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就地固化表层地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颖 王朝杰 +2 位作者 胡振华 陈永辉 肖洪天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以浙江省31省道北延线绍兴市区路段地基处理为例,研究两种原位固化地基处理方式(ALLu强力搅拌头搅拌法和国产自制设备与ALLu强力搅拌头联合应用)的适用性及其处理效果,针对两种地基处理方式进行现场平板载荷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以浙江省31省道北延线绍兴市区路段地基处理为例,研究两种原位固化地基处理方式(ALLu强力搅拌头搅拌法和国产自制设备与ALLu强力搅拌头联合应用)的适用性及其处理效果,针对两种地基处理方式进行现场平板载荷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为得到就地固化处理后地基应力和地基变形的规律,在地基处理路段布置土压力盒和沉降板进行现场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换填法相比,就地固化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提高至少30%;固化养护龄期28 d时,原位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在0.35~0.65之间;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均表明原位固化处理后地基土的强度提高,且计算的地基承载力与平板载荷试验实测结果相差不大,均可以作为就地浅层固化地基处理技术的检测指标;对两组路段的应力和附加应力系数进行分析发现,经原位固化形成的人工硬壳层具有较好的扩散应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地基处理 就地固化 静载试验 地基承载力
下载PDF
土工格室加固风积沙地基模型试验及力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钟永煌 朱春生 +1 位作者 张江鹏 雷兵兵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6期66-73,共8页
目前对土工格室加固风积沙地基的最佳规格探究相对较少,市面上的格室规格较多,需对格室规格变化引起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探究。选用市面上7种不同高度及6种不同焊距的格室加固风积沙地基进行大型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格室焊距越小... 目前对土工格室加固风积沙地基的最佳规格探究相对较少,市面上的格室规格较多,需对格室规格变化引起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探究。选用市面上7种不同高度及6种不同焊距的格室加固风积沙地基进行大型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格室焊距越小,高度越高,其加固风积沙地基的性能越好。当格室焊距为500 mm、格室高度为50~200 mm时可以提高风积沙地基承载力2.75~4.29倍,当格室高度为100 mm时,格室焊距为300~800 mm时能提高风积沙地基承载力2.32~3.75倍。格室层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均对荷载有分散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尤为明显。当竖向沉降相同时,焊距相同的格室应变走势大致相同,高度相同的格室焊距越大条带应变越小,格室层条带的侧限作用越差,加固效果越差。选用高度×焊距为150 mm×500 mm的格室加固风积沙地基,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土工格室 模型试验 风积沙地基 地基承载力
下载PDF
强夯法在市政道路素填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罗魁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3期72-74,共3页
为解决市政道路施工中出现的素填土问题,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北环线洛家山路市政道路工程案例项目中素填土路基的处理难点,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经验,分析了强夯法在素填土层处理中的基本应用思路、施工方案及最终处理效果。根据施工结... 为解决市政道路施工中出现的素填土问题,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北环线洛家山路市政道路工程案例项目中素填土路基的处理难点,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经验,分析了强夯法在素填土层处理中的基本应用思路、施工方案及最终处理效果。根据施工结果可知,经强夯法施工后,土层的压实度、干密度等指标显著上升,地基承载力增强,相关施工技术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道路 素填土路基 强夯法 地基承载力
下载PDF
Utilization of Local Available Materials to Stabilize Native Soil (Earth Roads) in Tanzania—Case Study Ngara
4
作者 Fikiri Fredrick Magafu Wu Li 《Engineering(科研)》 2010年第7期516-519,共4页
The native soil behavior of unpaved low volume roads and their mode of failure were studied to establish proper method of stabilizing native soils using local available materials. The use of lime and its positive effe... The native soil behavior of unpaved low volume roads and their mode of failure were studied to establish proper method of stabilizing native soils using local available materials. The use of lime and its positive effect to modify and stabilize Ngara soil in Tanzania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stabilizing soil to gain required engineering specifications. These methods range from mechanical to chemical stabilization. Most of these methods are relatively expensive to be implemeted by slowly developing nations and the best way is to use locally available materials with relatively cheap costs affordable by their internal funds. Tanzania is a country having abundantly amount of Lime. Ngara native soil roads (unpaved rural roads) was studied under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d found to have higher plasticity, tendency of swelling and shrinking, low bearing capacity when wet,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oil to have higher sensitivity to moisture and lower shear strength when wet. These soil behaviors deny road access to about 32 million people in Tanzania (80% of population) during rainy season.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is still going on a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ut other results from similar researches show that Ngara soils can be stabilized by lime and gain the required engineering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Volume roadS Higher PLASTICITY Index bearing capacity Shear Strength of SOIL engineering Specifications SWELL and SHRINKAGE
下载PDF
上埋式公路涵洞地基及基础的设计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保健 谢永利 +1 位作者 程海涛 刘怡林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0,共4页
为了探讨上埋式公路涵洞的地基及基础的工作机理、提高设计水平,分析了目前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与地基及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首次给出的涵洞、填土体、地基及基础共同工作机理模型,分析了公路涵洞的受力及其与土体的共同工作性状。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上埋式公路涵洞的地基及基础的工作机理、提高设计水平,分析了目前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与地基及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首次给出的涵洞、填土体、地基及基础共同工作机理模型,分析了公路涵洞的受力及其与土体的共同工作性状。结果表明:公路涵洞工程的地基及基础设计不能套用基底压力小于地基承载力的原有原则;涵洞与地基刚度越大,涵顶上作用的土压力就越大。建议涵洞上部土压力按顾安全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确定原则为涵洞基础下与涵侧土堤下地基承载力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地基与基础 涵洞 填方路堤 地基承载力
下载PDF
加筋碎石桩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明华 陈庆 +1 位作者 张玲 马缤辉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2,共6页
分析了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探讨了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几种破坏模式。在不同的破坏模式下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导出了加筋碎石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破坏模式1主要由格栅套筒抗拉强度控制,破坏模式2由加筋段桩体侧摩阻力和... 分析了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探讨了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几种破坏模式。在不同的破坏模式下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导出了加筋碎石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破坏模式1主要由格栅套筒抗拉强度控制,破坏模式2由加筋段桩体侧摩阻力和非加筋段桩体鼓胀破坏前向上提供的端承力共同控制。实例计算表明,加筋碎石桩的承载力比普通碎石桩的承载力有显著提高,且加筋碎石桩的加筋深度与格栅抗拉强度之间有最优组合,最合理地利用加筋格栅提高碎石桩承载力,最后将加筋碎石桩应用到了高速公路软基处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加筋碎石桩 极限平衡 破坏模式 土工格栅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变形控制的岩溶区基桩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柏学 杨明辉 +1 位作者 袁铜森 赵明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5,共5页
深入分析了岩溶区基桩的承载机理及侧阻端阻的传递规律,建立了合理基桩侧阻端阻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可充分考虑桩周岩土体的加工软化和加工硬化型土的不同特性及桩端沉渣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桩侧土(岩)与桩端岩层阻力... 深入分析了岩溶区基桩的承载机理及侧阻端阻的传递规律,建立了合理基桩侧阻端阻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可充分考虑桩周岩土体的加工软化和加工硬化型土的不同特性及桩端沉渣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桩侧土(岩)与桩端岩层阻力的发挥程度,推导得出了桩顶沉降量与桩顶荷载之间的关系式,从而通过桩顶沉降量来确定岩溶区基桩的竖向承载力。最后,结合自平衡静载试验,对理论方法进行了验证。实测荷载-沉降曲线与理论曲线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承载力 变形控制 岩溶桩基
下载PDF
土工格室+碎石桩处治软土路基设计计算方法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明华 张玲 蒋德松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1,共5页
通过对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这一新型地基处治技术的承载机理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工程,以振动沉管碎石桩+土工格室为例,探讨了处治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土工格室垫层与碎石桩复合地基共同工作构成... 通过对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这一新型地基处治技术的承载机理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工程,以振动沉管碎石桩+土工格室为例,探讨了处治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土工格室垫层与碎石桩复合地基共同工作构成荷载传递和支撑体系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特点,建立了考虑格室体水平加筋作用的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复合地基的简化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一便于工程应用的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京珠高速公路临长段地基处治实践。理论分析及实际工程实践表明,土工格室+碎石桩复合地基处治软土地基可充分发挥碎石桩的竖向承载能力及土工格室的水平加筋特性,两者共同工作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复合地基 设计计算 土工格室+碎石桩 竖向承载力
下载PDF
桩端桩侧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郭院成 张景伟 董晓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8,共5页
从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机理及其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出发,考虑桩端桩侧复式后注浆施工对钻孔灌注桩端土层和桩侧泥皮的加固效应,初步探讨了郑州地区复式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通过郑州某工程复式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现场足尺... 从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机理及其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出发,考虑桩端桩侧复式后注浆施工对钻孔灌注桩端土层和桩侧泥皮的加固效应,初步探讨了郑州地区复式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通过郑州某工程复式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现场足尺寸静载荷试验,研究了后注浆对钻孔灌注桩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的提高效应,对桩端桩侧荷载分担比以及对沉降变形和整体竖向承载力的影响等。结果表明:桩侧注浆很好地改善了桩土界面力学能质,使侧阻力得到有效发挥;桩端注浆使沉渣层等桩端土层得以加固,桩端阻力提前发挥;复式注浆作用使桩土界面塑性位移减小,桩顶沉降变缓,灌注桩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地基基础工程 承载性能 试验研究 复式后注浆 钻孔灌注桩
下载PDF
不同桩锚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华 曾志成 +1 位作者 张峰 刘伯权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8-66,共9页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桩锚整体式支护结构和桩锚分离式支护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二者受力性能差异,研究桩径、嵌固深度、冠梁尺寸、锚杆数量以及预应力等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支护结构位移由两端向中间减小,弯矩和剪力则由...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桩锚整体式支护结构和桩锚分离式支护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二者受力性能差异,研究桩径、嵌固深度、冠梁尺寸、锚杆数量以及预应力等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支护结构位移由两端向中间减小,弯矩和剪力则由两端向中间增大,中间部分受力和变形保持一致;设计时应将端部两根抗滑桩的弯矩和剪力分别乘以1.35和1.2的承载力调整系数;桩锚整体式支护结构的最大位移比分离式结构小20%以上,最大弯矩小3%以上,最大剪力小6%以上;增大抗滑桩桩径,两类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弯矩均减小;增大抗滑桩嵌固深度,两类支护结构的位移减小,但弯矩增大;冠梁尺寸增大可提高支护结构整体刚度和抗变形能力,但作用有限;增加锚杆数量、施加预应力均可显著减小抗滑桩的位移和弯矩,并改变位移和弯矩沿桩身的分布形态;以上参数变化对整体式支护结构的影响要远小于分离式支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桩锚支护结构 数值分析 受力性能 承载力调整系数
下载PDF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方法的土工格室加筋碎石承载能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海年 张然 +2 位作者 周俊 刘玉 尤占平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3,共5页
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基层材料具有较强的适应路基变形能力,然而其承栽能力与变形机理并不明确.通过采用离散-连续耦合的算法分别对格室高度为100、150、200mm;格室焊炬为400、600、800mm的9种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基层复合结构与无格室碎石... 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基层材料具有较强的适应路基变形能力,然而其承栽能力与变形机理并不明确.通过采用离散-连续耦合的算法分别对格室高度为100、150、200mm;格室焊炬为400、600、800mm的9种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基层复合结构与无格室碎石基层复合结构在加栽过程中的力学性能进行数值计算。并对土工格室结构弹性模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碎石采用土工格室加筋处理后,路基承载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土工格室结构层弹性模量提高比例最大为38.61%;格室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土工格室结构层的承栽能力随着格室焊距的减小而增强;在格室焊距一定的情况下,土工格室结构层的承栽能力随着格室高度的增大相应提高;型号为400—200mm的土工格室结构层,竖向变形大的区域占整个下承层顶面面积的17.36%,且分布较均匀,加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土工格室 加筋结构 承载能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桩与土工加筋层对公路路堤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闫澍旺 程栋栋 +1 位作者 侯晋芳 杨昌民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了研究桩与土工格栅加筋垫层联合作用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利用平面应变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建立路基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桩顶铺设土工合成加筋垫层对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所起的作用,包括在置换率一定时... 为了研究桩与土工格栅加筋垫层联合作用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利用平面应变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建立路基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桩顶铺设土工合成加筋垫层对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所起的作用,包括在置换率一定时,不同桩径和桩间距对地基沉降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在置换率增加时,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规律;并对加密路面或路堤边坡范围内桩间距能减小路堤总沉降和改善不均匀沉降的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桩与土工加筋层能很好地控制公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尤其对于软土地基效果更为明显,且通过加密路面范围内的桩间距能有效减小路堤沉降并改善路面的不均匀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公路路堤 弹塑性有限元方法 极限承载力 土工格栅 置换率
下载PDF
多溶洞地层中路基承载力有限元极限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德松 赵明华 +2 位作者 胡可馨 张锐 赵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为计算多溶洞地层中路基的极限承载力,根据上、下限定理,结合有限元方法,基于MATLAB平台编制了相关计算程序。采用修正的Hoek-Brown准则来描述岩体的非线性特点,并将其嵌入到计算程序中。在此基础上,用一个无量纲参数N_σ来衡量单个溶... 为计算多溶洞地层中路基的极限承载力,根据上、下限定理,结合有限元方法,基于MATLAB平台编制了相关计算程序。采用修正的Hoek-Brown准则来描述岩体的非线性特点,并将其嵌入到计算程序中。在此基础上,用一个无量纲参数N_σ来衡量单个溶洞对路基承载力的影响,而用折减系数ξ来描述两个溶洞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对路基承载力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N_σ随着H/R(岩层厚度/溶洞半径)、地质力学指标GSI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与岩石类别参数mi大致成线性关系;岩体的重度对N_σ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当X(溶洞间水平距离)/R≤2时,ξ随H/R的增大而增大;当X/R≥3时,ξ随H/R的增大而减小;当Y(溶洞间垂直距离)/R<3时,ξ在X/R=2时取最小值;当Y/R≥3时,ξ趋近于1,此时只需要考虑单个溶洞对承载力的影响;单个溶洞的极限破坏模式与H/R有关,随着H/R的增大,破坏面由溶洞的顶部逐渐向底部发展,且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两个溶洞的埋深一致,当X/R较小时,会有拱效应产生,当X/R较大时,溶洞间岩层会产生'X'形破坏面;两个溶洞的埋深不一致时,溶洞间贯穿的破坏面随着Y/R的增大而逐渐消失。将条形基础作用在岩层的承载力的结果与已有成果进行对比,误差在4%以内,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为便于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具体的设计步骤及说明,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基 承载力 多个溶洞 有限元 极限分析
下载PDF
矿料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的PFC^(2D)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应军 任皎龙 +1 位作者 李頔 徐寅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8,103,共8页
为了充分优化矿料级配,应用PFC2D构建了矿料密实度和加州承载比(CBR)的数值试验方法,在可靠性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合成粗集料、合成细集料、粗细混合集料的密实度和CBR变化规律,提出了矿料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室内... 为了充分优化矿料级配,应用PFC2D构建了矿料密实度和加州承载比(CBR)的数值试验方法,在可靠性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合成粗集料、合成细集料、粗细混合集料的密实度和CBR变化规律,提出了矿料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9~31.5mm集料、9.5~19mm集料和4.75~9.5mm集料3种规格粗集料的最佳质量比分别为70∶20∶10、60∶30∶10、60∶20∶20和50∶30∶20,2.36~4.75mm集料、0.6~2.36mm集料和0.6mm以下集料3种规格细集料的最佳质量比为38.5∶16.5∶45、33∶22∶45、36∶24∶40和30∶30∶40,粗细混合集料的最佳比例为65∶35;由矿料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组成的级配碎石的CBR值和抗压强度分别为规范级配的1.16倍和1.12倍以上,证明该级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矿料骨架 级配 颗粒流 数值试验 加州承载比 密实度
下载PDF
强夯法在皖江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袁海平 韩治勇 +2 位作者 石贤增 浦玉炳 朱大勇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0-54,共5页
软土路基因其土层分布复杂,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加固路基土体成为市政道路处理的迫切需要。依托皖江城市带市政道路处理工程,分析了各遍强夯下的加速度效应及夯坑沉降规律,并用荷载试验评价了强夯路基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峰值... 软土路基因其土层分布复杂,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加固路基土体成为市政道路处理的迫切需要。依托皖江城市带市政道路处理工程,分析了各遍强夯下的加速度效应及夯坑沉降规律,并用荷载试验评价了强夯路基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受夯点距离的影响,在近距离处峰值加速度较大,且衰减较快;随着距离的增大,其值逐渐减小,且衰减量较小,地表加固距离大约为30m,竖直方向加固深度为6m左右;夯击次数对夯沉量有重要影响,超过一定击数后,土体得不到加固;荷载试验得到了路基承载力特征值>120k Pa,超过了其设计承载力特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路基 强夯 软土 加速度 沉降 承载力
下载PDF
新近堆积黄土地基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刚 谢永利 +1 位作者 刘怡林 赵光海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针对新近堆积黄土(Q24→3)的特殊土质,分析了确定该类黄土地基承载力常用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承载力受多因素影响的特点。基于统计理论,以大量实测载荷试验数据为样本,统计了承载力与影响承载力物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新近堆积黄土地... 针对新近堆积黄土(Q24→3)的特殊土质,分析了确定该类黄土地基承载力常用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承载力受多因素影响的特点。基于统计理论,以大量实测载荷试验数据为样本,统计了承载力与影响承载力物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新近堆积黄土地基承载力的多因素综合计算方法。工程实例表明,应用该计算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相对误差小于5%,能满足公路建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新近堆积黄土 地基 承载力
下载PDF
水平加筋与散体材料桩组合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宇 陈昌富 赵明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39,49,共6页
研究了单层水平加筋与散体材料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在同时考虑水平向加筋体的约束作用及桩土接触面存在剪切力的基础上,依据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水平向加筋和散体材料桩双向组合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同时考虑水... 研究了单层水平加筋与散体材料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在同时考虑水平向加筋体的约束作用及桩土接触面存在剪切力的基础上,依据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水平向加筋和散体材料桩双向组合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同时考虑水平加筋以及桩体和土体重力对地基承载力的贡献。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土体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桩土接触面的摩擦角以及水平加筋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土体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桩土接触面的摩擦角等可以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其他条件相同时,桩顶设置水平加筋层后,地基承载力可以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复合地基 极限平衡法 承载力 加筋 碎石桩
下载PDF
黄土地基承载力的模糊评判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刚 支喜兰 +1 位作者 刘怡林 张建林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7,共4页
针对黄土地基承载力影响因素复杂的特点,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提出了黄土地基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的确定方法。通过对黄土地区大量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构造了隶属函数形式,建立了承载力评价模型,权重采用了主观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综合... 针对黄土地基承载力影响因素复杂的特点,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提出了黄土地基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的确定方法。通过对黄土地区大量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构造了隶属函数形式,建立了承载力评价模型,权重采用了主观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权重原则。工程实例验证表明,用该方法确定的承载力更客观、全面,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黄土 地基 承载力 模糊评判 隶属函数 权重
下载PDF
公路地基承载力评价地理信息系统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怡林 支喜兰 陈智飞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6,共6页
公路地基由于不同的上部结构形式和基底刚度,公路地基的承载特性与建筑刚性基础有所差异,直接采用建筑规范的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确定公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甚合理,不能准确地体现公路地基实际具有的承载能力。通过公路路基、桥梁和涵... 公路地基由于不同的上部结构形式和基底刚度,公路地基的承载特性与建筑刚性基础有所差异,直接采用建筑规范的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确定公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甚合理,不能准确地体现公路地基实际具有的承载能力。通过公路路基、桥梁和涵洞与建筑物在上部结构类型和基础形式上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公路路基、桥梁和涵洞各自的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提出了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的3级分类体系,构建了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评价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平台,结合我国不同土质大量的实测载荷试验数据和工程性质资料,实现了对我国公路工程地基土(路基和桥涵)承载力的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基 桥涵 承载力 GIS 评价方法 分类体系
下载PDF
旧水泥路面采用冲击压实技术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益民 苏新国 黄晓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47,52,共5页
为了分析旧水泥路面冲击压实前后承载能力变化规律,在试验段工程采用了标称冲击能分别为15 kJ和25 kJ的两种冲击压实设备,在破碎过程前后,跟踪旧路基顶面以下不同深度的干密度变化情况。为获得破碎后加铺结构设计参数,根据路面设计的基... 为了分析旧水泥路面冲击压实前后承载能力变化规律,在试验段工程采用了标称冲击能分别为15 kJ和25 kJ的两种冲击压实设备,在破碎过程前后,跟踪旧路基顶面以下不同深度的干密度变化情况。为获得破碎后加铺结构设计参数,根据路面设计的基本原理,测试了破碎水泥板顶的回弹模量与回弹弯沉,并得出了二者之间的统计关系公式。结果表明:冲压对路基顶面以下60 cm范围都能有补压作用,而对顶面以下40 cm以内尤为明显;破碎水泥板顶的回弹模量与回弹弯沉之间有指数关系,其相关性达0.938,能够满足工程应用需要;随着冲压遍数增加,破碎水泥路面代表弯沉值增大,但方差却显著减小,验证了冲压能够降低路面表面强度差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路面 冲击压实 承载能力 冲压遍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