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选择心室永久起搏部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敏全 周军 +3 位作者 朱燕 王瑾 戎鑫 张小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能Ⅰ级,均安置DDD型双腔永久起搏器。每例患者都分别在右室4个部位起搏,观察起搏QRS时限,以起搏时限最小部位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并随访观察心功能、胸部X线片、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8例患者均以右室近后间隔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此部位的起搏QRS时限均小于术前自身QRS时限(P<0.05),也均小于右室其他部位起搏时QRS时限,永久起搏部位测试参数均符合正常标准。术后随访6~36个月,8例患者的心功能均无异常变化。结论提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伴有RBBB,需安置永久心室起搏治疗时,流入道与流出道结合部(近后间隔),是生理化程度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起搏 心室 近后间隔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器 起搏部位 心室 临床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 QRS时限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下载PDF
右室心尖部和高位室间隔起搏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邵一兵 要英杰 王旭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评价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和高位右室间隔(HRVS)起搏对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因C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其中52例为RVA起搏(RVA组),66例为HRVS起搏(HRVS组)。分别对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2年的左室... 目的评价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和高位右室间隔(HRVS)起搏对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因C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其中52例为RVA起搏(RVA组),66例为HRVS起搏(HRVS组)。分别对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2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2年内因心力衰竭住院人数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101例完成2年随访。术后6个月和1年时两组LVEF比较无差别(0.55±0.08vs0.55±0.08,P=0.926;0.54±0.09vs0.55±0.07,P=0.407),但是对于术前LVEF(0.50者,术后1年时LVEF两组有差别(0.40±0.04vs0.44±0.04,P=0.01)。术后2年,HRVS组优于RVA组(0.51±0.10vs0.55±0.06,P=0.01)。2年内,RVA组因心力衰竭住院人数多于HRVS组[31.1%(14/45)vs12.5%(7/56),P=0.02]。结论 HRVS起搏对CAVB患者心功能的长期影响低于RVA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高位右室间隔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功能
下载PDF
右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3
作者 孟伟栋 汪芳 +2 位作者 陈岗 张峰 孙宝贵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9-300,共2页
目的:总结右侧房室旁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操作技巧。方法:采用导管射频消融阻断右侧房室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0例(男性29例,女性41例),其中双旁道5例。结果:70例患者中经射频消融治疗首次成功68例(97.14%),随访11个月~5年,复... 目的:总结右侧房室旁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操作技巧。方法:采用导管射频消融阻断右侧房室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0例(男性29例,女性41例),其中双旁道5例。结果:70例患者中经射频消融治疗首次成功68例(97.14%),随访11个月~5年,复发6例(8.82%),5例再次成功消融,其中1例共消融3次。消融手术时间154.57±73.22min,X线曝光时间15.17±11.33min。有2例患者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右侧房室旁道成功率较高,准确的靶点定位及导管和靶组织的稳定接触是减少复发的关键,希氏束旁旁道的消融易并发房室传导阻滞,需更加注意靶点的准确性以及采取适宜的消融能量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房室旁道 导管射频消融术 完全性房室传到阻滞
下载PDF
右室间隔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凯 张海成 +2 位作者 肖世南 董卫锋 鲁莉萍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右室间隔起搏(RVS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因C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其中45例行RVSP术(RVSP组),42例行RVAP术(RVAP组),分别对术前及术后6、12和18个月,患者的QRS波时... 目的:初步探讨右室间隔起搏(RVS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因C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其中45例行RVSP术(RVSP组),42例行RVAP术(RVAP组),分别对术前及术后6、12和18个月,患者的QRS波时限、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加速度指数(ACI)进行检查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2个月随访,79例完成18个月随访。术后RVAP组QRS波时限较RVSP组明显增宽(P<0.05),术后12个月RVAP组LVEF、SV、ACI均较RVSP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18个月RVAP组LVEDD较RVSP组明显增大(P<0.05),RVAP组CI均较RVSP组降低,但尚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RVSP较RVAP有利于CAVB患者心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间隔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室机械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琴 王磌 +3 位作者 薛明华 张迅英 曹万才 侯应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研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心室机械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CRBBB的患者48例为CRBBB组,另选取心电图正常的健康成人42例为正常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PW-TDI)测量CRBBB患者心肌组织的运动速度与时间间期指标以反... 目的研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心室机械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CRBBB的患者48例为CRBBB组,另选取心电图正常的健康成人42例为正常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PW-TDI)测量CRBBB患者心肌组织的运动速度与时间间期指标以反映其心室机械功能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CRBBB组右室侧壁基部收缩波峰值速度(Sm)减小、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Em)减小、Em/舒张晚期波(A波)峰值速度(Am)减小(13.7±2.53cm/svs17.00±3.10cm/s;12.1±2.06cm/svs21.05±4.23cm/s;0.71±0.38cm/svs1.22±0.65cm/s,P均<0.01),Am无差异(P>0.05);两组间左室基部六个取样点的Sm、Em、Am、Em/Am比较无差异(P均>0.05);②与正常组比较,CRBBB组右室侧壁基部电-机械延迟时间(EMD)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延长(55±13msvs46±10ms;41±20msvs30±16ms,P<0.05),射血时间(ET)缩短(309±43msvs400±60ms,P<0.05),等容收缩时间(IVRT)与充盈时间(FT)无差异(P均>0.05);两组间左室基部六个取样点的EMD、IVCT、ET、IVRT及FT比较无差异(P均>0.05)。③与正常组比较,CRBBB组右室侧壁基部Tei指数延长(0.56±0.14vs0.43±0.13,P<0.05);两组间左室各取样点的Tei指数无差异(P>0.05)。结论CRBBB患者右室舒缩功能降低,而左室舒缩功能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组织多普勒显像 心脏机械功能
下载PDF
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蔡仕俊 张励庭 +1 位作者 刘少中 阮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评估儿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左心室和右心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 目的评估儿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左心室和右心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行VSD封堵术后出现CRBBB的40例患者作为CRBBB组以及40例封堵术后无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及术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规律随访超过1年。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完善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查。结果 CRBBB组和对照组手术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2±1.84)岁眠(5.80±1.65)岁,P>0.05]。最近一次随访中,常规超声心动图提示CRBBB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82%±8.55%诋75.46%±9.95%,P>0.05);两组短轴缩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06%±2.95%眠37.02%±3.16%,P>0.05);两组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3%±5.33%vs.39.68%±3.51%,P<0.05)。组织多普勒成像提示CRBBB组和对照组仅在三尖瓣右心室侧壁附着点舒张早期心肌速度[(1.80±0.20)m/s眠(1.91±0.25)m/s,P<0.05]和三尖瓣右心室侧壁附着点舒张晚期心肌速度[(1.62±0.22)m/s vs.(1.71±0.19)m/s,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其他测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VSD封堵术后CRBBB可对右心室功能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这种影响尚不足以引起心功能不全及相关临床症状,但其对右心功能的影响是否可随时间进一步加重,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功能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锋 黄玉 +2 位作者 董艳明 吴飞飞 刘志远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1期1433-1434,共2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估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心脏科住院的AMI患者105例,分为两组,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 目的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估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心脏科住院的AMI患者105例,分为两组,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32例为观察组,单纯AMI患者7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滴度、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发生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的比例、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的比例、心源性休克比例、cTNI滴度及早期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AMI患者(P<0.05),而LVEF、溶栓再通率显著<单纯AMI患者。结论AMI伴发新出现的持续性CRBBB,提示临床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可作为AMI患者病情恶化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预后不良
下载PDF
超声TVI技术评价冠心病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室舒缩同步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秀月 周长钰 +1 位作者 郑成环 富华颖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447-451,共5页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评价冠心病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室舒缩的同步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35例及正常人31例(对照组)进行心肌多普勒组织显像研究,⑴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左、右室基底段...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评价冠心病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室舒缩的同步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35例及正常人31例(对照组)进行心肌多普勒组织显像研究,⑴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左、右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共14节段的达峰时间(Ts和Te),并计算右室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平均值(Ts-2-RV)及左室12节段收缩和舒张达峰时间平均值(Ts-12-LV和Te-12-LV)、左室12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12-SD和Te-12-SD)和最大差值(Ts-diff和Te-diff)。⑵测量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内径(LVEDs和LVEDd)及容积(LVEVs和LVEVd)。结果:(1)CRBBB组左右室14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照组延长(除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P<0.05,其余各节段均为P<0.01),Ts-12-LV、Ts-12-SD、Ts-diff均长于对照组(P<0.01),CRBBB组中Ts-2-RV较Ts-12-LV延长(P<0.05)。(2)CRBBB组左右室14节段舒张早期达峰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P>0.05),但左室Te-12-SD、Te-diff均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CRBBB患者除有心室间的收缩不同步,亦有心室内的收缩及舒张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 冠心病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同步化
下载PDF
记分法判别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性质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戴伟川 冉启川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记分法判别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性质的价值。方法比较128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144例健康人CRBBB相关参数,并按阳性预测值高低赋予不同分值,构成记分法标准。结果记分法构成,CRBBB伴原发性ST-T改变、心电轴左偏<-30&#... 目的探讨记分法判别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性质的价值。方法比较128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144例健康人CRBBB相关参数,并按阳性预测值高低赋予不同分值,构成记分法标准。结果记分法构成,CRBBB伴原发性ST-T改变、心电轴左偏<-30°或右偏>+110°、J-Tc间期>0.32s各记5分,QRS波时限≥0.16s记4分,V1导联R峰时间≥0.10s记3分,QRS波时限>0.14s、V5导联S波时限>0.08s、年龄≥60岁各记2分,总积分≥5分者判为病理性CRBBB,<5分者判为功能性CRBBB。单项指标判别CRBBB性质敏感度低(2.34%~83.59%)或特异度不高(22.22%~100.00%),记分法判别CRBBB性质则有较高敏感度(85.16%)、特异度(91.67%)和预测准确性(88.60%)。结论记分法对判别CRBBB性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记分法 心电图
下载PDF
DTI无创性评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电除极状态
10
作者 王静 李治安 +4 位作者 王新房 谢明星 刘俐 杨娅 吕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rightbundlebranchblock,简称CRBBB)除极的可靠性及精确性。方法应用DTI速度图,加速度图观察25例CRBBB患者的心室除极...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rightbundlebranchblock,简称CRBBB)除极的可靠性及精确性。方法应用DTI速度图,加速度图观察25例CRBBB患者的心室除极起源及顺序,并与25例正常者对照。结果①加速度图显示CRBBB患者的心室除极起源位于室间隔区,与正常者无显著差异(P>0.05);②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M型速度图显示CRBBB患者的左室除极与正常者无显著差异(P>0.05),室间隔除极较左室后壁明显提早(P<0.005);③心尖四腔切面脉冲频谱型速度图显示CRBBB患者的右室前壁基、中部除极较正常者明显延迟(P<0.0005)。结论本研究表明DTI显示的CRBBB心室除极状态与心电生理研究结果相一致。DTI可直观实时、准确无创地评估心电活动,是心电生理学研究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成像 右束支传导阻滞 电除极 超声波
下载PDF
右束支阻滞QRS平均电轴改变的临床意义探讨
11
作者 解薇亚 吴建华 《贵州医药》 CAS 1997年第2期96-97,共2页
本文对176例完全性有束支阻滞(CRBBB)的QRS平均心电轴(电轴)改变及其与不同病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电轴右偏以肺心病、风心病、先心病多见。电轴左偏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多见。认为在CRBBB时,电轴右偏>+110°... 本文对176例完全性有束支阻滞(CRBBB)的QRS平均心电轴(电轴)改变及其与不同病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电轴右偏以肺心病、风心病、先心病多见。电轴左偏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多见。认为在CRBBB时,电轴右偏>+110°.左偏<-30°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束支阻滞 平均心电轴 心电图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围手术期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国伟 《临床研究》 2022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围手术期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因素及治疗方式。方法针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股动脉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否伴有糖... 目的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围手术期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因素及治疗方式。方法针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股动脉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手术前室内传导阻滞、手术前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手术前窦性心动过缓、陈旧心梗、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或者QRS波增宽、主动脉瓣重度钙化、瓣膜置入过深)。结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有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将其划分成出现组和未出现组。比较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治疗情况、并发症及临床指标。结果在60例患者中,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有10例(16.67%),未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有50例(83.33%)。出现组与未出现组患者在陈旧心梗、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或者QRS波增宽、主动脉瓣重度钙化、瓣膜置入过深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重度钙化是影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围手术期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及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相较高于未出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重度钙化是影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围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的主要因素,对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可采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起搏器 钙化 右束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急诊PCI后心率变异性、QTcd和心电QRS电压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陈万国 孙桂琴 +3 位作者 钟文明 廖红燕 李存仁 张奇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QT校正离散度(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QT校正离散度(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或延期PCI患者150例,将急性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PCI设定为观察组,急性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延期PCI设定为对照一组,急性STEMI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PCI设定为对照二组,每组各50例,评估其对HRV、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QRS波群电压(aVF导联)及QTcd短于对照一组与对照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PCI后,对HRV,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观测有助于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利于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率变异性 QT校正离散度 心电QRS电压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QRS平均电轴变化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郑楚 唐金良 《华夏医学》 2000年第4期454-455,共2页
目的 :探讨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CRBBB) QRS平均电轴的意义。方法 :采用 Kenz- cardico12 0 3型 12导 ECG描记15 2例 CRBBB的 QRS。分析全组的平均心电轴改变。结果 :电轴右偏以风心病、肺心病、先心病多见 ,电轴左偏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多... 目的 :探讨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CRBBB) QRS平均电轴的意义。方法 :采用 Kenz- cardico12 0 3型 12导 ECG描记15 2例 CRBBB的 QRS。分析全组的平均心电轴改变。结果 :电轴右偏以风心病、肺心病、先心病多见 ,电轴左偏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多见 ,电轴正常以正常人多见。结论 :在 CRBBB时 ,电轴右偏 >+ 110度 ,左偏 <- 30度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QRS平均电轴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右心房增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付涛 赵丹清 +9 位作者 刘晓洁 吴金涛 张雷明 胡娟 范宪伟 杨海涛 严丽洁 刘静静 张智文 王山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与右心房增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我院住院诊疗的2394例患者的心电图记录,CRBBB定义为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120 ms,I、V_(6)导联S波...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与右心房增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我院住院诊疗的2394例患者的心电图记录,CRBBB定义为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120 ms,I、V_(6)导联S波时限>R波时限,V_(1)和(或)V_(2)导联QRS波群呈RsR’,R’>R。比较CRBBB与非CRBB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RBBB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RBBB患病率为1.5%(37/2394)。与无CRBBB患者相比,CRBBB患者的年龄及左、右心房直径更大,心房颤动及瓣膜病的发病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心房增大(OR=10.537,95%CI 5.332~20.821,P<0.001),年龄(OR=1.031,95%CI 1.005~1.058;P=0.019)、心房颤动(OR=3.251;95%CI 1.402~7.541;P=0.006)是CRBBB存在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CRBBB与右心房增大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心房增大 QRS波持续时间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16
作者 朱稚丹 王良玉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7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02例确诊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RBBB的患者,且所有...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02例确诊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RBBB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从发病至到达我院行直接PCI时间<12h,术后血流只达到TIMI2级,且完全性RBBB仍存在,予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0mL加Lipo-PGE120μg静脉缓慢推注2次/d,共3d;对照组予硝酸甘油用5%葡萄糖稀释(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50~100μg/min持续静脉缓慢滴注3d。两组患者均予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及彩色多普勒二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住院期间LVDd、LVEF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1年,治疗组患者的LVDd明显降低,LVEF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内治疗组中完全性RBBB消失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后存在无复流现象,经应用Lipo-PGE1可改善心肌微循环,挽救更多濒死心肌,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从而达改善心泵功能,提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无复流现象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间歇性左右束支阻滞1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芹 于曼丽 黄新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0-47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86岁,因“反复头晕伴呼吸急促5 h”于2020年3月16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无典型心前区疼痛,急诊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4 min^(-1),心室率50 min^(-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A)... 1病例资料患者男,86岁,因“反复头晕伴呼吸急促5 h”于2020年3月16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无典型心前区疼痛,急诊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4 min^(-1),心室率50 min^(-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A)。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165/100 mmHg(1 mmHg=0.133 kPa),平日口服硝苯地平片降压,具体不详。入院1 h后复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9 min^(-1),心室率37 min^(-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RVSP与RVAP起搏对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颖 许莎莎 卢先本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2期273-273,276,共2页
目的分析右室间隔起搏(RVSP)与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因CAVB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M50%、术后起搏比例M40%、随访Ml年并进行心超、心电图检查的患者... 目的分析右室间隔起搏(RVSP)与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因CAVB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M50%、术后起搏比例M40%、随访Ml年并进行心超、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依据右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RVAP组50例,RVSP组77例。采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基线数据(包括性别、植入时年龄、合并疾病)、植入前/后LVEF、植入前/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IDd)、自身/起搏QRS时限,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SP组起搏QRS波时限为(166.42±14.61)ms,明显大于RVSP(160.14±9.75)ms(P<0.05)。术后出现有临床意义的LVEP下降RASP组为10%、PVSP组为10.3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隔起搏与右室心尖起搏相比,起搏QRS时限短,但对心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右室心尖起搏 间隔起搏 心功能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19
作者 张付涛 刘晓洁 +3 位作者 李慕嶂 吴金涛 张雷明 胡光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 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目的 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静息12导心电图以评价CRBBB存在情况,CRBBB定义为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120 ms,Ⅰ、V6导联S波时限>R波时限,V1和(或)V2导联QRS波群呈RsR′,R′>R。房颤复发被定义为导管消融术后3月以上,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条件下出现持续30 s以上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果 共入选486例患者,其中5.8%(28/486)的患者存在CRBBB。平均随访22.5±9.8月(4~48),86例(17.7%)患者出现房颤复发。CRBBB患者的复发率高于无CRBBB患者(35.7%对16.6%,P=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RBBB患者无房颤生存率显著低于无CRBBB患者(log-rank检验,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BBB(HR=2.296;95%CI 1.172~4.499,P=0.015)、心力衰竭(HR=3.589,95%CI 1.537~8.377,P=0.003)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存在CRBBB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有较高的房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复发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安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9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MI患者169例,分为2组,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36例作为CRBBB组,单纯AMI患者133例作为非CRBBB组,对2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心律失常发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MI患者169例,分为2组,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36例作为CRBBB组,单纯AMI患者133例作为非CRBBB组,对2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CRBBB组梗死部位多为前壁或广泛前壁,梗死动脉多为前降支近端;CRBBB组CK和CK-MB峰值、心功能Killip平均分级和分级≥Ⅲ级发生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院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CRBBB组,但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非CRBB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伴发新出现的持续性CRBBB,提示临床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可作为AMI患者病情恶化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