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纯化分析及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葛辉 吴丽云 +8 位作者 周宸 黄种持 吴建绍 郑乐云 林琪 杨求华 吴水清 王艺磊 林克冰 《渔业研究》 2019年第2期96-105,共10页
根据GenBank中已有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NNV)RNA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福建厦门具有典型NNV发病症状的斜带石斑鱼中克隆了RNA2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MF510920,命名为XMNNV。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XMNN... 根据GenBank中已有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NNV)RNA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福建厦门具有典型NNV发病症状的斜带石斑鱼中克隆了RNA2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MF510920,命名为XMNNV。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XMNNV与RGNNV聚类在一起,与SJNNV、BFNNV和TPNNV等其他鱼类神经坏死病毒亲缘关系较远,说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XMNNV属于RGNNV基因型。通过超速离心方法对病毒进行提纯,得到了纯化的NNV病毒。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直径20~25 nm,结构为正二十面体,与已经报道的NNV结构一致。通过对XMNNV与其它RGNNV RNA2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在保守区设计引物,运用RT-PCR方法建立了RGNNV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达67 copies/μL。纯化的病毒对E11(条纹月鳢细胞系)和大黄鱼肌肉细胞进行感染,结果表明该病毒可以感染这两种鱼类细胞。E11细胞被感染病毒后,细胞出现空泡化,并最终导致细胞分解死亡;大黄鱼肌肉细胞感染后,细胞变圆,慢慢从培养皿壁脱落,最终解体死亡。另外,对感染后细胞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进一步确定了分离的NNV具有感染这两种细胞的能力。本研究通过电镜观察和PCR检测两种方法确定了患病石斑鱼携带NNV,通过对两种鱼类细胞的感染实验,确定了该病毒具有一定的感染能力。综上,本研究为石斑鱼NNV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对石斑鱼NNV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分离纯化 E11细胞系 大黄鱼肌肉细胞
下载PDF
闽南地区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的基因型与分子进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志煌 林克冰 +4 位作者 周宸 吴建绍 葛辉 郑乐云 黄种持 《渔业研究》 2017年第6期429-436,共8页
本研究以闽南地区具有典型神经坏死病症状的斜带石斑鱼为材料,采用RT-PCR法对其进行病毒检测,对检测到的阳性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病毒颗粒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分子进化模型分析病毒衣壳蛋白基因所受的选择压力。结果显... 本研究以闽南地区具有典型神经坏死病症状的斜带石斑鱼为材料,采用RT-PCR法对其进行病毒检测,对检测到的阳性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病毒颗粒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分子进化模型分析病毒衣壳蛋白基因所受的选择压力。结果显示,采集到的6个石斑鱼样品均呈NNV阳性,系统树分析发现6个样品的PCR扩增片段均为RGNNV基因型序列,表明闽南地区感染石斑鱼的神经坏死病毒主要为RGNNV基因型病毒;通过PEG法对病毒进行分离提纯,获得直径为25~28 nm、呈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的无囊膜病毒颗粒;分子进化分析显示NNV外壳蛋白基因经历了纯化选择,表明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没有出现遗传变异并以相对恒定保守的速率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基因型 神经坏死病毒 分子进化
下载PDF
神经坏死病毒疫苗免疫后3种免疫相关基因在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志煌 林建伟 《渔业研究》 2019年第6期470-477,共8页
感染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会引起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苗种大量死亡。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不含病毒基因组,被认为是一种最安全、有效的能够预防病毒病的疫苗。本研究以养殖的斜带石... 感染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会引起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苗种大量死亡。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不含病毒基因组,被认为是一种最安全、有效的能够预防病毒病的疫苗。本研究以养殖的斜带石斑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免疫相关基因(IFN、TNF-α和IRF3)在9种组织(心、肝、脾、肾、肠、鳃、血、眼和脑)中的表达量,并通过肌肉注射疫苗,检测这3种免疫相关基因在主要免疫组织(肝、脾和肾)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IFN、TNF-α和IRF3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的9种组织中都有表达,IFN、TNF-α和IRF3基因分别在脑、鳃和血中的表达量最高。单独疫苗免疫后,肝脏中IFN、TNF-α和IRF3基因,脾脏中IFN基因以及肾脏中IF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没有提高,但注射添加CpG ODN(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佐剂的疫苗后,这些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出现上调。单独疫苗免疫能够提高其他组织中IFN、TNF-α和IRF3基因的表达值,但其最高表达量均小于相对应的佐剂+疫苗组,表明CpG寡核苷酸基序能够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力,从而使疫苗发挥最大的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免疫相关基因 表达量
下载PDF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海舟 王朝溪 欧阳松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 NNV)是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 VNN)的病原,可感染120余种海水鱼,感染后导致鱼类脑部与视网膜空泡化,发病死亡率最高可达100%.综述了神经坏死病毒的基因组、编码的蛋白、病毒...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 NNV)是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 VNN)的病原,可感染120余种海水鱼,感染后导致鱼类脑部与视网膜空泡化,发病死亡率最高可达100%.综述了神经坏死病毒的基因组、编码的蛋白、病毒的受体、诱导的免疫反应以及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研究,并对该疾病未来的防治手段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科学防治神经坏死病提供理论依据,推进石斑鱼、海鲈鱼等海水鱼养殖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坏死病毒 病毒编码的蛋白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疾病防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基因组RNA1和RNA2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晓艳 翁少萍 +3 位作者 吕玲 黄剑南 殷志新 何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7,共5页
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NNV)同源序列设计了7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_PCR方法扩增出目的片断,将PCR产物测序和分析。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_spottedNNV,OGNNV)基因... 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NNV)同源序列设计了7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_PCR方法扩增出目的片断,将PCR产物测序和分析。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_spottedNNV,OGNNV)基因组由两个片断(RNA1和RNA2)组成,RNA1由3103个核苷酸组成,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982个氨基酸;RNA2由1433个核苷酸组成,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38个氨基酸。OGNNV基因组与新加坡GGNNV(greasygrouperNNV)的基因组有高度的相似性。分析病毒的RNA2序列发现:OGNNV与DGNNV(dragongrouperNNV)、RGNNV(redspottedNNV)和GGNNV的亲缘关系很近,并且具有相同的中和位点;分析病毒的RNA1序列,发现在OGNNV的RNA1序列中同样可以找到依赖RNA的RNA聚合酶的6个模序(motif)。根据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OGNNV属于RGNNV血清型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 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β诺达病毒
下载PDF
石斑鱼PPAR-δ基因SNP位点和单倍型与抗虹彩病毒和神经坏死病毒抗性的关联
6
作者 黄健玲 杨子敏 +5 位作者 王雨欣 李鑫帅 刘翠瑜 陈锦鹏 秦启伟 杨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1-401,共11页
[目的]获得石斑鱼Epinephelus spp.抗病分子标记,选育石斑鱼抗病品系以解决石斑鱼病害频发的问题。[方法]基于免疫基因PPAR-δ的基因组DNA序列开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筛选,并对这些位点分别进行石... [目的]获得石斑鱼Epinephelus spp.抗病分子标记,选育石斑鱼抗病品系以解决石斑鱼病害频发的问题。[方法]基于免疫基因PPAR-δ的基因组DNA序列开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筛选,并对这些位点分别进行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 SGIV)和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RGNNV)抗性的关联分析。[结果]在SGIV感染的易感组和抗感组样品中共筛查到9个SNP位点,均位于内含子中;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的范围为0.177~0.375,其中,SNP-S1(g.940T>A)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其余SNP位点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0);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NP-S7(g.4595T>A)基因型频率在SGIV易感组和抗感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分布(P<0.05),SNP-S7的TT和AA这2种纯合子基因型与SGIV抗感性状相关,而AT杂合子基因型与SGIV易感性相关。在RGNNV感染的易感组和抗感组样品中共筛查到8个SNP位点,其中,SNP-N1位于外显子中,属于同义突变,其余SNP均位于内含子中;PIC的范围为0.106~0.317,其中,SNP-N1(g.324G>A)和SNPN2(g.883A>G)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其余SNP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0);关联分析表明,SNPN5(g.2510C>T)基因型频率在RGNNV易感组和抗感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分布(P<0.05),SNP-N5的CT基因型与RGNNV抗感性状相关, CC基因型与RGNNV易感性状相关。[结论]本研究在PPAR-δ的基因组DNA序列中分别筛选到与SGIV和RGNNV抗性相关的SNP标记各1个,可以为石斑鱼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虹彩病毒 神经坏死病毒 SNP PPAR-δ基因
下载PDF
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俊羽 张婧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3期36-40,共5页
简述了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分类方式和结构,以及侵染石斑鱼引发的免疫反应机制;介绍了神经坏死病毒的检测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指出,目前神经坏死病毒侵染石斑鱼的具体致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感染后的治疗手段也尚未成熟。提出,... 简述了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分类方式和结构,以及侵染石斑鱼引发的免疫反应机制;介绍了神经坏死病毒的检测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指出,目前神经坏死病毒侵染石斑鱼的具体致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感染后的治疗手段也尚未成熟。提出,接种疫苗等其他预先建立免疫屏障的防治措施,比感染后再治疗的效果更好,利用碳酸盐缓冲液进行辅助治疗及复合益生菌疗法是防治神经坏死病毒的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抗生素耐药性及水产养殖的抗生素的残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检测方法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主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晓艳 翁少萍 +2 位作者 殷志新 何建国 HE Jian-guo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86,共4页
将含有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OGNNV)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ET32a_MCP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经SDS_PAG... 将含有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OGNNV)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ET32a_MCP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经SDS_PAGE分析和Western_blot鉴定,证实了重组大肠杆菌融合表达了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主衣壳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提取的包涵体中融合蛋白含量占60%以上,经柱层析纯化蛋白,纯化度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神经坏死病毒 主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神经坏死病毒对卵形鲳鲹的致病性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许海东 区又君 +2 位作者 郭志勋 苏友禄 王瑞旋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2-488,共7页
2008年5月,湛江市某网箱养殖场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发生大规模死亡,调查发现病鱼呈现体色发黑、反应迟钝、呈螺旋状或旋转游动等典型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症状,在鱼体没有发现寄生虫或细菌感染,PCR检测发现病鱼感染了鱼类... 2008年5月,湛江市某网箱养殖场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发生大规模死亡,调查发现病鱼呈现体色发黑、反应迟钝、呈螺旋状或旋转游动等典型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症状,在鱼体没有发现寄生虫或细菌感染,PCR检测发现病鱼感染了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NV)。利用已经发表的NNV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外壳蛋白基因并测序,根据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该病毒与斜带石斑神经坏死病毒(ECNNV)碱基相似率达99.2%,属于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RGNNV)。同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采用4种方法感染该病毒,累计死亡率均达100%,并对感染样品进行克隆测序鉴定,证明导致此次湛江卵形鲳鲹大规模死亡的病原为神经坏死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神经坏死病毒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太平洋鳕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CP)的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毛明光 温施慧 +4 位作者 姜志强 蒋洁兰 孙航 吕绘倩 李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深入研究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神经坏死病毒(Pacif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PCNN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P)的功能,将PCNNV cp基因连接到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p EVCP,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 为深入研究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神经坏死病毒(Pacif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PCNN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P)的功能,将PCNNV cp基因连接到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p EVCP,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表达系统中进行融合表达,对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等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采用SDS-PAGE及质谱技术鉴定表达产物。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 EVCP,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 000;目的蛋白经质谱鉴定,有6个肽段的氨基酸序列与预期一致;对重组菌株p EVCP/BL21的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浓度0.1 mmol/L、最佳诱导时间3 h、温度30℃。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冷水鱼类病毒疫苗的研制及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鳕 神经坏死病毒 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外壳蛋白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剑南 林蠡 +1 位作者 翁少萍 何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Viral nervous necrosis (VNN) is a worldwide disease among teleost fish.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VNN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2 species of hatchery-reared groupers, Epinephelus akaara and E. coioides. In the present s... Viral nervous necrosis (VNN) is a worldwide disease among teleost fish.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VNN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2 species of hatchery-reared groupers, Epinephelus akaara and E. coioides. In the present study,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larvae of E. akaara with signs of VNN in Dayawan bay which is located in southern China. The complete viral coat protein gene was amplified using extracted total RNA as template. Th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mplific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primers containing a heterologous restriction site for NotI.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into pcDNA3 vector and sequenc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at protein gene of Dayawan isolate (RG-CN) was 1056 bases in length and contained a singl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1017 bases encoding a protein of 338 amino acids. The sequenc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oat protein gene of RG-CN and other 8 isolates of NNV from Dayawan, Taiwan, Japan, Singapore and France were 79.1%-99.5% at the nucleotide level and 83.7%-100% at the amino acid level, respectively.The homology between RG-CN and the other 5 isolates from groupers was high and relatively lower between RG-CN and guppy nervous necrosis virus (GNNV), sea bass nervous necrosis virus (DIEV), but more divergences existed between RG-CN and striped jack nevous necrosis virus (SJNNV). Compared with SJNNV, RG-CN and the other 7 isolates all lacked 6 nucleotides and 2 amino acids in the same posi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Dayawan isolate belongs to 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RGNNV) gen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文捷 刘晓丹 +6 位作者 胡先勤 王文文 秦真东 王瑶 周洋 刘小玲 林蠡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66-1672,共7页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危害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的传染性病原。NNV为单一正链、2节段RNA病毒,基因组由RNA1(3.1 kb)和RNA2(1.4 kb)组成。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会合成亚基因组RNA3。RNA1编码RN...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危害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的传染性病原。NNV为单一正链、2节段RNA病毒,基因组由RNA1(3.1 kb)和RNA2(1.4 kb)组成。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会合成亚基因组RNA3。RNA1编码RNA聚合酶。RNA2编码衣壳蛋白,为病毒的唯一结构蛋白。RNA3编码B1和B2两种非结构蛋白。根据病毒衣壳蛋白的基因序列,神经坏死病毒可以分成4种基因型,分别为拟鲹、红鳍东方鲀、条斑星鲽和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但是,目前只发现A、B、C三种病毒血清型,A对应拟鲹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B对应红鳍东方鲀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C对应条斑星鲽神经坏死病毒和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病毒存在垂直和水平两种传播途径,而且广泛分布于养殖和野生鱼类中。阻断病毒在野生与养殖鱼类之间的传播和开展新型鱼类疫苗研发是将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坏死病毒 病毒基因组 病毒蛋白 基因型 血清型 疾病防控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5种养殖石斑鱼的神经坏死病毒 被引量:32
13
作者 陈信忠 苏亚玲 +3 位作者 龚艳清 黄丽莎 俞秀霞 苏永全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福建南部人工养殖的5种石斑鱼即紫石斑鱼(Epinepheluslanceolatus)、马拉巴石斑鱼(E.malabaricus)、青石斑鱼(E.awoara)、赤点石斑鱼(E.akaara)和云纹石斑鱼(E.moara)中检出5个神经坏死病毒分离株。检测了76份石斑鱼样品,这些石斑鱼NNV病毒的平均感染率约为90%。对这些病毒的RT-PCR产物421bp核酸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其相同的序列超过99%。将这些序列与GenBank的石斑鱼(Epinephelusspp.)神经坏死病毒相关基因序列作比较,同源性在97%以上。对神经坏死病毒在石斑鱼体内的分布也进行了分析,在脑和眼组织的检出率最高,部分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也能检出病毒。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可确认神经坏死病毒为该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RT-PCR方法是检测NNV等病原的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卫 李惠芳 +6 位作者 刘荭 陈焕春 范万红 刘宗晓 田飞焱 王侃 吕建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6-510,共5页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CP基因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通过对实时荧光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用于检测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及其他多种...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CP基因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通过对实时荧光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用于检测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及其他多种常见的水生动物RNA病毒,结果只能检测到目的病毒,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试验发现,其最低检测限可达1.2pg/μL的总RNA。与RT-PCR的灵敏度对比试验表明,其敏感度比RT-PCR高100倍。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在组内及组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以及1.5%,证实其重复性极好,并且从抽提核酸到得出结果仅需4h。对临床500份样品进行鱼类神经坏死病毒检测,结果发现有40份阳性样品。这些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能对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是开展鱼类神经坏死病的临床检测和疫情监测工作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特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卫 田飞焱 +6 位作者 刘荭 陈焕春 李惠芳 刘宗晓 王侃 蔡伊娜 吕建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1-656,共6页
利用RT-PCR技术获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0603株的衣壳蛋白基因,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的pFastBacⅠ质粒中,构建了pFastBac-cp质粒。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cp,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Sf9细胞产生有感... 利用RT-PCR技术获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0603株的衣壳蛋白基因,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的pFastBacⅠ质粒中,构建了pFastBac-cp质粒。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cp,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Sf9细胞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杆状病毒AcNPV-cp。利用AcNPV-cp感染Sf9细胞后,SDS-PAGE分析可见大小约为37ku的特异性蛋白带,Western-blotting分析发现,其可以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阳性血清反应出现特异性的杂交带。试验结果表明,AcNPV-cp在Sf9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衣壳蛋白,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负染电镜观察发现,CP蛋白可自行装配成病毒样颗粒,其大小形态类似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制备超薄切片后电镜观察发现,CP蛋白自行装配成的病毒样颗粒呈晶格状排列在细胞质中。为研制有效防控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新型颗粒性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神经坏死病毒 衣壳蛋白 病毒样颗粒
下载PDF
斜带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晓艳 黄剑南 +2 位作者 吕玲 翁少萍 何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从患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s)的头部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神经坏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设计引物进行RT 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转入pE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编码斜带石斑神... 从患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s)的头部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神经坏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设计引物进行RT 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转入pE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编码斜带石斑神经坏死病毒(Orange spottedgroupernervousnecrosisvirus,OGNNV)外壳蛋白基因的阅读框核苷酸数为1017bp,编码338个氨基酸;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idae)的几种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该病毒与β野田村病毒属(Betanodavirus)中的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red spottedgroupernervousnecrosisvirus,RGNNV)的同源性最高(99%),说明该病毒株是RGNNV血清型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外壳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野田村病毒 β野田村病毒
下载PDF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对军曹鱼仔鱼的致病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闫云锋 苏友禄 +4 位作者 郭志勋 徐力文 冯娟 黄剑南 喻达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为了确定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的致病性,本研究通过肌肉注射、浸泡和共浴3种途径分别感染军曹鱼仔鱼,观察了由其导致的发病死亡情况和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3种感染途径都能造成军曹鱼仔鱼出现厌食、体... 为了确定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的致病性,本研究通过肌肉注射、浸泡和共浴3种途径分别感染军曹鱼仔鱼,观察了由其导致的发病死亡情况和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3种感染途径都能造成军曹鱼仔鱼出现厌食、体色发黑和螺旋游泳等典型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症状,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78%、44%和34%。肌肉注射18h后,利用RT-PCR方法在鱼的脑、眼、脊髓中均可检测到该病毒。患病鱼的脑、视网膜、脊髓等组织发生空泡化,与其他鱼类感染该病毒发生的变化一致。因此,军曹鱼仔鱼是鱼类诺达病毒的易感种群之一,病毒能通过水平传播感染军曹鱼仔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 致病性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CP基因sh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桂菊 陈健光 +2 位作者 喻达辉 曾令兵 龙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349,共7页
利用Invitrogen公司的在线生物学软件分析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CP基因,设计针对CP基因不同位置的小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序列[其结构特征为正链(19 nt)-环(4 nt)-负链(19 nt)]。化学合成这些序列,并退火连接为双链干... 利用Invitrogen公司的在线生物学软件分析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CP基因,设计针对CP基因不同位置的小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序列[其结构特征为正链(19 nt)-环(4 nt)-负链(19 nt)]。化学合成这些序列,并退火连接为双链干扰片段,将双链干扰片段定向克隆到干扰载体pENTRTM/U6中,构建shRNA干扰载体pshRNA-124、pshRNA-896和pshRNA-NNV。然后,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3种shRNA干扰载体和pEGFP-CP基因共转染导入黑头呆鱼(FHM)肌肉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强度,分析荧光抑制效率,Real-time RT-PCR检测CP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pEGFP-CP与shRNA干扰载体共转染组,pshRNA-124、pshRNA-896、pshRNA-NNV的荧光抑制效率分别为47%、68%、51%。3种shRNA干扰载体都有干扰效果,均能干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其中pshRNA-896干扰效率最好。Real-time RT-PCR检测表明,干扰质粒pshRNA-124、pshRNA-896、pshRNA-NNV对pEGFP-CP基因的沉默效率分别约为60%、96%和5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靶向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CP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运用RNA干扰技术进行CP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CP基因 shRNA干扰载体
下载PDF
原位杂交技术在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晓艳 何建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共4页
根据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spotted nervous necrosis virus,OGNNV)的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感染OGNNV的斜带石斑鱼组织匀浆液提取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 根据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spotted nervous necrosis virus,OGNNV)的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感染OGNNV的斜带石斑鱼组织匀浆液提取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426 bp的cDNA片断。用得到的RT-PCR产物加上地高辛(DIG)标记作为核酸探针。通过注射病毒提取液人工感染一组斜带石斑鱼,解剖感染病毒的斜带石斑鱼,从中分离出脑和眼睛,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组织中的OGNNV。实验表明,原位杂交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用原位杂交的办法来检测养殖的石斑鱼是否有携带该病毒,达到监控和预防神经坏死病爆发的目的。本实验还采用了H&E染色方法检测了感染NNV的石斑鱼脑部和眼部组织,观察细胞内的坏死部分。与原位杂交做对比,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实验建立的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ISH检测方法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易于操作,有助于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组织定位、发病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坏死病毒 地高辛 原位杂交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友禄 冯娟 +3 位作者 孙秀秀 郭志勋 闫云锋 黄剑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2-2424,2429,共4页
[目的]优化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主衣壳蛋白(MCP)基因的原核表达条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SETA-MCP,以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条件下进... [目的]优化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主衣壳蛋白(MCP)基因的原核表达条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SETA-MCP,以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结果]重组菌在SOB和LB培养基、pH值7.0、37℃条件下表达量最高,所得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4.5 kD。[结论]该研究为RGNNV-MCP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主衣壳蛋白 表达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