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共同内群体认同:建构包摄水平更高的上位认同
被引量:
26
1
作者
管健
荣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9,共11页
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是通过转换个体对群体间边界的认知,以降低群际偏见的中介模型。扩展的接触假设内容通过建构包摄水平更高的上位认同促进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积极效应的产生。在实际应用中,模型整合群体特性以及环境因素讨论对上位认...
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是通过转换个体对群体间边界的认知,以降低群际偏见的中介模型。扩展的接触假设内容通过建构包摄水平更高的上位认同促进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积极效应的产生。在实际应用中,模型整合群体特性以及环境因素讨论对上位认同和双重认同的选择,促进社会认同理论与群体认同、文化适应以及跨群体友谊等内容的联结与发展。模型提出了改变个人的社会分类方式以实现偏见降低的新路径和更好达成积极群际关系的社会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
接触假设
社会认同
社会分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理论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俊秀
周迎楠
裴福华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3,108,共8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想,为国家民族政策提出了一个学术的理路。Gaetner和Dovidio提出的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想,为国家民族政策提出了一个学术的理路。Gaetner和Dovidio提出的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和费孝通“多元一体”及现在党和国家提出的“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不谋而合,其理论框架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借鉴。该理论认为共同内群体的形成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群体间的相互依赖性、群体间的差异性、社会情境、预接触经验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良好的制度支持和社会氛围的基础上,突出不同民族的相似性和共同性、淡化差异性,增加平等的接触机会,促进跨民族互动与合作。通过构建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突出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引导各民族人民把自己和其他民族成员视为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知相似性、信任和理解,减少威胁感,最终带来认知(积极的想法)、情绪(同情和关爱)和行为(合作和帮助)方面的积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内群体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同内群体认同:建构包摄水平更高的上位认同
被引量:
26
1
作者
管健
荣杨
机构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9,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研究”(17JZD043)
亚洲研究中心项目“多民族国家的认同竞争与认同调适研究”(AS1801)
文摘
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是通过转换个体对群体间边界的认知,以降低群际偏见的中介模型。扩展的接触假设内容通过建构包摄水平更高的上位认同促进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积极效应的产生。在实际应用中,模型整合群体特性以及环境因素讨论对上位认同和双重认同的选择,促进社会认同理论与群体认同、文化适应以及跨群体友谊等内容的联结与发展。模型提出了改变个人的社会分类方式以实现偏见降低的新路径和更好达成积极群际关系的社会蓝图。
关键词
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
接触假设
社会认同
社会分类
Keywords
common in-group identity model
contact hypothesis
social
identity
social categorization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理论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俊秀
周迎楠
裴福华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3,10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批准号:16ZDA231)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想,为国家民族政策提出了一个学术的理路。Gaetner和Dovidio提出的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和费孝通“多元一体”及现在党和国家提出的“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不谋而合,其理论框架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借鉴。该理论认为共同内群体的形成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群体间的相互依赖性、群体间的差异性、社会情境、预接触经验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良好的制度支持和社会氛围的基础上,突出不同民族的相似性和共同性、淡化差异性,增加平等的接触机会,促进跨民族互动与合作。通过构建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突出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引导各民族人民把自己和其他民族成员视为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知相似性、信任和理解,减少威胁感,最终带来认知(积极的想法)、情绪(同情和关爱)和行为(合作和帮助)方面的积极改变。
关键词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内群体认同
Keywords
forg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service system
the
common
ingroup
identity
model
分类号
C956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共同内群体认同:建构包摄水平更高的上位认同
管健
荣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理论
王俊秀
周迎楠
裴福华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