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庆武隆地区地震尾波Q_(C)值特征
1
作者
汪建
杨亚运
+2 位作者
魏红梅
朱祥
张涛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1-6,12,共7页
为了了解重庆武隆地区地下介质的物性特征,为预测强地面运动和评估地震灾害损失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武隆地区56次M_(L)≥2.0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分别计算了5个台站记录的尾...
为了了解重庆武隆地区地下介质的物性特征,为预测强地面运动和评估地震灾害损失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武隆地区56次M_(L)≥2.0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分别计算了5个台站记录的尾波衰减参数,拟合得到武隆地区地震尾波Q_(C)值与频率(f)的依赖关系为Q_(C)(f)=41.87±8.69f^(0.9568±0.0904),表明该地区为低Q_(0)值(f=1)和较高频率依赖性(η)的构造活跃区。本文还分析了整个地震序列的尾波Q_(C)和η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在2017年武隆M_S5.0地震发生后,WUL和LAX台站记录的Q_(0)和η值存在短期的异常变化,Q_(0)值呈“V”形态,η值呈倒“V”形态,η与Q_(0)值呈反向变化,Q_(0)值经历下降-上升的快速调整过程,表明该区构造活动处于活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模型
地震尾波
q
_(
c
)值特征
重庆武隆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台Lg尾波Q_Lg^c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
25
2
作者
刘建华
刘福田
+1 位作者
王凤霞
王依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1-382,共12页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_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_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_0值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这些差异可以看作是构造上横向差异的表现,那么,如果选择方位分布好的一定数量的地震,而记录台站在研究区又具有合适分布,利用这些观测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尾波
q
^
c
Lg
地震波
测量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6年新疆轮台M_(S)5.3地震序列尾波Q_(c)值分析
3
作者
李姗姗
张小飞
+1 位作者
李晓东
夏爱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3期18-24,共7页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轮台地震台单台记录,计算并分析2016年1月14日新疆轮台M_(S)5.3地震及余震序列尾波Q_(c)值震后变化,拟合得出Q_(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_(c)(f)=(18.0±3.19)f^(1.184±0.072)。结果表明,Q_(c)值在...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轮台地震台单台记录,计算并分析2016年1月14日新疆轮台M_(S)5.3地震及余震序列尾波Q_(c)值震后变化,拟合得出Q_(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_(c)(f)=(18.0±3.19)f^(1.184±0.072)。结果表明,Q_(c)值在序列初期起伏较大,随着强震后能量的释放,Q_(c)值趋于平缓;低频段的Q_(c)值在较大余震发生前有显著变化;不同中心频率点的Q_(c)值变化形态不一致。对Q_(c)值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为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台M_(S)5.3地震
SATO模型
尾波
q
_(
c
)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武隆地区地震尾波Q_(C)值特征
1
作者
汪建
杨亚运
魏红梅
朱祥
张涛
机构
重庆市地震局
出处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1-6,12,共7页
基金
重庆市地震局地震科技创新课题(CQDZQN2024004)。
文摘
为了了解重庆武隆地区地下介质的物性特征,为预测强地面运动和评估地震灾害损失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武隆地区56次M_(L)≥2.0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分别计算了5个台站记录的尾波衰减参数,拟合得到武隆地区地震尾波Q_(C)值与频率(f)的依赖关系为Q_(C)(f)=41.87±8.69f^(0.9568±0.0904),表明该地区为低Q_(0)值(f=1)和较高频率依赖性(η)的构造活跃区。本文还分析了整个地震序列的尾波Q_(C)和η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在2017年武隆M_S5.0地震发生后,WUL和LAX台站记录的Q_(0)和η值存在短期的异常变化,Q_(0)值呈“V”形态,η值呈倒“V”形态,η与Q_(0)值呈反向变化,Q_(0)值经历下降-上升的快速调整过程,表明该区构造活动处于活跃期。
关键词
SATO模型
地震尾波
q
_(
c
)值特征
重庆武隆地区
Keywords
Sato model
earth
q
uake
coda
wave
q
_(
c
)value
c
hara
c
teristi
c
Wulong area in
c
hong
q
ing
分类号
P315.3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台Lg尾波Q_Lg^c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
25
2
作者
刘建华
刘福田
王凤霞
王依萍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1-38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474214
文摘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_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_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_0值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这些差异可以看作是构造上横向差异的表现,那么,如果选择方位分布好的一定数量的地震,而记录台站在研究区又具有合适分布,利用这些观测得到的?
关键词
LG尾波
q
^
c
Lg
地震波
测量研究
Keywords
:Lg
coda
, Lg
coda
q
_(Lg)~
c
, SSR method, Intrinsi
c
attenuation of media.
分类号
P315.3 [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5.63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6年新疆轮台M_(S)5.3地震序列尾波Q_(c)值分析
3
作者
李姗姗
张小飞
李晓东
夏爱国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库尔勒地震监测中心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出处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3期18-24,共7页
基金
新疆地震科学基金课题(项目编号:202124)。
文摘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轮台地震台单台记录,计算并分析2016年1月14日新疆轮台M_(S)5.3地震及余震序列尾波Q_(c)值震后变化,拟合得出Q_(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_(c)(f)=(18.0±3.19)f^(1.184±0.072)。结果表明,Q_(c)值在序列初期起伏较大,随着强震后能量的释放,Q_(c)值趋于平缓;低频段的Q_(c)值在较大余震发生前有显著变化;不同中心频率点的Q_(c)值变化形态不一致。对Q_(c)值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为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轮台M_(S)5.3地震
SATO模型
尾波
q
_(
c
)值
Keywords
Luntai M_(S)5.3 earth
q
uake
Sato model
coda
q
_(
c
)
-value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庆武隆地区地震尾波Q_(C)值特征
汪建
杨亚运
魏红梅
朱祥
张涛
《四川地震》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单台Lg尾波Q_Lg^c的测量研究
刘建华
刘福田
王凤霞
王依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16年新疆轮台M_(S)5.3地震序列尾波Q_(c)值分析
李姗姗
张小飞
李晓东
夏爱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