能达到88.1%,相应的化学计量比R_(s)(1.23±0.13)与R_(p)(0.33±0.08)亦与Anammox理论值近似,表明解除高硫化物负荷胁迫条件后SADA系统中Anammox颗粒污泥仍能实现生物脱氮过程.当解除高硫化物负荷胁迫1.5个月后,在较低硫化物负荷条件下(0.30g S/(L·d))恢复硫化物胁迫,耦合系统出水NO_(3)^(-)降低,相应的R_(p)降至0.21,表明SADA系统仍能较好地实现同步脱氮除硫,兼具硫自养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双重功效.系统存在的产甲烷颗粒污泥降低硫化物对An AOB抑制,缩短了SADA工艺启动时间,且能在重新引入硫化物后快速激活脱硫反硝化过程.通过颗粒污泥形态分析和高通量测序菌群解析可知:不同硫化物胁迫条件下,SADA系统中仍能实现An AOB(如Candidatus Kuenenia,16.9%)和硫氧化菌(如Thiobacillus,31.6%)的共存富集,且能实现高硫化物负荷条件下较高的TNRE(>60%)和硫单质产率(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厌氧氨氧化 硫自养反硝化 耦合工艺 产甲烷颗粒污泥 脱氮除硫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污泥耦合发电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4
作者 石万 李晓姣 +4 位作者 袁进 周印羲 余丽 吉伟 彭雅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42-349,共8页
为探究污泥耦合发电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的影响,以某电厂48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开发了污泥耦合热解-燃烧发电集成系统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向循环流化床锅炉模... 为探究污泥耦合发电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的影响,以某电厂48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开发了污泥耦合热解-燃烧发电集成系统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向循环流化床锅炉模型中添加污泥流股,即可模拟污泥耦合发电对炉膛理论燃烧温度、炉膛容积热负荷、烟气流量、烟气组成及锅炉热效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污泥掺烧比为6%时,炉膛理论燃烧温度较未掺烧污泥时降低15.5℃,对炉内燃烧影响较小;省煤器出口烟气流量增加2.50%,烟气流速三次方比值为1.069,说明掺烧污泥对锅炉受热面磨损影响较小;污泥掺烧使烟气中水蒸气含量明显升高,但其余各组分无明显变化,此时锅炉热效率为88.84%,较未掺烧污泥时下降0.25%。总之,在掺烧比例小于6%时,污泥耦合发电对锅炉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耦合发电 循环流化床锅炉 Aspen Plus 烟气流量 锅炉热效率
下载PDF
Thermodynamic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a Conceptual System Combining Sludge Gasification,SOFC,Supercritical CO_(2)Cycle,and Organic Rankine Cycle
5
作者 LV Jiayang WANG Chizhong +3 位作者 CHEN Heng PAN Peiyuan XU Gang ZHANG Guoqia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491-1508,共18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nventional sludge treatment methods and to utilize the energy in sludge more effectively,a coupled system based on sewage sludge gasifier(SSG),solid oxide fuel cells(SO...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nventional sludge treatment methods and to utilize the energy in sludge more effectively,a coupled system based on sewage sludge gasifier(SSG),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upercritical CO_(2)cycle(S-CO_(2)),and organic Rankine cycle(ORC)is proposed.The clean syngas obtained from sludge gasification is mixed with CH4 and then first utilized by the fuel cell.The exhaust gas from the fuel cell is fully combusted in the afterburning chamber and then enters the bottom cycle system consisting of S-CO_(2)&ORC to generate electricity.To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thermodynamic and economic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project's performance.The thermodynamic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s of the coupled system were analyzed to arrive a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the power production of the system is 37.34 MW;the exergy efficiency is 55.62%,and the net electrical efficiency is 61.48%.The main exergy destruction is the gasifier and SOFC,accounting for 62.45%of the total exergy destruction.It takes only6.13 years to repay th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in the novel system,and the project obtains a NPV of 17723820USD during 20 years lifetime.The abov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new coupled system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energy utilization and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wage sludge gasifier SOFC supercritical CO_(2)cycle organic Rankine cycle multi-system coupling
原文传递
响应曲面法优化酸热联合预处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6
作者 于晓艳 李玉玉 +1 位作者 苏赛赛 杜苏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184,共7页
该研究通过酸热联合预处理的方式破解污泥絮体结构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同时基于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对污泥脱水模型进行预测并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酸热联合预处理可极大地改善污泥的脱水能力,且当pH为1.0、59.2℃加热34.1 min时... 该研究通过酸热联合预处理的方式破解污泥絮体结构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同时基于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对污泥脱水模型进行预测并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酸热联合预处理可极大地改善污泥的脱水能力,且当pH为1.0、59.2℃加热34.1 min时,污泥的脱水能力最佳,此时泥饼脱水后的含水率为59.0%,污泥比阻SRF为7.48×10^(12)m/kg。酸热联合预处理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主要通过大量紧密型胞外聚合物(TB-EPS)转化为溶解型胞外聚合物(S-EPS)和松散型胞外聚合物(LB-EPS)以改变污泥表面的电荷,且TB-EPS蛋白质减少的量近似等于S-EPS和LB-EPS蛋白质增量之和。同时酸热联合作用下污泥颗粒粒径明显增大,而污泥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浓度对其脱水性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表面电荷 酸热耦合 响应曲面法 氨基酸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尹航 何理 +2 位作者 卢健聪 高辉 高大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94-2300,共7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悬浮载体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装置,利用硝化菌载体生物膜和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研究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试验考查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6 h、7 h、8.5 h和10.5 h,结... 采用自主设计的悬浮载体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装置,利用硝化菌载体生物膜和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研究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试验考查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6 h、7 h、8.5 h和10.5 h,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时,系统的COD去除率为91.26%,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68%和70.58%,厌氧释磷速率也较稳定,为0.47 mg P·(g SS)-1·h-1,厌氧释磷速率最高,其碳源利用率最大,反硝化除磷效率最稳定,PO43--P去除率为76.50%,反硝化除磷效率为1.04 mg P·(mg NO-3-N)-1,所以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时,系统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当水力停留时间过短时,氮磷的去除不完全,过长时,系统不稳定,系统的最优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停留时间 生物膜 颗粒污泥 耦合
下载PDF
耦合生物反应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军 张宁 +3 位作者 杨海燕 李艺 张韵 王秋颖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2-36,共5页
基于流离、多相生物反应原理开发了耦合生物反应器,探讨了耦合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污泥减量特性。研究表明,耦合生物反应器进水COD负荷从0.49 kg/(m3.d)上升到1.93 kg/(m3.d)时,均可使COD去除率达85%以上。实验中通过调节各种工艺... 基于流离、多相生物反应原理开发了耦合生物反应器,探讨了耦合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污泥减量特性。研究表明,耦合生物反应器进水COD负荷从0.49 kg/(m3.d)上升到1.93 kg/(m3.d)时,均可使COD去除率达85%以上。实验中通过调节各种工艺,确定在微量曝气+缺氧+好氧工况中可以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在该工况下的水力停留时间(HTR)为8 h时,缺氧区体积比为43%,总氮去除率86.7%,出水总氮<15 mg/L。耦合生物反应器污泥减量效果好,反应器每千克COD的污泥平均产率为0.068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生物反应器 污泥减量 流离
下载PDF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志超 王志伟 +1 位作者 顾国维 俞国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6-230,共5页
对一体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进行离心分离,考察污泥各组分和膜污染的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已有理论模型进行变形,推导出阻力的数学模型方程式,并分析了膜通量、膜阻力的变化.同时对混合液悬浮固体进行了颗粒粒径分析,并与好氧膜生物... 对一体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进行离心分离,考察污泥各组分和膜污染的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已有理论模型进行变形,推导出阻力的数学模型方程式,并分析了膜通量、膜阻力的变化.同时对混合液悬浮固体进行了颗粒粒径分析,并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颗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形成阻力占膜总阻力的70%,胶体物质形成阻力占22%,溶解性物质形成阻力占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污泥组分 膜污染
下载PDF
湿污泥掺烧量对抽烟气干化污泥耦合发电机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一坤 邓磊 +3 位作者 柳宏刚 周凌宇 周平 魏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7-54,共8页
为了掌握湿污泥掺烧量对抽烟气干化污泥耦合发电燃煤机组锅炉运行参数的影响,针对某电厂300 MW等级燃煤机组,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通过热平衡和热力校核计算分析了机组在BMCR、75%THA、50%THA和30%THA工况时,从低温过热器出口抽烟气干... 为了掌握湿污泥掺烧量对抽烟气干化污泥耦合发电燃煤机组锅炉运行参数的影响,针对某电厂300 MW等级燃煤机组,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通过热平衡和热力校核计算分析了机组在BMCR、75%THA、50%THA和30%THA工况时,从低温过热器出口抽烟气干化污泥并进行掺烧时的烟气抽取比例、锅炉热效率、燃煤量、烟气温度、减温水量及烟气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掺烧污泥会导致锅炉主要运行参数的恶化,影响幅度随着负荷的降低和湿污泥掺烧量的增加而增大;综合考虑改造成本以及对锅炉运行参数和环保设备的影响等因素,建议全负荷工况下的湿污泥掺烧量不超过总燃料量的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污泥 掺烧量 生物质 抽烟气干化 耦合发电 燃煤锅炉 热效率
下载PDF
调控pH促进污泥产酸及两相耦合系统定向产乙酸 被引量:9
11
作者 邱坚 刘和 +2 位作者 许科伟 李秀芬 陈坚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6,共6页
应用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两相耦合工艺对市政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以实现高效产乙酸的目的。首先通过摇瓶试验考察了pH(7、8、9、10、11)对污泥产酸产气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pH=9为最佳产酸条件,乙酸最高浓度达8.23g/L,产乙酸速率为0.56g/(... 应用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两相耦合工艺对市政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以实现高效产乙酸的目的。首先通过摇瓶试验考察了pH(7、8、9、10、11)对污泥产酸产气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pH=9为最佳产酸条件,乙酸最高浓度达8.23g/L,产乙酸速率为0.56g/(L.d);pH=7为最佳产气条件,产气速率为35.5mL/(L.d)。而后调节产氢产酸相(A相)的pH值使两相耦合工艺先后在最佳产酸及最佳产气条件下运行,对比乙酸总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系统在pH=9和pH=7下运行时所产乙酸总量分别为47.9、35.1g,前者较后者高36.5%;虽然pH=7时能显著提高同型产乙酸相(H相)的产酸效能,但不足以抵消A相产酸不利带来的损失。可见,调控产氢产酸相的pH值为9可促进污泥产酸并实现污泥发酵定向产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厌氧发酵 产氢产酸 同型产乙酸 耦合工艺 乙酸
下载PDF
高效复合生态链微生物菌群处理污水的研究——城市综合污水的处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俊 沈树宝 +1 位作者 杨维本 陈英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10-13,共4页
考察了几种高效复合微生物群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用空白活性污泥作对照,对出水CODCr值及CODCr的去除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菌体与活性污泥混合处理时,光合细菌一活性污泥系统混合处理效果最佳,水... 考察了几种高效复合微生物群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用空白活性污泥作对照,对出水CODCr值及CODCr的去除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菌体与活性污泥混合处理时,光合细菌一活性污泥系统混合处理效果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在6 h时,去除率大于90%;在多菌体与活性污泥混合综合处理时,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结合活性污泥系统,随着进水CODCr的提高,CODCr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和相应的耐冲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链 微生物菌群 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 活性污泥 耐冲击性
下载PDF
氯碱废渣盐泥的干法表面改性与填充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梅生 周守勇 +1 位作者 赵宜江 郑留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58-1662,共5页
为了提高盐泥粉体与有机体系的相容性,采用4种偶联剂对盐泥进行干法表面改性,考察了不同改性剂种类、用量及改性时间对改性盐泥在液体石蜡中分散性的影响,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改性机理。结果表明每种改性剂都有一个较佳用... 为了提高盐泥粉体与有机体系的相容性,采用4种偶联剂对盐泥进行干法表面改性,考察了不同改性剂种类、用量及改性时间对改性盐泥在液体石蜡中分散性的影响,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改性机理。结果表明每种改性剂都有一个较佳用量,钛酸酯NDZ-105、NDZ-311和NDZ-401型的较佳液固比分别为1∶20、1∶10和1∶10,硅烷偶联剂KH-570型的较佳液固比为1∶20;而在这4种偶联剂中,NDZ-105型改性效果最好,在其较佳液固比(1∶20)下,使得改性盐泥在液体石蜡中的浊度达到1 100 NTU以上,其与有机物的亲和性得到很好的改善,其合适改性时间为球磨20 m in。通过对改性与未改性盐泥的红外光谱、热重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改性剂与盐泥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通过工业填充,得到了改性盐泥填充的聚氨酯产品,其性能达到填充CaCO3粉体的聚氨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泥 改性 偶联剂 填充
下载PDF
三级AO耦合工艺低温污水处理脱氮机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帆 李军 +4 位作者 艾胜书 朱遂一 聂泽兵 闫艺明 边德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9-1067,共9页
采用分段进水三级AO耦合流离生化工艺处理低温废水,在温度为(10±1)℃条件下,控制HRT为8h,进水流量分配比为3:2:1,污泥回流比为50%,考察耦合工艺对低温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反应器内污染物变化规律、各级氮去除规律及系统硝化... 采用分段进水三级AO耦合流离生化工艺处理低温废水,在温度为(10±1)℃条件下,控制HRT为8h,进水流量分配比为3:2:1,污泥回流比为50%,考察耦合工艺对低温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反应器内污染物变化规律、各级氮去除规律及系统硝化反硝化性能.研究表明:耦合工艺COD及NH+4-N去除效率均超过90%,TN及TP去除效率达到80%,反应器内生物膜污泥浓度在400-800mg/L之间,系统各级NH+4-N去除率均超过80%,缺氧反硝化脱氮率及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率分别为50.15%和26.05%.受底物浓度及功能菌群数量影响,系统第二级比硝化速率及比反硝化速率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AO工艺 活性污泥耦合流离生化 低温污水 污泥浓度 硝化反硝化速率
下载PDF
AAC反应器好氧菌的筛选及菌株配伍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温树梅 李春 +2 位作者 付伟超 鲁建江 曹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67-2073,共7页
针对AAC反应器能有效处理番茄酱加工废水和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特点,分离了AAC反应器中的好氧微生物,并通过配伍实验研究了优势微生物对番茄酱加工废水的处理性能。共分离得到29株好氧细菌,根据12hTOC降解率初步确定了6株优势菌。通过配伍... 针对AAC反应器能有效处理番茄酱加工废水和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特点,分离了AAC反应器中的好氧微生物,并通过配伍实验研究了优势微生物对番茄酱加工废水的处理性能。共分离得到29株好氧细菌,根据12hTOC降解率初步确定了6株优势菌。通过配伍比较TOC降解率,得到了两株菌的基础组合,其TOC去除率达到85.29%,单位TOC降解率的菌体增长量为1.89。结合菌体沉降性,最终构建出含有7株菌的高效微生物菌群,单位TOC降解率的菌体增长量为0.94,单位降解率的污泥产量减少了50.26%,沉降性能明显改善,OD600值仅为0.347,出水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C反应器 菌群构建 番茄酱加工废水 污泥减量
下载PDF
厌氧/好氧耦合反应器的除污效能及污泥减量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军 周婷 +3 位作者 张宁 张杰 李艺 张韵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5-8,13,共5页
基于流离和多相生物反应原理开发了厌氧/好氧耦合生物反应器,并考察了该反应器的除污效能及污泥减量效果。研究表明,当耦合生物反应器的进水COD负荷从0.64 kgCOD/(m3.d)上升到1.58 kgCOD/(m3.d)时,对COD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即其能承受... 基于流离和多相生物反应原理开发了厌氧/好氧耦合生物反应器,并考察了该反应器的除污效能及污泥减量效果。研究表明,当耦合生物反应器的进水COD负荷从0.64 kgCOD/(m3.d)上升到1.58 kgCOD/(m3.d)时,对COD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即其能承受较大的COD负荷;该反应器具有较好的脱氮性能,在常温、HRT为8 h的条件下,对总氮的去除率>55%;它的污泥平均产率为0.028 5 kgMLSS/kgCOD,与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其污泥减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好氧耦合生物反应器 除污效能 污泥减量
下载PDF
污泥厌氧发酵-硫酸盐还原菌耦合体系产电性能和处理酸性矿井水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蔡昌凤 罗亚楠 +1 位作者 张亚飞 黄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53-459,共7页
为原位治理高硫煤矿区酸性矿井水,建立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泥厌氧发酵-硫酸盐还原菌耦合体系,考察了电极类型、阳极面积、极间距、离子浓度对产电性能和处理酸性矿井水中的硫酸盐效果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碳布为阳极、极间距适中(3 ... 为原位治理高硫煤矿区酸性矿井水,建立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泥厌氧发酵-硫酸盐还原菌耦合体系,考察了电极类型、阳极面积、极间距、离子浓度对产电性能和处理酸性矿井水中的硫酸盐效果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碳布为阳极、极间距适中(3 cm)时,产电最佳;阳极面积越小、NaCl浓度越高,功率密度越大;硫酸根去除率的最佳条件为:碳布为阳极、极间距为5 cm、离子浓度适中,阳极面积越大,对硫酸根去除率越高。以硫酸盐去除最佳条件构建单室无膜碳片为阳极的耦合产电体系,所产生的最大功率密度为2.093 3 mW/m2,10 d后污泥的COD去除率为43%,废水SO2-4的平均去除速率达194.4 mg/(L·d-1),最高去除率为64%,比开路时的SO2-4去除率提高24%。污泥厌氧发酵-硫酸盐还原菌耦合产电体系可同时实现降解剩余污泥和处理含SO2-4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硫酸盐还原菌 污泥 耦合体系 酸性矿井水 产电性能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温度-渗流-应力-化学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薛强 赵颖 +1 位作者 刘磊 陆海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70-1988,共19页
针对当前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预测与控制的迫切需求,结合垃圾填埋场及其周围复杂而特殊的环境地质条件,从温度-渗流-应力-化学(T-H-M-C)多场耦合角度深入分析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演化机制与开展多场耦合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填埋气体运移... 针对当前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预测与控制的迫切需求,结合垃圾填埋场及其周围复杂而特殊的环境地质条件,从温度-渗流-应力-化学(T-H-M-C)多场耦合角度深入分析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演化机制与开展多场耦合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填埋气体运移的微生物降解-温度-渗流(B-T-H)耦合模型、考虑好氧和厌氧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垃圾渗沥液污染物迁移转化渗流-微生物降解-化学(H-B-C)耦合模型、复合衬垫系统污染物运移渗流-化学(H-C)耦合模型以及考虑热量变化和水蒸气迁移过程对开裂过程影响的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干燥开裂温度-渗流-应力(T-H-M)耦合模型,为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预测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提出一套多场耦合测试分析方法与试验技术,开发集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于一体的填埋场中污染物传输的多场耦合测试分析系统。形成一套填埋场污染物多参数远程同步监测方法与技术,研制集实时监测与视频监督于一体的垃圾填埋场污染物远程在线监督系统。针对多场耦合作用下封场覆盖系统开裂问题,提出新型环保的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生态污泥腾发覆盖技术(EST)。上述研究成果可为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手段和技术支持,同时对于丰富和拓宽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垃圾填埋场 温度–渗流–应力–化学耦合 多场耦合测试分析系统 远程在线监督系统 生态污泥腾发覆盖技术
下载PDF
CAAC工艺处理模拟大豆深加工废水厌氧出水 被引量:4
19
作者 付伟超 吴世晗 +3 位作者 朱毅 李晓霞 王金梅 李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4-969,共6页
为满足大豆深加工行业废水处理的需要,结合好氧-厌氧耦合(AAC)工艺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研发了连续化好氧-厌氧耦合(CAAC)工艺.该工艺通过水流方向上交替改变的环境条件,实现大豆深加工废水厌氧出水污染物的去除和剩余污泥减量化... 为满足大豆深加工行业废水处理的需要,结合好氧-厌氧耦合(AAC)工艺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研发了连续化好氧-厌氧耦合(CAAC)工艺.该工艺通过水流方向上交替改变的环境条件,实现大豆深加工废水厌氧出水污染物的去除和剩余污泥减量化.试验采用模拟大豆深加工废水厌氧出水进行处理,水力停留时间(HRT)≥1.3d时,出水ρ(CODCr)保持在50mg/L以下,CODCr去除率为95%,出水ρ(MLSS)保持在0~15mg/L.经过301d的试验,仅排放污泥1次,表观污泥产率为0.1571,为活性污泥法的31.4%,具备良好的污泥减量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剩余污泥减量化 连续化好氧-厌氧耦合
下载PDF
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增强造纸污泥纤维板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贤淼 费本华 江泽慧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3-426,共4页
在研制玻璃纤维增强造纸污泥纤维板的基础上,分析了偶联剂施加量和玻璃纤维长度对该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这种板材的复合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偶联剂施加量的增大,玻璃纤维长度的增加,玻璃纤维增强造纸污泥纤维板的各项性能均... 在研制玻璃纤维增强造纸污泥纤维板的基础上,分析了偶联剂施加量和玻璃纤维长度对该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这种板材的复合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偶联剂施加量的增大,玻璃纤维长度的增加,玻璃纤维增强造纸污泥纤维板的各项性能均有所提高,当玻璃纤维长度为4cm,偶联剂施加量≥0.5%(质量分数)时,其各项力学性能均可达到国家标准.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偶联剂可改善玻璃纤维表面极性,使其与酚醛树脂胶形成共价连接.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偶联剂能增加玻璃纤维表面粗糙度,这可进一步改善玻璃纤维表面的润湿性,有利于胶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污泥 纤维板 玻璃纤维 偶联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