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rock bolts under combined load conditions 被引量:10
1
作者 P.C.Pinazzi A.J.S.(Sam)Spearing +2 位作者 K.V.Jessu P.Singh R.Hawk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20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Rock bolts a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along their lengths such as axial,bending,and/or shear forces,which can cause failure at lower loads than those considered for design purposes.The common existi... Rock bolts a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along their lengths such as axial,bending,and/or shear forces,which can cause failure at lower loads than those considered for design purposes.The common existing methodologies do not consider the actual loading of the rock bolts and assume it is only pure axial or pure shear.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un-grouted rock bolt performance under combined load conditions.Two loading regimes were evaluated:the effect of initial shear displacement on axial load capacity and displacement,and the effect of axial displacement on the shear load capacity.The first regime was also conducted for shear with a gap,when there is a spacing between the shear interfac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rock bolt can resist higher axial loads than shear under pure or combined load conditions.Under combined load conditions,the rock bolt capac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or both regimes.However,when applying the shear load with a gap,the rock bolt load capacity was not affected significantly.Also,the total bar deformation was improved for shear and axial.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rock bolt design considering the complex loading conditions in situ with/without a g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bolt combined LOAD GAP test Failure mechanism AXIAL LOAD SHEAR LOAD
下载PDF
Preliminary clinical outcome of the femur RetroButton combined with glaze allergenic cortical press-fit bolt fixation
2
作者 蔡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108-109,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liminary clinical outcome of the femur RetroButton combined with glaze allogenic cortical press-fit bolt fixation in ACL reconstruction.Methods A series of 10 patients suffered from ACL...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liminary clinical outcome of the femur RetroButton combined with glaze allogenic cortical press-fit bolt fixation in ACL reconstruction.Methods A series of 10 patients suffered from ACL rup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 Preliminary clinical outcome of the femur RetroButton combined with glaze allergenic cortical press-fit bolt fixation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a maximum pull-out load of anchor bolts using an optimal combination model
3
作者 Ma Wenjie Wang Binglong +1 位作者 Wang Xu Wang Bolin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1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The mixed model of improved exponential and power function and unequal interval gray GM(1,1)model have poor accuracy in predicting the maximum pull-out load of anchor bolts.An optimal combination model was derived usi... The mixed model of improved exponential and power function and unequal interval gray GM(1,1)model have poor accuracy in predicting the maximum pull-out load of anchor bolts.An optimal combination model was derived using the optimally weighted combination theory and the minimum sum of logarithmic squared errors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Two typical anchor bolt pull-out engineering cases were selected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odel with those of existing one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model was suitable not only for the slow P-s curve but also for the steep P-s curve.Its accuracy and stable reliability,as well as its prediction capability classification,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prediction models.Therefore,the optimal combination model is an effective processing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maximum pull-out load of anchor bolts according to measured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or bolt maximum pull-out load mixed model of improved exponential and power function(MIEPF)model unequal interval gray GM(1 1)model optimal combination model
下载PDF
角钢塔螺栓的紧固控制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向周 陈旸 +1 位作者 赵国强 韩谦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2,共8页
针对角钢塔螺栓紧固作业需求,研究了一种轻量化、扭矩可准确控制的电动扳手.为了解决轻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自抗扰控制器与滑模观测器融合算法,实现了无扭矩传感器的电动扳手扭矩参数估计与控制.首先,将自抗扰控制器引进扭矩环、速度环... 针对角钢塔螺栓紧固作业需求,研究了一种轻量化、扭矩可准确控制的电动扳手.为了解决轻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自抗扰控制器与滑模观测器融合算法,实现了无扭矩传感器的电动扳手扭矩参数估计与控制.首先,将自抗扰控制器引进扭矩环、速度环,在对其总扰动量进行估计的同时得到角加速度的估计值,然后将该角加速度值作为二阶滑模观测器的输入进行紧固扭矩值的估计,解决了二阶滑模观测器中变量的导数值难以获得的问题.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器、滑模控制器相比,所提方法可实现扭矩的准确估计,具有扭矩调节时间短,超调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扳手 螺栓紧固 自抗扰控制 扭矩控制 自抗扰与滑模观测器融合算法
下载PDF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Z3号桥塔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博 李维 刘爱林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112+392+2×1120+392+112)m三塔钢桁梁斜拉桥,Z3号桥塔为超高多肢钢-混组合塔,高308 m。上塔柱钢结构高87.5 m,分13个吊装节段,最重505 t;中、下塔柱混凝土结构高217.5 m,分38个节段液压...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112+392+2×1120+392+112)m三塔钢桁梁斜拉桥,Z3号桥塔为超高多肢钢-混组合塔,高308 m。上塔柱钢结构高87.5 m,分13个吊装节段,最重505 t;中、下塔柱混凝土结构高217.5 m,分38个节段液压爬模施工;钢-混结合段高3 m,内部采用PBL键+剪力钉+高强度钢锚杆+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形式。在中塔柱设置钢管临时横撑控制塔柱线形及应力;下横梁采用落地支架法分层施工,与对应塔柱同步浇筑;钢-混结合段混凝土采用C60细石补偿收缩混凝土+高强度灌浆料,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采用工厂“2+1”立体匹配制造、“提升站+运输栈桥”钢塔节段转运等技术,并研制15000 t•m超大型塔吊,实现了钢塔柱大节段的制造、整体滩地运输和吊装;钢塔节段间采用栓焊组合连接形式,通过设置工艺隔板、双面坡口等措施控制了钢塔焊接变形;利用定位桁架临时锁定钢塔合龙段实现了钢塔的精确合龙,定位桁架受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混组合桥塔 超高多肢 钢-混结合段 整体吊装 钢塔合龙 栓焊组合连接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土-岩组合地基变截面锚杆承载性能与机制研究
6
作者 曾二贤 程述一 +3 位作者 伍林伟 陈成 吏垚 刘观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7-2128,共12页
以山区输电线路工程为背景,针对实践中广泛遇到的上土下岩二元层状地基,提出了一种变截面锚杆技术,其原理为通过增大上覆土层中锚杆的截面积,达到充分利用上覆土层和下部岩层承载力的目的。为检验变截面锚杆的性能,采用现场真型试验和... 以山区输电线路工程为背景,针对实践中广泛遇到的上土下岩二元层状地基,提出了一种变截面锚杆技术,其原理为通过增大上覆土层中锚杆的截面积,达到充分利用上覆土层和下部岩层承载力的目的。为检验变截面锚杆的性能,采用现场真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探讨了其承载力提升机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较等截面锚杆,变截面锚杆的上拔、下压以及水平承载力均有所提升。其中,水平承载性能提升效果最显著。场地覆土层厚度对锚杆上拔承载力影响较大,对下压和水平承载性能影响较小。场地地形坡度对锚杆水平承载性能有较大影响,二者呈负相关。此外,“上拔荷载+水平荷载”模式下,变截面群锚基础的承载性能优于等截面群锚基础和传统复合基础,且具有土方开挖量小以及更适用于斜坡地形的优点。研究成果可为该新型基础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杆塔基础 岩石锚杆 土-岩组合地基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端板攻丝高强度螺栓连接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刘忠陪 卢倍嵘 +3 位作者 吕伟荣 邓伟杰 刘梦洋 马素静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0,共11页
对10.9S级M16、M20高强度螺栓和Q345B端板攻丝连接与传统高强度螺栓连接受力性能进行试验对比,研究了其在单向受拉、单向受剪以及拉-剪复合受力状态下的破坏形态、受力机理和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单向受拉时,极限承载能力和变形... 对10.9S级M16、M20高强度螺栓和Q345B端板攻丝连接与传统高强度螺栓连接受力性能进行试验对比,研究了其在单向受拉、单向受剪以及拉-剪复合受力状态下的破坏形态、受力机理和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单向受拉时,极限承载能力和变形与传统连接方式基本一致;单向受剪时,即使是厚径比为0.8的M20螺栓,仍可实现栓杆剪断,而端板攻丝孔内牙体无明显变形破坏且攻丝连接件形式早期滑移量明显较小;拉-剪复合受力时,随着拉剪比从0.58增大到1.73,破坏形态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受拉破坏。因此,为确保端板攻丝牙体无明显破坏,应考虑螺栓与板厚的合理设计,建议M20螺栓在单向受拉和拉-剪复合受力时厚径比不小于0.9d,3种受力状态下高强度螺栓端板攻丝连接方式的承载力与传统连接方式基本一致。试验结果分析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螺栓 连接节点 端板攻丝 破坏模式 拉-剪复合受力
下载PDF
软岩地基斜锚-短桩复合基础水平承载性能研究
8
作者 向城名 田雷 +1 位作者 侯中伟 乾增珍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5-1285,共11页
针对山区输电线路岩石地基斜锚-短桩复合基础这一新型基础型式,采用有限元方法构建并验证计算模型,并进一步以短桩的桩径及其嵌岩深度、斜锚长度、斜锚连接节点距地表深度为参数,开展嵌岩短桩及斜锚-短桩复合基础抗水平承载性能对比研... 针对山区输电线路岩石地基斜锚-短桩复合基础这一新型基础型式,采用有限元方法构建并验证计算模型,并进一步以短桩的桩径及其嵌岩深度、斜锚长度、斜锚连接节点距地表深度为参数,开展嵌岩短桩及斜锚-短桩复合基础抗水平承载性能对比研究。基于斜锚-短桩复合基础水平荷载-位移曲线初始弹性段、弹塑性过渡段和直线破坏段的三阶段变化特征,确定了各基础相应阶段的水平承载力。研究岩体及桩身截面混凝土应力分布特征、斜锚与短桩连接节点位置对斜锚-短桩复合基础抗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斜锚与岩体间的黏结锚固作用可将基顶水平力转化为斜锚拉力,使水平荷载传递至斜锚周围及短桩桩端以下的岩体,进而有效提高斜锚-短桩复合基础水平承载性能。通过优化斜锚连接节点距地表深度,可减小桩径及其嵌岩深度同时满足相应基础抗水平承载力设计要求,从而有效降低基础施工难度,提高基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锚-短桩复合基础 输电线路 水平承载力 数值模拟 岩石地基
下载PDF
构造应力影响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9
作者 姬东 陶可进 +1 位作者 康萌 张奇 《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178-182,共5页
针对下峪口煤矿2-2采区辅助运输巷受高水平构造应力影响难维护的状况,对巷道原支护和不同角度下施加的水平构造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失稳原因以及变形特征,提出了巷道支护的对策,确定了高强稳定性锚杆索联合支护方式,并对现场... 针对下峪口煤矿2-2采区辅助运输巷受高水平构造应力影响难维护的状况,对巷道原支护和不同角度下施加的水平构造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失稳原因以及变形特征,提出了巷道支护的对策,确定了高强稳定性锚杆索联合支护方式,并对现场锚杆、锚索受力和巷道围岩位移进行了监测分析,实践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构造应力 锚杆索联合支护
下载PDF
爆炸螺栓解锁信号输出装置设计改进
10
作者 李微微 张保刚 +2 位作者 许斌 刘广 夏津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8期111-116,共6页
目的对爆炸螺栓解锁试验中出现的解锁反馈装置工作故障现象进行虚拟复现,定位故障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方案。方法综合利用CREO软件和ABAQUS软件,建立解锁信号输出装置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开展动力学仿真分析,对爆炸螺栓解锁时... 目的对爆炸螺栓解锁试验中出现的解锁反馈装置工作故障现象进行虚拟复现,定位故障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方案。方法综合利用CREO软件和ABAQUS软件,建立解锁信号输出装置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开展动力学仿真分析,对爆炸螺栓解锁时的解锁信号输出装置高速动作过程进行模拟,评估关键结构的刚度与强度状况,进而定位装置故障原因。结果基于故障原因,提出组合式双螺母结构形式,改善解锁信号输出装置整体的受力状态,提升结构在高冲击载荷环境下的可靠性,并通过爆炸螺栓解锁试验进行了实际验证和效果评定。结论有限元计算方法能够对解锁信号输出装置故障原因进行虚拟复现,且改进后的装置结构形式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锁信号 爆炸螺栓 故障定位 虚拟复现 有限元仿真 组合式双螺母
下载PDF
巷道中锚网索联合支护方案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李旭日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241-243,247,共4页
锚网索联合支护作为1种新型支护技术,具有支撑力度大、可防止巷道变形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巷道支护中。首先介绍了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然后,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在巷道形态、围岩情况和上覆厚度等因素影响下设计... 锚网索联合支护作为1种新型支护技术,具有支撑力度大、可防止巷道变形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巷道支护中。首先介绍了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然后,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在巷道形态、围岩情况和上覆厚度等因素影响下设计了1套支护方案,并进行了实践;最后,对施工过程和支护效果展开了详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锚网索联合支护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双唇橡胶密封的3D-2D耦合仿真分析方法研究
12
作者 陆益斌 李云涛 李强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4期6-9,共4页
以某混动车型为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车载PTC陶瓷电阻加热器上下法兰面的双唇橡胶模型,通过3D-2D耦合仿真的方法,考虑了在螺栓力、温度、压强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密封情况。结果表明,通过3D有限元模型计算,随着温度与压强的升高,... 以某混动车型为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车载PTC陶瓷电阻加热器上下法兰面的双唇橡胶模型,通过3D-2D耦合仿真的方法,考虑了在螺栓力、温度、压强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密封情况。结果表明,通过3D有限元模型计算,随着温度与压强的升高,上下法兰面会有张开量,其中压强的占比约为温度的3倍;将此张开量代入2D有限元模型,修正橡胶的压缩高度,可得到与实际更接近的密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3D-2D耦合仿真的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模拟橡胶在实际工作载荷下的密封情况,使在开发前期识别风险,提供先验性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方法 双唇橡胶 螺栓力 温度 压强 3D-2D耦合仿真
下载PDF
浅谈微型钢管桩与锚杆联合支护技术的应用
13
作者 徐驰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16期116-118,共3页
微型钢管桩与锚杆联合支护技术是一种在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中广泛应用的基坑支护手段。本文通过对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现状,提出了加强该技术应用的有效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微型钢管桩与... 微型钢管桩与锚杆联合支护技术是一种在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中广泛应用的基坑支护手段。本文通过对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现状,提出了加强该技术应用的有效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微型钢管桩与锚杆联合支护技术在不同工程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进一步探索该技术的优化应用与推广,以满足不同工程需求,为高层建筑施工提供更加可靠、经济、实用的支护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管桩 锚杆联合支护技术 应用 策略
下载PDF
三软厚煤层锚杆索联合支护技术实践
14
作者 赵洋 文建东 李文忠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0期82-85,104,共5页
三软煤层的围岩强度较低,巷道围岩变形较大,易导致安全隐患。为解决三软厚煤层的巷道失稳难题,以魏家地煤矿东1100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法对巷道支护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结果对三软煤层巷道围岩变形... 三软煤层的围岩强度较低,巷道围岩变形较大,易导致安全隐患。为解决三软厚煤层的巷道失稳难题,以魏家地煤矿东1100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法对巷道支护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结果对三软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及控制展开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锚杆索联合支护的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三软厚煤层巷道不稳定围岩范围较大,锚杆支护范围无法有效控制围岩结构,需采用锚杆索联合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结果显示,锚杆索联合支护方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效果明显,围岩变形及巷道稳定性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层 巷道失稳 围岩稳定性 锚杆索 联合支护
下载PDF
基于“加固拱”理论对煤巷支护技术的研究
15
作者 张兴润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
针对余吾煤业大断面煤巷支护困难的问题,以N3102工作面运输顺槽为工程背景,在加固拱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形成较大范围的“双重组合加固拱”,结合现场地质情况,确定支护方案,选择合理的支护参数。实践表明:支护效果良好,达... 针对余吾煤业大断面煤巷支护困难的问题,以N3102工作面运输顺槽为工程背景,在加固拱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形成较大范围的“双重组合加固拱”,结合现场地质情况,确定支护方案,选择合理的支护参数。实践表明:支护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支护目标,显著地提高了支护强度,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求,可为该矿其他类似巷道的支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煤巷 加固拱 锚杆锚索联合支护 围岩控制
下载PDF
Establishing the need to model the actual state of stress along rock bolts 被引量:4
16
作者 Prasoon Singh AJS(Sam)Spearing +1 位作者 K.V.Jessu Pâmmela Caroline Pinazzi da Silva Ribeir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20年第3期279-286,共8页
Proper design of rock bolt support in underground mines is critical to avoid incidents, accidents and loss of production. The traditional design approach only considers the axial(tensile) capacity and this is clearly ... Proper design of rock bolt support in underground mines is critical to avoid incidents, accidents and loss of production. The traditional design approach only considers the axial(tensile) capacity and this is clearly not the situation in situ, where a rock bolt is subjected to both axial and shear/bending loads which determines its overall performance and failure behaviour. To demonstrate and analyse the shear displacement in bedded roof, scaled physical models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 were created. From the model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hear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layers depends on the vertical roof deformation and thickness of beds.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loading on rock bolt design for suspension and beam building models,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quired spacing of rock bolt for a given safety factor. Numerical models were then created using Rocscience RS2 software to establish the stresses on the rock bolt. The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afety factor for suspension as demonstrated in an example(reduced from 3.5 to 2.0) and beam building(2.0 to 1.36) when the rock bolt capacities are calculated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combined loading as opposed to just the axial or shear 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loading Rock bolt Suspension model Beam building model Numerical modelling Analytical methods
下载PDF
多中段联合开采围岩扰动效应及采矿进路支护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庆彬 王锐 +4 位作者 韩立军 李兴权 陈轲 黄小忠 刘发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0-943,共14页
受多次开采扰动影响,多中段联合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稳定性差,地压显现剧烈,采矿进路支护难。以白象山铁矿-470,-430和-390 m中段联合开采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及采场围岩数字照相变形量测技术,揭示多中段联合开采采... 受多次开采扰动影响,多中段联合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稳定性差,地压显现剧烈,采矿进路支护难。以白象山铁矿-470,-430和-390 m中段联合开采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及采场围岩数字照相变形量测技术,揭示多中段联合开采采场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及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中段逐分层向上回采对上覆岩层产生了累积叠加扰动效应,导致采场围岩反复承受荷载(多次扰动)而失稳破坏;各分层矿体下沉量随开采步的推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空充填区中部位置附近覆岩的下沉量最大,采场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增长特征。各中段保留矿体(顶柱)对维持采场围岩稳定、减弱相邻中段间的采矿扰动和降低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有积极的作用,受多中段联合开采扰动影响较大、完整性破坏严重的中段保留矿体中的应力可突然释放,出现了局部或整体失稳,威胁采场围岩整体稳定性。确定多中段联合开采扰动条件下采矿进路切圆拱断面形式,其拱高为2.0 m,提出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采矿进路围岩变形与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段联合开采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围岩应力 变形规律 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技术
下载PDF
横向与轴向联合载荷作用下螺栓连接松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浩 刘信恩 +1 位作者 肖世富 刘源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320,共8页
螺栓连接结构通常受到横向和轴向联合循环载荷作用,其松动行为相比于横向或轴向单向循环载荷作用更为复杂。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考虑螺纹旋转特性的三维螺栓连接数值模型,计算分析螺栓连接在不同横向和轴向谐波激励载荷幅值、装配预紧... 螺栓连接结构通常受到横向和轴向联合循环载荷作用,其松动行为相比于横向或轴向单向循环载荷作用更为复杂。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考虑螺纹旋转特性的三维螺栓连接数值模型,计算分析螺栓连接在不同横向和轴向谐波激励载荷幅值、装配预紧力、接触面摩擦因数等因素影响下的螺栓连接松动行为,获得了可对螺栓临界松动载荷进行预测的螺栓松动速率相对横向和轴向载荷幅值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横向激励载荷幅值小于一定量值时,轴向激励载荷幅值增大会加快螺栓松动;当横向激励载荷幅值大于一定量值时,轴向激励载荷幅值增大会抑制螺栓松动。另外,预紧力、界面摩擦因数越大,横向载荷幅值越小,螺栓越难松动。相比单独横向载荷作用,联合载荷作用下螺栓松动速率对载荷幅值、预紧力、摩擦因数更敏感。研究深化了横向与轴向联合载荷作用下螺栓松动行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螺栓松动 联合载荷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梁家煤矿铁-木组合托盘锚杆支护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景奎 颉泽琦 +2 位作者 董华旭 祝伟豪 邹玉龙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5-70,共6页
针对三软煤层矿井开采中巷道围岩大变形、支护失效等问题,以梁家煤矿1610工作面运输巷为背景,采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铁-木组合托盘锚杆模型,研究铁-木组合托盘锚杆支护性能,揭示铁-木组合托盘锚杆支护机理。结果表明:与普通锚杆支... 针对三软煤层矿井开采中巷道围岩大变形、支护失效等问题,以梁家煤矿1610工作面运输巷为背景,采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铁-木组合托盘锚杆模型,研究铁-木组合托盘锚杆支护性能,揭示铁-木组合托盘锚杆支护机理。结果表明:与普通锚杆支护相比,铁-木组合托盘锚杆支护条件下铁托盘、锚杆、巷道围岩应力分别降低了30%、15%、37%;变形减小了34%、26%、49%。铁-木组合托盘锚杆在铁托盘与围岩之间增加了木托盘,巷道围岩变形时,铁托盘挤压木托盘使木托盘承载一定的变形,木托盘拥有了让压属性,同时木托盘增大了托盘与围岩接触面积,提高接触面围岩整体刚度,增强围岩承载能力,降低锚杆载荷,改善锚杆支护效果。模拟结果得到了梁家煤矿1610工作面运输巷实测数据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层 锚杆支护 铁-木组合托盘 支护性能 ANSYS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螺栓连接梁有限元仿真分析与强度校核研究
20
作者 张一凡 王康 +2 位作者 孙天翔 王恩琪 秦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15473-15482,共10页
为研究螺栓连接梁在不同危险工况下的结构强度及安全性,采用了仿真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受偏心载荷的螺栓连接梁危险工况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仿真结果中应力较大的螺栓部分采用了建立子模型的方法进一步仿真分析,以确保横梁结构安全... 为研究螺栓连接梁在不同危险工况下的结构强度及安全性,采用了仿真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受偏心载荷的螺栓连接梁危险工况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仿真结果中应力较大的螺栓部分采用了建立子模型的方法进一步仿真分析,以确保横梁结构安全可靠。使用了力线平移定理对横梁所受载荷进行简化,并对横梁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横梁在危险工况下各结构均满足强度要求,且不同危险工况对横梁结构的变形及应力影响较小;螺栓预紧力是导致螺栓结构产生较大应力的原因,而外载荷对螺栓结构的影响较小;在忽略螺栓结构对横梁结构的影响后,横梁强度校核结果与仿真结果近似相同,且均满足材料的强度要求。综上所述,通过仿真分析及理论强度校核均可证明该螺栓连接梁在各工况下均能满足强度需求。同时研究成果也为后续研究该类型横梁提供一定的仿真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梁 有限元分析 螺栓预紧力 强度校核 弯扭组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