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武隆地区地震尾波Q_(C)值特征
1
作者 汪建 杨亚运 +2 位作者 魏红梅 朱祥 张涛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1-6,12,共7页
为了了解重庆武隆地区地下介质的物性特征,为预测强地面运动和评估地震灾害损失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武隆地区56次M_(L)≥2.0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分别计算了5个台站记录的尾... 为了了解重庆武隆地区地下介质的物性特征,为预测强地面运动和评估地震灾害损失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武隆地区56次M_(L)≥2.0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分别计算了5个台站记录的尾波衰减参数,拟合得到武隆地区地震尾波Q_(C)值与频率(f)的依赖关系为Q_(C)(f)=41.87±8.69f^(0.9568±0.0904),表明该地区为低Q_(0)值(f=1)和较高频率依赖性(η)的构造活跃区。本文还分析了整个地震序列的尾波Q_(C)和η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在2017年武隆M_S5.0地震发生后,WUL和LAX台站记录的Q_(0)和η值存在短期的异常变化,Q_(0)值呈“V”形态,η值呈倒“V”形态,η与Q_(0)值呈反向变化,Q_(0)值经历下降-上升的快速调整过程,表明该区构造活动处于活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模型 地震尾波 q_(c)值特征 重庆武隆地区
下载PDF
单台Lg尾波Q_Lg^c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建华 刘福田 +1 位作者 王凤霞 王依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1-382,共12页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_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_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_0值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这些差异可以看作是构造上横向差异的表现,那么,如果选择方位分布好的一定数量的地震,而记录台站在研究区又具有合适分布,利用这些观测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尾波 q^cLg 地震波 测量研究
下载PDF
2016年新疆轮台M_(S)5.3地震序列尾波Q_(c)值分析
3
作者 李姗姗 张小飞 +1 位作者 李晓东 夏爱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3期18-24,共7页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轮台地震台单台记录,计算并分析2016年1月14日新疆轮台M_(S)5.3地震及余震序列尾波Q_(c)值震后变化,拟合得出Q_(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_(c)(f)=(18.0±3.19)f^(1.184±0.072)。结果表明,Q_(c)值在...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轮台地震台单台记录,计算并分析2016年1月14日新疆轮台M_(S)5.3地震及余震序列尾波Q_(c)值震后变化,拟合得出Q_(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_(c)(f)=(18.0±3.19)f^(1.184±0.072)。结果表明,Q_(c)值在序列初期起伏较大,随着强震后能量的释放,Q_(c)值趋于平缓;低频段的Q_(c)值在较大余震发生前有显著变化;不同中心频率点的Q_(c)值变化形态不一致。对Q_(c)值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为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台M_(S)5.3地震 SATO模型 尾波q_(c)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