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behaviors of bolt-supported rock strata surrounding an entry in large dip coal seam
1
作者 Ke Yang Guangxiang Xie Guowen Ta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2011年第S1期445-449,共5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s and stability of rock strata surrounding an entry with bolt supporting in large dip coal seams (LDCSs) dipping from 25° to 45°, a self-developed rotatable experimental f...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s and stability of rock strata surrounding an entry with bolt supporting in large dip coal seams (LDCSs) dipping from 25° to 45°, a self-developed rotatable experimental frame for similar material simulation test was used to build the model with the dip of 30°, based on analyses of geol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in Huainan mine area, Anhui, China. The strata behaviors, such as extracting- and mining-induced stresses development,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were synthetically integrated during working face advanc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induced stress and deformation are asymmetrical in the roadway. The strata behaviors are total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roadway. Because of asymmetrically geometrical structure influenced by increasing dip, strata dislocating, rock falling and breaking occur in roof. Then, squeezing, collapsing and caving of coal happen in upper- and lower-rib due to shearing action caused by asymmetrical roof bending and dislocating. Owing to the absence of supporting, floor heaving is very violent and usually the zone of floor heaving develops from the lower-rib to upper-rib. Engineering practices show that, due to the asym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pressure and roadway configuration,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bolt supporting system to control rock stability of roadways in LDCSs. The upper-rib and roof of entries are the key sections. Consequently, it is reliable to use asymmetrical bolt-mesh-cable supporting system to control rock stability of roadways based on the asym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adway configuration and strata behavi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dip coal seams (LDCSs) rock pressure asymmetrical strata behavior physical model bolt supporting system
下载PDF
Controlling Effects of Surrounding Rock to Coal Seam Gas Occurrence
2
作者 Laibin Wang Shiwen Zhang +2 位作者 Jinshan Shen Zhongwen Zhang Xiaotong Yang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Surrounding rock of coal seam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gas occurrence. The coal seam gas occurrence was studied by the index of roof strata thickness or sand content rate;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certain sh... Surrounding rock of coal seam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gas occurrence. The coal seam gas occurrence was studied by the index of roof strata thickness or sand content rate;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certain shortcomings. In order to reasonably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coal seam surrounding rock on gas occurrence in Panji mining area, w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coal seam surrounding rock on gas occurrence by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roof strata thickness, and built six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variational gas content in the mining area which is divided into six gas geological units.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coal seam gas content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20 mroof strata in each gas geological unit, the gas content presents the tendency of increase, and with 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strata thickness increases, they exist a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ji Mining Area SURROUNDING rock of coal SEAM Gas OCCURRENC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coal SEAM Roof strata Thickness
下载PDF
Stability control of gob-side entry retained under the gob with close distance coal seams 被引量:6
3
作者 Zizheng Zhang Min Deng +2 位作者 Jianbiao Bai Shuai Yan Xianyang 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21-332,共12页
In multi-seam mining,the interlayer rock strata between the upper coal seam(UCS)and the lower coal seam(LCS)appear damage and strength weakening after mining the UCS.Ground stability control of the gob-side entry reta... In multi-seam mining,the interlayer rock strata between the upper coal seam(UCS)and the lower coal seam(LCS)appear damage and strength weakening after mining the UCS.Ground stability control of the gob-side entry retaining(GER)under the gob with close distance coal seams(CDCS)is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due to little attention to GER under this condi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control and technical parameters design for GER under the gob with CDCS.The floor rock strata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fter mining the UCS is first evaluated and the damage factor of the interlayer rock strata below the UCS is also determined.Then,a structural mechanics model of GER surrounding rock is set up to obtain the main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side-roadway backfill body(SBB)including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SBB width calculation formula.The optimal SBB width and the water-to-cement ratio of high water quick-setting material(HWQM)to construct the SBB are determined as 1.2 m and 1.5:1.0,respectively.Finally,engineering trial tests of GER are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at#5210 track transportation roadway of Xingwu Colliery.Research results can guide GER design under similar mining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Close distance coal seams Damage factor Interlayer rock strata Side-roadway backfill body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Harmfulness of Water-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Based on Seepage Instability Theory 被引量:19
4
作者 KONG Hai-ling MIAO Xie-xing +2 位作者 WANG Lu-zhen ZHANG Yu CHEN Zhan-qi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4期453-458,共6页
A theory of seepage instability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harmfulness of water-inrush from a coal seam floor in a particular coal mine of the Mining Group,Xuzhou. Based on the stratum column chart in this coal mine,the... A theory of seepage instability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harmfulness of water-inrush from a coal seam floor in a particular coal mine of the Mining Group,Xuzhou. Based on the stratum column chart in this coal mine,the distribu-tion of stress in mining floors when the long-wall mining was respectively pushed along to 100 m and to 150 m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numerical software (RFPA2D). The permeability parameters of the coal seam floor are described giv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meability parameters. Strain and the water-inrush-indices were calculated. The wa-ter-inrush-index was 67.2% when the working face was pushed to 100 m,showing that water-inrush is possible and it was 1630% when the working face was pushed to 150 m,showing that water-inrush is quite probab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long-wall mining is pushed along,the failure zone is enlarged,the strain increased,and fissures developed cor-respondingly,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water-inrush channels. Accompanied by the failure of the strata,the perme-ability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In contrast,the non-Darcy flow β factor and the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d ex-ponentially,while the increase in the water-inrush-index was nearly exponential and the harmfulness of water-inrush in the coal mine increased accor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水涌 渗漏 不稳定性 岩层
下载PDF
王家岭煤矿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卸压区瓦斯抽采试验研究
5
作者 蔡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为实现低瓦斯高涌出矿井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以王家岭煤矿为背景,结合物理相似模拟实验、UDEC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系统分析了王家岭煤矿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现场卸压区瓦斯抽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工作... 为实现低瓦斯高涌出矿井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以王家岭煤矿为背景,结合物理相似模拟实验、UDEC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系统分析了王家岭煤矿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现场卸压区瓦斯抽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工作面推进,煤层顶板上覆岩层垮落高度距煤层底板距离增大,离层裂隙距顶板距离增大,空洞高度减小;采空区两侧瓦斯运移通道的裂隙多于压实区的裂隙。初次来压前,采空区垂直应力随工作面的推进而降低;初次来压后,采空区垂直应力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增大。在进、回风巷顶板,煤层、采空区顶底板共发生2 572个微震事件,工作面前方50 m范围内应力集中较大,应注意超前支护防范。12301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20~26 m,采动裂缝带高度90~110 m,周期来压4~6次。现场卸压区瓦斯抽采试验中,合理层位工作面瓦斯抽采量是其他层位工作面瓦斯抽采量的1.5倍,且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瓦斯浓度均小于0.8%,瓦斯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瓦斯矿井 上覆岩层 裂隙 数值模拟 微震监测 瓦斯抽采 王家岭煤矿
下载PDF
倾斜煤系地层大断面客专隧道大变形原因分析及处置 被引量:1
6
作者 康宝祥 宋战平 +3 位作者 张庆贺 许晓静 周冠南 潘红伟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9,共11页
针对沪昆铁路刘家庄隧道穿越煤系地层施工中发生的大变形现象,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方法,分析隧道发生大变形的原因,推导并验证了产生大变形的起始位置,得到了掌子面上方煤层单元体沿倾斜面方向的应力状态与隧道进入含倾斜... 针对沪昆铁路刘家庄隧道穿越煤系地层施工中发生的大变形现象,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方法,分析隧道发生大变形的原因,推导并验证了产生大变形的起始位置,得到了掌子面上方煤层单元体沿倾斜面方向的应力状态与隧道进入含倾斜煤系地层水平距离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倾斜煤层单元体与初期支护结构的应力与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掌子面上方煤体单元应力状态变化随掌子面进入倾斜煤层下方水平距离的增加,围岩经历挤压、压剪和剪切滑移3个变形阶段。围岩大变形与初期支护结构破坏均发生在剪切滑移阶段的初期,应在压剪变形阶段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掌子面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注浆加固掌子面上方松散煤层和加强初期支护结构刚度等措施以预防隧道产生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煤系地层 围岩大变形 破坏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两次采动影响下小煤柱巷道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技术
7
作者 李汉璞 张百胜 +2 位作者 郭俊庆 杨依卓 崔俊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数,并研究了留小煤柱巷道在切顶卸压后受两次采动影响下的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后,煤柱上的应力峰值随切顶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降低;10115运输巷在邻近工作面一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无变形、缓慢变形、快速变形和围岩稳定的变化规律,本工作面二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明显变形和剧烈变形的规律;巷道围岩在受二次采动影响时变形更加剧烈,巷道变形量为一次采动时的3.0~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小煤柱 矿压显现 二次采动 综放工作面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深部综采工作面多关键层-煤柱系统失稳诱冲机理研究
8
作者 杨光宇 陈学慧 周宏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深部综采工作面多关键层-煤柱系统失稳型冲击地压是鄂尔多斯深部矿区常见的冲击地压类型,目前现场没有统一成熟的治理方案,冲击显现仍时有发生,以鄂尔多斯深部矿区门克庆矿3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 深部综采工作面多关键层-煤柱系统失稳型冲击地压是鄂尔多斯深部矿区常见的冲击地压类型,目前现场没有统一成熟的治理方案,冲击显现仍时有发生,以鄂尔多斯深部矿区门克庆矿3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对深部综采工作面多关键层-煤柱系统失稳诱冲机理进行研究,探讨了深部多关键层-煤柱系统的空间结构演化规律,研究了区段煤柱承载多关键层加载模式,分析了多关键层-宽煤柱系统的变形与应力转化函数关系,推导了多关键层-宽煤柱系统的失稳冲击工程判据。揭示了深部多关键层-煤柱系统失稳诱冲机理:当煤柱两侧采空区后,低位“ILZ”和面内“DLZ”破断关键岩层组加载至宽煤柱使其压缩变形,之后采场“DLZ”关键岩层组挠曲甚至破断,转移应力加载区段煤柱上,当其承载应力超过失稳阈值时即发生整体失稳冲击。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缩面宽度条件下的采场区段煤柱应力大小与分布特征变化规律,随着区段承载煤柱宽度的增加,应力分布特征由平台型过渡至马鞍形,应力集中程度和整体冲击危险水平持续降低,现场实测验证了120 m区段煤柱的防冲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关键层 煤柱 冲击地压 整体失稳 微震监测
下载PDF
迎采动宽煤柱承载特性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9
作者 宗保东 陈立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单翼开采矿井为解决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常会出现迎采对掘的情况,而迎采动掘巷期间,矿压显现规律和煤柱宽度的确定是巷道掘进及安全回采的关键。以炭窑坪煤业100303运输巷迎采掘巷期间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 单翼开采矿井为解决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常会出现迎采对掘的情况,而迎采动掘巷期间,矿压显现规律和煤柱宽度的确定是巷道掘进及安全回采的关键。以炭窑坪煤业100303运输巷迎采掘巷期间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对煤柱的合理宽度及迎采期间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结论有:通过理论计算,煤柱在受到掘进扰动和工作面采动的双重影响下,确保煤柱不完全发生塑形破坏且存在弹性核的宽度至少为30 m。数值模拟发现,掘进迎头至相遇位置前方20~30 m时,围岩变形开始增大,煤柱帮和回采帮变形量均超过0.5 m。当掘进至采空区后方一定距离后,围岩因同时受掘进扰动与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的叠加影响,变形增幅加快,煤柱帮变形严重,最大变形量超1 m。提出100303运输巷掘进距100302综采工作面70 m时,停止掘进,在迎采扰动范围内,优化支护参数,提高煤柱承载能力。现场监测表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均变形较小均在可控范围内,有效控制了迎采动工作面掘巷的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采对掘 煤柱宽度 矿压显现 数值模拟 围岩控制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10
作者 曹晓明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5期187-189,193,共4页
为有效控制3205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变形,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回撤通道与采面间煤柱的失稳宽度,同时基于工程类比方式制定了回撤通道围岩控制技术方案。回撤通道掘进时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方式,与采面间距为60 m时采用“架棚(一梁两柱... 为有效控制3205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变形,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回撤通道与采面间煤柱的失稳宽度,同时基于工程类比方式制定了回撤通道围岩控制技术方案。回撤通道掘进时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方式,与采面间距为60 m时采用“架棚(一梁两柱、棚距1 600 mm)+贯通侧煤帮注浆”方式进行补强,在与回撤通道间距为5.25 m时,采用让压等压措施,同时在采面与回撤通道贯通时通过铺网、调整支护方式确保回撤通道围岩的稳定性。工程应用后,采面末采期间回撤通道围岩始终保持稳定,与采面贯通时回撤通道顶底板、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52、 96 mm,围岩变形量较小,可满足采面设备高效回撤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回撤通道 围岩支护 矿压显现
下载PDF
基于采空区刚度演化的采场围岩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张杨 许广辉 +1 位作者 李鹤鹤 宋高峰 《陕西煤炭》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研究采空区刚度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PHASE 2D有限元软件建立3种采空区刚度数值模型,其中模型Ⅰ的采空区刚度最大,模型Ⅱ最小,模型Ⅲ居中,研究了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的发展规律、直接顶下沉量、覆岩垂直位移和工作面支承压力... 为研究采空区刚度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PHASE 2D有限元软件建立3种采空区刚度数值模型,其中模型Ⅰ的采空区刚度最大,模型Ⅱ最小,模型Ⅲ居中,研究了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的发展规律、直接顶下沉量、覆岩垂直位移和工作面支承压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150 m时,3种采空区刚度下的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宽度分别为2.08 mm、3.56 mm和3.13 mm,采空区刚度越大,工作面煤体塑性区宽度越小;模型Ⅰ、Ⅱ和Ⅲ的直接顶最大下沉量分别为38.8 mm、106.6 mm和96.8 mm,覆岩垂直位移最大值为44.9 mm、148.3 mm和137.4 mm;随着工作面推进,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增高系数先增大后稳定,模型Ⅰ、Ⅱ和Ⅲ支承压力增高系数峰值依次为2.1、3.7和3.4。分析认为,增大采空区刚度有利于降低工作面支承压力,提高采场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刚度演化 应力分布 岩层移动 煤体塑性区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煤柱群冲击失稳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国瑞 朱卫兵 +3 位作者 白锦文 余丹 谢建林 李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工作面前方遗留煤柱群(后文简称“超前煤柱群”)在采动影响下会发生链式冲击失稳,诱发动载矿压灾害并影响下伏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揭示超前煤柱群链式冲击失稳机制是浅埋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的根本前提。本文实测分析了元宝湾煤矿房式... 工作面前方遗留煤柱群(后文简称“超前煤柱群”)在采动影响下会发生链式冲击失稳,诱发动载矿压灾害并影响下伏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揭示超前煤柱群链式冲击失稳机制是浅埋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的根本前提。本文实测分析了元宝湾煤矿房式采空区下伏6107工作面开采的覆岩移动规律,发现了超前煤柱群的回弹变形现象,开展了房式采空区下伏煤层开采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房采煤柱群-覆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采动影响下超前煤柱群回弹冲击失稳的动态过程,揭示了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煤柱群的冲击失稳机制。结果表明:(1)浅埋柱采区近距离下伏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前方覆岩呈现出“先短暂回弹后剧烈下沉”的运动特征,即首先存在极短时间的覆岩回弹变形现象,之后出现了部分覆岩的整体破断与垮塌。由此,反推出采动影响下超前煤柱群也发生了回弹变形。(2)柱式采空区下伏煤层开采过程中关键柱在覆岩沉降和超前支承压力的作用下最早出现斜切破坏,引起载荷的转移,加剧邻近部分房采煤柱群的应力集中程度,进而发生链式斜切破坏。在此过程中,覆岩持续沉降,裂隙也不断发育,形成剪切贯通断裂面,发生破断回转,促使超前煤柱群回弹变形与冲击失稳,引发层间岩层的全厚切落,带动更大规模房采煤柱群的链式失稳,并造成下伏工作面动压灾害的发生。(3)浅埋近距离下伏煤层开采“煤柱群-覆岩”的失稳垮塌过程可以细分为:关键柱斜切破坏阶段、关键柱邻近部分煤柱群破坏阶段、超前煤柱群回弹冲击失稳阶段、覆岩垮塌与层间岩层切落致灾阶段。(4)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煤柱群冲击失稳是“煤柱群回弹变形”与“覆岩联动垮塌”共同作用且互馈影响的动态过程。该研究可以解释柱式采空区下伏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动载矿压的显现原因,有望为超前动载矿压的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并进一步保障近距离煤层群的安全绿色高回收率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柱 煤柱群 回弹变形 冲击失稳 岩层切落 动载矿压
下载PDF
基于微震分布特征的覆岩结构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祥 白贤栖 +5 位作者 曹安业 曾海利 黄锐 张德兵 秦续峰 张润兵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0-87,共8页
红庆河煤矿邻空宽煤柱402工作面上方存在多层层厚较大的关键层,关键层的存在会使支承压力的峰值以及影响范围显著增加,基于微震监测数据分析了邻空宽煤柱工作面回采的微震分布特征。发现:邻空宽煤柱工作面回采期间微震分布情况主要受超... 红庆河煤矿邻空宽煤柱402工作面上方存在多层层厚较大的关键层,关键层的存在会使支承压力的峰值以及影响范围显著增加,基于微震监测数据分析了邻空宽煤柱工作面回采的微震分布特征。发现:邻空宽煤柱工作面回采期间微震分布情况主要受超前支承压力、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以及回采各阶段地质因素引起的构造应力、开采技术因素引起的应力集中共同影响;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180 m左右,同时采空区以里120 m区域顶板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容易诱发大能量微震事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大致为240 m,工作面前方煤岩体受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与超前支承压力叠加影响更容易达到极限状态,煤岩体的破裂、失稳容易诱发大量的微震事件;临空宽煤柱工作面回采受顶板岩层结构影响较大,工作面间覆岩产生协同运动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再次发生运动与失稳,增加了覆岩破坏高度;并且区段煤柱具有发生压缩变形的趋势,整体表现出煤柱破坏诱发失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空宽煤柱 回采工作面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覆岩结构
下载PDF
煤矿井下定向钻孔水力压裂岩层控制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康红普 冯彦军 +2 位作者 张震 赵凯凯 王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4,共14页
水力压裂技术在煤矿坚硬、完整顶板岩层弱化及高应力巷道卸压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陕西曹家滩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特厚稳定顶板岩层为工程背景,开展了顶板岩层地质力学测试、可压性试验,水力裂缝扩展理论分析及三维数... 水力压裂技术在煤矿坚硬、完整顶板岩层弱化及高应力巷道卸压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陕西曹家滩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特厚稳定顶板岩层为工程背景,开展了顶板岩层地质力学测试、可压性试验,水力裂缝扩展理论分析及三维数值模拟,提出井下工作面定向钻孔区域水力压裂顶板层位、压裂钻孔布置与参数确定方法及压裂工艺。在井下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和系统的地面微震实时监测,获得了顶板水力压裂裂缝空间展布特征。同时,进行了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及持续距离,来压动载系数及顶板岩层破断能量监测与分析,综合评价了水力压裂效果。初步建立了集压裂层位确定与参数设计,井下定向钻孔压裂工艺与装备,水力裂缝空间展布监测与压裂效果综合评价为一体的煤矿井下定向钻孔水力压裂成套技术。井下试验结果表明:在曹家滩煤矿井下地应力状态下(最小主应力为垂直应力),水力裂缝以水平裂缝为主,沿钻孔两侧扩展平均距离为80 m左右,有效弱化了工作面范围内上覆坚硬、完整顶板,实现了区域顶板改造。压裂区域工作面强矿压显现显著减弱,确保了工作面安全生产。最后,分析了水力压裂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区域水力压裂 岩层控制 定向钻孔 压裂层位 压裂参数设计
下载PDF
西藏马查拉煤系地层孔隙结构特征
15
作者 丁锐 孙强 +2 位作者 辛远 乔军伟 杜芳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8-1026,共9页
马查拉煤系地层是昌都赋煤带主要煤系地层之一。为明确风化对西藏马查拉煤系地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本文以西藏早石炭世马查拉组剖面不同类型风化岩石为研究对象,利用氮气吸附试验及分形理论对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复杂程度进行研究。试验... 马查拉煤系地层是昌都赋煤带主要煤系地层之一。为明确风化对西藏马查拉煤系地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本文以西藏早石炭世马查拉组剖面不同类型风化岩石为研究对象,利用氮气吸附试验及分形理论对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复杂程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岩石的吸脱附等温线都呈现反“S”型,孔隙结构呈现同质化发展趋势。相对压力(P/P_(0))可以根据岩样吸脱附曲线的上升趋势分为小于0.1、0.1~0.45及大于0.453个阶段。岩样孔径结构集中分布在1~5 nm范围内,其中泥质碎屑灰岩、粉矿质泥岩、粉砂岩、泥岩和灰岩在1~2 nm范围内孔隙体积较大,煤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与相邻岩层相比较低。风化煤岩大孔分形维数明显高于小孔,孔隙结构复杂程度更高,煤层及碳质泥岩的孔隙分形维数相较其他类型岩石更低。研究结果可服务于昌都地区开发和灾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风化岩石 孔隙特征 氮气吸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中国高岭土(岩)矿床新成因分类
16
作者 程宏飞 高宇龙 +1 位作者 梁绍暹 刘钦甫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0-1117,共8页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高岭土已被建议列入国家15种战略性非金属矿产之中,因此,对高岭土矿产资源类型及其成因研究刻不容缓。依据高岭土(岩)矿床成因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母岩类型(或成矿原始物质来源)+形成作用+矿石类...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高岭土已被建议列入国家15种战略性非金属矿产之中,因此,对高岭土矿产资源类型及其成因研究刻不容缓。依据高岭土(岩)矿床成因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母岩类型(或成矿原始物质来源)+形成作用+矿石类型的复合命名原则,提出了我国高岭土(岩)矿床新的成因分类方案。高岭土(岩)矿床可以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8个成因亚型和12种矿床类型。在现有的6个矿床类型基础上增加了6个新的矿床类型,其中3个为风化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即风化残积亚型木节土矿床、富长石砂(岩)风化残积亚型砂质高岭土矿床、变高岭岩风化残积亚型水铝英石-埃洛石-高岭土矿床。将耐火黏土矿床的硬质黏土、软质黏土和半软质黏土的成因归属于陆源碎屑及胶体化学沉积成岩亚型高岭岩(土)矿床。华北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中部分煤层夹矸和煤层顶、底板高岭岩是由降落火山碎屑沉积成岩形成的,该类型是一种独特的高岭岩资源,将其单独列为降落火山碎屑沉积成岩亚型。此外,变高岭岩亚型矿床是一种特殊矿床类型,(热)流体蚀变亚型砂岩型高岭土矿床较为罕见,但是一种有潜在经济价值的高岭土矿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岩) 成因分类 母岩类型 成岩作用 矿床类型 煤系高岭石 木节土矿床 风化残积亚型
下载PDF
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协同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志维 张彦董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为提升矿井采掘接续能力、实现煤炭资源的精采细采,改变以往留设大煤柱导致回采率低的现状,以石槽村煤矿211203工作面回风巷为工程背景,在研究综采工作面采动矿压显现规律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巷道3种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上覆岩层协同控... 为提升矿井采掘接续能力、实现煤炭资源的精采细采,改变以往留设大煤柱导致回采率低的现状,以石槽村煤矿211203工作面回风巷为工程背景,在研究综采工作面采动矿压显现规律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巷道3种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上覆岩层协同控制系统,分析窄煤柱沿空巷道围岩结构体系各组成元素对上覆岩层的协同控制作用,给出了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方法,具体优化方法为:(1)确定窄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使新掘巷道处于最佳应力环境以确保煤柱稳定性;(2)应用钻孔卸压技术、“三高”锚杆(索)支护技术增强巷道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结合现有支护经验和具体地质条件,设计了211203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控制具体支护方案,重点控制煤柱三角区域、肩窝、底角等薄弱部位的稳定。应用表明现场支护效果较好,能满足巷道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沿空掘巷 支护设计 钻孔卸压技术 锚杆支护 上覆岩层 围岩变形
下载PDF
缓倾层状煤系软岩地层隧道围岩大变形及支护对策
18
作者 陈春陆 张乐 +1 位作者 张俊云 余旭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011-1020,共10页
针对缓倾层状煤系软岩地层中隧道围岩大变形问题,以高坡隧道为例,总结围岩大变形特征及成因,进而提出支护对策,通过有限元模拟进行支护效果分析,最终提出控制围岩大变形的优化方案并进行效果监测。结果表明:高坡隧道围岩大变形特征体现... 针对缓倾层状煤系软岩地层中隧道围岩大变形问题,以高坡隧道为例,总结围岩大变形特征及成因,进而提出支护对策,通过有限元模拟进行支护效果分析,最终提出控制围岩大变形的优化方案并进行效果监测。结果表明:高坡隧道围岩大变形特征体现在变形量大且发生范围广,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不对称等;围岩的碎胀变形和软化膨胀扩容等是大变形的成因;提出了扩挖隧道断面为圆形、增加预留变形量、增大初期支护刚度、增加锚杆长度等围岩大变形支护对策;将隧道断面由马蹄形扩挖为圆形,对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最佳,水平位移最大值降幅35.37%,竖向位移最大值降幅29.34%,益于支护措施的协同受力,且围岩塑性区面积明显减小,分布更为均匀;优化后的支护方案能控制高坡隧道围岩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支护对策 数值模拟 煤系地层 大变形 缓倾岩层
下载PDF
巷采厚煤层上位煤层开采覆岩结构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闫皓东 连清旺 王文欢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39,共5页
下窑煤业9特厚煤层房柱式开采后,根据各煤层赋存条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对9煤层覆岩稳定性进行研究。运用理论经验公式计算分析,考虑到4煤层赋存条件和9煤层的开采条件以及层间岩性等因素,对层间岩层的稳定性判定... 下窑煤业9特厚煤层房柱式开采后,根据各煤层赋存条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对9煤层覆岩稳定性进行研究。运用理论经验公式计算分析,考虑到4煤层赋存条件和9煤层的开采条件以及层间岩性等因素,对层间岩层的稳定性判定为基本稳定。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监测分析:9煤层开采并不会破坏4煤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且还会降低上覆岩层的应力;4煤层蹬空开采过程中并不会对9煤层采空区稳定性造成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稳定 数值计算 房柱式采煤 岩层运移 蹬空开采
下载PDF
增量荷载作用下沿空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研究
20
作者 王超 孔令海 +3 位作者 王光民 张勇 韩宁宁 孙麒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深部沿空工作面容易发生冲击地压,造成矿井停产,治理难度大,煤柱留设的实际效果已成为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问题。以鄂尔多斯地区深部开采为背景,在分析巨厚基岩地层结构、工作面大煤柱和沿空巷破坏等冲击地压发生特征的基础上,... 深部沿空工作面容易发生冲击地压,造成矿井停产,治理难度大,煤柱留设的实际效果已成为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问题。以鄂尔多斯地区深部开采为背景,在分析巨厚基岩地层结构、工作面大煤柱和沿空巷破坏等冲击地压发生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沿空侧向覆岩结构及荷载特征下冲击地压发生规律。根据实际条件,计算分析了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研究了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及急增载破坏特征,得到小煤柱留设是减弱巨厚基岩地层下沿空工作面冲击危险的最优方案,并进行了实践,实现了石拉乌素煤矿小煤柱工作面的安全开采,结果可为类似条件工作面沿空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荷载增量 深部工作面 覆岩荷载迁移 区段煤柱 冲击地压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