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7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Persistent Wet–Cold Events with Different Cold-air Paths in South China
1
作者 Xiaojuan SUN Li CHEN +1 位作者 Chuhan LU Panxing W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71-1183,共13页
We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persistent wet–cold events(PWCEs)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oldair paths.Results show that the cumulative single-station frequency of the PWCEs in the western part o... We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persistent wet–cold events(PWCEs)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oldair paths.Results show that the cumulative single-station frequency of the PWC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South China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part.The pattern of single-station frequency of the PWCEs are“Yangtze River(YR)uniform”and“east–west inverse”.The YR uniform pattern is the dominant mode,so we focus on this pattern.The cold-air paths for PWCEs of the YR uniform pattern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namely,the west,northwest and north types—among which the west type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The difference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f the PWCEs under the three types of paths are obvious.The thermal inversion layer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s favorable for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PWCEs.The positive water vapor budget for the three types of PWCEs mainly appears at the southern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istent wet–cold events cold-air paths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water vapor
下载PDF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oastal Geometry in the Bohai Sea on Storm Surges Induced by Cold-Air Outbreaks 被引量:5
2
作者 ZHAOPeng JIANG Wensh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1年第1期9-15,共7页
Strom surges are not only determined by the atmospheric forcing,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coastal geometry and bathymetry.The Bohai Sea,as one of China’s marginal seas,is seriously harmed by storm surges,especially ... Strom surges are not only determined by the atmospheric forcing,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coastal geometry and bathymetry.The Bohai Sea,as one of China’s marginal seas,is seriously harmed by storm surges,especially those caused by cold-air outbreaks.As the coastline of the Bohai Sea has changed evidently these years,storm surges may have new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changes in the local geometry.This paper aims to find out these new characteristics by primarily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s in the local geometry on storm surges with numerical methods.20 scenario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track and inten-sity of the cold-air outbreaks to describe the actual situation.By analyzing the model results of the control scenarios,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changes of the maximum surge elevation occur in the Bohai Bay and the Laizhou Bay.At the top of the Bohai Bay,the maximum surge elevation is obviously decreased,while in the Laizhou Bay,it is enhanced by the growing Yellow River Delta.This,however,does not suggest that the storm surges in the Laizhou Bay become more serious.A comparison of the risk assessment of storm surges in the Tanggu,Huanghua and Yangjiaogou regions shows that the risk of storm surges in these coastal areas is lightened by the evolvement of the coastal geometry.Particularly near Yangjiaogou,though the maximum surge elevation becomes higher to subject more areas to risk,the risk is still reduced by the evolve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rm surge cold-air outbreak Bohai Sea Caofeidian: Yellow River Delta
下载PDF
A Study on a Snowband Associated with a Coastal Front and Cold-Air Damming Event of 3-4 February 1998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被引量:1
3
作者 Jae-Gyoo LEE Ming XU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63-279,共17页
A 24-h simulation with 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ARPS) nonhydrostatic model is performed for the heavy snowfall event of 3-4 February 1998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of Korean Peninsula; the results are ... A 24-h simulation with 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ARPS) nonhydrostatic model is performed for the heavy snowfall event of 3-4 February 1998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of Korean Peninsula;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snowfall process, including why the precipitation maxima formed along the Yeongdong coastal region rather than over the mountain slope and ridge top dur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a 4-kin horizontal grid spacing and 43 levels reproduces very well the narrow snowband located off the eastern Korean coast, away from, instead of over, the Yeongdong coastal mountain range. The general evolution of the snowband agrees quite well with radar observations, while the water-equivalent precipitation amount agrees reasonably well with radar precipitation estimat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snow band developed due to the lifting by a coastal front that developed because of the damming of cold air against the eastern slope of the coastal mountain range. The damming was enhanced by the advection of cold air by a tow-level mountain-parallel jet from the north, formed due to geostrophic adjustment as the on-shore upslope air was decelerated by the mountain blocking. As the onshore flow weakened later due to synoptic-scale flow pattern change, the cold front propagated off shore and the precipitation dissip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snowfall cold air damming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云南冬季强降温过程冷空气路径及大气环流差异
4
作者 姚愚 晏红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5,共12页
基于云南125个测站日平均气温数据,判定了1961—2020年云南冬季95次强降温过程的4种冷空气路径,对比分析了不同路径冷空气对云南降温的影响及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明,东北路径冷空气对云南降温幅度影响最剧烈、影响空间范围最广;偏东路... 基于云南125个测站日平均气温数据,判定了1961—2020年云南冬季95次强降温过程的4种冷空气路径,对比分析了不同路径冷空气对云南降温的影响及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明,东北路径冷空气对云南降温幅度影响最剧烈、影响空间范围最广;偏东路径出现频率最高,偏东路径和偏北路径在降温幅度和影响范围上较为接近;东南路径降温幅度和影响范围最弱,出现频率最低.超前强降温日2 d时,东北路径欧亚大陆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正高度距平异常区域强度和面积、700 hPa反气旋距平环流强度和西伯利亚高压均为最强,东南路径最弱,偏东路径和偏北路径介于前二者之间.东北路径500 hPa上东亚槽横槽转竖特征最明显,偏东路径和偏北路径东亚槽槽底南压加深,但转竖特征不及东北路径明显;东南路径东亚槽底部较宽广;东北路径副高呈块状面积最小,其它3种路径副高则呈带状,偏东路径副高面积最大.700 hPa上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在日本附近有较强海平面气压负距平发展,朝鲜半岛气旋距平环流较强,其西侧较强的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进入云南;东南路径和偏北路径在朝鲜半岛气旋距平环流及其西侧的偏北气流较弱.在200 hPa纬向风距平场上,东北路径急流轴附近正负距平区强度最强,偏东路径沿急流轴距平分布为西正东负;东南路径正负距平区强度最弱,负距平区主要分布在急流轴北侧,偏北路径负距平区分布在急流轴南北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冬季 强降温过程 冷空气路径 环流差异
下载PDF
干冷空气活动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于玉斌 彭思越 赵大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一直是热带气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干冷空气活动与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快速增强和快速减弱过程。文章对国内外干冷空气影响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主要包括干冷空气的强度... 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一直是热带气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干冷空气活动与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快速增强和快速减弱过程。文章对国内外干冷空气影响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主要包括干冷空气的强度、侵入位置,以及高空冷性天气系统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三个方面,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干冷空气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干冷空气 强度变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2021年11月7—9日辽宁省极端雨雪天气分析
6
作者 高清源 金巍 +4 位作者 高清泉 徐庆喆 田璐 刘冬霞 韩国敬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选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格点资料,对2021年11月7—9日辽宁省极端雨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和地面气旋为此次极端雨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强的冷暖气流交汇,... 选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格点资料,对2021年11月7—9日辽宁省极端雨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和地面气旋为此次极端雨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强的冷暖气流交汇,是产生极端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高低空急流耦合和高空辐散抽吸作用,配合东北冷涡动力抬升作用,暖湿低空急流沿冷垫爬升,进一步加强了上升运动。暖湿急流为此次极端雨雪天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暖湿急流的增强对应水汽辐合作用增强,配合低层冷垫和东北冷涡的动力抬升作用,对降雪有明显增幅作用;地面辐合线沿地形分布,触发了此次极端强降雪天气。地形阻挡导致地面冷空气堆积形成冷垫,是极端降雪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温度层结差异是鞍山、岫岩雨雪相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具有冻结层特征的低层冷垫,为鞍山极端暴雪提供了有利的温度层结条件;融化层厚度和地面温度是岫岩出现冻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暖湿急流 冷垫 温度层结
下载PDF
盘管式冰蓄冷空调技术蓄冰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
7
作者 常春 徐啸宇 +1 位作者 郭鑫鑫 赵明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057-6064,I0018,共9页
冰蓄冷空调系统对电网调峰及改善用冷经济性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盘管式冰蓄冷系统的蓄冰过程研究发现,蓄冰过程包含两个明显阶段:第1阶段,10.0到4.0℃过程中,水的密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4.0℃冷水迅速聚集到蓄冷单元底部,并逐渐充满... 冰蓄冷空调系统对电网调峰及改善用冷经济性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盘管式冰蓄冷系统的蓄冰过程研究发现,蓄冰过程包含两个明显阶段:第1阶段,10.0到4.0℃过程中,水的密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4.0℃冷水迅速聚集到蓄冷单元底部,并逐渐充满整个水域;第2阶段,4.0到0℃过程中,水的密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前期,换热管下表面最先出现冰层;后期,随着上方聚集的低温水增多,换热管上表面开始产生冰层。该实验中,当蓄冰过程进行到100 min时,换热管上下表面冰层厚度均达到8.56 mm。之后,上表面冰层厚度逐渐超过下表面。该研究揭示冰蓄冷单元内部自然对流及4.0℃时水的密度逆转对结冰过程的影响规律,对盘管式冰蓄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及运行控制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电网调峰 蓄冷空调 盘管 蓄冰 4.0℃ 密度逆转
下载PDF
内蒙古强冷空气时空变化特征及大气环流型分析
8
作者 高晶 石茹琳 +1 位作者 陈金琪 范灵悦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3期49-55,共7页
【目的】为探究1981—2022年内蒙古强冷空气事件的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型。【方法】利用中国气象局逐日降水和日最低气温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对内蒙古强冷空气事件进行判别,并采用REOF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强冷空气时空特征及... 【目的】为探究1981—2022年内蒙古强冷空气事件的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型。【方法】利用中国气象局逐日降水和日最低气温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对内蒙古强冷空气事件进行判别,并采用REOF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强冷空气时空特征及大气环流型进行分析。【结果】就强冷空气事件线性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来看,2月强冷空气次数增加的站点最多。分析各区冷干型、冷湿型强冷空气次数,1区、2区冷干型强冷空气过程多于冷湿型,3区冷湿型强冷空气过程多于冷干型。长期变化趋势只有3区冷干型、冷湿型强冷空气次数都为减少趋势,1区、2区冷湿型强冷空气次数为增加趋势,1区、2区冷干型强冷空气次数为减少趋势。【结论】各区域形成冷干型强冷空气过程的主要条件是需要有西北气流影响该区域,而形成冷湿型强冷空气过程的主要条件是东南的暖湿气流输送到该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强冷空气 冷干 冷湿
下载PDF
GC-MS与电子舌联合分析干制方式对秋刀鱼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琳 赵玲 +3 位作者 刘淇 齐祥明 曹荣 牟伟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干制方式对秋刀鱼(Cololabis saira)风味的影响,本研究将腌制后的秋刀鱼分别进行自然干燥、冷风干燥和紫外+冷风干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电子舌测定鲜鱼、腌制鱼、自然干制鱼、冷风干制鱼、紫外+冷风干制鱼的... 为探究不同干制方式对秋刀鱼(Cololabis saira)风味的影响,本研究将腌制后的秋刀鱼分别进行自然干燥、冷风干燥和紫外+冷风干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电子舌测定鲜鱼、腌制鱼、自然干制鱼、冷风干制鱼、紫外+冷风干制鱼的风味变化。结果显示,GC-MS共检测到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酸类、烃类以及含氮化合物等5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鲜秋刀鱼为参照,醇类、醛类、酮类物质的增加均不同程度丰富了3种干制秋刀鱼的油脂香气;其中,紫外+冷风干制鱼中顺-2-庚烯醛、辛醛、2-乙基呋喃等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多,分别增加至64.96、569.48和189.27μg/kg,使秋刀鱼具有丰富的油脂香味。咸味、鲜味和鲜味回味是干制秋刀鱼重要的滋味指标,电子舌实验结果表明,干制后秋刀鱼的咸味和鲜味回味大幅增加,而鲜味略有降低。3种干制方式均不同程度增加了秋刀鱼的油脂香味,同时丰富了鲜味回味;其中,紫外+冷风干燥最大程度地丰富了干制秋刀鱼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自然干燥 冷风干燥 紫外+冷风干燥 风味变化
下载PDF
某超高层建筑空调冷源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
10
作者 杨木和 李志英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对于超高层建筑,其常用的空调系统为传统的空调水系统形式,以位于深圳的某超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层建筑的空调水系统需要竖向分区的特点,以常规集中式系统和竖向分布式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两种系统形式空调冷源的设备配置... 对于超高层建筑,其常用的空调系统为传统的空调水系统形式,以位于深圳的某超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层建筑的空调水系统需要竖向分区的特点,以常规集中式系统和竖向分布式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两种系统形式空调冷源的设备配置、初投资、运行费用、土建需求和竖向运输等方面的内容,得到了该超高层建筑适宜采用竖向分布式系统的空调冷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空调冷源 空调水系统
下载PDF
考虑变掺氧富氧燃烧与利用LNG冷能的LAES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11
作者 王义军 秦烨嵘 +2 位作者 高敏 孙健淳 张希栋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9-109,共11页
为促进风电消纳,减少火电机组的碳排放,解决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低碳经济运行问题,文中引入变掺氧富氧燃烧技术对燃气机组进行改造,并结合利用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冷能的液化空气储能(Liquid ... 为促进风电消纳,减少火电机组的碳排放,解决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低碳经济运行问题,文中引入变掺氧富氧燃烧技术对燃气机组进行改造,并结合利用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冷能的液化空气储能(Liquid Air Energy Storage,LAES),提出了一种电热气冷IES低碳经济优化策略。首先,构建含变掺氧富氧燃烧燃气机组、利用LNG冷能的LAES、电转气(Power To Gas,P2G)设备、中央空调和溴化锂制冷机的IES架构,并建立各设备的数学模型;其次,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建立了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电热气冷IES低碳经济调度模型;最后,采用MATLAB调用GUROBI求解器对多个场景进行求解,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低碳经济优化调度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风电消纳、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实现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空气储能 LNG冷能 富氧燃烧 变掺氧 电热气冷综合能源系统
下载PDF
2016—2021年合肥市极端气温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
12
作者 肖长春 张磊 +1 位作者 余林玲 朱昱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6-412,共7页
目的探讨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及不同人群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合肥市2016—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 目的探讨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及不同人群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合肥市2016—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评估极端气温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以及对循环系统主要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以日均气温中位数(17.7℃)为对照,计算极端气温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具有显著影响。极端低温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滞后时间长,lag4时达到最大,RR(95%CI)为1.067(1.039,1.095),且不同人群的死亡风险均明显增加。极端高温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在当天达到最大,RR(95%CI)为1.088(1.020,1.160),持续时间短;≥65岁、女性和脑血管病患者也均在当日效应最大,且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其他人群无明显影响。极端气温对不同人群的冷效应均高于热效应,低温对<65岁人群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65岁人群,热效应则相反;女性冷效应和热效应均高于男性;脑血管病人群冷效应和热效应也均高于缺血性心脏病人群。结论合肥市极端气温可能增加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冷效应影响更大,不同人群对冷热效应的敏感性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循环系统疾病 冷效应 热效应 死亡风险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传感器位置对大型冷库库内温度及风机运行规律的影响
13
作者 王雅博 石聪 +4 位作者 刘兴华 杨婕 冯柯霏 邓佳怡 黄嘉欣 《冷藏技术》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目前,冷库多通过库内布置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信号控制冷风机启停,进而维持适宜贮存温度。为探索不同位置传感器对大型冷库库内温度及风机运行时长的影响,本文以一实际使用的大型冷库为为原型构建计算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传感器位置导致... 目前,冷库多通过库内布置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信号控制冷风机启停,进而维持适宜贮存温度。为探索不同位置传感器对大型冷库库内温度及风机运行时长的影响,本文以一实际使用的大型冷库为为原型构建计算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传感器位置导致风机运行规律变化,进而引起冷库温度波动情况。结果表明,“冷库升温”过程中,传感器布置在侧墙中部响应效果最佳;“关门降温”过程,传感器平行侧墙布置在冷库中部时,所导致的风机能耗最小;“开门降温”过程,传感器平行布置在冷库中间可以实现风机最佳的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库 传感器布置 开门 风机 温度波动
下载PDF
近40年中国冬季寒潮的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异常
14
作者 王淼淼 丁明虎 +1 位作者 吕俊梅 陈军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10,共13页
利用1980—2023年高分辨率中国气象站观测数据,根据寒潮标准及强度指数,对中国寒潮事件的强度及影响区域进行客观分类,探讨全国性、区域性寒潮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环流演变。结果表明:近40年我国冬季寒潮频次呈显著减少趋势,其影响范... 利用1980—2023年高分辨率中国气象站观测数据,根据寒潮标准及强度指数,对中国寒潮事件的强度及影响区域进行客观分类,探讨全国性、区域性寒潮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环流演变。结果表明:近40年我国冬季寒潮频次呈显著减少趋势,其影响范围扩大,而强寒潮的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增大。中国寒潮冷空气主要来源于新地岛东南地区,路径因寒潮类型而异。分析全国型、东北华北型和西北华北型寒潮前期和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发现:格陵兰岛的异常深厚暖高压是全国型寒潮的重要前兆,欧亚大陆对流层中高层纬向波列是其爆发的显著特征;东北华北型寒潮与冷涡在中低纬度异常高压系统阻挡下的东移有关;西北华北型寒潮与东欧平原上空暖性高压脊的发展及欧亚大陆两脊一槽的形势密切相关。所有类型寒潮爆发前均有乌拉尔阻塞高压的维持和西伯利亚地区冷空气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冷空气路径 西伯利亚高压 乌拉尔阻塞高压
下载PDF
北极高压通过阻塞高压对中国冬季冷空气的影响
15
作者 黄晓远 李旭 +1 位作者 夏权 李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95,共11页
利用二维阻塞高压指数和人工识别方法对1979-2020年冬季欧亚地区的阻塞高压单独出现和伴有北极高压同时出现的事件进行研究,分析阻塞事件中北极高压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冬季冷空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北极高压与阻塞高压同时出现并同位... 利用二维阻塞高压指数和人工识别方法对1979-2020年冬季欧亚地区的阻塞高压单独出现和伴有北极高压同时出现的事件进行研究,分析阻塞事件中北极高压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冬季冷空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北极高压与阻塞高压同时出现并同位相连通时,高压中心主要位于新地岛附近,乌拉尔山地区发生的阻塞事件较贝加尔湖地区更多;阻塞高压事件的发生频次在1月最高,在1990s明显少于其他年代.21世纪以来,总阻塞事件中伴有北极高压的比例大幅提高,约为40%.北极高压通过阻塞高压影响中国冬季冷空气时,欧亚地区的对流层为高纬度异常增暖、中纬度异常偏冷的空间分布;中纬度地区西风减弱而副热带急流加强,反气旋式Rossby波破碎的发生增强了欧亚地区的位涡环流,北极高压得以维持和发展,在500 hPa形成较稳定的“两槽一脊”流型,高压中心位置偏北且较强.该环流形势有利于地面西伯利亚高压的生成和发展,其位置偏北、偏东,影响范围较大,冷空气以偏东路径侵入中国,使东北地区较早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高压 北极高压 冷空气 Rossby波破碎
下载PDF
2023/2024年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16
作者 章大全 刘芸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7-896,共10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发布的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和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3/2024年冬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和可能成因。2023/2024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3℃,气温冷暖起伏大,总体呈现“前冬暖、后冬冷”的季节内变...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发布的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和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3/2024年冬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和可能成因。2023/2024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3℃,气温冷暖起伏大,总体呈现“前冬暖、后冬冷”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9.8%,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偏多。东亚冬季风和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接近常年,东亚槽偏弱。欧亚中高纬500 hPa位势高度场呈西低东高的分布形势,并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以纬向环流为主,2月转为异常经向型环流,有利于中高纬冷空气南下入侵我国。受赤道中东太平洋厄尔尼诺、热带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偏暖以及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负位相等因子的协同影响,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菲律宾及南海上空异常反气旋阶段性活跃,欧亚对流层高层出现沿西风急流传播的波列,有利于热带水汽向我国中东部输送,配合中高纬冷空气南下,导致该地区发生多次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冷空气 厄尔尼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季节内变化
下载PDF
严寒地区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系统模拟运行研究
17
作者 冯国会 贾敏 +2 位作者 张磊 李旭林 赫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29,共8页
目的 为了促进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在严寒地区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该系统的运行性能和稳定性。方法 以沈阳地区某住宅建筑为例,应用Trnsys软件建立了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仿真模型,并用实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深入... 目的 为了促进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在严寒地区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该系统的运行性能和稳定性。方法 以沈阳地区某住宅建筑为例,应用Trnsys软件建立了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仿真模型,并用实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深入探讨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在供热期的运行特点,并与空气源热泵和电磁能供热系统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模型可靠,相对误差可以控制在15%以内;在供热期,室内平均温度可保持在17.97~21.84℃;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比电磁能供热系统的COP提高了59.17%,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CO_(2)减排量比空气源热泵和电磁能供热系统分别提高1.47%和59.50%。结论 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运行和COP变化更为稳定,系统环境效益更佳,室内热舒适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电磁能系统 COP 严寒地区 耦合系统
下载PDF
“23·12”山东半岛特大海效应暴雪特征及成因
18
作者 杨成芳 戈瑶 +2 位作者 刘畅 周成 冯桂力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采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积雪深度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常规观测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ECMWF Reanalysis v5,ERA5)资料,对2023年12月15... 采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积雪深度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常规观测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ECMWF Reanalysis v5,ERA5)资料,对2023年12月15—22日山东半岛特大海效应暴雪过程的降雪特征及极端性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有4站积雪深度突破本站历史极值,有1站2 d的日降雪量为山东半岛海效应降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文登积雪深度达74 cm,超过山东所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纪录,是一次极端海效应暴雪事件。(2)欧亚中高纬度阻塞形势下两次异常强冷空气持续影响渤海和山东半岛地区,850 hPa温度最低降至-21~-20℃,冷空气强度明显强于往年12月海效应暴雪过程,造成降雪持续时间长、累计降雪量大。异常强冷空气是此次极端暴雪过程产生的关键因素,渤海海面温度(简称“海温”)异常偏高是有利的海温背景。(3)冷空气强、海温偏高造成海气温差偏大,700 hPa以下产生对流不稳定,使得降雪强度大;强降雪发生在海气温差快速增大阶段。(4)925 hPa以下存在来自渤海的北—东北风与内陆地区的西北风构成的切变线,产生强上升运动,切变线长时间维持形成“列车效应”。(5)主要降雪时段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相对湿度层的温度为-20~-12℃,适宜树枝状冰晶形成和维持,有利于产生大的积雪和降雪含水比;2 m气温持续低于-5℃,0 cm地温在降雪开始时即降至0℃以下,且两次强降雪过程仅间隔1 d,均有利于降雪累积产生极端积雪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海效应暴雪 强冷空气 海温异常 积雪深度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cold air intensities and their lagged effects on outpatient visits for respiratory illnesses in Handan in different seasons 被引量:1
19
作者 Xingshan Zhang Guiqin Fu +4 位作者 Liang Zhao Ji Wang Caimeng Liang Juanhuai Wang Meng L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文利用2016年到2019年邯郸市气象要素和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强度的冷空气过程及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结果显示:尽管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高发,夏季最低,但冷空气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在夏,春季最大,就诊人数分... 本文利用2016年到2019年邯郸市气象要素和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强度的冷空气过程及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结果显示:尽管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高发,夏季最低,但冷空气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在夏,春季最大,就诊人数分别在冷空气日后两天和五天增加18.4%和13.3%,而冬季就诊人数在冷空气日后三天仅增加3.2%.冷空气对疾病影响的滞后时间在夏,秋和冬季随冷空气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春季的滞后时间总是很长.这些发现可为科学应对气候异常导致的人群健康风险提供针对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过程 降温幅度 呼吸系统疾病 滞后效应
下载PDF
冷空气东北大风在渤海西岸引发风暴潮的统计与模拟研究
20
作者 梁森栋 张聿柏 +1 位作者 付翔 朱现晔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CFSv2逐小时分析预报场产品挑选出2018—2023年共5个冬半年内的64次冷空气东北大风过程,并整理了相应的温带风暴潮极值;以“221003”温带风暴潮为基准,构造了渤海区域内最大风速分别为7~12级的温带天气风场,计...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CFSv2逐小时分析预报场产品挑选出2018—2023年共5个冬半年内的64次冷空气东北大风过程,并整理了相应的温带风暴潮极值;以“221003”温带风暴潮为基准,构造了渤海区域内最大风速分别为7~12级的温带天气风场,计算了各情形下渤海西岸典型潮位站的最大风暴增水,归纳了渤海湾和莱州湾代表站黄骅和潍坊站的最大风暴增水与最大风速的幂指数关系;以此定量关系为基准建立了黄骅站和潍坊站50%及80%累积频率下风暴增水与CFSv2区域最大风速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冷空气 渤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