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高寒沙地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筛选评价
1
作者 陈德朝 贺丽 +7 位作者 鄢武先 邓东周 吴世磊 李红霖 吴科君 黄雪梅 贾泽旭 张利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为助推黄河上游高寒区乡村振兴工作,在调查黄河上游沙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适应能力、扩繁能力、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4个方面确定地带性乡土植物、自然分布海拔、自然分布坡向等21个评价指标,构建黄河上游高寒沙地... 为助推黄河上游高寒区乡村振兴工作,在调查黄河上游沙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适应能力、扩繁能力、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4个方面确定地带性乡土植物、自然分布海拔、自然分布坡向等21个评价指标,构建黄河上游高寒沙地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筛选层次结构模型,从22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治沙植物中筛选出沙棘、金露梅、银露梅、变叶海棠、垂穗披碱草、高山羊茅、高山绣线菊和窄叶鲜卑花等8种优良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为黄河上游高寒沙地植被恢复治沙植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高寒沙地 治沙植物 层次分析法 筛选
下载PDF
寒地水稻增氧浸种催芽方法试验研究
2
作者 杨兴秋 王岩 +3 位作者 刘少东 赵胜雪 张晨曦 杨佩莹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9-183,共5页
浸种催芽是种植水稻过程中决定性的一环,其要素是水、气、热条件。现在的寒区水稻浸种催芽过程中,农户仅对水、热条件进行经验性控制,智能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且浸种效果相对较差。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试验分析了温度、曝气间隔、浸种时... 浸种催芽是种植水稻过程中决定性的一环,其要素是水、气、热条件。现在的寒区水稻浸种催芽过程中,农户仅对水、热条件进行经验性控制,智能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且浸种效果相对较差。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试验分析了温度、曝气间隔、浸种时长的耦合试验,得到这3个因素对水稻种子发芽率、芽长及其均匀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曝气间隔、浸种时长、温度,且理想的一组因素水平为浸种温度30℃、曝气间隔1h、浸种时间4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增氧 浸种催芽 寒地
下载PDF
寒地秸秆食用菌基质化利用及灭菌工艺研究与展望
3
作者 杜佳楠 任泓铭 +5 位作者 于文昌 刘岩 邢蕾 刘向东 姜永成 张秀华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5期120-122,共3页
食用菌营养丰富,且中国食用菌产量大,市场和消费保持平稳增长,针对现有食用菌栽培基质灭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化全自动高压灭菌系统。该文首先介绍了利用寒地秸秆培育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组成部分和寒地玉米秸秆的营养成... 食用菌营养丰富,且中国食用菌产量大,市场和消费保持平稳增长,针对现有食用菌栽培基质灭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化全自动高压灭菌系统。该文首先介绍了利用寒地秸秆培育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组成部分和寒地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其次,阐述了细菌结构和常用灭菌方法;最后,介绍了新型智能化全自动高压灭菌系统的组成部分,该系统将传统间歇式灭菌转变为连续式灭菌,在大批量持续菌料灭菌的同时,能耗也比传统灭菌装置有所降低。该研究以期为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灭菌工艺提供一条可探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基质 寒地秸秆 灭菌工艺
下载PDF
中国橡胶树北移栽培研究的历史考察
4
作者 刘亮 杨财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以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开展的橡胶树北移栽培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从科学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在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橡胶禁运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与当时林垦部下辖地方农垦系统、地方科研院所面对国家需求,在华南与云南分别开展... 以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开展的橡胶树北移栽培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从科学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在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橡胶禁运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与当时林垦部下辖地方农垦系统、地方科研院所面对国家需求,在华南与云南分别开展系统的中国热带生物资源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橡胶宜林地,开展橡胶树抗寒抗风研究,最终成功实现橡胶树北移栽培,满足了国家对橡胶这一战略物资需求的过程。这有助于深入理解20世纪50-80年代国家实施的“任务带动学科”的科学发展方针,同时对于认识当代科学研究如何满足国家需求、重大科学研究中不同机构如何更好开展协同攻关,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需求 橡胶树北移栽培 边缘热带 橡胶宜林地 抗寒研究 任务带动学科
下载PDF
我国饲料粮供给区域差异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潇潇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文章旨在探究我国饲料粮供给区域差异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月度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法深入探究饲料粮供给区域差异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通过泰尔指数与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剖析其驱动... 文章旨在探究我国饲料粮供给区域差异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月度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法深入探究饲料粮供给区域差异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通过泰尔指数与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剖析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饲料粮供给冷点与热点区域均呈现集中态势,且其局部空间关联性较为明显。饲料粮供给空间分布格局检验结果表明,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低”型区域聚集区,东北、东南沿海与西南地区多为“高-高”型区域聚集区。泰尔指数与结构性原因分析显示,饲料粮供给水平呈现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组内差异是区际差异的关键因素。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土地生产率、交通运输水平、粮食生产机械投入和饲料粮加工水平是饲料粮供给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粮供给 土地生产率 饲料粮加工水平 冷热点分析
下载PDF
北方严寒地区农田旱改水工程施工技术探析
6
作者 杨麒 《建筑施工》 2024年第4期502-506,共5页
以某北方严寒地区冬季农田旱改水工程为研究对象,为解决施工期间寒冷且温差较大、大面积农田旱改水土地整理施工中对于测量精度要求高、冬季土方平衡防冻土及水渠防冻胀处理困难等,进行施工技术探析。采用土方作业表层灭茬植物残渣、防... 以某北方严寒地区冬季农田旱改水工程为研究对象,为解决施工期间寒冷且温差较大、大面积农田旱改水土地整理施工中对于测量精度要求高、冬季土方平衡防冻土及水渠防冻胀处理困难等,进行施工技术探析。采用土方作业表层灭茬植物残渣、防寒布覆盖等防冻土措施、大范围土地整理“陆空”高程测量结合土地精平机械设备高程控制系统、长距离水渠变形缝伸缩的防冻胀处理等技术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的实际问题,保证进度、降低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对后续类似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同类工程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严寒地区 土地整理 水利工程 旱改水 防冻胀
下载PDF
Impact of the Zhalong Wetland on Neighbor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被引量:4
7
作者 DU Jia SONG Kaishan YAN Baohu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798-808,共11页
Wetlands play a key role in regulating local climate as well as reducing impact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Rapid observations of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are, therefore, valuable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s of ... Wetlands play a key role in regulating local climate as well as reducing impact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Rapid observations of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are, therefore, valuable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s of wetland syst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rmal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LST retrieval with satellite images is a practicable way to detect a wetland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 thermal environment from a non-point visual angle rat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detection from a point visual angle. The mono-windows(MW) method of retrieving LST was validated. On the basis of estimated LST, we use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wetland reclamation on local temperatures at a regional scale. Following that, correlations between LST and the wetlan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t is feasible to retrieve the LST from Landsat 8 OLI satellite images with MW model.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with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bserved in four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when the satellite scanned the study region. The satellite retrieval error was approximately 1.01°C.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the Zhalong wetland was analyzed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etland has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LST, and that this influenc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wetland. When the distance from the wetland was less than 500 m, its influence on LST was significant. Results also illustrat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wetland’s different land use/land cover’s LST distribution varied with different seas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cold-humid effect influence DISTANCE Zhalong WETland
下载PDF
城市蓝绿空间特征参数与地表温度的关联量化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宋菊芳 江雪妮 +2 位作者 郭贞妮 吴金宁 刘学军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如何发挥城市蓝绿空间的生态作用是缓解热岛效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优化人居环境与提升城市品质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武汉市3个代表性的湖泊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分布矢量数据,结合ArcGIS、ENVI、Fragstats、SPS... 如何发挥城市蓝绿空间的生态作用是缓解热岛效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优化人居环境与提升城市品质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武汉市3个代表性的湖泊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分布矢量数据,结合ArcGIS、ENVI、Fragstats、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进行蓝绿空间特征参数与地表温度的关联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降温幅度与离岸距离密切相关;(2)样区水体与植被的降温能力随着缓冲带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有效降温距离为250~470 m;(3)水体周边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时有助于冷岛效应的扩散,不透水面覆盖范围高于0.8的区域会明显阻碍蓝绿空间冷岛效应的扩散,通过提高水体岸线及绿地斑块边界复杂程度能产生更强的降温效应;(4)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具有方向性,主要与水体形态有关,当水体周边地区植被覆盖指数达到0.6以上时会牵引冷岛效应分布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城市蓝绿空间的规划与热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冷岛效应 地表温度 冷岛强度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特征
9
作者 文高辉 张紫怡 +4 位作者 田雨萌 方龙俊 王子诚 丁学谦 黄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规律,利用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58个市(州、区)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模型、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9—2019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规律,利用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58个市(州、区)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模型、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9—2019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整体以及赣湘鄂皖4省2009—2019年耕地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总体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湖北省的耕地面源污染强度与总量均位于前列。2009—2019年耕地面源污染强度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江西省整体上一直保持为低污染强度,湖北省则为高污染强度聚集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重心变化呈现出“区间震荡”的规律,且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重心迁移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2009—2019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态势,总体表现为“东冷西热”的空间分布格局。因此,长江流域中游段特别是湖北省和湖南省是未来进一步推进耕地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要统筹好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安全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源污染 空间分异 迁移轨迹 冷热点分析 粮食主产区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农复会早期土地改革经验与美国冷战土改政策关系研究——兼论对1950年代中国台湾土地改革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朝云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4期29-51,共23页
根据1948年援华法案成立的特殊美援机构农复会,在其成立之初,由于自身的“技术路线”属性,加上同期美援政策的影响,并未在土改方面有任何实际行动。1949年初,受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和中外舆论影响,农复会开始将土改的重要性提到所有工作之... 根据1948年援华法案成立的特殊美援机构农复会,在其成立之初,由于自身的“技术路线”属性,加上同期美援政策的影响,并未在土改方面有任何实际行动。1949年初,受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和中外舆论影响,农复会开始将土改的重要性提到所有工作之首。南京解放后,农复会为配合美国新出台的“第四点计划”,有意将自己打造为美国农业援外的“典范”,于是选择从易于推行的减租入手,在尚处于国民党控制下的四川等地推行大规模的减租计划。中国内地工作结束后,农复会一方面通过对早期工作经验和援外模式的总结,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实施“第四点计划”的重要参考模式。另一方面,通过美国土改问题专家雷正琪,农复会的早期土改经验与美国针对第三世界的土改政策联系起来。特别是还在继续进行的中国台湾土改,不仅为政策形成提供了经验价值,更成为政策出台后最有希望成功推进的案例。美国、农复会以及国民党当局都有意将中国台湾土改打造成亚洲土改的“模范生”。通过考察农复会早期与美国外交政策、特别是“第四点计划”的互动,以及迁台后中国台湾土改与美国土改政策的互动,可以发现中国台湾土改与美国的外交政策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既有对中国台湾土改的研究或许低估了美国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复会 土地改革 美国土改政策 美援 冷战
下载PDF
中国生态用地稳定性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秋梦 贾宝全 +2 位作者 李彤 刘文瑞 李晓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764-5775,共12页
生态用地稳定性是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双重保护的重要载体。基于2000、2010、2020年的GlobeLand30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并应用生态用地稳定性指数,揭示中国2000—2020年生态用地稳定性空间格局特征;同时运用... 生态用地稳定性是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双重保护的重要载体。基于2000、2010、2020年的GlobeLand30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并应用生态用地稳定性指数,揭示中国2000—2020年生态用地稳定性空间格局特征;同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中国生态用地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如下:(1)近20年中国生态用地面积总体减少了近7.44×10^(4)km^(2),以新疆西北部缩减最为明显;同时,耕地(76.5%)、建设用地(11.3%)的侵占是生态用地缩减的主要原因。(2)近20年中国稳定性生态用地数量变化不大,其空间分布与“胡焕庸线”较一致,其中热点面积分布在“胡焕庸线”西北侧(42.3%),冷点面积在“胡焕庸线”东南侧(21.2%);以占稳定性总面积53%的高稳定等级的生态用地为主,集中分布在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中(24%)、低(23%)稳定等级数量相差不大,多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3)自然因素,特别是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对生态用地稳定性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作用,相较单一影响因素对生态用地稳定性变化更具解释力。生态用地稳定性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探究,能在动态背景下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国土空间优化配置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全面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稳定性 冷/热点分析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石河子绿洲地表温度时空变化与城镇发展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雪玲 阿里木江·卡斯木 梁洪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绿洲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栖居与繁荣发展的重要场所,其独特的“冷岛效应”特征对于人居环境质量影响深远。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辐射传输方程对石河子市2006、2011、2017和2021年地表温度(LST)进行反演计算得到冷岛指数,分析LS... 绿洲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栖居与繁荣发展的重要场所,其独特的“冷岛效应”特征对于人居环境质量影响深远。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辐射传输方程对石河子市2006、2011、2017和2021年地表温度(LST)进行反演计算得到冷岛指数,分析LST的空间自相关性;采用随机森林法分类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并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裸土指数(SI)和归一化水汽指数(NDMI)5种遥感指数,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和夜间灯光等9种影响因子,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石河子市LST空间分异性进行探测,最后采用协调性模型分析城镇发展与LST变化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建设用地逐年向四周扩张,在15 a间,其面积由83.42 km2扩张至164.05 km2,增长迅速;林地面积缓慢上升,而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则逐年下降。LST空间分布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剧烈,极高温、高温和中温区面积随城市扩张而上升,2006、2011、2017和2021年冷岛指数分别为0.53、0.47、0.39和0.35,冷岛强度自2017年下降速度达到最大,2021年下降速度减缓。(2)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ST呈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3)因子探测结果表明,NDBI的q值最大,表明城镇发展对LST具有较强影响力;而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双因子交互对LST的影响大于单因子,其中,DEM∩NDMI和DEM∩NDBI对LST的解释力最大。(4)在城镇发展初期,LST变化超前于城镇发展,但在城镇发展后期,LST与城镇发展受到一定局限,LST变化滞后于城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地理探测器 协调性模型 冷岛效应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刘梦红 胡聪聪 +4 位作者 李红宇 罗明 范名宇 张巩亮 赵海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秸秆还田和秸秆离田下增施氮肥的研究,分析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及食味品质。结果表明:与秸秆离田(A1)相比,秸秆还田(A2)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稻...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秸秆还田和秸秆离田下增施氮肥的研究,分析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及食味品质。结果表明:与秸秆离田(A1)相比,秸秆还田(A2)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及粒宽,整精米率降低了3.54%;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了12.16%;食味评分显著下降了0.92%。与常规施氮(B1)相比,增氮处理间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调节肥增氮15%(B3)和穗肥增氮15%(B4)的食味评分分别显著下降1.42%、1.66%;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互作的稻米品质效应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增施氮肥 寒地水稻 品质
下载PDF
寒地中微观城市形态与城市韧性的关联性研究
14
作者 李家茜 孙洪涛 +1 位作者 张巧昀 文姝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9期77-78,共2页
针对寒地城市日益复杂的安全风险及中微观城市韧性研究不足的问题,检索相关文献,梳理韧性概念的发展过程与核心问题,分析得出寒地中微观城市形态与城市韧性的关联框架,包括静态关联与动态关联2个部分,从生态维度、功能维度、空间维度梳... 针对寒地城市日益复杂的安全风险及中微观城市韧性研究不足的问题,检索相关文献,梳理韧性概念的发展过程与核心问题,分析得出寒地中微观城市形态与城市韧性的关联框架,包括静态关联与动态关联2个部分,从生态维度、功能维度、空间维度梳理关联指标并对其关联性进行说明,以期为建立寒地韧性城市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微观 城市形态 韧性
下载PDF
国外改厕技术模式与管理机制对我国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的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佳锐 魏孝承 +7 位作者 陈昢圳 高文永 谭璐 彭皓 张春雪 赵文洁 王强 郑向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7-939,共13页
当前我国厕所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但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在节水防冻技术、技术模式适配性、粪污资源化利用、管护与运维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制约着我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整体提升。本文通过文献和数据调... 当前我国厕所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但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在节水防冻技术、技术模式适配性、粪污资源化利用、管护与运维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制约着我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整体提升。本文通过文献和数据调研,分析国外改厕工作的典型技术模式及其优缺点、适用性、运维机制等内容,总结提炼国外改厕技术模式的经验与启示,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从改厕技术模式选择、黑灰水协同治理、指导体系和系统运行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改善我国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工作成效,旨在为我国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厕所革命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厕所革命 干旱寒冷地区 技术模式 土地渗滤系统 生态旱厕
下载PDF
寒地盐碱地监测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16
作者 张海峰 张宇 +3 位作者 来永才 郑妍妍 刘凯 毕洪文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选育寒地耐盐碱水稻品种、开发利用盐碱地是促进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按照国家“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 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选育寒地耐盐碱水稻品种、开发利用盐碱地是促进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按照国家“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的指示精神,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针对东北地区盐碱地存在的耐盐碱品种匮乏、耐盐碱栽培技术缺失、盐碱地改良技术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协同攻关,构建了集盐碱地气象土壤环境动态监测、寒地水稻表型数据采集、数据可视化展示功能为一体的寒地盐碱地监测平台,实现了种质资源、生物技术、土壤肥料等多学科的信息化融合汇聚工作。本文从平台架构和功能实现角度介绍了寒地盐碱地改良利用的数字化监测方法和关键技术。平台在黑龙江省大庆、佳木斯、黑河等不同积温带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辅助科研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盐碱地块的气象及土壤信息、有效降低环境不利因素影响并形成完备的数据链;平台对不同物候期的水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产量品质数据进行汇聚加工处理,挖掘种质资源的环境应激反应规律,进而指导盐碱地水稻科研生产工作,为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寒地水稻 物联网 监测平台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寒地生物产业发展:优势、问题及对策
17
作者 禹芊蕾 胡彩梅 《中国林业经济》 2023年第5期74-78,共5页
在全面停止天然林资源商业性采伐的背景下,大兴安岭地区产业结构亟须调整,寒地生物产业成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基于冷凉经济发展视角,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及调研资料,阐述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寒地生物产业的优势及产业现阶段实践现状,... 在全面停止天然林资源商业性采伐的背景下,大兴安岭地区产业结构亟须调整,寒地生物产业成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基于冷凉经济发展视角,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及调研资料,阐述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寒地生物产业的优势及产业现阶段实践现状,分析了产业融资困难、品牌竞争力弱、销售渠道狭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大兴安岭地区加快探索和实践经济转型新路径、实现气候资源支撑下的后发优势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凉经济 气候资源 寒地生物产业 产业转型 大兴安岭地区
下载PDF
微地形改造对天山南麓寒旱矿区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18
作者 鲁元波 严成 +3 位作者 宋春武 李雅娟 来赪雲 朱家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32,共7页
[目的]明确微地形改造对(0—50 cm)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天山南麓寒旱矿区的土地复垦及生态系统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拜城润华煤矿区覆土平台和边坡改造后的微地形为试验对象,监测了2022年5—11月的土壤水... [目的]明确微地形改造对(0—50 cm)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天山南麓寒旱矿区的土地复垦及生态系统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拜城润华煤矿区覆土平台和边坡改造后的微地形为试验对象,监测了2022年5—11月的土壤水分,并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结果]平台集水坡面和蓄水沟改造土壤含水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03%和25.85%,提升效果表现为:集水坡面>蓄水沟;蓄水沟和集水坡面改造方式提高了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其作用效果表现为:蓄水沟>集水坡面。边坡反坡梯田和鱼鳞坑改造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6.48%和13.22%,提升效果表现为:鱼鳞坑>反坡梯田;鱼鳞坑改造方式提高了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反坡梯田改造方式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结论]在平台和边坡2种地形条件下,集水坡面改造更有利于受损矿区平台生态治理,鱼鳞坑改造更有利于受损矿区边坡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改造 土壤水分 土地复垦 天山 寒旱矿区
下载PDF
基于InSAR的武汉地区2016—2021年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以宽 闵天 +2 位作者 邹崇尧 邓连生 陈华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10期69-72,共4页
利用2016年1月—2021年12月的89景哨兵一号雷达影像,采用相干点目标分析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PTA-In⁃SAR)进行数据处理,获取了武汉地区的地面沉降信息,并联合GNSS基准站观测成果对InSAR监测的形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1年... 利用2016年1月—2021年12月的89景哨兵一号雷达影像,采用相干点目标分析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PTA-In⁃SAR)进行数据处理,获取了武汉地区的地面沉降信息,并联合GNSS基准站观测成果对InSAR监测的形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1年期间,武汉市主城区形成了汉口、沙湖北和白沙洲3个较为明显的沉降中心,地面沉降呈连片化发展趋势。汉口地区的地面沉降速率最高,部分区域沉降超过10 mm/a,典型沉降区的地面沉降过程伴随有一定的波动特征,其中下沉趋势在不同年间会有区别,2016—2020年间特征点缓慢下沉,2018年开始加速下沉,至2020年下沉速度再次放缓。GNSS与InSAR特征点沉降分析表明2种技术的监测结果整体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INSAR 冷热点分析 GNSS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大学校园夏季热舒适研究
20
作者 刘琳 梁镇希 +2 位作者 杜晶 刘京 张会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为探索夏热冬冷地区大学校园室外热舒适环境的空间优化策略,本文以上海某大学为研究对象,对大学校园典型空间形态条件下的气象参数进行现场实测,同时结合大学生受试者的热舒适问卷,利用Rayman软件计算出受试者的生理等效温度(Physiologi... 为探索夏热冬冷地区大学校园室外热舒适环境的空间优化策略,本文以上海某大学为研究对象,对大学校园典型空间形态条件下的气象参数进行现场实测,同时结合大学生受试者的热舒适问卷,利用Rayman软件计算出受试者的生理等效温度(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为获得全校园范围的温湿度分布,本研究进行了温湿度移动测量并对数据进行时间修正与空间插值,之后对通过以上方式获取的校园范围温湿度与地表形态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大学校园夏季大学生“热中性”的PET值为30.60℃,PET指标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之间分别呈现负相关与正相关,且空气温度与PET指标的相关程度更高;天空角系数与透水表面比率对空气温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街道峡谷高宽比、建筑密度、平均建筑高度与空气温度之间则出现显著的负相关。以上结果说明进行校园建筑和景观规划设计时可通过合理设计地表形态特征的方式缓解空气温度的上升,以达到提升学生热舒适的目的。该研究可为夏热冬冷地区大学校园室外空间规划提供优化参考,有助于改善校园热舒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 大学校园 地表形态特征 室外热舒适 室外空间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