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庐经略》用间思想研究
1
作者 雷磊 熊剑平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72,共7页
[研究目的]《草庐经略》为明代无名氏所撰,它对古代军事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其中作者对于用间之术的论述尤为精彩。系统梳理其用间思想有利于理清明代时期的用间思想发展状况,也对现代情报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方法]综合... [研究目的]《草庐经略》为明代无名氏所撰,它对古代军事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其中作者对于用间之术的论述尤为精彩。系统梳理其用间思想有利于理清明代时期的用间思想发展状况,也对现代情报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方法]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草庐经略》的用间思想进行梳理研究,并揭示其启示。[研究结论]《草庐经略》的用间思想既有对前人的继承,更有自己的发展,它丰富完善了中国古代用间思想,虽然其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旧对当今情报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庐经略》 情报思想 用间思想 谍报工作 情报史
下载PDF
明代医书出版编辑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向群 万幸 黄意甜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5-77,共3页
明代 ,出版图书并没有专门的编辑机构。编辑工作情况复杂。官刻医书中 ,中央机关奉旨刻书时 ,有政府大臣、各级官员(包括太医院医官 )参与编辑 ;藩府刻医书 ,往往由藩王命良医所医官编辑 ;地方官衙刻书 ,常常上级命下级具体主持出版编... 明代 ,出版图书并没有专门的编辑机构。编辑工作情况复杂。官刻医书中 ,中央机关奉旨刻书时 ,有政府大臣、各级官员(包括太医院医官 )参与编辑 ;藩府刻医书 ,往往由藩王命良医所医官编辑 ;地方官衙刻书 ,常常上级命下级具体主持出版编辑事宜 ,亦有所属医官参与。私刻的医书 ,一般由出版者自己主持编辑工作 ,有时亲朋好友帮助、弟子及子孙代劳。一般来说 ,坊刻本医书的编辑质量次于官刻和私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医书 出版 编辑 考证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被引量:3
3
作者 白云 《红河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2-19,共8页
 回顾20世纪中国史学,不能不提梁启超的史学。学界对梁启超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很少有人论及其历史编纂学思想。实际上,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对旧史的批判蕴含着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新史的设想则...  回顾20世纪中国史学,不能不提梁启超的史学。学界对梁启超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很少有人论及其历史编纂学思想。实际上,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对旧史的批判蕴含着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新史的设想则直接反映了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史籍的划分和史体的评述,反映了梁启超对史书编纂形式的认识,也蕴含着史学家丰富的编纂思想;关于史学求真与致用治史目的的认识、关于通史与专史研究与撰述之思想以及赋予"史家四长"的新意义和新的阐释等等,都深刻体现着梁启超丰富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历史编纂学 中国 普遍史 专门史
下载PDF
《全宋诗》乐章辑考——新补大晟府乐章50首及其他乐章辑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义 《嘉兴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24,共14页
从宋人别集新辑录大晟府乐章50首,这些当为赵鼎臣任秘书少监时所作,又新补楼钥乐章1首,以及从《全宋诗》所收乐章考得有姓名者93首,略作校订,以助《全宋诗》之完璧。
关键词 大晟府乐章 宋人别集 《宋史·乐志》 《宋会要辑稿·乐》 《全宋诗》 辑考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史著编纂的求真原则
5
作者 刘太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1-104,共4页
中国传统史著编纂坚持求真的原则 ,用实事求是的态度 ,采取科学的方法 ,广泛地搜集史料 ,精审地考证和选择史料 ,保证史料的客观性 ;秉笔直书 ,评价公允 ,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 ,客观地探讨历史发展规律 ,体现出先进的思想 ;保存了大量的... 中国传统史著编纂坚持求真的原则 ,用实事求是的态度 ,采取科学的方法 ,广泛地搜集史料 ,精审地考证和选择史料 ,保证史料的客观性 ;秉笔直书 ,评价公允 ,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 ,客观地探讨历史发展规律 ,体现出先进的思想 ;保存了大量的科学内容 ,为人们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达到了史学经世致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史著 求真原则 历史编纂学 中国史学史
下载PDF
笔记野史对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管窥——从袁编《文学史》对笔记野史类著作的征引说起
6
作者 王金伟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7-90,共4页
笔记与野史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文献类型,其不同主要在于文史有异,而相似性则在于内容杂糅、组排形式随意以及撰述角度的兼容,故两者"分"与"合"应参考量的因素依情况而定。相关的研究重视对当时代和有影响的... 笔记与野史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文献类型,其不同主要在于文史有异,而相似性则在于内容杂糅、组排形式随意以及撰述角度的兼容,故两者"分"与"合"应参考量的因素依情况而定。相关的研究重视对当时代和有影响的笔记野史类著作的使用。笔记野史之于古代文学研究有反映文学事实、对学术概念与学说正源清流及"粗线勾勒"作家形象等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 野史 古代文学研究 袁编《文学史》
下载PDF
资治·创新·求真——中国传统史著编纂的三项基本原则
7
作者 刘太祥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5-29,共5页
中国传统史著编纂坚持资治、创新、求真三项基本原则。资治原则要求编纂史著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传统史著编纂的灵魂。创新原则要求编纂史著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创造新的编纂形式,更新编纂内容,提供新... 中国传统史著编纂坚持资治、创新、求真三项基本原则。资治原则要求编纂史著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传统史著编纂的灵魂。创新原则要求编纂史著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创造新的编纂形式,更新编纂内容,提供新的历史现点,是传统史著编纂的生命。求真原则要求编纂史著必须广泛搜集和精审考证资料,如实地揭示人类活动的基本轨迹,追求真理,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为资治和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是传统史著编纂的骨骼。三项基本原则推动了传统史著的编纂工作,保证了史著社会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著作 编纂 资治 创新 求真 中国
下载PDF
历史撰述和历史教学的庸俗化与通俗化
8
作者 付开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1-94,共4页
从文学性到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戏说化的准备阶段;从小说化到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庸俗化的生成阶段。历史撰述与历史教学庸俗化的生成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历史庸俗化具有杜撰历史、颠覆历史因果关系,异化历史教化功能、唯... 从文学性到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戏说化的准备阶段;从小说化到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庸俗化的生成阶段。历史撰述与历史教学庸俗化的生成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历史庸俗化具有杜撰历史、颠覆历史因果关系,异化历史教化功能、唯利是图等特质,危害甚大。历史撰述与教学的通俗化具有真实性、因果理性与教化性、大众性与生动性等特质。因此要让历史撰述与教学从庸俗化走向通俗化,就要遵循历史通俗化的原则,从思想、学识、学风教风、制度等方面着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撰述 历史教学 庸俗化 通俗化
下载PDF
蒙汉版蒙古族文学史的编撰研究——以苏尤格主编版和特·赛音巴雅尔主编版蒙古族当代文学史为例
9
作者 阿荣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00-304,309,共6页
苏尤格主编、1995年出版的蒙文版《蒙古族文学史》(当代)和特·赛音巴雅尔主编、1999年出版的汉文修订版《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是研究蒙古族当代文学的重要著作。两部文学史的编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材料充实,... 苏尤格主编、1995年出版的蒙文版《蒙古族文学史》(当代)和特·赛音巴雅尔主编、1999年出版的汉文修订版《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是研究蒙古族当代文学的重要著作。两部文学史的编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材料充实,批评视角多样,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广泛吸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这两部文学史的编写特征体现出不同编者的撰写风格,反映出学界对蒙古族文学的认识以及蒙古族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当代文学史 编撰 入史标准 体例 批评标准
下载PDF
我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认识和理解——兼谈《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之意涵与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鸿宾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5期40-59,M0004,M0005,共22页
本文是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简称《三交史》)多卷本著作编纂工作尝试性的解说。高度的政治性自觉与深广厚度的学术探索是《三交史》编纂之宗旨;以“天下观”等重要概念的界定为开首,如何理解“三交”史内容的丰富与发展走向及... 本文是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简称《三交史》)多卷本著作编纂工作尝试性的解说。高度的政治性自觉与深广厚度的学术探索是《三交史》编纂之宗旨;以“天下观”等重要概念的界定为开首,如何理解“三交”史内容的丰富与发展走向及二者之关系、如何理解中华各民族政权在“三交”史中发挥的作用、如何理解“三交”史中的民族融合成为全书讨论之重点。《三交史》之编纂,是在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因应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步伐、中国国家与中华民族聚合新面貌的基础上,对这一民族共同体进行的新思考和新探索,也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系统性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三交史》编纂 意涵与特点 宗旨和目标 尝试性梳理
原文传递
旅顺博物馆新发现的晋史写本考释
11
作者 陈烨轩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1,146-147,共9页
旅顺博物馆藏LM20-1496-38-01号文书,经比对录文,可以认定为晋史写本。该文书存在1个确切的王号和3个疑似的人名。经查唐修《晋书》等史籍,可知该文书内容与西晋"八王之乱"期间司马颖、司马腾之间的斗争相关。敦煌、吐鲁番被... 旅顺博物馆藏LM20-1496-38-01号文书,经比对录文,可以认定为晋史写本。该文书存在1个确切的王号和3个疑似的人名。经查唐修《晋书》等史籍,可知该文书内容与西晋"八王之乱"期间司马颖、司马腾之间的斗争相关。敦煌、吐鲁番被怀疑为《晋阳秋》的写本,内容抄录"八王之乱"、两晋之际史事。节抄本的存在证明了抄写者对于晋史的主动吸收。经考察诸家旧晋史在中古时期流传情况,可以看出,LM20-1496-38-01号文书很可能属于《晋阳秋》一类的诸家旧晋史,但囿于证据的不足,目前应定名"唐写本晋史残片"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修《晋书》 晋史写本 诸家旧晋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