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nin and Western Nigeria Offshore Basins: A Stratigraphic Nomenclature Comparison 被引量:1
1
作者 Gérard Alfred Franck d’Almeida Christophe Kaki James Adejimi Adeoy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6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The Benin and Western Nigeria Offshore Basins, which are parts of an extensive basin called the Dahomey (Benin) Embayment, were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Cretaceous under similar tectonic conditions and continental sedi... The Benin and Western Nigeria Offshore Basins, which are parts of an extensive basin called the Dahomey (Benin) Embayment, were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Cretaceous under similar tectonic conditions and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Based mainly on available lithological, biostratigraph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dat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of theses basins and attempts a comparison of these stratigraphic nomenclatures. The bulk of data shows that sedimentation begins with terrestrial at the base, passes through shallow marine, deep marine (with restrictive bottom circulation) and ends with open deep marine conditions. The stratigraphy of the Offshore Benin Basin was established later and considering lithological and paleontological similarities with formations of various southern Nigeria basins, the stratigraphic chart adopted for this basin was a mixed variant of various Southern Nigerian basins nomenclatures. For the first time, a correlation of stratigraphic charts of each basins and a schematic cross section showing their lithostratigraphic units, especially the Cretaceous-Paleocene interval which is petroliferous, are propos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nomenclature adopted in Benin Republic must be revised by using type section/locality names for some particular Formations and widely accepted Formations names of Nigeria for the others. This will permit to avoid confusions as it is presently the case for the name “Afowo Formation” representing a Cretaceous sequence in Nigeria and which is use in Benin Republic to distinguish some sediments of Miocene age. Moreover, a High Resolution Biostratigraphy summary (including micropaleontology, nannopaleontology and palynology distributions) relating to each offshore basin is needed for sequences correlations and entire harmonization of the stratigraphic nomenclature of these offshore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IN Western Nigeria Offshore basins stratigraphy Stratigraphic Nomenclature comparison
下载PDF
克拉玛依克百断槽火山岩岩石组合、层位归属及地质意义:来自古66井的约束
2
作者 王玉伟 李永军 +5 位作者 王盼龙 王韬 黄家瑄 张新远 郑孟林 张越迁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9-223,共15页
克百断槽始于克拉玛依市北的克北断裂,NE向延伸并被大侏罗沟断裂、盆缘断裂、克-百断裂围限。火山岩储层是该断槽内的主要储层,其层位时代无据、层序不清、归属不明。笔者通过对克百断槽古66井242.14~800.18 m井段详细的岩心编录、测井... 克百断槽始于克拉玛依市北的克北断裂,NE向延伸并被大侏罗沟断裂、盆缘断裂、克-百断裂围限。火山岩储层是该断槽内的主要储层,其层位时代无据、层序不清、归属不明。笔者通过对克百断槽古66井242.14~800.18 m井段详细的岩心编录、测井曲线岩电识别及关键层位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古66井242.14~800.18 m井段是被两层陆源粗碎屑岩(标志层)分隔的3套火山岩建造,于玄武安山岩中获得(304±3)Ma和(303±2)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其岩石组合、时代、层序、地层厚度均与井北缘哈山一带哈拉阿拉特组建组剖面C_(2)h^(1)~C_(2)h^(3)岩段总体可对比。古66井所处的克百断槽是一个四周被断层围限的相对独立火山岩型储层断槽油气藏,这一油气藏新类型丰富了西准噶尔盆内油气藏类型。同时,该断槽具有向南西延伸的构造条件、储层类型和圈闭样式,因而是后续扩大油气勘探的新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百断槽 古66井 火山岩储层 地质时代 盆-山地层对比
下载PDF
盆-山耦合控制下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层序地层特征
3
作者 王正和 张荣虎 +1 位作者 岳勇 程锦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7-1258,共12页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上三叠统黄山街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导致对其内部关键界面性质及沉积演化过程的认识各异。基于库车坳陷野外露头的精细观察与分析重新划分了黄山街组的三级层序。结果表明:(1)黄山街组的4个岩性段构成2个...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上三叠统黄山街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导致对其内部关键界面性质及沉积演化过程的认识各异。基于库车坳陷野外露头的精细观察与分析重新划分了黄山街组的三级层序。结果表明:(1)黄山街组的4个岩性段构成2个三级层序。黄(黄山街组)一段—黄三段构成东薄、西厚的三级层序SQ1,黄四段构成东厚、西薄三级层序SQ2。2个三级层序均发育低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2)三级层序界面SB1,SB2和SB3分别对应于黄山街组底界、黄三段顶界及黄山街组顶界。SB1和SB3都为岩性和岩相突变转换面,SB3也是侵蚀与沉积间断面。SB2是区域抬升形成的沉积间断,有区域可对比的古土壤。(3)盆-山耦合变化控制了黄山街组所包含的2个三级层序的形成。古天山在SQ1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之初分别经历了2幕强烈的快速隆升,在SQ1末期被侵蚀夷平。盆地沉积响应由强烈拗陷快速沉积充填过渡为稳定拗陷沉积充填,再次强烈拗陷快速沉积充填形成SQ1。发生沉积间断后,在弱拗陷背景下持续稳定沉积充填形成SQ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盆-山耦合 黄山街组 上三叠统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新疆油田百72井火山地层层序、时代及其与后山层型剖面对比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凯 张新远 +4 位作者 李永军 李晓山 覃建华 王鑫 王韬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8,共9页
井中地层层序的建立和时代确定,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的关键证据,对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疆百口泉油田百72井主要地层缺乏时代依据,前人所划佳木河组与山区原佳木河组层型(建组)剖面岩石组合不可对比这一关键问题,... 井中地层层序的建立和时代确定,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的关键证据,对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疆百口泉油田百72井主要地层缺乏时代依据,前人所划佳木河组与山区原佳木河组层型(建组)剖面岩石组合不可对比这一关键问题,笔者重新进行了岩心编录和配套样品分析测试,获得了高精度锆石U-Pb测年成果,并结合测井资料,确立百72井1182~2937 m井段层序、时代。研究结果表明:该井段下部以火山熔岩为主、上部以火山碎屑岩为主,间夹多层火山喷发间隙期的陆源碎屑沉积薄层。以陆源碎屑沉积薄层为分段标志,该井段可划分为6个岩性段。在第三岩段杏仁状玄武岩、第五岩段安山质角砾熔岩中分别获得(304.3±3.9)Ma、(306.6±5.1)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指示地层时代为晚石炭世。该岩石组合、层序及时代与百72井之北山区哈拉阿拉特组建组剖面总体可对比,故将前人对其划分二叠纪佳木河组修订为晚石炭世哈拉阿拉特组,这一成果为井中(“盆”)-北缘山区(“山”)地层对比提供了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地层层序 锆石U-Pb年龄 “盆-山”地层对比 哈拉阿拉特组 百72井 新疆百口泉油田
下载PDF
东秦岭南洛河上游黄土地层年代的初步研究及其在旧石器考古中的意义 被引量:61
5
作者 鹿化煜 张红艳 +4 位作者 王社江 R.Cosgrove 赵存法 T.Stevens 赵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9-567,共9页
近年来,在东秦岭南洛河流域发现了大批旧石器地点,该区域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但是,早期人类在这一带的活动时间和环境背景尚不清楚。由于第四纪黄土的定年方法相对成熟,旧石器遗址的黄土堆积可为解决这些问... 近年来,在东秦岭南洛河流域发现了大批旧石器地点,该区域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但是,早期人类在这一带的活动时间和环境背景尚不清楚。由于第四纪黄土的定年方法相对成熟,旧石器遗址的黄土堆积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重要证据。对洛南盆地上白川和刘湾两个遗址的黄土剖面进行土壤地层和磁性地层研究以及光释光年龄和磁化率测定结果显示,该地区的黄土堆积可能从11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地层有明显的黄土-古土壤旋回,指示了气候和环境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的变化。黄土地层下部出土的石制品表明,至少在约80万年前后人类就在这一带活动并制作工具。石制品两面加工技术被广泛采用,大量制作精美的手斧和薄刃斧等Acheulian工业类型工具的发现,显示洛南盆地的旧石器工业可能已经突破了“莫氏线(Movius Line)”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洛南盆地 黄土堆积 光释光测年 磁性地层 石制品
下载PDF
兰州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层序地层序列:祁连山早白垩世隆升的沉积学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郭荣涛 赵习 +3 位作者 刘红光 石开波 刘婧 蒋启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1-335,共15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在早白垩世期间发生明显隆升,受区域性构造运动和白垩纪特殊行星风系的影响,在山前盆地中沉积了一套特殊的碎屑岩序列。兰州盆地下白垩统发育完整,虽然局部被第四系覆盖,但总体出露良好,其特殊的相序单元构成的...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在早白垩世期间发生明显隆升,受区域性构造运动和白垩纪特殊行星风系的影响,在山前盆地中沉积了一套特殊的碎屑岩序列。兰州盆地下白垩统发育完整,虽然局部被第四系覆盖,但总体出露良好,其特殊的相序单元构成的非常规体系域概念框架下的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对研究祁连山隆升的沉积学响应及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兰州盆地下白垩统为河口群,可以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S.1—S.5),包括LAST和HAST两个非常规体系域,冲积扇和河流相粗碎屑沉积构成三级层序的LAST单元,HAST单元由湖泊相细碎屑地层组成。河口群上部地层发育的风成砂岩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祁连山隆升造成的"焚风效应"产物,对研究祁连山的阶段性隆升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晚白垩世之交,祁连山开始快速强烈隆升,兰州盆地整体抬升为剥蚀区,导致研究区缺失上白垩统。因此,兰州盆地下白垩统特殊的层序地层序列,不仅是早白垩世祁连山隆升的物质记录,还为研究早白垩世东亚大气环流格局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隆升 白垩系 层序地层 沉积学响应 兰州盆地
下载PDF
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下沙溪庙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2 位作者 叶泰然 高红灿 柯光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90,共8页
 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将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和10余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  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将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和10余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讨论了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沉积序列和叠加样式;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地层格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以及地层格架中生储盖组合特征,认为下沙溪庙组下部具备良好的油气储、盖组合和形成大、中型次生油气藏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大巴山 叠加样式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序列 基准面旋回 次生油气藏 钻井 等时
下载PDF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晚期层序地层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丘东洲 赵玉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6期1-17,共17页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从晚石炭世到侏罗纪的发育与演化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前陆盆地早期(C_3—P)和晚期(T—J),后者为陆相沉积。本文对前陆盆地晚期的成生机制及其演化进行了定性研究与探索,并建立了盆地生长序列模式和建立了三叠—侏罗...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从晚石炭世到侏罗纪的发育与演化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前陆盆地早期(C_3—P)和晚期(T—J),后者为陆相沉积。本文对前陆盆地晚期的成生机制及其演化进行了定性研究与探索,并建立了盆地生长序列模式和建立了三叠—侏罗纪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式。阐述了陆相压陷盆地Ⅰ、Ⅱ型层序界面的标型特征以及前陆盆地晚期沉积体系域和湖水面升降曲线图版用于油气储集空间的预测;并建立了油气预测的储集层序格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界山 前陆盆地 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 湖水面升降
下载PDF
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勇 曾允孚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46-55,共10页
文章以构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学分析方法作为分析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基础,以不整合面和其对应面作为分割盆地充填序列的基本界面,并按不整合面的规模和性质,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分割为6个构造层序和14个层序... 文章以构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学分析方法作为分析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基础,以不整合面和其对应面作为分割盆地充填序列的基本界面,并按不整合面的规模和性质,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分割为6个构造层序和14个层序,初步查明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系三维空间配置模式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变,建立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地层格架和充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充填序列 层序地层
下载PDF
唐古拉山地区三叠纪层序地层分析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家云 文华国 +1 位作者 李勇 白宪洲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8-43,共6页
三叠纪充填的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地层,被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5个层序单元。超层序Ⅰ以复理石建造为特征,是金沙江缝合带初始碰撞作用的产物,是唐古拉山地区三叠纪前陆盆地早期挠曲沉降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标志着晚三叠世诺利期前陆盆... 三叠纪充填的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地层,被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5个层序单元。超层序Ⅰ以复理石建造为特征,是金沙江缝合带初始碰撞作用的产物,是唐古拉山地区三叠纪前陆盆地早期挠曲沉降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标志着晚三叠世诺利期前陆盆地业已形成;超层序Ⅱ以磨拉石与酸性火山岩建造为特征,是前陆盆地晚期冲断抬升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表明晚三叠世瑞替期来自造山带的沉积物开始越过前陆隆起向隆后盆地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拉山地区 层序地层 构造演化 前陆盆地 三叠纪 西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盆地原型及构造古地理响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阮壮 罗忠 +3 位作者 于炳松 卢远征 谢灏辰 杨志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2,共21页
中—晚三叠世的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了一套优质的砂岩储层,目前对该套砂岩的成因及其空间分布已经有了成熟的认识,然而在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的确切边界位置、盆内古地理演化的构造成因机制等问题上依然存在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 中—晚三叠世的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了一套优质的砂岩储层,目前对该套砂岩的成因及其空间分布已经有了成熟的认识,然而在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的确切边界位置、盆内古地理演化的构造成因机制等问题上依然存在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内及周缘57个露头及165口钻井的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研究,厘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在中—晚三叠世的边界位置并在层序格架下开展了古地理演化研究,同时探讨了古地理演化的构造成因。研究表明: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的北部边界从内蒙古的达拉特旗向东延伸至山西大同,东部边界应在山西宁武—太原—太谷—永和—河南安阳—开封—登封一线附近,南部边界为北秦岭(NQT)与华北板块的缝合带(陕西西安—洛南—河南栾川—南召沿线以南),西南以六盘山的西部断层边缘为界,西北界位于贺兰山西部断层边缘带,西部边界延伸至河西走廊盆地的西部边界(甘肃马良沟附近)。在中—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4个沉积旋回(SQ1 SQ4),代表了从起始阶段(SQ1)到最大沉降阶段(SQ2和SQ3)再到后期关闭阶段(SQ4)的湖泊演化过程。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内呈现出北部/东北部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南部/西南部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汇聚的沉积格局,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在时间上呈现出沉积中心的东西破坏分异的演化特征。这种古地貌差异和演化主要受控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QDOB)与兴安岭—蒙古造山带(XMOB)的不同构造演化过程。盆地南部的古地理演化主要受控于QDOB的活动,中—晚三叠世勉略洋闭合驱动的北秦岭造山带活化不仅导致盆地南部陡坡带的形成和盆地东南部古地貌的突变,也导致晚三叠世盆地西南部发育一个分隔内克拉通盆地及西南缘类前陆盆地的水下低隆。盆地西部的古地貌演化受控于多种构造机制,中三叠世现今六盘山地区发育一个南北向的低隆区,很可能是盆地东南部的强烈挤压下的远端效应;晚三叠世中期后该低隆区发生下沉,现今鄂尔多斯盆地与河西走廊地区连通,这很可能是由盆地西南方特提斯构造域挤压作用下的盆内挠曲沉降导致的。这些认识不仅是对盆山耦合理论的补充,也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后期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纪 原型盆地 层序地层学 盆山耦合
下载PDF
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发现的旧石器和黄土堆积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社江 鹿化煜 +7 位作者 张红艳 赵军 R.Cosgrove 弋双文 孙雪峰 魏鸣 J.Garvey 马萧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8-999,共12页
对2006-2007年在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河南省卢氏和洛宁两县发现的8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的160余件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产出石制品的黄土堆积剖面进行了地层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初步结果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很丰富,... 对2006-2007年在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河南省卢氏和洛宁两县发现的8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的160余件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产出石制品的黄土堆积剖面进行了地层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初步结果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很丰富,石制品的加工技术与上游洛南盆地一致,同样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河流堆积物中的石英岩和石英砾石等;石制品中有相当数量的小型石片和由小型石片二次加工修理而成的工具,还有直接由砾石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手镐等;除此之外,大型石片以及以大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重型刮削器也多有所见。由于工作范围和力度的局限,南洛河中游地区目前尚未发现上游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中广泛存在的手斧、三棱手镐、薄刃斧和大型石刀等Acheulian类型两面加工技术生产的工具。新发现的南洛河中游旧石器地点分布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和黄土地层中。地层分析和光释光年代测试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黄土堆积至少从中更新世便已经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全新世,至少在黄土剖面中S1,S3和S4的3个层位有石器分布;其黄土-古土壤旋回不仅可以用于石制品产出层位的准确定年,还指示了早期人类石器工业演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南洛河中游 卢氏盆地 洛宁 石制品 黄土地层与年代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的空间结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伟平 王玉杰 +6 位作者 李绍才 孙海龙 马瑞 张磊 杨皓 李桾溢 缪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53,共11页
【目的】研究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特征,为该地区森林结构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周山地同龄的杉木纯林、柳杉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及同一时期形成的人天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角尺度、混交度... 【目的】研究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特征,为该地区森林结构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周山地同龄的杉木纯林、柳杉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及同一时期形成的人天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杉木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485、0.478、0.478、0.481,柳杉纯林为均匀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455。2)5种林分的大小比数频率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65、0.529、0.446、0.810和0.534,林分整体为中庸生长状态。3)在混交度研究中,杉木纯林和柳杉纯林以零度混交为主,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227和0.020;杉木-柳杉混交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460,林分整体为中度混交;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平均混交度为0.610和0.674,为强度混交。4)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综合分析3种林分空间结构参数,FSSI大小排序为:天然次生林>人工天然混交林>杉木-柳杉混交林>杉木纯林>柳杉纯林,其排序与林分混交度排序结果一致。【结论】该地区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相差不大,林分空间结构主要受混交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周山地 林分类型 角尺度 混角度 大小比数 林分空间结构指数
下载PDF
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与沉积响应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永忠 朱迎堂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位于扬子地台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发育一套早古生代—中生代一套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其沉积建造稳定,岩相清晰,地层层序及沉积体系域发育清楚,海平面变化敏感,是研究海平面变化与沉积响应较理想的地区。... 位于扬子地台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发育一套早古生代—中生代一套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其沉积建造稳定,岩相清晰,地层层序及沉积体系域发育清楚,海平面变化敏感,是研究海平面变化与沉积响应较理想的地区。通过对区内沉积盆地地层特征及侧向变化分析,初步划分出了10个层序,识别出若干个沉积体系域和层序界面。盆地沉积演化与构造体制、区域性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构造活动控制了海平面变化。通过区域地层格架分析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可以进一步研究区域构造活动历史,恢复海平面变化细节,建立岩石地层、年代地层格架,从微观上准确了解区域海平面敏感变化,确切刻画古气候、古地理、古环境,从而更好的预测沉积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沉积盆地 构造活动 海平面变化 层序地层分析
下载PDF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晚期(T—J)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76
15
作者 赵玉光 丘乐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3-331,共9页
提出了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发育晚期(T—J)的层序地层学模式及油气勘探预测模型。在同生断裂边缘以湖水与界面断裂的交线为“陆架边角”,克乌断裂带附近为“坡折带”。各体系域所含沉积体系与海相模式不尽相同,Ⅰ型层序体系域构成齐全... 提出了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发育晚期(T—J)的层序地层学模式及油气勘探预测模型。在同生断裂边缘以湖水与界面断裂的交线为“陆架边角”,克乌断裂带附近为“坡折带”。各体系域所含沉积体系与海相模式不尽相同,Ⅰ型层序体系域构成齐全,Ⅱ型层序缺少低位体系域,Ⅱ型界面之上直接覆盖湖进体系域,反映了湖盆基准面升降频度。三叠—株罗系可划分为3个层序和4个准层序,富砂的高位体系域“扇三角洲—浊积扇”等一系列储集层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层序地层学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哈山地区白垩系沉积相研究
16
作者 张晨露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4年第11期135-137,共3页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上,油气资源丰富,但目前的研究中尚缺乏明确的沉积相划分。本文对白垩系底部开展沉积相研究,明确了哈山白垩系地层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对哈拉阿拉特山地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活动具...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上,油气资源丰富,但目前的研究中尚缺乏明确的沉积相划分。本文对白垩系底部开展沉积相研究,明确了哈山白垩系地层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对哈拉阿拉特山地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 地层对比 层序地层 沉积相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界山石炭系——二叠系与玛湖凹陷地震地层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赖世新 姚卫江 +2 位作者 邹红亮 胡正舟 宁良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广泛分布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界山,即成吉思汗山与哈拉阿拉特山。本文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界山石炭系—二叠系与盆地内玛湖凹陷等的地震地层,通过露头—探井—地震地层开展关联研究。界山下石炭统为海相碎屑岩地层,... 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广泛分布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界山,即成吉思汗山与哈拉阿拉特山。本文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界山石炭系—二叠系与盆地内玛湖凹陷等的地震地层,通过露头—探井—地震地层开展关联研究。界山下石炭统为海相碎屑岩地层,主要分布于成吉思汗山。上石炭统发育火山岩及海相沉积碎屑岩,二叠系下统发育一套陆相砂砾岩,主要分布于哈拉阿拉特山。盆内玛湖凹陷等的地震地层:下石炭统钻探见于中拐凸起,未获得可追踪对比有效地震反射;上石炭统佳木河组主要发育火山岩,局部变化为凝灰质砂砾岩夹火山岩层,风城组主要发育灰色白云岩、白云质泥岩,横向相变为凝灰岩或火山岩层,同位素测年结果明确时代归属上石炭统。通过探井地层岩性及同位素测年对比,地面露头区佳木河组与地震地层夏子街组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归属下二叠统;而地震地层佳木河组则对应地面露头哈拉阿拉特山组下部的火山岩发育段(局部夹灰色灰岩透镜体);地震地层风城组主要对应露头区哈山组上部的沉积岩发育段及阿腊德依克赛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缘界山 玛湖凹陷 石炭系 二叠系 地震地层 准噶尔盆地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哈山南缘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环境演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桠颖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7-354,共8页
通过钻井岩芯、古生物、测录井等资料,对哈山南缘侏罗纪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环境特征和沉积体系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哈山南缘侏罗纪至少经历了3次升温事件,伴随着气候变化,研究区同时经历了4次水进过程;残余地层沉积相类型有... 通过钻井岩芯、古生物、测录井等资料,对哈山南缘侏罗纪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环境特征和沉积体系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哈山南缘侏罗纪至少经历了3次升温事件,伴随着气候变化,研究区同时经历了4次水进过程;残余地层沉积相类型有7种: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曲流河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曲流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在构造相对稳定的背景下,地层层序内发育的沉积相特征及组合主要受控于气侯的旋回变化,层序边界多发生在气候转化的界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古气候 地层层序 沉积相 沉积环境 侏罗系 哈拉阿拉特山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原文传递
南美地区亚里次盆沉积特征和成因分析
19
作者 王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2,共4页
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复杂,不同时期的沉积充填模式和沉积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南美哥伦比亚亚里次盆地为例,通过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盆地的沉积模式受盆地构造发育阶段、盆山耦合关系、海陆转换、造山带位置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复杂,不同时期的沉积充填模式和沉积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南美哥伦比亚亚里次盆地为例,通过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盆地的沉积模式受盆地构造发育阶段、盆山耦合关系、海陆转换、造山带位置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内主力储层的沉积特征和形成条件,从而为确定储层发育特征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地层 前陆盆地 盆山耦合 砂砾岩 河流相 古近系 南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