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 diffusion du cinéma québécois à l'étranger
1
作者 杨佩妍 《法语学习》 2010年第4期90-94,共5页
Un Franais qui se rend au Québec pour la première fois sera parfois dérouté par une expression qui ne lui est pas familière.Il s'agit pourtant souvent des mêmes mots mais employ... Un Franais qui se rend au Québec pour la première fois sera parfois dérouté par une expression qui ne lui est pas familière.Il s'agit pourtant souvent des mêmes mots mais employés de faon différen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节 电影局 cois ma qu tranger
原文传递
Savourer des expressions québécoises
2
作者 杨佩妍 《法语学习》 2010年第3期88-94,共7页
Un Franais qui se rend au Québec pour la première fois sera parfois dérouté par une expression qui ne lui est pas familière.Il s'agit pourtant souvent des mêmes mots mais employ... Un Franais qui se rend au Québec pour la première fois sera parfois dérouté par une expression qui ne lui est pas familière.Il s'agit pourtant souvent des mêmes mots mais employés de faon différen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ses 法语 Savourer des expressions qu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片段研究华鳈不同地理群体及其他鳈属鱼类的遗传多样性
3
作者 黄辉 储忝江 +1 位作者 谢楠 刘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79-1788,共10页
鳈属(Sarcocheilichthys)鱼类是东亚地区常见小型淡水鱼类,并具有一定的养殖开发潜力。深入了解鳈属鱼类的遗传结构及其地域变异,对科学制定保护计划和可持续利用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鳈属鱼类包括小鳈(S.parvus,XQ)20尾,江西... 鳈属(Sarcocheilichthys)鱼类是东亚地区常见小型淡水鱼类,并具有一定的养殖开发潜力。深入了解鳈属鱼类的遗传结构及其地域变异,对科学制定保护计划和可持续利用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鳈属鱼类包括小鳈(S.parvus,XQ)20尾,江西鳈(S.kiangsiensis,JXQ)20尾,黑鳍鳈(S.nigripinnis,HQQ)20尾,东北鳈(S.lacustris,DBQ)24尾,华鳈(S.sinensis)淮河群体(HQ_(HH))20尾、闽江群体(HQ_(MJ))17尾、江西群体(HQ_(JX))15尾和建德群体(HQ_(JD))17尾,并对每个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I)序列片段进行了测序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53个样本序列(668 bp)中,保守位点507个,变异位点154个,简约信息位点150个,碱基缺失或插入位点27个,平均转换与颠换比值为5.2。HQQ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最低(0.442),HQHH群体的Hd略高于HQQ群体(0.574),DBQ群体的Hd则稍高于HQHH群体(0.707),而XQ群体的Hd最高(0.963),HQMJ和HQJX群体的Hd则略低于XQ群体(0.860、0.848)。核苷酸多样变化趋势则与Hd结果类似。153尾个体定义了56种单倍型,各群体的单倍型网络中均存在各自群体的主要单倍型,如Hap_2、Hap_33和Hap_37等。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分子系统发育树、层次聚类树和NeighborNet分子系统发育网络表明,XQ、HQQ、JXQ和其他鳈属鱼类间遗传关系较远,而DBQ与HQHH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近。该研究利用COI序列片段评估了4个华鳈地理群体及其他4种鳈属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华鳈不同地理群体及其他4种鳈属鱼类野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为今后华鳈以及其他4种鳈属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鳈 鳈属 线粒体 COI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桃蚜寄生蜂鉴定上的应用
4
作者 孙星星 陈永成 +7 位作者 王凡 蒋颖洁 王凯 胡积祥 高波 李红阳 顾慧玲 张礼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47-2151,共5页
桃蚜(Myzus persicae)是桃树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明确其寄生性天敌的物种多样性,该研究对江苏沿海地区桃园内桃蚜僵蚜进行采集,待僵蚜中寄生蜂成虫羽化后采用形态学和DNA条形码的方法相结合进行鉴定。目前调查共发现该地区桃蚜寄生蜂... 桃蚜(Myzus persicae)是桃树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明确其寄生性天敌的物种多样性,该研究对江苏沿海地区桃园内桃蚜僵蚜进行采集,待僵蚜中寄生蜂成虫羽化后采用形态学和DNA条形码的方法相结合进行鉴定。目前调查共发现该地区桃蚜寄生蜂有2科5种,分别为蚜小蜂科(Aphelinidae)的短矩蚜小蜂(Aphelinus abdominalis)和褐带蚜小蜂(Aphelinus maculatus);茧蜂科(Braconidae)的细长径蚜茧蜂(Lipolexis gracilis)、棉蚜茧蜂(Binodoxys communis)和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该研究提取了5种寄生蜂的COI基因,通过构建进化树的方法,发现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证明了DNA条形码技术在鉴定寄生蜂这类小型昆虫中的准确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寄生蜂 COI基因 鉴定 生物防治 桃蚜
下载PDF
基于形态特征、COI基因序列和杂交试验的云南茶园小绿叶蝉种类鉴定
5
作者 孟召娜 楚博 +8 位作者 罗宗秀 李兆群 边磊 修春丽 付楠霞 赵远艳 胡艳萍 陈宗懋 蔡晓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5-1534,共10页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云南普洱茶园的小绿叶蝉与我国其他产茶省茶园的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形态相似,但阳茎形态略有差别。本研究旨在明确云南茶园发生的小绿叶蝉是否为小贯小绿叶蝉,以期为云南茶园小绿叶蝉防治...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云南普洱茶园的小绿叶蝉与我国其他产茶省茶园的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形态相似,但阳茎形态略有差别。本研究旨在明确云南茶园发生的小绿叶蝉是否为小贯小绿叶蝉,以期为云南茶园小绿叶蝉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了云南4市11区/县13个茶园的小绿叶蝉样品和贵州省1个茶园、浙江省2个茶园的小贯小绿叶蝉样品。通过形态学观察、COI基因序列比对和杂交试验,以明确云南省茶园发生的小绿叶蝉种类。【结果】云南省13个茶园采集的小绿叶蝉样品雄虫阳茎干基腹面均具一刺突,而贵州和浙江省小贯小绿叶蝉样品无此特征。云南13个茶园的小绿叶蝉COI基因序列NCBI上的搜索结果与E.(M.)onukii的COI序列的一致性在99.35%~99.74%;16个采样地的小绿叶蝉遗传距离两两比对在0.000~0.011;单倍型丰度聚类分析显示,云南的样品单独成支,贵州和浙江的样品聚集为一支。云南普洱茶园小绿叶蝉的雌雄成虫与浙江杭州小贯小绿叶蝉可自然发生交配,并产生可育的F_(1)代。两种群间无生殖隔离。正反杂交F_(1)代的孵化率、羽化率、若虫历期无显著差异。F_(1)自交的F 2代其单雌产卵量、羽化率、雌雄比和若虫历期无显著差异。【结论】云南茶园发生的小绿叶蝉为小贯小绿叶蝉E.(M.)onukii,我国茶园中的小贯小绿叶蝉已经分化出不同形态特征的地理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云南 雄性生殖器 COI 杂交
下载PDF
新疆新地乡部分地区亚洲璃眼蜱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6
作者 昝晓庆 任巧云 +8 位作者 罗金 王彦龙 刁沛文 车丽妍 罗建勋 殷宏 关贵全 刘光远 赵洪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了解新疆裕民县新地乡所采集蜱种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情况。方法采集该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借助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VHX 600对收集到的蜱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提取全蜱总DNA,采用PCR技术,基于COI和ITS2基因位点对蜱DNA进行扩增,... 目的了解新疆裕民县新地乡所采集蜱种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情况。方法采集该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借助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VHX 600对收集到的蜱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提取全蜱总DNA,采用PCR技术,基于COI和ITS2基因位点对蜱DNA进行扩增,将阳性的PCR产物进行测序。通过NCBI数据库中Blast在线分析软件,将测序所获序列与数据库中其他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中的邻接法构建遗传进化树,确定蜱的进化生物学特性。结果经形态学鉴定,从裕民县新地乡采集的蜱均符合亚洲璃眼蜱的特征。基于COI和ITS2基因序列建立的遗传进化树表明,本次研究所采集的蜱与已知的亚洲璃眼蜱聚为一支。结论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本次研究所采集的蜱为亚洲璃眼蜱。该结果为新疆新地乡蜱种分布提供一定数据资料,为蜱种鉴定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璃眼蜱 形态鉴定 COI基因 ITS2基因
下载PDF
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李蓉 宁艳红 +3 位作者 孟飞燕 徐伟江 田瀚吉 范丽仙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为了探究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段澜沧江水系的10条高体鳑鲏鱼类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片段.此外,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6种鳑鲏属鱼... 为了探究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段澜沧江水系的10条高体鳑鲏鱼类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片段.此外,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6种鳑鲏属鱼类COI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的COI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657 bp,碱基A+T含量(52.5%)大于G+C含量(47.5%),序列变异位点21个,单倍型4个;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值0.711,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值0.008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值5.400,中性检验Tajima's D值-1.35378(P>0.10);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与保山高体鳑鲏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05),与济南鳑鲏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96);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与保山高体鳑鲏的序列聚为单系支(支持率100%),苦味鳑鲏与科尔沁达鳑鲏、南方鳑鲏聚为一支,济南鳑鲏、朝鲜鳑鲏均单独聚为一个单系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鳑鲏 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的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遗传多样性研究
8
作者 陈敏 秦媛 +3 位作者 林业宏 任思齐 叶嘉政 郑善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77,共11页
为了解浙江省内不同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基于线粒体DNA COI序列对来自浙江省内野外和养殖场的8个黄缘闭壳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缘闭壳龟线粒体COI基因序列长度为1040... 为了解浙江省内不同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基于线粒体DNA COI序列对来自浙江省内野外和养殖场的8个黄缘闭壳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缘闭壳龟线粒体COI基因序列长度为1040 bp,A=27.4%、T=30.5%、C=24.6%、G=17.5%,有较强的AT偏好性;共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9900±0.21000),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209±0.00147),呈“高Hd低Pi”遗传分布;不同黄缘闭壳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3,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为0~0.004,其中磐安后阁村(YS)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04;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并未呈现明显的谱系结构;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34752~0.82222,8个群体的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中性检验(Tajima’s D=-0.36627,Fu’s FS=-0.605)与核苷酸错配分布均表明,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群体并未经历种群扩张事件,同时,由Mantel检验可知,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2938,p>0.05);AMOVA分子方差结果显示,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85.06%>14.94%)。研究表明,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群体之间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遗传特征,并且存在一定水平的遗传分化,群体内存在明显的基因交流,根据COI基因分析显示,在磐安县获得的野生黄缘闭壳龟个体确定为黄缘闭壳龟浙江种,同时也发现存在浙江种与安徽种的杂交种,建议将分化程度不同的黄缘闭壳龟群体划分为不同单元保护。研究结果为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缘闭壳龟 COI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浙江省
下载PDF
珠江流域常见鱼类及大型底栖动物DNA条形码空缺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邹艳婷 胡丹心 +3 位作者 吴非霏 闵星月 李飞龙 张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4-1574,共11页
条形码数据库是开展基于DNA的生物监测关键先决条件。为在珠江流域有效开展基于DNA的生物监测,迫切需要了解物种DNA条形码的覆盖或空缺状况。整理了珠江流域常见鱼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清单,从National Center and Biotechnology Info... 条形码数据库是开展基于DNA的生物监测关键先决条件。为在珠江流域有效开展基于DNA的生物监测,迫切需要了解物种DNA条形码的覆盖或空缺状况。整理了珠江流域常见鱼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清单,从National Center and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数据库中检索了物种清单的DNA条形码序列,分析了常见鱼类(包括线粒体组和12s rRNA基因)和大型底栖动物(包括线粒体组、COI和18s rRNA基因)的DNA条形码覆盖范围和空缺程度。数据分析表明:(1)珠江流域共记录了常见鱼类221种,隶属于2纲18目51科和137属;常见大型底栖动物105种/属,隶属于6纲14目53科。(2)共检索到常见鱼类线粒体组序列913条和12s rRNA基因序列962条,分别占总物种的81.45%和57.92%;有12.67%的物种没有线粒体组和12s rRNA基因序列,若将条形码阈值设置为至少包含5个参考序列,则空缺度上升至52.94%;(3)共检索到常见大型底栖动物线粒体组65条序列、COI基因26,988条序列和18s rRNA基因175条序列,分别占总种/属数的29.52%、68.57%和37.14%;有25.71%的种/属在线粒体组、COI和18s rRNA基因区域皆无序列收录,若将条形码阈值设置为至少包含5个参考序列,则空缺度上升至41.90%。总之,本研究将为珠江流域开展基于DNA的鱼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完善珠江本土DNA条形码数据库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线粒体组 COI 12s rRNA 18s rRNA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比较中国、日本与美国熊本牡蛎群体遗传多样性
10
作者 宣益聪 常广秋 +2 位作者 刘圣 林志华 薛清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3,共10页
为研究熊本牡蛎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集来自中国(浙江、南通、福建、广西、广东)、日本的6个野生群体以及美国的养殖群体共188个熊本牡蛎。对每个牡蛎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I(COI)和线粒体非编码区(MNR)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 为研究熊本牡蛎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集来自中国(浙江、南通、福建、广西、广东)、日本的6个野生群体以及美国的养殖群体共188个熊本牡蛎。对每个牡蛎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I(COI)和线粒体非编码区(MNR)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随后对其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野生群体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在MNR序列中有更多的单倍型多样性,而日本和美国群体则相对较少。在COI序列中,中国5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较小(-0.01557~0.00165),而与美、日群体间的FST要高很多(>0.2),而美国、日本群体间的FST较低(0.00822)。在MNR序列中表现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果,但是美、日群体间也存在较大且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10968),显示线粒体非编码区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中较大潜力。AMOVA分析以及单倍型网络图都揭示了中国群体与美、日群体间存在着遗传分化,并且美、日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与引种历史一致。综上所述,中国的熊本牡蛎野生群体有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5个群体间也不存在遗传分化,而日本的野生群体面临着种质资源衰退的问题,美国的养殖群体也由于多代人工培育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且与中国群体有着明显的遗传分化。本研究为后续选择育种群体以及杂交育种群体组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本牡蛎 COI MN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广西临桂县首次发现武陵洞蛭
11
作者 廖金屏 陈美如 +4 位作者 向海洋 殷梓涵 向冬琴 刘志霄 沈利娜 《世界生态学》 2024年第4期499-505,共7页
本文记述了在广西临桂县会仙镇燕子洞顶壁采集到的一种陆生蛭类。综合形态学观察、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山蛭科中国洞蛭属的武陵洞蛭(Sinospelaeobdella wulingensis),这是该属在广西境内的首次报道。This pa... 本文记述了在广西临桂县会仙镇燕子洞顶壁采集到的一种陆生蛭类。综合形态学观察、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山蛭科中国洞蛭属的武陵洞蛭(Sinospelaeobdella wulingensis),这是该属在广西境内的首次报道。This paper describes a species of terrestrial leeches collected from the top wall of Yanzi Cave in Huixian Town, Lingui County, Guangxi. Based on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mitochondrial COI gene sequence comparis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it was identified as Sinospelaeobdella wulingensis of the genus Sinospelaeobdella in Haemadipsidae. It was the first record of this genus in Guangx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武陵洞蛭 COI基因 新纪录 广西
下载PDF
基于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鱼胶基原鱼种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蓬英 罗莹 +4 位作者 曾琪 赵光宇 杜瑞珠 苏丹 徐敦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69-77,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DNA条形码鱼胶基原鱼种鉴定方法。方法以汕头、厦门、莆田等地采集的28份鱼胶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归类法对28份样品进行观察,再提取基因组DNA,分别利用6对引物扩增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并双向测序... 目的建立基于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DNA条形码鱼胶基原鱼种鉴定方法。方法以汕头、厦门、莆田等地采集的28份鱼胶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归类法对28份样品进行观察,再提取基因组DNA,分别利用6对引物扩增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并双向测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产物测序分析后,输入Genbank中进行BLAST分析比对,再利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采集的28份鱼胶样品可分为11种类型,主要有萝卜型、“Y”字型、心型、纸片型和琵琶型等。BLAST分析比对共鉴定出26份鱼胶样品基原鱼种,隶属于5目6科9属12种。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不同种类的鱼胶处于不同分支中。结论该方法可用于鱼胶基原鱼种的快速分子鉴定,也为鱼胶的真伪鉴定及溯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胶 形态归类 COI 16S rRNA 基原鉴定
下载PDF
内蒙古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3
作者 崔梦宇 苏思 +6 位作者 邢丽丽 木兰 高瑞娟 郭棋棋 任洪 祁冬冬 于晶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为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方案和揭示全沟硬蜱的传播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地区采用人工采集法或拖旗法进行采样,基于全沟硬...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为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方案和揭示全沟硬蜱的传播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地区采用人工采集法或拖旗法进行采样,基于全沟硬蜱的16S rRNA和COI基因合成特异引物,对呼伦贝尔市阿龙山镇和兴安盟阿尔山市野外采获的游离全沟硬蜱进行PCR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COI基因阳性率为90.00%,16S rRNA阳性率为98.33%;COI基因鉴定出18个单倍型,16S rRNA序列鉴定出15个单倍型;两个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大于0.762,核苷酸多样性小于0.005;中性检验的Tajima’s值与Fu’s Fs值均为负值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且核苷酸错配图显示为单峰。种群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显示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同时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单倍型之间混杂分布。结论兴安盟地区与呼伦贝尔地区的全沟硬蜱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能适应环境变化,遗传分化主要集中在群体内部且并未出现地理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16S rRNA 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的舟山近海中国团扇鳐定性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天翔 张浩博 +1 位作者 王晓艳 陈治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为探讨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用于中国团扇鳐监测方面的可行性,同时开展基于eDNA技术的舟山近海中国团扇鳐定性与定量分析。本实验将中国团扇鳐与其同属汤氏团扇鳐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使用Primer Express 3.0... 为探讨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用于中国团扇鳐监测方面的可行性,同时开展基于eDNA技术的舟山近海中国团扇鳐定性与定量分析。本实验将中国团扇鳐与其同属汤氏团扇鳐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使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中国团扇鳐特异性引物与Taq Man探针。在舟山朱家尖近海设计了A、B、C共3个定置网调查站位,定期收集中国团扇鳐样品。于2017年12月19日、2018年4月13日和2018年7月14日分别采集水样(站位A、B1、B2、C1、C2、D),开展eDNA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水温和采样点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站位、不同时间的中国团扇鳐eDNA浓度不同,水样采集点对中国团扇鳐eDNA浓度的影响极显著,不同采样点eDNA在不同季节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表明,eDNA检测技术灵敏度高,水温、底质和水深对中国团扇鳐的分布皆有影响。研究结果为其他海域的中国团扇鳐e DNA追踪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团扇鳐 环境DNA E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 TAQMAN 微滴式数字PCR
下载PDF
新疆额尔齐斯河北极茴鱼形态性状与纯重的通径分析及基于COI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
15
作者 毛秦 钟馨 +4 位作者 单阳 王思格 朱子妍 郭焱 杨天燕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60,共9页
开展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形态性状和纯重间的通径分析,探明北极茴鱼与同属近缘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明确其分类学地位,为制定资源保护管理方案及开展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对采自新疆额尔齐斯河93尾北极茴鱼样本31个形态... 开展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形态性状和纯重间的通径分析,探明北极茴鱼与同属近缘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明确其分类学地位,为制定资源保护管理方案及开展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对采自新疆额尔齐斯河93尾北极茴鱼样本31个形态性状和纯重进行通径分析,采用PCR技术扩增了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的茴鱼属鱼类进行系统发育探讨。结果表明,全长(X_(1))、枕骨后末端至腹鳍起点距离(X_(14))、臀鳍起点至背鳍基部末端距离(X_(21))3个指标对鱼体纯重影响最大,可以作为辅助选育的最优表型;COI基因序列分析共得到26种单倍型,单倍型基因多样性(H_(d))为0.984,核苷酸多样性(P_(i))为0.0386,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20.7718,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系统发育树显示黑龙江茴鱼、欧洲茴鱼和北美茴鱼各自形成完整的进化枝,北极茴鱼可能存在不同的进化单元,新疆分布的北极茴鱼与短头茴鱼和蒙古茴鱼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茴鱼 形态特征 通径分析 COI基因 系统发育 额尔齐斯河
下载PDF
基于种特异性COI引物(SS-COI)的桉树枝瘿姬小蜂A、B隐种快速鉴定技术
16
作者 王瀚棠 彭欣 杨振德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8-1005,共8页
隐种A和隐种B是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两种重要的全球入侵隐种,对多国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型微小,且无法从形态上区分隐种类型,给该害虫的防治造成困难。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 隐种A和隐种B是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两种重要的全球入侵隐种,对多国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型微小,且无法从形态上区分隐种类型,给该害虫的防治造成困难。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DNA COI)基因序列的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 COI,SS-COI)PCR方法,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基于隐种A、B的COI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SS-COI引物各1对(AF/AR和BF/BR)。使用这两对引物扩增同一桉树枝瘿姬小蜂样品DNA,即可有效进行隐种鉴定,同时两对引物也能互相验证鉴定结果。引物鉴定灵敏性检测结果显示,AF/AR与BF/BR均具有较高的鉴定灵敏性,其对DNA的有效鉴定浓度阈值分别为11.42 pg/μL和28.32 pg/μL。本研究开发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A、B的快速鉴定方法解决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地区隐种鉴别的难题,极大缩短鉴定时间、降低鉴定费用,为进一步探究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A、B的生物学差异以及它们对不同抗性品种桉树的适应能力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隐种鉴定 种特异性COI引物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下载PDF
贵州省蜱种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容庭 李威仪 +2 位作者 刘志豪 唐小敏 吴家红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77,共6页
为了调查贵州省蜱虫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特征,阐明不同地理株蜱虫间的遗传进化关系,试验采用动物体表采集法与布旗法采集寄生蜱及游离蜱;使用超景深显微镜对蜱虫进行形态学鉴定。选取不同地域、种类及不能准确识别的蜱虫提取组织DNA,采用... 为了调查贵州省蜱虫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特征,阐明不同地理株蜱虫间的遗传进化关系,试验采用动物体表采集法与布旗法采集寄生蜱及游离蜱;使用超景深显微镜对蜱虫进行形态学鉴定。选取不同地域、种类及不能准确识别的蜱虫提取组织DNA,采用PCR法扩增蜱虫16S rDNA和COI基因片段并测序,通过BioEdit 7.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确认蜱虫物种;使用MEGA 11.0软件对序列信息进行分析,构建基于16S rDNA和COI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对不同地理株蜱虫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贵州省8个市州23个区县共采集到蜱虫2 420只,其中牛寄生蜱2 193只,羊寄生蜱92只,犬寄生蜱36只,游离蜱99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2种蜱虫,其中微小扇头蜱1 560只,长角血蜱860只。在系统发育进化中,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的16S rDNA和COI基因都分别与对应的参考基因序列聚集成一簇,贵州省大部分微小扇头蜱序列总体上聚于一个分支,只有黔东南州QDNZ1株在两个进化树中都形成了独立分支;多数长角血蜱序列也聚于同一分支,仅基于COI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毕节市BJS1株与其他省地理株聚在另一分支。说明贵州省家畜常见蜱种为微小扇头蜱和长角血蜱;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存在一株微小扇头蜱特有株系,且在毕节市的长角血蜱存在省外输入的情况,这可能会增加蜱媒疾病在贵州省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16S rDNA基因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烟青虫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18
作者 梁辉 杨东升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烟青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对烟草种植危害严重,在我国四川、贵州、华中等多个烟草产区造成了巨大损失,损失量达到15%。烟青虫在亚洲、非洲和澳洲分布广泛,本研究对分布在不同地理种群的烟青虫进行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同时研究... 烟青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对烟草种植危害严重,在我国四川、贵州、华中等多个烟草产区造成了巨大损失,损失量达到15%。烟青虫在亚洲、非洲和澳洲分布广泛,本研究对分布在不同地理种群的烟青虫进行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同时研究其系统发育关系,为研究四川省烟青虫防治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昆明和玉溪为同一个类群;昭通和珠海为同一个类群;韩国、宿迁、妙峰山为同一个类群;进化关系为((((昆明+玉溪)(昭通+珠海))+(大理+丽江))+(印度+(妙峰山+(韩国+宿迁))))。研究结果揭示了10个来自不同地区烟青虫的COI基因序列特征以及发育关系,为研究凉山州烟青虫的防治和系统发育提供了基础分子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青虫 烟草 COI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江城县2种昆虫的形态描述与COI基因分析
19
作者 王冬梅 李苏胜 +2 位作者 付偲 何于雯 王静林 《云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为研究江城县某羊场昆虫的种类,采用人诱法采集11只昆虫,扩增COI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基因的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关系,并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显示,11只昆虫可分为两种,2种昆虫均为中型个体,其中1种昆虫(JCN)体色为黑色,头部宽大呈半球形,胸... 为研究江城县某羊场昆虫的种类,采用人诱法采集11只昆虫,扩增COI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基因的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关系,并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显示,11只昆虫可分为两种,2种昆虫均为中型个体,其中1种昆虫(JCN)体色为黑色,头部宽大呈半球形,胸部背板黑色,翅透明,翅中部有褐色横带斑,腹部第1、2节黄色,其后各节黑色;另1种昆虫(JCY)复眼呈褐色,其余部位黑色和橘黄色相间,头呈半球形,一对复眼褐色呈马鞍状,中胸背板亮黑色,胸部侧缘橘黄色,翅透明,光下可见彩色,腹部黄色与黑色环形条带相间分布。昆虫JCN1、JCN2之间的同源性为96.8%,与泰国采集的黄带斑虻(MN934098.1)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2%、95.4%;昆虫JCY1、JCY2之间的同源性为98.2%,与中国陕西采集的爪哇异蚜蝇(MZ286965.1)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4%、97.6%。在系统发育树上昆虫JCN1、JCN2与印度和泰国采集的黄带斑虻(MH998226.1、MN934098.1)聚为一簇,昆虫JCY1、JCY2与中国陕西采集的爪哇异蚜蝇(MZ286965.1)、孟加拉国采集的异食蚜蝇属昆虫Allograpta nigripilosa(MK684346.1)聚为一簇。结果表明,江城县山羊场采集的2种昆虫分别为黄带斑虻(Chrysops flavocinctus)和异蚜蝇(Allograpta spp.)。本研究为江城县羊场吸血昆虫的监测以及虻科斑虻属、食蚜蝇科异蚜蝇属的研究提供了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血昆虫 黄带斑虻 异蚜蝇 形态学 COI基因
下载PDF
Phylogenetic, phylogeographic and divergence time analysis of Anopheles subpictus species complex using ITS2 and COI sequences
20
作者 Lihini Sandaleka Muthukumarana Methsala Madurangi Wedage +1 位作者 Samanthika Rathnayake Nissanka Kolitha De Silv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4年第5期214-225,I0004-I0038,共47页
Objective:To address the phylogenetic and phylogeographic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lineages of Anopheles(An.)subpictus species complex in most parts of the Asian continent by maximum utilization of Internal Tran... Objective:To address the phylogenetic and phylogeographic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lineages of Anopheles(An.)subpictus species complex in most parts of the Asian continent by maximum utilization of Internal Transcriber Spacer 2(ITS2)and cytochrome C oxidase I(COI)sequences deposited at the GenBank.Methods:Seventy-five ITS2,210 COI and 26 concatenated sequences available in the NCBI database were used.Phylogene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Bayesian likelihood trees,whereas median-joining haplotype networks and time-scale divergence trees were generated for phylogeographic analysis.Genetic diversity indices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ere also calculated.Results:Two genetically divergent molecular forms of An.subpictus species complex corresponding to sibling species A and B are established.Species A evolved around 37-82 million years ago in Sri Lanka,India,and the Netherlands,and species B evolved around 22-79 million years ago in Sri Lanka,India,and Myanmar.Vietnam,Thailand,and Cambodia have two molecular forms:one is phylogenetically similar to species B.Other forms differ from species A and B and evolved recently in the above mentioned countries,Indonesia and the Philippines.Genetic subdivision among Sri Lanka,India,and the Netherlands is almost absent.A substantial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as obtained for some populations due to isolation by large geographical distances.Genetic diversity indices reveal the presence of a long-established stable mosquito population,at mutation-drift equilibrium,regardless of population fluctuations.Conclusions:An.subpictus species complex consists of more than two genetically divergent molecular forms.Species A is highly divergent from the rest.Sri Lanka and India contain only species A an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systematics ITS2 COI DNA sequences Phylogeny PHYLOGEOGRAPH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