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cium phosphate conversion technique:A versatile route to develop corrosion resistant hydroxyapatite coating over Mg/Mg alloys based implants 被引量:2
1
作者 G.S.Hikku C.Arthi +2 位作者 R.B.Jeen Robert K.Jeyasubramanian R.Murugesan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821-1845,共25页
Globally,vast research interest is emerging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biodegradable orthopedic implants as it overcomes the toxicity exerted by non-degradable implants when fixed in the human body for a longer period... Globally,vast research interest is emerging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biodegradable orthopedic implants as it overcomes the toxicity exerted by non-degradable implants when fixed in the human body for a longer period.In this context,magnesium(Mg)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biodegradable implants ow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 degradation na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ody fluids.Also,Mg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nutrients required to perform various metabolic activities by the human cells,and therefore,the degraded Mg products will be readily absorbed by the nearby tissues.Nevertheless,the higher corrosion rate in the bi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primary downside of using Mg implants that liberate H2gas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cavities.Further,in certain cases,Mg undergoes complete degradation before the healing of damaged bone tissue and cannot serve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mechanical support.So,many studies have been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orrosion-resistant behavior of M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In this regard,the present review focused on the limitations of using pure Mg and Mg alloy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medical implants and how the calcium phosphate conversion coating alters the corrosive tendency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hydroxyapatite protective films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in medical implant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ble implants MAGNESIUM Controlled corrosion ALLOYING hydroxyapatite calcium phosphate conversion coating
下载PDF
钛合金钙磷涂层电沉积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伍登骏 吴松全 +3 位作者 杨义 侯娟 王皞 黄爱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30,共15页
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具有处理温度低、组织结构易控和经济高效等优势,在保持植体优良机械性能的同时提高生物活性,有望替代等离子喷涂技术。为了促进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的临床转化,首先简述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 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具有处理温度低、组织结构易控和经济高效等优势,在保持植体优良机械性能的同时提高生物活性,有望替代等离子喷涂技术。为了促进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的临床转化,首先简述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机理,然后详述近年来在电解液参数(钙磷比、添加剂、p H值和气氛)、外场条件(电场、温度、磁场、超声波)和沉积时间对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影响的研究进展。其中,钙磷比改变电解液中钙源和磷源离子的临界浓度;p H值调节电解液中磷源离子的存在形式,直接影响涂层的物相种类;添加剂通过与钙源、磷源、溶剂或沉积晶体发生静电吸引、配位或特征吸附等作用,能够进一步调控涂层的种类和形态;控制气氛可有效防止空气中CO_(2)对涂层物相产生影响;进一步通过电场、温度、磁场、超声波和沉积时间的调控,可以优化涂层的结构形态和性能。最后,阐述了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化学沉积 钙磷涂层 羟基磷灰石 磷酸氢钙
下载PDF
针状缺钙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烧结特征及磷酸氢钙相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憨勇 徐可为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8-464,共7页
研究了Ti6Al4V表面针状缺钙羟基磷灰石涂层在450—980℃空气中烧结后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及磷酸氢钙相的影响,分析了缺钙羟基磷灰石的高温分解行为.烧结过程不仅使Ti6Al4V表面形成致密的TiO2保护膜,而且获得... 研究了Ti6Al4V表面针状缺钙羟基磷灰石涂层在450—980℃空气中烧结后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及磷酸氢钙相的影响,分析了缺钙羟基磷灰石的高温分解行为.烧结过程不仅使Ti6Al4V表面形成致密的TiO2保护膜,而且获得了对骨组织生长更为有利的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双相涂层结构,由此使涂层/基体系统的生物特性和力学性能同时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羟基磷灰石 磷酸钙 烧结 陶瓷
下载PDF
骨相关植入材料表面磷酸钙涂层抗菌改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蕴波 刘红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60-364,共5页
目前可植入生物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及骨科医学领域,但植入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溶解和细菌感染等情况的发生通常会引起植入的失败,所以植入材料的表面改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磷酸钙是人体骨组织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 目前可植入生物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及骨科医学领域,但植入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溶解和细菌感染等情况的发生通常会引起植入的失败,所以植入材料的表面改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磷酸钙是人体骨组织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在植入体表面构建的磷酸钙涂层已被证明可以通过其固有的骨传导性和生物相容性改善材料的骨整合。然而由于单纯磷酸钙涂层缺少抗菌性可能会导致植入后感染,所以研究者在涂层中引入了其他抗菌剂,以提高材料的抗菌性能,本文列举了近年来磷酸钙涂层中掺入银、铜、锌、氟、硒、二氧化钛等无机抗菌材料及抗生素、抗菌肽、壳聚糖等有机抗菌材料的研究并对磷酸钙复合涂层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羟基磷灰石 涂层 抗菌 植入材料 改性
下载PDF
水热釜填充度与溶液pH值对水热法制备钙磷涂层的影响
5
作者 邹梓杨 吴松全 +2 位作者 杨义 王皞 黄爱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535,共10页
本文以CaCl_(2)与KH_(2)PO_(4)为原料,Na_(2)EDTA·2H_(2)O为螯合剂,通过NH_(3)·H_(2)O调节溶液pH值,系统研究了水热釜填充度(16%~64%)与溶液pH值(3.5~6.0)对水热法制备钛表面钙磷涂层形貌和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3.5... 本文以CaCl_(2)与KH_(2)PO_(4)为原料,Na_(2)EDTA·2H_(2)O为螯合剂,通过NH_(3)·H_(2)O调节溶液pH值,系统研究了水热釜填充度(16%~64%)与溶液pH值(3.5~6.0)对水热法制备钛表面钙磷涂层形貌和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3.5和4.0时,涂层在所研究填充度的范围内主要为三斜结构(P 1)的板块状磷酸氢钙(DCPA);当pH值为4.5和5.0时,低填充度有利于形成六方结构(P6_(3)/m)的蒲公英状羟基磷灰石(HAP),并随填充度的提高,涂层由蒲公英状HAP逐渐转变为板块状DCPA;当pH值为5.5和6.0时,涂层在所研究填充度的范围内主要为蒲公英状HAP,HAP的结晶度随填充度的提高逐渐增加,而随pH值的升高蒲公英状HAP的直径逐渐减小。另外,本文获得的单相HAP涂层、单相DCPA涂层和(HAP+DCPA)两相混合涂层的润湿性均显著优于钛表面,这将有助于植体的骨整合。同时,本文也探究了不同钙磷涂层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涂层 羟基磷灰石 磷酸氢钙 水热法 填充度 pH值 润湿性
下载PDF
组合磁场辅助治疗纳米羟基磷灰石/双相磷酸钙移植兔腰椎后外侧融合形态学研究
6
作者 卓祥龙 胡建中 +5 位作者 李兵 吕红斌 吴祖同 周京泳 徐大启 段春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14-1618,共5页
目的探讨组合磁场(CMF)治疗及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涂层对双相磷酸钙(BCP)人工骨移植兔腰椎后外侧融合形态学。方法48只兔根据骨移植物及CMF治疗随机分成6组(G1~G6)并进行腰椎后外侧融合(PLF)。术后1周开始CMF治疗,30mi... 目的探讨组合磁场(CMF)治疗及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涂层对双相磷酸钙(BCP)人工骨移植兔腰椎后外侧融合形态学。方法48只兔根据骨移植物及CMF治疗随机分成6组(G1~G6)并进行腰椎后外侧融合(PLF)。术后1周开始CMF治疗,30min/d,治疗8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场发射透视电子显微镜(FESEM)、组织学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分析。结果横突间形成连续骨桥,新生骨小梁长人生物支架内,形成骨性结合。G1-C6各组组织学融合评分分别为(7.25±1.16)、(5.00±0.76)、(5.88±1.64)、(5.87±1.25)、(6.50±1.60)和(5.25±1.91)分,CMF治疗和nano—HA涂层显著提高脊柱融合率、融合评分(P〈0.05)。G2、C3、G5和G6组人工骨内胶原矿化率评分分别为(3.125±0.640)、(3.625±0.520)、(2.875±0.830)和(3.375±0.520)分,nano—HA涂层显著提高人工骨内胶原矿化率,BMP-2在G2、G3、G5和G6组表达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177±0.057、0.169±0.030、0.088±0.049和0.109±0.038;TGF-β1在G2、G3、G5和C6组表达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155±0.023、0.144±0.031、0.097±0.027和0.100±0.037。CMF显著提高融合区BMP-2和TGF-β1表达(P〈0.05)。结论CMF和nano—HA涂层都能够促进脊柱融合,改善融合效果。CMF联合nano—HA/BCPP移植PLF可作为一种新的脊柱融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 组合磁场 双相磷酸钙 腰椎后外侧融合
原文传递
磷酸钙涂层表面改性镁合金的研究应用现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蓓宁 喻正文(综述) +1 位作者 韩琪 刘建国(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4期2501-2505,共5页
镁合金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特性及生物活性特征,成为新一代人体植入材料的研究热点。但是镁合金在体内过快的生物降解速率限制其临床应用,表面改性是一项具有针对性的优化镁合金降解速率的策略。目前,用于镁合金的生物涂... 镁合金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特性及生物活性特征,成为新一代人体植入材料的研究热点。但是镁合金在体内过快的生物降解速率限制其临床应用,表面改性是一项具有针对性的优化镁合金降解速率的策略。目前,用于镁合金的生物涂层材料有多种,其中正磷酸钙由于在机体中具有良好的生物耐受性,可作为镁合金涂层以延缓其生物降解。本文旨在总结生物医用镁合金的特点、磷酸钙涂层材料的进展,分析镁合金表面经涂层改性后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应用于临床的发展做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镁合金 涂层 磷酸三钙 双相磷酸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