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媒环境下剧集创作转型研究--以中国漫改剧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子佳 李胜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4,共9页
当下融媒环境给中国电视剧、网络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利用媒介融合优势对剧集进行更便捷的传播,吸引更广大的受众,剧集创作转型成为必需,主要表现在从单一文化到多种文化交融、从“集体英雄”塑造到“个人英雄”... 当下融媒环境给中国电视剧、网络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利用媒介融合优势对剧集进行更便捷的传播,吸引更广大的受众,剧集创作转型成为必需,主要表现在从单一文化到多种文化交融、从“集体英雄”塑造到“个人英雄”书写、从“宏大叙事”到类“元宇宙”构建等方面。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文化因素和媒介因素双重推动的结果,它满足了多元文化融合、“媒体-用户”关系构建、网络社群情感表达的多重需要,涉及文化、产业、受众等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漫改剧可被视为剧集转型的“先行者”。以中国漫改剧为例,分析当前融媒环境下剧集创作转型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探析其原因及意义,可以为更广泛的剧集转型提供借鉴和依据,有助于增强长剧集市场竞争力,传达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环境 电视剧 漫改剧 创作转型 传播
下载PDF
融传统与现代 汇古典与时尚——壮族歌舞剧《刘三姐》赏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佐霖 覃忠盛 《河池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刘三姐》从再现民族反抗精神、再塑机智人物形象及定位歌圩偶像展现善歌民族三方面继承并创新了壮民族的传统文化形象;以赋、比、兴、夸张、重叠、对仗的巧用及塑造生动诗性形象等艺术手法,继承并升华了传统民歌的表现艺术;又荟萃多... 《刘三姐》从再现民族反抗精神、再塑机智人物形象及定位歌圩偶像展现善歌民族三方面继承并创新了壮民族的传统文化形象;以赋、比、兴、夸张、重叠、对仗的巧用及塑造生动诗性形象等艺术手法,继承并升华了传统民歌的表现艺术;又荟萃多种喜剧手法及众家传统戏剧艺术实现了以喜剧抒情形式表现严酷阶级斗争的艺术创新。《刘三姐》的艺术与创作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与光辉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传统形象 民歌艺术 戏剧荟萃 喜剧形式 启示 典范
下载PDF
语用预设与中国喜剧小品——以“不差钱”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丛日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8-61,共4页
语用预设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具有共同性、主观性、隐蔽性、单向性等特点。本文运用这些特点对小品"不差钱"进行研究,发现语用预设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语用策略,帮助中国喜剧小品达到幽默、逗乐的喜剧效果。
关键词 语用预设 喜剧小品 不差钱 语用策略
下载PDF
“相声”成“戏”:台湾传媒与“相声剧”的关联 被引量:1
4
作者 简贵灯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8-13,共6页
"相声"被冠以"剧"之名,成为相声剧,明显地演员从相声中的"叙事"身份,转变为代言角色。在这转换过程中,除艺术本身的缘由外,台湾传媒亦对相声剧的生成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藉由传媒之助力,"相声剧&qu... "相声"被冠以"剧"之名,成为相声剧,明显地演员从相声中的"叙事"身份,转变为代言角色。在这转换过程中,除艺术本身的缘由外,台湾传媒亦对相声剧的生成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藉由传媒之助力,"相声剧"之名为大众所接受,进而在学理上得到确定,推动了相声剧多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传媒 相声剧 戏剧 生成 关联
下载PDF
元杂剧与南戏中人物上下场的表演按语
5
作者 刘晓明 张庆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0期60-65,共6页
元杂剧中有所谓“开呵”,是人物上场时自我表白的按语,这种按语主要为自我介绍,但也伴有叙说剧本梗概、交代情节、请求赏赐等功能。“开呵”本是古代伎艺人开场时的熟例,元杂剧和南戏继承这一表演传统,并在表演形态上加以改造,由原来单... 元杂剧中有所谓“开呵”,是人物上场时自我表白的按语,这种按语主要为自我介绍,但也伴有叙说剧本梗概、交代情节、请求赏赐等功能。“开呵”本是古代伎艺人开场时的熟例,元杂剧和南戏继承这一表演传统,并在表演形态上加以改造,由原来单一的散说转变成诗词韵语,唱念结合,甚至杂有所谓“焰爨”,即舞蹈形式。此外,元杂剧和南戏还在“开呵”的基础上发展出剧中的“按呵”和剧末的“收呵”,二者皆是以剧外人身份所作的断语,“按呵”是对剧情的发展所作的提示、评价,“收呵”则是对剧中人物的结局进行评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表演 开呵 按呵 收呵
下载PDF
明宫廷杂剧的科诨艺术
6
作者 郑莉 邓卫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2-86,共5页
科诨,即插科打诨的简称,是我国古典戏曲一种传统的戏剧手法。明代宫廷杂剧,其创作者和演出者都是地位低下的无名艺人,特定的身份导致了宫廷杂剧特有的风格。《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明代宫廷杂剧中的科诨使用具有特殊性和多种艺术... 科诨,即插科打诨的简称,是我国古典戏曲一种传统的戏剧手法。明代宫廷杂剧,其创作者和演出者都是地位低下的无名艺人,特定的身份导致了宫廷杂剧特有的风格。《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明代宫廷杂剧中的科诨使用具有特殊性和多种艺术功能,对此进行研究,以引起我们对这种艺术技巧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诨 宫廷杂剧 滑稽 调节气氛 塑造人物
下载PDF
论水浒戏中的喜剧李逵和《水浒传》中的悲剧李逵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秋晨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9-52,共4页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戏 《水浒传》 李逵 喜剧形象 悲剧形象
下载PDF
论科诨对戏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卫红 王晓靖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9-52,共4页
科诨 ,是指戏剧中各种喜剧性穿插 ,也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的喜剧手段 ,它随着戏剧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 ,并成为其主要组成部分 ,其地位在戏剧中不断提高 。
关键词 科诨 戏剧 影响 表演艺术
下载PDF
众生相的多维描画——元杂剧上场诗
9
作者 李利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4-97,共4页
上场诗是元杂剧体制重要的构成部分,以浓缩的笔墨和生动的表现力形象多维地描画了元杂剧众生相。同中有异的类型化、妇孺皆晓的通俗化、讽刺调笑的滑稽性共同构成了元杂剧上场诗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元杂剧 上场诗 类型化 通俗化 滑稽性
下载PDF
论抗敌演剧队的剧目建设与演出活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心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抗敌演剧队是为宣传抗战而组建的话剧团体,这个团体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将话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前线和广袤蔽塞的乡村,为抗战动员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敌演剧队组建初期,由于演出条件简陋,民众文化程度偏低,以及观众群体... 抗敌演剧队是为宣传抗战而组建的话剧团体,这个团体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将话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前线和广袤蔽塞的乡村,为抗战动员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敌演剧队组建初期,由于演出条件简陋,民众文化程度偏低,以及观众群体的分散性和流动性,导致已有的剧本无法达到演出的宣传要求,出现严重的“剧本荒”,他们通过自创剧本、即兴表演或改编已有剧本,克服了无剧可演的困境;在演出过程中,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又普遍出现了“过火表演”的状况。尽管如此,抗敌演剧队仍然为我们留下了众多有一定艺术质量、宣传效果极佳的作品,这些作品激越嘹亮的高亢音调,成为民族抗战动员的最强声音。在国难当头之际,抗敌演剧队一切为了抗战、一切为了宣传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敌演剧队 剧目建设 街头剧 活报剧
下载PDF
由《金瓶梅词话》中的一段笑乐院本所引起的思考
11
作者 周亮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中保存了一段有关唐代王勃的笑乐院本。此院本以《滕王阁序》中的“三尺微命”为引子,将王勃扮成身高不满三尺的侏儒来取笑。这说明古代已有人误释“三尺微命”的意思,才导致这一滑稽剧的产生。今天,仍有人将...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中保存了一段有关唐代王勃的笑乐院本。此院本以《滕王阁序》中的“三尺微命”为引子,将王勃扮成身高不满三尺的侏儒来取笑。这说明古代已有人误释“三尺微命”的意思,才导致这一滑稽剧的产生。今天,仍有人将“三尺微命”误释为三尺童子,以证明《滕王阁序》为王勃少年时所作。本文则认为“三尺”是指士所佩绅带的长度,而佩绅带又是士行成人加冠礼之后的事,故《滕王阁序》应是王勃成年后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笑乐院本 王勃 三尺微命 释义
下载PDF
论元杂剧科诨的艺术技巧
12
作者 李元峰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39-43,55,共6页
元代是我国古典戏剧的成熟时期。元杂剧以其现实主义的内容和独特而完善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戏剧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元代剧作家以其独到的眼光,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细致观察并加以发挥,运用于戏剧创作中,使元杂剧亦... 元代是我国古典戏剧的成熟时期。元杂剧以其现实主义的内容和独特而完善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戏剧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元代剧作家以其独到的眼光,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细致观察并加以发挥,运用于戏剧创作中,使元杂剧亦庄亦谐,产生寓教于乐的社会功用。在元杂剧的艺术表现体系中,插科打诨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最为剧作家广泛使用,也最为观众所喜闻乐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下载PDF
论旦本戏正旦的喜剧性与杂剧喜剧手法的发展
13
作者 邹蓉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6期93-95,共3页
考察《古今杂剧》、臧懋循的《元曲选》中旦本戏中正旦的喜剧性,认为正旦的科诨的难设置,促使戏剧家运用情节喜剧与性格喜剧来营造正旦的喜剧性,这两种喜剧手法能取得比科诨更长时、更浑融无间、更丰富的喜剧效果,显示出杂剧喜剧手法的... 考察《古今杂剧》、臧懋循的《元曲选》中旦本戏中正旦的喜剧性,认为正旦的科诨的难设置,促使戏剧家运用情节喜剧与性格喜剧来营造正旦的喜剧性,这两种喜剧手法能取得比科诨更长时、更浑融无间、更丰富的喜剧效果,显示出杂剧喜剧手法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旦本戏 正旦 杂剧 喜剧手法
下载PDF
论元代“水浒戏”之李逵形象
14
作者 荆清珍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元代之前的李逵形象描写太不突出,只是个符号,元杂剧时代大量的水浒戏诞生,李逵形象迅速丰富起来,成为莽细兼备,粗雅合一的喜剧性绿林英雄,个性多样,甚至相互矛盾。李逵作为人物形象不是线性发展的人物,而是随着时代感而突兀变化的人物... 元代之前的李逵形象描写太不突出,只是个符号,元杂剧时代大量的水浒戏诞生,李逵形象迅速丰富起来,成为莽细兼备,粗雅合一的喜剧性绿林英雄,个性多样,甚至相互矛盾。李逵作为人物形象不是线性发展的人物,而是随着时代感而突兀变化的人物形象,是带有时代烙印的角色,元杂剧的李逵是"元代的李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戏 李逵 喜剧性
下载PDF
现代婚恋剧中的“二元三人”叙事模式
15
作者 陈文婷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90-92,共3页
现代婚恋剧是现代电视荧屏上的一个亮点,其中的"二元三人"叙事模式不仅让平淡的日常生活走上荧屏并成为主角,更使婚恋剧的叙事结构更加稳定,增加了故事的喜剧效果,具有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 婚恋剧 “二元三人”叙事模式 喜剧效果
下载PDF
滩簧小戏与东亚滑稽笑剧传统
16
作者 翁敏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滩簧戏是清中叶后中国地方戏之一支,盛行于江浙一带,与韩国山台杂戏、调戏、唱剧,日本“猿乐”、狂言,越南杂戏、嘲剧等,共同构成东亚的笑剧传统。本文从剧种、艺人、剧中人的名称入手,论及滩簧戏的民间性笑谑风格:亵渎神圣、表... 滩簧戏是清中叶后中国地方戏之一支,盛行于江浙一带,与韩国山台杂戏、调戏、唱剧,日本“猿乐”、狂言,越南杂戏、嘲剧等,共同构成东亚的笑剧传统。本文从剧种、艺人、剧中人的名称入手,论及滩簧戏的民间性笑谑风格:亵渎神圣、表现节庆、荤话调戏、诅咒詈骂、局外评点等,将其置于东亚笑剧的大范畴里一一作出比较,并以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分析了它们的狂欢和笑谑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簧戏 东亚笑剧 狂欢精神
原文传递
从体裁谜团到喜剧精神——读董晓著《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本质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海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契诃夫戏剧的体裁问题在学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成为一个艺术谜团。董晓教授的《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本质论》一书致力于解开谜团,从接受契诃夫的观点出发去探讨其戏剧的喜剧性本质问题。作者把契诃夫戏剧创作当做一个艺术整体进行观照,由... 契诃夫戏剧的体裁问题在学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成为一个艺术谜团。董晓教授的《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本质论》一书致力于解开谜团,从接受契诃夫的观点出发去探讨其戏剧的喜剧性本质问题。作者把契诃夫戏剧创作当做一个艺术整体进行观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阐释了契诃夫独特的喜剧观念,认为契诃夫戏剧以超越的喜剧式眼光冷峻地审视着生活的荒诞、世界的荒诞,这种喜剧精神是其自由精神的体现,并且也是对20世纪戏剧的影响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晓 契诃夫戏剧 喜剧性 喜剧精神
原文传递
年轻人与戏剧——2018年日本戏剧演出的亮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横山洸大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5,共6页
据统计,2018年日本戏剧总公演数有7769场次,包括话剧、音乐剧、歌舞伎、能和狂言等。本文主要简评其中最具亮点的以年轻人为特色的三种戏剧:第一是2.5次元音乐剧。这种戏剧在年轻女生中人气很高,也是越来越流行且最受欢迎的戏剧;第二是... 据统计,2018年日本戏剧总公演数有7769场次,包括话剧、音乐剧、歌舞伎、能和狂言等。本文主要简评其中最具亮点的以年轻人为特色的三种戏剧:第一是2.5次元音乐剧。这种戏剧在年轻女生中人气很高,也是越来越流行且最受欢迎的戏剧;第二是超歌舞伎Ⅱ。原来歌舞伎的观众中年轻观众占比例很少,而剧本应用流行漫画之后,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第三是戏剧教育演出活动。通过这种演出活动丰富了年轻一代的感情,构筑起日本戏剧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次元音乐剧 超歌舞伎 戏剧教育 日本漫画/动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