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under the Green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1
作者 Liu Jial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5期47-51,57,共6页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China has been approaching the red alert,and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ecological debt needs to be solv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China has been approaching the red alert,and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ecological debt needs to be solv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h are inevitable choices. The complexity and the pressure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forc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to change the ecological governance method. The " government-market-society" is taken as the overall framework,to build a diversified body of eco-environm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platform. Through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mong governments,government-marke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d government-society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ecological capital stock is improved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thus contributing to benign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development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下载PDF
Spatial Structure,Hierarchy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Evidence of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s 被引量:8
2
作者 GU Weinan LIU Hu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959-975,共17页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nd remark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since 2013.Taking the 65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nd remark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since 2013.Taking the 65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BRI countries)as the research areas and using collaborated Web of Science(WOS)core collection papers to construct a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matrix,the paper explores the spatial structure,hierarchy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 of 65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The results show that:1)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s(BRI regions),Central&Eastern Europe,China and West Asia&North Africa have formed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y all have the most external links with other countries beyond BRI regions.China has the dominant role over other BRI countries in generating scientific links.The overall spatial structure has changed to a skeleton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many dense regions,such as Europe,North America,East Asia and Oceania.2)Within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s,Central&Eastern Europe has become the largest collaboration partner with other sub-regions in BRI countries.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 has transformed from the‘dual core’composed of China and the Central&Eastern Europe region,to the‘multi-polarization’composed of‘one zone and multi-points’.3)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 presents a typical‘core-periphery’structure,and changes from‘single core’to‘double cores’.4)Amo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and social proximity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s,while geographical distance gradually weakens the hindrance t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 spatial structure HIERARCHY formation mechanisms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s
下载PDF
以行政协同治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范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敏 李小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305,共16页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保护 区域协同发展 行政协同治理 区域协同新机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机关事务协同标准化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创新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毅 许晨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强化地方政府间合作、构建横向行政协调机制,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层面的均衡发展。新时代十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合作领域、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政策执行方面创新制度体系,实践混合共力型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但是未来在区域规划、利益格局、组织协同、资源配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仍面临诸多阻碍因素,需要从理念重塑、外部支持与内部保障三个维度进行路径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意义重大,进一步从规划层面、执行层面、效能层面探索制度措施和协作策略,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协调发展 跨域治理 府际关系 协同治理 合作机制
下载PDF
构建行动者网络:跨域档案资源协同开发运行机制研究
5
作者 曲春梅 吴双 《档案与建设》 2024年第10期19-26,共8页
跨域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是一项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以行动者、异质性网络、转译为核心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协同开发运行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首先,明晰跨域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现实基础,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框架作为底层逻辑架构;其次,... 跨域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是一项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以行动者、异质性网络、转译为核心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协同开发运行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首先,明晰跨域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现实基础,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框架作为底层逻辑架构;其次,识别网络中各行动者主体和强制通行点,对转译流程中的问题呈现、利益赋予、成员招募和链接动员等各环节进行设计优化,构建跨域档案资源协同开发行动者网络;最后,从机制运行角度提出跨域档案资源协同开发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资源开发 行动者网络理论 协同机制 跨区域
下载PDF
儿科区域医疗协作中心的构建现状与发展探索
6
作者 王晓瑜 郭群英 +1 位作者 牛雅萌 倪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9期188-191,共4页
构建儿科区域医疗协作中心能优化整合紧缺的儿科医疗资源,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便于疑难杂症患儿疾病转诊。当前,国内儿科区域医疗协作中心的建设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输入地区医疗水平和促进疾病转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 构建儿科区域医疗协作中心能优化整合紧缺的儿科医疗资源,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便于疑难杂症患儿疾病转诊。当前,国内儿科区域医疗协作中心的建设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输入地区医疗水平和促进疾病转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居民知晓度不高、技术水平和医疗标准不一致、信息系统不兼容等现实困难。推动儿科区域医疗协作中心的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整合内部管理机制,推动协同一体化发展;加强品牌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和信任感;规范医疗标准和培训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互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区域医疗协作中心 医疗资源 管理机制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能否提高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机制检验与内外协同治理的调节效应
7
作者 聂顺江 李洪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197,共13页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微观体现,对推动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表现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及...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微观体现,对推动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表现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在内外协同治理下的异质性表现。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显著提高企业ESG绩效。(2)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促进企业结构优化、提高绿色创新能力以及降低非效率投资等途径对ESG绩效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绩效的促进效应在内部治理欠缺、外部监管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数字化转型与内部治理存在部分替代效应,“内松外紧”的协同治理更可能使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稳健性检验表明研究结论可靠,为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ESG责任和落实“双碳”目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ESG绩效 影响机制 企业结构优化 协同治理 区域平衡
下载PDF
一种考虑光伏治理资源的交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协同治理策略
8
作者 王介宇 胡雪峰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3-51,59,共10页
交直流配电网两侧电能质量交互影响,并出现分散全网化的电能质量污染。文章基于交直流侧电能质量的耦合特性,以光伏多功能并网逆变器(photovoltaic multi-functional grid-connected inverter,PVMFGCI)为对象,深入研究其协同治理策略,... 交直流配电网两侧电能质量交互影响,并出现分散全网化的电能质量污染。文章基于交直流侧电能质量的耦合特性,以光伏多功能并网逆变器(photovoltaic multi-functional grid-connected inverter,PVMFGCI)为对象,深入研究其协同治理策略,实现区域电能质量优化。分析交流子网电压的谐波和不对称所对应的直流纹波产生机理后,根据光伏控制区域和电能质量分区,提出考虑光伏治理资源的交流侧电能质量综合治理区域划分策略,再根据PVMFGCI的治理功能及其剩余容量,建立计及并网变流器主动优化的治理资源协同配置模型,并在MATLAB中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配电网 电能质量 耦合机理 区域划分 协同治理
下载PDF
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跨区域协同治理
9
作者 赵萌萌 李嘉莹 李振东 《市场周刊》 2024年第19期29-32,共4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吁,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应运而生,跨区域协同治理在山东沿黄城市之间的合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吁,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应运而生,跨区域协同治理在山东沿黄城市之间的合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立法层面和多主体协同之间的问题。因此,文章基于协同治理理论,针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理论 跨区域协同治理 多主体参与 市场化治理机制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探讨——基于主体协同与区域协同视角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成伟 张孟辉 +1 位作者 李文雅 孙戈兵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6-124,共9页
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打通各主体之间、区域之间的壁垒,形成长效创新合作机制,是新时期推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首先指出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具有从根本上破解京津冀协同发... 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打通各主体之间、区域之间的壁垒,形成长效创新合作机制,是新时期推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首先指出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具有从根本上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难题的重要意义,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的框架,依据三螺旋理论和邻近性理论,分别从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区域间的空间关联关系两个维度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明确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的逻辑结构,同时构建“一个目标,两轮驱动,三个主体,四方政府,五个协同”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旨在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提供顶层逻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北京科创资源优势,促进北京科技成果在津冀落地,推动三地产业实现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协同创新 机制 政策泛化
下载PDF
再论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尊文 田野 聂夏清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具备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扎实的合作基础,具有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内需潜力巨大、科教资源丰富、生态地位突出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城镇化进程滞后、对外开放不足等短板。在奋力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 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具备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扎实的合作基础,具有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内需潜力巨大、科教资源丰富、生态地位突出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城镇化进程滞后、对外开放不足等短板。在奋力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背景下,三省要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长江中游经济区,勇于承担重大使命,加快打造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空间枢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共建中部陆海新通道,协同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导向,全面深化三省合作共建机制,推动湖北、湖南、江西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经济区 区域协作 机制创新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区域协同立法的运行与保障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珊珊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91,共11页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法律的明确授权,区域协同立法作为我国立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在规范和实践层面持续、深入发展。当前法律仅对进行区域协同立法的必要性作出规定,但是如何进行协同立法、立法如何实施等具...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法律的明确授权,区域协同立法作为我国立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在规范和实践层面持续、深入发展。当前法律仅对进行区域协同立法的必要性作出规定,但是如何进行协同立法、立法如何实施等具体机制均未明确,这导致区域协同立法落实效果不尽人意。有必要将区域协同立法的运行和保障机制予以制度化,以常态化的立法协调机构作为组织依托,以系统完备的立法工作机制作为重要抓手,以健全有效的立法备案机制作为实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协同立法 地方立法 工作机制 备案审查
下载PDF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坤岩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9,共8页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而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是突破创新资源稀缺性限制、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基于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在充分考察区域创新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而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是突破创新资源稀缺性限制、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基于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在充分考察区域创新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模式,并对联盟的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继而,基于模糊宗派博弈模型对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的收益分配机制进行探讨,提出有利于保持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稳定性和有效性的收益分配设计方案。研究发现:通过构建多主体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能够有效提升区域产业创新绩效;联盟稳定有效的条件是良好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具有宗派性质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收益的无剩余分配是保证联盟稳定的必要条件,且适度让渡宗派成员收益提高非宗派成员收益能够有效提高非宗派成员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联盟稳定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从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博弈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 模糊宗派博弈模型 收益分配机制
下载PDF
跨区域合作:沪澳共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小芳 李露露 +2 位作者 王亚航 张向前 刘伯良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23期164-171,共8页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跨区域合作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对上海与澳门地区两大城市间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展开研究,利用熵值法分析目前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存...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跨区域合作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对上海与澳门地区两大城市间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展开研究,利用熵值法分析目前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使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跨区域合作中人才效应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水平发展层面,澳门地区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得分总体高于上海,两个城市的总体综合得分都呈现递增趋势;空间发展层面,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出呈现出空间负相关的集聚模式,上海、澳门地区分别呈现高-低、低-高集聚的空间格局,上海具有更好的人才“虹吸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完善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加大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澳共建 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协同培养机制 跨区域合作
下载PDF
区域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的运行机理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李俊华 王耀德 程月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32-36,共5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的创新主体已经很难超越所根植的网络独自完成创新的全过程,协同创新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发挥着引擎作用。基于文献梳理和对区域创新网络特征、主体功能的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创新机制及其运行机理,为主体...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的创新主体已经很难超越所根植的网络独自完成创新的全过程,协同创新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发挥着引擎作用。基于文献梳理和对区域创新网络特征、主体功能的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创新机制及其运行机理,为主体各方探索和实践依靠区域内部创新资源和支持力量进行协同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运行机理
下载PDF
政府协同视角下京津冀区域生态治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彦波 佟林杰 孟卫东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5年第3期23-26,共4页
以京津冀区域为代表的雾霾污染加剧,重新唤醒了公民和社会的生态意识。相对于自适应能力较弱的市场和企业以及自组织能力较差的社会组织而言,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的政府顺利成章地承担起区域生态治理的重任。京津冀区域政府如何突破生态治... 以京津冀区域为代表的雾霾污染加剧,重新唤醒了公民和社会的生态意识。相对于自适应能力较弱的市场和企业以及自组织能力较差的社会组织而言,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的政府顺利成章地承担起区域生态治理的重任。京津冀区域政府如何突破生态治理的认知局限,从区域政府协作的角度寻求和构建区域生态治理体系,提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和效率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政府协同 生态治理 机制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区域协同的双向转诊机制探索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旭 郑晓菲 +3 位作者 马莉 张宏雁 吴昊 郭继卫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7年第3期89-91,共3页
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设计区域医疗数字化平台,探索利用互联网实现区域协同的转诊模式。该模式能较好地提高转诊效率和转诊质量,有利于转诊医院之间区域协同发展。同时,此模式也为转诊机制的完善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双向转诊 互联网 区域协同 机制
下载PDF
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模式演进:构建一种可持续合作机制 被引量:22
18
作者 贺璇 王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2,共7页
京津冀地区通过产业转移、中心城市环境索取、大事件临时合作等模式在某些指标上或者某个时期内改善了大气质量,却因利益联结匮乏、激励和监督缺失等管理困境而难以持续,加剧了区域不平衡。新型复合污染的特征彰显出构建可持续合作机制... 京津冀地区通过产业转移、中心城市环境索取、大事件临时合作等模式在某些指标上或者某个时期内改善了大气质量,却因利益联结匮乏、激励和监督缺失等管理困境而难以持续,加剧了区域不平衡。新型复合污染的特征彰显出构建可持续合作机制的理论诉求和现实必要性,提出应从合作组织、利益协调、有效激励、政策执行、多元参与等方面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可持续合作治理的制度完善与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可持续合作治理 机制创新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县—企”三级协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捷 张西华 +2 位作者 万瑾 唐贵珍 何国庆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9-222,共4页
通过对浙江省“市—县—企”三级品牌之间的协同模式进行梳理,探索在共同富裕背景之下,区域公用品牌各主体层级之间如何走出冲突,有效带动区域板块内产业振兴、共同富裕,为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管理协同创新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农产品 区域公用品牌 管理机制 品牌建设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循环机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坚 黄琨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115,共9页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基于构建世界科技强国的创新生态系统观,剖析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内涵与定位:从创新主体、要素、载体、开放、环境的协同,完善“政产学研金介贸用”八位一体高度融合的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采用文献调研法...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基于构建世界科技强国的创新生态系统观,剖析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内涵与定位:从创新主体、要素、载体、开放、环境的协同,完善“政产学研金介贸用”八位一体高度融合的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结合特拉维夫、新加坡、伦敦、东京、纽约和波恩的区域创新一体化实践,梳理和总结开放式的创新链协同、多形态的要素链协同、创融结合的资源链协同、空间优化的产业链协同、政府主导的治理链协同和组织助力的区域传播协同的特色;进而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创新链、要素链、资源链、产业链、治理链和科技传播链动力循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创新 一体化发展 协同 循环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