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春季鄂尔多斯市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分析
1
作者 李昊宇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120-122,共3页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2021年春季一次强沙尘暴天气,针对此次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特征、边界层、物理量和沙源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前期无降水且气温异常偏高,地面解冻回暖,裸露地表土质疏松;500 hPa低槽、地面气旋和冷高压、地面冷锋是...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2021年春季一次强沙尘暴天气,针对此次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特征、边界层、物理量和沙源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前期无降水且气温异常偏高,地面解冻回暖,裸露地表土质疏松;500 hPa低槽、地面气旋和冷高压、地面冷锋是引起此次强沙尘暴的重要天气系统;午后气温日变化造成冷锋移至河套地区产生强烈锋生是造成此次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强上升运动和动量下传为强沙尘暴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冷锋 动量下传 沙源地
下载PDF
一次秋季冷锋降水过程气溶胶与云粒子分布的飞机观测 被引量:9
2
作者 居丽玲 牛生杰 段英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7-707,共11页
利用机载PMS(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s)测量系统,对2008年10月4—5日石家庄地区一次冷锋降水云系的3次气溶胶和云粒子探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过境降水前后,气溶胶粒子分布差异较大。降水发生前,气溶胶粒子平均数浓度约为1... 利用机载PMS(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s)测量系统,对2008年10月4—5日石家庄地区一次冷锋降水云系的3次气溶胶和云粒子探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过境降水前后,气溶胶粒子分布差异较大。降水发生前,气溶胶粒子平均数浓度约为103cm-3,平均直径为0.95μm;气溶胶主要集中于3000m高度以下的对流层低层,云内气溶胶数浓度明显减少。降水发生后,气溶胶粒子平均数浓度约为102cm-3,比降水前约小1个量级,平均直径为1.28μm;气溶胶主要集中于1200m以下的近地面层,其数浓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溶胶粒子浓度在低层云区内水平变化较小,而在无云区和云下近地层水平起伏较大。云粒子平均浓度比气溶胶小1~2个量级。气溶胶粒子平均谱主要呈双峰型,而云粒子谱主要为单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冷锋 气溶胶 云粒子 飞机观测 石家庄地区
下载PDF
一次强华北冷涡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维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0-53,共4页
对1995年6月30日—7月1日华北高空冷涡的强降水过程作了详细分析,探讨了冷涡演变的物理量场分布特征及其云系变化与降水的对应关系,为日常业务预报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 冷涡 涡度 冷锋 副冷锋 华北地区
下载PDF
新疆北部一次暖区与冷锋暴雪并存的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庄晓翠 李博渊 陈春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8,共12页
利用常规、高时空分辨率ECMWF资料、FY-2E红外云图及FNL资料,对比分析了2014年1月30~31日发生在新疆北部的暖区和冷锋暴雪天气成因。结果表明,汇合的南北两支锋区上东移的短波槽是此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西南低空急流带来大西洋上充沛... 利用常规、高时空分辨率ECMWF资料、FY-2E红外云图及FNL资料,对比分析了2014年1月30~31日发生在新疆北部的暖区和冷锋暴雪天气成因。结果表明,汇合的南北两支锋区上东移的短波槽是此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西南低空急流带来大西洋上充沛的水汽;短波槽前,对流层低层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与高空辐散叠置,为暴雪天气提供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暖区暴雪发生在减压升温区,冷锋暴雪则相反;冷锋暴雪区具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层结,而暖区暴雪区相对较弱;暖区暴雪区位于地形中尺度冷高压北部,正涡度区后侧、负涡度区前侧梯度最大的区域,而冷锋暴雪位于正涡度区。因地形作用在艾比湖附近形成的?中尺度冷高压是预报北疆暴雪开始和结束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暖区暴雪 冷锋暴雪 中尺度特征
下载PDF
一次冷锋降水云系结构和人工增雨条件模拟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艳华 周毓荃 +2 位作者 黄毅梅 吴志会 秦彦硕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1期60-72,共13页
利用中尺度模式ARPS对2013年10月13—14日华北南部到河南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卫星、雷达、飞机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冷锋云系不同部位宏微观结构和多种增雨潜力要素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冷锋云系增雨潜力区判别方法及分布特征... 利用中尺度模式ARPS对2013年10月13—14日华北南部到河南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卫星、雷达、飞机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冷锋云系不同部位宏微观结构和多种增雨潜力要素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冷锋云系增雨潜力区判别方法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冷锋云系结构具有不均匀性,云中含水量及其变化梯度自云系前部到后部逐步减小。冷锋云系不同位置垂直结构特征不同,云系前部自云底到云顶为整层上升气流区,云中存在典型的"催化-供给"结构,动力辐合和水汽条件较好,对应区域地面出现较大降水。云系后部上升气流区集中在中高层,4.0 km以下为下沉气流,云中冰相粒子丰富,但中低层液态水含量少,"催化-供给"结构不明显,动力辐合和低空水汽条件差,对应区域地面降水微弱或不产生降水。利用模式模拟结果逐步判别云系增雨潜力条件,结果显示: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冷锋云系前部、地面冷锋与700 hPa切变线之间约150 km宽的狭长带状区域,云体是具有"催化-供给"结构的冷暖混合云,可催化层高度为3.5—7.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锋云系 云系结构 增雨潜力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国中部区域一次低槽冷锋天气过程人工增雨潜力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敏 黄毅梅 +1 位作者 彭冲 吕作俊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1期26-33,共8页
低槽冷锋天气系统为中国中部区域春秋季主要的人工增雨作业天气类型,根据地面冷空气活动路径及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具体分为低槽西路冷锋型、低槽东路转西路冷锋型和副高西伸型3种类型,其中低槽西路冷锋型占比最多。选取2012年11月24日中... 低槽冷锋天气系统为中国中部区域春秋季主要的人工增雨作业天气类型,根据地面冷空气活动路径及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具体分为低槽西路冷锋型、低槽东路转西路冷锋型和副高西伸型3种类型,其中低槽西路冷锋型占比最多。选取2012年11月24日中部区域一次典型低槽西路冷锋降水个例,首先利用多种资料进行增雨潜力区初判,再利用WRF模式模拟结果,综合给出增雨潜力区位置。结果表明:本次过程降水主要出现在500 hPa和700 hPa槽前及地面冷锋后部区域,过程典型时刻2012年11月3日14时初判人工增雨潜力区位于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湖北东部和安徽大部分地区,模式模拟的过冷水分布区域与其基本一致。综合分析得到此次中部区域典型低槽西路冷锋天气过程人工增雨潜力区位于500 hPa和700 hPa低槽前部、700 hPa急流左侧且更靠近急流轴一侧、地面冷锋后部及锋线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区域 低槽冷锋 增雨潜力区
下载PDF
云南省一次切变冷锋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泓 杨若文 +2 位作者 钟爱华 尤红 金少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3-963,共11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初夏云南省一次典型冷锋切变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和切变线南下影响云南省,地面冷锋与切变线位置...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初夏云南省一次典型冷锋切变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和切变线南下影响云南省,地面冷锋与切变线位置基本一致,冷暖空气交汇于切变线和冷锋附近,产生强降水。天气尺度系统的有效合理配置及相互作用,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CAPE高能区和等Δθ_(se)_((500-800))线密集区的分布与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对应关系。暴雨发生的局地性和突发性等中小尺度特征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密切相关。地面锋面及叠加在其上的加密地面风场辐合区的位置和移动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依据。地面强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对流云团的TBB等值线梯度大小以及梯度大值区的位置相关。地闪频数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判据之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低纬高原不同暴雨点的地闪频数峰值出现时间与强降水峰值时间的关系复杂。大风区、第二类γ中尺度辐合区的存在和"列车效应"是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边界层急流为此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强迫和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冷锋型暴雨 地面风场辐合区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地闪特征 雷达特征
下载PDF
青岛市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成因和逆风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博 刘飞 +2 位作者 郭文明 高飞 李秀镇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1年第3期64-71,共8页
利用地面和探空气象观测数据、雷达探测资料以及ECMWF(ERA5)0.25°×0.25°全球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16年8月19日青岛市环胶州湾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环境条件及逆风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地面冷... 利用地面和探空气象观测数据、雷达探测资料以及ECMWF(ERA5)0.25°×0.25°全球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16年8月19日青岛市环胶州湾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环境条件及逆风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地面冷锋进入倒槽,冷空气向地面辐合线的暖区渗透触发对流天气是此次过程的形成机制。此次大暴雨过程与地形关系紧密,主要分布在低层暖湿气流和山脉抬升作用形成的迎风坡前位涡大值区,该区域中低空垂直上升运动和相对湿度配合较好。大暴雨区站点的强降水时段与垂直上升运动时段吻合,小时最大雨量出现在垂直上升运动强度的跃增阶段。过程降水开始前,0℃层高度和近地面层比湿变化不大,CAPE值、K指数以及垂直风切变等各项不稳定指数均较08时明显增强。雷达产品分析显示,造成大暴雨的对流单体呈暖区对流特征,强降水前20~30min垂直风切变增强。此次降水过程产生的4处逆风区均出现在对流单体生成之后,为对流单体下沉气流产生的与环境风相反方向的辐散气流。其中2处低层相对湿度大值区的逆风区能得到发展增强,而逆风区的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对流增强,此演变特征对本次大暴雨过程的临近预报预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冷锋 倒槽 环境条件 逆风区
下载PDF
基于AMDAR资料的锋区飞机颠簸高发区特征研究
9
作者 张启凡 王永忠 +1 位作者 裴柯欣 王圣堂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290-297,共8页
飞行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飞机颠簸是飞行中常会发生的安全问题,而冷锋天气系统下运行常常会伴随着严重的颠簸,故研究区中飞机颠簸的特征和预报方法对航空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对冬季澳洲冷锋时空分布特征... 飞行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飞机颠簸是飞行中常会发生的安全问题,而冷锋天气系统下运行常常会伴随着严重的颠簸,故研究区中飞机颠簸的特征和预报方法对航空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对冬季澳洲冷锋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再对15次冷锋事件进行分析并确定出锋区的位置,绘制锋区空间结构图.将重度颠簸数据与锋区空间位置对应后得到重度颠簸点的高发区位置.进一步探寻锋区颠簸机制,绘制锋区位温度梯度图,发现重度颠簸最密集区位于位温垂直梯度大值区内,此区域内存在较强的重力波.同时,在西风急流带南侧颠簸密集区内水平流场存在较大的气旋性切变,且垂直速度的水平梯度大值区位于0值区附近,此区域内存在次级环流,冷气团与暖气团的抬升与下沉运动最强烈.流场中随着切变速度增加Richardson数减少,Reynolds增加,持续的扰动导致该区域内较强的重力波不稳定碎变,失去稳定性的重力波从而转化为能量较高的湍流导致飞机产生严重颠簸.考虑锋区内湍流形成的重力波机制,将锋生过程中的垂直运动作用加入由Ellrod基于锋生公式推导出的EI指数中,得到EI*指数并绘制颠簸预报图,经对比验证EI*指数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安全 重度颠簸 冷锋锋区 时空分布特征 重力波 EI*指数
下载PDF
EC-thin资料在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耿培培 王丛梅 +1 位作者 李芷霞 杨文霞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1期82-88,共7页
选取8次冀中南地区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基于实况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毫米波测云仪资料,利用EC-thin模式资料,分析研究EC-thin资料在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中高层30°-50°N、... 选取8次冀中南地区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基于实况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毫米波测云仪资料,利用EC-thin模式资料,分析研究EC-thin资料在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中高层30°-50°N、100°-120°E低槽东移,地面冷锋以西北路径或偏西路径南下影响冀中南地区;无论平原还是山区,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总体上呈现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当冀中南地区受低槽冷锋类天气系统影响时,在平原地区,当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预报平均值分别为6成、31 kg·m^-2、37 kg·m^-2、6 g·kg^-1以上时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在山区,当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预报平均值分别为5成、21 kg·m^-2、29 kg·m^-2、4 g·kg^-1以上时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此外最佳人工增雨阶段为各物理量值达到最大并开始减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槽冷锋 EC-thin模式 人工增雨潜力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