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New Era
1
作者 张晗 QIAN Chuiju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3期558-575,共18页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core value orientation of promoting the people’s we...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core value orientation of promoting the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This reflect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and common prosperity and implies that common prosperity is not just an economic issue,but also a political matter,a moral subject,and a human rights goal.Being“people-centered”is the core positioning of common prosperity,with its inherent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attributes.In terms of the object dimension of prosperity,it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rights such a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ll-being,which are advanced in a coordinated manner,and a deepening level of guarantee gradually improving.In the practical concept of“shared development,”it emphasizes the unity of state obligations and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ies,as well as the phased approach and promo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the rule of law.Therefore,the essence of common prosperity lies in shifting from a“material-centered”perspective to a“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centered”perspective.It combines the principles of fairness and inclusiveness with the recognition of diverse developmental needs.The focus is on enhancing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he people,aiming to truly achieve the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and promote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realization of“common prospe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prosperity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people-centered shared development subjective initiative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国家民主形象塑造:现实可能、内在机理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树彬 邴瀚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5-32,共8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国家形象的制度支撑和要素填充,对国家民主形象塑造有着重要意义。国家形象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象表达与传播渠道,二者的相互嵌入为国家民主形象塑造提供了现实可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国家民主形象塑造有着深刻...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国家形象的制度支撑和要素填充,对国家民主形象塑造有着重要意义。国家形象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象表达与传播渠道,二者的相互嵌入为国家民主形象塑造提供了现实可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国家民主形象塑造有着深刻的内在机理,秉承国家民主形象是民主制度、程序、价值的三维统一,能够统合中国民主特色与大国精神气质,是民主新形态理论和实践作用的结果。在如今“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中国的民主形象亟待主动进行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文化、价值和制度三个方面的优势加深对国家民主形象塑造的嵌入,并通过优化话语、形塑、舆论策略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表达,以实现渠道、议题、场域升级的方式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进行有效国际传播,塑造符合民主大国气质的国家民主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国家形象 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理念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景池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乡村振兴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发展战略,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间存在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乡村振兴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发展战略,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建设,首先,从人民性向度,阐明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基本要义;其次,从中国梦维度,厘清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最后,从实践维度,明确乡村振兴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从“危与机”的逻辑向度提出对策建议,以助力农村的良性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城乡发展 人民立场 中国梦
下载PDF
坚持以唯物史观时代化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4
作者 孟亚凡 《学术探索》 2023年第1期37-45,共9页
每当世界时局发生重大转折之际,中国共产党总能客观冷静地研判时局变化,科学把握时局变化特点、规律和趋势,从而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策略,引导全党全国人民持续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指导。特... 每当世界时局发生重大转折之际,中国共产党总能客观冷静地研判时局变化,科学把握时局变化特点、规律和趋势,从而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策略,引导全党全国人民持续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指导。特别是在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历史变迁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尊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求变,主动应变,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始终秉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原则,毫不动摇站稳人民立场。始终突出“党的领导”这一重要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自我革命”这一重要历史经验,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关键政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人民立场 “两个确立”
下载PDF
劳动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三个维度及其启示
5
作者 魏泽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其宗旨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劳动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人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密切的联系:“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民主...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其宗旨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劳动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人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密切的联系:“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民主体地位确证的历史前提;扬弃资本逻辑对劳动的占有是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的现实依据;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彰显。劳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劳动光荣,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靠人民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二是节制资本,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劳动相关权利,确保劳动成果为人民所有;三是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共同富裕的三重意蕴探赜
6
作者 李智信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6-21,共6页
推进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蕴含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意蕴。共同富裕要求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实现共同富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的要求,要处理好三者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与发... 推进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蕴含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意蕴。共同富裕要求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实现共同富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的要求,要处理好三者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与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要求坚持生产正义和分配正义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明确了生产是分配的前提,推进共同富裕要以生产正义为基础,以分配正义为手段,以人民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共同富裕 政治经济学 人民主体
下载PDF
共同富裕治理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素
7
作者 杜熙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7,共17页
共同富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实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治理角度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明晰共同富裕治理的构成要素,才有可能找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实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治理角度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明晰共同富裕治理的构成要素,才有可能找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研究认为,善治是共同富裕治理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共同富裕治理的标准,内含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意蕴;共同富裕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客体复杂化、治理方式多样化、治理过程制度化以及治理评价综合化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共同富裕需要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上处理好上述各治理要素间的有效连接与良性互动;深入分析共同富裕治理5个要素及其特征可知,人民至上是共同富裕治理的基本遵循,这决定了共同富裕治理需要构建共同富裕治理共同体,通过党建引领、载体创新、数字赋能增强共同富裕治理主体能力。研究表明,面对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风险,需要以治理思维应对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各类问题与挑战,走向合作共治是未来共同富裕治理面临的现实而必要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治理 善治 合作共治 人民共享 数字平台 治理主体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三重维度
8
作者 程权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威力,打造契合中国特色的话语叙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这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化中国”,更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根基;回应时代之问,发挥... 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威力,打造契合中国特色的话语叙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这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化中国”,更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根基;回应时代之问,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话语力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让马克思主义在与人民群众相互“掌握”中,在理论力量与实践力量的双向互动中,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中心”旨归,为现代化与“美好生活”提供强大“精神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话 时代化 人民主体 意识形态话语权
下载PDF
当前我国利益关系失衡的理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矛盾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易淼 赵磊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7,共6页
"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矛盾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重要内容,为考察利益关系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视角。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中共同利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共同利益的根本在经济层面,主体是... "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矛盾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重要内容,为考察利益关系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视角。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中共同利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共同利益的根本在经济层面,主体是人民群众,最基本内容是保障民生,最高实现形式是共同富裕。在我国的改革进程中,"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呈现出"倒逼—错位—失衡"的演变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纠偏利益关系失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以民生为导向,强化共同利益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加强政府干预和规范权力运行来抑制特殊利益的过度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利益 特殊利益 “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 利益失衡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共同富裕 保障民生 经济利益
下载PDF
论网络文学的平民化叙事 被引量:32
10
作者 欧阳友权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互联网的兼容与共享性,使它以平民姿态向社会公众开启文学话语权,从而形成了网络文学平民化的叙事模式,即民间本位的写作立场,凡俗崇拜的认同范式和感觉撒播的表达视界。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平民化叙事 民间本位 写作立场 网络作者 认同范式
下载PDF
“斩蛇剑”象征与刘邦建国史的个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子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7,共8页
刘邦"斩蛇"故事有可能类同"丹书狐鸣之事",经"史臣附会兴王之词"的渲染,被看作预言高祖帝业成功的标志。而"斩蛇剑"因此成为有神异特征的政治文物。刘邦早年曾经使用的"斩蛇剑",后... 刘邦"斩蛇"故事有可能类同"丹书狐鸣之事",经"史臣附会兴王之词"的渲染,被看作预言高祖帝业成功的标志。而"斩蛇剑"因此成为有神异特征的政治文物。刘邦早年曾经使用的"斩蛇剑",后来成为武装创业成功的象征,成为"布衣"、"匹夫"成就帝业的纪念。刘邦多次自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可以读作对于这种建国方式的意义的提示。李世民、朱元璋也曾经发表认同这种建国史历程的言论,同样值得政治史研究者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斩蛇剑 三尺剑 布衣 帝业
下载PDF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海根 郭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世界社会主义诞生已有500余年,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走向高潮又跌入低谷,在21世纪迎来复兴的历史机遇,这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在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形式是各具民族特色的、多样的,推动生产力发展是现实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诞生已有500余年,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走向高潮又跌入低谷,在21世纪迎来复兴的历史机遇,这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在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形式是各具民族特色的、多样的,推动生产力发展是现实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政党和左翼力量坚持人民立场关系到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与此同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同位置的社会主义政党和左翼力量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才能赢得发展的空间与机遇。当前,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正在发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紧跟时代发展和变革的步伐,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必然不断壮大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社会主义 生产力 人民立场 民族特色 时代要求
下载PDF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发生期“写实”的限度——以作家叶圣陶小说创作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洪承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从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发生考察,五四作家的创作实践应该不限于已有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分类和定位,叶圣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天然的接续,另一方面从开始就表现出改造现实主义的某些特质的... 从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发生考察,五四作家的创作实践应该不限于已有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分类和定位,叶圣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天然的接续,另一方面从开始就表现出改造现实主义的某些特质的诉求。叶圣陶小说创作不是致力于普遍事实的主题思想、宏大叙事的传达,而是体味把脉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细节、最了解的人物心理,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还原历史变迁与人物命运的纠缠,表现普通人的观察与时代社会的密切联系,可以触摸到有体温的人生感知。叶圣陶做人的"真诚"与小说创作信奉的"冷静""客观"的写实,既为五四新文学现实主义创作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又为现代中国革命文学最初的实践提供了完整而丰满的来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革命文学 叶圣陶小说 平民立场 写实限度
下载PDF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向度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万光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9-45,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哲学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领地位、起支配和指导作用,它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关于现实的人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哲学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领地位、起支配和指导作用,它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关于现实的人的价值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人民利益,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民主体
下载PDF
关于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丹 张俨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审查、批准财政预算并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但囿于种种原因,人大审批监督预算的权力和其他权力一样并未得以有效行使。为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为确保社会主义财政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 审查、批准财政预算并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但囿于种种原因,人大审批监督预算的权力和其他权力一样并未得以有效行使。为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为确保社会主义财政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健全配套法律,改革预算机制,理顺审计体制等方式不断推进和完善人大审查监督财政预算机制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政府预算 公共财政 财政监督
下载PDF
转换波处理中共转换点的定位 被引量:7
16
作者 毕丽飞 李振春 +4 位作者 王延光 石建新 夏吉庄 王慧 乔玉雷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5期353-356,共4页
共转换点(CCP)定位是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关键环节。但由于转换波射线路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且转换点坐标是深度、炮检距、纵横波速度及倾角等多种因素的函数,使得CCP的定位十分困难。给出了计算CCP坐标的基本原理,根据原理和目标区的... 共转换点(CCP)定位是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关键环节。但由于转换波射线路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且转换点坐标是深度、炮检距、纵横波速度及倾角等多种因素的函数,使得CCP的定位十分困难。给出了计算CCP坐标的基本原理,根据原理和目标区的地质构造特点,通过时变、空变划分时窗,设计了CCP定位前的转换波处理流程,对沾化凹陷罗42井区8条二维测线进行试处理,实现了真正的CCP叠加,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射线路径 CCP定位 资料处理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下载PDF
大明二年的转折——刘宋孝武帝朝初期政治平衡的构建、瓦解与寒人上位 被引量:4
17
作者 赫兆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7-218,共12页
南朝刘宋孝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要延续文帝重用士族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协调自己的故吏与文帝旧臣之间的利益关系,于是在文官、武官两个系统中分别安排了颜竣-谢庄-何偃的组合,以及柳元景-王僧达-何尚之的组合,再加上江夏王刘义恭和建... 南朝刘宋孝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要延续文帝重用士族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协调自己的故吏与文帝旧臣之间的利益关系,于是在文官、武官两个系统中分别安排了颜竣-谢庄-何偃的组合,以及柳元景-王僧达-何尚之的组合,再加上江夏王刘义恭和建平王刘宏这样的皇室代表,孝武帝在中央构建了一个包括甲族、次等士族和皇族在内的相对平衡的权力结构。大明二年,随着刘宏、何偃的相继去世,王僧达被杀,以及此前以颜竣为代表的次等士族多次触犯孝武帝,之前的中央权力平衡完全瓦解,给了以戴法兴为代表的寒人绝佳的获取权力的机会,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孝武帝 中央权力结构 大明二年 寒人掌机要
下载PDF
哲人与民众的生活争吵:教育哲学的发源地和秘密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元发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共5页
哲人追问"自然正确",志在过沉思型的哲学生活;民众追寻"习俗"与"意见",旨在过安逸的世俗生活。哲人与民众生活理想的绝对冲突导致了哲人教育学与民众教育学的永恒争吵。政治哲学转向后,哲学由"无以... 哲人追问"自然正确",志在过沉思型的哲学生活;民众追寻"习俗"与"意见",旨在过安逸的世俗生活。哲人与民众生活理想的绝对冲突导致了哲人教育学与民众教育学的永恒争吵。政治哲学转向后,哲学由"无以辩护的哲学"转变成"被辩护的哲学";哲人由"癫狂的牛虻"变为"温顺的刺猬";哲人教育学由"不设防的教育学"转变为披上"铠甲"的"隐微与显白教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人教育学 民众教育学 教育哲学
下载PDF
论人民调解的公共产品属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永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8-34,共7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调解的群众性、民间性和自治性属性已受到了部分挑战。为了科学地进行制度建设,有必要寻找新的方法和视角对人民调解进行重新定位。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审视,人民调解已是一项公共产品,目前其生产和供给主要存在&qu...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调解的群众性、民间性和自治性属性已受到了部分挑战。为了科学地进行制度建设,有必要寻找新的方法和视角对人民调解进行重新定位。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审视,人民调解已是一项公共产品,目前其生产和供给主要存在"集团提供、私人生产","政府提供、政府生产"和"政府提供、私人生产"三种形式,其中第一种和第三种最为有效、值得提倡。在新的时期应当按照公共产品的定位来配置人民调解的各项制度,开展各项建设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公共产品 定位
下载PDF
加强保障房建设的正外部性及其措施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鸿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4-48,共5页
加强保障房建设不但能平抑高房价,降低金融风险,推动城镇化进程,而且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内需与就业,维护经济稳定增长,同时也能增加民众福祉,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然而,保障房除时常遭遇被边缘化、妖魔化窘境外,其入住、... 加强保障房建设不但能平抑高房价,降低金融风险,推动城镇化进程,而且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内需与就业,维护经济稳定增长,同时也能增加民众福祉,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然而,保障房除时常遭遇被边缘化、妖魔化窘境外,其入住、运营和退出机制也因缺乏公平有效监管而长期饱受诟病。当前,它又面临着建设融资缺口大,建筑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为此,需探究对其标本兼治的良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房 正外部性 民生 公平 监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