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mfort Index of Human Body in Bengbu City in the Past 40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
1
作者 Lei SHAN Xian ZHANG +2 位作者 Lei TIAN Ranran HE Jingyang CHE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Based on the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of Bengbu City during 1981-2020,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elements need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omfort index of human body(CIHB)were discussed,and daily CIHB wa... Based on the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of Bengbu City during 1981-2020,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elements need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omfort index of human body(CIHB)were discussed,and daily CIHB was classified and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81 to 2020,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tended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Annual average wind speed and relative humidity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before 2011 but an increasing trend after 2011.The duration of the four seasons in Bengbu City mainly rose in spring,reduced in winter,declin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in summer,and ro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in autumn.As CIHB was at grades 1 and 9(the most uncomfortable),the three factor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m.For cold weather,the influence of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on CIHB can not be ignored besides temperature.In hot weather,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was dominant,and the change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could well correspond to the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very hot days.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warming,the number of cold days tended to decline generally,but it was larger in the years with fewer very cold day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days of the overall comfort of human body.The number of hot day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uration of summer,and the number of days of grade 8 rose significantly in the year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duration of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human comfort comfort index of human body(CIHB)
下载PDF
Digital Evaluation of Sitting Posture Comfort in Human-vehicle System under Industry 4.0 Framework 被引量:9
2
作者 TAO Qing KANG Jinsheng +2 位作者 SUN Wenlei LI Zhaobo HUO Xia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096-1103,共8页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vibration ride comfort of the human-vehicle system were focused only on one or two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 hybrid approach which integrates all kinds of investigation method...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vibration ride comfort of the human-vehicle system were focused only on one or two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 hybrid approach which integrates all kinds of investigation methods in real environment and virtual environment is described. The re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includes the WBV(whole body vibration) test, questionnaires for human subjective sensation and motion capture. The virtu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includes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n simplified 5-DOF human body vibration model, the vibration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within ADAMS/VibrationTM module, and the digital human biomechanics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analysis in Jack software. While the re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provides realistic and accurate test results, it also serves as core and validation for the virtu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The virtu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takes full advantages of current available vibration simulation and digital human modelling software, and makes it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sitting posture comfort in a human-vehicle system with various human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How this digit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car seat comfort design is fitted in the Industry 4.0 framework is also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ting posture comfort human-vehicle system digital design digital evaluation Industry 4.0
下载PDF
Sensitivity Numerical Analysis of Human Body Exergy Balance under an Unsteady-State Thermal Environment —Behavioral Adaptation Induced by Undesirable Cold Storage by Building Envelope in Winter
3
作者 Koichi Isawa Masanori Shukuya 《Health》 CAS 2016年第8期737-748,共12页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uman body exergy balance and behavioral adaptations induced by undesirable cold storage by a building envelope under an unsteady-state thermal environment in winter. The comp...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uman body exergy balance and behavioral adaptations induced by undesirable cold storage by a building envelope under an unsteady-state thermal environment in winter.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of the warm exergy production by shivering, lifting of the shell ratio, and reduction of the blood flow rate was considered to constitute the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necessary for maintaining the constant core temperature, which wa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living organisms. In the case of intermittent use room, it was suggested that better thermal comfort and desirable behavioral adaptations, which decreased the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s, could be achieved if interior wooden cladding was used in constructions with building envelopes that had a comparatively large heat capacity, or in cases of wooden constructions in which the building envelope heat capacity was comparatively sm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System EXERGY human body Adaptive comfort Unsteady State
下载PDF
Study on Predi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uman Body Feeling Temperature
4
作者 Zhengcui Lei Xiaozhong Zang +2 位作者 Jun Jiang Jinglu Wu Yan Huo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9期22-25,共4页
[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forecast human body feeling temperature. [ Method] Using air temperature data outside shutter boxes of cement and asphalt underlying surface at 1.5 m and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f... [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forecast human body feeling temperature. [ Method] Using air temperature data outside shutter boxes of cement and asphalt underlying surface at 1.5 m and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from 2008 to 2010 as well as T639 and Japan numerical forecast produ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in winter half year 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in summer half year in Changzhou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ediction equation of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from May to September as well as year-round comfort prediction index were es- tablished. Moreover, the announcement platform of human body feeling temperature was developed to forecast it. [ Result] There remained a tiny discrepancy in the winter minimum temperature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shutter box, and clays with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lower than 2 ℃ accounted for 94.3% of total days. However, the summer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shutter box was larger, and days with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higher than 2 ℃ accounted for 82.0%, while the maximum difference was 5.5 ℃.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inside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78%. Wind was considered as the primary factor based on the effective temperature, and comfort index forecast and service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human feelings, dress, meteorological care and so forth. Both human body feel- ing temperature and comfort index forecast were released in the temperature forecast service. [ Condusion] The prediction of human body feeling temperature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people's dress and traveling in daily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body feeling temperature comfort index PREDICTION China
下载PDF
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舒适性生物力学模型分析
5
作者 刘腾 代吉 +2 位作者 张建军 刘承磊 郭士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探索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人机交互力学特性与被护理人舒适性感受的潜在关联,研究显性的人机接触力相对于人体生物力学特性的映射关系,揭示影响被护理人舒适性的主要作用肌群,提出了舒适性测试试验与AnyBody背抱运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相... 为探索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人机交互力学特性与被护理人舒适性感受的潜在关联,研究显性的人机接触力相对于人体生物力学特性的映射关系,揭示影响被护理人舒适性的主要作用肌群,提出了舒适性测试试验与AnyBody背抱运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从被护理人的肌肉激活程度入手,对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背抱运动舒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搭建了舒适性测试试验系统,基于主观舒适性评分规划了服务于试验的基础运动轨迹,并通过试验得到了人机主要接触部位力学信息.然后,以试验数据为边界条件构建了基于AnyBody的背抱运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依托逆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肌肉激活程度,并对比舒适性测试肌肉激活程度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人机主要接触部位受力、肌肉激活程度及主观舒适性评分综合分析了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背抱运动舒适性特征,明确了影响被护理人舒适性的主要作用肌群.结果表明:影响被护理人舒适性的主要作用肌群有7个,且被护理人胸部压力与腋下压力值大小分别与影响其躯干和上肢舒适性的肌肉激活程度呈正相关.可通过建立胸部压力与腋下压力值相关的加权函数有效描述不同被护理人整体舒适性特征,为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舒适性运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 人体生物力学模型 肌肉激活程度 背抱运动舒适性
下载PDF
基于REOF方法的辽宁气候舒适度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唐亚平 张凯 +3 位作者 李忠娴 李岚 孙丽 孙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基于辽宁省50个气象站1964-2008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适应东北地区的人体舒适度计算公式及分级标准,得出辽宁省近45年历年人体各舒适度级别日数,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REOF),对辽宁省气候舒适度进行区域划分,并分析了各区域气候舒适度的... 基于辽宁省50个气象站1964-2008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适应东北地区的人体舒适度计算公式及分级标准,得出辽宁省近45年历年人体各舒适度级别日数,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REOF),对辽宁省气候舒适度进行区域划分,并分析了各区域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根据前4个旋转荷载向量场高载荷区分布,将辽宁分成4个气候舒适区,即辽东、辽北地区、辽河河口平原区,辽西地区和辽东半岛区;(2)辽东半岛区是我省平均舒适日数最多地区,辽东、辽北地区是我省平均冷不舒适日数最多地区,热不舒适日数则在辽西地区较为突出;(3)近45年来,辽宁各区域冷不舒适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热不舒适日数逐渐增多,而舒适日数也逐渐增多,但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舒适度 Eof REof 方差贡献 气候区划
下载PDF
机械冲击下坐姿人体舒适性主客观评价
7
作者 罗巧 贺岩松 +2 位作者 邱茂昌 张志飞 谭侃伦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为减小主观随意性带来的偏差,引入最大化差异度量(MaxDiff)方法展开机械冲击下坐姿人体不适的主观评价试验,并结合加速度和惯性力客观指标对舒适性进行评价。构造了16个具有不同标称频率或位移幅值的冲击信号,基于MaxDiff方法得到12名... 为减小主观随意性带来的偏差,引入最大化差异度量(MaxDiff)方法展开机械冲击下坐姿人体不适的主观评价试验,并结合加速度和惯性力客观指标对舒适性进行评价。构造了16个具有不同标称频率或位移幅值的冲击信号,基于MaxDiff方法得到12名受试者的主观评分。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测力板获取受试者的客观数据,提取其峰值、峰峰值、振动剂量值、最大瞬态振动值等客观评价指标,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以及线性回归拟合进行主客观关联性分析。主观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机械冲击信号标称频率和位移幅值的增大,人体舒适性均变差。标称频率主客观数据之间具有较大相关性,客观指标(除振动剂量值外)的相关系数均在0.9左右。线性拟合回归结果表明,加速度和惯性力的峰值、峰峰值、最大瞬态振动值可作为表征冲击工况下坐姿人体舒适性的客观指标,而加速度比惯性力更适合用于表征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性 机械冲击 坐姿人体 最大化差异度量
下载PDF
西藏高原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8
作者 李积宏 周刊社 +3 位作者 张东东 普布多吉 张伟华 史继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0-992,共13页
利用西藏高原38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及1970-2000年30 s空间分辨率气候数据,对人体舒适度指数(ICHB)及高原人体舒适度指数(PICH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西藏高原近40 a ICHB呈显著上升趋势,整个西藏高原年I... 利用西藏高原38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及1970-2000年30 s空间分辨率气候数据,对人体舒适度指数(ICHB)及高原人体舒适度指数(PICH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西藏高原近40 a ICHB呈显著上升趋势,整个西藏高原年ICHB升高率为0.76·(10a)-1,各气候区年ICHB升高率为(0.57~0.98)·(10a)^(-1)。季ICHB升高率在时间上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2)年ICHB和季ICHB的升高率在空间上表现为西部>北部>东北部>东南部>中部、南部边缘。(3)PICHB空间上表现为寒冷特不舒适、重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及东北部的高山上;冷不舒适、重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及南部边缘的高山上;冷不舒适、中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南部边缘等区域的较低海拔地区;凉较不舒适、轻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不冷不热舒适、无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错那县南部和墨脱县南部。随着西藏高原近40 a和未来气候“暖湿化”的变化趋势,各地月ICHB、季ICHB、年ICHB明显提高,PICHB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均向着舒适度升高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反应指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 高原人体舒适度指数 西藏高原
下载PDF
针对有热源情况下大空间厂房内两种送风方式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袁泽安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机械通风(mechanical ventilation,MV)与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NV)有室内发热源的情况下,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热源情况下,室内房间会在高度方向形成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从而导...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机械通风(mechanical ventilation,MV)与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NV)有室内发热源的情况下,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热源情况下,室内房间会在高度方向形成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从而导致工作台位置温度较高,降低人体热舒适性。MV和NV房间内,靠近进风百叶位置处的热环境明显优于室内其他位置的热环境。另外,无论是机械通风还是自然通风,在室内局部位置均存在气流死角,导致局部环境恶化,温度过高,不利于设备散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 热力分层 热环境 人体热舒适
下载PDF
自动驾驶等级提高条件下驾驶人驾驶姿势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青阳 金晓萍 张怡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2-392,共11页
为研究驾驶人在自动驾驶等级提高条件下的坐姿变化规律,基于直接测量的人体标志点位计算人体内部目标标志点并构建人体模型,确定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7个部位的关节角度,定量描述L0和L3级自动驾驶坐姿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自动驾驶等级由L... 为研究驾驶人在自动驾驶等级提高条件下的坐姿变化规律,基于直接测量的人体标志点位计算人体内部目标标志点并构建人体模型,确定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7个部位的关节角度,定量描述L0和L3级自动驾驶坐姿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自动驾驶等级由L0提高到L3后,驾驶人的肘部屈曲、胸腹部屈曲、膝盖弯曲度不同程度的增大导致活动空间得到扩展,坐姿舒适度有所提高,而腰背部后倾的趋势加深,上躯干倾向处于扭曲或压缩状态,腰背部由于得不到充分支撑而疲劳,降低了乘坐舒适性。自动驾驶等级的提高改变了驾驶任务,因此驾驶人坐姿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可为高度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室布局与自动驾驶功能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驾驶姿势 关节角度 坐姿舒适度 人体标志点
下载PDF
水平振动下人-椅界面压力分布与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向恒 陶庆 +1 位作者 任佳泽 张文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0,50,共5页
针对水平振动下坐姿人体舒适性问题,对其人-椅系统界面的动态压力分布与人-椅系统的振动特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开展水平振动下坐姿人体舒适性研究。利用电动振动台产生正弦白噪声信号,Tekscan压力采集设备采集动态压力,采用ENS(靠背不... 针对水平振动下坐姿人体舒适性问题,对其人-椅系统界面的动态压力分布与人-椅系统的振动特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开展水平振动下坐姿人体舒适性研究。利用电动振动台产生正弦白噪声信号,Tekscan压力采集设备采集动态压力,采用ENS(靠背不支撑后背)与EBS(靠背支撑后背)两种坐姿,对汽车座椅进行水平振动实验,得到坐姿人体纵向压力分布图与坐姿人体响应传递函数曲线。通过计算平均压强、标准化平均压力与坐姿人体响应传递率,最终得出水平振动下坐姿人体背部动态压力对5Hz最为敏感,背部响应传递率在4Hz时达到峰值,7Hz时趋于平缓;臀部与大腿动态压力分别对3Hz与9Hz最为敏感;头部响应传递率在3Hz时达到峰值,6Hz时趋于平缓。为汽车座椅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振动 动态压力分布 振动特性 坐姿人体舒适性 背部动态压力 头部响应传递率
下载PDF
建设步行友好的首都街道环境——步行舒适度人体感知评价体系、研究方法评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子傲 于长明 《住区》 2023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步行作为最基本的出行方式,具有减碳和促进居民健康双重积极意义。本文聚焦于人体如何感知步行舒适度这一基础的研究议题。通过对北京市中心城区交通情况的分析,本文发现北京步行交通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随后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 步行作为最基本的出行方式,具有减碳和促进居民健康双重积极意义。本文聚焦于人体如何感知步行舒适度这一基础的研究议题。通过对北京市中心城区交通情况的分析,本文发现北京步行交通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随后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城市可步行性领域的文献进行总体分析,发现在微观层面对步行过程中人体感知的研究文献总量有限。基于分析结果,本文从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嗅觉感知和热感知入手,详细归纳总结在步行舒适度语境下这些人体感知评价方法和数据获取方法:在评价体系方面,基于感知对象分类的评价模型和基于感知过程的评价模型是单感知评价的主要研究方向;而对多感知综合评价的研究稍显不足。在数据获取方面,“漫步”的方法为小尺度综合人体感知原始数据的获取提供便利,新兴的数据获取方法则为能在视觉感知和视听综合感知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舒适度 人体感知 评价方法 数据获取方法
下载PDF
涡桨飞机整机振动响应预计与乘员舒适性评估
13
作者 张玉杰 黄超广 杨卫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1006,共6页
为了在设计阶段预估涡桨飞机的振动水平并分析舱内振动环境的影响,亟需建立一套全机级振动响应预计与评估技术。从人体舒适性和健康风险指标出发,建立涡桨飞机振动控制设计流程,识别关键环节及要素。研究解决振动载荷获取、振动分析模... 为了在设计阶段预估涡桨飞机的振动水平并分析舱内振动环境的影响,亟需建立一套全机级振动响应预计与评估技术。从人体舒适性和健康风险指标出发,建立涡桨飞机振动控制设计流程,识别关键环节及要素。研究解决振动载荷获取、振动分析模型建立、振动响应计算、舱内振动环境评估等核心问题。通过全机地面共振试验和缩比模型振动响应测试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整机振动分析模型和振动响应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所建立的方法、实施流程和途径可为涡桨飞机的振动控制正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桨飞机 振动载荷 振动分析模型 振动响应 人体舒适性
下载PDF
寒冷地区体育馆不同运动强度下的人体热舒适实验研究
14
作者 于越 杜晓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5期103-111,共9页
运动人体的热感觉会受到地区、气候、运动状态、代谢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按照代谢率将运动强度分为低、中、高三级,并对应具体运动类型。选取寒冷地区北京市某高校体育馆进行实验,过程中监测环境参数并记录受试者的生理参数、主观感觉... 运动人体的热感觉会受到地区、气候、运动状态、代谢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按照代谢率将运动强度分为低、中、高三级,并对应具体运动类型。选取寒冷地区北京市某高校体育馆进行实验,过程中监测环境参数并记录受试者的生理参数、主观感觉。分析不同运动强度下的人体热感知特点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运动强度升高,运动人体的皮肤温度降低,心率和代谢率升高,热感觉更强烈,适应运动状态需要的时间更长。低强度运动下热感觉主要受环境温度和皮肤温度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热感觉和热环境参数的回归模型,根据模型看出,低强度运动热感觉受环境参数影响较大,影响因子分别达到了0.557、0.840和0.419,中高强度运动热感觉受湿度影响较小,影响因子不超过0.1,建议实测场馆在运行不同运动强度的项目时进行分区域精细化调控。比较被试者实测热感觉与PMV值,发现代谢率越高的运动,二者偏差越大。比较男女性受试者的主观投票,发现男性受试者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投票值的变化范围大于女性,男性更容易感觉到“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热舒适 热环境 生理指标 运动强度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营造及评价非均匀热环境目标的人体对流换热系数研究
15
作者 高姗 金雨蒙 +1 位作者 王月梅 冯驰 《暖通空调》 2023年第9期100-106,共7页
为了精确评价非均匀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性以营造低碳健康建筑环境,需要了解各方向气流下人体局部对流换热系数。本文基于实测实验及CFD模拟,对水平及竖直方向气流对人体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人体各部位对流换热系数... 为了精确评价非均匀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性以营造低碳健康建筑环境,需要了解各方向气流下人体局部对流换热系数。本文基于实测实验及CFD模拟,对水平及竖直方向气流对人体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人体各部位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各方向气流对人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水平气流工况下的人体整体对流换热系数大于竖直气流工况;位于肢体末端的手部、小臂、脚部的对流换热系数较大;处于人体中心部位的腰腹部和背部的对流换热系数较小,且受不同方向气流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换热系数 人体 非均匀热环境 热舒适 气流方向 暖体假人 CFD模拟
下载PDF
近30 a邛崃市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诚 李亚玲 +1 位作者 陈云强 叶瑶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2期94-99,共6页
该文利用1991—2020成都市西部邛崃国家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最小相对湿度,计算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及白天和夜间舒适度指数,并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30 a邛崃市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 该文利用1991—2020成都市西部邛崃国家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最小相对湿度,计算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及白天和夜间舒适度指数,并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30 a邛崃市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0 a邛崃市没有暑热和寒冷天气,人体舒适度日数舒适级别日数最多,其次是冷不舒适级别日数,热不舒适级别日数最少。(2)近30 a邛崃市年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呈现较小的上升趋势;舒适日数集中在春季、夏季、秋季3个季节;热不舒适日数和舒适日数在21世纪初期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冷不舒适日数有所减少。(3)近30 a邛崃市白天人体舒适度指数有较明显的升高趋势,夜间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舒适度 变化特征 舒适日数
下载PDF
近30年乌兰察布市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燕 杨青 +2 位作者 薛羽 李碧云 王泽豪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4期79-81,共3页
人体舒适度是衡量人们居住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帮助人们面对天气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人体舒适度是建立在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反映多数人的身体感受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为了研究乌兰察布市近30年来人体... 人体舒适度是衡量人们居住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帮助人们面对天气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人体舒适度是建立在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反映多数人的身体感受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为了研究乌兰察布市近30年来人体舒适度特征,选取了乌兰察布市11个国家气象站,采用改进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公式,利用1981—2010年逐日观测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计算出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了乌兰察布市逐日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的年际和月际变化,以及各地舒适度日数的分布和舒适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察布市 人体舒适度 变化特征
下载PDF
空间模式及夜间通风对建筑冷负荷和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春敏 尚长鸣 +2 位作者 姚海清 赵树旺 张文科 《制冷与空调》 2023年第2期25-30,34,共7页
以既有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建筑办公区域的空间模式分析建筑房间内壁面温度和热流量、室内温度、办公区域冷负荷和人体舒适度的变化。研究我国不同气候区的建筑冷负荷的变化情况,指出空间大小可引起室内温度的变化,同时影响人... 以既有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建筑办公区域的空间模式分析建筑房间内壁面温度和热流量、室内温度、办公区域冷负荷和人体舒适度的变化。研究我国不同气候区的建筑冷负荷的变化情况,指出空间大小可引起室内温度的变化,同时影响人体舒适度。最后分析某一固定空间模式下采用夜间通风效果,包括内壁面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气候区采用夜间通风后对冷负荷的影响以及人体舒适度的变化。研究表明,采用夜间通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能耗并提高人体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空间模式 夜间通风 冷负荷 人体舒适度 气候区 能耗
下载PDF
不同动态坐姿下办公椅的腰靠软硬度设计研究
19
作者 吕盈 申黎明 +3 位作者 晁垚 张丰 李建民 刘星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7,共6页
将压力分布测量与自由模量幅度估计法相结合,采集受试者动态与静态坐姿下腰部与臀部的压力分布信息,通过分析各个关键压力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受试者对坐姿舒适度的主观评价,研究了不同软硬度的办公椅腰靠对动态坐姿舒适性的影响。结果... 将压力分布测量与自由模量幅度估计法相结合,采集受试者动态与静态坐姿下腰部与臀部的压力分布信息,通过分析各个关键压力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受试者对坐姿舒适度的主观评价,研究了不同软硬度的办公椅腰靠对动态坐姿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办公椅腰靠软硬度对动态坐姿舒适性具有显著影响。在动态坐姿下,随腰靠硬度增加,腰部最大总压力、腰部最大接触面积、臀部最大-最小压力差均呈下降趋势,而腰部平均压力梯度呈上升趋势。主观评价与客观体压分布指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以22.1HC为质心的软腰靠舒适度级别最高,以39.8HC为质心的中硬度腰靠其次,以58HC为质心的硬腰靠舒适度级别最低。其中,女性受试者对于腰靠软硬度的敏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椅 体压分布 腰靠 动态坐姿 舒适性评价 人机工程学
下载PDF
乘用车驾驶员H点位置定制化研究
20
作者 张仕亮 袁鹏文 +1 位作者 李宏洋 顾全 《时代汽车》 2023年第23期127-129,共3页
为了使驾驶员座椅位置更加符合目标人体,本文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依据目标人体的关节尺寸,制定相应的舒适坐姿,确定专属H点,从而确定符合目标人体的座椅位置。依据定制化的驾驶员H点位置,可以有效的评估目标人体的人机性能,进而合理的... 为了使驾驶员座椅位置更加符合目标人体,本文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依据目标人体的关节尺寸,制定相应的舒适坐姿,确定专属H点,从而确定符合目标人体的座椅位置。依据定制化的驾驶员H点位置,可以有效的评估目标人体的人机性能,进而合理的设计车身结构以及车内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点 百分位 人体 舒适坐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