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煤系水分布及其对排采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权继业 王立龙 +5 位作者 李国涛 张玉娟 李志 张文胜 刘国伟 曹文杰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7期41-48,17,共9页
樊庄区块为高煤阶煤层气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块之一,精细化表征煤系水的分布特征,分析其控气作用,对于指导类似区块煤层气开发意义重大。据此,采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及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了煤层及砂岩的测井识别特征,构建了含水量计... 樊庄区块为高煤阶煤层气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块之一,精细化表征煤系水的分布特征,分析其控气作用,对于指导类似区块煤层气开发意义重大。据此,采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及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了煤层及砂岩的测井识别特征,构建了含水量计算模型,探究了煤系水分布与排采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3#煤层测井识别特征为高电阻率(853.86~5 968.9Ω·m),低体积密度(1.26~1.49 g/cm^(3)),低自然伽马(18.4~60.51API);砂岩含水层测井识别特征为低电阻率(70~316.2Ω·m),高体积密度(2.51~2.68g/cm^(3)),低自然伽马(56.4~116.19API);研究区纵向上岩性以煤、泥岩、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横向上煤层分布稳定,砂岩含水层分布不均匀,井控水量区域差异性大;研究区煤层分布较为稳定,在不考虑二次压裂影响的情况下,将累计产水量1 200m^(3)作为煤层是否接受外来水源补给的界线;煤层气井开发过程中,在构造及沉积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煤系水的来源越广泛、规模越大,则煤层气井见气时间越久、排水降压阶段持续时间愈长,产水量越高、产气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煤系水 测井识别 计算模型 井控水量 樊庄区块
下载PDF
两淮煤田低渗煤层孔隙结构三维可视化表征及其连通性
2
作者 王章飞 方辉煌 +2 位作者 桑树勋 郑春山 郭金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1195-11207,共13页
为研究煤层孔裂隙结构的连通性对煤层气赋存与运移的影响。以两淮地区矿区的煤样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煤样进行三维可视化重构,构建了煤样的三维孔隙结构模型以及等价孔隙网络模型,利用多种算法并结合表征单元体对煤样的孔隙结构进行表... 为研究煤层孔裂隙结构的连通性对煤层气赋存与运移的影响。以两淮地区矿区的煤样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煤样进行三维可视化重构,构建了煤样的三维孔隙结构模型以及等价孔隙网络模型,利用多种算法并结合表征单元体对煤样的孔隙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同时,从整体到局部的角度对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淮地区孤立孔隙中C形孔隙占据主导,连通孔隙中F形孔隙占据主导;刘庄与祁东煤样孔隙结构空间展布较任楼与潘一矿区的煤样要好,具有更好的连通性;粗类型喉道之间的搭配较其他类型喉道之间的搭配整体连通性要好。结果说明两淮地区的煤样,大体积连通孔隙在孔隙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刘庄与祁东煤样较任楼与潘一煤样的连通性要好,且刘庄煤样的连通性最好,潘一煤样连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孔隙结构 等价孔隙网络模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 三维可视化重构 两淮煤田
下载PDF
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9
3
作者 刘见中 孙海涛 +1 位作者 雷毅 曹偈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8-267,共10页
“十二五”以来,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虽然我国煤矿数量由近20000对直线下降到了不足5800对,但煤层气产量仍由2010年的88亿m 3提高到了2018年的184亿m 3,利用率亦提升了10%,科技对产业的贡献巨大;但是也出现... “十二五”以来,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虽然我国煤矿数量由近20000对直线下降到了不足5800对,但煤层气产量仍由2010年的88亿m 3提高到了2018年的184亿m 3,利用率亦提升了10%,科技对产业的贡献巨大;但是也出现了单井排采产量低、气源分散性高等新的问题。因此,全面梳理了近10 a煤矿区地面抽采技术装备、井下抽采技术装备和煤矿区高、低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装备的科技创新及应用效果等,阐述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在三级瓦斯地质分析技术、碎软低渗煤层地面井分段压裂顶板技术、煤层群分层控压联合排采技术、采动区地面L型顶板水平井技术、井下千米定向长钻孔技术、碎软煤层井下护孔钻进技术、智能化钻机远控钻孔技术、井下水力化压裂/割缝增渗技术等煤层气抽采技术及其配套装备最新进展和中高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低浓度煤层气分级压缩提浓、超低浓度煤层气蓄热氧化利用等煤层气利用装备的最新进展及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深部开采、西部煤炭资源开发及高强度集约化开采等新特点,分类整理了束缚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发协同规划和联合开发的技术思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煤层气 开发 利用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煤矿区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被引量:23
4
作者 田文广 李五忠 +1 位作者 周远刚 赵庆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89,共3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高瓦斯矿井居多,但缺乏合理的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和相应的配套技术。为此,结合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和煤矿煤层气储存及涌出特征,提出了矿井煤层气的综合性开发模式。即:①利用地面钻井及完井的增产措施...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高瓦斯矿井居多,但缺乏合理的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和相应的配套技术。为此,结合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和煤矿煤层气储存及涌出特征,提出了矿井煤层气的综合性开发模式。即:①利用地面钻井及完井的增产措施,预抽原始煤层的煤层气;②开采期抽采,利用采掘工作的超前压力,开采卸压,进行井下煤层气抽采;③采空区及废弃矿井的煤层气抽采,通过地面钻井、埋管及巷道抽采煤层气;④矿井通风煤层气的回收利用。这形成了矿井煤层气综合性规模开采的一种最为经济的模式,同时也指出了这一模式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关键技术,以期推动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田 开发 利用 模式
下载PDF
煤层气井地联合抽采全过程低负碳减排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苏现波 赵伟仲 +12 位作者 王乾 于世耀 汪露飞 宋金星 王小明 夏大平 伏海蛟 郭红玉 孙长彦 郭红光 鲍园 何环 黄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5-356,共22页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迫切需要新技术。在对煤层气开发与CCUS技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煤层气生物工程为依托,探讨和展望了地面煤层气开发、煤矿瓦斯抽采以及采空区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低负碳减排关键技术。地面煤...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迫切需要新技术。在对煤层气开发与CCUS技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煤层气生物工程为依托,探讨和展望了地面煤层气开发、煤矿瓦斯抽采以及采空区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低负碳减排关键技术。地面煤层气开发阶段,将煤层气开发转化为煤系气开发、将常规水力压裂转化为大规模缝网改造是实现煤层气商业化开发的有效途径;将液相CO_(2)和微生物发酵液作为储层改造的工作液,在实现煤系三气储层一体化缝网改造的同时又实现了微生物与CO_(2)联作下的增气增压、储层改性、CO_(2)驱替甲烷等多重增产效应,为煤层气增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达到低碳减排目的;此外,通过CO_(2)的生物甲烷化和同步地质封存实现了负碳减排。可见,对于煤层气开发而言,CO_(2)可以促使其增产;对于CO_(2)封存而言,煤储层是其最佳归宿。由此,地面煤层气开发实现了“一低两负”的碳减排。在井下瓦斯抽采阶段,根据硬煤的造缝增透增产、软煤的增容增透增产机制以及相关理论,提出了第1代水力强化技术——水力压裂和第2代水力强化技术——钻冲压一体化增透增产技术、三堵两注固液两相封孔技术、老孔修复增透和下向孔智能排水排粉气驱增产技术。这一技术体系实现了瓦斯由“抽得出”向“抽得快、抽得省、抽得净、抽得纯”转变,大幅提升瓦斯抽采的质和量,获取低碳能源,达到减少甲烷排空与碳减排的目的。同时,研发了能够准确测定瓦斯含量的钻取一体化密闭取心装置,建立了基于低速非线性渗流的煤层渗透性评价技术。在采空区煤层气开发阶段,粉煤灰将成为强化煤层生物气产出、充填采空区减沉和实现CO_(2)矿化封存的首选材料。在具备圈闭条件的采空区首先注入菌液、少量粉煤灰和CO_(2)实现煤和CO_(2)的微生物甲烷化,以此获取低碳能源;抽采结束后进一步注入CO_(2)和粉煤灰,粉煤灰和采空区积水中的钙镁等离子与溶解的CO_(2)结合生成碳酸盐对粉煤灰胶结,实现了CO_(2)矿化封存和采空区固化减沉,具有显著的低负碳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煤层气井地联合抽采全过程低负碳减排技术体系始终立足煤层气这一低碳能源的增产和CCUS,为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生物工程 地面煤层气开发 煤矿瓦斯抽采 采空区煤层气开发 低负碳减排 CCUS
下载PDF
考虑基质收缩效应的煤层气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军平 鲜学福 +2 位作者 姜永东 李晓红 姜德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317-2323,共7页
在煤层气的初级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取较高的生产率,需要降低储层压力,储层压力下降对于煤层气的渗透率具有两个相反的效应:(1)储层压力下降,有效应力增加,煤层裂隙压缩闭合,渗透率降低;(2)煤层气解吸,煤基质收缩,煤层气流动路径张开,渗... 在煤层气的初级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取较高的生产率,需要降低储层压力,储层压力下降对于煤层气的渗透率具有两个相反的效应:(1)储层压力下降,有效应力增加,煤层裂隙压缩闭合,渗透率降低;(2)煤层气解吸,煤基质收缩,煤层气流动路径张开,渗透率升高。Shi和Durucan、Palmer-Mansoori以及Gray等都建立了包含了基质收缩效应以及有效应力的影响的渗透率模型,其模型都基于以下两个关键假设:煤岩体处于单轴应变状态以及竖向应力恒定。为了检验上述两个假设的合理性,建立了一个考虑基质收缩效应以及渗流场-应力场耦合作用下的煤层气流动模型,对煤层气初级生产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进行了耦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轴应变的假设具有合理性,而竖向应力是随指向生产井的应变梯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对于渗透率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竖向应力恒定的假设可能导致渗透率预测出现误差;上述渗透率模型都可能低估煤层气初级生产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有效应力 煤基质收缩 渗透率 渗流场:应力场 耦合模型
下载PDF
关于大力加强新疆煤与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建议(续) 被引量:3
7
作者 严陆光 赵忠贤 +22 位作者 吴承康 陈俊武 费维扬 周孝信 戴金星 蔡睿贤 刘嘉麒 夏训诚 周凤起 陈勇 吴甲春 王俊民 高壮 吕绍勤 陈香生 胡国艺 孙予罕 胡文康 赵黛青 黄常纲 马扬 刘峰松 申倚敏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21st century,to establis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of energy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primary energy structure with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the fossil energy percentag...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21st century,to establis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of energy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primary energy structure with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the fossil energy percentage and enhance the percentage of renewable.Xinjiang is a region abundant both in non-hydro renewable and fossil energy resources.It is necessary to raise its position on Chinese energy development and to become an important integrated energy base in future.Xinjiang is abundant in coal resource too.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 on good groundwork,but up to now it mainly satisfies its own requirement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only.It has not been planned to be an important coal base of the country yet.Academic Division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ecided to organize academicians and experts to work with consultation study on "Study 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and Coalbed Methane and Integrated Energy Base in Xinjiang".Study were divided into 5 subjects:1.resources of coal and coalbed methane in Xinjiang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2.status of Xinjiang coal in China energy development;3.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Xinjiang coal-output of electricity and export from Xinjiang Uygur Automonous Region to outside;4.to promote development of coal-chemical industry in Xinjiang in steady steps;5.explora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in Xinjiang.In this paper the study results were presented briefly and main suggestions were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开发利用 煤层气 电力供应 发电用煤 沿海发达地区 西电东送 煤炭运输
下载PDF
大宁—吉县煤区煤层气开发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生维 陈钟惠 +1 位作者 张明 孙钦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61-763,共3页
指出大宁-吉县煤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比晋城煤区要复杂得多,主要表现在山西组煤的沉积环境变化比较大、煤层的厚度变化大,有明显的变薄与尖灭现象;该区的构造变化也比较明显,水文地质条件也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多样性,加上与煤层气藏保存直... 指出大宁-吉县煤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比晋城煤区要复杂得多,主要表现在山西组煤的沉积环境变化比较大、煤层的厚度变化大,有明显的变薄与尖灭现象;该区的构造变化也比较明显,水文地质条件也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多样性,加上与煤层气藏保存直接有关的煤层顶底板岩性与厚度的明显变化,造成控制煤层气富集与高产的因素组合关系比较多,煤层气藏类型比较多,煤层气藏边界复杂,认为该区煤层气藏的一些细节特征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总结。又指出煤与煤层气勘探施工的钻孔稀少,目前所积累的资料显然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突出表现在煤层厚度与煤储层特征控制等方面,认为大宁-吉县煤区煤层气藏的复杂性决定了试验开发阶段的节奏不能太快,最好以满足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积累为前提来设计工作量,待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大规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吉县煤区 煤层气开发试验阶段 煤储层评价 煤层气藏描述
下载PDF
新疆大倾角多煤组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东玲 梁运培 +1 位作者 黄旭超 冉启灿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2-172,共11页
煤层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作为我国十四个特大型煤炭产业基地之一,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26%。为分析归纳新疆特殊的大倾角多煤组煤矿区煤层气资源特征,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新疆煤矿区煤层气开... 煤层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作为我国十四个特大型煤炭产业基地之一,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26%。为分析归纳新疆特殊的大倾角多煤组煤矿区煤层气资源特征,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新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在理论、技术及装备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新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潜力和应用前景作出长远的展望。结果表明:新疆煤矿区资源具有“倾角大、煤层多、煤阶低、含气高”的特征。取得的突破性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提出了基于“三孔四区五量”的大倾角多煤组煤矿区时空协同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阐明了大倾角采动地面井变形模式及高危位置确定方法,提出了“避、抗、让、疏、护”五字理念的地面井设计技术;研发了大倾角碎软煤层下向递进式抽采钻孔成套技术与装备;构建了新疆高寒地区煤层气利用蓄热氧化供暖技术;上述研究成果在现场试验中成功应用,提升了新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然而,规模化的煤层气开发利用产业尚未大面积形成。因此,亟需总结推广典型的大倾角多煤组煤矿区三区联动煤层气开发模式;加强多煤组煤矿区的地面井均匀超前预抽;研发井下煤层气高效抽采技术及装备;基于非对称采动卸压作用实现靶向精准抽采煤层气;拓展适用于高寒地区的全浓度范围煤层气利用技术;重点加快推进国家级“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实现新疆丰富煤层气资源的规模有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大倾角 多煤层 采动区地面井 开发与利用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低煤阶煤层气开发选区预测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跃 王丽雅 +4 位作者 李国富 张林 杨甫 马卓远 高正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4期596-603,616,共9页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且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可有效地缓解我国天然气资源短缺问题,但是商业化规模开发稍显不足,亟需系统研究。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前提是有利区优选,但目前煤层气开发选区评价均涉及一定的主观人为因...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且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可有效地缓解我国天然气资源短缺问题,但是商业化规模开发稍显不足,亟需系统研究。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前提是有利区优选,但目前煤层气开发选区评价均涉及一定的主观人为因素,会间接影响或干扰预测效果。将黄陇煤田彬长矿区大佛寺井田低煤阶作为研究对象,以生产实际数据为基础,采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对该区煤层气开发选区做出预测。结果表明:①Pearson关联系数(PCC)分析表明含气量、灰分、煤层净厚度、构造位置、顶板厚度、渗透率、储层压力和埋深这8个煤层气产出相关参数相互独立,可用于模型建立;②随机森林算法将煤层气开发选区划分为5类不同程度的区域,其中Ⅰ类(极高)和Ⅱ类(高有利)区占整个研究区域的13.88%,主要分布在井田的中部,西部存在Ⅱ类(高有利区)分布,后续开发部署井位也可着重考虑,而井田的东南部不适于后续部署井位;③由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可知,一般成功率曲线与预测率曲线下的面积值(AUC)为0.961,表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靠。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煤层气开发选区进行综合预测,可规避传统算法中的人为主观因素,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后续非常规油气开发选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开发选区预测 煤层气 低阶煤 黄陇煤田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气产业现状及开发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远文 姚艳斌 《资源与产业》 2008年第2期90-92,共3页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几种不同的煤层气(煤矿气)藏的特点及其开发模式。指出目前我国煤层气的开发方式主要有原始储层煤层气的开发和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两种。其中,原始煤储层煤层气的开发按大类可分...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几种不同的煤层气(煤矿气)藏的特点及其开发模式。指出目前我国煤层气的开发方式主要有原始储层煤层气的开发和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两种。其中,原始煤储层煤层气的开发按大类可分为直井开发和水平井开发两大类;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模式又可分为井下瓦斯抽放、煤矿区地面预抽和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矿气 开发模式 垂直井开发 水平井开发
下载PDF
基于地应力场分析提高产气量的测井评价技术——以樊庄煤层气区块为例
12
作者 张杰 李军成 +2 位作者 张浩 刘鸿洲 贾利军 《中国煤层气》 2021年第4期21-24,共4页
针对樊庄地区高阶煤含气量高、产气量低的特点,煤层压裂改造可有效的将井孔与煤层天然裂隙连通起来,从而加快气体解吸速率,地应力场是影响该区煤层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总结出一套适用樊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 针对樊庄地区高阶煤含气量高、产气量低的特点,煤层压裂改造可有效的将井孔与煤层天然裂隙连通起来,从而加快气体解吸速率,地应力场是影响该区煤层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总结出一套适用樊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特点的地应力场评价方法,优选煤层气有利开发部署区,为煤层气有利开发区水力压裂施工提供依据,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高阶煤 地应力场评价 煤层气开发
下载PDF
延川南煤层气田深部煤层气藏排采制度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兴龙 汤达祯 张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1-257,共7页
为了建立适合延川南煤层气田深部煤层气藏的排采制度,一方面通过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压汞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等手段,分析了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孔隙性发育在各煤阶煤层中所处的水平;另一方面主要通过与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孔隙发育、地应力... 为了建立适合延川南煤层气田深部煤层气藏的排采制度,一方面通过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压汞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等手段,分析了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孔隙性发育在各煤阶煤层中所处的水平;另一方面主要通过与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孔隙发育、地应力特征、煤岩力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了延川南与沁南煤层气地质条件差异,并结合延川南煤层气井现场排采参数,建立了相适应的排采制度。结果表明: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镜质组反射率在2.5%左右,压汞孔隙度和可动流体孔隙度在所有煤阶中处于最低水平,且孔隙系统以微小孔为主,各级别孔隙间连通性差,对煤储层渗透性极为不利;与沁水盆地南部相比,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储层具有孔渗性差、地应力高的特点,加之煤岩本身抗压强度低,所以在排采控制过程中要采取比沁水盆地南部更为缓慢的排采制度;将延川南煤层气田深部煤层气藏排采制度划分为5个排采阶段,分别是:快速降压阶段、稳定降压阶段、上产阶段、产量波动阶段和稳产阶段,其中快速降压阶段日降井底流压控制在0.100 MPa左右,稳定降压阶段、上产阶段和产量波动阶段要采取精细化排采控制,稳定降压阶段日降井底流压在0.003 MPa左右,上产阶段日降井底流压0.005 MPa左右,产量波动阶段日降井底流压要控制在0.003 M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气田 深部煤层气藏 孔隙发育 地应力 煤岩力学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煤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应力响应研究与动态预测——以保德和韩城区块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侯伟 赵天天 +6 位作者 张雷 熊先钺 许浩 巢海燕 张伟 王伟 张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8-616,共9页
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的变化对束缚水饱和度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不同煤阶煤储层的煤样进行覆压低场核磁共振系列实验,采用谱图形态经验判定法对核磁T2截止值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煤阶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随应力的变化规律,并... 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的变化对束缚水饱和度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不同煤阶煤储层的煤样进行覆压低场核磁共振系列实验,采用谱图形态经验判定法对核磁T2截止值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煤阶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随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对保德和韩城区块的束缚水饱和度开展了动态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并且在有效应力增加初期变化最为强烈;由于孔隙结构的差异,这种应力敏感性在保德区块表现得更为强烈。动态预测结果表明:由于保德区块储层埋深变化范围较小,其初始束缚水饱和度受埋深影响的总变化量小于韩城区块;埋深较浅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在开发过程中的应力敏感性更强,但开发过程进行到末期后,束缚水饱和度总的增加幅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低场核磁共振 束缚水饱和度 应力响应 煤层气 开发动态
下载PDF
焦作煤田煤层气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越英 卢耀东 +2 位作者 王佩钰 杨怀辉 戴兴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46-51,共6页
煤层气是国家高度重视和亟待勘查开发的重要能源矿种,也是我国紧缺与需要的战略能源.通过对焦作煤田煤层气地质条件、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方法现状的研究,认为焦作煤田具备煤层气开采条件及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焦作煤田有大面积的石炭二... 煤层气是国家高度重视和亟待勘查开发的重要能源矿种,也是我国紧缺与需要的战略能源.通过对焦作煤田煤层气地质条件、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方法现状的研究,认为焦作煤田具备煤层气开采条件及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焦作煤田有大面积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分布,并且含煤层数多,煤层较为稳定,储量大;因此,焦作煤田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含气饱和度和煤层渗透率较高,资源密度高,有利于煤层气开发利用.焦作煤田煤层气的开发对改善焦作市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煤田 煤层气 资源特征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高阶煤层气高效开发工程技术优选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16
作者 朱庆忠 杨延辉 +1 位作者 王玉婷 邵国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34,共8页
高阶煤层气井的平均单井产气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基于不同煤储层的地质条件,选择适用于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工程技术是提高当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益的关键。在剖析影响... 高阶煤层气井的平均单井产气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基于不同煤储层的地质条件,选择适用于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工程技术是提高当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益的关键。在剖析影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阶煤层气开发的地质模式,并针对不同的地质模式优选出了相应的开发工程技术。结果表明:(1)影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按其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煤体结构、煤岩变质程度、地应力、临储比;(2)据此划分了直井压裂、裸眼多分支水平井、U型和顶板仿树形水平井、鱼骨状和单支型水平井等4种工程地质模式。结论认为:直井压裂和裸眼多分支水平井仅适用于煤体结构好、变质程度高的地区;而低成本、后期可维护、占地面积少的单支型水平井和鱼骨状水平井适用范围广,是适宜大力推广的井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高阶煤层气 煤体结构 煤岩变质程度 地应力 临储比 工程技术 地质模式 优选模式 开发效益
下载PDF
深层倾斜风化煤层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以河北大城区块南部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鹏豹 肖宇航 +7 位作者 朱庆忠 刘忠 陈彦君 韩峰 吕帅锋 刘振兴 关小曲 周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6-96,共11页
深层煤层气资源是我国煤层气产业规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接替领域,但深层煤层气的主要赋存状态、吸附/解吸、扩散/渗流特性及富集规律尚不清楚,至今仍处于勘探开发试验阶段。为了探索和明确深层煤层气关键评价地质要素和勘探开发方向,以... 深层煤层气资源是我国煤层气产业规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接替领域,但深层煤层气的主要赋存状态、吸附/解吸、扩散/渗流特性及富集规律尚不清楚,至今仍处于勘探开发试验阶段。为了探索和明确深层煤层气关键评价地质要素和勘探开发方向,以河北大城区块南部深层煤层气开发有利区的成功识别为基础,分析了风化作用对深层倾斜煤层物性和含气性的影响,对比讨论了不同深度试验井的压裂和试采效果,总结了该区深层煤层气的开发有利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城区块石炭系—二叠系主力三、六煤组Ro介于0.7%~1.2%,以气、肥煤为主,含气量大于6 m^(3)/t;②煤层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力学强度降低,质地疏松,多呈碎块、光泽暗淡;③三煤组风化边界埋深介于1800~2200 m,六煤组风化边界埋深介于1800~2000 m;④试验井证实风化带边界附近埋深相对较浅区域中煤层气产量较高,生产稳定,产气潜力可观;⑤在河北大城区块南部深层倾斜煤层中存在一段以风化带边界为下限的煤层气开发有利区。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不仅为区内深层煤层气的开发指明了方向,还为其他深层煤层气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大城区块 深层煤层气 倾斜煤层 风化作用 储层物性与含气性 试采效果 开发有利模式 开发有利区
下载PDF
抚顺煤田城下压煤区煤层气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石 高晓飞 石兆彬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31期48-49,54,共3页
抚顺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城下压覆大量的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能够被开发利用,不仅能带动抚顺经济的发展,还将对我国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升级起到借鉴作用。通过对抚顺城下压煤现状及煤层赋存特征的研究,提出可先在城区... 抚顺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城下压覆大量的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能够被开发利用,不仅能带动抚顺经济的发展,还将对我国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升级起到借鉴作用。通过对抚顺城下压煤现状及煤层赋存特征的研究,提出可先在城区中部老虎台矿附近,选择地面条件较好的地区施工一对水平对接试验井(U型井),进行城下压煤区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水平对接试验井组产气量较高,则进入修建输气管线、LNG加气站等商业化开发利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煤田 城下压煤 煤层气 开发利用 水平对接试验井
下载PDF
准南煤田玛纳斯矿区向斜—承压式煤层气富集模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旭 田继军 +1 位作者 冯烁 张雨瑶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91-1897,共7页
准南煤田玛纳斯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是该区复杂的构造、多层叠置的煤层、特殊的地下水动力场等因素造成煤层气富集规律复杂。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已有煤田、煤矿及油气勘探资料,对影响玛纳斯矿区煤层气富集的煤级、构造、沉积、水文地... 准南煤田玛纳斯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是该区复杂的构造、多层叠置的煤层、特殊的地下水动力场等因素造成煤层气富集规律复杂。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已有煤田、煤矿及油气勘探资料,对影响玛纳斯矿区煤层气富集的煤级、构造、沉积、水文地质等诸多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期构造形成了清水河与南玛纳斯向斜,扇三角洲平原沼泽控制了厚煤层发育,扇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泊相控制下封盖条件优越,火烧区影响下的弱径流地下水动力系统封堵煤层气逸散。上述因素共同控制了玛纳斯矿区向斜—承压富集模式,认为煤级较高、地下水矿化度适中及封盖条件较好的清水河与南玛纳斯向斜轴部为煤层气最有利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煤田 中—低阶煤层气 富集规律 成藏模式
原文传递
煤矿区煤层气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路正 《煤炭经济研究》 2022年第5期39-44,共6页
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煤矿区煤层气在地面开发、井下抽采、集输和利用方面技术发展基础;基于构建的煤矿区煤层气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从技术-经济-环境多维度指标量化评价了垂直井、丛式井、水平井、U型井4项典型地面开发... 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煤矿区煤层气在地面开发、井下抽采、集输和利用方面技术发展基础;基于构建的煤矿区煤层气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从技术-经济-环境多维度指标量化评价了垂直井、丛式井、水平井、U型井4项典型地面开发技术,顶板高位钻孔抽采、本煤层顺层钻孔抽采和底板穿层钻孔抽采3项典型井下抽采技术,管道集输、压缩煤层气集输、液化煤层气集输3项集输技术,以及不同浓度煤层气发电、供热、制LNG和CNG等7项利用技术的综合效益。通过科学量化评价煤矿区煤层气开发—集输—利用全产业链的技术水平、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对煤矿区煤层气产业发展技术优选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煤层气 开发—集输—利用 评价方法 技术—经济—环境 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