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海湿地松防护林土壤pH值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灿 洪滔 +3 位作者 林勇明 李键 洪伟 吴承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45-50,I0001,共7页
以福建省福州市22年生沿海湿地松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样地法和地统计学方法,结合实验测定并分析了0~20(Ⅰ)、20~40(Ⅱ)、40~60 cm(Ⅲ)土层pH值的统计学分布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该湿地松林土壤pH值整体呈强酸性,... 以福建省福州市22年生沿海湿地松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样地法和地统计学方法,结合实验测定并分析了0~20(Ⅰ)、20~40(Ⅱ)、40~60 cm(Ⅲ)土层pH值的统计学分布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该湿地松林土壤pH值整体呈强酸性,Ⅰ、Ⅱ、Ⅲ土层pH值分别为4.59、4.86和4.90,相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75%、5.01%和7.63%;Ⅰ、Ⅱ、Ⅲ土层pH值块金效应值分别为0.859、0.136和1.000;空间变异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线性有基台值模型、指数模型和线性有基台值模型.克里格最优内插值分析表明,Ⅰ层和Ⅲ层土壤pH值主要由结构因素决定,Ⅱ层土壤pH值则受林分部分影响;该林土壤酸化主要受土壤母质、酸雨和林分等因素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沿海防护林 土壤PH值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下载PDF
滨海沙地湿地松与木麻黄混交林构建和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叶功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3-468,共6页
自 1992年以来 ,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滨海沙地 ,在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的基础上 ,采用行状疏伐法对其种间关系和树种结构比例进行调控试验。混交林经调控 1a后 ,通过 2个树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年生长率的变化分析 ,提出调... 自 1992年以来 ,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滨海沙地 ,在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的基础上 ,采用行状疏伐法对其种间关系和树种结构比例进行调控试验。混交林经调控 1a后 ,通过 2个树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年生长率的变化分析 ,提出调控后形成新的混交方式应为 :木麻黄行数应控制在 2  3行之内 ,而湿地松行数应增至 3行以上带状混交配置模式 ,以形成树种间交界行宽行距和树种内窄株距的宽行窄株混交配置模式 ,对种间关系和林木生长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地 木麻黄 湿地松 混交林 调控技术
下载PDF
滨海沙地和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材质的比较
3
作者 陈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40-644,共5页
通过对滨海沙地和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管胞形态的测定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滨海沙地湿地松人工林木材除硬度大于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外 ,其余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稍小于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 ;滨海沙地湿地松人工... 通过对滨海沙地和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管胞形态的测定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滨海沙地湿地松人工林木材除硬度大于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外 ,其余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稍小于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 ;滨海沙地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管胞长度和宽度在同一年轮内均小于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 ,长宽比大于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 ,且滨海沙地湿地松人工林工艺成熟期比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早两年左右。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 :滨海沙地和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差异极显著 ,抗弯强度差异显著 ,其余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湿地松人工林培育和木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地 山地红壤 湿地松 人工林 材质
下载PDF
滨海防护林月凋落物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凯 赵文东 +3 位作者 朱传晟 林熙 林宇 何宗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0-575,共6页
为探明不同类型滨海防护林凋落物量的差异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以福建长乐大鹤国有防护林场的纹荚相思和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14-2018年的每个月底调查凋落物量,分析凋落物量月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湿地松人工林... 为探明不同类型滨海防护林凋落物量的差异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以福建长乐大鹤国有防护林场的纹荚相思和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14-2018年的每个月底调查凋落物量,分析凋落物量月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湿地松人工林年平均凋落物量(10.29 t·hm-2·a-1)显著高于纹荚相思(7.21 t·hm-2·a-1),湿地松人工林的凋落物各组分含量大小为叶凋落物>花果凋落物>枝凋落物>其他凋落物>树皮凋落物,纹荚相思人工林的凋落物各组分含量大小为叶凋落物>枝凋落物>其他凋落物>花果凋落物>树皮凋落物,其中,凋落叶为2种人工林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分别占年平均凋落物量的70.00%(纹荚相思)和76.24%(湿地松)。纹荚相思和湿地松人工林凋落物量最高的月份分别为7和8月,1-4月的凋落物量较低。月凋落物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2种人工林凋落物量均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日照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湿地松人工林凋落物量与极大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防护林 阔叶林 针叶林 纹荚相思 湿地松 凋落物量 气象因子
下载PDF
沿海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造林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95,共5页
研究了沙质地沿海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木麻黄、湿地松和厚荚相思的生长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立地类型与林分生长关系十分密切,泥炭性风积沙土最适宜这3个树种生长,水化性风积沙土和不均一性风积沙土相对不利于这3个树种生长。木... 研究了沙质地沿海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木麻黄、湿地松和厚荚相思的生长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立地类型与林分生长关系十分密切,泥炭性风积沙土最适宜这3个树种生长,水化性风积沙土和不均一性风积沙土相对不利于这3个树种生长。木麻黄、湿地松和厚荚相思在沿海沙质地的生长表现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各有优劣,林木生长速度表现为厚荚相思最快,木麻黄次之,湿地松较慢;抗强风能力则是湿地松最好,木麻黄次之,厚荚相思较弱;海岸前沿耐潮湿海风能力表现为木麻黄最好,厚荚相思次之,湿地松较差。木麻黄目前仍然是沿海防护林海岸前沿不可替代的造林树种,湿地松抗风能力最强,而厚荚相思最能适应沿海沙质地干旱瘠薄的恶劣立地条件且生长迅速,对土壤改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沙地 防护林 木麻黄 湿地松 厚荚相思 造林效果
下载PDF
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马尾松混交林种间关系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星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40-344,共5页
对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马尾松混交林种间关系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在 1~ 3年生时 ,幼林个体占据各自营养空间 ,种间竞争尚未形成 ,至 4~ 5年生时 ,林分开始郁闭 ,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充分发挥了伴生树种的辅佐功能 ,明显... 对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马尾松混交林种间关系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在 1~ 3年生时 ,幼林个体占据各自营养空间 ,种间竞争尚未形成 ,至 4~ 5年生时 ,林分开始郁闭 ,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充分发挥了伴生树种的辅佐功能 ,明显地改善了林分小气候特征 ,促进混交林的生长 ,种间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6~ 10年生间 ,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处于竞争初期 ,但此时种间竞争并不十分激烈 ,主要矛盾为伴生树种的种内竞争 ;混交林约在 10年生后 ,种间关系矛盾日趋加剧并进入竞争盛期 ,在竞争中 ,火力楠生长迅速 ,而马尾松明显受抑而逐渐枯死被淘汰 ,通过种群间的自行调节 ,最终群落的竞争关系趋于缓解。根据该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变化特点 ,从营林角度出发 ,在培育过程中 ,应适时采取适当疏伐措施来调整混交林的种间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山地 火力楠 马尾松 混交林 种间关系 调整技术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亚热带沿海基岩海岸湿地松营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蒋妙定 高智慧 +5 位作者 康志雄 陈顺伟 史忠礼 胡加共 张群阳 应松康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论述了湿地松的营林特性后,对生长在浙江省沿海基岩海岸的湿地松与其它生长树种进行比较与分析,表明湿地松是理想的优良树种,并结合沿海基岩海岸实际,系统地提出了营造湿地松一整套技术措施,将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基岩海岸 湿地松 造林
下载PDF
福建沿海湿地松防护林造林生长及林下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林洪勇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4期31-32,36,共3页
为探索湿地松在福建沿海地区防护林营造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生长趋势,对莆田沿海湿地松3~10年生幼林的胸径、树高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培育6个月的湿地松容器苗,采取科学规范的造林措施,设置密度250... 为探索湿地松在福建沿海地区防护林营造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生长趋势,对莆田沿海湿地松3~10年生幼林的胸径、树高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培育6个月的湿地松容器苗,采取科学规范的造林措施,设置密度2505株·hm^-2,湿地松的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能速生丰产,10年生的林木平均胸径达13.11±0.09 cm、树高达8.58±0.03 m,林下的生物多样性高,物种近2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沿海防护林 林木生长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Forest Typ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in a Coastal Sand Dune of 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4
9
作者 GAO Wei LIN Meimei +3 位作者 HUANG Yongrong HUANG Shide YE Gongfu HUANG Zhiqu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0年第5期454-465,共12页
Coastal sand dune ecosystems generally have infertile soil with low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high salinity. However, many plant species have adapted to the harsh sand environment along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 Coastal sand dune ecosystems generally have infertile soil with low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high salinity. However, many plant species have adapted to the harsh sand environment along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Studying the microbial biomass in such an ecosystem can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s that microbes play in soil fertility and nutrient cycling. W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i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 and nitrogen(MBN) contents and their seasonal dynamics in five forest types(a secondary forest and plantations of Casuarinas, Pine, Acacia, and Eucalyptu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oil MBC and MBN contents in all five forest stands were higher in spring and winter, but lower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MBC content was lower in the Casuarinas plantation than in the other plantations in the same soil layer.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MBN contents among the different forest types. The MBC and MBN concentrat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emperature. The MBC and MBN contents also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Across all soil layers, secondary forest had the highest MBC and MBN concentrations. Our study also showed that the MBC and MBN contents were positively affected by total soil carbon(TC), pH, and litter N content, but were negatively impacted by soil bulk density and litter C content. Moreover, the MBN cont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oot N content. In summar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litter and fine roots, soil nutrient contents, as well as 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aused by different tree species collectively affec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oil MBC and MB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sand dunes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econdary forest pinus elliottii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Acacia crassicarpa 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 planta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