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lective Action as a New Approach to Rural Rejuvenation:Exploring Mobilization of Indigenous Community in Eastern Taiwan
1
作者 Ai-Ching Yen Mei-Jen Chi 《Management Studies》 2018年第3期188-205,共18页
The“Rural Rejuvenation Act”was legislated on 4th August,2010 by the government,which was designed to revitaliz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Taiwan.As rural decline fell into a vicious circle,problems s... The“Rural Rejuvenation Act”was legislated on 4th August,2010 by the government,which was designed to revitaliz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Taiwan.As rural decline fell into a vicious circle,problems such as rural migration,aging,lower education,lower average labor productivity,and overall low levels of public service,the government would like to actively solve the so-called“declining industry”.It is enacted to establish a rural rejuvenation fund and hope to take care of the farmers and fishermen in rural areas.The aim of this fund is to make the rural community filling with“vitality,health,and happiness”.To implement rural rejuvenation policy,besides top-down integrating strategies,the bottom-up promoting strategies are also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method.The Amis indigenous community in Eastern Taiwan was encouraged to apply Empowerment Program.According to the rejuvenation course rule,once organizations which make their farmers or residents finish four stages of course(including beginner’s course,advanced course,core course,and rejuvenation course)are qualified to propose a Rural Rejuvenation Plan.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was very happy about the four-year project which was approved by the government.However,whether the mobilization of whole community to execute Rural Rejuvenation Plan and achieve their rejuvenated goal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is needed to be investigated deliberatively.We propos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collective action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two dimensions:grou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is depended on external support by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depends on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support,such as subsidy to verification fees of organic farming or training and empowering farmers with specific knowledge.This study finds that:(1)The community did retain Amis culture;the leaders have been directly involved in strengthening operational capacity;(2)Leaders’efforts of mobilizing the whole community to implement the project collectively resulted in rational ignorance of the villagers and even resource centralization;(3)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were lack of coordination;the inequalit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may hinder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development.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collective action is not a panacea to mobilize the villagers to attend community-oriented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ive action rural REJUVENATION operational capacity indigenous community external environment
下载PDF
The Rural Elite and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2
作者 LAN Xu-pe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11期44-49,共6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ective action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social capita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game analysis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between the rural elite and ordinary villagers.I establish the inco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ective action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social capita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game analysis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between the rural elite and ordinary villagers.I establish the income model of public goods utility concerning the rural elite and ordinary villagers;research the incentive of social capital for the rural elite and villagers,and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the rural elite and villagers.Three inferences can be drawn from the model:the precondition for the elite to prompt the collective cooperation is having " good reputation" ;" good reputation" of the elite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can abate farmers' motive of " free rider" ;the role of the elite in organizing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can save the transaction costs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ve action.Taking the case of Shunhe Village,Panyu District,Guangzhou City,I explain this model.Finally,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th as follows:rebuilding the community credit;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rural elite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rural ELITE PUBLIC GOODS SOCIAL CAPITAL Collec
下载PDF
Registra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A Case Study of Ma'anshan City in Anhui Province 被引量:1
3
作者 Yingxiao WANG Zhongxiang Y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3期29-33,共5页
Making unified registra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and granting legal rights of rural collective and farmer land are necessities for protecting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farmers,implementing the party's rural... Making unified registra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and granting legal rights of rural collective and farmer land are necessities for protecting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farmers,implementing the party's rural policies,and the source of unified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and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registration of real estate.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s of Notice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Anhui Province on Implementing the Confi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Ownership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in order to integrat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safeguar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since January 2010,Ma'anshan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made an overall deployment in the whole city to carry out the confi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However,complex property situation of the collective land and the problems of existing registration system have brought about many problems.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we came up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registra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areas collective land REGISTRATION Ma’anshan City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基于20个革命老区的实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国良 何玟 欧阳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8-33,共6页
文章基于系统理论和组态视角,聚焦革命老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及其多因素联动效应。采用动态QCA方法分析2016—2021年我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时间维度上的... 文章基于系统理论和组态视角,聚焦革命老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及其多因素联动效应。采用动态QCA方法分析2016—2021年我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时间维度上的组态效应,并通过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探究各组态在革命老区覆盖度上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发现:单个因素并不构成高共同富裕水平的必要条件,但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必要性存在逐渐递增的时间效应。四条组态的一致性水平均较高,都在0.85以上,进一步提炼出共同富裕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为“人力-科技联动型”“制度创新主导型”“科技创新驱动型”及“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型”,其中,人力资本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在时间维度上,总体表现为解释力逐步增强,且2020年出现骤增拐点;在空间维度上,有两条组态的覆盖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动态QCA方法
下载PDF
数智赋能农村协商治理的实践路径——基于衡南县D村“人工智能+屋场恳谈”的社会实验
5
作者 周丽娟 朱成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12,共11页
当前农村协商治理面临主体缺位、官方主导、协商结果满意度差等现实困境。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采用数智技术解决协商治理难题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赋能理论和“人工智能+屋场恳谈”社会实验,考察了农村协商治理中数... 当前农村协商治理面临主体缺位、官方主导、协商结果满意度差等现实困境。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采用数智技术解决协商治理难题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赋能理论和“人工智能+屋场恳谈”社会实验,考察了农村协商治理中数智技术的主体赋能路径。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深度访谈发现:数智技术通过虚实场景再造、沉浸式体验、村务“云扩散”的心理赋能机制,唤醒乡村集体记忆、增强参与效能感、培育公共精神,提升了村民参与协商治理的意愿;通过数智平台拓展协商渠道、共享议题信息、回应民众关切等结构赋能机制,突破了村民参与的时空阻隔及知识结构、权力结构限制,提升了村民的参与能力;通过成果分配共商、决策过程公开、共创结果公示的成果赋能机制,增强了村民的参与获得感,提升了村民对协商结果的满意度。数智技术的有效赋能有助于农村协商治理中集体共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赋能 农村协商治理 屋场恳谈 集体共识
下载PDF
建构主义视角下农民集体行动研究——基于鄂北两村的调查
6
作者 罗峰 张一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1,共13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基层治理全局,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与成效,而农民集体行动能力则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在动态关系中洞悉农民集体行动的生成机制与行...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基层治理全局,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与成效,而农民集体行动能力则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在动态关系中洞悉农民集体行动的生成机制与行动逻辑,发现农民集体行动归根结底就是情境实践,即农民集体行动是在制度情境、本土情境、事件情境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促进成员组织化参与,在不同的主体互动中达成行动目标的共识,借助公共权威、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等建立协作配合的合作关系,构建起基层治理共同体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民集体行动 建构主义 情境实践 现代化 土地流转 农民参与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如何参与乡村媒介行动:“土味”短视频传播的人类学考察
7
作者 李菲 李士艳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151-167,共17页
人类学有关地方性知识的论说,以“情境”“特定”“专属”等特征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特定时空、地方和人群相联系。在传媒技术、话语生态快速迭代的当前社会语境下,众多“土味”短视频凭借低门槛、高弥散的媒介技术属性全面介入日常生活... 人类学有关地方性知识的论说,以“情境”“特定”“专属”等特征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特定时空、地方和人群相联系。在传媒技术、话语生态快速迭代的当前社会语境下,众多“土味”短视频凭借低门槛、高弥散的媒介技术属性全面介入日常生活,也在中国城乡关系的重构过程中拓展了地方性知识嵌入媒介社会行动的新讨论空间。本研究凸显媒介空间地方性知识的实践面向,基于一个西北乡村媒介生活图景的民族志深描,从符号人类学视域出发考察乡村日常生活的符号化与媒介化的具身实践,观照“刷”短视频这一微观身体操演中隐含的知识平权、信息扁平和基层主体身份意识的建构和表达,从而在媒介符号“可见性”“可供性”与“可刷性”的复杂关联中看到,地方性知识不仅作为一种知识要素嵌入了“土味”乡村的媒介符号图景,也作为重要的行动路径折射出乡村民众从“地方”这一特定历史位置参与当下媒介世界的复杂经验和主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媒介行动 “土味” 符号人类学 乡村
下载PDF
乡村产业融合对集体行动响应的影响——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的研究
8
作者 颜华 董富强 王彦智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5-603,共9页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利用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采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乡村产业融合对村庄集体行动响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集体行动响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利用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采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乡村产业融合对村庄集体行动响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集体行动响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乡村产业融合主要通过提高收入水平、重塑社会资本和增加政策感知等路径破解集体行动困境。同时,受利益联结机制驱动,乡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在原生型组织模式下更为显著。据此,建议进一步加快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持续优化乡村产业融合达成集体行动的良好生态,创新紧密型联结机制的实现形式,进而促进集体行动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集体行动响应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原生型组织模式
下载PDF
民族地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条件、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9
作者 马子红 孙逸雯 陈春潮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步入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依然存在组织化与市场化困境,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为推动这些...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步入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依然存在组织化与市场化困境,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为推动这些地区农村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也面临着整体质量不够高、带动效应不明显、监督机制不健全及人才供给不充分等现实困境,必须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引领、转型升级引领、共享发展引领与制度创新引领等方式,破解民族地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困境,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逻辑定位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葛宣冲 杨丽溶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5,共7页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范畴,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欠发达农村地区受制于区域位置、人力资源流失、生态资源沉淀等困境...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范畴,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欠发达农村地区受制于区域位置、人力资源流失、生态资源沉淀等困境,其乡村治理现代化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呈现出互嵌式发展。山西省X村的蜕变之路昭示了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基于此,从结构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从制度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部治理,从资源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素治理,从模式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合治理,是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治理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载PDF
国家公园联动发展区宅基地盘活的模式选择:基于群体利益异质性的视角
11
作者 王荣宇 马峥嵘 谭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群体利益异质性视角,通过比较百山祖国家公园联动发展区内两个典型村庄的特征,辨析经济和社会利益异质性对宅基地盘活的农户自组织模式与政企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为因地制宜选择国家公园联动发展区宅基地的盘活模式提供科... 研究目的:基于群体利益异质性视角,通过比较百山祖国家公园联动发展区内两个典型村庄的特征,辨析经济和社会利益异质性对宅基地盘活的农户自组织模式与政企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为因地制宜选择国家公园联动发展区宅基地的盘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群体利益异质性所引致的选择性激励能促成宅基地盘活的集体行动;(2)资源禀赋、群体规模、人口流动频率的村庄特征影响群体利益异质性程度;资源禀赋较好、群体规模较小、人口流动频率较低的村庄经济和社会利益异质性较强,资源禀赋较好、群体规模较大、人口流动频繁的村庄经济利益异质性较强但社会利益异质性较弱;(3)经济和社会利益异质性均较强的村庄更容易形成农户自组织的宅基地盘活模式,经济利益异质性较强但社会利益异质性较弱的村庄则适用政企合作模式。研究结论:群体利益异质性是影响国家公园联动发展区宅基地盘活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单一的强经济利益异质性不足以促成宅基地盘活的集体行动,还需发挥社会利益异质性对农户的内生激励作用,更好地落实国家公园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盘活 群体利益异质性 农村集体行动 国家公园联动发展区
下载PDF
农村集体地权界定的治理逻辑及其路径分化——基于珠三角地区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比较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13,共18页
农村集体地权的界定和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尝试在“产权的社会视角”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以阐明当代中国农村集体地权界定实践的理论逻辑。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两个相邻制造业重镇推行村级工业园改造政... 农村集体地权的界定和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尝试在“产权的社会视角”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以阐明当代中国农村集体地权界定实践的理论逻辑。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两个相邻制造业重镇推行村级工业园改造政策过程中形成的“基层村庄主导的多元化产权形式”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单一化产权形式”两种地权界定结果差异的比较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首先,地方政府与基层村庄围绕集体土地产权界定的博弈结果受到国家治理结构和村庄社会结构的影响。在地方分权的国家治理结构下,集体地权的界定结果取决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差异并通过呼吁机制发挥作用。其次,地方政府能够通过正式制度的调整形塑村庄治理结构,由此强化或削弱基层村庄的集体行动能力,最终对集体地权界定结果产生持续性的影响。最后,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东部发达地区应该更加尊重村集体和村民的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合作开展土地开发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产权界定 基层社会结构 集体行动能力
下载PDF
脱贫山区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海洋 胡玥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3期421-426,共6页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格局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中国农村涌现出大量代表、服务和维护农民利益的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因其公益性和社会性在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脱贫山区农村社会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格局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中国农村涌现出大量代表、服务和维护农民利益的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因其公益性和社会性在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脱贫山区农村社会组织自身存在内生动力匮乏、组织管理松散和结构失衡等问题,在乡村契合和自身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制约性。结合脱贫山区农村社会组织的现状、问题及作用,探析增强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有效对策,通过加强党政赋能、创新组织体系和强化组织衔接等措施推动农村社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进而完善其在稳定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推动与衔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组织 脱贫山区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农村灌溉设施共同管护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黑龙江省104个自然村的实证分析
14
作者 陈怀宇 张子源 +2 位作者 张雨林 荣东升 吴玲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239,共7页
如何达成公共设施管护的集体行动,从而规避“公地悲剧”一直以来是公共资源治理集体行动领域的重要议题。为引导农民自愿参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有效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本研究基于数理模型和演化博弈论,提出实现农业灌溉设施共同管护影... 如何达成公共设施管护的集体行动,从而规避“公地悲剧”一直以来是公共资源治理集体行动领域的重要议题。为引导农民自愿参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有效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本研究基于数理模型和演化博弈论,提出实现农业灌溉设施共同管护影响因素的假设,对黑龙江省104位自然村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假设。结果表明:(1)共同劳动机会对达成共同管护有显著正向影响。(2)非农业化程度对达成共同管护有显著负向影响。(3)耕地流转比例的估计值显著为负,说明经营规模和农业收入差距越大,越不容易达成共同管护。(4)户数达300户的村落,人均参与量最高,说明达成共同管护的概率与村落规模的大小呈倒U字型关系。文章提出政策启示:要完善各类共同劳动中“搭便车”行为的惩罚机制,形成选择性激励制度;减少小农户与规模经营的农业收入差异;培育小规模村落中意识形态型制度;实现大规模村落中个人贡献可见性是实现灌溉设施共同管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博弈论 灌溉设施 共同管护 集体行动 乡村建设行动
下载PDF
“空心村”治理的困境、构想与模式研究——基于优化的集体行动理论
15
作者 黄世臻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3,共7页
近年来,空心村治理成为我国乡村地区缓解资源浪费、吸引要素流入、盘活存量空间,进而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手段。然而由于集体土地、住房产权和户籍等因素限制,空心村治理面临双重困境,即“公共池塘资源”在乡村空置与城市要素流入受阻,... 近年来,空心村治理成为我国乡村地区缓解资源浪费、吸引要素流入、盘活存量空间,进而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手段。然而由于集体土地、住房产权和户籍等因素限制,空心村治理面临双重困境,即“公共池塘资源”在乡村空置与城市要素流入受阻,迫切需要实践创新和理论突破。基于常德市丹洲乡实证,研究发现:(1)其从“空心村”向“艺丹沅”的转变展现出典型的集体行动特质,经历了旧集体行动的失败与新集体行动的成功。(2)国家治理意志下渗和地方政府领导作用下,建立了利益相容的行动“新基点”,探索了制度创新的行动“新路径”,构建了可实践且可持续的行动“新体系”,从而实现空心村的善治。(3)通过构建新集体行动框架,丹洲乡的空心村治理探索出一种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共享发展收益的良性模式,为其他地区的空心村治理与乡村发展实践提供了具有参考性且可迁移、可实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治理理论 社区治理 集体行动 空心村
下载PDF
层递式动员:乡村公共建设行动中农民参与的逻辑审思
16
作者 黄振华 杨文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6,共9页
乡村公共建设行动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农民参与建设行动的积极性反映了乡村治理是否有效。本文以W村的三类公共建设项目为例,分析影响农民参与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干部权责的对等情况影响其动员行为,决定了动员行为与农民需求的匹配程... 乡村公共建设行动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农民参与建设行动的积极性反映了乡村治理是否有效。本文以W村的三类公共建设项目为例,分析影响农民参与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干部权责的对等情况影响其动员行为,决定了动员行为与农民需求的匹配程度,由此生成层递式、间断式和错位式三种动员方式,并呈现出与之对应的互动式、任务式和疏离式三类农民参与样态。其中,层递式动员下的有效参与能够助推乡村善治。这启示我们,必须健全干部动员激励机制,对标农民需求,推进乡村公共建设行动中积极有序的农民参与,以此保障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参与 乡村公共建设行动 层递式动员 乡村善治
下载PDF
乡城流动老年人能动适应的运作机制与发展型城乡结构的形塑
17
作者 班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02,共13页
运用“结构—行动”二重性的分析框架,从主位角度分析了乡城流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结果显示:乡城流动老年人对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的应对会通过对经济结构中的机会获取、关系结构中的规则调适与意义结构中的空间进退来予以能动调适,其能... 运用“结构—行动”二重性的分析框架,从主位角度分析了乡城流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结果显示:乡城流动老年人对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的应对会通过对经济结构中的机会获取、关系结构中的规则调适与意义结构中的空间进退来予以能动调适,其能动适应的实现离不开多重结构的支撑;发展型城乡结构与城乡融合的实现也离不开个体家庭的能动实践,后者主要包含家庭经济的合作主义、家庭结构的弹性与家庭伦理的韧性调适几个层面。在结构与行动的能动互塑下,乡城流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与发展型城乡结构之间实现了有机的嵌合,因而为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的渐进式韧性实现,应在政策上尊重乡城流动老年人的自主意愿与为他们在城乡间有主体性的两栖穿梭提供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老年人口 社会融入 社会适应 发展型城乡结构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分析——以湖北省S村和浙江省Q村为例
18
作者 崔霞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8,共8页
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揭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规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从制度、组织、资源、服务四方面为推进农... 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揭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规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从制度、组织、资源、服务四方面为推进农村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强化政治保障、增强内生动力、巩固民生根基。党建引领、产业转型、治理创新、兜牢民生促共富的具体实践可为落后农村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参考。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乡村区域治理新格局、推进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进路,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下载PDF
川渝跨界流域合作治理内生动力演化研究
19
作者 吴文建 陶宇 张磊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基于集体行动困境逻辑分析了影响川渝两地跨界流域共治的经济、责任、社会和政绩四类内生动力因素,通过构建地方政府采取合作治理行动策略的猎鹿模型探析了合作治理的演化稳定均衡策略,并考察了各动力因素对演化稳定均衡状态的影响。研... 基于集体行动困境逻辑分析了影响川渝两地跨界流域共治的经济、责任、社会和政绩四类内生动力因素,通过构建地方政府采取合作治理行动策略的猎鹿模型探析了合作治理的演化稳定均衡策略,并考察了各动力因素对演化稳定均衡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演化稳定均衡策略取决于搭便车收益概率;责任风险比政绩、社会效益更有利于激发两地合作的主动性;两地治理收益不对等对合作集体行动演化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共治 演化博弈 集体行动 猎鹿模型 川渝地区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争议的多元化解路径
20
作者 侯皓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共10页
伴随着我国农村产权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争议化解的路径问题亟待研究。实践中,成员资格认定案件的主管机关不够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决议的法律性质模糊,这均是缘于对村民自治权之运行边界的认识不足。另外,现行... 伴随着我国农村产权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争议化解的路径问题亟待研究。实践中,成员资格认定案件的主管机关不够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决议的法律性质模糊,这均是缘于对村民自治权之运行边界的认识不足。另外,现行立法中的解纷路径规制相对简略,亟需以村民自治权运行边界为原则进行路径优化,落实面向价值平衡的司法裁判理念,并结合“诉源治理”理念构建一套多元化纠纷解决办法。与此同时,应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第56条进行增修与完善,以实现相关解纷路径体系化构建的真正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纠纷多元化解 诉源治理 村域治理 村民自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