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圭璋的词体声律研究
1
作者 张文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8-47,共10页
作为20世纪“词学三大家”之一,唐圭璋的词学文献学成就备受推崇,而其对词体声律之学的探索则往往不为人知。唐圭璋早年交往的师友中多有精通词律之学者,受其影响,唐圭璋也在修订词谱、审音析韵、讨论诗词曲之界等方面阐微发覆,留下了... 作为20世纪“词学三大家”之一,唐圭璋的词学文献学成就备受推崇,而其对词体声律之学的探索则往往不为人知。唐圭璋早年交往的师友中多有精通词律之学者,受其影响,唐圭璋也在修订词谱、审音析韵、讨论诗词曲之界等方面阐微发覆,留下了不少富有创造性的成果。在以《全宋词》为代表的词籍整理过程中,唐圭璋积极运用“依律校词”法,校勘词调、字句、分段、词韵,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作品文本,从另一层面有力地推进了词律之学。唐圭璋的词体声律研究以“讲求实证”“多闻阙疑”“守律达变”为特点,是现代词体学的可贵范例,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圭璋 词体 声律 依律校词
下载PDF
论英语诗歌中的音义结合 被引量:5
2
作者 顾晓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5-70,共6页
语音模式是诗歌文本的形成性特征之一。本文在对诸多有关语音象似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英语诗歌文本构建中所体现的语音模式与意义的结合,对音韵、格律与意义之间的联系作了评述和讨论,着重分析了语音模式在特定诗境中对诗... 语音模式是诗歌文本的形成性特征之一。本文在对诸多有关语音象似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英语诗歌文本构建中所体现的语音模式与意义的结合,对音韵、格律与意义之间的联系作了评述和讨论,着重分析了语音模式在特定诗境中对诗歌境象或者情感主题所产生的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 语音 韵律形式 节奏模式
下载PDF
寒山诗歌用韵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钟明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75-78,共4页
寒山诗歌的用韵 ,可以分为 1 8部。大多韵部即为一个韵摄。而且上、去常通押 ,韵字不避重复 ,换韵、出韵也听之。另外 ,浊上变去还未出现 ,佳韵已经分化 ,元部与臻摄相押。
关键词 寒山诗歌 韵部 特点 实际语音
下载PDF
永明诗新论——以沈约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戴燕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7,共9页
永明诗人将"四声"运用到文学写作当中,不过短短十来年,就令中国诗歌转向了以声律为基本特征的新主流。在沈约等人的努力建设之下,永明诗不但提出了自己明确的主张,并且付诸大量的创作实践,同时还编制有配合新诗理念而又服务... 永明诗人将"四声"运用到文学写作当中,不过短短十来年,就令中国诗歌转向了以声律为基本特征的新主流。在沈约等人的努力建设之下,永明诗不但提出了自己明确的主张,并且付诸大量的创作实践,同时还编制有配合新诗理念而又服务于创作实践的工具性的韵书,甚至于,对于诗歌是否符合新的理论以及新的审音办法的评判标准,似乎也在计划之中。像这样有一套完整设计的诗歌改革,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是第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明诗 齐梁文学 沈约 四声 声律
下载PDF
互文性视野中诗歌翻译的音美再现 被引量:4
5
作者 武俊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109-114,共6页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文学历史传统的一个环节。诗歌语言历经千百年的锤炼,语言洗练、韵律严谨、对仗工巧。诗歌中充斥着大量的互文现象。传统的互文性研究仅把视野囿于意义的阐释,但实际上从音位到篇章以...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文学历史传统的一个环节。诗歌语言历经千百年的锤炼,语言洗练、韵律严谨、对仗工巧。诗歌中充斥着大量的互文现象。传统的互文性研究仅把视野囿于意义的阐释,但实际上从音位到篇章以至文化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各个层面上,无不烙上了互文性的印记。文章创造性地把互文性理论引入诗歌翻译,从语音象征、韵脚形式和押韵格式等几方面探讨了互文性视野下诗歌翻译中的音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诗歌 音美 语音象征 韵脚形式 押韵格式
下载PDF
诗歌翻译中“音美”的转换——以Wild Nights——Wild Nights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54-59,共6页
以E.Dickinson的作品Wild Nights——Wild Nights以及江枫的汉译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对比考查原语文本、相应的译语文本的"音美"特征及其与作品"意美"构建之关系,讨论在诗歌翻译中,"音美"的转... 以E.Dickinson的作品Wild Nights——Wild Nights以及江枫的汉译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对比考查原语文本、相应的译语文本的"音美"特征及其与作品"意美"构建之关系,讨论在诗歌翻译中,"音美"的转换对表现原诗意境、风格和特征的贡献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音美” 节奏 韵律 转换
下载PDF
蒙学经典诗化教育探索——以《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为例
7
作者 宋丹 余芳 胡平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92-95,共4页
蒙学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首要环节,而古人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蒙学经典。在众多蒙学经典中,《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因其音韵和谐、语言句式丰富、意境优美而广为流传,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代教育价值和生命力。二书作为清代... 蒙学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首要环节,而古人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蒙学经典。在众多蒙学经典中,《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因其音韵和谐、语言句式丰富、意境优美而广为流传,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代教育价值和生命力。二书作为清代儿童学习写诗作对的蒙学课本,无论是从音韵、对仗、词汇等方面的训练,还是从培养诵读习惯、拓展思维、陶冶心灵上来说,都不失为儿童甚至成人的优秀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学经典 诗化教育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下载PDF
《青玉案》之声情浅论
8
作者 杨文花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3-96,共4页
《青玉案》是两宋时期的流行词调,它格律严谨,声情独特。其质朴的文学形式,严谨的格律调式以及特有声情将词人的内心感情与文学作品真正融为一体。
关键词 《青玉案》 格律 声情 词调 音律
下载PDF
沈约的赋学理论及其在创作中的实践意义
9
作者 郭常斐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9-64,共6页
南朝齐梁时期在中国赋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于这时期留存下来的大量赋作,更为关键的是赋学理论和批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沈约、刘勰、萧统等人为代表的赋论家从不同角度对齐梁以前的辞赋创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 南朝齐梁时期在中国赋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于这时期留存下来的大量赋作,更为关键的是赋学理论和批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沈约、刘勰、萧统等人为代表的赋论家从不同角度对齐梁以前的辞赋创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述。首开其先的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提出以"情"为核心的"文以情变"、"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赋学观,并且与谢朓等人极力倡导"声律论"学说,提高了辞赋创作的韵律化和唯美化,推进了"诗的赋化"和"赋的诗化"倾向,使形式上趋于骈丽的辞赋进一步律化,因而对于唐代律赋的形成来说又具有开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约 “文以情变” “声律论” 赋的诗化 律赋
下载PDF
王鹏运声律论
10
作者 刘红麟 《河池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1-33,共3页
王鹏运于尊体格之外亦重声律。他认为词为声学,由声而得韵,南渡之后,乐谱失传,声亡而韵始严,因此他高度评价戈载与万树整饬韵律之功。另一方面,王鹏运又认为韵本休文小学之书,反对以日益细密的韵法约束创作,认为词韵宜宽,从而对方音押... 王鹏运于尊体格之外亦重声律。他认为词为声学,由声而得韵,南渡之后,乐谱失传,声亡而韵始严,因此他高度评价戈载与万树整饬韵律之功。另一方面,王鹏运又认为韵本休文小学之书,反对以日益细密的韵法约束创作,认为词韵宜宽,从而对方音押韵持许可的态度,并且针对戈载擅改韵律,绳检古人的作法予以严厉挞伐。王鹏运守声律而不泥声律,在实际创作中主张自运,往往不受羁縻。晚清之际,王氏能克服常派之弊,比兴寄托之外亦不轻忽音律形式,真正做到体格与声律并重。他的声律论是在特定时代下形成的,也离不开王拯与端木埰的熏染?⑶乙云涮岢蒲茉谕砬宕侍巢斯惴憾钤兜挠跋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律 由声而得韵 声亡而韵始严 方音押韵 词韵宜宽 体格与声律并重
下载PDF
诗歌翻译中“音美”的再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齐苗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0-132,共3页
文章从声音方面来讨论诗歌翻译,着重从英语和汉语中的语音象征、韵式和韵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诗歌翻译中"音美"的再现。
关键词 诗歌翻译 语音象征 韵式 韵法
下载PDF
读心斋诗
12
作者 张毅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78-80,共3页
《心斋诗稿》的作者执著于中国"诗缘情而绮靡"的传统诗道,在诗作中基于对人生价值的强烈关照,抒写出自己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新颖、独到、富有审美价值的感悟,表现了"真与美"的发生学本质。在形式上则遵循于右任... 《心斋诗稿》的作者执著于中国"诗缘情而绮靡"的传统诗道,在诗作中基于对人生价值的强烈关照,抒写出自己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新颖、独到、富有审美价值的感悟,表现了"真与美"的发生学本质。在形式上则遵循于右任先生的主张,回到声韵的本身,舍弃了"目诵的声调",采用"口诵的声调",即按照时代变化了的声韵来运用格律,对传统诗词格律运用"今声今韵"作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斋诗稿 诗道传统 真情流露 今声今韵
下载PDF
南园前五先生近体诗用韵研究
13
作者 常贵梅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4-26,30,共4页
南园前五先生,指元末明初的岭南诗人孙蕡、王佐、赵介、李德、黄哲五人。其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十九部,这些分部多与元代韵部相同,但又有新的发展。这反映了元末明初岭南方音发展变化的情况。
关键词 南园前五先生 近体诗 韵部 特点 岭南方音 校勘
下载PDF
诗歌翻译中声音的顺应性研究
14
作者 晏丽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5-77,121,共4页
诗歌是否可译和应当怎样译是两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尝试从Jef Verschueren(2000)的语言结构顺应理论这一全新视角出发,探讨诗歌翻译中声音的动态顺应,旨在揭示语言结构顺应对诗歌翻译实践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力求寻找诗歌翻译... 诗歌是否可译和应当怎样译是两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尝试从Jef Verschueren(2000)的语言结构顺应理论这一全新视角出发,探讨诗歌翻译中声音的动态顺应,旨在揭示语言结构顺应对诗歌翻译实践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力求寻找诗歌翻译中声音处理的动态,灵活的标准,使诗歌的整体审美效果在译文中得到更好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 诗歌 声音 节奏 音韵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新诗格局中的徐訏
15
作者 闫海田 《华文文学》 2021年第1期94-102,共9页
徐訏诗及诗论在20世纪新诗格局演变中具有重要的连缀意义,并对当代汉语新诗写作有特别的启示。论文试图对不同时期的报刊、文学史著中有关徐訏诗及诗论的研究进行"再历史化"研究,并通过深度的文本分析来重新界定徐訏在新诗史... 徐訏诗及诗论在20世纪新诗格局演变中具有重要的连缀意义,并对当代汉语新诗写作有特别的启示。论文试图对不同时期的报刊、文学史著中有关徐訏诗及诗论的研究进行"再历史化"研究,并通过深度的文本分析来重新界定徐訏在新诗史上的地位,从而为中国新诗格局的整合提供新的支撑。最终,论者发现,徐訏在中国20世纪新诗格局中确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其诗与诗论分别在创作实践与理论上对"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的现代转换"均有特殊的贡献,这对当下新诗格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新诗格局 徐訏 重声与重韵
下载PDF
敦煌诗歌误校献疑
16
作者 仝正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28-130,共3页
《全敦煌诗》是敦煌诗歌整理的集大成之作,但在校勘上存在"不审音韵而误认"、"不审音韵而误改"、"不审音韵而误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敦煌 诗歌 《全敦煌诗》 音韵 校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