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的批判与重构:在鲁迅和尼采之间
1
作者 徐良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价值和价值论是鲁迅与尼采思想的重心。鲁迅与尼采围绕传统价值所坚持的原则与立场、选择的行动与方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中西历史文化、传统道德、社会人性所进行的拷问与对话,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大变革来临之际... 价值和价值论是鲁迅与尼采思想的重心。鲁迅与尼采围绕传统价值所坚持的原则与立场、选择的行动与方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中西历史文化、传统道德、社会人性所进行的拷问与对话,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大变革来临之际新旧历史转折、现代价值重构、审美方向转轨的内在根源,从而为人们准确把握中西现代变革的深层脉动,迎接新时代的曙光,翻开人类文明的新篇章,踏上现代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价值 文化 审美
下载PDF
鲁迅“超人”的黑色及其他
2
作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尼采的“超人”在鲁迅作品中“折射”成黑色的问题,已经探讨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鲁迅的“超人”为什么是黑色、鲁迅“超人”的黑色跟黑夜和木刻的可能联系等话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补充看法,并对学界有关“鲁迅与尼采”问题的一些误... 尼采的“超人”在鲁迅作品中“折射”成黑色的问题,已经探讨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鲁迅的“超人”为什么是黑色、鲁迅“超人”的黑色跟黑夜和木刻的可能联系等话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补充看法,并对学界有关“鲁迅与尼采”问题的一些误解略作解释。黑色的象征意义非常复杂,黑色和鲁迅的“超人”特征有何联系是一个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目前只能做一些有意义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超人 黑色
下载PDF
Translating Lu Xun's MSra: Determining the "Source" Text, the "Spirit" versus "Letter" Dilemma and Other Philosophical Conundrums 被引量:1
3
作者 Jon Eugene yon Kowalli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3年第3期422-440,共19页
Not long after he withdrew from medical studies at Sendai and returned to Tokyo in 1906, Lu Xun began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modern European thought,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hich produc... Not long after he withdrew from medical studies at Sendai and returned to Tokyo in 1906, Lu Xun began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modern European thought,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hich produced five treatises he eventually published in an archaistic classical prose style influenced by that of Zhang Taiyan. Central to, and the longest among these essays is Moluo shi li shuo (On the power of Mara Poetry), which focuses on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and, in particular, the Byronic poets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legacy. In translating, annotating, and analyzing this essay, one meets with a number of quotations and terms derived originally from Western sources, sometimes through a secondary Japanese, German, or English translation.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issues that arise in th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at essay, in particular on the question of determining the source text, what bearing that has or should have on scholarly translation and how the study of textual issues can shed light not only on texts but also on literary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It offers an analysis of Lu Xun's ow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urce texts as well as conclusions reflecting on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literary career and broader 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Mara Poetry Zhang Taiyan Chinese-English literarytranslation BYRON CAIN nietzsche Satanic school Demoniac Poets
原文传递
鲁迅《野草》与但丁《神曲》之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吉鹏 李红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0-84,共5页
鲁迅与但丁都是本民族最伟大的作家。他们虽然处于不同的时空,但在精神上却具有一致性。《野草》与《神曲》是他们的忧愤之作,凝聚着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抗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探索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鲁迅 但丁 《野草》 《神曲》 比较
下载PDF
“过客”与“独语者”——鲁迅《野草》和何其芳《画梦录》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吉鹏 张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7-42,共6页
《野草》和《画梦录》分别是鲁迅和何其芳具有重要意义的散文诗作品。他们在思想上具有相同的精神特质 ,就是知识分子在革命低潮期找不到出路的孤独和彷徨。但是二者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同时 。
关键词 鲁迅 何其芳 《野草》 《画梦录》 比较
下载PDF
鲁迅与沈从文民族观之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正锋 舒小红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5,共4页
鲁迅与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民族意识非常鲜明的两位作家。他们在民族生存危机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探讨民族的振作与复兴的道路,呈现出共同的"忧惧"情怀和"立人"思路。但鲁迅与沈从文的民族观又有相当大的差别,... 鲁迅与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民族意识非常鲜明的两位作家。他们在民族生存危机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探讨民族的振作与复兴的道路,呈现出共同的"忧惧"情怀和"立人"思路。但鲁迅与沈从文的民族观又有相当大的差别,鲁迅更多地代表汉民族立场,并从"民族"生存问题转向"人"的生存问题,沈从文则更多地代表中国腹地少数民族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沈从文 民族观 比较
下载PDF
鲁迅、高晓声对农民心路探寻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吉鹏 赵月霞 《北方论丛》 2003年第2期69-73,共5页
 鲁迅和高晓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农民题材小说创作的两座奇伟的高峰。他们都深切地关注农民的命运,揭示农村的苦痛和悲哀,为农民书写时代的生活篇章是他们共同的艺术追求。同样的题材选择、共同的关注对象使他们笔下的人物延续了农民所...  鲁迅和高晓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农民题材小说创作的两座奇伟的高峰。他们都深切地关注农民的命运,揭示农村的苦痛和悲哀,为农民书写时代的生活篇章是他们共同的艺术追求。同样的题材选择、共同的关注对象使他们笔下的人物延续了农民所特有的精神特质,但同时他们又带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主题的深刻和思想内容的巨大包涵力,而时代氛围、个人气质、人生经历以及文学素养的不同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高晓声 农民心路探寻 比较
下载PDF
鲁迅在日本期间对尼采的接受及其思想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对尼采思想的接受,是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是在他的思想结构中又掺合着较浓厚的现代主义思想元素,形成了一种拨正进化论思想的内在动力。进化论和现代主义的两种思想元素的交织,使鲁迅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 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对尼采思想的接受,是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是在他的思想结构中又掺合着较浓厚的现代主义思想元素,形成了一种拨正进化论思想的内在动力。进化论和现代主义的两种思想元素的交织,使鲁迅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既使他的思想充满悖论,形成一种张力,也使他获得一种思想创新能力。尼采的"权力意志"、"惟大士天才",以及有关卓越个人、独特个体的学说,都对鲁迅产生了重要的思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早期思想 尼采哲学 进化论 现代主义
下载PDF
“末人”时代忆“超人”——“鲁迅与尼采”六题议 被引量:4
9
作者 郜元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53,共14页
文章关注的主题是鲁迅如何接触、介绍、翻译、理解尼采,以及在此过程中尼采如何影响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从材料细节上梳理了留日时期的鲁迅对尼采的接触、中国学界对鲁迅与尼采关系的研究状况、尼采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尼采对鲁迅的... 文章关注的主题是鲁迅如何接触、介绍、翻译、理解尼采,以及在此过程中尼采如何影响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从材料细节上梳理了留日时期的鲁迅对尼采的接触、中国学界对鲁迅与尼采关系的研究状况、尼采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尼采对鲁迅的影响等问题。此外还比较了尼采与鲁迅的相似与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超人 末人
下载PDF
鲁迅、卡夫卡的反讽艺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天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8-64,共7页
反讽的最基本特征是不一致性,克尔凯郭尔将反讽界定为对虚元的无限否定性精神,也即反讽不再只是一种修辞形式,而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世界观。鲁迅、卡夫卡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并置、重复和戏拟的反讽形式,形成了叙事风格的... 反讽的最基本特征是不一致性,克尔凯郭尔将反讽界定为对虚元的无限否定性精神,也即反讽不再只是一种修辞形式,而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世界观。鲁迅、卡夫卡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并置、重复和戏拟的反讽形式,形成了叙事风格的两面性,即悲剧性与喜剧性并置,现实性与历史性重复,荒诞冷酷与神圣严肃交叉。而这种叙事风格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体验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卡夫卡 反讽艺术 叙事风格 审美意识 悲剧精神
下载PDF
回眸五十年——学术研究答问录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耀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53-58,共6页
新时期以前22年,我的文字,正确错误参半,教训多经验少。新时期以来,基本上不作违心之论,但杂事仍不少,未能“专心著述”,只是在中国新诗史研究、鲁迅小说研究、鲁迅与尼采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关键词 学术研究 中国新诗史研究 鲁迅小说研究 鲁迅与尼采研究
下载PDF
鲁迅与张承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吉鹏 冯岩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38-43,共6页
张承志是当代明确对鲁迅表示过尊崇的一位,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张承志的小说创作还是散文随笔中都能感受到鲁迅的气息。张承志和鲁迅小说文本中的精神联结首先体现为“母亲情结”,但张承志对母爱的情感... 张承志是当代明确对鲁迅表示过尊崇的一位,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张承志的小说创作还是散文随笔中都能感受到鲁迅的气息。张承志和鲁迅小说文本中的精神联结首先体现为“母亲情结”,但张承志对母爱的情感意识不但满足了他个人生命的需求,而且寄托着作家的个人理想;而鲁迅对母亲的主体意识更趋向一种爱与孝,认同与批判的双重精神世界。张承志由母亲而生发的“人民情愫”,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但他远不如鲁迅的“立人”思想体系完整和深刻。张承志在精神层面上延续着鲁迅的决绝姿态,他“以笔为旗”,而鲁迅是“以笔为枪”。张承志是用笔来寻找文学的存在意义,鲁迅则是托命这支笔来开拓存在意义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张承志 比较 精神联结 文学联系
下载PDF
空间设置:萧红对鲁迅的继承与创新——以《阿Q正传》《呼兰河传》为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晓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7,共6页
《阿Q正传》《呼兰河传》是鲁迅、萧红以自己家乡承载启蒙主义创作主旨的代表性作品,一个为人作传,一个为城作传,两者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间桎梏,创建了格式特别的时空形式,成就了它们"历史存在的位置"。在《阿Q正传》《呼... 《阿Q正传》《呼兰河传》是鲁迅、萧红以自己家乡承载启蒙主义创作主旨的代表性作品,一个为人作传,一个为城作传,两者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间桎梏,创建了格式特别的时空形式,成就了它们"历史存在的位置"。在《阿Q正传》《呼兰河传》的空间设置比较中可以看出,萧红对鲁迅传统的继承,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她不仅以鲁迅的艺术表现方式继承了"改造民族灵魂"的"未完成的事业",还从精神上领悟了鲁迅"创造小说新形式"的真谛,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艺术个性、对空间观念的独特理解、女性丰富细腻的情感和东北地域文化特质,创造了全新的以空间为主角、以空间展开结构全篇的小说形式,完成对鲁迅传统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小说创作中的新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萧红 空间设置 《阿Q正传》 《呼兰河传》
下载PDF
鲁迅与劳伦斯·韦努蒂异化翻译观的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文月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56-758,共3页
鲁迅和韦努蒂分别是东、西方异化翻译的倡导者。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提出异化翻译理论,因此他们的异化翻译观既相似又相别。他们的相似之处表现为两者的异化思想都受到了德国翻译家施德莱马赫的影响,两人都用异化思想指... 鲁迅和韦努蒂分别是东、西方异化翻译的倡导者。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提出异化翻译理论,因此他们的异化翻译观既相似又相别。他们的相似之处表现为两者的异化思想都受到了德国翻译家施德莱马赫的影响,两人都用异化思想指导实践;他们的相异之处则表现在两者的异化思想提出的背景及主要目的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他们对异化思想的论述都带有各自时代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思想 鲁迅 劳伦斯·韦努蒂 翻译 比较文学
下载PDF
传统历史小说的解构与重新生成——鲁迅与罗贯中关系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吉鹏 刘耀彬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6-19,共4页
通过解读鲁迅对罗贯中的评述,并以《故事新编》和《三国演义》为例,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人物、文化以及叙述特征进行对比,借此管窥鲁迅对传统历史小说的继承与超越,揭示《故事新编》之于现代小说的意义。
关键词 鲁迅 罗贯中 比较
下载PDF
鲁迅传统与藏族作家阿来的创作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颖 邵洋洋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61-64,共4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以"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确立其文坛上不可规避的界碑地位,也以"精神资源"主体的思想力量同构着中国精神领域的纷纭格局,并深刻地影响着后来作家的文化思考和精神探求。藏族作家阿来,不...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以"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确立其文坛上不可规避的界碑地位,也以"精神资源"主体的思想力量同构着中国精神领域的纷纭格局,并深刻地影响着后来作家的文化思考和精神探求。藏族作家阿来,不仅剥离出西方文化及藏地民间资源、宗教传说等方面的艺术滋养,还与汉族文化的代表鲁迅之间发生着精神缠绕,这便于廓清其创作方面的深刻性和先锋性,也是对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作家创作基本规律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来 文化比较
下载PDF
鲁迅《野草》与夏目漱石《十夜梦》比较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洪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6-49,共4页
鲁迅的《野草》受夏目漱石《十夜梦》的影响,无论在心灵的展示和梦境的营造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上,两位作家及其散文作品,都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共鸣和默契;但《野草》较之《十夜梦》,更显示出求索奋进的执著和抗争精神,也体现出鲁迅和夏目... 鲁迅的《野草》受夏目漱石《十夜梦》的影响,无论在心灵的展示和梦境的营造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上,两位作家及其散文作品,都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共鸣和默契;但《野草》较之《十夜梦》,更显示出求索奋进的执著和抗争精神,也体现出鲁迅和夏目漱石之间影响与超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夏目漱石 《十夜梦》 比较论 散文
下载PDF
时代、文化与创作审美的差异性折光——咸亨酒店与林家铺子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雅平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4-67,共4页
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和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存在着内在的地域文化因缘。但它们所传达出的时代、文化和审美内涵,表现出更多的差异与分离,显示出两位作家相异而互补的艺术才华与美学追求。在鲁迅通过一家小酒店的人事聚散向历史的深处探... 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和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存在着内在的地域文化因缘。但它们所传达出的时代、文化和审美内涵,表现出更多的差异与分离,显示出两位作家相异而互补的艺术才华与美学追求。在鲁迅通过一家小酒店的人事聚散向历史的深处探究老旧中国的种种沿革、沉积和风习之后,茅盾则通过一间小商铺的兴衰全面揭示出资本经济时代道德观念的变化,以及政治与经济力量的此消彼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茅盾 咸亨酒店 林家铺子 比较
下载PDF
潜意识:“创伤的执著”的不同内涵——鲁迅、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漫谈之一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忠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4-18,共5页
 鲁迅和施蛰存都在小说中借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鲁迅表现了深广的社会内容,施蛰存则直接描绘性本能以印证弗氏理论,鲁迅对潜意识的描写隐蔽而含蓄,施氏直接并予以渲染,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境界上,都构成很大差别,不过对于开...  鲁迅和施蛰存都在小说中借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鲁迅表现了深广的社会内容,施蛰存则直接描绘性本能以印证弗氏理论,鲁迅对潜意识的描写隐蔽而含蓄,施氏直接并予以渲染,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境界上,都构成很大差别,不过对于开拓现代小说的表现领域,丰富表现手段,都有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施蛰存 心理分析小说 比较
下载PDF
鲁迅和毛泽东改造国民性思想渊源之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志蔚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4-38,共5页
鲁迅和毛泽东是改造民族灵魂的伟大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和重建是贯穿一生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国社会人的现代化进程中最具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部分。两位世纪伟人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既有生长的共同时代背景、思想基础,也存在着家... 鲁迅和毛泽东是改造民族灵魂的伟大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和重建是贯穿一生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国社会人的现代化进程中最具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部分。两位世纪伟人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既有生长的共同时代背景、思想基础,也存在着家庭背景、求学经历、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遗留下来的历史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毛泽东 国民性思想 渊源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