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素组合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硕谦 田娜 +2 位作者 李娟 刘仲华 黄建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25-1431,共7页
青蒿素是来自菊科艾属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中的一种抗疟有效成分,近年国际市场对其需求量快速增长。组合生物合成法将成为制备青蒿素的主要有效手段,在该研究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综述了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高产青蒿素工程菌的... 青蒿素是来自菊科艾属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中的一种抗疟有效成分,近年国际市场对其需求量快速增长。组合生物合成法将成为制备青蒿素的主要有效手段,在该研究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综述了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高产青蒿素工程菌的构建以及青蒿素组合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生物合成 青蒿素 疟疾 代谢工程
下载PDF
以生物合成为基础的代谢工程和组合生物合成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文 唐功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代谢工程和组合生物合成在筛选和发展新型药物方面日益成为生物、化学和医药界关注的重点。基于聚酮和聚肽类天然产物的独特化学结构和良好生物活性,研究它们的生物合成机制,将为合理化遗传修饰生物合成途径获得结构类似物提供遗传和生... 代谢工程和组合生物合成在筛选和发展新型药物方面日益成为生物、化学和医药界关注的重点。基于聚酮和聚肽类天然产物的独特化学结构和良好生物活性,研究它们的生物合成机制,将为合理化遗传修饰生物合成途径获得结构类似物提供遗传和生物化学的基础,实现利用现代生物学和化学的技术手段在微生物体内进行药物开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组合生物合成 药物开发 聚酮类天然产物 聚肽类天然产物
下载PDF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与药物创新 被引量:35
3
作者 白林泉 邓子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6,99,共8页
微生物产生众多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是药物创新和产量提高的必要前提。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50种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各种方式被克隆,并被用于组合生物合成、体外糖类随机化、代谢工程的定向改造。我... 微生物产生众多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是药物创新和产量提高的必要前提。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50种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各种方式被克隆,并被用于组合生物合成、体外糖类随机化、代谢工程的定向改造。我们研究室已经克隆并测定了氨基糖苷类井冈霉素/有效霉素、多烯类抗生素FR-008/克念菌素、聚醚类南昌霉素、聚酮类梅岭霉素、杂合聚酮-多肽类口恶唑霉素等生物合成基因簇。深入的基因功能分析揭示了他们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调节机理,为正在进行的组合生物合成结构改造和代谢工程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基因簇 药物创新 组合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植物代谢领域的重要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俊聪 侯柄竹 +7 位作者 陈晓亚 唐克轩 黎胜红 尚轶 崔光红 段礼新 黄三文 漆小泉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3-1226,共14页
代谢物在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抵御各种逆境胁迫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学家在基础代谢、青蒿素等植物活性天然产物的挖掘、植物代谢途径的解析及其生物学功能、植物活性成分的代谢工程及生物合成、代谢网络及其... 代谢物在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抵御各种逆境胁迫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学家在基础代谢、青蒿素等植物活性天然产物的挖掘、植物代谢途径的解析及其生物学功能、植物活性成分的代谢工程及生物合成、代谢网络及其功能等植物代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植物代谢领域的迅速发展,提升了我国植物代谢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为取得更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代谢 青蒿素 植物天然产物 代谢途径 代谢工程 代谢网络 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合成生物学 被引量:3
5
作者 庞博 郑庆飞 刘文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5-1026,共12页
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分子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源自天然产物的临床用药目前也占据着难以替代的地位.但是大多数天然来源的药物分子结构复杂、分离困难,利用传统的合成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方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分子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源自天然产物的临床用药目前也占据着难以替代的地位.但是大多数天然来源的药物分子结构复杂、分离困难,利用传统的合成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方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天然产物在其产生物种中一定对应着一个由若干功能各异的基因元件所构成的生物合成基因群,或成簇分布或离散分布.合成生物学则旨在通过对不同基因元件的改造、组合、拼装而得到新的生物途径和体系.本文主要将针对合成生物学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并从基因元件以及合成生物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和理解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合成生物学 基因元件 途径设计 代谢工程 组合生物合成 元件改造
原文传递
二硫吡咯酮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胜 虞沂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3-396,共14页
二硫吡咯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独特的吡咯酮二硫杂环戊二烯(4H-[1,2]二硫[4,3-b]吡咯-5-酮)骨架的化合物的总称。基于N-7位酰基侧链的不同以及N-4位是否含有甲基,可分为N-methyl-Nacylpyrrothine、N-acylpyrrothine和thiomarinols等类... 二硫吡咯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独特的吡咯酮二硫杂环戊二烯(4H-[1,2]二硫[4,3-b]吡咯-5-酮)骨架的化合物的总称。基于N-7位酰基侧链的不同以及N-4位是否含有甲基,可分为N-methyl-Nacylpyrrothine、N-acylpyrrothine和thiomarinols等类别。迄今为止,已有27种该类化合物被报道,重要代表包括全霉素(holomycin)、硫藤黄菌素(thiolutin)、金霉素(aureothricin)以及最近发现的thiomarinols。就生物活性而言,二硫吡咯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活性,对多种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寄生虫都有较好的杀灭活性。甚至一些二硫吡咯酮衍生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近几年来,多个二硫吡咯酮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相继被报道,其生物合成机理也逐步被阐明。本文将针对目前国内外二硫吡咯酮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以及在组合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创造结构新颖、高效低毒的"非天然"二硫吡咯酮类化合物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吡咯酮 代谢工程 组合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