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am and image experiment of beam deflection electron gun for distributed X-ray sources 被引量:7
1
作者 Cheng-Jun Tan Chuan-Xiang Tang +7 位作者 Wen-Hui Huang Qing-Xiu Jin Ying-Chao Du Qun Luo Pei-Dong Wu Dong-Hai Liu Lu-Ming Zhang Cong X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Distributed X-ray sources comprise a single vacuum chamber containing multiple X-ray sources that are triggered and emit X-rays at a specific time and location. This process facilitates an application for innovative s... Distributed X-ray sources comprise a single vacuum chamber containing multiple X-ray sources that are triggered and emit X-rays at a specific time and location. This process facilitates an application for innovative system concepts in X-ray and computer tomography.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electron beam focusing, shaping,and deflection electron gun for distributed X-ray sources.The electron gun uses a dispenser cathode as an electron emitter, a mesh grid to control emission current, and two electrostatic lenses for beam shaping, focusing, and deflection. Novel focusing and deflecting electrodes were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focal spots in the distributed source. Two identical half-rectangle opening electrodes are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two electrodes to control the electron beam trajectory, and then, multifocal spots are obtained on the anode target. The electron gun can increase the spatial density of the distributed X-ray sourc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image quality. The beam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cal spot sizes of the deflected(deflected amplitude 10.5 mm)and non-deflected electron beams at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are 0.80 mm 90.50 mm and 0.55 mm 90.40 mm, respectively(anode voltage 160 kV; beam current 30 mA). The imag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xcellent spatial resolution and time resolution of an imaging system built with the sources, which has an excellent imaging effect on a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chip and a rotating metal d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DEFLECTION electron GUN X-RAY imaging DISTRIBUTED X-RAY sources stationary CT
下载PDF
基于四元驱动的非平稳水文干旱评估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崔豪 江善虎 +3 位作者 任立良 朱永卫 杜树平 严登华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了科学评估自然-社会系统影响下非平稳水文干旱,考虑气候变化(降水、气温)和人类活动(取用水、水库)四元要素的影响,通过基于四元驱动的GAMLSS模型构建非平稳标准化径流指数(NSRI),提出了基于四元驱动的非平稳水文干旱评估方法。黄河... 为了科学评估自然-社会系统影响下非平稳水文干旱,考虑气候变化(降水、气温)和人类活动(取用水、水库)四元要素的影响,通过基于四元驱动的GAMLSS模型构建非平稳标准化径流指数(NSRI),提出了基于四元驱动的非平稳水文干旱评估方法。黄河流域非平稳水文干旱实例评估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花园口站径流序列呈现出明显的非平稳特征,径流量1961—2020年发生显著下降,并在1990年发生突变;基于四元驱动的非平稳水文干旱评估方法能够更好地对径流数据进行非平稳概率分布拟合;对于历史干旱事件的识别,NSRI识别的干旱过程与实际更加接近,NSRI比标准化径流指数(SRI)识别效果更好,可以更好地反映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干旱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径流指数 自然-社会系统 GAMLSS模型 非平稳 四元驱动
下载PDF
160 kV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X射线管研制及应用探讨
3
作者 唐华平 陈志强 +4 位作者 何武 潘劲松 荆增儒 王彪 马法杰 《真空电子技术》 2024年第4期26-32,共7页
介绍具有多个焦点的160 kV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X射线管的研制工作及无损检测初步应用。基于Opera-3D软件对线阵列布置多焦点的模拟仿真,设计了多阴极—阵列聚焦—阳极结构,研究了45个碳纳米管阴极阵列的恒流发射特性以及多焦点的各焦点... 介绍具有多个焦点的160 kV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X射线管的研制工作及无损检测初步应用。基于Opera-3D软件对线阵列布置多焦点的模拟仿真,设计了多阴极—阵列聚焦—阳极结构,研究了45个碳纳米管阴极阵列的恒流发射特性以及多焦点的各焦点尺寸一致性。该射线管阳极电压160 kV,阳极电流15 mA,可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于2.4 kW大功率状态,45个碳纳米管阴极工作于恒流状态时,各阴极控制电压的差异可反映其一致性,测得标准差为5.2%,45个焦点的平均焦斑尺寸为1.09 mm×1.22 mm,与模拟计算结果相符,且标准差为0.02 mm×0.06 mm,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分布式X射线管以多焦点可编程脉冲发射的方式工作,在较小焦点状态实现大功率运行,通过线对卡测试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对小型发动机进行多个视角的静态层析快速成像测试,可获得相比传统单点DR检测更丰富的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阴极 分布式X射线源 一致性 静态层析成像 大功率
下载PDF
VOCs走航与固定源监控联动的大气臭氧污染溯源分析与反演
4
作者 许秋飞 沈振萍 +3 位作者 严勇 杭怡春 陆凯 谭光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56-460,共5页
提出基于在线监测系统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走航车联动的方法,实现快速响应、协同有效的大气O_(3)-VOCs溯源监管.首先通过固定源在线监控系统实时、快速判定污染源头,缩小排查范围;然后利用装载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移动走航车... 提出基于在线监测系统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走航车联动的方法,实现快速响应、协同有效的大气O_(3)-VOCs溯源监管.首先通过固定源在线监控系统实时、快速判定污染源头,缩小排查范围;然后利用装载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移动走航车对重点区域进行VOCs走航监测,并对发现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高值点进行成分解析,判定VOCs来源;最后通过关联匹配基于时间修正后的固定源在线监控和空气站O_(3)数据,建立污染过程反演,固定污染溯源证据链.所提方法能实现污染精准溯源,快速确定问题区域和问题企业,尤其适用于O_(3)短时突变的污染源快速诊断,是区域O_(3)-VOCs精细化管控的行之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 走航监测 固定源监控 污染溯源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流速流量测量仪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海洋 宋进 胡馨丹 《上海计量测试》 2024年第3期15-18,共4页
在介绍了固定污染源流量测量对于“双碳”工作的重要意义基础之上,提出了流量(流速)测量仪表的正确选择是提升整体固定污染源流量测量准确度的关键。然后分别从测量原理、使用方法和量值溯源方法等方面对固定污染源流量(流速)测量的主... 在介绍了固定污染源流量测量对于“双碳”工作的重要意义基础之上,提出了流量(流速)测量仪表的正确选择是提升整体固定污染源流量测量准确度的关键。然后分别从测量原理、使用方法和量值溯源方法等方面对固定污染源流量(流速)测量的主要仪器:S形皮托管、三维皮托管以及插入式时差法多声道超声流量计作了介绍,多角度比较了它们在实际测量应用中的优缺点,对固定污染源排放企业和从事碳核算的计量技术机构在计量器具选择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 流速与流量测量 皮托管 气体超声流量计
下载PDF
氢氧化钠吸收液-离子色谱法测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氯气
6
作者 宋钊 刘红 关磊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21,共11页
建立了氢氧化钠吸收液-离子色谱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氯气的方法。研究采样和分析条件,采用50 mL冲击式吸收瓶,以氢氧化钠为吸收液,利用硫代硫酸钠将样品中的次氯酸完全转化为氯离子,过滤后用离子色谱进行分析。可在采样时选择0.3μm石... 建立了氢氧化钠吸收液-离子色谱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氯气的方法。研究采样和分析条件,采用50 mL冲击式吸收瓶,以氢氧化钠为吸收液,利用硫代硫酸钠将样品中的次氯酸完全转化为氯离子,过滤后用离子色谱进行分析。可在采样时选择0.3μm石英滤膜消除颗粒物干扰,在氢氧化钠吸收液前串联硫酸吸收液消除氯化氢干扰。测试结果显示:氯离子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0;方法检出限为0.02 mg/m^(3),测定下限为0.08 mg/m^(3);空白加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2%~1.4%,加标回收率为98.0%~107%;实际样品基体加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2.7%,加标回收率为98.0%~104%。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正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氯气 固定污染源 排放控制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硫酸雾监测方法的差异性
7
作者 陈圆圆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69-2872,共4页
在调研国内外标准方法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不同监测方法进行比对.实验表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采用高温过滤装置去除颗粒物,然后利用控温冷凝法或吸收液法收集硫酸雾,目标组分为气液态硫酸,采样仪器复杂、操作难度大... 在调研国内外标准方法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不同监测方法进行比对.实验表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采用高温过滤装置去除颗粒物,然后利用控温冷凝法或吸收液法收集硫酸雾,目标组分为气液态硫酸,采样仪器复杂、操作难度大且没有实现国产化,现阶段在国内不宜推广使用.我国国标方法HJ 544及GB/T 38685—2020采用滤筒串联吸收液的模式采集硫酸雾,目标组分为气液态硫酸(HJ544还包括颗粒物中可溶性硫酸盐).采样仪器轻便,操作简便,国产化仪器普及度高.国内外标准方法HJ 544与EPA 8A对比结果显示,当废气中可溶性硫酸盐占比在20%左右时,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国内两种标准方法HJ 544与GB/T 38685—2020对比发现,方法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原因为HJ 544测定目标物包含了可溶性硫酸盐,以及GB/T 38685—2020测定物质包括滤筒上收集的所有酸性物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 硫酸雾 监测方法 比对实验.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用挥发性卤代烃标准气体制备不确定度研究
8
作者 杨静 杜健 +2 位作者 邱鹏 黄伟 高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5,共10页
针对固定污染源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物的排放监测需求,采用称量法制备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用挥发性卤代烃标准气体(各组分具有浓度差异),并开展制备不确定度评定研究。通过分析原料试剂纯度、液态/气态组分称量、混合液配比、摩尔质量、气... 针对固定污染源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物的排放监测需求,采用称量法制备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用挥发性卤代烃标准气体(各组分具有浓度差异),并开展制备不确定度评定研究。通过分析原料试剂纯度、液态/气态组分称量、混合液配比、摩尔质量、气体残留等因素和环节引入的不确定度,确立标准气体制备不确定度评定流程。最终,确定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用挥发性卤代烃标准气体制备过程引入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2)小于1%。液态/气态组分称量和上一级中间气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对特性量值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大,原料试剂纯度对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小,摩尔质量和气体残留对不确定度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气体 挥发性卤代烃 固定源 不确定度
下载PDF
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8种苯系物研究
9
作者 谢璇 吴旸 +2 位作者 王婷 方艳林 范国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7期106-109,140,共5页
文章建立了同时检测固定污染源废气中8种苯系物的气相色谱法,并考察了方法的实用性。采用气袋采集,直接进样,使用DB-WAX毛细管柱分离,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该方法测定的8种苯系物分离效果好,8种苯系物工作曲线的线性良好,相关... 文章建立了同时检测固定污染源废气中8种苯系物的气相色谱法,并考察了方法的实用性。采用气袋采集,直接进样,使用DB-WAX毛细管柱分离,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该方法测定的8种苯系物分离效果好,8种苯系物工作曲线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8。对低、中、高三种浓度标准气体进行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和相对误差均符合要求。当采样体积为1 L,进样体积为1 mL时,在企业废气排放口可以测出部分苯系物,该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苯系物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袋 固定污染源废气 苯系物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8种阴离子
10
作者 刘健 郭海灵 +1 位作者 明荔莉 廖佳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9期22-25,共4页
用碱性吸收液采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阴离子样品,0.22μm滤膜过滤,SUPP5型阴离子交换柱分离,以3.2mmol·L^(-1)Na2CO3和1.0mmol·L^(-1)NaHCO3溶液等度洗脱,采用电导检测器同时测定其中的F^(-)、BrO_(3)^(-)、Cl^(-)、NO_(2)^(-... 用碱性吸收液采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阴离子样品,0.22μm滤膜过滤,SUPP5型阴离子交换柱分离,以3.2mmol·L^(-1)Na2CO3和1.0mmol·L^(-1)NaHCO3溶液等度洗脱,采用电导检测器同时测定其中的F^(-)、BrO_(3)^(-)、Cl^(-)、NO_(2)^(-)、Br^(-)、NO_(3)^(-)、PO_(4)^(3-)、SO_(4)^(2-)含量。结果显示,8种阴离子在0.050~0.500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02~0.029mg·L^(-1);测定下限为0.008~0.116mg·L^(-1);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0.8%~117%,相对标准偏差为0.2%~9.8%,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将方法用于发电厂燃煤机组和厂界废气的检测,结果显示,燃煤机组废气中检出F^(-)、Cl^(-)、NO_(2)^(-)、Br^(-)、NO_(3)^(-)和SO_(4)^(2-),浓度为0.039~0.686mg·m^(-3),厂界废气中检出F^(-)、Cl^(-)、Br^(-)、NO_(3)^(-)和SO_(4)^(2-),浓度为0.026~1.090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 废气 阴离子
下载PDF
傅里叶红外法在污染源废气中氯化氢测定上的应用
11
作者 侯生贤 周新奇 陈磊 《分析仪器》 CAS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前污染源废气中氯化氢的测定主要采用化验法,它存在样品时效性差,人力成本高,分析过程繁琐等缺点,而傅里叶红外技术(FTIR)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无需采样,分析快速等优点。本实验基于傅里叶红外分析技术,分别使用3款不同厂家的便携式... 目前污染源废气中氯化氢的测定主要采用化验法,它存在样品时效性差,人力成本高,分析过程繁琐等缺点,而傅里叶红外技术(FTIR)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无需采样,分析快速等优点。本实验基于傅里叶红外分析技术,分别使用3款不同厂家的便携式FTIR仪器测定了氯化氢,方法检出限为1mg/m3,测定下限为4mg/m3,以及对2个浓度水平的氯化氢标准气体进行了实验室内、实验室间精密度评估,并在垃圾焚烧厂和电子厂进行了实际样品检测精密度评估,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且在水分存在条件下,相对示值误差均在5%以内。为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氯化氢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 傅里叶红外技术 氯化氢
下载PDF
固定源废气中VOCs测定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12
作者 蔡美全 丁萌萌 +3 位作者 周健楠 常淼 沈秀娥 刘保献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3-580,共8页
采用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固定源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比较了低目标物含量(5~100 ng)和高目标物含量(50~1000 ng)时,内标法和外标法在定量分析时的差异,考察了气袋样品转移时间、内标物和替代物添加方式对测定结... 采用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固定源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比较了低目标物含量(5~100 ng)和高目标物含量(50~1000 ng)时,内标法和外标法在定量分析时的差异,考察了气袋样品转移时间、内标物和替代物添加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了4类企业废气中VOCs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两种定量方式所绘制的校准曲线均满足国标HJ 734—2014中相关系数大于等于0.995的规定。当气样中正庚烷、乳酸乙酯、1-癸烯、1-十二烯含量较低时,更适合使用外标法测定;当气样中目标物含量较高时,测定前需优化热脱附条件,并用加标实验验证测定的准确性。气袋样品需在8 h内转移至吸附管中以延长保存时间。采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从气袋向吸附管转移前/后添加内标物和替代物,目标物测定偏差均小于30%。电子工业和汽车制造企业主要排放含氧VOCs,汽车维修企业以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工业涂装企业主要为苯系物或含氧VO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 内标法 外标法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总烃的影响
13
作者 胡柱均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96-97,100,共3页
非甲烷总烃作为挥发性有机物总体排放情况表征的重要因素之一,监测其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的预处理过程中,对废气样品采用不同加热温度进行处理后检测其非甲烷总烃含量,... 非甲烷总烃作为挥发性有机物总体排放情况表征的重要因素之一,监测其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的预处理过程中,对废气样品采用不同加热温度进行处理后检测其非甲烷总烃含量,研究加热温度对非甲烷总烃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定污染源废气中含有较多高沸点、水溶性组分时,进样前加热样品有助于样品的恢复,检测数据更具真实性和代表性,待测气体加热至160℃,可有助于提高本次实验样品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较短碳链(C_(2)—C_(4))的烷烃和排放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固定污染源废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检测,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温度 非甲烷总烃 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下载PDF
三种检测方法测定焦炉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比对分析
14
作者 罗永涛 史立旗 +2 位作者 姚怀伟 李鹏 熊英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40-142,共3页
公司焦炉烟囱脱硫设施采用的脱硫工艺是炭基催化剂脱硫工艺,经过2个月的调试运行,公司自行对脱硫设施进行环保竣工验收,采用了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光谱吸收法和紫外吸收法分析方法对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硫浓度进行监测和对比,发现三... 公司焦炉烟囱脱硫设施采用的脱硫工艺是炭基催化剂脱硫工艺,经过2个月的调试运行,公司自行对脱硫设施进行环保竣工验收,采用了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光谱吸收法和紫外吸收法分析方法对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硫浓度进行监测和对比,发现三种分析方法测出的二氧化硫浓度相差很大。分析发现焦炉烟气中含有CO、H_(2)S等无机气体以及甲烷、乙醇、苯、酚类等几十种有机气体,这些物质在使用定电位电解法和非分散红外光谱法进行检测时对二氧化硫的监测结果干扰较大,而对使用紫外吸收法进行检测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 分析方法 二氧化硫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探讨
15
作者 马梦杰 范传艺 杨明沁 《河南科技》 2024年第4期122-125,共4页
【目的】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日益增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固定污染源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是其主要来源。管控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对大气污染防治至关重要,需要对其测定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介绍了国内现行的固定污染源... 【目的】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日益增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固定污染源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是其主要来源。管控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对大气污染防治至关重要,需要对其测定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介绍了国内现行的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标准、列出了现行有效的VOCs采样方法、分析了固定污染源废气VOCs实验室测定方法和现场测定方法及其优缺点。【结果】实验室监测准确度高、可分析污染物种类多,但样品运输和保存过程会影响测定结果;现场测定快速、简便,但准确度低。【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将现场测定和实验室测定有机结合,使监测数据更真实、准确、完整,从而更好地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固定污染源 废气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现状与对策
16
作者 马先慧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6期60-63,共4页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作为环保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上海市某化工园区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调查及分类,按行业统计了解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现状,对其建设、运...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作为环保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上海市某化工园区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调查及分类,按行业统计了解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现状,对其建设、运行、联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从采样单元、监测站房、分析及数据采集单元和运维管理情况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最后,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数智化监管、规范运维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在线监测运维,为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和科学化管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 在线监测 现状 规范化 数智化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手工监测数据质量分析与数字化设想
17
作者 段镭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39-141,共3页
从排位单位自行监测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要素等方面分析影响固定污染源手工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从数字化技术发展角度,提出监测数据质量提升的数字化设想。
关键词 监测数据质量 数字化 新质生产力 固定污染源 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
下载PDF
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运用
18
作者 王伦 高睿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移动源和固定污染源的排放造成了中国的大气污染,其中超细颗粒物(ultrafine particles,UFP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其他反应性气体(如NH_(3)和NO_(x))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因此,发展大气污染源排放... 移动源和固定污染源的排放造成了中国的大气污染,其中超细颗粒物(ultrafine particles,UFP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其他反应性气体(如NH_(3)和NO_(x))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因此,发展大气污染源排放自动在线监测技术迫在眉睫。本文概述了我国移动源和固定源监测技术的主要进展,并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典型仪器在重要领域的综合应用。此外还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潜在问题领域,总结了大气在线监测技术的相关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有助于全面了解大气污染,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移动源 固定源 自动在线监测技术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排放现场检测质量控制分析
19
作者 徐庆 荣琳 +1 位作者 王少南 陈迎春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环境检测方法根据是否需要采样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检测,直接得出测试结果;另一种是现场采样后进行实验室分析,方可得到测定结果。关于现场采样及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已有很多研究。本文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环节,结合... 环境检测方法根据是否需要采样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检测,直接得出测试结果;另一种是现场采样后进行实验室分析,方可得到测定结果。关于现场采样及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已有很多研究。本文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环节,结合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关键节点的控制,重点论述了固定污染源排放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为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提供固定污染源排放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思路,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源排放 现场检测 质量控制 第三方检测机构
下载PDF
我国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的修正和排放量计算:2000年 被引量:40
20
作者 孙庆贺 陆永琪 +2 位作者 傅立新 田贺中 郝吉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0-94,共5页
根据我国城市的发展状况 ,采用城市分类的方法 ,将我国 2 6 1个地级市按照人口数量分为 5个类别。每类城市选取一个典型城市进行实地调查 ,对我国燃烧锅炉和机动车的NOx 的排放因子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适合我国目前排放水平的各类城市的... 根据我国城市的发展状况 ,采用城市分类的方法 ,将我国 2 6 1个地级市按照人口数量分为 5个类别。每类城市选取一个典型城市进行实地调查 ,对我国燃烧锅炉和机动车的NOx 的排放因子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适合我国目前排放水平的各类城市的固定源和移动源的排放因子。并依据 2 0 0 0年中国大陆地区的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民用炉具的燃料消耗量和机动车保有量 ,以地级市为基本单位 ,估算了 2 0 0 0年我国各地区的NOx 排放量 ,分析了分地区、分行业、分燃料类型的NOx 排放特征。 2 0 0 0年我国NOx 排放总量为 11.12Mt,其中固定源占 6 0 .8% ;移动源占 39.2 %。NOx 排放在地域、行业和燃料类型上分布均不平衡。NOx 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 ,其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燃煤为最重要的NOx 排放源 ,其排放量占燃料型NOx 排放量的 72 .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排放因子 固定源 移动源 排放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