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力蛋白酶诱发犬分叉部囊状动脉瘤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启弘 马廉亭 +4 位作者 周志红 张小军 张振海 张新元 束枫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405-408,共4页
目的建立犬分叉部囊状动脉瘤模型并研究其形成原因。方法将犬分为3组,将ElastaseⅠ型弹力蛋白酶注入右侧颈总动脉内和(或)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建立分叉部囊状动脉瘤模型,研究动脉瘤的形成过程,1个月内对动脉瘤模型进行复查,并行病理学检... 目的建立犬分叉部囊状动脉瘤模型并研究其形成原因。方法将犬分为3组,将ElastaseⅠ型弹力蛋白酶注入右侧颈总动脉内和(或)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建立分叉部囊状动脉瘤模型,研究动脉瘤的形成过程,1个月内对动脉瘤模型进行复查,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病理和血管造影证实:经酶处理+结扎右侧颈动脉的成瘤率100%,没有结扎而经酶处理过的动脉段没有形成动脉瘤模型,在1个月内弹力板结构有破坏。而单纯结扎动脉组成瘤率为42.8%。结论弹力酶诱发犬分叉部囊状动脉瘤模型重复性好,模型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动脉瘤具有良好的形态和病理特征,是比较理想的动脉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蛋白酶 颈总动脉 动脉瘤模型 发病机理
下载PDF
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贺道华 马廉亭 +5 位作者 潘力 刁波 冯雷 冯光 周曼 蔡明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建立类似人颅内动脉瘤特点的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方法切取兔左颈总动脉约8 mm,经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处理后,采用端侧吻合法将其吻合到右颈总动脉,建立侧壁型动脉瘤20只。术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检查、DSA和动脉瘤壁病理检查... 目的建立类似人颅内动脉瘤特点的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方法切取兔左颈总动脉约8 mm,经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处理后,采用端侧吻合法将其吻合到右颈总动脉,建立侧壁型动脉瘤20只。术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检查、DSA和动脉瘤壁病理检查。结果本组建立兔颈部囊状动脉瘤模型20只,术后健康成活18只,动脉瘤自发破裂导致死亡2只。DSA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通畅16只,动脉瘤腔自发性完全闭塞2只;造模成功率为80%。彩色多普勒发现:动脉瘤模型建立后即刻平均直径为(2.57±0.20)mm,2周后平均直径为(3.14±0.20)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载瘤动脉血流速度较动脉瘤内血流速度快。病理检查显示:动脉瘤模型的动脉壁内弹力层和中弹力层基本消失。结论经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处理的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在形态结构、组织结构、自然发展史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上与人颅内动脉瘤相似,是模拟人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总动脉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犬实验性颈总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治疗系列研究之一:犬实验性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永红 戴大英 +2 位作者 陈克敏 罗其中 张善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58-560,共3页
目的:探讨将一侧颈外静脉与双侧颈总动脉吻合建立侧壁动脉瘤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对10只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作血管造影证实瘤腔存在及载瘤动脉通畅。结果:10只犬均成功地建成颈总动脉侧壁动脉瘤,... 目的:探讨将一侧颈外静脉与双侧颈总动脉吻合建立侧壁动脉瘤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对10只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作血管造影证实瘤腔存在及载瘤动脉通畅。结果:10只犬均成功地建成颈总动脉侧壁动脉瘤,其中8例为宽颈动脉瘤。结论:应用犬一侧颈外静脉与双侧须总动脉吻合建立双侧颈总动脉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颈总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治疗
下载PDF
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云松 马廉亭 吴佐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 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操作,用双极电凝在12只兔的右侧胸头肌上烧灼出洞穴,并纵行切开洞穴对应处的右侧颈总动脉,褥式缝合二者的开口。结果 12只兔均于术后6~12d出现搏动性包... 目的 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操作,用双极电凝在12只兔的右侧胸头肌上烧灼出洞穴,并纵行切开洞穴对应处的右侧颈总动脉,褥式缝合二者的开口。结果 12只兔均于术后6~12d出现搏动性包块,3只免因TPA破裂出血分别死于术后第9d、12d、17d。余9个TPA的影像学、血流动力学及病理检查证实其发生机制及病理特征与人类TPA相同。结论 此模型可作TPA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假性动脉瘤 疾病模型
下载PDF
犬囊状动脉瘤模型制作方法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启弘 马廉亭 +4 位作者 周志红 张小军 张振海 张新元 束枫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进显微外科技术,提高犬囊状动脉瘤模型制作成功率的方法.方法运用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将30只犬的颈外静脉囊吻合到颈总动脉建立动脉瘤模型.术后7~14 d行影像学检查和大体观察证实动脉瘤的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动物全部健康成活,... 目的探讨改进显微外科技术,提高犬囊状动脉瘤模型制作成功率的方法.方法运用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将30只犬的颈外静脉囊吻合到颈总动脉建立动脉瘤模型.术后7~14 d行影像学检查和大体观察证实动脉瘤的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动物全部健康成活,建立动脉瘤模型27个,其中侧壁型15个,分叉部6个,末端型6个,制作成功率90%(27/30).模型可持续存在达68 d.结论该改进方法制作的模型较为理想,能模仿出人类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瘤体大小及载瘤动脉管径,且能进行常规导管介入神经外科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疾病模型 颈总动脉 动脉瘤
下载PDF
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制作的改进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世超 闫现政 +2 位作者 王武 何成建 李永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3-988,共6页
目的对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进行改进,以评价建模的成功率及支架植入后颈总动脉的通畅率。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饲养1周后行左侧颈内动脉结扎。1个月后行颈部3.0 T MRA检查评价颈动脉与椎动脉的变化情况。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 目的对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进行改进,以评价建模的成功率及支架植入后颈总动脉的通畅率。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饲养1周后行左侧颈内动脉结扎。1个月后行颈部3.0 T MRA检查评价颈动脉与椎动脉的变化情况。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法吻合静脉囊与颈总动脉,建立侧壁型动脉瘤。在植入覆膜支架前、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行血管造影。结果 20只实验兔均顺利行左侧颈内动脉结扎。MRI示结扎前右颈总动脉中段平均直径为(2.35±0.08)mm,结扎后1个月右颈总动脉中段平均直径为(2.89±0.22)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RA示17只兔右颈总动脉明显增粗,而双侧椎动脉略增粗;3只兔颈总动脉增粗不明显,而双侧椎动脉明显增粗。建立兔颈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17只,术后均健康成活。DSA示覆膜支架植入前所有动脉瘤及右颈总动脉通畅,4个动脉瘤腔内有少量血栓形成,但无自发性完全闭塞。Willis或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闭塞,右颈内动脉通畅。术后3个月DSA示16只兔右颈内动脉通畅,1只闭塞。术后6个月DSA示16只兔右颈内动脉通畅。动脉瘤模型的成功率为100%(17/17),覆膜支架植入后右颈总动脉的通畅率为94.1%(16/17)。结论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制作的改进提高了动脉瘤模型的成功率及覆膜支架植入后右颈总动脉的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颈总动脉 模型
下载PDF
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兔颈总动脉瘤模型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力 王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3-327,共5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出现的新材料和新技术需要在临床应用前进行可靠性动物实验,这不仅能有效地预测和降低临床应用中不良事件发生,而且能指导和开发新材料。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兔颈总动脉瘤模型是测试介入新材料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常用...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出现的新材料和新技术需要在临床应用前进行可靠性动物实验,这不仅能有效地预测和降低临床应用中不良事件发生,而且能指导和开发新材料。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兔颈总动脉瘤模型是测试介入新材料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常用模型之一。该文主要就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历史,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兔颈总动脉瘤模型发展,该模型相较其他动物模型的优势,用于新材料临床前实验的优势,如组织病理学、自然史、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该模型弱点及发展方向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弹性蛋白酶 颈总动脉瘤模型
下载PDF
改进手术技术制作的犬囊状动脉瘤模型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启弘 马廉亭 +4 位作者 周志红 张小军 张振海 张新元 束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07-1108,i0004,共3页
目的改进手术技术,简化模型制作程序,提高动脉瘤模型制作成功率。方法运用改进的手术技术将犬的颈外静脉囊吻合到颈总动脉(CCA)建立动脉瘤(AN)模型,包括:侧壁型15个,分叉部6个,末端型6个,术后7~14d行影像学检查,大体观察证实动脉瘤的... 目的改进手术技术,简化模型制作程序,提高动脉瘤模型制作成功率。方法运用改进的手术技术将犬的颈外静脉囊吻合到颈总动脉(CCA)建立动脉瘤(AN)模型,包括:侧壁型15个,分叉部6个,末端型6个,术后7~14d行影像学检查,大体观察证实动脉瘤的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动物全部健康成活,建立AN模型27个,制作成功率90%(27/30)。模型可持续存在达9周。结论显微手术技术对模型形成的影响很大,该改进方法制作的模型较为理想,能模仿出人类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瘤体大小及载瘤动脉管径,且能进行常规导管介入神经外科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动脉瘤 模型 动物 显微手术技术 囊状动脉瘤 简化模型 制作程序 影像学检查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犬分叉部囊状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前后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启弘 马廉亭 +3 位作者 张新元 束枫 徐弘 肖铁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82-685,共4页
目的建立犬颈总动脉(CCA)分叉部囊状动脉瘤(AN)模型,评价微弹簧圈行动脉瘤腔栓塞前后影像学的改变。方法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6个CCA分叉部动脉瘤,术后7-14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MR 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目的建立犬颈总动脉(CCA)分叉部囊状动脉瘤(AN)模型,评价微弹簧圈行动脉瘤腔栓塞前后影像学的改变。方法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6个CCA分叉部动脉瘤,术后7-14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MR 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检查,以微弹簧圈紧密填塞动脉瘤并再次进行上述检查,并观察病理改变。结果所有模型均获得成功,DSA结合无创影像学可以提高对动脉瘤的诊断和全面认识。微弹簧圈瘤腔栓塞能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该模型是进行AN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的理想模型;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对AN的微弹簧圈栓塞前后的评价具有无创、可重复、显示清楚的特点,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动脉瘤 分叉部囊状 动物模型 微弹簧圈
原文传递
Wallstent支架重叠置入治疗颈总动脉瘤的动物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李腾飞 田奇 +10 位作者 史帅龙 龙树海 苗仁英 汤亦 水少锋 闫磊 郭栋 段旭华 李臻 韩新巍 马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建立Wallstent双支架重叠置入治疗小型猪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通过观察其影像学和病理学愈后改变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外科方式建立巴马小型猪侧壁和梭形动脉瘤模型并原位重叠置入2枚Wallstent支架。参照OKM分级和Ka... 目的建立Wallstent双支架重叠置入治疗小型猪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通过观察其影像学和病理学愈后改变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外科方式建立巴马小型猪侧壁和梭形动脉瘤模型并原位重叠置入2枚Wallstent支架。参照OKM分级和Kamran评分标准评估术后即刻和随访8周期间动脉瘤闭塞情况。通过高分辨C臂CT(HR-CB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术后即刻支架贴壁程度和术后2周、4周、8周末支架内皮化及动脉瘤愈合情况并结合8周末组织病理学结果评估支架内皮化进程。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8头小型猪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均构建成功,包括4枚侧壁动脉瘤和4枚梭形动脉瘤,内径(11.0±2.8)mm。原位共重叠置入16枚Wallstent支架(各重叠置入2枚),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观察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及动脉瘤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即刻2D-DSA显示动脉瘤内对比剂明显滞留6例(1级1例,2级3例和3级2例)、动脉瘤闭塞2例(分级均为4级),至8周末随访时8枚动脉瘤均完全闭塞(分级均为4级);同时2头实验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率分别为52%和67%。术后即刻和随访期间HR-CBCT和OCT提示支架金属编织丝逐步被增生的血管内膜所覆盖,动脉瘤消失;2例支架内再狭窄原因为支架贴壁不良导致的局部内膜过度增生,病理结果提示增生的血管内膜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结论Wallstent支架重叠置入治疗动物模型体内的颈总动脉瘤安全、有效,但术中应避免重叠支架贴壁不良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瘤 Wallstent支架 内皮化 支架内再狭窄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的可行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闫现政 韩东明 +4 位作者 杨瑞民 王武 何成建 张健 袁广银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20只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左侧颈总动脉,1个月后行颈部MRA检查。挑选双侧椎动脉不增粗或略增粗,而右颈总动脉增粗的兔制作右侧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 目的:探讨采用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20只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左侧颈总动脉,1个月后行颈部MRA检查。挑选双侧椎动脉不增粗或略增粗,而右颈总动脉增粗的兔制作右侧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法将兔静脉囊与颈总动脉吻合,建立右侧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动脉瘤模型制作成功后2周行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或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后3、6和12个月行血管造影检查,评价支架植入后动脉瘤的情况及载瘤侧颈总动脉通畅情。支架植入后2周及1、2、4、6、9、12个月行钼靶检查,评价镁合金支架的可降解情况。结果20只实验兔左侧颈总动脉均顺利被结扎。结扎1个月后MRA检查示17只兔颈总动脉增粗,而双侧椎动脉增粗不明显或无增粗,右侧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均建模成功。9个动脉瘤成功植入镁合金覆膜支架,8个动脉瘤成功植入Willis覆膜支架。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示所有动脉瘤腔闭塞,右颈总动脉通畅。术后3个月复查血管造影,9个植入镁合金覆膜支架的动脉瘤腔完全闭塞,且右颈总动脉通畅;8个植入Willis覆膜支架的动脉瘤腔完全闭塞,其中7只兔右颈总动脉通畅,1只兔右颈总动脉闭塞。术后6、12个月复查,16只兔侧壁动脉瘤消失,右颈总动脉通畅。钼靶显示镁合金支架植入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解,而Willis支架仍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形状。结论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总动脉 模型 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