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Parts of Speech Conver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1
作者 陈志勇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期142-144,共3页
Parts of speech conversion refers to transforming the certain word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nto another category word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is one of the comm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 Parts of speech conversion refers to transforming the certain word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nto another category word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is one of the comm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a relativ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the tendency of static words in English in contrast to that of dynamic words in Chinese,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ransference in parts of speec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translation. Combini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kills on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o guide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onver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mostly including:1) there is a boundary ambiguity between lexical category;2)English SV/SVO structure is rigorous, which leads to expressing the dynamic meaning by means of using other lexical category; 3)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not only makes new words continue to increase rapidly, but also gives many used words with new meanings; 4)it is acknowledged in Lexical morphology that English words which come from derivation are in larger number and derivations can make the word class of the corresponding original words either the same or different. The dynamic and specific features of Chinese make it more use of verbs in language use. Thu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ppropriate parts of speech conversion can make the translation more in line with their own habits of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S of SPEECH conversion static dynamic chinese english
下载PDF
英汉人体词“hand”和“手”一词多义转义范畴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6-101,175,共6页
语言中的一词多义是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它不仅能体现词义演化的过程,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认知主体的认知发展过程,此外,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而词汇的核心是词义,因此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义学意义。同时... 语言中的一词多义是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它不仅能体现词义演化的过程,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认知主体的认知发展过程,此外,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而词汇的核心是词义,因此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义学意义。同时,范畴化的过程就是范畴建立也即是概念形成的过程,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的一种划分标准,因此能体现认知主体重要的思维属性。而人体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是认知的"元概念",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英汉人体词"hand"和"手"一词多义转义范畴认知,从而揭示英汉民族认知思维的差异性和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对比 人体词 一词多义 转义范畴
下载PDF
英语静态汉语动态间的竞争互斥与共生互容
3
作者 吴克炎 童小兰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6-60,共5页
二语习得的“费时低效”现象是由于对二语了解不到位造成的。对二语习得加以微观研究后发现: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初期,通常处于英汉双语竞争互斥的状态,而且由于汉语占有很大优势,母语负迁移难以消除。归纳英语静态与汉语动态... 二语习得的“费时低效”现象是由于对二语了解不到位造成的。对二语习得加以微观研究后发现: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初期,通常处于英汉双语竞争互斥的状态,而且由于汉语占有很大优势,母语负迁移难以消除。归纳英语静态与汉语动态间的竞争互斥导致的负迁移类型,其中不仅包括以往研究涉及到的语病,还包括以往研究通常忽视的不地道表达情况。提出通过努力将它们转化成共生互容,英语习得将高效进行。理念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是共生互容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时低效 英语静态 汉语动态 竞争互斥 共生互容
下载PDF
从思维差异看汉英科技文体与科技论文的英译 被引量:22
4
作者 胡密密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5,共3页
思维差异决定了汉英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 ,汉英两种科技文体的特点自然也就不同。科技论文的翻译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形式的转换 ,但实质上则是思维方式的转换。
关键词 思维差异 科技文体 英译 科技论文 翻译 语言形式 转换 语言表达 思维方式 体现
下载PDF
从文本生态平衡探析翻译中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被引量:1
5
作者 袁红艳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58-62,85,共6页
介词是英语这种相对"静态"文本中使用最广泛、搭配最灵活的词性,而汉语"动态"文本则倾向于多用动词。本文从生态翻译学文本生态平衡的视角探讨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在文本翻译中的词性转换。介动转换是英汉两种迥异... 介词是英语这种相对"静态"文本中使用最广泛、搭配最灵活的词性,而汉语"动态"文本则倾向于多用动词。本文从生态翻译学文本生态平衡的视角探讨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在文本翻译中的词性转换。介动转换是英汉两种迥异的生态文本之间一种典型的适应性选择的语言生态移植方式,以利于维护与实现双语之间的文本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 动态 介动词性转换 文本生态平衡 适应性选择转换
下载PDF
静态、动态的英汉对比与翻译 被引量:4
6
作者 尹振宇 《柳州师专学报》 2008年第6期33-35,共3页
静态与动态是英汉对比中的一个重要论题。一般认为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本文结合语言和翻译两方面,对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这一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静态 动态 对比 英汉翻译
下载PDF
从《边城》及其英译本看英汉语言动静之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倩倩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8期169-170,192,共3页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角度,结合《边城》原著及金介甫英译本使英汉语言动静之特点得以阐明,即:汉语具有动态特征,英语具有静态特征。汉语的动态特征从动词的大量使用中体现出来,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多用名词、介词、弱式动...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角度,结合《边城》原著及金介甫英译本使英汉语言动静之特点得以阐明,即:汉语具有动态特征,英语具有静态特征。汉语的动态特征从动词的大量使用中体现出来,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多用名词、介词、弱式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来代替动词的使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对比研究 动态 静态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小句和英语小句的性质与构成形式
8
作者 王文格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44-47,共4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出现了许多研究小句以及以小句为单位进行研究的文章。实际上,在国内许多关于小句的研究文献当中,其中的小句之所指包含不同理论、不同层面的小句,而人们都使用"小句"这个术语,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廓...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出现了许多研究小句以及以小句为单位进行研究的文章。实际上,在国内许多关于小句的研究文献当中,其中的小句之所指包含不同理论、不同层面的小句,而人们都使用"小句"这个术语,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廓清汉英小句的异同。现代汉语的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具有动态性,汉语小句的构成形式除了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或短语外,必须有显示其动态性的语调。英语小句与短语和词一样都是句子的构成成分,具有静态性,其构成形式是主语和谓语,不包含语调。搞清楚汉语小句和英语小句在性质和形式上的不同,为更深入地研究二者的异同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小句 英语小句 动态性的语法单位 静态性的语法单位 语调
下载PDF
汉译英中动态向静态转换的方法探究——以老舍《骆驼祥子》的翻译为例
9
作者 张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9-72,共4页
汉语是一种极为灵活的语言,其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动词多用以及动词和动词词组能够以多种形式融入句子中,这种灵活性赋予了汉语动态的特性。而英语是有着静态特点的语言,英语的静态特点主要体现为通过活用形容词和介词等短语来表现动作。... 汉语是一种极为灵活的语言,其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动词多用以及动词和动词词组能够以多种形式融入句子中,这种灵活性赋予了汉语动态的特性。而英语是有着静态特点的语言,英语的静态特点主要体现为通过活用形容词和介词等短语来表现动作。本文从汉语语言的动态特点和英语语言的静态特点入手,以老舍《骆驼祥子》的翻译为例,从英汉修辞差异入手,研究汉译英中针对动词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英 静态 动态 转换方法
下载PDF
论汉英翻译中动静态场景对比问题的处理
10
作者 叶君武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5-38,共4页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难以掌握如何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中场景的动静态对比问题。译者根据对原文的理解从认知语言学的事件域概念出发,对各个事件域进行合理的切分,分析汉语文本中动作事件间的主次性,并且利用事件化和去事件化的方法...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难以掌握如何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中场景的动静态对比问题。译者根据对原文的理解从认知语言学的事件域概念出发,对各个事件域进行合理的切分,分析汉语文本中动作事件间的主次性,并且利用事件化和去事件化的方法在译文中凸显这种主次性,从而充分地表现出原文动静态层次的对比性,能提高译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翻译 事件域 动静态 主次性
下载PDF
生活用语与文化背景
11
作者 黄燕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1-73,共3页
语言植根于各国的文化,同时又为各国的社会文化服务。通过中日美3国日常生活会话异同的比较,力图更好地理解不同国籍人的不同思维方式,产生比较学习模式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语言。
关键词 中日美 日常生活用语比较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从唐诗英译看汉诗英译的动静转换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韵韵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9-72,共4页
英汉对比理论和翻译实践表明,汉语具有动态性,英语具有静态性特征。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灵活多变,具有动态优势;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体现在名词、形容词等的使用方面。但这种动静差异在翻译中不能绝对化,尤其在汉诗英译时,要充分发挥汉语的... 英汉对比理论和翻译实践表明,汉语具有动态性,英语具有静态性特征。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灵活多变,具有动态优势;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体现在名词、形容词等的使用方面。但这种动静差异在翻译中不能绝对化,尤其在汉诗英译时,要充分发挥汉语的动态优势,使其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静态与动态 转换
下载PDF
论拟声词汉译英现象——基于英汉形意合及静动态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冉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
拟声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可以生动地将无生命事物及有生命事物的声音表达出来,同时通过文字音响效果的渲染起到别具一格的修辞作用。英汉属于两种不同体系的语言,拟声词在各自语言中各具特色。目前关于拟声词汉译英... 拟声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可以生动地将无生命事物及有生命事物的声音表达出来,同时通过文字音响效果的渲染起到别具一格的修辞作用。英汉属于两种不同体系的语言,拟声词在各自语言中各具特色。目前关于拟声词汉译英转换问题,大部分研究是从句法功能及修辞效果方面展开论述,鲜有人基于英汉形合与意合及静态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拟声词汉译英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比英汉拟声词的特点,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并基于上述两个角度分析拟声词汉译英翻译实践中的互换问题,从而对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声词 汉语 英语 形合 意合 静态 动态
下载PDF
从电影片名翻译看其静动转化及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7-90,共4页
多年的英汉对比研究表明,英语表现为静态性语言,汉语则是动态性语言。本文通过列举近几十年来奥斯卡获奖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和个别电影名称的几个译本,表现了英汉翻译中的"动静相宜"。同时提出在影片的翻译策略上,归化和异化... 多年的英汉对比研究表明,英语表现为静态性语言,汉语则是动态性语言。本文通过列举近几十年来奥斯卡获奖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和个别电影名称的几个译本,表现了英汉翻译中的"动静相宜"。同时提出在影片的翻译策略上,归化和异化相比较而言,归化对于目的语观众似乎更加具有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英汉对比 动态 静态 归化
下载PDF
汉英“动静”对比视域下的中外大学校训翻译研究——兼译淮南师范学院校训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久全 孟焱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2-75,共4页
汉英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动态"与"静态"的差异。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中外大学校训这一特殊语言文本的来源及其翻译实践中的动静对比与转换,揭示汉英语言思维的"动静"差异在校训翻译中的应用性和指导... 汉英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动态"与"静态"的差异。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中外大学校训这一特殊语言文本的来源及其翻译实践中的动静对比与转换,揭示汉英语言思维的"动静"差异在校训翻译中的应用性和指导性,同时英译淮南师范学院校训,印证静态思维表达下英文校训的四种句型,从而希望促进国内外大学的校训翻译研究和校际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训翻译 校训来源 动静对比与转换 四种句型 淮南师范学院校训
下载PDF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视域下汉英翻译中的静态与动态转换--以《围城》英译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飘飘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14期33-36,共4页
思维方式差异影响语言的表达与输出。翻译是双语转换的能动性过程,实质上也是思维的转换过程,必然会受到思维差异的影响。在探讨翻译策略时,只有深入了解思维方式差异,透彻分析语言文化,才能揭示翻译中的一般规律,以提高翻译能力与翻译... 思维方式差异影响语言的表达与输出。翻译是双语转换的能动性过程,实质上也是思维的转换过程,必然会受到思维差异的影响。在探讨翻译策略时,只有深入了解思维方式差异,透彻分析语言文化,才能揭示翻译中的一般规律,以提高翻译能力与翻译质量。该文试图通过探讨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分析《围城》英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过程,得出一定的翻译规律与策略,揭示思维方式的影响,希望能对翻译活动起到指导作用并带给译者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思维方式 汉英翻译 静态与动态 《围城》
下载PDF
英汉语言静态动态特征对比及其在互译中的体现
17
作者 王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82-85,共4页
英语的名词优势和汉语的动词优势使英语和汉语在词类用法方面分别有显著的静态特征和动态倾向。英语严格系统的句法结构使得动词使用大为受限,而汉语中动词因不受屈折形式变化的限制可以灵活连用且直接充当任何成分,这一句法功能上的区... 英语的名词优势和汉语的动词优势使英语和汉语在词类用法方面分别有显著的静态特征和动态倾向。英语严格系统的句法结构使得动词使用大为受限,而汉语中动词因不受屈折形式变化的限制可以灵活连用且直接充当任何成分,这一句法功能上的区别更突出了英汉语言的动静差异。受此影响,英汉互译常常表现为静态语言与动态语言的相互转换,敏感把握并灵活运用这一语言差异有利于形成自然流畅、地道易懂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静态 动态 翻译
下载PDF
荷-英-汉三语者第三语言概念表征特征研究
18
作者 计霄雯 梅德明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心理词典表征的特征及结构是心理语言学的基础问题。然而,针对三语习得的相关研究所得结论各异,且鲜有涉及以汉语为第三语言的语言条件。另外,心理词典表征如何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概念表征的存储方式、概念表征... 心理词典表征的特征及结构是心理语言学的基础问题。然而,针对三语习得的相关研究所得结论各异,且鲜有涉及以汉语为第三语言的语言条件。另外,心理词典表征如何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概念表征的存储方式、概念表征与词汇表征间的连接强度、概念表征随第三语言水平变化而体现出的发展特征。研究以72名荷-英-汉三语者为被试,完成跨语言非掩蔽语义启动实验,并结合访谈和问卷方式,来探究第三语言概念表征的静态共性特征及动态发展轨迹。研究表明:三种语言的概念表征是共享存储的;第三语言词汇与共享概念间的连接强度,较第一、第二语言词汇而言更弱;随着第三语言能力的增强,连接强度的不对称性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语)-英(语)-汉(语)三语者 第三语言 概念表征 静态特征 动态轨迹
原文传递
略论英汉表现法的异同:动与静
19
作者 吴婷婷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15-315,共1页
英汉表现法对比研究中发现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呈动态。
关键词 英汉 表现法 动态 静态
原文传递
静态与动态转换——以赏析《呼啸山庄》两个汉译本为例
20
作者 衡侃 《现代英语》 2020年第12期59-61,共3页
纵观《呼啸山庄》众多汉译本,发现译作质量各一。究其原因,涉及因素较多,而从英汉双语语言特点角度研究译本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升翻译质量的方法。英语叙述呈静态,多用名词,能够增强句子的客观性,但句子常显得抽象、晦涩。相反,汉... 纵观《呼啸山庄》众多汉译本,发现译作质量各一。究其原因,涉及因素较多,而从英汉双语语言特点角度研究译本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升翻译质量的方法。英语叙述呈静态,多用名词,能够增强句子的客观性,但句子常显得抽象、晦涩。相反,汉语叙述呈动态,遣词造句相当灵活,句子往往动态感十足。为此,文章基于杨苡和王芳两个汉译本,从英译汉过程中静态与动态转换角度,赏析两个汉译本抽象名词、介词及be动词三个方面的翻译质量优劣,从而针对翻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汉 静态 动态 转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