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鱼类致病菌粗脂多糖(LPS)对斑点叉尾(鱼回)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勇 汪成竹 陈昌福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6年第4期170-173,182,共5页
用温酚法分别从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3种鱼类致病菌中提取粗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lus Rafinsque)后... 用温酚法分别从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3种鱼类致病菌中提取粗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l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对A.hydrophila活菌细胞内的杀菌活性,探讨了3种致病菌的粗LPS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粗LPS对斑点叉尾鮰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杀菌活性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供试菌的粗LPS上不同程度地存在3种致病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ns hydrophiila) 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 粗脂多糖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 免疫原性
下载PDF
酵母复合物对受免斑点叉尾鮰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广文 姚娟 +1 位作者 陈昌福 李兆文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7年第4期45-49,共5页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复合物,投喂经注射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菌苗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28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复合物,投喂经注射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菌苗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28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在饲料中添加酵母复合物对受免斑点叉尾鮰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mg·kg-1·d-1酵母复合物的饲料投喂受免斑点叉尾鮰,不仅可以使受免斑点叉尾鮰对灭活C.columnaris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人工感染C.columnaris活菌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供试鱼肝脏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复合物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免疫激活剂 免疫应答 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
下载PDF
我国淡水鱼类柱形病病原菌柱状黄杆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良发 谢海侠 +5 位作者 张金 李楠 姚卫建 张立强 熊传喜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7-377,共11页
为认识我国淡水鱼类烂鳃病的病原以及柱形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实验从发生烂鳃病的病鱼中分离细菌性病原,经过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是否在含托普霉素的Shieh培养基中生长并形成黄色假根状菌落,是否产生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的酶类等特性... 为认识我国淡水鱼类烂鳃病的病原以及柱形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实验从发生烂鳃病的病鱼中分离细菌性病原,经过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是否在含托普霉素的Shieh培养基中生长并形成黄色假根状菌落,是否产生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的酶类等特性的鉴定,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证实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是所分离的烂鳃病的病原。同时,研究也证实20世纪曾经命名为烂鳃(Gill-rot)病病原的鱼害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cola Lu,Nie & Ko,1975)是柱状黄杆菌的同物异名。利用分离到的16株柱状黄杆菌的16SrDNA序列,以及已经发表的柱状黄杆菌的相关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柱状黄杆菌的菌株聚成3枝,与柱状黄杆菌的三种基因组型(Genomovar)相对应。其中当时命名为鱼害黏球菌的强毒株G4与分别分离自日本和美国的两株聚为一枝。另外两枝包括的菌株较多,它们中的一些菌株来源于相同的鱼类宿主,如鲤形目的种类;但是,这两枝也包括一些特有的株,如从欧洲和美国的鲑形目鱼类上分离的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枝,这一枝还包括我国曾经命名为鱼害黏球菌的G18弱毒株。从我国隶属于鲈形目的鳜鱼和鲟形目的中华鲟上分离到的柱状黄杆菌则聚为另外一枝。作者认为对不同基因组型菌株的致病性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将可能从根本上认识鱼类柱形病的流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同物异名 柱形病 16SrDNA 系统发育 基因组型
下载PDF
加州鲈鱼(Micropterus salmoides)细菌性烂鳃、烂嘴病病原菌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邓国成 姜兰 +1 位作者 许淑英 李焕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83-92,共10页
本文报道从患细菌性烂鳃、烂嘴的加州鲈鱼(Micropterussalmoides)病灶中分离到滑动粘细菌F5、F25,经多次水中感染(包括再分离和再感染),能使健康的加州鲈鱼及多种池塘鱼类致病、死亡。根据其生物学特性... 本文报道从患细菌性烂鳃、烂嘴的加州鲈鱼(Micropterussalmoides)病灶中分离到滑动粘细菌F5、F25,经多次水中感染(包括再分离和再感染),能使健康的加州鲈鱼及多种池塘鱼类致病、死亡。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质粒DNA电泳分析,两株菌属同一个种,定名为柱状纤维粘细菌(Cytophagacolumna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鱼 烂鳃病 烂嘴病 柱状纤维粘细菌
下载PDF
柱状黄杆菌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夏君 吴志新 +3 位作者 张鹏 熊娟 庞丽娇 陈孝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70,共6页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ELISA)技术,建立了快速检测柱状黄杆菌的方法。结果显示:根据棋盘试验,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106cfu/mL和1∶5000,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00。在该条件下,...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ELISA)技术,建立了快速检测柱状黄杆菌的方法。结果显示:根据棋盘试验,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106cfu/mL和1∶5000,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00。在该条件下,所建立的间接ELISA能检测出5×104cfu/mL的柱状黄杆菌,且与爱德华氏菌、哈维氏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常见鱼类致病菌无交叉反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间接ELISA可不经细菌培养而直接检测人工感染后草鱼鳃组织中的柱状黄杆菌,该方法对柱状黄杆菌的检测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实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间接ELISA 检测
下载PDF
不同血清型柱状嗜纤维菌脂多糖蛋白质成分及其对鳜的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昌福 罗宇良 +1 位作者 曾妍雄 魏富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3-486,共4页
从 3种不同血清型的柱状嗜纤维菌中提取菌体脂多糖 (LPS) ,测定了其中蛋白质含量及其成分的变化 ,并分别作为免疫原接种翘嘴鳜 ,对LPS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血清型的柱状嗜纤维菌菌体LPS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差别 (t测验... 从 3种不同血清型的柱状嗜纤维菌中提取菌体脂多糖 (LPS) ,测定了其中蛋白质含量及其成分的变化 ,并分别作为免疫原接种翘嘴鳜 ,对LPS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血清型的柱状嗜纤维菌菌体LPS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差别 (t测验 ,P >0 .0 5 ) ,而其中蛋白质成分则有明显的血清型特异性。不同血清型的菌体LPS对翘嘴鳜的免疫原性没有明显差别 (t测验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型 柱状嗜纤维菌 脂多糖 翘嘴鳜 抗原性
下载PDF
翘嘴鳜烂鳃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文芳 李海燕 张剑英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6-250,共5页
从患典型烂鳃病的翘嘴鳜(Siniperca chuatisi)鳃上分离到6个菌株,从中筛选出毒性最强的SC-3,SC-6两菌株。通过生物学特性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致病力测试的结果,认为SC-3、SC-6为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是... 从患典型烂鳃病的翘嘴鳜(Siniperca chuatisi)鳃上分离到6个菌株,从中筛选出毒性最强的SC-3,SC-6两菌株。通过生物学特性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致病力测试的结果,认为SC-3、SC-6为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是翘嘴鳜烂鳃病的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SC-3对多种抗生素、呋喃类药物敏感而对磺胺噻唑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烂鳃病 柱状屈挠杆菌
下载PDF
池塘中大肠埃希菌、柱状屈挠杆菌和鳗弧菌的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谢骏 徐跑 +2 位作者 殷国俊 夏冬 郑小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研究鱼池中不同生物体表面柱状屈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鳗弧菌的区系分布。方法 :通过对本中心渔场的鱼池中的几种主要病原菌进行定期采样测定。结果 :这三种细菌在各种鱼体表的数量主要在 10 2 ~ 10 4CFU/cm2 波动 ,各种鱼体表... 目的 :研究鱼池中不同生物体表面柱状屈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鳗弧菌的区系分布。方法 :通过对本中心渔场的鱼池中的几种主要病原菌进行定期采样测定。结果 :这三种细菌在各种鱼体表的数量主要在 10 2 ~ 10 4CFU/cm2 波动 ,各种鱼体表上的同一细菌数量总体相差不大 (几倍之间 ) ,但有一定的选择性 ;另外同一种鱼其体表上的各种细菌有相似的分布规律。研究还表明柱状屈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鳗弧菌在池塘水体和各种浮游生物上的数量波动区域 :浮游细菌为 10 5~ 10 6CFU/L ,大型浮游生物为 10 3 ~10 4CFU/L ,小型浮游生物为 10 4~ 10 5CFU/L ,其分布顺序 (根据其平均值 )都是 :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总是远远高于小型浮游生物 (通常高 10~ 10 0倍 ) ,小型浮游生物也总高于大型浮游生物 (通常高 10倍左右 ) ;同一种生物其体表上的各种病原菌有相同的分布规律。结论 :这三种细菌在水体和各种生物体上的高峰期通常在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7月下旬至 8月上旬 ,因此 ,我们认为在这两个时间段 ,要特别重视 ,抓好防治鱼病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柱状屈挠杆菌 大肠杆菌 鳗弧菌 生物载体 区系分布
下载PDF
柱状黄杆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吕娜 殷晓平 +4 位作者 张虹茜 张懋岚 孙强 赵国坤 张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3,共5页
为快速检测柱状黄杆菌,本研究以纯化的柱状黄杆菌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以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检测法。最佳的方案为用0.08μg/孔纯化的单克隆抗体4℃包被过夜,30g/L牛血清白蛋白37℃封闭90min,多克... 为快速检测柱状黄杆菌,本研究以纯化的柱状黄杆菌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以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检测法。最佳的方案为用0.08μg/孔纯化的单克隆抗体4℃包被过夜,30g/L牛血清白蛋白37℃封闭90min,多克隆抗体的工作浓度为0.11μg/孔,检测抗原、多克隆抗体、酶标抗体均为37℃作用1h,显色15min后终止反应,当D492nm值≥0.776且P/N≥2.1时判定为阳性。该方法特异性强,与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等水产病原菌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剂量为1×103 CFU。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检测柱状黄杆菌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经验证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双抗体夹心ELISA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概述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林 孟彦 +1 位作者 罗晓松 曾令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9,共4页
分别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病毒病(CCVD)、肠道败血症(ESC)、柱形病(Columnaris)、“肠套叠”症(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 symptom)的流行情况、病原体、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疱疹病毒病 肠道败血症 柱形病 “肠套叠”病
下载PDF
安吉白茶对柱状黄杆菌抑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娜 韦薇 +3 位作者 顾帅 庞超 李雪娇 郭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为探讨安吉白茶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机理,本试验通过测定安吉白茶提取液与细菌作用前后培养液电导率和紫外吸收物的变化,以及菌体磷代谢和可溶糖的变化,初步阐明了安吉白茶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经安吉白茶提取液处理后... 为探讨安吉白茶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机理,本试验通过测定安吉白茶提取液与细菌作用前后培养液电导率和紫外吸收物的变化,以及菌体磷代谢和可溶糖的变化,初步阐明了安吉白茶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经安吉白茶提取液处理后,细菌培养液的电导率和可溶糖浓度均增大,菌悬液中的紫外吸收物也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表明安吉白茶提取液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通透性增加,进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此外,经安吉白茶处理后的柱状黄杆菌对磷的消耗量降低,以致严重影响了核酸、磷脂等细胞重要成分的合成及能量代谢,导致细菌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结果表明,安吉白茶可通过破坏菌体细胞膜及干扰磷代谢等途径抑制柱状黄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安吉白茶 抑菌机理
下载PDF
柱状嗜纤维菌的外膜蛋白和脂多糖及其对鳜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宝剑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4-528,共5页
关键词 柱状嗜纤维菌 外膜蛋白 脂多糖
下载PDF
柱状嗜纤维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昌福 王敏 罗宇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4-79,共6页
测定了17种抗生素对20株柱状嗜纤维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发现从湖北省各地患病鱼上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供试药物都高度敏感,而从广东省中山的患病翘嘴鳜和斑鳢上分离的菌株则对四环素类、氨基甙类... 测定了17种抗生素对20株柱状嗜纤维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发现从湖北省各地患病鱼上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供试药物都高度敏感,而从广东省中山的患病翘嘴鳜和斑鳢上分离的菌株则对四环素类、氨基甙类和大环类酯类的部分抗生素显示出高度耐药性。推测这是由于无序使用抗生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柱状嗜纤维菌 抑菌浓度 杀菌浓度
下载PDF
培养时间对柱状嗜纤维菌脂多糖蛋白质成分和免疫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昌福 曾妍雄 楠田理一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9-162,共4页
从培养不同时间后的柱状嗜纤维菌中提取菌体脂多糖 (LPS) ,测定了其中蛋白质含量及成分的变化 ,并分别作为免疫原接种翘嘴鳜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培养时间对菌体LPS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对其蛋白质成分则有一定影... 从培养不同时间后的柱状嗜纤维菌中提取菌体脂多糖 (LPS) ,测定了其中蛋白质含量及成分的变化 ,并分别作为免疫原接种翘嘴鳜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培养时间对菌体LPS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对其蛋白质成分则有一定影响 ,而菌体LPS中蛋白质成分与其免疫原性有关 ,从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嗜纤维菌 脂多糖 免疫原性 培养时间 蛋白质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两种鱼类病原菌脂多糖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昌福 李静 吴志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81-483,共3页
不同方法提取两种鱼类病原菌脂多糖的化学成分分析陈昌福李静吴志新(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ANANALYSISONCHEMICALCOMPOSITIONOFEdwardsielafujianensis... 不同方法提取两种鱼类病原菌脂多糖的化学成分分析陈昌福李静吴志新(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ANANALYSISONCHEMICALCOMPOSITIONOFEdwardsielafujianensisANDCytophagacol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爱德华氏菌 柱状嗜纤维菌 脂多糖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抗柱状黄杆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娜 赵国坤 +4 位作者 孙强 张虹茜 殷晓平 张懋岚 张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4-67,共4页
为制备抗柱状黄杆菌多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颗粒性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收集的抗血清通过辛酸-硫酸铵法纯化,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纯化后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交叉反应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蛋白质浓度为29.28mg/mL,效价在1∶6.4... 为制备抗柱状黄杆菌多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颗粒性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收集的抗血清通过辛酸-硫酸铵法纯化,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纯化后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交叉反应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蛋白质浓度为29.28mg/mL,效价在1∶6.4×104以上,与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及哈维氏弧菌等水生动物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抗柱状黄杆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可用于柱状黄杆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多克隆抗体 免疫学特性
下载PDF
草鱼母源免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昌福 李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3-78,共6页
用酚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对草鱼雌亲鱼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7次。通过检测草鱼雌亲鱼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受精卵和鱼苗中凝集抗体效价,首先证明了草鱼雌亲鱼对免疫原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其凝集抗体可... 用酚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对草鱼雌亲鱼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7次。通过检测草鱼雌亲鱼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受精卵和鱼苗中凝集抗体效价,首先证明了草鱼雌亲鱼对免疫原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其凝集抗体可以通过受精卵而传递给仔代,而且这种凝集抗体能在孵化后的鱼苗体内持续存在27d以上。然而,用活菌对174日龄的鱼种攻毒的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与对照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源免疫 柱状嗜纤维菌 草鱼
下载PDF
鱼类三种致病菌的粗脂多糖对异育银鲫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昌福 陈超然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3-488,共6页
用温酚法从柱状嗜纤维菌、嗜水气单胞菌和鳗弧菌中提取的粗脂多糖 (LPS)作为免疫原 ,分别接种异育银鲫后 ,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 ,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用A .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 ,探讨鱼类 3种致病菌的粗... 用温酚法从柱状嗜纤维菌、嗜水气单胞菌和鳗弧菌中提取的粗脂多糖 (LPS)作为免疫原 ,分别接种异育银鲫后 ,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 ,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用A .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 ,探讨鱼类 3种致病菌的粗LPS对异育银鲫免疫原性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 ,从 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粗LPS对异育银鲫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 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 ;与对照鱼相比 ,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上升 ,受免鱼对A .hydrophila活菌攻毒均产生了较强的免疫保护力。说明在每种供试菌的粗LPS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3种致病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致病菌 粗脂多糖 异育银鲫 免疫原性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对3种致病菌灭活菌苗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惠芳 汪成竹 陈昌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4-658,共5页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斑点叉尾鮰对3种灭活菌苗的免疫应答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对斑点叉尾鮰经腹腔注射接种3种灭活菌苗能刺激受免鱼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受免鱼产生了对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凝集抗体和交叉凝集抗体,与未接种菌苗的对照鱼相比,受免鱼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上升,活菌攻毒的结果也证明了受免斑点叉尾鮰对C.columnaris,A.hydrophila和E.ictaluri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嗜纤维菌 嗜水气单胞菌 叉尾鲴爱德华菌 斑点叉尾鲴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宗升 童桂香 +5 位作者 廖荣秋 黎小正 廖永志 陈静 吴伟军 韦信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23-126,共4页
从网箱患柱形病的斑点叉尾鮰病灶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Z130310),经回归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高度致死性。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菌体细长、两端钝圆、弯曲或直的杆状,菌落浅黄色,... 从网箱患柱形病的斑点叉尾鮰病灶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Z130310),经回归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高度致死性。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菌体细长、两端钝圆、弯曲或直的杆状,菌落浅黄色,边缘不整齐呈根须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分解酪素和明胶,不分解纤维素、几丁质、酪氨酸、七叶灵和淀粉,硝酸盐还原阳性,吲哚和葡萄糖产气阴性。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YZ130310与GenBank上登录的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ATCC 49512株的16S 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达99.6%;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YZ130310与柱状黄杆菌(AY095342)聚为一支。综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的分类鉴定结果,菌株YZ130310可鉴定为柱状黄杆菌(F.Columnare)。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Z130310对头孢哌酮等7种药物敏感,对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等7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柱形病 柱状黄杆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