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ertification and Re-Afforestation of the Coastal Land in Changjiang County,Hainan Island 被引量:3
1
作者 Bi, H. Liu, Q.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1年第4期374-382,共9页
Changjiang County is located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tailing range of the Wuzhi Mountains on Hainan Island, facing the sea and being against the Mountain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it gradually descends in relief ... Changjiang County is located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tailing range of the Wuzhi Mountains on Hainan Island, facing the sea and being against the Mountain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it gradually descends in relief from mountain, hill, tableland, terrace to coastal plain. Its sandy coastal line is measured at 44.85 km in length and its rocky coastal line at 7.15 km along the county. The desertified coastal land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61.15 km2, ex tending from hundreds of meters to 3 km in width, of which the active sand land accounts for 5. 333 km2 and the semi-active sand land, 7. 333 km2. The dunes are developed at the rate of 10 - 30 m per year from the seashore toward the hinterland.The Forest Departments of Hainan Province and Changjiang County have done a series of sand-control experiments. The chief technological measures are as follows: (1) to stabilize the drift sand first to create an adequate condition for afforestation; (2) to plant the big and strong saplings of Casuarin equisetifolia with nutrient bags in deep pits; and (3) to apply new tech niques in 'dry-season planting'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afforestation. The above experi ments were successful.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quite seriously wilting shoot, lower survival rate of Pandanus tectorius in the vertical lines to the usual wind direc tion, monotonous tree species in afforestation and subsequent poor management. Thus some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in this paper for future extension: ( 1 ) to apply REE fertilizers in the process of afforestation to increase the resistance of the plants; (2) to increase the vertical lines of Pandanus tectorius to the usual wind direction to raise their survival rate in the network of sand stabilization; (3) to enlarge the area of liana planting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sand; (4)to try to introduce new tree species from other regions, which are of good performance in sand stabilization; (5) to interplant the adaptable economic crops; and (6) to make more invest ments and better management and conduct more extensiv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early accomplishment of the protection forest belt around the is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海岸带 环境管理 荒漠化
下载PDF
Marine environmental quality,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
作者 Xu Kun can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Xiamen 361005,China Yuan Dong xing, Yang Dong n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86-90,共5页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management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manage marine pollution and to protect ocean bio resources and ecosystem. The key points of Chinese marine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tus, po...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management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manage marine pollution and to protect ocean bio resources and ecosystem. The key points of Chinese marine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tus,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ince 1980'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ose included the investigations of Chinese coast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iques and standards, as well as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easures. Recent status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monitoring network in China were also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oast marine environmental quality marine pollution monitoring mar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下载PDF
基于Tweedie-GAM探究浙江南部近海蓝圆鲹资源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稳 秦松 +3 位作者 高春霞 唐未 马金 赵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2,共11页
本研究根据2015―2020年浙江南部近海水域渔业资源数据,利用Tweedie-GAM研究了春季、夏季、秋季3个季节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蓝圆鲹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春季... 本研究根据2015―2020年浙江南部近海水域渔业资源数据,利用Tweedie-GAM研究了春季、夏季、秋季3个季节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蓝圆鲹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春季主要集中在沿岸水域,在夏季主要集中在浙江南部近海的南、北两侧,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秋季主要集中在研究海域的向海一侧水域。蓝圆鲹在不同季节的关键环境因子存在一定差异。春季,在19.5~25.0℃范围内,资源密度随海水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22.7℃达到峰值。夏季,分别在海水温度28.0℃和30.3℃取得高峰值和低值,同时,盐度为32.3时资源密度达到最大值。秋季,资源密度随着盐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盐度29.8处取得最小值;资源密度和水深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总体呈先增加后基本稳定的趋势。本研究揭示了蓝圆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浙江南部近海蓝圆鲹的养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鲹 Tweedie-GAM 资源分布 环境因子 浙江南部近海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中国海警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协同治理能力建设研究——以海洋溢油应急处置为例
4
作者 李敏 曲中党 刘明 《中国应急救援》 2023年第6期4-10,共7页
以溢油为代表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当前我国海洋溢油应急处置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法律职责、海上优势和迫切需求为视角分析新形势下中国海警深入参与溢油应急处置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溢油应急案例的经验,从完善法律... 以溢油为代表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当前我国海洋溢油应急处置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法律职责、海上优势和迫切需求为视角分析新形势下中国海警深入参与溢油应急处置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溢油应急案例的经验,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勤务力量部署、提升装备专业水平、建强信息支持系统抓好“多方位”基础能力建设和加强事前阶段、事中阶段、事后阶段“全过程”应急能力建设两个方面探究中国海警参与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协同治理能力发展问题,促进国家现代海洋生态环境应急处置效能的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警 海洋环境突发事件 溢油应急 协同治理
下载PDF
海警机构行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权初论
5
作者 向延仲 吕晨 《南海法学》 2023年第5期92-104,共13页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一环,亦是海警机构海上维权执法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在当前制度环境下,海警机构在行使该执法权的前、中、末三个阶段面临梗阻,具体表现在生态环境保护法中海警机构统一执法地位不明、海警机...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一环,亦是海警机构海上维权执法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在当前制度环境下,海警机构在行使该执法权的前、中、末三个阶段面临梗阻,具体表现在生态环境保护法中海警机构统一执法地位不明、海警机构与地方执法部门的执法协作机制不详、海警机构执法向司法过渡衔接的制度规定欠全三个方面。为此,亟须把握以环境法典编纂为契机、以出台实施细则为关键、海警法与环境法两手抓这三个着力点,进一步夯实海警机构行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权的制度基础,为海警机构良好行使该执法权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警机构 海警法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执法权 环境法典
下载PDF
海南昌江县海滨土地风沙化及其环境整治 被引量:22
6
作者 毕华 刘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昌江县海滨土地风沙化主要是由于昌化江、珠碧江两大河流及研究区其它西流水系源头及沿岸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 ;恶劣的气候条件 ;盲目开发等原因所致。针对上述原因和研究区土地风沙化状况 ,海南省和... 昌江县海滨土地风沙化主要是由于昌化江、珠碧江两大河流及研究区其它西流水系源头及沿岸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 ;恶劣的气候条件 ;盲目开发等原因所致。针对上述原因和研究区土地风沙化状况 ,海南省和昌江县林业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治沙造林试验研究 ,主要技术措施是 :1先固沙 ,后造林 ,为造林幼苗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2用木麻黄大苗、壮苗带营养袋深栽造林 ;3采用“旱天造林”新技术 ,确保造林质量。该试验研究已取得成功 ,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如木麻黄枯梢较为严重 ;垂直于主风方向的露兜行成活率较低 ;治沙林树种单调 ;后期管理差等。为此 ,本文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的建议 :1造林过程中施加稀土微肥 ,以增强治沙林的抗逆性等 ;2增加与主风方向垂直的露兜行行数 ,提高网格固沙露兜的成活率 ;3扩大藤本植物种植面积 ,以增强固沙能力 ;4尝试引进其它地区固沙效果较好的物种 ,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在防风林中立体套种适于生长的经济作物 ,以林养林 ;6加大投入 ,加强管理 ,加强环保教育 ,以确保治沙造林任务的顺利进行和环岛海防林的早日保质保量合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江县 滨海 土地风沙化 环境整治 海南 造林
下载PDF
河口海岸环境变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36
7
作者 陈吉余 陈沈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共7页
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流和物流的重要聚散地带。中国入海河流众多 ,河流挟带泥沙每年达2 0亿 t,占全世界入海泥沙的 10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人类对淡水资源的开发以及跨流域调水都能影响流域来水来沙 ,地下水超采也可以... 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流和物流的重要聚散地带。中国入海河流众多 ,河流挟带泥沙每年达2 0亿 t,占全世界入海泥沙的 10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人类对淡水资源的开发以及跨流域调水都能影响流域来水来沙 ,地下水超采也可以使河口海岸沉降 ,这些都影响着河口海岸的环境。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开发程度高 ,导致严重的环境变异、资源破坏 ,对区域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特别是我国流域高强度开发对河口和邻近海域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 ,开展河口海岸环境变异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 人类活动 环境变异 资源利用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火山海岸与环境反馈——以海岛火山海岸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颖 张永战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3-343,共11页
海南岛火山海岸以沿小火山口形成的海蚀地貌和全新世火山爆发使局部海湾抬升为海岸阶地、河口堵流并形成深切海湾以及促进了珊瑚礁发育为特征。火山活动改变了海岸带的地势、坡度、动力条件、沉积特征以及海岸演变趋势,火山海岸发育受... 海南岛火山海岸以沿小火山口形成的海蚀地貌和全新世火山爆发使局部海湾抬升为海岸阶地、河口堵流并形成深切海湾以及促进了珊瑚礁发育为特征。火山活动改变了海岸带的地势、坡度、动力条件、沉积特征以及海岸演变趋势,火山海岸发育受到构造内动力、波浪、潮流、风化作用等外动力以及生物作用的多重影响。火山岩岩性和时代反映出北部湾湾底的现代拉张构造活动。夏威夷火山海岸的环境效应以造陆和板块移动形成岛链、近期熔岩流喷溢改变地貌和大气质量等为特征。现代日本鹿儿岛火山碎屑喷发物掩埋道路和建筑物并促发泥石流灾害,改变着火山海岸作用过程。对比研究火山海岸及其环境效应,及时预报并进而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火山海岸 环境效应 灾害 海岛
下载PDF
广东沿海红土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朱照宇 周厚云 +2 位作者 徐义芳 邓清禄 欧阳婷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5,共5页
采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 ,以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资料等大量数据为基础 ,研究了广东沿海红土的若干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广东沿海存在着 3大红土环境问题 :红土的土壤退化与污染、土壤侵蚀和土壤综... 采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 ,以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资料等大量数据为基础 ,研究了广东沿海红土的若干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广东沿海存在着 3大红土环境问题 :红土的土壤退化与污染、土壤侵蚀和土壤综合环境灾害系列。除了红土本身物理、化学性质和矿物组成等内在因素之外 ,红土环境问题的外部主要触发主因素是气候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人为活动因素是当今红土环境问题恶化和加剧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环境问题 原因 广东沿海 土壤退化 土壤侵蚀 土壤污染
下载PDF
埕岛及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域晚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升发 庄振业 +1 位作者 吕海青 范德江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7,共6页
通过对埕岛海域DB9孔岩性、生物以及年代学的地层分析,将其自上而下划分成三个海相层(全新世海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层、献县海侵海相层、浅海相层)和三个陆相层(平原河湖相层、平原河流相层、陆相层),并解释了古环境演变。对比现代黄河三... 通过对埕岛海域DB9孔岩性、生物以及年代学的地层分析,将其自上而下划分成三个海相层(全新世海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层、献县海侵海相层、浅海相层)和三个陆相层(平原河湖相层、平原河流相层、陆相层),并解释了古环境演变。对比现代黄河三角洲近海各钻孔,总结出黄骅海侵以来的滨浅海—前三角洲—滨浅海—前三角洲等四元层序,从而全面地阐明了埕岛海域晚第四纪地质演变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黄河三角洲 晚第四纪 地层分析 环境演变
下载PDF
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海底表层孢粉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传秀 陈木宏 +3 位作者 刘建国 张兰兰 向荣 陆钧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1,共7页
为了探讨海洋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布与可能陆源地区植被、气候以及孢粉传播机制的关系,为南海古环境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采用野外取样、室内实验、计算孢粉百分比和孢粉浓度等方法,对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108°34′12″—120°... 为了探讨海洋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布与可能陆源地区植被、气候以及孢粉传播机制的关系,为南海古环境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采用野外取样、室内实验、计算孢粉百分比和孢粉浓度等方法,对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108°34′12″—120°E,17°—23°43′12″N,水深为37—3370m)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孢粉分析,揭示表层孢粉在整个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的分布和传播规律,尤其关注以往未涉及的广东沿岸海域的孢粉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草本花粉如禾本科Poaceae、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十字花科Brassiceae除在广东沿海近岸带含量较高外,一般都低,可能与沿岸热带亚热带草地分布以及水稻、甘蔗、蔬菜种植有关,推测是以冬季表层环流为动力由北向南传播的。松属Pinus花粉百分比高(20%)且传播较远,以珠江口和东沙群岛附近的样点最高,向西南逐渐降低,说明松属花粉是以冬季风为主要动力传播的。近海区域表层沉积的芒箕孢子含量很高(60%),可能与剧烈的人类活动干扰有关。而热带、亚热带阔叶林花粉(如栲属和栎属)的数量却远远低于其在陆地植被中的数量。广东沿岸的栲属Castanopsis、栎属Quercus、三缝孢Trilete-spore等花粉主要来源于海南岛和广东沿岸,可能是随河流及南海北部表层环流输送的。单缝孢及水生植物莎草科Cyperaceae的百分含量以靠近珠江口的样点较高,可能与河流的注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沿海 海南岛东南部 表层孢粉 环境意义
下载PDF
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龙华 杜琦 《福建水产》 2005年第4期22-26,共5页
本文初步研究了2003年5~6月发生于福建连江海域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赤潮.研究发现强降雨、充足的光照、稳定的气温和良好的海况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米氏凯伦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4℃,适宜的... 本文初步研究了2003年5~6月发生于福建连江海域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赤潮.研究发现强降雨、充足的光照、稳定的气温和良好的海况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米氏凯伦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4℃,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7.9~30.5.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营养指数以及磷酸盐浓度呈正相关性.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出现其它赤潮生物,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会向其它种类的赤潮转化.米氏凯伦藻赤潮对鲍鱼等海洋生物的危害较大,会造成严重的渔业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 赤潮 福建沿海 环境条件
下载PDF
深圳湾北岸新民孔岩心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记录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余素华 张玉兰 +1 位作者 杨晓强 周厚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8,共10页
提取该钻孔岩心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初步表明,深圳湾北岸新民孔岩心是一套3万年以来的晚第四纪沉积层序,大致可划分5个古环境演变阶段。第1、第3和第5阶段对应高海面、气候湿热时期。这些阶段相应出现了指示海相的贝类介壳残体,... 提取该钻孔岩心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初步表明,深圳湾北岸新民孔岩心是一套3万年以来的晚第四纪沉积层序,大致可划分5个古环境演变阶段。第1、第3和第5阶段对应高海面、气候湿热时期。这些阶段相应出现了指示海相的贝类介壳残体,孢粉组合以湿热植被为主,各类粘土矿物也增加,石英减少,沉积以氧化环境为主导。第2和第4阶段对应低海面、气候偏干冷,各项地球化学指示情况相反。该钻孔岩心下部杂色花斑粘土所记录的短期降温和升温事件可能表明在第四纪末次冰期—冰消期中,气候曾强烈波动,并逐渐由晚冰期向冰后期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气候演变 环境记录 古环境 深圳湾北岸
下载PDF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与晚第四纪环境演变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曾从盛 陈居成 吴幼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0-114,共5页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发育较典型,分布较广,但迄今对其形成多有不同认识。论文在进行全面野外调查和一系列的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闽东南沿海的老红砂主要是由风吹扬海滩砂形成的,局部地方还有坡积、冲积等成因,并可划分成6~4.5...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发育较典型,分布较广,但迄今对其形成多有不同认识。论文在进行全面野外调查和一系列的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闽东南沿海的老红砂主要是由风吹扬海滩砂形成的,局部地方还有坡积、冲积等成因,并可划分成6~4.5万aBP和3~1万aBP两个相对较集中的形成期。末次冰期寒冷干燥的气候为老红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末次冰期中的亚间冰期和冰后期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环境则有利于其后的固定(红化固结、生草、发育古土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红砂 环境演变 晚第四纪 闽东南沿海
下载PDF
夜光藻赤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6
15
作者 谢健 李锦蓉 +2 位作者 吕颂辉 程亲荣 杨炼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报告了1992年4月11日至5月11日间在盐田港附近海域连续发生的两次夜光藻赤潮(4月21日和5月5日)的观测结果,阐述了这期间各种理化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且探讨了这两次赤潮的成因。初步结果表明:这次赤潮的发生与水温,... 本文报告了1992年4月11日至5月11日间在盐田港附近海域连续发生的两次夜光藻赤潮(4月21日和5月5日)的观测结果,阐述了这期间各种理化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且探讨了这两次赤潮的成因。初步结果表明:这次赤潮的发生与水温,叶绿素a和潮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潮流 水温 夜光藻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的现代特征──黄河三角洲潮滩时空谱系研究Ⅰ 被引量:16
16
作者 崔承琦 施建堂 张庆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2,共7页
从冀鲁交界的大口河口向东至顺江沟为蜿蜒 120km的粉沙淤泥质海岸。作者先后于 1987、 1992和2000年对该海岸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并应用80年代至90年代末以来的航空和卫星遥感等资料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公元1... 从冀鲁交界的大口河口向东至顺江沟为蜿蜒 120km的粉沙淤泥质海岸。作者先后于 1987、 1992和2000年对该海岸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并应用80年代至90年代末以来的航空和卫星遥感等资料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公元11~1128年,黄河尾闾在此摆动人海,形成河口滩型海岸。1128年以后,黄河自此迁走,在海洋动力作用下,由河口滩型海岸逐渐演变成为典型的潮滩型海岸。该津段海岸发育了广阔平坦的、相带十分明显的潮滩地带。在潮滩上同时发育了岛链状贝壳堤、残留冲积岛和巨大的多级分叉贯通性的潮水沟网络,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岸地貌环境体系,即黄河三角洲潮滩海岸时空谱系中的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黄河 三角洲海岸 现代海岸特征 相带 海岸地貌环境体系
下载PDF
中国海岸侵蚀治理和海岸保护 被引量:13
17
作者 薛春汀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2期6-9,共4页
加强海滩和海岸侵蚀的研究 ,组织建筑用砂资源的调查 ,进一步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或制定海岸环境保护法以便制止不合理的采砂和保护沿岸单位和居民的合法权益 ,使出现环境问题后的赔偿有确实保证 ,防止人工海岸进一步扩大 ,发展偏僻海岸... 加强海滩和海岸侵蚀的研究 ,组织建筑用砂资源的调查 ,进一步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或制定海岸环境保护法以便制止不合理的采砂和保护沿岸单位和居民的合法权益 ,使出现环境问题后的赔偿有确实保证 ,防止人工海岸进一步扩大 ,发展偏僻海岸地区的度假旅游 ,让沿岸居民能从保护海岸中得到实际利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侵蚀 海岸治理 海岸保护 海潍研究 海洋环境保护法
下载PDF
亚洲地区的流域—海岸相互作用:APN近期研究动态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抒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0-686,共7页
在亚洲地区,不同流域的海岸带所接受的淡水、沉积物、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入海通量有着很大的差异。入海通量的特征受到流域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如水坝建设和化肥的大量施用。气候和海平面的变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流域—海岸相互作用的... 在亚洲地区,不同流域的海岸带所接受的淡水、沉积物、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入海通量有着很大的差异。入海通量的特征受到流域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如水坝建设和化肥的大量施用。气候和海平面的变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流域—海岸相互作用的特点是,入海物质通量的变化将导致流域、河口以及邻近水域的地貌、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在流域—海岸系统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为了改进流域—海岸系统开发的管理策略,应进行以下调查和研究工作:①在现场监测和观察的基础上,定量地描述上述变化;②了解引起上述变化的过程和机制;③发展预测未来变化的趋势和幅度的新方法、新技术;④将所获结果应用于流域—海岸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实践。为了确定本研究领域今后10年的资助方向,APN(Asian Pacific Network for G lobal Change Research)召集了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按照APN的部署,笔者负责完成了“流域—海岸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课题建议,本文是这份文件的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海岸相互作用 入海物质通量 环境演化 海岸带管理 亚洲地区
下载PDF
浙江沿岸海域春季螺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占晖 朱文斌 +3 位作者 徐开达 周永东 戴乾 卢衎尔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615,共10页
根据2015年4月浙江沿岸定点调查资料,分析了春季调查海域螺类种类组成、优势种、资源生物量和密度、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沿岸海域春季共捕获螺类27种,隶属于2目15科21属,优势种主要有棒锥螺(Turr... 根据2015年4月浙江沿岸定点调查资料,分析了春季调查海域螺类种类组成、优势种、资源生物量和密度、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沿岸海域春季共捕获螺类27种,隶属于2目15科21属,优势种主要有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和褐管蛾螺(Siphonalia spadicea);螺类平均资源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246.64 kg/km2和27.75×103 ind./km2,总体分布趋势呈现较为明显的斑块分布特征,但浙北海域资源密度低于浙中南部海域;种类丰富度指数(D)、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分别为0.36、0.56和0.50,3种多样性指数均不高,螺类群落多样性水平处于较低水平,除物种多样性指数(H′)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显著以外,其余2个指数在调查海域整体分布较为均匀;ABC曲线显示浙江沿岸水域春季螺类群落处于中等干扰(或不稳定)状态;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深、底层温度和底层溶解氧3个环境因子对研究海域螺类群落的分布起较大的作用。研究旨在探明该海域螺类资源的物种多样性,丰富我国近海软体动物地理区系的基础资料,同时也为浙江近海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岸 螺类 种类组成 资源密度 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导弹橡胶密封件环境失效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常新龙 姜帆 惠亚军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59-62,93,共5页
针对高原荒漠与东南沿海的气候特点,分析了导弹橡胶密封件在温度、湿度、臭氧和盐雾环境下的失效机理,提出了其环境适应性研究的方案;结合部队武器装备使用的现状,提出了在恶劣环境下预防橡胶密封件失效的措施。
关键词 环境适应性 高原荒漠 东南沿海 失效机理 橡胶密封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