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冬季强降温过程冷空气路径及大气环流差异
1
作者 姚愚 晏红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5,共12页
基于云南125个测站日平均气温数据,判定了1961—2020年云南冬季95次强降温过程的4种冷空气路径,对比分析了不同路径冷空气对云南降温的影响及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明,东北路径冷空气对云南降温幅度影响最剧烈、影响空间范围最广;偏东路... 基于云南125个测站日平均气温数据,判定了1961—2020年云南冬季95次强降温过程的4种冷空气路径,对比分析了不同路径冷空气对云南降温的影响及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明,东北路径冷空气对云南降温幅度影响最剧烈、影响空间范围最广;偏东路径出现频率最高,偏东路径和偏北路径在降温幅度和影响范围上较为接近;东南路径降温幅度和影响范围最弱,出现频率最低.超前强降温日2 d时,东北路径欧亚大陆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正高度距平异常区域强度和面积、700 hPa反气旋距平环流强度和西伯利亚高压均为最强,东南路径最弱,偏东路径和偏北路径介于前二者之间.东北路径500 hPa上东亚槽横槽转竖特征最明显,偏东路径和偏北路径东亚槽槽底南压加深,但转竖特征不及东北路径明显;东南路径东亚槽底部较宽广;东北路径副高呈块状面积最小,其它3种路径副高则呈带状,偏东路径副高面积最大.700 hPa上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在日本附近有较强海平面气压负距平发展,朝鲜半岛气旋距平环流较强,其西侧较强的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进入云南;东南路径和偏北路径在朝鲜半岛气旋距平环流及其西侧的偏北气流较弱.在200 hPa纬向风距平场上,东北路径急流轴附近正负距平区强度最强,偏东路径沿急流轴距平分布为西正东负;东南路径正负距平区强度最弱,负距平区主要分布在急流轴北侧,偏北路径负距平区分布在急流轴南北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冬季 强降温过程 冷空气路径 环流差异
下载PDF
云南2022年2月19—24日的极端冷事件分析
2
作者 晏红明 孔祥吉 +1 位作者 字俣丞 舒康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9-1044,共16页
2022年2月19—2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云南全省发生了一次极端冷事件,该事件降温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利用云南124个站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和ERA5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冷事件的极端性特征及其过程期间高低层大气... 2022年2月19—2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云南全省发生了一次极端冷事件,该事件降温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利用云南124个站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和ERA5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冷事件的极端性特征及其过程期间高低层大气环流异常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冷事件的极端性较强,是云南省近10年第二强的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全省有69个站达到中等以上强度寒潮标准,有10个站日平均气温达到或突破2月最低纪录。过程期间雨雪天气突出,过程累计降水接近2月常年,单日降雪范围为近20年以来最大。影响此次冷事件的因子极其复杂,冷空气活动与乌拉尔山高压脊、东亚槽、亚洲高空西风急流、西伯利亚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加强演变密切联系,并与起源于北大西洋地区的副热带异常波列的东传有关,该异常波列对于青藏高原地区波能量的向南频散和冷空气的南下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并对南支槽前的西南水汽输送加强有一定影响;同时,热带地区的对流活动也对东亚地区冷空气的加强南下有一定影响。过程期间,冷空气沿东北路径南下影响云南,云南区域冷暖空气的交汇作用十分显著,导致过程期间出现明显低温雨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冷事件 乌拉尔山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空西风急流 冷空气路径 波能量频散
下载PDF
华北一次冷空气回流路径对降水相态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刘正 文军 王宗敏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5期47-55,共9页
针对2018年4月3—5日东北冷空气回流到京津冀地区造成复杂相态降水过程典型华北回流天气个例,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地面资料,详细分析了冷空气路径、形态、对降水范围及相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冷空气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可分为... 针对2018年4月3—5日东北冷空气回流到京津冀地区造成复杂相态降水过程典型华北回流天气个例,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地面资料,详细分析了冷空气路径、形态、对降水范围及相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冷空气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可分为4个阶段,即低层冷舌侵入、沿山堆积扩散、增强维持、变性消散阶段。(1)低层冷舌侵入阶段,冷空气以冷舌形式经东北、渤海侵入京津冀地区,冷舌在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冷舌在垂直方向位于干、湿过渡区,降水粒子经冷舌下方干区蒸发,造成阴天无降水天气。(2)沿山堆积扩散阶段,低层冷空气遇太行山堆积并向南北以扇形扩散,较高层次冷空气西边界扩散至太行山山区;燕山南部、太行山东部存在深厚湿层,且温度较低,出现降雪;距离山脉较近的平原地区出现雨夹雪或雪;距离山脉较远的平原地区无降水。(3)增强维持阶段,冷空气强度达到最强,范围达到最大;深厚湿层从太行山、燕山向平原扩展,降水范围扩大,降水相态主要取决于近地面温度。(4)冷空气变性消散阶段,较高层次回暖先于较低层次,冷空气变性消失,降水趋于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回流 冷空气 路径 降水相态
下载PDF
四川盆地冷锋特征及其对逆温和大气污染的影响
4
作者 李媛 冯鑫媛 +1 位作者 马冰霞 王式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40-348,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四川盆地冷锋特征及其影响,利用2015-2019年历史天气图、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以及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对四川盆地冷锋特征及其对逆温和大气污染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冷锋过程年均9.6例,春秋季最多、最强。... 为进一步研究四川盆地冷锋特征及其影响,利用2015-2019年历史天气图、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以及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对四川盆地冷锋特征及其对逆温和大气污染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冷锋过程年均9.6例,春秋季最多、最强。偏北路径冷锋最多、平均强度最强,春秋季最多;西北路径冷锋个例数和平均强度次之,夏多冬少;偏东路径冷锋最少、最弱。冷锋过境时逆温频率降低,过境后回升。冷锋过境对PM_(2.5)、PM_(10)、SO_(2)、NO_(2)、CO以清除为主,对颗粒物的影响高于气态污染物,而O_(3)浓度随冷锋过境有增加趋势,强冷锋清除效果高于一般冷锋。过境时,西北路径冷锋的清除效果最好,PM_(2.5)浓度降低近一半,而偏东路径冷锋清除能力最弱。冷锋过境后,偏北路径冷锋的清除作用依然显著,污染物浓度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冷锋 移动路径 四川盆地 逆温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北疆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特征及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杨莲梅 曾勇 刘雯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8-518,共11页
利用新疆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北疆)4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提出了45站低温日标准和区域性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定义,并分析了持续性低温事件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了低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环流差异特征、大尺度... 利用新疆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北疆)4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提出了45站低温日标准和区域性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定义,并分析了持续性低温事件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了低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环流差异特征、大尺度环流背景、冷空气影响路径及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低温日阈值呈东北向西南升高的分布趋势,低温日阈值最小值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和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阈值为-34^-30℃,而西部伊犁地区和天山山区低温日闽值为-24^-20℃;(2)1961—2010年出现35次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1月和2月发生频次均为0.29次/年,12月为0.14次/年;低温事件持续时间为5~25 d,其中超过10 d有16次,5~9 d有19次。持续性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呈年际和年代际显著减少趋势,但强度无显著变化趋势;(3)北半球大范围环流异常造成新疆持续低温事件,以经向环流异常为主,根据冷空气影响路径可分为4类:西西伯利亚横槽、中西伯利亚低槽东灌、北风带和西北风带、北脊南槽(涡),这4类冷空气影响路径表现为500 hPa冷空气从极地或西伯利亚以超极地、西北和偏东路径进入新疆后,-32℃冷空气南压位于北疆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同时表现为蒙古高压盘踞欧亚大陆,高压中心达1045 hPa以上且位于阿勒泰山地区,1035hPa冷高压控制北疆地区,这种环流配置造成新疆持续性低温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持续性低温事件 时空分布 环流异常 冷空气路径
下载PDF
山东冬季近41年气温异常及其海气背景场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成芳 孙即霖 薛德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72,共8页
采用山东省 2 6个站点 1 96 1~ 2 0 0 1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 ,利用 Mann- Kendall突变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冬季 (1 2月~次年 1月 )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 ,并从北半球5 0 0 h Pa位势高度距平场、冷空气活动路径及太平... 采用山东省 2 6个站点 1 96 1~ 2 0 0 1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 ,利用 Mann- Kendall突变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冬季 (1 2月~次年 1月 )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 ,并从北半球5 0 0 h Pa位势高度距平场、冷空气活动路径及太平洋海温距平场等方面分析了冬季气温异常的原因。分析发现山东省冬季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突变发生在 1 986年。存在冷冬年欧亚盛行经向环流 ,暖冬年盛行纬向环流的差异。这可能与冷空气路径不同有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异常 突变 大气环流 冷空气路径 海温 冬季
下载PDF
东亚冷空气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焕卿 韩雪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5,共7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中国194站1951年1月1日—2003年5月31日逐日气温资料,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了东亚地区不同强度冷空气的变化趋势;文中将冷空气入侵我国的3条主要路径进行了定义,明确了每年不同路径发生的次数,并...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中国194站1951年1月1日—2003年5月31日逐日气温资料,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了东亚地区不同强度冷空气的变化趋势;文中将冷空气入侵我国的3条主要路径进行了定义,明确了每年不同路径发生的次数,并得出不同路径的气候特征。结果发现:全国大部中强冷空气和寒潮年发生次数呈减少趋势,但少部分地区出现中强冷空气年发生次数增多趋势。就路径而言,西路冷空气年发生次数同比中、东两路减少趋势明显;就季节而言,冬季冷空气发生次数同比秋、春两季减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冷空气 路径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下载PDF
2008年冬季—2009年春季干旱的大气结构与地球转动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魏鸣 欧阳首承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1期49-55,共7页
针对干旱预测的难题,利用揭示大气热结构垂直特征的V-3θ图,分析影响旱区的气流特征。根据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的数据,分析地球极移、章动和转速的变化与大气热结构变化的关系,基于地气动量守恒原理,将大气热结构与地球转动特征变化... 针对干旱预测的难题,利用揭示大气热结构垂直特征的V-3θ图,分析影响旱区的气流特征。根据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的数据,分析地球极移、章动和转速的变化与大气热结构变化的关系,基于地气动量守恒原理,将大气热结构与地球转动特征变化进行了制约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热结构异常和地球转动特征引起的冷空气路径变化与大范围干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冷空气路径 回流 章动 极移
下载PDF
环流及冷空气类型与宁夏沙尘暴落区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光平 陈楠 +1 位作者 杨建玲 李艳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2-645,共4页
利用台站1970—1997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NCEP/NCAR(1970—1997年)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按不同分类标准,对同期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冷空气路径及影响系统等进行合成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冷空气... 利用台站1970—1997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NCEP/NCAR(1970—1997年)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按不同分类标准,对同期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冷空气路径及影响系统等进行合成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冷空气路径下,由于影响系统的类型、强度、位置等不同,其影响区域会有所差异,且高低层大气的温度距平场及纬向风距平场的不同分布,与沙尘暴的落区也有密切关系。同时,依据诊断分析的结果,简要给出了宁夏沙尘暴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 宁夏 沙尘暴落区 冷空气路径
下载PDF
Typical Circulation Patterns and Associated Mechanisms for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 over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 during 1981–2020 被引量:3
10
作者 Huijie WANG Jianhua SUN +1 位作者 Shenming FU Yuanchun ZH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167-2182,共16页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PHREs)over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YHRV)during 1981–2020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type-A,type-B and type-C)according to pattern correl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PHREs)over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YHRV)during 1981–2020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type-A,type-B and type-C)according to pattern correl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noptic systems for the PHREs and their possi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s are investigated.The anomalous cyclonic disturbance over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YHRV during type-A events is primarily maintained and intensified by the propagation of Rossby wave energy originating from the northeast Atlantic in the mid–upper troposphere and the northward propagation of Rossby wave packets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in the mid–lower troposphere.The zonal propagation of Rossby wave packets and the northward propagation of Rossby wave packets during type-B events are more coherent than those for type-A events,which induces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stronger anomaly centers of geopotential height from the northeast Atlantic Ocean to the YHRV and a meridional anomaly in geopotential height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Type-C events have“two ridges and one trough”in the high latitudes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but the anomalous intensity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and the trough of the YHRV region are weaker than those for type-A and type-B events.The composite synoptic circulation of four PHREs in 2020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PHRE type.The location of the South Asian high(SAH)in three of the PHREs in 2020 moves eastward as in the composite of the three types,but the position of the WPSH of the four PHREs is clearly westward and northward.Two water vapor conveyor belts and two cold air conveyor belts are tracked during the four PHREs in 2020,but the water vapor path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is not seen,which may be caused by the 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WP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 Rossby wave energy dispersion water vapor paths cold air paths
下载PDF
2008年初上海冰雪天气与冷空气路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永林 邵玲玲 +1 位作者 漆梁波 韩昌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19,共6页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自1951a以来最为严重的连续低温冰雪灾害天气。研究表明,冰雪天气是北方强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得到,低空冰点以下温度是下雪的基本条件,但上海冬季降水性质还与冷...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自1951a以来最为严重的连续低温冰雪灾害天气。研究表明,冰雪天气是北方强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得到,低空冰点以下温度是下雪的基本条件,但上海冬季降水性质还与冷空气路径有关,当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东部,冷空气从中路偏东南下时,上海受到东北海风的暖海面调节,近地面气温升高,使雪花在降落过程中融为雨水,上海以雨为主偶有小雪;当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部,冷空气从中路南下,上海吹西北来陆风时,脱离了冬季暖海面调节,雪花保持固态着地,上海同内陆地区一样下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天气 冷空气路径 暖海面
下载PDF
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冷空气活动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宏让 章立标 +3 位作者 张太鹏 钱贞成 潘晓滨 章东华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4期97-102,共6页
采用 NCEP1 995~ 1 997年逐日 2 .5°× 2 .5°经纬网格点再分析资料 ,统计分析了 70 0 h Pa逐日 2 4 h变温分布和演变特征 ,讨论了影响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冷空气源地、路径和季节变化特征 ,以及冷空气活动与大气环流背景... 采用 NCEP1 995~ 1 997年逐日 2 .5°× 2 .5°经纬网格点再分析资料 ,统计分析了 70 0 h Pa逐日 2 4 h变温分布和演变特征 ,讨论了影响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冷空气源地、路径和季节变化特征 ,以及冷空气活动与大气环流背景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 南印度洋 冷空气活动天气学模型 变温分布 路径 大气环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9711号热带气旋温带转变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晓慧 盛立芳 张红岩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4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利用天气学及诊断分析的方法 ,对 9711号热带气旋两次登陆前后物理量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9711号热带气旋进入渤海后强度得到了加强 ,表现在暖中心的增强及中心气压的降低。中高纬冷空气的加入、对流层上层较强的辐散及... 本文利用天气学及诊断分析的方法 ,对 9711号热带气旋两次登陆前后物理量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9711号热带气旋进入渤海后强度得到了加强 ,表现在暖中心的增强及中心气压的降低。中高纬冷空气的加入、对流层上层较强的辐散及正的涡度平流对气旋的再次发展起了关键作用。一些物理量场的分布直接影响着热带气旋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天气学 诊断分析 物理量场 冷空气 辐散 涡度平流 路径
下载PDF
稻谷自然低温辅助通风保鲜技术的研究总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景星 赵思孟 +9 位作者 张来林 项琦 周诚 徐惠迺 刘维春 张祯祥 左进良 梁权 陈嘉东 华德坚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4期1-7,共7页
稻谷自然低温辅助通风保鲜技术主要研究房式仓储存稻谷的通风降温系统,得出高效能、低能耗、低成本的配套设计参数,优选出适合我国储粮要求的几种风道。并采用通风防热保冷的低温技术和通风与保护剂相结合的防虫技术等有效措施,延缓储... 稻谷自然低温辅助通风保鲜技术主要研究房式仓储存稻谷的通风降温系统,得出高效能、低能耗、低成本的配套设计参数,优选出适合我国储粮要求的几种风道。并采用通风防热保冷的低温技术和通风与保护剂相结合的防虫技术等有效措施,延缓储粮生化变化,以保持营养成分和新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自然低温 通风 设计参数 风道 保护剂
下载PDF
东北区夏季低温事件概率空间分布与亚洲阻塞流型域及其冷空气活动路径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丽欣 廉毅 +2 位作者 李尚锋 沈柏竹 陈长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1-258,共8页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的全国160个和东北88个测站1960~2010年的逐月观测资料、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区夏季低温事件概率的空间分布与冷空气活动路径及其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区测站严重冷夏A事件≥20%概率区主要分...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的全国160个和东北88个测站1960~2010年的逐月观测资料、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区夏季低温事件概率的空间分布与冷空气活动路径及其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区测站严重冷夏A事件≥20%概率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大部和吉林省的中东部,概率大值轴呈东北-西南向分布;东北区测站冷夏B事件≥20%概率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区的中西部和长白山东部区,概率大值轴呈西北-东南向分布;5个A事件典型年的500 h Pa亚洲地区呈现乌拉尔山与鄂霍次克海阻高,与东北区均为负距平区构成双阻塞偶极子流型,偏东和偏北区域为温度场负距平极值中心;5个B事件典型年则巴尔喀什湖和贝加尔湖为正异常区,东北亚至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上空为负距平区,构成亚洲地区东西向偶极子阻塞流型,温度场负距平分布为偏西北-东南走向;选择850 h Pa的假相当位温θse的316 K候平均等值线的变化,反映来源于极地或超极地的冷空气活动路径的时空范围,其A和B事件典型年冷空气活动路径均分别与与东北区A、B事件大概率区的主要轴向分布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区 夏季低温 冷空气 路径 假相当位温
下载PDF
地形对安阳天气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玉良 张玉峰 赵武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B09期81-82,共2页
安阳位于太行山东侧,受太行山影响,西路冷空气影响时不易产生降水,东路冷空气由于受地形抬升影响,常产生降水。由于下沉增温作用,西路冷空气影响时降温不明显;由于太行山的阻挡作用,东路冷空气影响时,降温持续,如有降雪,则会出现连续低... 安阳位于太行山东侧,受太行山影响,西路冷空气影响时不易产生降水,东路冷空气由于受地形抬升影响,常产生降水。由于下沉增温作用,西路冷空气影响时降温不明显;由于太行山的阻挡作用,东路冷空气影响时,降温持续,如有降雪,则会出现连续低温天气。此外,安阳东、西风较少,偏南风最多,偏北风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路径 气象要素 太行山脉
下载PDF
油菜花最佳观赏期变化及其对温度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志薇 高苹 +4 位作者 王宏斌 艾文文 孙家清 鲍婧 徐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675,共9页
气温是各种气候因子中影响植物花期迟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以高淳油菜花为研究对象,选取近30年(1986-2016年)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盛花期的变化特征和盛花期早晚年温度因子的特征;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分析了三个表征温度的指标(平均气温T... 气温是各种气候因子中影响植物花期迟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以高淳油菜花为研究对象,选取近30年(1986-2016年)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盛花期的变化特征和盛花期早晚年温度因子的特征;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分析了三个表征温度的指标(平均气温Ta<5℃的日数、积温和强冷空气日数)与油菜花盛花期关系,结果为预测高淳油菜花的最佳观赏期、做好相关旅游气象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淳油菜花盛花期在2001年以前波动不大,但在2001年后,随年代际呈提早趋势;盛花期迟早年类型不同,Ta稳定在5℃的日期也有差别,具体为盛花期偏早年<正常偏早年和正常偏晚年<正常年<偏晚年;盛花期偏晚年与Ta<5℃的日数和积温关系也很显著,从冬至日开始,若Ta<5℃的日数超过了53 d或者Ta<5℃的积温超过137℃·d,则翌年油菜花盛花日期有可能出现在4月4日之后;若达到强冷空气级别的日数越多,则翌年高淳油菜花盛花期会有所推后。在三个表征温度的指标中,对油菜花盛花期影响最大的是Ta<5℃积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花 盛花期 冷空气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北京两次重污染沙尘天气成因及动力传输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华 轩春怡 +4 位作者 吴方 金晨曦 李梓铭 李靖 郭金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4期18-26,共9页
应用气象、空气质量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地理信息,对比分析了2018年北京两次重污染沙尘天气的成因、传输特征及影响要素等。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沙尘源地均为蒙古国,但3月28日沙尘天气由蒙古气旋引发,传... 应用气象、空气质量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地理信息,对比分析了2018年北京两次重污染沙尘天气的成因、传输特征及影响要素等。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沙尘源地均为蒙古国,但3月28日沙尘天气由蒙古气旋引发,传输出现折向,以东北和偏东两条路径输送入京,5月28日沙尘受低涡和发展的低压冷锋影响,为典型的西北传输路径;高空的引导气流与低层冷空气的强度以及地形是导致沙尘传输出现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空为偏西气流,低层冷平流较弱,受到山脉的阻挡,沙尘气团东移至地势较低的区域后,在气压梯度力的驱动下传输方向发生转折,以偏东路径绕流进入北京;高空的偏北气流和低层冷平流较强,沙尘气团可直接翻越山脉从西北路径入京,沙尘粒子的运移高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传输 路径 地形 冷空气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汛期寒潮特征及天气分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静 张利娜 靳莉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24,共6页
基于黄河内蒙古河段逐日气温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逐月海冰密度指数资料等,统计分析了近10 a内蒙古河段凌汛期寒潮过程的基本气候特征、冷空气移动路径以及环流分型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寒潮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近10 ... 基于黄河内蒙古河段逐日气温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逐月海冰密度指数资料等,统计分析了近10 a内蒙古河段凌汛期寒潮过程的基本气候特征、冷空气移动路径以及环流分型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寒潮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近10 a内蒙古河段凌汛期共出现98次寒潮过程,过程持续时间1~5 d不等,平均为2.1 d,其中1~2 d的过程较多,累计次数占总次数的73%。(2)寒潮过程呈显著增多趋势,增加速率为1.4次/a,近5 a平均次数较2010—2014年增加127%。(3)按照冷空气移动路径,将寒潮天气过程划分为偏北路冷空气型、偏西路冷空气型、偏东路冷空气型以及偏北路与偏东路共同影响型4类,其中偏北路冷空气型最为常见,占寒潮过程总数的70%以上,其他3类占比均不到10%。(4)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增强是造成近5 a寒潮次数增加的关键大气环流因素,而北极海冰密度减小是造成寒潮次数增加的重要外强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气候特征 冷空气移动路径 环流特征 内蒙古河段
下载PDF
开封春季24h大风预报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永铎 刘茂松 +2 位作者 李姝霞 王其英 刘红雨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B09期37-38,共2页
利用开封1981-2000年3-5月的大风资料,依据冷空气路径,将大风分为东北型、西北型;选出预报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因子进行筛选,选出效果较好的预报因子建立方程。
关键词 大风 冷空气路径 预报因子 预报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