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种创新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何爱平 张志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2,共8页
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分析范式,西方经济学由于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的缺陷正面临理论与实践困境,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取得了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理论的局限性;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比较与综合贯穿整个... 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分析范式,西方经济学由于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的缺陷正面临理论与实践困境,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取得了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理论的局限性;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比较与综合贯穿整个过程;应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成果和研究方法,从研究范式、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伦理基础等方面开展比较研究,构建"比较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下载PDF
比较与判定:中西政治认同异质的当代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曾楠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9,共7页
政治认同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化进程中中西政治认同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审视中西政治认同的异质是解读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并对当下认同问题提出对策的前提性判断。管窥中西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的差异,得出中西政治认同呈现利益共... 政治认同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化进程中中西政治认同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审视中西政治认同的异质是解读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并对当下认同问题提出对策的前提性判断。管窥中西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的差异,得出中西政治认同呈现利益共享型与利益博弈型、政治整合型与政治耗散型、文化再造型与文化悬置型之异质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 异质 政治认同
下载PDF
论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动员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小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2,156,共7页
政治动员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的政治动员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全能主义政治动员模式到改革开放后的后全能主义政治动员模式的演进历程。与西方竞选为主的政治动员比较起来,中国特色政... 政治动员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的政治动员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全能主义政治动员模式到改革开放后的后全能主义政治动员模式的演进历程。与西方竞选为主的政治动员比较起来,中国特色政治动员在动员目的、议题构建、动员手段等方面都具有其自身特色,并具有动员效率高、资源动员能力强,政策执行快等优点,但也存在诸如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建设不足等缺点。现阶段,应该从民主化、法制化建设,强化党对基层社会的组织整合,构建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动员机制等方面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治动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能主义政治动员 后全能主义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 中国特色政治动员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阈下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秀英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46-50,共5页
自我身份意识和中国文化知识是中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根基,课程思政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应有之意。跨文化交际自我文化身份意识培养缺失、系统的中西文化对比不足、教材中中国文化知识的英语材料缺乏、案例教学偏西方视角、为解决中... 自我身份意识和中国文化知识是中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根基,课程思政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应有之意。跨文化交际自我文化身份意识培养缺失、系统的中西文化对比不足、教材中中国文化知识的英语材料缺乏、案例教学偏西方视角、为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实训偏少等,是以往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的方向。跨文化交际课程,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实施改革,进行显性和隐形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发挥课程对于培养立足中国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跨文化交际 中国文化 中西文化对比
下载PDF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框架探析——以“中西文化比较”课为例
5
作者 周舫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6-63,共8页
以高职院校“中西文化比较”课为例,试从推进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实施路径、教学效果三方面论述课程思政的教学框架,探索实践“清淤正名、溯根筑基、化文证信、弘道归心”四阶段教学法,从而实现“知识传授—文化传承—价值引领”三位一... 以高职院校“中西文化比较”课为例,试从推进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实施路径、教学效果三方面论述课程思政的教学框架,探索实践“清淤正名、溯根筑基、化文证信、弘道归心”四阶段教学法,从而实现“知识传授—文化传承—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思政 教学框架 四阶段教学法
下载PDF
从中西政治文化比较看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基于对政治权力认知的视角
6
作者 张明玖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第9期81-83,共3页
一定的政治文化会伴随着相应的政治制度,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来说,其与政治文化的推动密切相关。从政治权力认知的视角来看,中西政治文化在权力的起源、运行基础、权力的制约等方面都存在着异同。以此为鉴,在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发展的过程... 一定的政治文化会伴随着相应的政治制度,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来说,其与政治文化的推动密切相关。从政治权力认知的视角来看,中西政治文化在权力的起源、运行基础、权力的制约等方面都存在着异同。以此为鉴,在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其发展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政治文化 比较 民主政治 政治权力
下载PDF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董洛铭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3-56,共4页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运用产出导向法,实现中西文化比较与课程思政融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三方面探讨如何改革“综合英语”教学设计,聚焦“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师生合作评价”环节中的课程思政融入,以期提升外...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运用产出导向法,实现中西文化比较与课程思政融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三方面探讨如何改革“综合英语”教学设计,聚焦“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师生合作评价”环节中的课程思政融入,以期提升外语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课程思政 中西文化比较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中西文化比较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录平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4-59,共6页
从发生的文化背景来说,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锋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开的历史起点,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碰撞与交锋的逻辑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文化背景既规限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文化关系,也规限了课... 从发生的文化背景来说,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锋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开的历史起点,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碰撞与交锋的逻辑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文化背景既规限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文化关系,也规限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文化使命以及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中西文化分析与比较必须坚持正确的立场,把回应中国发展道路、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与科学性作为根本任务,把维护文化安全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作为重要责任,把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升理论应用能力作为基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任务
下载PDF
从“抑商”到“重商”——中国古代政商关系的变迁及当代文化启示
9
作者 张大川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4期61-65,共5页
自战国时代起的“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元朝政府在政策和思想上“重商”,对商业的限制放宽,商人地位得到提高,但也出现了官商勾结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与前代不同的政商关系和文化表现。通过对古代社... 自战国时代起的“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元朝政府在政策和思想上“重商”,对商业的限制放宽,商人地位得到提高,但也出现了官商勾结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与前代不同的政商关系和文化表现。通过对古代社会“抑商”到“重商”过程发展变化的梳理,特别是元代“重商”政策下出现的政商新关系,剖析与之相对应形成的文化现象,以期对当代经济生活中正确处理政商关系、继承和发扬优秀商业文化思想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商 重商 元代 政商关系 中西比较 商业文化思想
下载PDF
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发微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再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31,共10页
一种对政治学的哲学本质的深入研究表明,如果说西方传统的政治学是一种基于"心识"的"心识政治学"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的政治学乃是一种根于"身体"的"身体政治学"。与西方的心识政治学不同,这种... 一种对政治学的哲学本质的深入研究表明,如果说西方传统的政治学是一种基于"心识"的"心识政治学"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的政治学乃是一种根于"身体"的"身体政治学"。与西方的心识政治学不同,这种中国古代的身体政治学更多强调的是身国的舍一而非身固的对立,是生命的对话原则而非理性的独白原则,是群己舍谐的族类学方法而非群已二分的社会学方法。凡此种种,都使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与今天人类回归"生活世界"的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潮息息相通,并使对这种身体政治学的重新认识理所当然地被提到当代人类政治学建设的议事日程。这同时也表明,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正如西方政治学正在探索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那样,中国新时期的政治学的研究也必须以现代与传统的对话为其理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 身国合一 生命对话 族类学方法 中西政治学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