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search on the Logic and Value of“Two Combinations”
1
作者 Liang W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Management》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logic,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nd the value of social governance,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two combination”,the inheritance of the idea of Marxi...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logic,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nd the value of social governance,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two combination”,the inheritance of the idea of Marxism,the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governance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 combination Adapt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Great significance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性省思——从五四时期“大同”观念的再出场说起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增岽 范嘉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F000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性与省思西方现代性的现实议题,受社会心理转变和推介核心价值观念的隐喻思维影响,纷纷试图采用“大同”观念解决时代问题。但因择取非科学的思想学说,不具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空间,不仅未能带动传统观念发挥时代价值,而且使其落入倒退或空想的窠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深叶茂,在于其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文化发挥鼓舞群众实践的效力,使人民群众通过先进阶级语境中的传统观念理解、认同和运用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地应对现实课题及社会心理转变,科学利用隐喻思维推动理论大众化。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第二个结合”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打开创新空间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第二个结合”继承发展了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更多原创性理论探索和创新,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确证了民族标识和政党形象,承担世界责任、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隐喻思维
下载PDF
“两个结合”思想的问题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洁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59,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第一个结合”内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即“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当代特定历史语境下提出的重要课题。“两个结合”是既成事实,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第一个结合”内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即“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当代特定历史语境下提出的重要课题。“两个结合”是既成事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从现实层面回答了“两个结合”的可能性。但是,“两个结合”为何必要、如何可能、何以实现、意义何在等问题,还需要从理论上作出诠释。细致梳理“两个结合”思想涉及的基本问题,展现其中蕴含的理论逻辑,对于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思想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个结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依据、使命耦合、进路落点
4
作者 杜俊华 李晶晶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蓝图,是势之所趋、使命所向。新的历史起点,要从赓续中华文明“历史文脉”、构筑意识形态“精神家园”、谱写中华民族“文明华章”、承托全球“文明倡议”四大落点,推陈出新地实现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问题域的历史性创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种视角
5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于以问题导向作为综合创新之源,进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问题域的历史性集合。作为一种思想和实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围绕“如何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类自由解放”这一问题历史地发生...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于以问题导向作为综合创新之源,进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问题域的历史性集合。作为一种思想和实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围绕“如何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类自由解放”这一问题历史地发生与展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则立足于具体历史情势,提出了如何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开辟现代化新道路,以此实现自由解放的历史性问题,这就开拓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问题域。基于这种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意味着立足于具体历史情势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问题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意味着根植于本民族优秀文化不断把握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问题导向 中国式现代化 “两个结合”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的内在机理探赜
6
作者 肖贵清 刘世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在理论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在理论特质、价值取向层面的高度契合是二者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实现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国化”“化中国”的成功实践中实现了由高度契合到有机结合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肩负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分析和研究“第二个结合”并使其走向深入,既是必然要求也是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以文化精华滋养马克思主义,充实其文化生命和鲜活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推进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
7
作者 宋才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最大法宝”,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中华传统...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最大法宝”,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契机。“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未来需要以“第二个结合”为科学指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二个结合”铸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提升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方法,增强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推进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应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文明对外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 两个结合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两个结合”指导下文艺美学的“出发”与“再出发”
8
作者 李永新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9期24-35,I0001,I0002,共14页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现代转换,是胡经之提出文艺美学的重要初衷之一,也是在美学研究领域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两个结合”精神的引领下,文艺美学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现代转换,是胡经之提出文艺美学的重要初衷之一,也是在美学研究领域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两个结合”精神的引领下,文艺美学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彰显中国古典美学重视审美经验并对其进行抽象概括的独特特点。文艺美学的“出发”,意味着这一理论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密切关注现实,努力诠释和重建中国古典美学中富有生命力的美学范畴。在此基础上,“再出发”的文艺美学一方面深入到文学艺术的物性媒介层面,通过对不同艺术的跨媒介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把握超越具体艺术作品与艺术门类的统一性特点,另一方面将文学艺术视为表意实践活动,从汉语的民族特性的角度揭示文艺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复杂关联,进一步推动“汉语文学”“汉语诗学”“汉语美学”等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文艺美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古典美学 表意实践
下载PDF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
9
作者 倪明胜 安雅琴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与展开,源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和实践拓新。“两个结合”开启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新空间,既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路径,也科学指明推进...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与展开,源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和实践拓新。“两个结合”开启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新空间,既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路径,也科学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遵循。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论,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及时求解时代新课题,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不断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新格局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理路
10
作者 刘建荣 陈红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思考这一重大命题,可以从“何以可能”“何以必须”“何以实现”三个维度进行审视与建构,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发展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有着重...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思考这一重大命题,可以从“何以可能”“何以必须”“何以实现”三个维度进行审视与建构,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发展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应坚守正确政治立场,秉承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用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锚定发展良机,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助推民族复兴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 结合
下载PDF
“两个结合”: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安龙 《求实》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M0003,共13页
“两个结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主线。推进“两个结合”,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殊国情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的应有之义,是中... “两个结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主线。推进“两个结合”,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殊国情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本质体现。实现“两个结合”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主”与“客”的良性互动、“守”与“变”的有机统一、“正”与“反”的双面启示、“前”与“后”的有效承接等方面。从内在运行机理来看,“两个结合”具有融通性、同步性、共基性和互动性。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是“两个结合”的核心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是“两个结合”的根本主体,党内领袖群体是“两个结合”的重要主体。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必须坚持以与时俱进为“先”、以文化创新为“重”、以人民至上为“核”、以党的领导为“纲”、以调查研究为“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具体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对于赓续中华民族的根脉,夯实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的方法途径主要包括:从富民厚生到...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对于赓续中华民族的根脉,夯实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的方法途径主要包括: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推动中华物质文明实现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推动中华政治文明实现现代转型;从革故鼎新的担当精神到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推动中华精神文明实现现代转型;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中华社会文明实现现代转型;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中华生态文明实现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文明
下载PDF
共同富裕:“两个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生动实践
13
作者 周健 李丽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2-86,共5页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的培育下形成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两手抓”、坚持循序渐进赓续...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的培育下形成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两手抓”、坚持循序渐进赓续推进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坚持正确思想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骆郁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六个坚持”创新方法,还需要把根本方法和创新方法融合起来,转化为可以操作、运用的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构、自主与开放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方法的创新运用推动理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价值和创新使命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元辰 殷忠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活态样本。身国共治,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现实样本和具体形态。道以医显,中医药文化蕴涵的思维、观念、方技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活态样本。身国共治,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现实样本和具体形态。道以医显,中医药文化蕴涵的思维、观念、方技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高度契合性。援医弘道,进一步挖掘与阐发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自强,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医药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之多维探赜
16
作者 吴诗洁 李桂花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发展、开拓中能够带领人民完成一项项艰难的历史使命,根本在于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历史起点上,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发展、开拓中能够带领人民完成一项项艰难的历史使命,根本在于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历史起点上,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论断。从历史参照的角度看,“第二个结合”之所以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针对的是以往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不同的思想解放而言的,无论是建党初期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僵化”,以及当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体现了“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时代使命。从问题指向的角度看,“第二个结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对“古”与“今”关系的解决;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中,对“中”与“外”关系的处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对“源”与“流”关系的把握,给出科学指导与根本遵循。从价值意蕴的角度看,“第二个结合”之所以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是因为其不断以历史主动精神与高度的文化自信追溯中国道路的历史性根基,在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促进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产生新的文化生命体,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文化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意义
17
作者 郑文芳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20,39,共4页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经”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两个结合”的视域下“第二个结合”直接与中国现代化的特色密切关联,是关涉传统文化继承与超越的重大事件。在新时代背景下...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经”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两个结合”的视域下“第二个结合”直接与中国现代化的特色密切关联,是关涉传统文化继承与超越的重大事件。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其结合的意义,推进两者有效融合的路径是实现“第二个结合”的外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个结合”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伦理意蕴和价值效用方面的契合性研究
18
作者 钱宇晨 杨一丹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2-1228,共7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为“仁、和、精、诚”的伦理价值原则,而这些价值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立场、伦理内涵、社会理想以及内在发展路径上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为“仁、和、精、诚”的伦理价值原则,而这些价值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立场、伦理内涵、社会理想以及内在发展路径上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原创思维方式,其强调仁者爱人的价值立场、生命至上的伦理内涵以及“医以济世”“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价值指向、德性基质和话语体系上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全球公共卫生实践相结合,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过程中,挖掘二者在更深层次的契合点,探索双方互补的效用空间,使二者在开放中相互吸收,在融合中更新发展,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必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结合” 伦理内涵 价值效用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19
作者 何毅 江雪 高榬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理论建设过程中总结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两个结合”不仅深入地揭示了马...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理论建设过程中总结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两个结合”不仅深入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逻辑,而且始终辩证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进程始终,指明了党何以能够在过去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演进历程。随着我国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书写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一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的价值意蕴、逻辑理路和发展原则
20
作者 张海防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9,共10页
“第二个结合”科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逻辑,使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原创性意义的理... “第二个结合”科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逻辑,使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原创性意义的理论命题。理解这一命题,需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第二个结合”思想理论和行动实践的推进主体,实现了以马克思主义“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马克思主义为人民大众的信仰并最终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和实践,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既内在包含了前提、条件、结果的双向互动,呈现了从形式、内容到意义的演进发展,也深刻彰显了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的辩证统一。“第二个结合”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把“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二个结合”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