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9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ing the Rule of Law with the Rule of Morality——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Rule by Virtue
1
作者 徐显明 LI Kunya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7年第2期103-109,共7页
Key points:Throughout the ages,rule of law has been an indispensable means of governing a state.However,a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ointed out,it is not enough to govern a state by the rule of law
关键词 of it or a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rule by Virtue Combining the rule of law with the rule of morality rule by is that been on with
下载PDF
Women’s Councils: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Autonomy and the Rule of Law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2
作者 曲相霏 TONG Xiaomei(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0年第5期638-656,共19页
The women’s councils are an innovation advocated by the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fo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anagement and grassroots democracy.They are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women to participat... The women’s councils are an innovation advocated by the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fo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anagement and grassroots democracy.They are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women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2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nd are a model of"the combination of autonomy,rule of law and rule of virtue."The women’s councils have aroused the enthusiasm of women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stimulated their autonomous vitality and creativity,and help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men’s lack of representation and voice in decision-making.The process of deliberation is also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awareness of rights,rules,consultation ability,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even thinking about the rule of law.The women’s councils not only help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and children and promote women’s development,but also has unique value in enriching grassroots consultative democracy,developing grassroots mass autonomy,building a society ruled by law and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we should therefore fully affirm,support and perfect the women’s councils so as to make it long-term,standard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men’s councils consultative democracy society ruled by law combination of autonomy rule of law and rule of virtu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下载PDF
高校师德内部治理“德法并举”的逻辑与实践路向
3
作者 杨聪林 蒲清平 +1 位作者 周宇 王涛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85-94,共10页
“德法并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突出强调新时代高校师德内部治理“德法并举”,是遵循高校师德养成规律的内生要求,是顺应高校师德建设历史的逻辑选择,是解决高校师德内部治理现实问题... “德法并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突出强调新时代高校师德内部治理“德法并举”,是遵循高校师德养成规律的内生要求,是顺应高校师德建设历史的逻辑选择,是解决高校师德内部治理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错误认知制约治理对象的思想认知,人情迁就成为治理主体的情感牵绊,机制运行不畅制约治理过程的运行效能。“德法并举”推进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提升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效能,需以“德法普及”为先手,统一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思想;以“信息公开”为抓手,夯实高校师德内部治理环节;以“挂图作战”为推手,盘活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并举” 高校师德 内部治理
下载PDF
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理路、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 陈东利 《职业技术》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劳动幸福观是对劳动价值的自我体认与情感认同,是劳动实践的动力之源与精神支撑,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性意义。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 劳动幸福观是对劳动价值的自我体认与情感认同,是劳动实践的动力之源与精神支撑,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性意义。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施路径上应形成以明确教学目标为先导、以优化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突出学生主体为根本、以改革教学评价为保障、以外化教学成果为支撑的系统化推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观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学原则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教学策略研究
5
作者 王冠九 朱绍权 张宝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05-107,共3页
医学生是未来触摸人身体的人,肩负着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课程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治核心素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课程教学内容,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 医学生是未来触摸人身体的人,肩负着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课程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治核心素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课程教学内容,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和水平。且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走好以后人生路提供有效思想道德法治保障,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人才保障。文章围绕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提出改进课程教学的应对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职业道德 法治 教学策略
下载PDF
道德支撑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探析
6
作者 魏长领 刘思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4,共8页
法治文化是人们对法治所持有的共同价值观念、追求、思维方式、信仰等,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实践活动、物质成果的总和。法治文化既包括精神层面的要素,也包括物质层面的要素,还包括实践层面的要素。法治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实现依法治... 法治文化是人们对法治所持有的共同价值观念、追求、思维方式、信仰等,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实践活动、物质成果的总和。法治文化既包括精神层面的要素,也包括物质层面的要素,还包括实践层面的要素。法治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略之一。道德对法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道德支撑法治文化建设至少包括五个方面:道德对科学立法的支撑;道德对严格执法的支撑;道德对公正司法的支撑;道德对全民守法的支撑;提升“关键少数”道德素质助推法治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化建设 道德支撑 基本路径
下载PDF
论基于儿童立场的中小学德育教材建构
7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7,共9页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坚守儿童立场,有利于教材激发儿童学习的真正兴趣,建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并实现学科的融合互动。前人的初步探索表明,中小学德育教材坚守儿童立场是可行的。基于儿童立场,中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目的要基于儿童又超越儿童中心;教材要成为激活儿童发展的“活性因子”;教材内容既要重视儿童经验,也要重视人类知识,并对后者进行心理学化处理;教材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实现“利学易教”;教材语言要溢满童趣且符合儿童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儿童立场 中小学教材 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周礼》之“灋”与《大司寇》德刑思想发微
8
作者 彭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7,共10页
《周礼》中的“灋”字,经学家指为“法”字的古文,《说文》以“刑法”解之,有学者据此将《周礼》定性为法家著作。今验诸《周礼》“灋”字,几与刑法无关,而是典礼、文制、官法、规定、法式、数量、技术规范等的总称,具有“软法”的性质... 《周礼》中的“灋”字,经学家指为“法”字的古文,《说文》以“刑法”解之,有学者据此将《周礼》定性为法家著作。今验诸《周礼》“灋”字,几与刑法无关,而是典礼、文制、官法、规定、法式、数量、技术规范等的总称,具有“软法”的性质,表明《周礼》的行政管理已臻于标准化、网络化的层面。《周礼》司法系统与审鞫程序等完整载于《秋官》。《大司寇》六条官法,以体现德教之法的“五刑”为首,以圜土、嘉石等温和方式教化罢民,以肺石关照弱势群体等继之,而将“正五刑”退置《小司寇》《司刑》,此一顺序旨在彰显教化为本、预防犯罪为先的儒家“德刑”思想,希冀实现周初成康之治“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治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刑 《大司寇》 五刑 软法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
9
作者 王世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3,共11页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遵循。但在教材修订和教学实践等环节中,要处理好几个基本问题:如何体现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的特色;选择适合...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遵循。但在教材修订和教学实践等环节中,要处理好几个基本问题:如何体现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的特色;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有哪些基本路径;怎样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落实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在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中实现文件语言、课程语言、教材语言和教学语言之间的有效转换,才能把这一教育主题讲深讲透讲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传统 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德育 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法治社会建设视域下司法促进道德建设的方法论
10
作者 扶庆松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21-122,128,共3页
司法具有弥合价值分歧、凝聚价值共识功能,对弘扬社会主流的道德价值观,引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生成具有重要价值。司法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促进道德建设中具有权威性、具体性、有限性特点。司法促进社会的道德建设,应加强审... 司法具有弥合价值分歧、凝聚价值共识功能,对弘扬社会主流的道德价值观,引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生成具有重要价值。司法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促进道德建设中具有权威性、具体性、有限性特点。司法促进社会的道德建设,应加强审判过程的释法说理、守住判决结果的公平正义、司法审判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司法宣传机制建设、支持社会公众参与司法等。同时,社会的道德建设成效,反过来也会促进司法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司法 道德建设 方法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11
作者 岳金霞 李德鑫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6期34-40,共7页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深耕教材是上好思政课的首要环节。梳理《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发现,不仅每个章节都包含了核心概念隐喻,教材中还大量运用了拟人隐喻、旅行隐喻、战争隐喻、建筑隐喻等多种类型隐喻。这些概念隐喻不仅具有修辞功能和...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深耕教材是上好思政课的首要环节。梳理《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发现,不仅每个章节都包含了核心概念隐喻,教材中还大量运用了拟人隐喻、旅行隐喻、战争隐喻、建筑隐喻等多种类型隐喻。这些概念隐喻不仅具有修辞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具有特殊的意识形态育人、导向及凝聚等功能。为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我们要大力提升隐喻识解能力、隐喻表述能力,以及隐喻创新能力等善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材 概念隐喻 意识形态功能 善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精准教学探析
12
作者 尹田生 陈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7-40,共4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精准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现实需要。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精准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现实需要。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基础上从实施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反馈等方面实施精准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有效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精准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天价彩礼”形成的认知逻辑及治理策略——基于鲁西南Y村的调查
13
作者 张蕊 章科佳 《老区建设》 2024年第8期32-43,共12页
农村“天价彩礼”以各种名目贯穿于农村婚姻缔结关系的全过程,遏制了乡村振兴进程。“面子”文化影响下的盲目跟风、代际责任观念的异化、彩礼归属女方的习俗以及受教育理念差异等认知逻辑促成了“天价彩礼”的形成。“天价彩礼”的治... 农村“天价彩礼”以各种名目贯穿于农村婚姻缔结关系的全过程,遏制了乡村振兴进程。“面子”文化影响下的盲目跟风、代际责任观念的异化、彩礼归属女方的习俗以及受教育理念差异等认知逻辑促成了“天价彩礼”的形成。“天价彩礼”的治理可以利用柔性“德治”手段弘扬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观,力推“法治”手段切断天价彩礼的源头,灵活“自治”手段打造天价彩礼的约束环境,形成三治合一的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天价彩礼 柔性德治 强制法治 灵活自治
下载PDF
德法共治助推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与重构路径
14
作者 蔡欣欣 陈鹏帆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社会治理,要合理磨合与协调互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提升治理精度。从做实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做好社会治理的民众关切,做优社会治理的资源整合等方面重构德法共治社会治理的路径,以增强向心力,激活内驱力,提升服务力... 社会治理,要合理磨合与协调互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提升治理精度。从做实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做好社会治理的民众关切,做优社会治理的资源整合等方面重构德法共治社会治理的路径,以增强向心力,激活内驱力,提升服务力,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德法共治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
15
作者 刘海燕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2期1-3,9,共4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最鲜活的教学资源和最前沿的理论支撑。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彰显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建构、推进教学目标落地生根、涵养时代新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担当等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最鲜活的教学资源和最前沿的理论支撑。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彰显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建构、推进教学目标落地生根、涵养时代新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担当等价值意蕴。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遵循找准切入点、聚焦教学过程以及探究课程章节的逻辑理路等原则要求。基于此,提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协同育人合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挈领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数字赋能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等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 大学生
下载PDF
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传统法学理论资源现代转换
16
作者 张师伟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5-38,124,共15页
中国百余年来的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及法治政府建构,始终处在西方现代法学知识的强有力影响之下。伴随着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西方法学强势影响下的法学知识体系在实践解释上逐渐显得捉襟见肘,在概念体系及理论逻辑上也暴露出了明... 中国百余年来的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及法治政府建构,始终处在西方现代法学知识的强有力影响之下。伴随着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西方法学强势影响下的法学知识体系在实践解释上逐渐显得捉襟见肘,在概念体系及理论逻辑上也暴露出了明显问题,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遂提上了议事日程。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在理论上固然要妥善处理法治实践与法学知识的辩证关系,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同时也要妥善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涉及法学基本概念体系的提炼,以及法学思维方式及理论架构的优化,宜从中华传统优秀法学理论资源中汲取优质理论资源,通过“第二个结合”,获得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时代 法学理论资源 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法治国家 “两个结合”
下载PDF
我院军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同大学语文课互融教学的探索
17
作者 王蓓 赵亮 +1 位作者 刘莉 郭双瑞 《空天预警研究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为培养军队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分析了我院军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两门课程共同的指向性,提出了两门课程互融教学的实践路径.教学实践表明,学员对两门课程融合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和课程满意度都有明... 为培养军队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分析了我院军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两门课程共同的指向性,提出了两门课程互融教学的实践路径.教学实践表明,学员对两门课程融合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和课程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这为两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 课程融合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转化与发展——以“五对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竑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3,175,共1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法文化智慧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法文化智慧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元素,可以通过政治和法治(政法)、人和法治(人法)、此法和彼法(法法)、道德和法律(德法)、自然和法治(道法)五对关系的视角进行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五对关系”
下载PDF
类案类判:道德应当还是法律应当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凤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类案类判具有法律应当与道德应当的双重属性,将其定位于纯粹的道德应当或法律应当面临诸多困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理论构造层面构建两者之间的协同实现机制,探求类案类判在司法实践中的实现规程。总体而言,法律应当优先于道德应当是较... 类案类判具有法律应当与道德应当的双重属性,将其定位于纯粹的道德应当或法律应当面临诸多困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理论构造层面构建两者之间的协同实现机制,探求类案类判在司法实践中的实现规程。总体而言,法律应当优先于道德应当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也是形式正义的基本要求,但法律应当优先并不当然否定法官道德应当的反思精神。道德应当是实现实质正义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时势变更、法律修订等特殊情形下,道德应当的地位需优于法律应当。具体而言,在理论构造层面要坚持法律应当优先前提下的道德应当优先的兼顾;在实践层面要坚持道德应当指导下的法律应当制度化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案类判 案例指导制度 道德应当 法律应当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生成逻辑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1,共6页
议题式教学是教师在创设情境和设置议题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学科活动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议题、情境、活动是其基本构成要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范式,彰显新... 议题式教学是教师在创设情境和设置议题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学科活动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议题、情境、活动是其基本构成要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范式,彰显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变化。基于理论考察,道德与法治开展议题式教学有其生成逻辑,其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转向是理论前提;大中小学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奠定了实践基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现实依据。研究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议题式教学应该设置高质量议题、创设生活化情境和围绕议题开展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道德与法治 议题式教学 核心素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