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德译中本述评
1
作者 蒋志如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405-418,共14页
近现代以来,中国在法律领域学习、借鉴和翻译法学教科书自然而然。通过梳理德国刑事诉讼法教科书德译中本的具体情况,并以克劳思·罗科信的《刑事诉讼法(第24版)》和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德国刑事程序法原理》... 近现代以来,中国在法律领域学习、借鉴和翻译法学教科书自然而然。通过梳理德国刑事诉讼法教科书德译中本的具体情况,并以克劳思·罗科信的《刑事诉讼法(第24版)》和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德国刑事程序法原理》为例展示德国刑事诉讼法教科书的基本特点、基本框架和思维方式,次后对照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科书的情况,最后通过总结得出一结论:优秀的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应当具备学术性、思想性、系统性和厚重性,完美地融理论、案例与法律条文为一体,也与撰写该书的法学家深度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学 教科书 德译中本 罗科信
下载PDF
我国共犯论刑法知识的渊源考察与命题辨正——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 被引量:5
2
作者 魏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113,共18页
我国共犯论逻辑体系的历史嬗变和最终形成是一种历史的文化选择,其刑法知识渊源主要有我国传统刑法知识、苏俄刑法知识和德日刑法知识三个方面,是综合吸纳和考量既有的"自我"和"他者"刑法知识的结果,因而难以简单... 我国共犯论逻辑体系的历史嬗变和最终形成是一种历史的文化选择,其刑法知识渊源主要有我国传统刑法知识、苏俄刑法知识和德日刑法知识三个方面,是综合吸纳和考量既有的"自我"和"他者"刑法知识的结果,因而难以简单地以刑法知识"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命题来进行某种学术上的是非判定。"从苏俄化到德日化"的学术命题在本质上是某种"全盘西化"思想意义上的学术立场,其核心是主张以西方德日刑法文化为中心来审查中国现有刑法知识体系并重新建构中国未来的刑法文化,因而其本质上是某种"移植刑法学"的学术主张,难以获得正当性。我国共犯论刑法知识体系建设只能是在借鉴吸纳包括德日刑法学和苏俄刑法学等在内的他国刑法学理论的基础上改进完善自我,但绝不是丧失自我的"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完善方向应当是"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建设性地审查和完善既有的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汉语刑法知识体系框架,以刑法知识"中国本土化汉语化"命题取代"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命题,科学理性地反思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宏观体系定位,全面深入地研讨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微观疑难问题,以加固我国共犯论汉语刑法知识体系的规范定型并稳中求进地实现我国汉语刑法知识增量、逻辑自洽与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论 德日刑法知识 去苏俄化 中国本土化 汉语化
下载PDF
中俄刑法典有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之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占英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中俄两国刑法典有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在构成要件、犯罪既遂标准以及处罚等方面有所不同,两国刑法典有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各具特色。俄罗斯刑法典将该类犯罪归类于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其规制行为内容多、... 中俄两国刑法典有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在构成要件、犯罪既遂标准以及处罚等方面有所不同,两国刑法典有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各具特色。俄罗斯刑法典将该类犯罪归类于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其规制行为内容多、规制目标广的做法更有利于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其量刑情节设置具体、细腻的做法也有参考价值;罚金刑的设置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刑法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比较
下载PDF
中德婚姻法若干比较及有益借鉴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依据德国与中国大陆现行有效的法律或相关的司法解释及一般法理,就同居事实身份关系、家务劳动在婚姻关系中的定位、婚姻关系法律本质的认定等问题进行比较,其同居事实身份关系应有条件地认定为事实婚姻或转化为合法婚姻,家务劳动在家... 依据德国与中国大陆现行有效的法律或相关的司法解释及一般法理,就同居事实身份关系、家务劳动在婚姻关系中的定位、婚姻关系法律本质的认定等问题进行比较,其同居事实身份关系应有条件地认定为事实婚姻或转化为合法婚姻,家务劳动在家庭法所确定的婚姻关系中应定位为一种职业,婚姻为民事契约应在家庭法中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婚姻法比较 同居事实身份关系 家务劳动定位 婚姻关系的法律认定
下载PDF
中外事故犯罪客观方面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珂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5-48,共4页
事故犯罪的客观方面是事故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然而中外刑法对事故犯罪客观方面存在不同的界定,对中外刑法事故犯罪客观方面进行比较,有助于正确界定事故犯罪的客观方面,进而促进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文章认为,事故犯罪的客观方面可以... 事故犯罪的客观方面是事故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然而中外刑法对事故犯罪客观方面存在不同的界定,对中外刑法事故犯罪客观方面进行比较,有助于正确界定事故犯罪的客观方面,进而促进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文章认为,事故犯罪的客观方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标准形态的事故犯罪与非标准形态的事故犯罪,以此为基点,对事故犯罪客观方面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刑法 外国刑法 事故犯罪客观方面 比较
下载PDF
中俄两国刑法关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占英 《孝感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0-63,共4页
中俄两国刑法均有关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规定,但各具特色。对两国有关这方面的犯罪进行比较,有利于两国刑事法制取长补短,互以借鉴。从这一思想出发,本文对中俄两国刑法关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规定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中俄刑法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 比较
下载PDF
中俄刑法典中的赃物犯罪之比较
7
作者 吴占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88,共7页
中国和俄国两国均将赃物犯罪集中于刑法典规制且适时变更立法,但罪名在各自刑法典体系中的归属不同。在"上游犯罪"的范围问题上,两国的意见不完全一致。两国对作为犯罪赃物的财物的理解存有一致。两国刑法典均以列举的方式列... 中国和俄国两国均将赃物犯罪集中于刑法典规制且适时变更立法,但罪名在各自刑法典体系中的归属不同。在"上游犯罪"的范围问题上,两国的意见不完全一致。两国对作为犯罪赃物的财物的理解存有一致。两国刑法典均以列举的方式列出了赃物犯罪的行为方式,只是我国刑法典的列举较为详尽。双方均认为自然人可以犯罪,但俄方否定单位可以成立犯罪。俄罗斯加重责任的主体规定更为合理。双方在间接故意能否构成犯罪上主张不尽相同。在赃物犯罪既遂标准上,中国刑法对赃物犯罪的行为方式的细致化的规定更有利于对赃物犯罪既遂的认定。俄方刑法典量刑条件具体化、刑种多样化、处罚人道化的做法值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刑法 赃物犯罪 比较
下载PDF
中俄刑法典中的货币犯罪之比较
8
作者 吴占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文章就中俄刑法典中规定的货币犯罪,从立法情况、犯罪对象、客观特征、犯罪主体、主观特征以及处罚等方面,进行了多视角的比较研究,并得出了结论性认识。
关键词 中俄刑法 货币犯罪 比较
下载PDF
我国经济犯罪被害人内涵及类型划分——以中德经济刑法规制目的比较为视角
9
作者 时方 《中德法学论坛》 CSSCI 2017年第2期57-77,共21页
研究经济犯罪中的被害人问题,首先需要厘清经济犯罪与经济犯罪被害人的内涵与外延。区别于一般生活领域及犯罪学研究中事实层面的被害人,刑法学中的被害人研究必须具有规范性评价基础,即必须是犯罪所侵害的刑法保护的个体法益持有者,在... 研究经济犯罪中的被害人问题,首先需要厘清经济犯罪与经济犯罪被害人的内涵与外延。区别于一般生活领域及犯罪学研究中事实层面的被害人,刑法学中的被害人研究必须具有规范性评价基础,即必须是犯罪所侵害的刑法保护的个体法益持有者,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明晰经济犯罪被害人所表现出的特殊性。通过比较中德刑法关于经济犯罪的实然性规定,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刑法在立法技术及规制保护目的方面与德国经济刑法规定存在本质差别。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刑法的实然性规定,可以将经济犯罪划分为侵犯个人法益为主的犯罪、侵犯社会秩序为主同时可能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及单纯侵犯经济秩序的犯罪,而各类型经济犯罪中的被害人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犯罪 被害人 法益 中德比较 类型划分
下载PDF
关于中国刑法学理论体系起点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世洲 刘孝敏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99,共8页
科学、理性的理论体系应当是一种体系性、逻辑性思考的结果。在体系性思考中,思考和选择一个恰当的体系起点,是理论体系科学化和理性化的基础性工作。传统的以社会危害性为起点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符合中国法治的发展要求和刑法学... 科学、理性的理论体系应当是一种体系性、逻辑性思考的结果。在体系性思考中,思考和选择一个恰当的体系起点,是理论体系科学化和理性化的基础性工作。传统的以社会危害性为起点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符合中国法治的发展要求和刑法学体系发展的需要,而以刑罚目的为起点的刑法学体系强调刑法的理性运作和规范性特征,其基本逻辑关系表现为:通过证明刑罚目的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来证明刑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通过证明刑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来证明规定犯罪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在这个逻辑结构中,刑罚目的的选择是刑法学体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刑法学理论体系 社会危害性 刑罚目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