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hink Left-Behind Experience: New Categori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ggression
1
作者 Chunyang Zhang Yijun Lin +1 位作者 Yuyang Zhou Wei X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2021年第4期443-454,共12页
Left-behind experience refers to the experience of children staying behind in their hometown under the care of only one parent or their relatives while one or both of their parents leave to work in other places.Colleg... Left-behind experience refers to the experience of children staying behind in their hometown under the care of only one parent or their relatives while one or both of their parents leave to work in other places.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 showed higher aggression levels.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ft-behind experience and aggression,the current study categorized left-behind experience using latent class analysis and explore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ggression.One thousand twenty-eigh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 were recruited,and their aggression levels were asse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our categories of left-behind experience:“starting from preschool,frequent contact”(35.5%),“less than 10 years in duration,limited contact”(27.0%),“starting from preschool,over 10 years in duration,limited contact”(10.9%),and“starting from school age,frequent contact”(26.6%).Overall,college students who reported frequent contact with their parents during the left-behind period showed lower levels of aggression than others did.Females were less aggressive than males in the“starting from preschool,frequent contact”left-behind situation,while males were less aggressive than females in the“starting from school age,frequent contact”situation.Thesefindings indicate that frequent contact with leaving parents contributes to decreasing agg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Meanwhile,gend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is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SSION left-behind experience college students gender differences latent class analysis
下载PDF
加强农村师范生大学物理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付东辉 刘艳凤 +1 位作者 王慧 胡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977-4978,共2页
针对多数农村师范生实验技能较弱的情况,通过改革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增加实验室开放,采用新的实验考核办法,使学生实验技能得以锻炼,实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培养了其实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农村师范生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下载PDF
向上流动的心理代价:农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汪卫平 袁晶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25-37,共13页
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流动使个体在情感体验上“受益”,但也有学者提出流动带来的是“离解”效应。通过对知乎网站“农村大学生”话题的数据以及深度访谈的分析,发现处于社会流动过程的农村大学生虽有积极情感体验,但也有被忽视和压抑... 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流动使个体在情感体验上“受益”,但也有学者提出流动带来的是“离解”效应。通过对知乎网站“农村大学生”话题的数据以及深度访谈的分析,发现处于社会流动过程的农村大学生虽有积极情感体验,但也有被忽视和压抑的消极情感体验,进而支持整合“离解”与“受益”效应的解释。这种体验以“心路历程回溯”与“阶层旅行比较”两种逻辑联结起身份认同、教育流动、阶层忠诚及阶层位置等主题。对长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突围的成就感”,因为获取了目标阶层文化资本;消极体验是“离开的煎熬”,主要是对原始阶层的忠诚带来的压力。对短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投入的充实感”,在于流动者广泛的实践性参与;消极体验是一种“位置的焦虑”,是因为生存境遇所致。研究结论为当前农村大学生的校园与职场适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社会流动 情感体验 场域-惯习
下载PDF
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新生逆境商与自我概念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艳玲 张俊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109-1113,共5页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逆境商(AQ)与自我概念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AQ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287名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以及133名农村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评测。结果: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忍耐因子评分高于男生(P&...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逆境商(AQ)与自我概念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AQ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287名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以及133名农村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评测。结果: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忍耐因子评分高于男生(P<0.05)。不同共留守时间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间的AQ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1岁开始留守大学生的AQ量表总分均高于<6岁和>11岁者(P<0.05和P<0.01),控制因子评分高于<6岁者(P<0.05),延伸因子评分显著高于>11岁者(P<0.01)。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理自我和自我认同因子评分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因子评分均高于男生(P<0.05~P<0.01),自我批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男生(P<0.01)。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Q总分与自我概念各因子均存在相关关系,道德自我与社会自我对AQ总分有正性预测作用。结论: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相比,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Q发展水平无明显不同,自我概念发展水平相对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概念 逆境商 农村留守经历 大学生
下载PDF
留守经历对农村户籍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和红 曾巧玲 王和舒琦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3-978,共6页
目的了解留守经历对农村户籍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为农村户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2—5月对北京地区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农村户籍大学生1290人。结... 目的了解留守经历对农村户籍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为农村户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2—5月对北京地区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农村户籍大学生1290人。结果在1290名农村户籍大学生中,轻度抑郁285人,占22.1%;中度抑郁161人,占12.5%;重度抑郁8人,占0.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留守经历、不同留守阶段及不同留守方式的农村户籍大学生抑郁状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现为有留守经历的农村户籍大学生更易出现抑郁状况,回归系数为0. 354;在小学阶段有过留守经历以及母亲外出时间更长的大学生更易出现抑郁状况,回归系数分别为0.504和0.499。结论曾经的留守经历对农村户籍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存在影响。父母应尽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提供完整的家庭环境,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干预和社会支持系统,预防抑郁状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户籍大学生 留守经历 抑郁状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成人依恋风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何冬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80-281,共2页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成人依恋的影响。方法以248名有农村留守经历和488名无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并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和成人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的施测。结果①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在依恋...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成人依恋的影响。方法以248名有农村留守经历和488名无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并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和成人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的施测。结果①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在依恋风格类型分布上与无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比较差异显著(χ2=7.997,P<0.01);有留守经历组在依恋回避上得分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组(t=2.839,P<0.01),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组(t=-2.805,P<0.01);②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374,P<0.001;r=-0.137,P<0.05),主观幸福感在依恋类型上有显著差异(F=3.865,p<0.01)。结论留守经历对农村大学生依恋和总体幸福感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留守经历 主观幸福感 成人依恋
下载PDF
农村留守经历在医学院校生自我概念与成就动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陈艳玲 张俊杰 于海波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农村籍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及有无留守经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83名农村籍医学院校大学生(留守经历生262人,非留守经历生121人),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TSCS)、成就动机量表(AMS)进行测量... 目的:探讨农村籍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及有无留守经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83名农村籍医学院校大学生(留守经历生262人,非留守经历生121人),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TSCS)、成就动机量表(AMS)进行测量。结果:成就动机强度、追求成功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与自我概念十个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P<0.01);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能正向预测追求成功动机(β=0.25、0.18),心理自我和自我批评分别能负向和正向预测回避失败动机(β=-0.29、0.14);有无留守经历能调节生理自我、自我行动与回避失败动机之间的关系(β=0.33、-0.52)。结论:自我概念中的生理自我和自我行动因子对回避失败动机的预测作用因有无留守经历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经历 医学院校生 自我概念 成就动机 调节作用
下载PDF
留守与非留守农村户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性创伤、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及其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睿 李英华 +1 位作者 田知旗 闫晓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6-1331,共6页
目的:留守与非留守农村户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性创伤、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及其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太原学院1129名农村户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性创伤问卷(STQ)、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进行测试。结果:1... 目的:留守与非留守农村户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性创伤、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及其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太原学院1129名农村户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性创伤问卷(STQ)、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进行测试。结果:1有留守经历与非留守经历农村户籍大学生的SCL-90量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4个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9,5.469,5.604,16.414;P<0.001)。2有留守经历与非留守经历农村户籍大学生的STQ问卷社会排斥或疏离、过度控制、社会竞争失败3个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93,14.897,14.659,36.101;P<0.001)。3有留守经历与非留守经历农村户籍大学生的CSAI量表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两个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97,-21.950,-17.548;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有留守经历的农村户籍大学生的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与STQ问卷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性,与CSAI量表角色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得分呈负相关。角色适应性、人际适应性、社会排斥或疏离、社会竞争失败4个因素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结论:与非留守农村户籍大学生比较,留守经历农村户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偏低;而社会性创伤水平较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性创伤、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密切;社会性创伤、社会适应能力可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农村户籍 社会性创伤 留守经历 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适应能力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师范生体验式师德养成的前提、机制及施行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瑷宁 曲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5,共8页
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人才保障,师德师风是体育教师队伍评价的第一标准.体育师范生是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其师德养成状况和内在构成是建设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研究立足教育现代化... 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人才保障,师德师风是体育教师队伍评价的第一标准.体育师范生是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其师德养成状况和内在构成是建设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研究立足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廓清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的时代内涵与体验式优化方法的基本理论,客观检视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存在的主体协同相对不力、内容构成较为单一、实践场域比较局限等突出矛盾.基于东北师范大学“城乡反差体验式教育实习模式”的典型案例,揭示出融组织主体与实践主体于一体的多元主体,融体育知识、技能、价值观于一体的内容体系,融城乡、大中小学于一体的实践场域,融主体协同、内容互通、场域联动于一体的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模式样态.研究认为,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离不开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合力共促,需要强化教育实践,并贯通职前、职中、职后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师范生 师德养成 城乡反差 体验式 前提 机制
下载PDF
早期留守经历会影响农村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吗——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永源 张青根 沈红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数据,探讨了早期留守经历对农村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发现,早期留守经历对大一新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是负向的,且对女生的负向影响大于男生,对独生子女的负向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在高等教育... 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数据,探讨了早期留守经历对农村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发现,早期留守经历对大一新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是负向的,且对女生的负向影响大于男生,对独生子女的负向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在高等教育期间,实习经历、社团经历、学习主动性对有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四毕业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更明显的正向影响,其可能是使有无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四毕业生问题解决能力差异不再明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留守经历 农村大学生 问题解决能力
下载PDF
指向“乡村教师”的高校师范生定向培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龚楠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7-50,共4页
指向“乡村教师”的高校师范生定向培养,是推进乡村教育优质师资建设、助推乡村教育发展、协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重大课题。将乡土意蕴融入指向“乡村教师”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构建创新性培养路径,主要包含以乡村理解教育为主体重塑... 指向“乡村教师”的高校师范生定向培养,是推进乡村教育优质师资建设、助推乡村教育发展、协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重大课题。将乡土意蕴融入指向“乡村教师”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构建创新性培养路径,主要包含以乡村理解教育为主体重塑通识教育,以乡村教学版块为补充完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以沉浸式体验为案例强化教学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以“回炉教育”优化学业评估与保障四个方面,高校应协同各方教育资源培养满足乡村真正需求的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高校师范生 定向培养 通识教育 乡村教学 沉浸式体验 回炉教育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经验凝练与能力提升——基于盱眙县旧铺镇“青年创客”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玉磊 马栋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7期119-123,共5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制度红利,而大学生返乡创业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返乡创业环境有待改善以及返...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制度红利,而大学生返乡创业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返乡创业环境有待改善以及返乡创业政策不完善等现实问题。盱眙县旧铺镇“青年创客”采取多方开拓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政策福利、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联合多家经营主体等措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之路,为其他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经验借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可以从大学生、高校、政府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加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大学生返乡创业 经验凝练 能力提升 “青年创客”
下载PDF
精英大学中农村学生的学习经历——对再生产理论的省思 被引量:17
13
作者 廖青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7-84,共8页
在上海市的四所精英大学中以立意取向选择了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布尔迪厄场域和资本的理论工具,从学习环境、学习参与和学习结果等三个学习经历维度进行了质化取向的个案研究。研究结论是:精英大学给进入其中的农村学生既带来了... 在上海市的四所精英大学中以立意取向选择了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布尔迪厄场域和资本的理论工具,从学习环境、学习参与和学习结果等三个学习经历维度进行了质化取向的个案研究。研究结论是:精英大学给进入其中的农村学生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绝大多数受访者凭借主体行动,掌握了此场域的逻辑和运行规则,在这一场域中完成了文化资本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学习经历 主体行动 场域 资本
原文传递
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在校发展成就的影响研究——基于4596名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调查 被引量:15
14
作者 贾勇宏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59-65,共7页
对1147名曾留守农村大学生与3349名普通大学生发展成就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在校发展成就存在着持久影响,曾留守农村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其他大学生,人格发展带有明显的留守经历烙印。农村留守... 对1147名曾留守农村大学生与3349名普通大学生发展成就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在校发展成就存在着持久影响,曾留守农村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其他大学生,人格发展带有明显的留守经历烙印。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在校发展成就的影响在对象上具有差异性,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时间消磨性,在影响性质上具有消极和积极的两面性特征。消除和应对农村留守经历的上述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对曾留守农村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帮扶,利用积极因素去消除留守经历的不利影响,全生命历程关爱留守儿童,加强对全社会曾留守青年的治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经历 曾留守农村大学生 在校发展成就 影响
原文传递
第一代农村大学生的学习经历分析——基于结构与行动互动的视角 被引量:32
15
作者 熊静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81,共8页
通过分析两所"985工程"高校中363名本科生的学习经历发现,空间位置结构和家庭文化结构对第一代农村大学生(即父母均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籍大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及学业能力发展水平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并且凭借直接授予... 通过分析两所"985工程"高校中363名本科生的学习经历发现,空间位置结构和家庭文化结构对第一代农村大学生(即父母均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籍大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及学业能力发展水平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并且凭借直接授予和间接传递两种方式赋予不同群体学生之间的学业能力差异关系。但结构限制作用是有限的,其制约效应会受到个体行动能力的挑战。第一代农村大学生通过改变行动策略,利用学校资源刻苦学习,最终缩小了与其他同学在学业能力发展方面的差距。这表明个体行动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弱化结构因素的固化效应。这为我国促进高等教育过程及结果公平提供了新思路和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代农村大学生 学习经历 结构效应 行动能力
原文传递
跃过“龙门”之后——基于知识分类视角的农村大学生学习经历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玉婷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8-16,共9页
本文以知识分类为视角对农村大学生的学习经历进行研究,发现知识类型不同,农村大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同,个人、家庭背景和大学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在认知关系强而通过表现教学传递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农村大学生曾具备的文化资本优... 本文以知识分类为视角对农村大学生的学习经历进行研究,发现知识类型不同,农村大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同,个人、家庭背景和大学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在认知关系强而通过表现教学传递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农村大学生曾具备的文化资本优势未能持续发挥作用。在社会关系强或通过能力教学传递的实践知识学习中,农村大学生受到家庭背景的限制,同时缺少充分的教育支持,感到困难重重。在通过能力教学传递的通用知识学习中,农村大学生选择受限,但较弱的社会关系使学生有机会突破限制,从而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专业/职业知识并且具备较强的认知关系和社会关系,同时通过表现教学和能力教学传递,农村大学生的学习经历是机遇与困境并存。教育者可从中学大学衔接、学业支持网络、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优化农村大学生的学习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学习经历 知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