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滋味品质的万州区主栽茶树品种绿茶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翔 许彦 +7 位作者 冯婷婷 张磊 张艳 付勋 胡琳玲 俞滢 杨如兴 聂青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1-139,共9页
滋味是茶叶的重要品质,为探明万州区主栽品种绿茶的滋味品质,采用感官审评和靶向检测方法评价不同品种绿茶茶汤的滋味,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嘌呤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和有机酸类5大类滋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茶树... 滋味是茶叶的重要品质,为探明万州区主栽品种绿茶的滋味品质,采用感官审评和靶向检测方法评价不同品种绿茶茶汤的滋味,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嘌呤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和有机酸类5大类滋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茶树制备的绿茶滋味品质有明显区别,川中小叶群体种滋味浓强,‘安吉白茶’鲜爽、甘醇滋味特征明显,‘福鼎大白茶’兼具浓强、鲜爽、醇厚,‘中黄1号’滋味鲜爽但浓强不足;滋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川中小叶群体种儿茶素类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类含量较低;‘安吉白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福鼎大白茶’各类滋味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中黄1号’滋味成分总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均较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可以得到较好地区分,通过滋味贡献度分析发现,芦丁、咖啡碱等13种滋味成分具有较大贡献;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茶氨酸是‘安吉白茶’和‘福鼎大白茶’鲜爽度的主要贡献物质,杨梅素-3-O-半乳糖苷和金丝桃苷是‘中黄1号’区别于其他3个品种茶类的主要滋味贡献物质,川中小叶群体种内部也有较大差异,其中C4和C5距离较近,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苷类物质,滋味表现出较强的收敛感。本研究对万州区主栽品种所制绿茶的品质特性进行了梳理,为万州区绿茶滋味品质改进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品种 滋味品质 川中小叶群体种
下载PDF
万州不同种植区域川中小叶种红茶滋味品质分析
2
作者 李翔 许彦 +10 位作者 冯婷婷 俞滢 胡琳玲 付勋 张艳 杨如兴 张小萍 张磊 聂青玉 何小丽 彭耀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5-332,共8页
为探明万州川中小叶种制作红茶滋味品质,该文以9个不同区域和表型特征的川中小叶种制备红茶,采用靶向检测方法,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有机酸类和可溶性糖组分6大类滋味成分,以感官分析,多元统计... 为探明万州川中小叶种制作红茶滋味品质,该文以9个不同区域和表型特征的川中小叶种制备红茶,采用靶向检测方法,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有机酸类和可溶性糖组分6大类滋味成分,以感官分析,多元统计法,结合滋味贡献度(dove-over-threshold,Dot)分析川中小叶种茶树的滋味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茶样分为4类,Ⅰ类茶样中包含C4,C5,C6,C8以及2个对比样,各滋味成分含量相对较为均衡;Ⅱ类茶样具备类似的林下栽培环境,黄酮苷类物质含量低,没食子酸、咖啡碱(caffeine,CAFF)、儿茶素类以及氨基酸类物质含量高,表现出醇厚、鲜爽度高的滋味特征;Ⅲ类茶样为叶形较大的种质,黄酮苷类、琥珀酸为其特征滋味成分,儿茶素类、茶氨酸和CAFF含量低,涩味和鲜爽度较高;Ⅳ类茶样儿茶素类、CAFF含量较高,Thea含量低,滋味浓强,但欠鲜爽。该研究对万州区不同区域川中小叶种制备红茶的品质特性进行了梳理,为该类种质资源进一步改进工艺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川中小叶种 滋味品质
下载PDF
中小叶种茶酯型儿茶素含量测定及亚细胞定位
3
作者 满佳旭 高梓琪 +3 位作者 武思敏 王冬雪 赵雪婷 张冬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98-100,共3页
为了明确酯型儿茶素在中小叶种茶叶中的亚细胞空间定位,以十里香、桂绿1号、浙农113、福鼎大白茶、浙农139共5种中小叶种茶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种茶样中的酯型儿茶素含量进行检测,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对茶样细胞中液泡进行... 为了明确酯型儿茶素在中小叶种茶叶中的亚细胞空间定位,以十里香、桂绿1号、浙农113、福鼎大白茶、浙农139共5种中小叶种茶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种茶样中的酯型儿茶素含量进行检测,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对茶样细胞中液泡进行定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茶样中酯型儿茶素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5种中小叶种茶均含有不同含量的酯型儿茶素,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十里香茶;在中性红染色情况下,十里香茶样中液泡呈圆形或椭圆形;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情况下,5种中小叶种茶酯型儿茶素在亚细胞水平上均定位于液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种茶叶 酯型儿茶素 免疫组织化学法 亚细胞定位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小样本的茶树病害图像识别 被引量:35
4
作者 孙云云 江朝晖 +3 位作者 董伟 张立平 饶元 李绍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5,共8页
以常见且特征相似的茶轮斑病、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为对象,研究在小样本情况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病害图像识别问题。运用7种模式的预处理方法对茶树叶部病害图像样本进行处理,并采用Alex Net经典网络模型进行学习实验,比较、分析其训... 以常见且特征相似的茶轮斑病、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为对象,研究在小样本情况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病害图像识别问题。运用7种模式的预处理方法对茶树叶部病害图像样本进行处理,并采用Alex Net经典网络模型进行学习实验,比较、分析其训练及识别效果。结果显示,模式7训练模型精度为93. 3%,平均测试准确率为90%,且对茶轮斑病、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的正确区分率分别为85%、90%和85%,在预测值和真实值一致性方面优于其他预处理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该预处理方法可有效区分、识别3种易混病害,且识别精度高,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病害 图像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小样本
下载PDF
小叶种夏秋茶渥堆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金冬双 龚淑英 +3 位作者 林宇皓 张颖彬 顾志雷 王海坚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本研究采用浙江省小叶种的夏秋茶鲜叶加工的晒青茶为原料进行渥堆加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渥堆过程中在制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制茶样中共检测到8类物质,包括萜烯类及其衍生物、烷烃类、芳... 本研究采用浙江省小叶种的夏秋茶鲜叶加工的晒青茶为原料进行渥堆加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渥堆过程中在制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制茶样中共检测到8类物质,包括萜烯类及其衍生物、烷烃类、芳香族、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酸类,其中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成品阴干茶样中其含量高达70.20%。香气物质总数在渥堆10天后达到最大值(47种),其相对百分含量渥堆5天后达到最大值(95.78%)。对后发酵过程中的甜香香型有贡献的物质可能是:3-辛酮、3-蒈烯、芹子烯等,其含量均随着甜香的加强而呈增加趋势。阴干茶样中检测到的新增的香气成分:正己醛、甲基环戊烷、庚醇、2-正戊基呋喃、异佛尔酮。小叶种后发酵茶的香气特征性成分有:α-柏木烯、β-柏木烯、α-古芸烯、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雪松醇(柏木醇)等,主要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种茶 渥堆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下载PDF
萎凋叶含水量对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娟 王杰 +4 位作者 王奕 罗红玉 钟应富 邬秀宏 袁林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3期4379-4386,共8页
目的探索萎凋程度对重庆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3个萎凋含水量:处理A(69.59%)、处理B(65.17%)、处理C(59.20%)萎凋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色泽、多酚氧化酶(polyphenylene oxide,PPO)活性变化... 目的探索萎凋程度对重庆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3个萎凋含水量:处理A(69.59%)、处理B(65.17%)、处理C(59.20%)萎凋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色泽、多酚氧化酶(polyphenylene oxide,PPO)活性变化及对后续揉捻效果、生化成分、工夫红茶成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随着萎凋水分的降低,萎凋叶L,b值呈下降的趋势,a值呈上升的趋势,4~6 h时均出现了与总体趋势相反的波动;加工过程中,各处理L,b值均呈下降的趋势,a值在发酵前呈增高的趋势,干燥后值减小。成茶色泽Lab值则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C>处理B。加工过程中PPO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萎凋程度的加重,高峰往后延迟且活性越强,处理C在发酵环节中活性最高。揉捻环节随着萎凋叶含水量的降低成条率越高,扁条率越低,细胞破碎率越高,处理C效果最好。内含物质随着萎凋叶含水量的减少,茶多酚先增后减,氨基酸先减后增,咖啡碱呈先减后增再减式起伏变化;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差异不明显;成茶中处理C综合感官品质表现最好。结论萎凋叶含水量在60%左右时,有利于发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品种优势,加工出的工夫红茶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凋 含水量 工夫红茶 四川中小叶群体种 品质
下载PDF
基于茶树品种酶活性的鲜叶混合加工工夫红茶品质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怀生 粟本文 +1 位作者 钟兴刚 舒珲 《茶叶通讯》 2017年第3期32-35,共4页
为了提升湖南中小种工夫红茶品质,在测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工艺,以茶树良种槠叶齐和碧香早鲜叶为原料进行混合加工试验,对样品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不同... 为了提升湖南中小种工夫红茶品质,在测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工艺,以茶树良种槠叶齐和碧香早鲜叶为原料进行混合加工试验,对样品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大,其加工的工夫红茶品质差异明显;采取不同品种鲜叶混合加工,能有效提高中小叶种工夫红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品质成分 酶活性 中小叶种 加工
下载PDF
基于GC-MS的几种云南中小叶种红茶香气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易超 吕才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为提高拼配红茶品质并指导生产实践,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南中小叶种红茶进行香气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十里香红茶、龙陵小河红茶、虎牌红茶和象牌红茶的主要香气化合物类型为醛类、醇类、酯类、酮类为主,呈现花香甜香。云南中... 为提高拼配红茶品质并指导生产实践,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南中小叶种红茶进行香气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十里香红茶、龙陵小河红茶、虎牌红茶和象牌红茶的主要香气化合物类型为醛类、醇类、酯类、酮类为主,呈现花香甜香。云南中小叶种的红茶香气成分主要以花香甜香为主,用来拼配红茶或红碎茶,能够提高品质,或开发新产品有着极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中小叶种红茶 香气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小叶条形苦丁茶采制技术
9
作者 申东 胡华健 刘晓霞 《茶叶通讯》 2005年第2期10-11,共2页
介绍小叶条形苦丁茶的采摘技术、加工技术的方法及关键。
关键词 苦丁茶 采制技术 条形 小叶 采摘技术 加工技术
下载PDF
小叶种红茶发酵外观色差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相关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余书平 尹军峰 +4 位作者 袁海波 许勇泉 邓余良 吴蓉梅 陈根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201-2208,共8页
目的依据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理化变化原理,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无损检测手段判断小叶种红茶发酵程度。方法在小叶种红茶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叶色差及不同发酵程度茶样的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酵叶色差"L,a,b"... 目的依据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理化变化原理,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无损检测手段判断小叶种红茶发酵程度。方法在小叶种红茶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叶色差及不同发酵程度茶样的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酵叶色差"L,a,b"值逐步上升或下降,其值在180~240 min均有"稳态"的存在,结合不同发酵程度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得出"稳态"即是小叶种红茶发酵的最佳品质状态,尤以210 min最佳。儿茶素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茶黄素含量呈现的先增长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茶红素与茶黄素比值的变化情况,均与发酵叶色外观差值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色差值与审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小叶种红茶发酵适度的判别指标,提出适度发酵相关判别式ΔL≤0.10,Δa≤0.16,Δb≤0.16和品质的线性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种红茶 发酵 适度发酵 茶黄素 茶红素 仪器检测
下载PDF
小叶苦丁茶粗茶中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11
作者 杨兴变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72-74,26,共4页
为建立经济、简便、有效的苦丁茶皂苷提取方法,采用正交法对小叶苦丁茶粗茶中皂苷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苦丁茶皂苷在λ=543 nm波长条件,在0.0089~0.0543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标准曲线为y=13.124x+0.... 为建立经济、简便、有效的苦丁茶皂苷提取方法,采用正交法对小叶苦丁茶粗茶中皂苷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苦丁茶皂苷在λ=543 nm波长条件,在0.0089~0.0543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标准曲线为y=13.124x+0.0479,R2=0.9985;小叶苦丁茶粗茶中皂苷提取工艺为:70%的乙醇,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70℃。本方法经济、简便,重复性好,可快速有效地从小叶苦丁茶粗茶中提取皂苷,为充分利用苦丁茶资源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苦丁茶粗茶 皂苷 提取
下载PDF
云南昭通小叶种茶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田 蓝增全 王华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4-1139,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云南昭通小叶茶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后续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15个ISSR引物对云南昭通9份有代表性的小叶种茶样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试验共扩增得到清晰的PCR条带105条,多态... 【目的】为了明确云南昭通小叶茶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后续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15个ISSR引物对云南昭通9份有代表性的小叶种茶样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试验共扩增得到清晰的PCR条带105条,多态性带比例为84.3%,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5~0.76之间;在0.60水平上,9份云南昭通小叶种茶样被分为3大类,两个西湖龙井茶样为第一类,两个广东白茶茶样为第二类,它们是早年被引进昭通的品种,其余5种为第三类。【结论】云南昭通小叶种茶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展示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条带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小叶种茶 ISSR分析
下载PDF
粉红色和白色紫芽茶树花SPME/GC-MS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美伴 Dylan O'Neill Rothenberg 张凌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88-94,174,共8页
通过对5种不同开花程度的粉红色和白色紫芽茶树花进行SPME/GC-MS挥发性成分分析,发现红色和白色紫芽茶树花的芳香物质成分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明显。两种茶树花挥发性成分可分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杂氧类、烷烃类、烯烃类、含氮类... 通过对5种不同开花程度的粉红色和白色紫芽茶树花进行SPME/GC-MS挥发性成分分析,发现红色和白色紫芽茶树花的芳香物质成分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明显。两种茶树花挥发性成分可分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杂氧类、烷烃类、烯烃类、含氮类(呋喃/吲哚/吡喃)、萘/苯类。粉红色紫芽茶树花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酮、苯乙醇、芳樟醇、香叶醇、苯甲醇、α-甲基-苯甲醇、水杨酸甲酯、α-金合欢烯、大根香叶烯、摩勒烯、依兰烯、二十烷、2,6,10,14-四甲基十六烷、8-Isopropyl-1-methyl-3-methylenetricyclo[4.4.0.02,7]decanerel;白色紫芽茶树花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酮、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吡喃-3-醇、吉玛烯。两种不同颜色的茶树花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最大的是苯乙酮、水杨酸甲酯、芳樟醇、8-Isopropyl-1-methyl-3-methylenetricyclo[4.4.0.02,7]decanerel。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粉红色和白色茶树花香气成分受茶树品种影响较大,以及粉红色茶树花不同开花阶段香气成分相对于白色茶树花的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香气成分 GC-MS 紫娟 小叶紫芽茶树
下载PDF
小叶苦丁茶多酚提取物对盐酸/乙醇诱导小鼠胃损伤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母健菲 赵欣 +3 位作者 龙兴瑶 周先容 潘妍霓 刘必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76-283,291,共9页
本研究以小叶苦丁茶多酚提取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并以60%酒精和40%150 mmol/L盐酸混合液为诱导剂构建盐酸/乙醇诱导胃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检测小鼠血清和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本研究以小叶苦丁茶多酚提取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并以60%酒精和40%150 mmol/L盐酸混合液为诱导剂构建盐酸/乙醇诱导胃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检测小鼠血清和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观察组织病理切片的变化,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环氧合酶-2(COX-2)的mRNA表达,从而对小叶苦丁茶多酚对小鼠盐酸/乙醇性胃损伤的预防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叶苦丁茶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够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随着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逐渐增强。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小叶苦丁茶多酚提取物在一定浓度下可降低小鼠的胃损伤程度,提高胃损伤抑制率,减少胃液分泌量,增加胃液pH;与模型组相比,小叶苦丁茶多酚提取物能显著(p<0.05)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丙二醛(MDA)的生成,缓解胃组织病理症状,能显著(p<0.05)上调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的mRNA相对表达量,且高浓度(200 mg/kg)的小叶苦丁茶多酚提取物效果比低浓度(100 mg/kg)的小叶苦丁茶多酚提取物更明显。由此可见,小叶苦丁茶多酚提取物能有效缓解盐酸/乙醇诱导的小鼠胃损伤程度,是一类具有胃损伤改善作用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苦丁茶 茶多酚提取物 胃损伤 预防效果
下载PDF
小叶苦丁茶水煎液促进豚鼠糠秕马拉色菌皮肤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佼佼 田茂松 +4 位作者 王明进 王娜 廖玉丹 刘玲 潘雪莉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306-1312,共7页
目的观察贵州小叶苦丁茶水煎液对糠秕马拉色菌皮肤感染模型豚鼠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7 d经皮涂抹糠秕马拉色菌液建立豚鼠糠秕马拉色菌皮肤感染模型,将建模成功的12只豚鼠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自然恢复组;干预组用浓度为0.5 g/mL小... 目的观察贵州小叶苦丁茶水煎液对糠秕马拉色菌皮肤感染模型豚鼠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7 d经皮涂抹糠秕马拉色菌液建立豚鼠糠秕马拉色菌皮肤感染模型,将建模成功的12只豚鼠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自然恢复组;干预组用浓度为0.5 g/mL小叶苦丁茶水煎液涂于豚鼠感染区、连续处理10 d,自然恢复组涂生理盐水;通过皮损评分、菌落数、真菌转阴率及组织病理改变,评价小叶苦丁茶水煎液对豚鼠糠秕马拉色菌皮肤感染恢复的促进作用。结果与自然恢复组相比,第10天时干预组皮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菌落数低于自然恢复组(P<0.05),真菌转阴率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皮肤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干预组豚鼠皮损部位皮肤的皮脂腺少、角质层变薄、未发现孢子,而自然恢复组仍有少量孢子。结论小叶苦丁茶水煎液促进糠秕马拉色菌皮肤感染模型豚鼠皮损部位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苦丁茶 糠秕马拉色菌 豚鼠 皮肤感染 实验动物模型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番石榴叶、苦瓜干和苦丁茶中槲皮素的含量
16
作者 邓亚东 严志红 周旭丹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3期31-32,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番石榴叶、苦瓜干和苦丁茶中槲皮素含量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18(250mm×4.6mm,5μm),以甲醇-0.5%磷酸溶液(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2nm,流速:1.0ml/min。结果槲皮素在1.064~10.64μg/ml之间成良好线性关系(... 目的建立测定番石榴叶、苦瓜干和苦丁茶中槲皮素含量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18(250mm×4.6mm,5μm),以甲醇-0.5%磷酸溶液(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2nm,流速:1.0ml/min。结果槲皮素在1.064~10.64μg/ml之间成良好线性关系(r=0.9996);番石榴叶、苦瓜干和苦丁茶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2%(RSD=0.4%)、102.6%(RSD%=0.7%)和102.9%(RSD%=0.1%)。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可作为槲皮素HPLC分析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番石榴叶 苦瓜干 苦丁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金秀六巷野生大叶茶树小拱棚扦插育苗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秋玲 梁干君 钟春城 《广西农学报》 2020年第3期38-40,共3页
六巷野生大叶茶是制作优质大叶种绿茶的优质原料,同时,也是特异茶树资源。但由于野生资源少,为保护好现有的野生资源,通过开展人工繁殖,发展人工种植,是满足加工生产所需茶青原料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小拱棚扦插育苗技术实现六巷野生大... 六巷野生大叶茶是制作优质大叶种绿茶的优质原料,同时,也是特异茶树资源。但由于野生资源少,为保护好现有的野生资源,通过开展人工繁殖,发展人工种植,是满足加工生产所需茶青原料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小拱棚扦插育苗技术实现六巷野生大叶茶树的快速繁育,最高成活率达到72.91%,最低成活率也能达到70.06%,平均成活率达到71.32%,可为今后开发利用六巷野生大叶茶,快速繁育优良种苗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叶茶树 小拱棚 扦插育苗
下载PDF
试论“澧县小叶”野茶悠远的文明演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小云 《茶叶通讯》 2011年第4期47-52,共6页
本文通过最新考古成果——澧县《澧阳平原原始社会遗址群》及《城头山文化遗址》的综合剖析,粗略论述了澧阳平原一万年的文明起步与城头山六千年古文化的演进,同时也考证了"澧县小叶"野茶漫长的进化起源与发展,提出了发掘、... 本文通过最新考古成果——澧县《澧阳平原原始社会遗址群》及《城头山文化遗址》的综合剖析,粗略论述了澧阳平原一万年的文明起步与城头山六千年古文化的演进,同时也考证了"澧县小叶"野茶漫长的进化起源与发展,提出了发掘、弘扬中国茶史的紧迫性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阳平原 一万年 文明 城头山 六千年 土陶杯 澧县小叶 茶史
下载PDF
贵州小叶苦丁茶多种类品系分类及其制茶机理
19
作者 郑文佳 龙明树 +2 位作者 赵志青 罗显扬 刘晓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了解决贵州小叶苦丁茶产业发展中产品种类单一的难题,本项目研究以试验加工对比法为主,结合成分变化测量及其机理形成分析法为辅,归纳总结了6大茶类工艺技术中贵州小叶苦丁茶的品质特征;提出其分类学理论,建立了贵州小叶苦丁茶2个种... 为了解决贵州小叶苦丁茶产业发展中产品种类单一的难题,本项目研究以试验加工对比法为主,结合成分变化测量及其机理形成分析法为辅,归纳总结了6大茶类工艺技术中贵州小叶苦丁茶的品质特征;提出其分类学理论,建立了贵州小叶苦丁茶2个种类的产品品系;新创高档贵州小叶苦丁红茶、精品贵州小叶苦丁红茶和精品贵州小叶苦丁绿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小叶苦丁茶 贵州小叶苦丁绿茶 贵州小叶苦丁红茶 种类 品系
下载PDF
小叶种夏秋晒青绿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呈味成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受姈 张颖彬 +2 位作者 龚淑英 顾志雷 敖存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采用浙江省夏、秋季小叶种茶鲜叶制作的晒青毛茶,通过人工接种渥堆和自然接种渥堆两种处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验的进行,呈味物质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茶褐素呈明显的上... 采用浙江省夏、秋季小叶种茶鲜叶制作的晒青毛茶,通过人工接种渥堆和自然接种渥堆两种处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验的进行,呈味物质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茶褐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人工接种处理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下降幅度高于自然接种处理的,氨基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自然接种处理的氨基酸含量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两个处理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速率与幅度不同。两个处理的可溶性糖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自然接种处理的茶褐素含量高于人工接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绿茶 渥堆发酵 茶多酚 氨基酸 茶红素 茶褐素 自然接种 人工接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