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hink Left-Behind Experience: New Categori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ggression
1
作者 Chunyang Zhang Yijun Lin +1 位作者 Yuyang Zhou Wei X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2021年第4期443-454,共12页
Left-behind experience refers to the experience of children staying behind in their hometown under the care of only one parent or their relatives while one or both of their parents leave to work in other places.Colleg... Left-behind experience refers to the experience of children staying behind in their hometown under the care of only one parent or their relatives while one or both of their parents leave to work in other places.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 showed higher aggression levels.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ft-behind experience and aggression,the current study categorized left-behind experience using latent class analysis and explore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ggression.One thousand twenty-eigh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 were recruited,and their aggression levels were asse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our categories of left-behind experience:“starting from preschool,frequent contact”(35.5%),“less than 10 years in duration,limited contact”(27.0%),“starting from preschool,over 10 years in duration,limited contact”(10.9%),and“starting from school age,frequent contact”(26.6%).Overall,college students who reported frequent contact with their parents during the left-behind period showed lower levels of aggression than others did.Females were less aggressive than males in the“starting from preschool,frequent contact”left-behind situation,while males were less aggressive than females in the“starting from school age,frequent contact”situation.Thesefindings indicate that frequent contact with leaving parents contributes to decreasing agg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Meanwhile,gend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is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SSION left-behind experience college students gender differences latent class analysis
下载PDF
B群人格障碍与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于宏华 傅文青 +3 位作者 姚树桥 曹文胜 陈晓阳 张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研究B群人格障碍与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在3140名大学生和600名劳教人员中,用PDQ+4和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做筛查和问卷测查,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DI-IV)做半定式查询。结果3140名大学生和600名劳教人员中共确诊B群人格障... 目的研究B群人格障碍与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在3140名大学生和600名劳教人员中,用PDQ+4和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做筛查和问卷测查,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DI-IV)做半定式查询。结果3140名大学生和600名劳教人员中共确诊B群人格障碍患者117人,大学生38人,检出率1.21%,劳教人员79人,检出率13.17%。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呈正相关(r值为0.16、0.27、0.20、0.31、0.24,P<0.01)。情感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呈正相关(r值为0.16、0.16、0.23和0.12,P<0.05)。性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正相关(r=0.15,P<0.05)。躯体虐待进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回归方程(Wald卡方=9.29,P<0.01);情感忽视进入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回归方程(Wald卡方=4.24,P<0.05)。结论躯体虐待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感忽视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横断面调查 童年期被虐待经历 大学生 违法劳教人群
下载PDF
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者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宏华 傅文青 +3 位作者 曹文胜 曹枫林 沈桥 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被试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特点。方法:先用PDQ+4问卷筛查,再以PDI-IV对筛查的阳性被试进行半定式查询确诊B群人格障碍患者,然后用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测查所有被试的童年负性经历。结果:除情感忽视因子... 目的:了解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被试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特点。方法:先用PDQ+4问卷筛查,再以PDI-IV对筛查的阳性被试进行半定式查询确诊B群人格障碍患者,然后用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测查所有被试的童年负性经历。结果:除情感忽视因子外,B群人格障碍组CTQ各因子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进一步将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BPD)组和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NPD)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BPD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的因子分和总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PD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被试的童年期创伤较正常组严重,BPD在情感方面的创伤性经历尤其明显,提示情感虐待和忽视是大学生BPD发病的特征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障碍 B群人格障碍 童年期创伤性经历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灿泽 宋东峰 +2 位作者 栾融融 温雅 傅文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从3227名二、三年级本科生中筛选出边缘型阳性者293例,用个性...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从3227名二、三年级本科生中筛选出边缘型阳性者293例,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第四版(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半定式晤谈法进一步筛选出BPD患者(得分>5分)31例。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按年龄和性别比随机选取114例为对照组。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①在PDQ-4+筛查中,总体的边缘型分量表分为(2.62±1.70);31例BPD患者中女18例,男13例,女性CTQ-SF不良环境因子得分高于男性[(13.63±4.54)vs.(9.83±1.95),P<0.01]。②BPD组的CTQ-SF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如,情感虐待(2.11±0.77)vs.(1.66±0.49),P<0.01]。结论: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童年期创伤经历,而且这种创伤经历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童年期创伤经历 大学生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儿童期不良经历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成人依恋与手机依赖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文福 何筱 +4 位作者 王瑞歌 曹饴珊 许景超 强景 赵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52-1858,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不良经历、成人依恋和手机依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期不良经历问卷、成人依恋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得到731份有效问卷。结果:①人际关系困扰与... 目的:探讨儿童期不良经历、成人依恋和手机依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期不良经历问卷、成人依恋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得到731份有效问卷。结果:①人际关系困扰与儿童期不良经历(r=0.32,P<0.001)、依恋焦虑(r=0.45,P<0.001)、依恋回避(r=0.35,P<0.001)和手机依赖(r=0.37,P<0.001)均显著正相关,儿童期不良经历与依恋焦虑(r=0.22,P<0.001)、依恋回避(r=0.15,P<0.001)和手机依赖(r=0.15,P<0.001)均显著正相关;②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和手机依赖分别在儿童期不良经历与人际关系困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均不包含0);③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和手机依赖在儿童期不良经历与人际关系困扰间起链式中介作用(95%CI均不包含0)。结论:儿童期不良经历通过成人依恋和手机依赖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不良经历 成人依恋 手机依赖 人际关系困扰 大学生
下载PDF
童年创伤经历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影响——自尊与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赵会春 刘艾祎 丰怡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32-137,共6页
采用童年创伤经历问卷、自尊量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风险行为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两所高校的8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童年创伤经历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影响,并检验自尊与抑郁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童年创伤经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 采用童年创伤经历问卷、自尊量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风险行为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两所高校的8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童年创伤经历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影响,并检验自尊与抑郁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童年创伤经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杀风险;同时,童年创伤经历可以通过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自杀风险,并通过抑郁负向预测自杀风险。最后,童年创伤经历也可以通过自尊与抑郁的链式中介路径显著正向预测自杀风险。研究显示,童年创伤经历时大学生成年自杀风险的危险性因素,且自尊与抑郁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经历 自尊 抑郁 自杀风险 大学生
下载PDF
“留守经历”大学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引导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温永慧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8-62,共5页
"留守经历"学生是当前社会中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特殊群体,其曾经的留守经历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产生诸多问题。该群体在进入高校学习后,在社会交往、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适应性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 "留守经历"学生是当前社会中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特殊群体,其曾经的留守经历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产生诸多问题。该群体在进入高校学习后,在社会交往、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适应性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身原因,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大学生获得客观支持的重要场所,高校在教育引导"留守经历"大学生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要建立健全帮扶激励机制,缓解其经济之忧;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用关爱温暖学生;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其学习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解决其心理问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服务其成长发展;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培养其社交能力;打造文明活力校园,提升其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大学生 教育引导
下载PDF
童年创伤经历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应对方式和应对灵活性的双重中介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宫火良 陈永强 +2 位作者 李淑雨 董磊 阎越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探究大学生的童年创伤经历对其抑郁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和应对灵活性的中介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河南省某高校选取678名学生,采用童年期创伤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量表、应对灵活性量表修订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探究大学生的童年创伤经历对其抑郁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和应对灵活性的中介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河南省某高校选取678名学生,采用童年期创伤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量表、应对灵活性量表修订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童年创伤经历对大学生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童年创伤经历对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应对灵活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积极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应对灵活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消极应对方式在对大学生抑郁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积极应对方式和应对灵活性在童年创伤经历和抑郁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综上,童年创伤经历一方面直接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应对灵活性的双重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抑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童年创伤经历 抑郁 应对方式 应对灵活性
下载PDF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启帆 《科教导刊》 2016年第11Z期179-180,共2页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这一"打工潮"现象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成长时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支持少、社会责任感缺乏就是其中部分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这一"打工潮"现象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成长时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支持少、社会责任感缺乏就是其中部分问题。如今,部分留守儿童已经步入大学,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大学生社会责任量表"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了实证测量,并对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 相关性 社会责任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大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暴露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郁林 张一 +3 位作者 李书琴 孙皖玉 宋先兵 万宇辉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暴露类型和时相与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关联,为大学生NSSI行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0—11月,整群选取安徽省2所不同城市的医学院校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了解社会人口学指标、童年期不良经历...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暴露类型和时相与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关联,为大学生NSSI行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0—11月,整群选取安徽省2所不同城市的医学院校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了解社会人口学指标、童年期不良经历和NSSI行为发生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ACEs不同暴露类型和时相与NSSI行为的关联。结果 7 623名大学生中NSSI行为检出率为16.46%(1 255例),男生检出率(24.10%)高于女生(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有ACEs大学生6 944人,占91.09%,其中持续暴露6 100人,占80.0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暴露于躯体忽视、情感忽视、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家庭功能不全和ACEs显著增加大学生NSSI行为发生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60(1.38~1.86)、2.13(1.81~2.49)、4.32(3.53~5.25)、4.74(4.02~5.59)、3.88(2.70~5.58)、2.87(2.38~3.46)、5.26(3.55~7.79)(P值均<0.05);男生暴露于ACEs与NSSI行为发生风险关联强度更高,女生暴露于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与NSSI行为发生风险关联强度更高。结论不同类型和时相的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大学生NSSI行为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建议开展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童年期 不良经历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下载PDF
童年不良遭遇与大学生焦虑情绪及手机依赖行为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亚丽 贺敬义 +1 位作者 张艳 张敬悬 《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了解童年不良遭遇对大学生焦虑情绪及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从枣庄市两所大学中抽取1741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童年不良遭遇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大学生手机依赖指... 目的了解童年不良遭遇对大学生焦虑情绪及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从枣庄市两所大学中抽取1741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童年不良遭遇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大学生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1741名大学生中有童年不良遭遇的有792名,约占45.5%。有无童年不良遭遇、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及情感忽视手机依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童年有无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及情感忽视SAS、MPA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童年有无躯体忽视MP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PAI总分及各因子分与SA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有无童年不良遭遇是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无童年不良遭遇与大学生焦虑程度有关,大学生焦虑程度越高,手机依赖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童年不良遭遇 焦虑情绪 手机依赖行为
下载PDF
儿童期创伤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负性情绪: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春阳 徐慰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4-591,共8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负性情绪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对391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间隔3个月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1)相较于没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心理韧性更低,抑郁、焦... 本研究旨在考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负性情绪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对391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间隔3个月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1)相较于没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心理韧性更低,抑郁、焦虑、压力水平更高;(2)在控制性别、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年龄与T1时间点负性情绪的作用后,T1时间点的儿童期创伤、心理韧性均能显著预测T2时间点的负性情绪;(3)低心理韧性水平下,儿童期创伤显著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高心理韧性水平下,预测作用不再显著。表明儿童期创伤是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负性情绪的风险因素,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儿童期创伤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留守经历 儿童期创伤 负性情绪 心理韧性
下载PDF
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的创伤后成长状况及与人格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月萍 顾海 徐圆圆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33-37,共5页
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从某独立院校1120名大一新生中筛选出有童年创伤经历的大学生663名,再用大五人格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进行调查,探讨有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的创伤后成长状况,以及童年创伤经历后的成长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童... 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从某独立院校1120名大一新生中筛选出有童年创伤经历的大学生663名,再用大五人格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进行调查,探讨有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的创伤后成长状况,以及童年创伤经历后的成长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有中等偏上水平的成长;童年创伤经历与创伤后成长、人格(谨慎性、外向型、宜人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负向显著预测创伤后成长;人格(谨慎性、外向型、开放性)与创伤后成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正向显著预测创伤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童年创伤经历 创伤后成长 人格
下载PDF
大学生旅游偏好与其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关系研究
14
作者 方小雨 马宝建 马由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6-92,共7页
环境学、心理学等领域已有丰富研究成果表明,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不同的成人在认知和行为上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目前旅游领域对儿童自然接触相关研究关注较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城乡成长背景、接触... 环境学、心理学等领域已有丰富研究成果表明,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不同的成人在认知和行为上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目前旅游领域对儿童自然接触相关研究关注较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城乡成长背景、接触频率、接触方式、接触环境、接触强度和接触感受六个维度出发,探究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对其旅游认知、情感和意向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时期的自然接触方式、环境、强度和感受均与旅游偏好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2)城乡成长背景和自然接触频率未呈现出与旅游偏好的显著影响关系,但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果,就儿童自然教育开展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提出针对性建议:(1)儿童自然教育活动应尽量在真实的野外自然环境中进行,保持适中的强度,并注意引导儿童对自然产生积极感受;(2)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应关注不同自然接触经历的大学生对自然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偏好 自然接触经历 大学生 儿童时期
下载PDF
童年逆境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明娟 许小凤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05-311,320,共8页
研究以1142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童年环境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问卷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童年逆境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负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显著... 研究以1142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童年环境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问卷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童年逆境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负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童年逆境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还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作用。本研究为预防和干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逆境 核心自我评价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
下载PDF
有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月萍 《科教导刊》 2020年第15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童年创伤经历的创伤后成长维度和产生机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某独立学院的9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有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的创伤后成长表现在自我转变、人际体验的改变、个人力量增强等三个方面;创伤后成长的产... 目的探究大学生童年创伤经历的创伤后成长维度和产生机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某独立学院的9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有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的创伤后成长表现在自我转变、人际体验的改变、个人力量增强等三个方面;创伤后成长的产生机制为反思、主动应对、社会支持、情感联结、父母态度的转变等五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童年创伤经历 创伤后成长 质性研究
下载PDF
童年期创伤经历与大学生人际困扰的关系: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
17
作者 李明月 丁月萍 李丹 《心理学通讯》 2022年第3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经历、述情障碍和人际困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量表(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28 Short Form)、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he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和人际关系综合... 目的:探究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经历、述情障碍和人际困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量表(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28 Short Form)、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he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466名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和AMO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经历、述情障碍及人际困扰在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童年期创伤经历(p<0.001)和述情障碍上的得分(p=0.023)高于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不和睦的个体在童年期创伤经历(p<0.001)、述情障碍(p=0.021)和人际困扰上(p=0.001)的得分高于家庭和睦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童年期创伤经历与述情障碍呈正相关(r=0.254,p<0.001),童年期创伤经历与人际困扰呈正相关(r=0.268,p<0.001),述情障碍与人际困扰呈正相关(r=0.461,p<0.001)。述情障碍在童年期创伤经历和大学生人际困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为0.212,占总效应值的43.62%。结论:早期的创伤经历可能会导致个体出现述情障碍,从而增加其未来出现人际困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创伤经历 人际关系 述情障碍 大学生
下载PDF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童年期亲子阅读经历的关系
18
作者 巢传宣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94-98,共5页
为探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童年期亲子阅读经历的关系,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西省某本科院校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与童年期亲子阅读经历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童... 为探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童年期亲子阅读经历的关系,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西省某本科院校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与童年期亲子阅读经历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童年期亲子阅读经历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即大学生童年期亲子阅读经历越多或越好,则越不容易发生手机成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成瘾倾向 童年期经历 亲子阅读 大学生
下载PDF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状况 被引量:11
19
作者 潘贵霞 李兵 +3 位作者 王静 章功良 莫茵 陶欣荣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国心理韧性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省某理工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350人和无...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国心理韧性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省某理工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350人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7人的儿童期虐待水平、心理韧性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受虐待水平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Z=-2. 696,P=0. 007)且心理韧性水平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Z=-3. 267,P=0. 001);心理韧性与儿童期虐待、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均呈负相关(r=-0. 279,P <0. 001,r=-0. 247,P <0. 001),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呈正相关(r=0. 280,P <0. 001);儿童期虐待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直接效应为0. 247,通过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 02%。结论心理韧性在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有留守的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以提高心理韧性水平为主要目的干预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儿童期虐待 心理韧性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原文传递
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童年期创伤经历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凌辉 杨艳 张建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5期522-523,521,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相关。方法:分层抽样选取32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和中文版童年期创伤问卷作为测量工具。结果:大学生人格障碍某些亚型与儿童期精神虐待经历之间存在显著...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相关。方法:分层抽样选取32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和中文版童年期创伤问卷作为测量工具。结果:大学生人格障碍某些亚型与儿童期精神虐待经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障碍阳性组在儿童期精神虐待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结论: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儿童精神虐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障碍 儿童期创伤性经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