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外规范重力式码头结构计算方法对比
1
作者 陈志强 骆俊彬 《水运工程》 2024年第8期164-169,共6页
针对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采用国内外不同标准计算,进行各规范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采用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某新建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进行计算,重点对比中外规范对不同荷载分项系数以及工况组合差异,分析不同规范工况组... 针对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采用国内外不同标准计算,进行各规范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采用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某新建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进行计算,重点对比中外规范对不同荷载分项系数以及工况组合差异,分析不同规范工况组合下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抗倾抗滑稳定性的差异。得出在进行抗滑稳定验算时,美标和欧标组合M2的设计偏安全,中标介于欧标组合M2和M1之间,日标的安全系数偏小;在抗倾稳定验算时,欧标对比中标相对偏安全,美标和日标的综合安全系数高于欧标和中标。本文对比研究可以为国内外沉箱重力式码头工程的设计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式结构 中外规范 分项系数 荷载组合
下载PDF
中国玉文化外译与国际传播:应为、可为与何为
2
作者 张地珂 李小明 +1 位作者 杜冬琴 董逸然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玉文化反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体现中国式包容、仁义、气节、自省、友爱等思想理念和传统美德,赓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玉文化反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体现中国式包容、仁义、气节、自省、友爱等思想理念和传统美德,赓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国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推进中国玉文化外译和国际传播,对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具有其独特优势和时代使命。因此,要以谋求合力为原则,打造高质量玉文化传播队伍;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构建玉文化话语和叙事体系;以聚势联动为路径,数字化赋能玉文化传播实践;以共情共鸣为契机,基于深度数字化精准传播玉文化;以中外融通为目标,提升玉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玉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外译 国际传播 路向
下载PDF
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路径探索——“中华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高端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宝荣 谭震林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近年来,国内的中华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趋热,成果较丰富,但有待加强和推进。对近期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专题研讨会上的重要论文进行述评,由此管窥、分析本领域研究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发现当前研究聚焦于理论建构、中华典籍和中国文学经... 近年来,国内的中华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趋热,成果较丰富,但有待加强和推进。对近期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专题研讨会上的重要论文进行述评,由此管窥、分析本领域研究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发现当前研究聚焦于理论建构、中华典籍和中国文学经典的翻译与传播、受众接受等,但研究取向上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即普遍重翻译,轻传播;重传播结果,轻传播过程;讨论传播效果却缺乏可靠的接受研究。进而探讨社会学、传播学和综合路径应用于本领域研究的潜力,指出社会学路径和传播学路径较为成熟,但拓展和改进的空间还很大,综合路径尚有待探索,有望取得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译介与传播 社会学路径 传播学路径 综合路径
下载PDF
中国特色外语教学法的本质和原则
4
作者 丰国欣 吴晓凤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4-110,共7页
本文首先梳理了学术界对教学法和中国特色外语教学法的种种误解,提出并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外语教学法的四个本质和原则,即必须适应中国外语教学环境、必须基于目的语本体规则、必须符合中国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必须根植于中国教育传统。... 本文首先梳理了学术界对教学法和中国特色外语教学法的种种误解,提出并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外语教学法的四个本质和原则,即必须适应中国外语教学环境、必须基于目的语本体规则、必须符合中国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必须根植于中国教育传统。以此为框架,是构建中国特色外语教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法 中国特色 误解 本质 原则
下载PDF
中国文化外译背景下文学翻译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5
作者 贺婷婷 吕凌云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3-148,共6页
文学翻译,尤其是中译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环。中国文化外译背景下,文学翻译课程更需要结合思政元素,将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内容,以恰当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开展文学翻译课程思政,可以展现中国文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 文学翻译,尤其是中译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环。中国文化外译背景下,文学翻译课程更需要结合思政元素,将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内容,以恰当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开展文学翻译课程思政,可以展现中国文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使命感;厚植文学翻译素养,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充实文学翻译课程内容,强化翻译课程的学科功能。文学翻译课程思政应做到:中译外与外译中兼顾;传统文学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并重;静态文本与动态呈现相结合。深化文学翻译价值、拓宽文学翻译范围、转变文学翻译教学方法、革新文学翻译课程评价方式,是实施文学翻译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外译 文学翻译 课程思政 实施路径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
6
作者 贾宜凡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0-55,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文化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以及传播媒介渠道单一化、解读中华文化符号中的误解以及污名化、国际教育和学术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文化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以及传播媒介渠道单一化、解读中华文化符号中的误解以及污名化、国际教育和学术认知的主观性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强调人的社会性和群体观念、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注重历史发展规律等方面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在“两个结合”视野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要从提升国际传播的软实力、创新传播方式与手段、引导国际社会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 对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对外汉语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吕海燕 万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1年第6期17-27,共11页
将“产出导向法”(POA)应用于初中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考察POA对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出的文本,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OA能显著提升初中级汉语学习者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提高文本的流利性、复杂性和准确性,... 将“产出导向法”(POA)应用于初中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考察POA对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出的文本,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OA能显著提升初中级汉语学习者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提高文本的流利性、复杂性和准确性,同时能明显改善产出文本中目标语法项目的使用情况,但对提升目标词汇项目的使用未显示出优势。结合研究结果与学生访谈,本文提出将POA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3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对外汉语 记叙文写作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证效果研究——基于POA化处理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 被引量:18
8
作者 汤玲 胡承佼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87-94,共8页
本文以产出导向法(POA)为研究视角,将一篇中级口语课文POA化处理后,进行了POA课堂实践并得出系列数据。对数据及学生访谈结果分析后得出结论:POA教学法重视课堂参与度及产出效果,"初始产出""二次产出"与"延时... 本文以产出导向法(POA)为研究视角,将一篇中级口语课文POA化处理后,进行了POA课堂实践并得出系列数据。对数据及学生访谈结果分析后得出结论:POA教学法重视课堂参与度及产出效果,"初始产出""二次产出"与"延时产出",三阶段产出内容首尾贯通,更加适用于技能型、实践型课型,其优势在于对特定语言项目进行强化训练,激活惰性语言知识。师生互评阶段细致全面,但课堂时效性不强,因而本研究创设新的、高效的"典型样本"互评法进行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产出导向法 教材POA化处理 高效互评 中高级口语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探讨 被引量:45
9
作者 张万岱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5期12-13,共2页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否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简介国内学者对此的探索过程和主要成果。首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寻找具有杀抑Hp作用的中药;再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以确认中药复方治疗Hp感染的疗效;重点讨论实行中西医结合探索高...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否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简介国内学者对此的探索过程和主要成果。首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寻找具有杀抑Hp作用的中药;再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以确认中药复方治疗Hp感染的疗效;重点讨论实行中西医结合探索高效治疗Hp感染的新路径,同时探讨中药的疗效机理;最后概括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的优势,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西医结合 幽门螺杆菌 治疗 新路径
下载PDF
从“土洋之争”到“三种唱法”——新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概述 被引量:22
10
作者 冯效刚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8-84,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演唱艺术理论的基本建设具有明显的开拓性,中国当代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的研究首先就是从声乐表演艺术领域起步的。
关键词 土洋之争 三种唱法 中国唱法 声乐表演艺术理论
下载PDF
中西方管理研究的整合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2,共5页
本评论在Barney和Zhang[1],及Whetten[2]深入透彻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首先,中国管理研究者可以发展创新的及具有影响力的想法和理论,这些想法和理论并不一定局限于中国文化的背景,而可以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本评论在Barney和Zhang[1],及Whetten[2]深入透彻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首先,中国管理研究者可以发展创新的及具有影响力的想法和理论,这些想法和理论并不一定局限于中国文化的背景,而可以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这一方向成功的机率取决于所提出想法和理论的价值。另一途径是尝试融合,即"文化特殊性—文化普遍性"结合的方法,以整合西方及本土的理论的元素。最后一个方向是使用协同方法实现西方及本土理论之间的动态互动,并最终发展出创新的、具有文化普遍适用性的理论。本文建议华人管理研究应该同时重视这三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管理 文化特殊性—文化普遍性结合法 本土研究 协同方法
下载PDF
腰椎后路术后骶棘肌损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鹏 吴华成 +1 位作者 边杭 杨庆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阐明常规腰椎后入路手术导致骶棘肌的功能紊乱与后期残留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随访3组人群,包括初次腰椎后路手术患者12例,再次腰椎后路手术患者7例和正常健康人20例。采用EMG、Cybex肌力测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骶棘肌的功... 目的:阐明常规腰椎后入路手术导致骶棘肌的功能紊乱与后期残留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随访3组人群,包括初次腰椎后路手术患者12例,再次腰椎后路手术患者7例和正常健康人20例。采用EMG、Cybex肌力测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骶棘肌的功能状态,临床功能评价采用改良的WHO-OH评分法。结果:肌电图测试结果显示,再次手术组患者的腰背伸肌肌电活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ybex等速肌力测试表明,再次手术组患者的腰背伸肌力显著弱于正常对照组和初次手术组;骶棘肌的组织学检查显示,在各种染色下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修复反应以及骶棘肌的失神经支配现象,电镜结果与光镜表现相呼应。按WHO-OH评分,初次手术组多属轻或中度损害,而再次手术组则多为中度或较严重病损。结论:由EMG和Cybex等速肌力测试所反映的骶棘肌功能状态与其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骶棘肌对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紊乱可能是引起腰椎后路术后失败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分析 外科入路创伤 骶棘肌功能 组织形态学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用夏变夷融西贯中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东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499-500,共2页
干祖望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中渗透了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式,本文试从他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形成的根源,以及在辨证论治方面的探索加以分析,阐明了他“用夏变夷”的中西医结合思想核心,就是立足发扬光大中医的立场,吸收西医理论要素... 干祖望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中渗透了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式,本文试从他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形成的根源,以及在辨证论治方面的探索加以分析,阐明了他“用夏变夷”的中西医结合思想核心,就是立足发扬光大中医的立场,吸收西医理论要素,将其融入中医理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干祖望 学术思想 用夏变夷
下载PDF
中国外交的转型与创新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飞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30,共14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继承中国外交基本原则、目标和战略布局的同时,在外交理念、政策和风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发展,就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目标、路径、原则、手段等问题作出全面深入的阐述,形成了中国特色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继承中国外交基本原则、目标和战略布局的同时,在外交理念、政策和风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发展,就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目标、路径、原则、手段等问题作出全面深入的阐述,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途径是坚持和平发展,核心原则是合作共赢,主要手段是建设伙伴关系,价值取向是践行正确义利观,拓展平台是全球治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和实践创新为新时期全方位推进外交外事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外交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新型国际关系 正确义利观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Appraisal of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An Introduction 被引量:4
15
作者 濮实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SCIE 2017年第4期452-453,共2页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aspira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other similar pedagogical contexts outside China. A volume of research has been done by Wen Qiufang and her research team, to formulate the theory of POA and to test its effectiveness in classroom pedagogy (e.g. Wen, 2016, 2015; Yang, 2015; Zhang, 2015). At the moment, the POA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of theory building and almost all empirical research is don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is theory and to make it intelligi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a one-day symposium was held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on May 15, 2017. The symposium was entitl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Appraisal of the POA'. In the forum, leading exper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were invited to discus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OA and the direc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ymposium was the first attempt for the POA research team to discuss its latest work with international scholars. This Viewpoint section collects the responses of four exper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ymposium, list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The collection of articles covers three topics related to the POA: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its use for teacher training, and its research. Alister Cumming is Professor Emeritus and the former Head of the 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Languages and Literaci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His article focuses primarily on POA research as an exemplary case of design-based research. Rod Ellis is Research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t Curtin University, Australia. He discusses POA in terms of pedagogy, teacher training and research, with both critique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Paul Kei Matsuda is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Director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He responds to PO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expert researcher and teacher of L2 writing. Charlene Polio is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Chair in 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 Germanic, Slavic, Asian & African Languages at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She conceptualises POA as a useful method to address some issues in pre-service teacher development. Overall, the articles in this section are insightful and reader-friendly. They are not only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A in particular, but may also be valuable to a broad range of researchers as they touch upon pertaining issues, as well as emerging topic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We therefore find it necessary to make them accessible to a wide reader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aspira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other similar pedagogical contexts outside China. A volume of research has been done by Wen Qiufang and her research team to formulate the theory of POA and to test its effectiveness in classroom pedagogy (e.g. Wen 2016 2015 Yang 2015 Zhang 2015). At the moment the POA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of theory building and almost all empirical research is don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is theory and to make it intelligi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a one-day symposium was held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on May 15 2017. the symposium was entitl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Appraisal of the POA'. In the forum leading exper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were invited to discus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OA and the direc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ymposium was the first attempt for the POA research team to discuss its latest work with international scholars. This Viewpoint section collects the responses of four exper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ymposium list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the collection of articles covers three topics related to the POA: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its use for teacher training and its research. Alister Cumming is Professor Emeritus and the former Head of the 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Languages and Literaci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His article focuses primarily on POA research as an exemplary case of design-based research. Rod Ellis is Research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t Curtin University Australia. He discusses POA in terms of pedagogy teacher training and research with both critique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Paul Kei Matsuda is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Director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He responds to PO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expert researcher and teacher of L2 writing. Charlene Polio is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Chair in 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Germanic Slavic Asian African Languages at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She conceptualises POA as a useful method to address some issues in pre-service teacher development. Overall the articles in this section are insightful and reader-friendly. they are not only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A in particular but may also be valuable to a broad range of researchers as they touch upon pertaining issues as well as emerging topic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We therefore find it necessary to make them accessible to a wide readership.
原文传递
喀麦隆汉法语音对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永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本文通过笔者在喀麦隆汉语教学中体验较深的教学实例,主要从语音教学方面对汉语和法语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语音教学策略,并从教师素质及教学方法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提出了两条建议。
关键词 喀麦隆 语音 对外汉语教学 法汉对比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从“扑朔迷离”看古文立象尽意的言说方式——兼论现代古文解读方式的“西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扬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42-46,共5页
《木兰诗》"扑朔迷离"的现代解读众说纷纭,都因未能读出扑朔即扑击朔鼙的本义而陷入望文生训。根源何在?当与现代反传统而崇西洋的时代文化大潮之下,古文解读背离传统的既定意义诉求、文本语境诉求、文化话语诉求的解读方式,... 《木兰诗》"扑朔迷离"的现代解读众说纷纭,都因未能读出扑朔即扑击朔鼙的本义而陷入望文生训。根源何在?当与现代反传统而崇西洋的时代文化大潮之下,古文解读背离传统的既定意义诉求、文本语境诉求、文化话语诉求的解读方式,走向立足词句分析、立足词句的主导与中心意义、立足意义假设、归纳与演绎的"西化"解读方式不无关系。在追求民族文化创新的当下语境中,作为知识创新三维,基于横向共时性的文化外求与本位当下性的开拓创新,纵向历时性的传统传承也是无条件的选择,因此,古文解读方式的传统回归与中西会通也就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说方式 解读方式 西化 传统回归 中西会通
下载PDF
基于“任务教学法”的旅游汉语教学流程和操作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那英志 杜小平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任务教学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国际第二语言教学的主流理论,其基本思想是让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的互动,从而实现语言习得。结合“教学外置”理论,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对外职业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旅游汉... 任务教学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国际第二语言教学的主流理论,其基本思想是让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的互动,从而实现语言习得。结合“教学外置”理论,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对外职业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旅游汉语教学的双向循环系统流程:任务设置—情境和任务导入—语篇本位的语法—句式操练—任务实施(模拟活动和教学外置),并阐述了各教学步骤的具体操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教学法 对外汉语 职业汉语 旅游汉语
下载PDF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新语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朝霞 《德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变化最快的部分,它能迅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反映最敏感。汉语新词新语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是汉语学习者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融入中国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论述了汉语新词新语的特...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变化最快的部分,它能迅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反映最敏感。汉语新词新语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是汉语学习者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融入中国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论述了汉语新词新语的特点,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及新词新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新词新语 特点 重要性 注意问题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交际法的生命力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鉴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59-66,共8页
中国特色的交际教学法在中国的外语教学条件下具有独特的生命力。从总的历史背景看,交际法是外语教学观念的新突破,过去十多年它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交际法 生命力 中国特色 外语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