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old Knife Conization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被引量:6
1
作者 Hong-ying DAI Yu-ying DUAN Wei LIN Bo WANG 《Clinical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eh》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OBJECTIVE of using cold (CIN).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knife conization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186 cases with CIN diagnosed and treate... OBJECTIVE of using cold (CIN).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knife conization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186 cases with CIN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compared the histologic diagnoses from cervical conization and from colposcopic multiple punch biopsies, and then evaluated their postoperative histologic findings and clinical outcomes. RESULTS Of the 186 cases,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in histologic findings between cervical conization and colposcopic multiple punch biopsies in 138 cases (74.2%), and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in the other 48 cases (25.8%). Incomplete excision was performed in 8 cases (4.3%), but the failure rate was only 1.1%; the cure rate was 98.9%. Five cases with early invasive cancer were found. Eleven patients underwent subsequent hysterectomy. The main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conization were hemorrhage and cervical stenosis. Bleeding occurred in 8 (4.3%) of the patients, and cervical stenosis occurred in 3 (1.6%). CONCLUSIO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as diagnosed more accurately using conization than by colposcopic multiple punch biopsies. Conization can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for CIN. If properly performed, the procedure has a low risk of complications. It can provide an accurate histolog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disease process, and be curative in most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old knife conization BIOPSY pathology.
下载PDF
Correlative analysis between abnormal cervical cytology and pathology of vaginoscopic biopsy or coniz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彩娟 郎景和 +1 位作者 程雪梅 王友芳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B10期69-73,共5页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III/ carcinoma in situ (CIS) by correlating analysis between abnormal cervical cytologic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v...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III/ carcinoma in situ (CIS) by correlating analysis between abnormal cervical cytologic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vaginoscopic biopsies or conization.Methods: Routine cervical cytology screening was performed in 31,634 cases by fluid-based thin-layer method (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 948 patients had both abnormal squamous cell appearance by TCT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vaginoscopic biopsies and /or cervical conization.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INIII/CIS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by correlating analysis of different cytology abnormalities and pathology diagnosis.Results: Cytologically, 1,260 out of 31,634 TCT tests showed abnormal squamous cells appearance, including 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 675 cases(2.13%), 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 379 cases(1.20%), high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176 cases(0.56%),cancer 30 cases (0.09%). Among 948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there were CINII-III in 70 cases(7.38%) and CINIII/CIS in 56 cases.(5.91%). The relative risks (RR) of different precancerous TCT results in predicting CIN III/CIS validated by pathology are as follow: AUSCUS 14.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8.0-27.0), Lsil 13.9% (95% CI 6.3-30.9), Hsil 126.1 (95% CI 60.6-218.6). The RR of AUSCUS group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L-SIL group(P =0.951). However, the RR of CINⅢ/CIS morbidity between the H-SIL or cancer group and the ASCUS or L-SIL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ll P value <0.01).Conclusion: Vaginoscopic biopsy could verify pathological CINⅡ-Ⅲ and CINⅢ/CIS from cases with abnormal TCT results. There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risk of being CINⅢ/CIS validated by vaginoscopic biopsy in the H-SILpatients,while ASCUS and L-SIL group have the coequal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细胞学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老年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选择分析
3
作者 韩超 孔为民 +1 位作者 靳琼 赵轩宇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24-227,23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年龄≥65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年龄≥65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因阴道镜病理提示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CIN III]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病例共108例做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包括宫颈锥切和全子宫切除。结果108例病例中合并HPV 16/18感染者共56例(51.85%),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提示HSIL以上及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病例共47例,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43.52%。宫颈管搔刮(endocervical canal curettage,ECC)提示HSIL44例。约50%的病例因宫颈萎缩明显,初次治疗方法选择全子宫切除。HPV 16/18感染和非HPV 16/18感染病例阴道镜活检提示HSIL的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情况切缘情况研究显示,合并HPV16/18感染和非HPV16/18的其它高危型HPV感染病例切缘阳性可能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PV 16/18感染仅与ECC提示为HSIL相关。手术方式初次选择锥切的病例65例,其中切缘阳性需进一步子宫切除的病例为36例,占56.25%。33例继续进行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HSIL病灶者为16例(48.48%)。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高危型HPV 16/18感染仍然是造成宫颈HSIL的重要因素之一;ECC对于宫颈萎缩的老年女性的宫颈HSIL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协助作用。对于老年女性HSIL治疗的选择仍然建议首选宫颈锥切,宫颈萎缩明显的患者应由有经验的手术医生施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宫颈锥切 宫颈管搔刮
下载PDF
宫颈病变锥型切除锥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4
作者 程晓晓 邓海英 +3 位作者 郑涵 夏丽娜 李隆玉 涂开家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7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行宫颈锥切术对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瘤科收治的138例行宫颈锥切术CIN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行宫颈锥切术对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瘤科收治的138例行宫颈锥切术CIN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分析妊娠周数、妊娠结局和终止妊娠的方式与锥长的关系。结果138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42例(30.43%)、足月产96例(69.56%);其中剖宫产63例(45.60%)、经阴道分娩54例(39.13%)、27周前流产21例(15.21%),流产患者平均锥长(20.10±4.50)mm。138例患者平均锥长(14.30±6.60)mm,足月及不良妊娠结局患者锥长分别为(12.00±6.10)mm、(19.60±4.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锥长与妊娠孕龄呈负相关(F=20.38,P<0.05)。结论锥长与出生时胎龄呈负相关,当锥长>15 mm时,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渐增高,但不会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锥长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绝经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徐子杰 张岱 +3 位作者 米兰 郑晓云 郑华 毕蕙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锥切术的绝经宫颈癌前病变患者471例。根据切缘状态分为切缘阳性组(122例)和切缘阴性组(34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 目的探讨绝经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锥切术的绝经宫颈癌前病变患者471例。根据切缘状态分为切缘阳性组(122例)和切缘阴性组(34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绝经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471例患者中,切缘阳性122例(25.90%),其中内切缘阳性81例(17.20%),外切缘阳性22例(4.67%),基底切缘阳性19例(4.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结果为高级别异常(OR=2.719,95%CI:1.152~3.483,P=0.000)、HPV 16/18(+)感染(OR=3.139,95%CI:1.781~6.984,P=0.000)、2017风险评估为中高风险(OR=2.926,95%CI:1.419~9.483,P=0.017)、病理活检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OR=1.913,95%CI:1.427~4.806,P=0.018)、病变范围>3个象限(OR=1.716,95%CI:1.142~2.984,P=0.011)的患者椎切术后更容易出现切缘阳性。结论绝经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发生率较高。TCT结果、HPV感染、2017风险评估、病理活检及病变范围是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锥切术 切缘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并行宫颈环扎的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6
作者 常蕾 邱洛洁 +6 位作者 陈梦玉 吴凤玲 刘丽娜 毛萌 王倩 姜山 郭瑞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并行宫颈环扎的单胎妊娠孕妇26例,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26例手术过程均顺... 目的:分析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并行宫颈环扎的单胎妊娠孕妇26例,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26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11例妊娠,其中6例足月剖宫产,2例早产,3例流产。非妊娠组与妊娠组之间年龄、出血量、宫颈切除体积及宫颈切除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切除体积>4 cm^(3)者中,足月产率(1/3)低于≤4 cm^(3)者(5/8)。术后至妊娠的间隔时间≤12个月者中,足月产率(1/4)小于>12个月者(5/7)。结论:减少宫颈切除体积和手术后延迟妊娠可以改善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术 广泛宫颈切除术 宫颈机能不全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漏诊宫颈鳞癌卵巢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刘红霞 王姚 +4 位作者 杨艳 黄楠 张敏 蔺雪晴 邓玮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104-107,共4页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卵巢转移率较低,临床应予以重视,提高诊断效率。本文回顾分析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漏诊宫颈鳞癌并发卵巢转移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11+个月前外院行宫颈活检提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卵巢转移率较低,临床应予以重视,提高诊断效率。本文回顾分析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漏诊宫颈鳞癌并发卵巢转移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11+个月前外院行宫颈活检提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规范随访及治疗,入本院前1个月体检发现异常后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内瘤变伴累及腺体,进一步行手术治疗,最终病理提示宫颈鳞癌,累及宫体、输卵管和卵巢,术后行补充放射治疗。通过该病例和相关文献复习,可使妇科医师对宫颈鳞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转移方式、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锥切 宫颈鳞癌 卵巢转移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后经阴道宫颈峡部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不同手术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曹翠萍 尉敏龄 张松英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96-1502,共7页
目的总结不同手术时机的经阴道宫颈峡部环扎术对宫颈锥切术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科自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因宫颈锥切术后宫颈机能不全行择期经阴道宫颈峡部... 目的总结不同手术时机的经阴道宫颈峡部环扎术对宫颈锥切术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科自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因宫颈锥切术后宫颈机能不全行择期经阴道宫颈峡部环扎术并且已有妊娠结局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孕前行宫颈环扎术者58例(孕前组)、孕期行宫颈环扎术者96例(孕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进一步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两组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分娩孕周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术前宫颈管长度、宫腔操作次数、宫颈病变等级、妊娠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前组相比,孕期组分娩孕周显著延长[(37.46±1.87)周vs.(36.71±2.14)周,P=0.023],但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增加[(75.52±18.00)ml vs.(19.91±19.00)ml,P<0.001];两组间早产率、剖宫产率、胎膜早破率、活产率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环扎手术时机(孕期vs.孕前)对分娩孕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b=0.695,t=2.291,P=0.023)。结论在宫颈锥切术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择期宫颈峡部环扎的手术时机上,孕期宫颈环扎更能延长分娩孕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环扎术 宫颈锥切术 手术时机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在老年女性中以人工智能+云诊断细胞学阅片为主导的宫颈癌联合筛查模式应用分析
9
作者 姚军 张丽姣 +1 位作者 李建伟 周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1-94,98,共5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女性中基于人工智能+云诊断细胞学阅片为主导的联合宫颈癌筛查模式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行宫颈锥切治疗的31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病历资料,其中传统细胞学检... 目的探讨在老年女性中基于人工智能+云诊断细胞学阅片为主导的联合宫颈癌筛查模式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行宫颈锥切治疗的31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病历资料,其中传统细胞学检查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84例作为A组,人工智能+云诊断细胞学阅片联合HPV检测127例作为B组,人工智能+云诊断细胞学阅片联合高危HPV E6/E7 mRNA检测108例作为C组,比较各组年龄、孕次、阴道镜活检点数、绝经率、转化区完全可见率、宫颈管搔刮率、治疗间隔时间、冷刀锥切率、锥切后病变一致率、锥切后病变升级率。结果各组之间年龄、孕次、阴道镜活检点数、绝经率、转化区完全可见率、宫颈管搔刮率、治疗间隔时间、冷刀锥切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锥切后病理结果的一致率高于A组,病变升级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女性中,基于人工智能+云诊断细胞学阅片技术的宫颈癌联合筛查模式具有更低的漏诊率和更高的准确率,更适用于老年女性宫颈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云诊断 宫颈癌筛查 阴道镜检查 宫颈锥切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解冰 叶明侠 +5 位作者 彭红梅 肖莹 白者乔 马韵之 黄楚菁 李立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2-145,168,共5页
背景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锥切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有生育需求,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管理尚未形成临床共识。目的研究宫颈锥切术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早产、剖宫产、低体质量... 背景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锥切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有生育需求,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管理尚未形成临床共识。目的研究宫颈锥切术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早产、剖宫产、低体质量出生儿)的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9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并在术后获得活产的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时期在解放军总医院产科住院生产的正常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质量)和妊娠结局(是否早产、分娩方式),观察组再以锥切高度(病理结果)是否>1.5 cm进行分组,分析锥切高度与早产、剖宫产率等妊娠结局的关系,寻找锥切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锥切术后妊娠早产率改变(P<0.05)。锥切高度>1.5 cm与≤1.5 cm的剖宫产率、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切高度>1.5 cm是锥切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关联因素(OR=3.868,95%CI:1.256~11.918)。结论宫颈电刀锥切术后妊娠的早产率增加,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切净病灶的前提下可尽量保证锥切高度不超过1.5 cm,在手术半年后备孕,妊娠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测和必要的宫颈环扎术可避免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术 早产 妊娠结局 剖宫产
下载PDF
HPV相关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锥切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1
作者 戈文舜 蔡红光 +1 位作者 耿文 李美平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73-376,383,共5页
目的 评估HPV相关的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行宫颈锥切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行宫颈锥切、后续行子宫切除术或定期随访的非破坏性生长的62例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有... 目的 评估HPV相关的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行宫颈锥切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行宫颈锥切、后续行子宫切除术或定期随访的非破坏性生长的62例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有病变残留分为病变残留组(13例)和无残留组(4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62例患者年龄25~68(44.9±9.2)岁,其中原位腺癌(AIS)38例,Silva A型腺癌24例;所有患者均为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ⅠA期,随访期无病变复发或转移。AIS和Silva A型腺癌在病变范围及象限分布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锥切后病变残留与年龄(>45岁)、锥切断缘阳性、病灶多象限分布、锥切后颈管搔刮阳性等因素有关(均P<0.05)。结论 HPV相关的AIS和Silva A型腺癌可能处于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的不同病变阶段且预后良好。锥切后病变残留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45岁)、宫颈锥切断缘阳性、病灶多象限分布、锥切后颈管搔刮阳性。无生育要求者建议全子宫切除,但不伴相关影响因素的患者,可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相关 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 宫颈锥切术 残留病变
下载PDF
个体化量化宫颈锥切术治疗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王霞 余东琪 +1 位作者 胡婷婷 刘桂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的 分析对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行个体化量化宫颈锥切术的疗效。方法 192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经B超测量宫颈管长度,然后行个体化量化宫颈锥切术,其中108例行子宫... 目的 分析对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行个体化量化宫颈锥切术的疗效。方法 192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经B超测量宫颈管长度,然后行个体化量化宫颈锥切术,其中108例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KC)作为CKC组,84例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作为LEEP组。对宫颈锥切术后病理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52例患者追加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或宫颈补切术。分析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单因素及HSIL追加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或宫颈补切术后残留宫颈病理情况。结果 192例SIL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35例,其中CKC组术后切缘阳性率为18.52%(20/108), LEEP组术后切缘阳性率为17.86%(15/84),两组术后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切缘阳性患者病变累及腺体占比65.71%(23/35)高于切缘阴性患者的43.95%(69/157)(P<0.05);而切缘阳性患者与切缘阴性患者的手术方式、高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细胞学、阴道镜病理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宫颈锥切术后病理为HSIL的52例患者追加手术, 42例有子宫切除的要求或指征,追加了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其中CKC组18例, LEEP组24例。其余10例据术后病理提示阳性部位追加宫颈补切术,其中CKC组7例, LEEP组3例。追加手术后CKC组及LEEP组残留宫颈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量化的两种宫颈锥切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SIL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对有保留子宫要求的患者, LEEP也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锥切术 围绝经期 切缘阳性 阴道镜检查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高危因素
13
作者 付溪娜 许新 +1 位作者 李天杰 金影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416-423,共8页
目的:分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的高危因素,从而识别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病变残留、复发高危人群。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间术前至少有1种HR-HPV阳性,且... 目的:分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的高危因素,从而识别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病变残留、复发高危人群。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间术前至少有1种HR-HPV阳性,且在我院门诊或病房行宫颈锥切手术的患者共467例。将宫颈锥切术后6个月内HR-HPV阳性者纳入HR-HPV持续感染组,HR-HPV阴性者纳入HR-HPV清除组。比较2组间的年龄、绝经状态、术前HR-HPV感染情况、术前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宫颈活检病理级别、锥切切缘状态、是否累腺、锥切手术的方式等差异。其中,年龄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其他指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宫颈锥切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宫颈锥切术后6个月内HR-HPV清除率为64.0%。年龄≥46岁(P<0.001)、绝经(P<0.001)、术前存在HPV 16、HPV 52、HPV 58中任一型别感染者(P=0.002)、术前多重HR-HPV感染者(P<0.001)、术前TCT<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P=0.005)、宫颈活检病理<HSIL(P=0.020)、切缘不净(P=0.003)、累及腺体(P=0.008)或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P<0.001)者,在宫颈锥切术后发生HR-HPV持续感染的概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OR=3.453,P<0.001)、术前HR-HPV多重感染(OR=2.683,P<0.001)、术前TCT<HSIL(OR=1.884,P=0.015)、切缘不净(OR=1.479,P=0.048)以及采用LEEP术式(OR=2.330,P=0.013),是宫颈锥切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锥切术后6~24个月宫颈病变的残留、复发率为12.2%,相较于HR-HPV清除组,术后HR-HPV持续感染组在宫颈锥切术后6~24个月发生宫颈病变残留、复发的风险更高(28.6%比3.0%,χ^(2)=65.585,P<0.001),宫颈残留、复发病变的病理级别为HSIL的风险亦更高(Fisher检验,P=0.027)。结论:本研究纳入较大样本量,识别出绝经、术前HR-HPV多重感染、术前TCT<HSIL、切缘不净、采用LEEP术式者是宫颈锥切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术后发生宫颈病变(特别是HSIL病变)残留、复发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宫颈癌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
下载PDF
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14
作者 朱瑞森 赵淑萍 +2 位作者 汤云 郑德璇 邹存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6个月复查HR-HPV持续感染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r-CWS治疗1个疗程,36例)和对照组(仅观察,33例)。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①69例患者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乳杆菌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77.78%vs.45.45%,P<0.05);治疗组pH值≥4.6、白细胞酯酶(LE)阳性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36例患者中发热5例,下腹坠胀感5例,腹泻1例,皮疹1例。结论: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持续HR-HPV感染疗效较好,阴道微生态环境指标(乳杆菌、LE、pH值≥4.6)改善明显,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但仍需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锥切术后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对生育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15
作者 苏瑞瑞 武晓红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随着三级预防及筛查工作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逐渐下降,育龄期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检出率也逐渐增加。宫颈锥切术是诊断和治疗CIN的重要方法,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随着三级预防及筛查工作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逐渐下降,育龄期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检出率也逐渐增加。宫颈锥切术是诊断和治疗CIN的重要方法,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是常用的术式。近年多项研究表明宫颈锥切术不显著影响生育力,但与一些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如早产、胎膜早破和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与锥切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术后妊娠间隔时间有关。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随着锥切范围的增加而增加。LEEP与CKC治疗CIN疗效相当,但LEEP术后妊娠结局优于CKC。为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降低病变复发率,可延长术后避孕时间、加强妊娠期监测,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术和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锥形切除术 妊娠结局 宫颈功能不全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失衡联合血清HLA-G、HLA-E水平评估HSIL患者CKC术后HPV持续感染价值
16
作者 郑晶晶 张凡 +2 位作者 秦晶晶 刘馨雨 辛德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658-1662,共5页
目的:探究阴道微生态失衡联合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水平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冷刀锥切(CKC)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HSIL... 目的:探究阴道微生态失衡联合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水平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冷刀锥切(CKC)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HSIL患者137例临床资料,均行CKC治疗并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HPV持续感染情况,测定阴道微生态及血清HLA-G、HLA-E,分析阴道微生态及血清HLA-G、HLA-E水平与HPV持续感染关系以及评估价值。结果:137例术后1年内HPV持续感染31例(阳性组),HPV持续感染率为22.6%,未持续感染106例(阴性组),两组阴道pH值,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及滴虫阴道炎发生等均有差异,阳性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高于阴性组,血清HLA-G(19.84±3.53 ng/ml)、HLA-E(75.39±15.83 pg/ml)水平均高于阴性组(16.93±2.96 ng/ml、68.42±12.51 pg/ml),阳性组中阴道微生态失衡者血清HLA-G、HLA-E水平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阴道微生态失衡、血清HLA-G、HLA-E水平与术后HPV持续感染呈正相关(r=0.633、0.529、0.608,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阴道微生态失衡、血清HLA-G、HLA-E水平及联合评估术后HPV持续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1、0.773、0.805、0.885(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衡联合血清HLA-G、HLA-E水平有对HSIL患者CKC术后HPV持续感染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冷刀锥切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生态失衡 人类白细胞抗原-G 人类白细胞抗原-E 持续感染 预测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青 薛鸿涛 任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刀(超高频电波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CIN合...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刀(超高频电波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CIN合并HPV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观察组的阴道微生物恢复率、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CIN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12(IL-1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CIN合并HPV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超高频电波刀 宫颈锥切术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免疫功能 炎症指标
下载PDF
RGS16及HMGB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后复发中预测价值
18
作者 韩莉 张阳 冯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1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冷刀锥切术(CKC)后复发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患者均行CKC后且术后病理切缘...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1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冷刀锥切术(CKC)后复发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患者均行CKC后且术后病理切缘阴性的238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术中采集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RGS16、HMGB1蛋白表达情况。术后随访1年,根据患者术后1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2组RGS16、HMGB1蛋白表达情况,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SIL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随访1年,无失访,HSIL患者术后复发24例,复发率为10.08%,剩余214例均未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产次、有腺体累及、术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术后液基细胞学阳性例数占比、RGS16蛋白阳性表达率、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GS16蛋白阳性表达、HMGB1蛋白阳性表达为HSIL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GS16蛋白、HMGB1蛋白阳性表达及二者联合预测HSIL患者术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40、0.790、0.818(P<0.05),且二者联合的AUC值更高(P<0.05)。结论RGS16蛋白、HMGB1蛋白阳性表达可用于预测HSIL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调节子1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冷刀锥切术 复发
下载PDF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杜素果 宋永祯 +1 位作者 刘忠杰 赵宁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0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子宫颈H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根据是否存在锥... 目的探讨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子宫颈H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根据是否存在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121),术后切缘阳性或有病灶残留为研究组,术后切缘阴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HSIL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颈HSIL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为24.38%,切缘阳性患者中病灶残留率为48.7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病变级别、累及象限、累及腺体、转化区类型、电切环形状、锥切深度、锥切宽度、锥切体积、接触性出血均为子宫颈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R-HPV、病变级别、累及象限、累及腺体、转化区类型、电切环形状、锥切深度、锥切宽度、锥切体积、接触性出血均为子宫颈HSIL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优化治疗方案,以减少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术 切缘阳性 病灶残留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王惠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观...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宫颈锥切术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CIN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芪扶正胶囊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