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visible fracture system of coalseam in Chengzhuang Coalmine of Jincheng City,Shanxi Province 被引量:4
1
作者 Shengwei Wang Guangjiu Hou +1 位作者 Ming Zhang Qinping S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S1期45-51,共7页
In No. 3 coalseam of Chengzhuang Coalmine of Jincheng City, there exists the visible fracture system consisting of joints, gas-expanding fractures and cleats. The gas-expanding fractures develop mainly in the bright c... In No. 3 coalseam of Chengzhuang Coalmine of Jincheng City, there exists the visible fracture system consisting of joints, gas-expanding fractures and cleats. The gas-expanding fractures develop mainly in the bright coal sub-layer and cleats, in the vitrain and bright coal. The joints fall into two types, one developing in the coalseam and the other cutting through the whole coalseam and entering into the top and bottom rock layer.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joints is basically similar to that of gas-expanding fractures: NNE and NNW. The formation of the visible fracture system is classified as the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leat fissures in the coalification period, the stage of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cleats and the formation of gas-expanding fractures in the second coalification period and the stage of the formation of joints by structural function. There is the spatial unhomoge-neity in three dimensions for the visible fracture system of the coal seam in Chengzhuang Coalmine: the re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visible fractures as groups in the plane and the coal sub-layer with high permeability rate in profile.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visible fracture system of coal seam can be applied to the drilling of the coalbed methane and to heightening the let-off efficiency of coalseam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VISIBLE FRACTURE SYSTEM of coal SEAM development character origin coalbed permeability gas let-off of coalseam. DOI: 10.1360/98zk0008
原文传递
适用于煤层瓦斯增透的高压脉冲放电关键技术研究
2
作者 任天佑 严宇 +3 位作者 刘康凯 王路伽 祁江浩 王世卓 《电气防爆》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研究分析了高压脉冲放电煤层增透技术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其在矿井瓦斯抽取中存在的电气防爆问题进行综合论述,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关键词 煤层瓦斯增透 高压脉冲放电 液电效应 防爆措施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煤炭地下气化地质评价与有利区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兴刚 范谭广 +3 位作者 焦立新 东振 曹志雄 韩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煤炭地下气化是对传统采煤技术的变革,气化炉选址好是煤炭地下气化成功的先决条件。通过煤层厚度、煤层埋藏深度、煤岩煤质、地质构造、煤层顶板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煤炭地下气化地质条件。结果表明,... 煤炭地下气化是对传统采煤技术的变革,气化炉选址好是煤炭地下气化成功的先决条件。通过煤层厚度、煤层埋藏深度、煤岩煤质、地质构造、煤层顶板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煤炭地下气化地质条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煤层煤阶较低,灰分和挥发分较高,倾角和埋藏深度适中,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断层发育程度低,发育较好的隔水层,具备煤炭地下气化地质条件;同时,优选出构造复杂程度、埋藏深度、煤层厚度等18个有利区三级评价参数,建立适用于三塘湖盆地煤炭地下气化评价的多层次数学模型,将全盆地按照煤炭地下气化潜力划分为Ⅰ类区、Ⅱ类区和Ⅲ类区,其中,马朗凹陷北斜坡和条湖凹陷东缘为煤炭地下气化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西山窑组 煤层 煤炭地下气化 显微组分 地质条件 多层次数学模型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勃 姜波 +3 位作者 王红岩 刘洪林 傅雪海 刘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84-686,共3页
煤层气勘探中存在着煤变质程度差异性大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差异大的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制约着我国煤层气产业化的进程。利用煤层气成藏模拟装置模拟了煤层气成藏过程,探索了煤层气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分析了储层物性变化对煤层气成藏过程... 煤层气勘探中存在着煤变质程度差异性大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差异大的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制约着我国煤层气产业化的进程。利用煤层气成藏模拟装置模拟了煤层气成藏过程,探索了煤层气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分析了储层物性变化对煤层气成藏过程的影响。认为渗透率是影响高、低煤级煤层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它影响成藏的因素仍需进行物理模拟,以完善成藏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藏 储层 渗透率 变化规律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层曲率进行煤层小断层预测 被引量:27
5
作者 杜文凤 彭苏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901-2906,共6页
煤层中的小断层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地预测小断层是当前煤矿安全的迫切需求。现有的地震解释方法适用于解释落差3m以上的断层,因此对煤层中落差小于3m的断层解释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地震层曲率是根据三维地震解释... 煤层中的小断层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地预测小断层是当前煤矿安全的迫切需求。现有的地震解释方法适用于解释落差3m以上的断层,因此对煤层中落差小于3m的断层解释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地震层曲率是根据三维地震解释层位计算得到的曲率,反映解释层位上任一点的弯曲程度。地震层曲率的计算建立在解释层位网格化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曲面拟合方程系数来实现。煤层中落差小于3m的小断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的微小变化、扭曲、振幅突然变弱等特征,这些微小的变化在地震层曲率属性上表现为线性构造,因此利用线性构造异常可进行小断层预测,异常的长度和方向分别代表着断层的延展长度和断层的走向。实例表明,利用地震层曲率进行煤层小断层预测,可以提高小断层的解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地震层曲率 煤层 断层 预测
下载PDF
突出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封孔新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4
6
作者 范育青 朱栋 +2 位作者 汪华君 辛程鹏 张敬中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3,共5页
针对工作面煤巷扰动裂隙的客观存在,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质量难以满足钻孔密封要求、抽采瓦斯浓度和流量偏低等问题,提出了双胶囊配合带压黏液的封孔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采用高压胶囊封堵瓦斯气室同时配合低压胶囊封堵黏液,黏液封堵钻孔裂... 针对工作面煤巷扰动裂隙的客观存在,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质量难以满足钻孔密封要求、抽采瓦斯浓度和流量偏低等问题,提出了双胶囊配合带压黏液的封孔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采用高压胶囊封堵瓦斯气室同时配合低压胶囊封堵黏液,黏液封堵钻孔裂隙,实现抽采钻孔的密封;并对双胶囊中间段采取了加长加粗的改进技术。利用ANSYS软件对封孔过程中钻孔周围煤体应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应力渗透理论对封孔效果进行了考察。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封孔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双胶囊配合带压黏液封孔技术可增加封孔深度和提高封孔质量,使瓦斯抽采浓度提高40%~60%,平均瓦斯流量提高15m3/min左右,且高浓度抽采周期可达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煤层 瓦斯抽采 双胶囊装置 带压黏液 封孔新技术
下载PDF
利用地质统计学预测煤层厚度 被引量:30
7
作者 杜文凤 彭苏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762-2767,共6页
煤层厚度是煤矿设计与开采必不可少的数据,准确地预测煤层厚度,不仅能给煤矿提供有力的地质保障,而且还能给煤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煤层厚度预测可根据已知钻井煤层厚度数据通过拟合或回归分析方法来计算,但由于钻孔数据量有限,因此,... 煤层厚度是煤矿设计与开采必不可少的数据,准确地预测煤层厚度,不仅能给煤矿提供有力的地质保障,而且还能给煤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煤层厚度预测可根据已知钻井煤层厚度数据通过拟合或回归分析方法来计算,但由于钻孔数据量有限,因此,所预测出的煤层厚度在孔间与外推区域存在较大误差。三维地震资料在横向上具有良好的连续性,若能将稀疏的钻井数据和密集的地震数据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提高井间和外推区域煤层厚度的预测精度。协克里金是地质统计学中的一种二元、无偏、最优插值方法,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差函数为基本工具。钻井煤层厚度和地震振幅属性在空间上既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又存在局部的随机性,因此可将钻井煤层厚度和地震振幅作为区域化变量,用变差函数进行模拟,预测出的煤层厚度,既可反映钻井数据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又可体现出地震数据的变化趋势。利用研究区巷道揭露的见煤点实测煤层厚度数据,对协克里金法预测煤层厚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煤层厚度预测误差大大降低,精度得到明显提高。这种煤层厚度预测方法特别适合在开展过三维地震勘探的煤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层厚度 地质统计 协克里金法 厚度预测 地震资料
下载PDF
建筑物下厚煤层特殊开采的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金安 谢和平 王广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解决建筑物下厚煤层开采技术难题,提出中央条带两冀长壁特殊开采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差分数值计算(FLAC3D),对该开采方法造成的地表变形和破坏进行了预测分析和探讨,阐述了保护地面建筑的合理开采措施。
关键词 厚煤层 建筑物 特殊开采 三维数值 地表移动变形
下载PDF
煤层瓦斯渗流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9
作者 孙培德 鲜学福 《焦作工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在煤层瓦斯渗流力学研究方面的现状 ,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在煤层瓦斯渗流力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展望了该研究领域中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有关的发展趋势 ,认为创建的发展瓦斯越流的固气耦合模型及其数值方法 。
关键词 煤层瓦斯 充力学 固气耦合作用 数值模拟 线性瓦斯扩散理论
下载PDF
临近断层特厚煤层分层开采冲击地压发生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汤国水 范金泽 +4 位作者 朱志洁 张宏伟 李胜 宋卫华 兰天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3-1838,共6页
为了研究临近断层分层开采的冲击地压发生机制,以老虎台矿特厚煤层开采为研究背景,采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方法对井田的地质动力环境、临近断层开采的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和断层滑移特征及其与冲击地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为了研究临近断层分层开采的冲击地压发生机制,以老虎台矿特厚煤层开采为研究背景,采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方法对井田的地质动力环境、临近断层开采的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和断层滑移特征及其与冲击地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将老虎台井田断裂构造划分为5级,通过地震和矿震分布情况,确定老虎台矿地质构造活跃,处于较高的应力环境;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和锚索应力监测方法,分析断层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和断层滑移规律,在断层和开采共同作用下工作面断层侧超前支承压力急剧升高。结果表明,地质动力环境为冲击地压的发生创造了外界环境条件,断层和采动的耦合作用是冲击地压诱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冲击地压 特厚煤层 断层 分层开采 锚索监测
下载PDF
浅埋深薄基岩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艳君 杨维帅 +3 位作者 许力峰 郭文砚 李家伦 刘建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88,108,共4页
为了研究浅埋深薄基岩煤层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及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运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神华李家壕煤矿的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进行了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模拟所得的初次来压步距为40m,实测值为36.4m;模拟周... 为了研究浅埋深薄基岩煤层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及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运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神华李家壕煤矿的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进行了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模拟所得的初次来压步距为40m,实测值为36.4m;模拟周期来压步距为20m,与现场实测的周期来压平均为20.5m步距基本一致;关键层来压时表现为动载现象明显,整个上覆岩层全厚度切落,地表出现急剧下沉,工作面覆岩将不存在"三带",基本上为垮落带和裂隙带"两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矿压显现 覆岩移动规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双系煤层开采覆岩运动与矿压显现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汤国水 朱志洁 +1 位作者 韩永亮 李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218,共7页
以大同矿区双系煤层开采为研究背景,基于高精度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石炭系特厚煤层8104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上部侏罗系煤层群复杂采空区影响下微震事件时空演化特征,得到双系煤层影响下覆岩运动与矿压显现的关系。结果表明:8104工作面... 以大同矿区双系煤层开采为研究背景,基于高精度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石炭系特厚煤层8104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上部侏罗系煤层群复杂采空区影响下微震事件时空演化特征,得到双系煤层影响下覆岩运动与矿压显现的关系。结果表明:8104工作面接近和进入上部侏罗系煤层采空区对应区域,8104工作面覆岩运动加剧,侏罗系煤层的开采是工作面覆岩运动加剧的主要原因;侏罗系煤柱重叠区域微震事件密集分布,在工作面的开采扰动和重叠煤柱应力传递的共同作用下,微震总能量和能量大于10~5J的震动次数均处于较高数值,覆岩运动更加剧烈。临近采空区对8104工作面的强烈覆岩运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临近采空区和侏罗系覆岩共同作用下,工作面超前微震事件集中,矿压显现剧烈。工作面开采扰动、临近采空区覆岩运动和侏罗系重叠煤柱的耦合作用,是石炭系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系煤层 微震监测 覆岩运动 特厚煤层 重叠煤柱
下载PDF
急倾斜煤层柔性掩护支架开采矸石充填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祝琨 刘鹏亮 郭爱国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5-76,74,共3页
通过对急倾斜煤层柔性掩护支架开采特点的研究,针对这类开采方法矸石充填的特点及主要问题,设计了柔掩支架工作面架后充填系统。沿底板将区段回风平巷拓宽,成为半煤岩巷道,矸石从掘进头通过底板巷道、平石门运到工作面拓宽后的区段回风... 通过对急倾斜煤层柔性掩护支架开采特点的研究,针对这类开采方法矸石充填的特点及主要问题,设计了柔掩支架工作面架后充填系统。沿底板将区段回风平巷拓宽,成为半煤岩巷道,矸石从掘进头通过底板巷道、平石门运到工作面拓宽后的区段回风平巷,再用耙斗或抛矸机将矸石充填到采空区,解决了急倾斜煤层柔性掩护支架开采的矸石充填问题,填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柔性掩护支架 矸石充填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煤层顶底板含水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雪梅 师素珍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108,共3页
文章通过地震属性来预测岩性参数,即选择利用多属性线性回归和概率神经网络技术对纵波速度、密度、视电阻率和孔隙度这些岩性参数进行反演,进而从获得的波阻抗体、视电阻率体和孔隙度体来预测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含水性。应用实例中,预测... 文章通过地震属性来预测岩性参数,即选择利用多属性线性回归和概率神经网络技术对纵波速度、密度、视电阻率和孔隙度这些岩性参数进行反演,进而从获得的波阻抗体、视电阻率体和孔隙度体来预测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含水性。应用实例中,预测含水性相对较强的区域为低波阻抗、低视电阻率和高孔隙度分布的区域,这符合岩石物理的认识,同时与矿区地质认识的含水区也是一致的。煤层顶底板含水性的分析,对于防患煤矿突水事故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多属性线性回归 概率神经网络 煤层顶底板 含水性
下载PDF
海孜煤矿煤层构造规律及预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琚宜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井下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对已采区中小型煤层断层和层滑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 ,断层展布以北东向为主 ,大都为层间断裂 ,成带等距排列。层滑是以北西—南东滑动方向为主体的复合式构造 ,它常发育在 7、8、1 0等煤层顶板附近 ,... 在井下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对已采区中小型煤层断层和层滑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 ,断层展布以北东向为主 ,大都为层间断裂 ,成带等距排列。层滑是以北西—南东滑动方向为主体的复合式构造 ,它常发育在 7、8、1 0等煤层顶板附近 ,而对 7、8煤层破坏最严重 ,这是 7、8煤层急剧增厚变薄以致不可采的主要原因。煤层变薄带不仅在平面上的展布具有方向性、等距性和分区性等特点 ,而且还表现为不同方向的叠加复合。构造对煤矿生产经营产生了多种影响 ,在工作中利用构造规律 ,对未采区进行构造预测 ,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构造 规律 预测 经济效果 煤矿床
下载PDF
大青山巨厚煤层夹矸中高岭石的显微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慧 贾炳文 +1 位作者 周安朝 郭敏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本文采用多种电子显微技术 ,研究了内蒙古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巨厚煤层夹矸隐晶质高岭石泥岩。透射电镜下 ,晶化程度不一、形态复杂多变的玻屑状高岭石和盘旋状埃洛石 ;扫描电镜下 ,泥粒状高岭石和蠕虫状高岭石以及二者所构成的斑状结构... 本文采用多种电子显微技术 ,研究了内蒙古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巨厚煤层夹矸隐晶质高岭石泥岩。透射电镜下 ,晶化程度不一、形态复杂多变的玻屑状高岭石和盘旋状埃洛石 ;扫描电镜下 ,泥粒状高岭石和蠕虫状高岭石以及二者所构成的斑状结构等许多具成因意义的微米级 (0 .1~ 10 μm )显微特征 ,充分证明该夹矸层为火山灰蚀变成因 (tons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夹矸 高岭石 电子显微技术 大青山 煤田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近距离多煤层参数反演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翠芝 王兴杰 +1 位作者 贺黎明 唐永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7-904,共8页
近距离多煤层开采引起的采空区地面沉降在当前工矿区沉陷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天基InSAR技术在工矿区大范围形变监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间的43景C波段Sentinel-1B SAR数据为基础,通过时序InSAR技术对近距离多煤层... 近距离多煤层开采引起的采空区地面沉降在当前工矿区沉陷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天基InSAR技术在工矿区大范围形变监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间的43景C波段Sentinel-1B SAR数据为基础,通过时序InSAR技术对近距离多煤层开采的康平煤田进行了大范围沉降监测.以Okada模型为基础,结合近距离多煤层分布特征,采用叠加理论的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模型的近距离多煤层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定量计算弹性半空间下双源模型和三源模型近距离多煤层参数反演的精度,发现三源模型精度更高,更符合小康矿近距离多煤层开采的实际特征.本研究可以为基于InSAR技术的近距离多煤层开采沉降监测及参数反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多煤层 参数反演 时序InSAR 多源Okada模型 形变模拟
下载PDF
煤层瓦斯流动数值模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志根 檀双英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2年第4期59-60,共2页
以煤层瓦斯一维流动为例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的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符合现场实际 。
关键词 煤层 瓦斯流动 数值模拟 计算模拟 渗透系数
下载PDF
浅埋深特厚松散煤层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明建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8,共4页
针对平朔矿区浅埋深特厚煤层赋存条件,通过系统的地质力学测试,对煤层巷道地应力状态、煤岩体强度以及围岩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针对矿区典型煤巷锚杆支护现状,提出了巷道支护参数及材料选取存在的问题,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巷道... 针对平朔矿区浅埋深特厚煤层赋存条件,通过系统的地质力学测试,对煤层巷道地应力状态、煤岩体强度以及围岩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针对矿区典型煤巷锚杆支护现状,提出了巷道支护参数及材料选取存在的问题,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支护参数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变形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特厚煤层 巷道支护 支护参数优化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煤矿6号煤层风化煤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尹桃 姚建华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07年第3期32-33,63,共3页
从黑岱沟露天煤矿风化煤的煤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着手,分析其形成原因,得出本矿风化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断层及陷落柱,同时分析了风化煤与粘土岩在水平上互相替代的原因。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风化煤6号煤层 粘土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