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内陆与沿海城市雷暴活动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郜凌云 栾健 +2 位作者 王迪 马虹旭 栾澜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2期95-100,共6页
利用1961—2012年辽宁省59个气象台站的雷暴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趋势分析法和合成t检验法,对辽宁省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的雷暴活动及其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2年辽宁省内陆城市年... 利用1961—2012年辽宁省59个气象台站的雷暴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趋势分析法和合成t检验法,对辽宁省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的雷暴活动及其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2年辽宁省内陆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呈自东部和西部山区向中部丘陵和平原地区逐渐递减的趋势,沿海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普遍少于内陆城市,随纬度降低雷暴日数减少;辽宁省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雷暴日数均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沿海城市雷暴日数减少的速度比内陆城市快。内陆城市雷暴活动与近地面气温、亚洲纬向和经向环流有关,沿海城市雷暴活动与对流层中低层的风场和高度场密切相关,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城市 沿海城市 雷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2019年马六甲地区红色精灵观测及母体雷暴分析
2
作者 王庸平 陆高鹏 +5 位作者 彭康铭 程征伟 王荣江 AHMAD Mohd Riduan 马明 郑建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0-380,共11页
红色精灵是一种发生于闪电放电活跃的雷暴云上空的中高层大气瞬态发光现象,它们通常由中尺度对流系统层状云降水区内的强地闪回击产生,是对流层和中间层之间的一种能量耦合过程。目前,有关中国南海及东南亚地区的红色精灵观测鲜有报道... 红色精灵是一种发生于闪电放电活跃的雷暴云上空的中高层大气瞬态发光现象,它们通常由中尺度对流系统层状云降水区内的强地闪回击产生,是对流层和中间层之间的一种能量耦合过程。目前,有关中国南海及东南亚地区的红色精灵观测鲜有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热带地区产生红色精灵事件的沿海性雷暴特征,于2019年利用低光度光学观测系统和低频磁场天线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地区开展了地基观测。实验于11月9日、12月11日和12月15日三次在沿海雷暴上空共捕捉到7例红色精灵事件,其中包括4例圆柱型、2例胡萝卜型和1例舞蹈型。结合闪电定位、云顶亮温和低频磁场信号等同步数据,分析表明所有事件均由正极性地闪回击产生,且母体闪电回击位于雷暴对流区附近(云顶亮温≤210 K处),这可能是该地区产生红色精灵的沿海性雷暴的共同特征。此外,红色精灵生成期并不是闪电活动最强期,而是发生于闪电频数短暂降低后,这表明红色精灵的发生可能是该地区成熟雷暴中对流减弱的一个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精灵 马六甲地区 沿海性雷暴
下载PDF
浙东海岛两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淑琴 黄辉 《气象科技》 2007年第3期383-386,共4页
对比分析了2004年发生在舟山的两次相似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不同在于一次过程强降水特别突出,一次过程强风特别突出。通过对两次过程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以及一些二次产品的对比分析,找出了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组织结构性好的强回波、... 对比分析了2004年发生在舟山的两次相似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不同在于一次过程强降水特别突出,一次过程强风特别突出。通过对两次过程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以及一些二次产品的对比分析,找出了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组织结构性好的强回波、速度产品中的大风区、垂直风切变、较高的顶高和大的VIL值等是产生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共同特征。回波移速较慢的易产生强降水,回波移速快的易产生强风。强风天气的回波强度、顶高和VIL等产品都有更强的表现。低层水平风的辐合、中气旋、垂直风向切变等可以产生强降水,中高层的中气旋、垂直风切变可以产生下击暴流、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雨大风 时强降雨 海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