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yered injection technology for chemical flooding of Class-Ⅲ oil reservoirs in the Daqing Oil Fields complex,Songliao Basin,Northeast China
1
作者 Haicheng Li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The Class-Ⅲ oil reservoirs of Lasaxing oilfield in the Daqing Oil Fields complex have geological oil reserves of 1.86 billion tonnes,an oil recovery of 39%,with remaining reserve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45%of the t... The Class-Ⅲ oil reservoirs of Lasaxing oilfield in the Daqing Oil Fields complex have geological oil reserves of 1.86 billion tonnes,an oil recovery of 39%,with remaining reserve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45%of the total geological reserves of the oilfield.Therefore,they hav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future oil production.The current layered injection technologies fail to achieve effective control over the low single-layer injection rates since they can only produce low throttle differential pressure under low injection rates(5-20 m^(3)/d).In this study,a symmetrically-structured double-offset-hole injection allocator and a novel throttling component were developed.Their spatial layout was constructed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which allows for expanding the flow rate range at low injection rates.According to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throttle differential pressure increased from 0.2 MPa to 0.8 MPa at an injection rate of 5 m^(3)/d,and the range of the single-layer flow rates expanded from 20-70 m^(3)/d to 5-70 m3/d.The fiel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production of oil layers with medium and low permeability was achieved and that the ratio of producing oil layer thickness to the total reservoir thickness increased by 9.7%on average.Therefore,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 chemical-flooding-based development of Class-Ⅲ oil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flooding Layered injection technology Low injection rate Lasaxing oilfield Daqing oil fields complex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Large-scale Tazhong Ordovician Reef-flat Oil-Gas Field in the Tarim Basin of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ZHOU Xinyuan WANG Zhaoming +3 位作者 YANG Haijun ZHANG Lijuan HAN Jianfa WANG Zheny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The Tazhong reef-fiat oil-gas field is the first large-scale Ordovician organic reef type oil-gas field found in China. Its organic reefs were developed in the early Late Ordovician Lianglitag Formation, and are the f... The Tazhong reef-fiat oil-gas field is the first large-scale Ordovician organic reef type oil-gas field found in China. Its organic reefs were developed in the early Late Ordovician Lianglitag Formation, and are the first large reefs of the coral-stromatoporoid hermatypic community found in China. The organic reefs and platform-margin grain banks constitute a reef-flat complex, mainly consisting of biolithites and grainstones. The biolithit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framestone, baffiestone, bindstone etc. The main body of the complex lies around the wells from Tazhong-24 to Tazhong-82, trending northwest, with the thickness from 100 to 300 m, length about 220 km and width 5-10 km. It is a reef-flat lithologic hydrocarbon reservoir, with a very complex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being a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 as a whole with local oil reservoirs.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reef complex, generally located in the upper 100-200 m part of the complex, and largely in a banded shape along the complex. On the profile, the reservoir shows a stratified feature, with an altitude difference of almost 2200 m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The petroleum accumulation is controlled by karst reservoir beds and the northeast strike-slip fault belt. The total geologic reserves had reached 297.667 Mt by 2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nglitag Formation ORDOVICIAN organic reef oil-gas field reef-fiat complex TARIM
下载PDF
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征东 王正茂 +6 位作者 慕立俊 彭缓缓 李鑫 白晓虎 陶珍 李洪畅 彭颖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建立渗流-地质力学耦合的嵌入式裂缝流动模型,进行致密油多场耦合模拟,揭示致密油长期注水后压力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表明:致密油长期注水开发后,压力扩散范围小... 建立渗流-地质力学耦合的嵌入式裂缝流动模型,进行致密油多场耦合模拟,揭示致密油长期注水后压力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表明:致密油长期注水开发后,压力扩散范围小,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地应力的变化幅度呈现差异性,水平最小主应力变化幅度大于水平最大主应力,注水井地应力变化幅度大于生产井,注水井周围地应力转向幅度较大。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注水井转采和大规模压裂技术,重构人工体积缝网系统;通过压前补能、压中增能、焖井蓄能、驱渗结合的全生命周期能量补充方法,有效解决了大规模压裂后注入介质易窜流、能量难补充的问题;通过多井联动强化渗吸效应,重构复杂缝网下驱替与渗吸结合体系,由避缝向利用裂缝转变,提高微观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元284区块现场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可实现致密油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复杂缝网 压裂增能 多场重构 驱渗结合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顺北5号断裂带南部压力剖面建立及井身结构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双贵 罗江 +3 位作者 于洋 汤明 易浩 曾德智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5,共7页
顺北5号断裂带南部受断裂构造运动影响,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恶性漏失、钻井效率低等问题。为此,基于邻井成像测井资料和钻井资料,建立了漏失压力计算模型,得到了顺北5号断裂带南部地层的四压力(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坍塌压力和漏失压力)... 顺北5号断裂带南部受断裂构造运动影响,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恶性漏失、钻井效率低等问题。为此,基于邻井成像测井资料和钻井资料,建立了漏失压力计算模型,得到了顺北5号断裂带南部地层的四压力(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坍塌压力和漏失压力)剖面;根据四压力剖面和钻井技术难点优化井身结构,将侵入体未发育区域原有的五开井身结构优化为四开井身结构,并减小井眼尺寸,缩短了钻井周期;针对侵入体发育区域,设计了地层承压能力强的非常规四开井身结构和缩小井眼尺寸的常规五开专封井身结构,提高了井壁稳定性。现场试验表明:所建漏失压力计算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高;应用常规五开专封井身结构后,复杂情况处理时效平均缩短27.8 d,钻井周期平均缩短14.6%。研究和现场试验表明,顺北5号断裂带南部采用优化后的井身结构能够解决钻井过程井漏和钻井效率低的问题,可为复杂地层超深井井身结构设计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层 超深井 压力剖面 漏失压力 井身结构 优化设计 顺北油气田
下载PDF
复杂油气田调堵剂WPL-12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清辉 吴海宁 +1 位作者 刘凤霞 魏子扬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为提高渤海某复杂油气田调剖调驱效果,以活性低分子乳液聚合物为主剂、复合有机酚醛预聚体为交联剂,得到目标油田调剖/驱用凝胶调堵剂WPL-12。研究调堵剂WPL-12各组分对成胶性能的影响,考察调堵剂WPL-12热稳定性、注入封堵性、耐冲刷性... 为提高渤海某复杂油气田调剖调驱效果,以活性低分子乳液聚合物为主剂、复合有机酚醛预聚体为交联剂,得到目标油田调剖/驱用凝胶调堵剂WPL-12。研究调堵剂WPL-12各组分对成胶性能的影响,考察调堵剂WPL-12热稳定性、注入封堵性、耐冲刷性和驱油性能,并在渤海目标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调堵剂WPL-12成胶性能良好、初始黏度低,注入性能好;热稳定性好,61.5℃下储存180 d,黏度降幅小于10%;封堵性能良好,模拟岩心封堵率大于80%。2020年9月在D41井现场实施调剖后增油降水效果明显,适用目标复杂油田调剖,为后续类似作业提供了宝贵矿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气田 调堵剂 调剖调驱技术 酚醛胶黏剂
下载PDF
静磁场辅助β-环糊精包埋广藿香精油
6
作者 张华丽 周宇益 +1 位作者 李荣明 杨哪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6-221,共6页
为探究静磁场对挥发性药物包埋性能的影响,以β-环糊精为包埋壁材,广藿香精油为芯材,在0、3、6和10 mT静磁场环境下,测定β-环糊精与广藿香精油在不同包合参数下包埋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壁材质量分数、芯材质量分数、壁芯比、温... 为探究静磁场对挥发性药物包埋性能的影响,以β-环糊精为包埋壁材,广藿香精油为芯材,在0、3、6和10 mT静磁场环境下,测定β-环糊精与广藿香精油在不同包合参数下包埋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壁材质量分数、芯材质量分数、壁芯比、温度、处理时间和转速的增加,广藿香精油的包埋率先增加后下降。相同包合条件下,与对照相比,随静磁场强度增加,广藿香精油包埋率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相比,3、6和10 mT静磁场下,质量分数为30%的β-环糊精壁材和质量分数为80%的广藿香精油芯材,壁芯比3:1,温度45℃,200 r/min下处理2 h,广藿香精油包埋率分别增大4.46%、8.80%和13.01%,磁场环境有效提升了广藿香精油包合物的包埋性能,为促进挥发性药物的包埋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磁场 Β-环糊精 广藿香精油 包埋率 包合物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田伴生断层与油气聚集——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现河庄油田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立军 吴云桐 +2 位作者 牛纪凤 高飞 丁晓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本文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现河庄油田为例,通过区域构造分析,探讨在复杂断块油田主断层周缘发育的伴生断层形成过程,分析伴生断层在平面、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藏聚集的控制作用;在已开发老区结合部及周缘寻找新的含油断块,落实... 本文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现河庄油田为例,通过区域构造分析,探讨在复杂断块油田主断层周缘发育的伴生断层形成过程,分析伴生断层在平面、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藏聚集的控制作用;在已开发老区结合部及周缘寻找新的含油断块,落实了更多的优质储量,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断层 油气聚集 复杂断块油田 断裂构造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田弧形断层对油气的聚集作用——以东辛油田东营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姜素华 姜雨 覃忠校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32,共6页
以东辛油田东营组油藏为例,在断裂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断层垂向封闭性的研究,建立断面正应力与断层封堵能力的关系,发现弧性断层具有独特的控油优势,进而探讨在复杂断块油田中弧性断层的受力机制及形成过程,分析弧形断层的剖面形态... 以东辛油田东营组油藏为例,在断裂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断层垂向封闭性的研究,建立断面正应力与断层封堵能力的关系,发现弧性断层具有独特的控油优势,进而探讨在复杂断块油田中弧性断层的受力机制及形成过程,分析弧形断层的剖面形态及封闭特征,及其对油气藏聚集的控制优势。指出复杂断块油田弧性断层的封闭性优于其他断层,这对寻找构造边缘和构造应力接合部位的次生油藏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田 油藏 东辛油田 油气 垂向封闭性 断层 封堵能力 东营 断裂体系 剖面形态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 被引量:50
9
作者 王端平 柳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1-116,共6页
通过对胜利油区多个复杂断块油田的精细油藏描述实践,紧密围绕复杂断块油田的地质特点,运用现代油藏描述技术,针对复杂断决油田开发中后期进入高含水产量递减这一突出矛盾,为了提高采收率、挖潜剩余油,探索出了一套适宜复杂断块油... 通过对胜利油区多个复杂断块油田的精细油藏描述实践,紧密围绕复杂断块油田的地质特点,运用现代油藏描述技术,针对复杂断决油田开发中后期进入高含水产量递减这一突出矛盾,为了提高采收率、挖潜剩余油,探索出了一套适宜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储层单元的细分对比、自然断块的划分、微型构造、与地层单元和断块划分紧密结合的沉积微相分析、储层非均质、储层空间封闭单元、精细油藏类型、流体模型、储量复算、油藏地质模型等及其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采用的技术路线,提出了自然断块、储层空间封闭单元、精细油藏类型等关键概念,并从理论到实践阐明了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田 精细油藏描述 自然断块 类型
下载PDF
高温低渗油藏用耐温抗盐调驱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辉 杨昌华 +1 位作者 范君 易明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7,共5页
中原油田文东、文南属于深层低渗、异常高温、高压复杂断块油藏。针对该油藏研发的耐温抗盐凝胶体系,以含有五元环结构和强亲水基团-SO3M的共聚物PSLF-1200为主剂,以酚醛树脂和有机铬的复合物为交联剂,外加两种功能性添加剂。对各个组... 中原油田文东、文南属于深层低渗、异常高温、高压复杂断块油藏。针对该油藏研发的耐温抗盐凝胶体系,以含有五元环结构和强亲水基团-SO3M的共聚物PSLF-1200为主剂,以酚醛树脂和有机铬的复合物为交联剂,外加两种功能性添加剂。对各个组分及用量进行了实验筛选,得到了凝胶驱油体系配方:2000 mg/L PSLF-1200+500 mg/L稳定剂MT-I+1000 mg/L调节剂JN+2000 mg/L复合交联剂。形成的凝胶体系在温度110℃,矿化度20×104mg/L下,黏度达6.1 Pa.s以上,转速120 r/min下剪切60 min后凝胶黏度保持率在90%以上,具有较好的抗剪切性。110℃下长期热稳定达90天以上。人造岩心封堵实验显示该凝胶体系可使岩心渗透率降低80%,最高可提高采收率13%。采用该凝胶体系在中原油田实施30井组,冀东油田实施52井组,工艺成功率100%,措施有效率85%,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驱 耐温抗盐聚合物 复杂断块油田 高温低渗油藏
下载PDF
双靶定向井在油田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瑞宇 余传谋 +1 位作者 王文忠 王运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9-80,共2页
中原油田是断层十分发育的复杂断块油气田,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剩余油。在近几年中原油田的调整部署中,推广应用了双靶定向井技术,取得显著效果:①充分动用断块高部位剩余油,提高采... 中原油田是断层十分发育的复杂断块油气田,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剩余油。在近几年中原油田的调整部署中,推广应用了双靶定向井技术,取得显著效果:①充分动用断块高部位剩余油,提高采收率;②完善极复杂断块油藏的注采关系;③开发微型油藏,提高单井经济效益;④定向兼探已知油层之下的新层位,降低滚动勘探风险;⑤单井钻遇油层厚度大且水淹程度低;⑥油井初期产量高,后期补孔潜力大,稳产时间长;⑦单位钻井成本适中,投资回收期短。在精细油藏描述和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应用双靶定向井技术可以实现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增储稳产,并通过完善注采井网来增加可采储量。表1(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油田开发 中后期 挖潜方案
下载PDF
临盘油田高含水期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途径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熊敏 周明才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6年第3期58-63,共6页
临盘复杂断块油田,通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如何改善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注水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在分析该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途径。阐述的... 临盘复杂断块油田,通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如何改善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注水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在分析该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途径。阐述的方法和措施,对临盘油田今后的开发、提高注水采收率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田 注水开发 开发效果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东辛油气田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有录 陈清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6期8-12,共5页
东辛油气田为我国最大的复杂断块油气田,该区总体上由东营穹窿背斜、辛镇长轴背斜及过渡带三部分组成,受南北两翼近东西向延伸的二级断层的控制,呈现为东西向堑式背斜带。该区的断裂发育,断块多,断块大小、形状各异。构造的形成与... 东辛油气田为我国最大的复杂断块油气田,该区总体上由东营穹窿背斜、辛镇长轴背斜及过渡带三部分组成,受南北两翼近东西向延伸的二级断层的控制,呈现为东西向堑式背斜带。该区的断裂发育,断块多,断块大小、形状各异。构造的形成与下伏始新统孔店组上部和沙河街组下部的盐、膏岩和欠压实泥岩组成的塑性层上拱有直接关系。多期断裂活动导致油气在纵向上运移活跃,油气分布层位多,含油气井段长,油气藏沿断层呈叠瓦式展布,且由深到浅依次出现油藏、油气藏、气藏的完整序列。不同断块区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构造特征 油气分布 油气田 油气富集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交联聚合物微球改善聚合物驱的效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姜志高 郑晓宇 +3 位作者 郭文峰 陈海玲 崔超 孙志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691,704,共6页
针对海上油田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为了强化聚合物驱在海上油田的应用,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交联聚合物微球,研究了该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 针对海上油田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为了强化聚合物驱在海上油田的应用,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交联聚合物微球,研究了该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微球形态、封堵性能,并将其与聚合物HAP复配进行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在模拟水中溶胀10 d后尺寸在27~37μm左右,该微球具有很好的封堵效果,向尺寸Ф2.5 cm×60 cm、水测渗透率1.064μm^2的填砂管中注入3 PV熟化10 d的质量分数0.04%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后,前端压力从7.9 k Pa增至190 k Pa,中后端的压力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并联岩心驱油实验表明,注入聚合物(0.145%HAP)/交联聚合物微球(0.03%)复配体系后有20%流体转入低渗透岩心,复配体系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比单纯的聚合物驱(0.175%HAP)高10%以上。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结果也表明复配体系提高采收率比单纯聚合物驱的高6%。交联聚合物微球能够较好地改善聚合物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海上油田 封堵性能 提高采收率 复配体系
下载PDF
苏北盆地复杂小断块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祖华 吴公益 +5 位作者 钱卫明 王军 马涛 王海妹 郑永旺 熊欣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针对苏北盆地复杂小断块油藏"碎、小、低、薄、深"的地质特征以及"三低、三高"的开发特征,探索形成了CO2驱/吞吐室内物模实验、CO2驱/吞吐适宜度评价、CO2驱方案设计与适时优化调整、CO2驱混相判识和CO2驱开发效果... 针对苏北盆地复杂小断块油藏"碎、小、低、薄、深"的地质特征以及"三低、三高"的开发特征,探索形成了CO2驱/吞吐室内物模实验、CO2驱/吞吐适宜度评价、CO2驱方案设计与适时优化调整、CO2驱混相判识和CO2驱开发效果评价等5项开发技术,以及采集、净化、集输、注入、采油、回收等6项配套工艺技术。在低油价形势下,围绕成本和效益2个关键因素,通过深入研究和技术进步,将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范围从低渗透油藏逐步扩大到中高渗透油藏,从单一驱/吞吐向组合驱/吞吐发展,为苏北盆地稳产上产和效益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华东油气田 复杂小断块 CO2驱 提高采收率技术
下载PDF
混合电场作用下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电场分析 被引量:60
16
作者 陈庆国 张杰 +1 位作者 高源 魏新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4-488,共5页
为了计算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端部电场分布,建立了油纸复合绝缘结构的电路模型。并在分析阀侧绕组励磁电压类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计算了在交流、直流、交直流叠加和极性反转电压作用下的电场分布,总结了电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为了计算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端部电场分布,建立了油纸复合绝缘结构的电路模型。并在分析阀侧绕组励磁电压类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计算了在交流、直流、交直流叠加和极性反转电压作用下的电场分布,总结了电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电场分布既有其规律性又有其复杂性,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阻性电场分布将导致纸板中的电场集中;而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容性电场分布将导致变压器油中的电场集中;在极性反转过程中由于空间电荷的存在,油中承担了较高的电压。该分析结果可为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端部的绝缘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 混合电场 阀侧绕组 油纸复合绝缘 有限元 极性反转
下载PDF
港西油田复杂断块油藏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玉荣 郑大春 闫建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4期8524-8527,共4页
建立准确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为储层研究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是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和重要基础。在综合研究港西油田岩心、测试、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四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储层物性解释模型,为精细研... 建立准确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为储层研究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是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和重要基础。在综合研究港西油田岩心、测试、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四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储层物性解释模型,为精细研究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奠定基础。通过验证所建模型,解释精度高,可以满足方案设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储层参数 解释模型 港西油田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被引量:22
18
作者 孟凡冰 计平 +2 位作者 王建军 游洪文 张玉斌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针对东濮凹陷复杂断块油气田的特点 ,在马厂地区三维老资料连片处理中 ,应用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 ,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在断块小而多的破碎带 ,使用该技术效果尤其明显 ,剖面上断裂系统结构清楚 ,断点可靠 ,和井资料吻合... 针对东濮凹陷复杂断块油气田的特点 ,在马厂地区三维老资料连片处理中 ,应用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 ,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在断块小而多的破碎带 ,使用该技术效果尤其明显 ,剖面上断裂系统结构清楚 ,断点可靠 ,和井资料吻合程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叠前时间偏移 三维连片处理 井位设计
下载PDF
非均质砾岩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砾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44
19
作者 宋子齐 杨立雷 +2 位作者 程英 王楠 丁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5-419,425,共6页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砾岩储层以其特高非均质性和复模态孔隙结构特点区别于砂岩储层,受山麓洪积相带、成岩压实及后生成岩变化影响,岩矿组分差异大,颗粒大小不均匀,纵横向相带变化剧烈,层内、层间渗透性变化大。通过对反映砾岩储层...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砾岩储层以其特高非均质性和复模态孔隙结构特点区别于砂岩储层,受山麓洪积相带、成岩压实及后生成岩变化影响,岩矿组分差异大,颗粒大小不均匀,纵横向相带变化剧烈,层内、层间渗透性变化大。通过对反映砾岩储层特征的多种参数及评价指标的分析,利用砾岩储层储能参数、储量参数、油层分布、规模、连片性、钻遇率、渗透率及其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该区克拉玛依组砾岩储层建立起综合评价参数、标准和权系数,利用灰色理论有机集成和综合了非均质砾岩储层的多种信息,对非均质砾岩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描述。从而,从不同角度分析并阐明了该区非均质砾岩储层静态质量,从宏观上认识和评价微观结构特殊的砾岩储层及其非均质性,有效控制和划分了非均质砾岩储层开发的有利井区、层位及类型,为指导油田开发决策和增产措施提供了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非均质性 复模态孔隙结构 砾岩储层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有利目标区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基于函数正交基展开的过程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被引量:73
20
作者 许少华 何新贵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5-650,共6页
过程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连接权均可为时变函数 ,过程神经元增加了一个对于时间的聚合算子 ,使网络同时具有时空二维信息处理能力 .该文在考虑过程神经网络对时间聚合运算的复杂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函数正交基展开的学习算法 .在网... 过程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连接权均可为时变函数 ,过程神经元增加了一个对于时间的聚合算子 ,使网络同时具有时空二维信息处理能力 .该文在考虑过程神经网络对时间聚合运算的复杂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函数正交基展开的学习算法 .在网络输入函数空间中选择一组适当的函数正交基 ,将输入函数和网络权函数都表示为该组正交基的展开形式 ,利用基函数的正交性 ,简化过程神经元对时间的聚合运算 .应用表明 ,算法简化了过程神经网络的计算复杂度 ,提高了网络学习效率和对实际问题求解的适应性 .以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问题和油藏开发过程采收率的模拟为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神经网络 时空二维信息处理 聚合运算 函数正交基 计算复杂度 学习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