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spect Theory Based Individual Irrationality Modelling and Behavior Inducement in Pandemic Control
1
作者 Wenxiang Dong H.Vicky Zhao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7期139-170,共32页
Understanding and modeling individuals’behaviors during epidemics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epidemic control.However,existing research ignores the impact of users’irrationality on decision-making in the epidemic.Mean... Understanding and modeling individuals’behaviors during epidemics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epidemic control.However,existing research ignores the impact of users’irrationality on decision-making in the epidemic.Meanwhile,existing disease control methods often assume users’full compliance with measures like mandatory isolation,which does not alig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To address these issues,this paper proposes a prospect theorybased framework to model users’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epidemics and analyzes how irrationality affects individuals’behaviors and epidemic dynamic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irrationality tends to prompt conservative behaviors when the infection risk is low but encourages risk-seeking behaviors when the risk is high.Then,this paper proposes a behavior inducement algorithm to guide individuals’behaviors and control the spread of disease.Simulations and real user tests validate our analysis,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behavior inducement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guide individuals’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ease spread behavior model irrationality prospect theory
下载PDF
Irrationality i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2
作者 Paul Hoyningen-Huen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5期367-376,共10页
The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wide-spread misunderstandings of Kuhn's the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most prominently the ascription that he conceive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s irrational. The core of this ascrip... The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wide-spread misunderstandings of Kuhn's the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most prominently the ascription that he conceive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s irrational. The core of this ascription is an assessment of incommensurability as implying the lack of any rational possibility of theory comparison. This is supposed to be due to Gestalt switches and a quasi-religious element of conversion in theory change. Accordingly,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annot be a serious matter for philosophical analysis; they furthermore foreclose any scientific progress. It is shown that such images of Kuhn's theory rest on deep misunderstandings that are partly due to Kuhn's writing sty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hn irrationality INCOMMENSURABILITY scientific revolutions theory choice conceptual change
下载PDF
To Reason Unreasonably—On the Undercurrent of Irrationality in Edgar Allan Poe’s Detective Stories
3
作者 Billy Bin Feng Huang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20年第3期123-134,共12页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Edgar Allan Poe’s detective stories feature the ratiocination of C.Auguste Dupin,a detective Poe has created.However,this paper aim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ctually an undercurrent...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Edgar Allan Poe’s detective stories feature the ratiocination of C.Auguste Dupin,a detective Poe has created.However,this paper aim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ctually an undercurrent of irrationality in Poe’s detective stories.First of all,ratiocination,by definition,refers to inference,or deductive rules.It is also a type of the Enlightenment thinking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ason or rationality.In detective fiction,it is the detective’s ability to analyze the clues and reason out the truth.It is true that Dupin’s ratiocination predominates in Poe’s detective stories.However,a closer look will reveal that Dupin’s ratiocinative processes in these stories are in fact blended with his speculation or imagination,namely,elements of irrationality.That is,beneath Dupin’s seemly seamless ratiocinative model is indeed an undercurrent of irrationality.To find out the origin of this undercurrent,we have to researc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Poe’s detective stories.In the era of Poe’s detective stories,the Enlightenment is the dominant thinking,while there is also a resistant force developing at the same time,Gothicism.The Enlightenment puts a premium on reason;in contrast,Gothicism is often equated with irrationality,whose manifestations include horror or imagination.Poe,who is deemed as the“romantic ironist”,is a writer who is uniquely capable of making two statements with opposite meanings simultaneously.So as he indicates that ratiocination will lead to the truth in his detective stories,he may as well implies that imagination or speculation will also fulfill the same purpose.In addition,Poe excels in absorbing contraries;thus,he infuses both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into his detective stories.For Poe,the latter has to be subdued by the former.As a consequence,the former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Poe’s detective stories,while the latter ends up as an undercur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gar Allan POE C. Auguste Dupin ratiocination(-ive) irrationality
下载PDF
丢番图逼近与三角数列的极限
4
作者 李志国 邵泽玲 李慧云 《大学数学》 2024年第4期81-85,共5页
利用丢番图逼近理论中的无理测度方法得到了三角数列的一些极限公式,并给出了其在幂级数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 丢番图逼近 刘维尔数 无理测度 三角数列 幂级数
下载PDF
体育的本体论困境与非理性动因——一种本质主义的反思与探究
5
作者 王涛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体育本质论领域内的本质主义派别在遭遇体育至上性消解的资本时代困境时,在体育现象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中,历史唯物论的体育本质观幽而不显。据此,研究对本质主义及其哲学思想前提展开剖析与批判,认为规定性思维无论怎样精致... 体育本质论领域内的本质主义派别在遭遇体育至上性消解的资本时代困境时,在体育现象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中,历史唯物论的体育本质观幽而不显。据此,研究对本质主义及其哲学思想前提展开剖析与批判,认为规定性思维无论怎样精致,体育作为一个“属人”的概念,其外延不断延展、内涵先后遗忘与层累是体育从人类社会演进处遗留下来的独特特质,这决定了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的本质论难以揭示体育的真正出身。在资本社会的边缘处,人对资本社会权力的追求与反抗总会转捩为对感性动力正反两方面的追求,超越性地统一了资产者与无产者对至上性追求的天壤之别。受此启示,在资本的物化意识中,体育的感性动力含义便是在资本社会被忽视的、十分鲜明的、极具活力的潜在的体育本质。“意识”只有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作为存在的内在部分去领会“纯粹意识”,人对象性本质力量的主体性才得以重塑。因此,体育潜在的、独特的感性动力含义转捩为感性意识,属于资本时代体育表征人类至上性要去积极探索的哲学路径。马克思、尼采和福柯的非理性思想进一步确立起感性动力的本体论维度,由此“非理性—感性动力—感性意识”的诠释学关系成为人类应对资本时代体育至上性消解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本质 体育哲学 本质主义 感性动力 非理性
下载PDF
非理性何以“可见”:交往革命的心理转向与日常现实的媒介再造
6
作者 张铁云 李文洁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6,共7页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类社会整体上处于机构化运行状态,理性逻辑规制着各种元素的出场、组合调配与再生产,欲望、情感以及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在传播实践中被迫“让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沉降以及赋权/赋能的重要机制...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类社会整体上处于机构化运行状态,理性逻辑规制着各种元素的出场、组合调配与再生产,欲望、情感以及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在传播实践中被迫“让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沉降以及赋权/赋能的重要机制,激活了无穷无尽的个体和社会要素,创设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场景,人们更重视使用媒介时的情感体验和感性互动。趣缘链接和关系认同的内在装置,使社交媒体的空间生产从一开始便铺展于非理性逻辑,感性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和存在方式越发可见。这一现象,既明证了交往革命牵引于社会化媒体的属性偏好,也宣告了理性主义哲学在奔波千年之后必须重新回到存在本身,观照人的非理性和感性实践。基于此,文章结合媒介学相关知识,围绕交往革命的心理转向及其生成机制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 交往革命 理性逻辑 媒介化建构 感性实践
下载PDF
几类无理数的无理测度
7
作者 梁志斌 王煜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本文使用广义连分数去逼近er,tan (r),tanh (r),r∈Q*,判定他们是无理数,以及计算出其无理性测度为2。
关键词 广义连分数 无理性测度 无理数
下载PDF
“虚构悖论”是一个真正的悖论吗?
8
作者 陈常燊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79-88,143,共11页
“虚构悖论”全称“虚构物的情绪反应悖论”,实质上是一个文学、逻辑学、认知科学与当代美学前沿的跨学科综合论题。对此有两种回应方案,其一是柯林·拉福德的“非理性方案”,主张这里存在一个真正的“虚构悖论”,因而我们对不存在... “虚构悖论”全称“虚构物的情绪反应悖论”,实质上是一个文学、逻辑学、认知科学与当代美学前沿的跨学科综合论题。对此有两种回应方案,其一是柯林·拉福德的“非理性方案”,主张这里存在一个真正的“虚构悖论”,因而我们对不存在的事物产生强烈情绪反应的能力是非理性的;其二是肯达尔·沃尔顿的“描述性版本”,通过揭示前提中隐藏的缺陷,否认这里存在真正的悖论,继而提出了基于“假装”的描述性方案。然而实际上,对虚构物的情绪反应介于完全的可理解性与完全的不可理解性这两个极端之间,因此不管是拉福德式的“非理性方案”,还是沃尔顿式的“描述性版本”,都存在不足:前者未能看到信念—情感合理性是一个程度性问题,后者则忽视了信念—情感合理性是一个规范性问题。总之,“虚构悖论”表面上不可接受的结论实际上可以被容忍,因而它不是一个真正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物 情绪反应 “虚构悖论” 非理性 规范性
下载PDF
台湾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华清 梁巧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S1期118-123,共6页
台湾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胡华清,梁巧转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近40年来,台湾地区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经过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化阶段向资本及知识密集型的信息社会迈进。与此同时,人口也从“原始均衡阶段”进入“... 台湾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胡华清,梁巧转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近40年来,台湾地区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经过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化阶段向资本及知识密集型的信息社会迈进。与此同时,人口也从“原始均衡阶段”进入“人口转变阶段”而后转到“现代化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UMP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CONSUMPTION LEVELS irrationality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的非理性、不确定性和弹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61
10
作者 吴次芳 邵霞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4期98-105,共8页
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和非理性因素。以往单纯理性、确定性和刚性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而规划的非理性、不确定性和弹性理论在强调避免或利用规划中非理性、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规划应是一种动态... 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和非理性因素。以往单纯理性、确定性和刚性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而规划的非理性、不确定性和弹性理论在强调避免或利用规划中非理性、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规划应是一种动态、协调的思想,强调各方选择的多样性。土地利用规划非理性、不确定性和弹性理论的研究补充完善了规划的理性、确定性和刚性理论,有利于规划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非理性 不确定性 弹性
下载PDF
论被引频次评价的适应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被引量:54
11
作者 蔡言厚 杨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2,共4页
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中被用来测度学术论文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引频次评价是指用学术论文发表以后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以学术论文形态表征的研究成果,是评价与学术论文有关的期刊、学科(专业)、国家(地区)、单位(个人... 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中被用来测度学术论文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引频次评价是指用学术论文发表以后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以学术论文形态表征的研究成果,是评价与学术论文有关的期刊、学科(专业)、国家(地区)、单位(个人)的一种方法。被引频次评价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倡导的、国际上广泛公认的、以学术论文为载体的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目前,被引频次评价似乎已经成为评价期刊学术论文质量和学科(专业)、国家(地区)、单位(个人)学术水平的唯一方法。其实,被引频次评价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被引频次评价只适应于基础研究,不适应于开发(发展)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有局限性。总之,被引频次评价有它的适应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引频次 评价 适应性 局限性 不合理性
下载PDF
公正判断中的“非理性”:加工特征、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金生 叶春 +1 位作者 李旭 高婷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6-734,共9页
公正判断中的"非理性"研究是社会认知双过程加工理论在公正领域的拓展,也是不确定性管理和道德心理研究的延续。就加工过程而言,个体的公正判断可能同时依存"理性"和"非理性"两个结构和进化都不同的认知... 公正判断中的"非理性"研究是社会认知双过程加工理论在公正领域的拓展,也是不确定性管理和道德心理研究的延续。就加工过程而言,个体的公正判断可能同时依存"理性"和"非理性"两个结构和进化都不同的认知体系。置换过程、首因效应、极端判断、补偿偏见、责备无辜受害者和道德命令效应是公正判断中"非理性"的主要表现。自我因素、公正敏感性、道德认同、情绪状态和公正世界信念等个体变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来看,目前公正判断的"非理性"研究还比较庞杂,其进化根源、生理机制、如何与理性过程交互作用等还有待深入研究。此外,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关注第三方视角、多理论解释的整合及多水平因素的交互影响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判断 非理性 公正世界信念 双过程加工 道德信念
下载PDF
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易春黎 李建 +3 位作者 张丽芳 王铮 冯黄华 姚岚 《中国卫生经济》 2007年第6期39-41,共3页
通过对武汉市调查的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比较,发现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在“开大处方”、“药费偏高”、“滥用抗菌素、激素和注射”的现象,对此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居民、药品市场... 通过对武汉市调查的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比较,发现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在“开大处方”、“药费偏高”、“滥用抗菌素、激素和注射”的现象,对此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居民、药品市场和政府部门5个方面进行了因素分析,希望能为规范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用药、保障居民健康提供某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社区卫生服务 用药 原因
下载PDF
网络交往对人的非理性的双重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宁 宋朝普 杨金画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文论述了网络交往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剖析了网络交往对人的非理性的双重影响,提出在自律和它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良性互动与扬弃非理性来弱化网络交往对人的非理性的消极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交往 非理性因素 扬弃
下载PDF
概率判断中的合取谬误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程浩 徐富明 +2 位作者 王伟 李燕 史燕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7-978,共12页
概率判断中的合取谬误是指违反事件发生概率的合取规则而认为包含多个独立事件的复合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大于其中某些事件的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概率判断偏差现象。合取谬误的界定存在一定争议,相关的解释机制有因果模型理论、确认理论、惊... 概率判断中的合取谬误是指违反事件发生概率的合取规则而认为包含多个独立事件的复合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大于其中某些事件的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概率判断偏差现象。合取谬误的界定存在一定争议,相关的解释机制有因果模型理论、确认理论、惊奇理论等,影响合取谬误的因素有频率效应、训练效应以及个体差异等等。未来研究应联系逆转合取谬误的心理机制来完善已有的理论,同时注意应用研究以及其非理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取谬误 心理机制 影响因素 逆转合取谬误 非理性
下载PDF
论非理性的教学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叶峰 罗生全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61,共6页
当前教学的理性主义表现为教学生活的外在倾向、教学话语的本质主义和教学伦理的规范取向。非理性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一是关注生命的超越意义,二是重估本能的创造价值,三是回归生活世界的诉求。非理性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教学需要... 当前教学的理性主义表现为教学生活的外在倾向、教学话语的本质主义和教学伦理的规范取向。非理性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一是关注生命的超越意义,二是重估本能的创造价值,三是回归生活世界的诉求。非理性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教学需要澄明生存的本真性、关注情境的复杂性、凸显意义的生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 教学意义
下载PDF
对不合理性临床诊疗行为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马水清 衷兴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40,共2页
不合理性临床诊疗行为是指那些由医方向患者施行的与明确诊断和治愈疾病的目标不相符的诊断与治疗措施。它不仅会带来资源上的浪费,也会引起病人的损害。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其的控制也必须是综合、系统的。
关键词 不合理性 诊疗行为 探讨
下载PDF
我国转型期道德失范的非理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宁 邓翠玉 冷桥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非理性因素可以外化为人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而转型期人们道德情感的冷漠、道德意志的弱化、道德信念的迷失、传统道德习俗的影响,使非理性因素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导致道德失范现象的大量发生。为此,有必要激发人们的道德情... 非理性因素可以外化为人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而转型期人们道德情感的冷漠、道德意志的弱化、道德信念的迷失、传统道德习俗的影响,使非理性因素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导致道德失范现象的大量发生。为此,有必要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道德意志、坚定人们的道德信念、扬弃传统的道德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 社会转型期 道德失范
下载PDF
理性与非理性之辨:网络集群行为的产生及其演变 被引量:33
19
作者 孙凤 郑欣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1-49,共9页
以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使用者对"汉口路西延工程"的参与讨论为个案,通过对参与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及网上讨论的跟踪观察,发现发生在网络中的集群行为在初期存在着非理性的表现,并占据着讨论的主流,而理性观点则被淹没在讨论声中... 以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使用者对"汉口路西延工程"的参与讨论为个案,通过对参与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及网上讨论的跟踪观察,发现发生在网络中的集群行为在初期存在着非理性的表现,并占据着讨论的主流,而理性观点则被淹没在讨论声中。但随着事件的发展及讨论的深入,客观、理性的声音逐步增强,并与非理性开始了交锋,影响着参与者的表达。在交锋中理性逐步占据主流,并最终实现了回归,引导着参与者做深入的思考。文章最后提出对这种理性的回归的思考:这种回归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一个与此事件相关的事件的出现是否会再次引起讨论的高潮,又将会向什么方向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集群行为 BBS 理性 非理性 演变
下载PDF
我院2015年7-12月和2016年1-6月门诊处方点评结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骞 蒋志平 +1 位作者 何莉梅 何周康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促进我院门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门诊用药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共抽取1 200张,依据处方点评相关规定以及其他参考文献和药品说明书进行处方点评,按2015年7-12月和2016年1-6月分别... 目的:促进我院门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门诊用药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共抽取1 200张,依据处方点评相关规定以及其他参考文献和药品说明书进行处方点评,按2015年7-12月和2016年1-6月分别进行药物品种数和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比较分析。结果:2015年7-12月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2.28种、金额160.08元;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1.67%,注射剂处方比例18.33%;不合理处方比例13.50%(81/600),其中,不规范处方占8.64%(7/81),用药不适宜处方占83.95%(68/81),超常处方占7.41%(6/81)。2016年1-6月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2.53种、金额167.45元;抗菌药物处方比例19.83%,注射剂处方比例19.17%;不合理处方比例9.67%(58/600),其中,无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占87.93%(51/58),超常处方占12.07%(7/58)。结论:药师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对不合理处方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将处方点评和分析结果定期公示,及时完善电子处方信息系统,可有效减少处方不合理现象,防止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处方 不合理性 用药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