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al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Dynamic Modification of Hollow Spindle
1
作者 吴文英 吴强 +1 位作者 叶国铭 蔡旭初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9年第3期93-95,共3页
Dynamic parameters of hollow spindle are identified and sensitivities to mass and stiffnes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modal analysis based on CRAS system. A method of adjusting resonance frequency is also presented. All... Dynamic parameters of hollow spindle are identified and sensitivities to mass and stiffnes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modal analysis based on CRAS system. A method of adjusting resonance frequency is also presented. All of the work is useful for optimizing design hollow spind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SPINDLE modal analysis structural dy-namic modification
下载PDF
Extraction of real modes and physical matrices from modal testing
2
作者 Wang Tong Zhang Lingmi Tee Kong Fah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2期219-227,共9页
A technique to extract real modes from the identified complex mod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enables the normalized real mode shapes, modal masses, and full or reduced mass and stiffness matrices to be obtain... A technique to extract real modes from the identified complex mod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enables the normalized real mode shapes, modal masses, and full or reduced mass and stiffness matrices to be obtained. T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f the method is provided in detail. An 11-DOF vibration system is used to validate the algorithm,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number of modes utilized and measurement DOFs on the extraction results. Finally, the method is used to extract real modes from both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and 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al analysis complex mode real mode normalized mode shape modal mass
下载PDF
THE MODAL FEATURES OF THE VIBRATION SYSTEMS OF THE WEAKLY- VISCOELASTIC MATERIAL STRUCTURES
3
作者 Chen Guo-ping and Zhu De-maoNanjing Aeronautical Institut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47-353,共7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al features of weakly-viscoelastic material structures both for single-modulus and multi-modulus materials. It is the eigenvalues of these structures that are the roots of a series of rati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al features of weakly-viscoelastic material structures both for single-modulus and multi-modulus materials. It is the eigenvalues of these structures that are the roots of a series of rational fraction polynomial equations. A theorem about the roots of these equations is proved in the paper. Based on it, 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 about the modal features of the weakly viscoelastic material structures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ir dynamic behavi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ELASTIC MATERIAL STRUCTURES THE modal FEATURES OF THE VIBRATION SYSTEMS OF THE WEAKLY real
下载PDF
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methods and benchmarks for automatic mod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stabilization diagram
4
作者 Min He Peng Liang +1 位作者 Jiuxian Liu Zhiqiang Liang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24年第2期209-224,共16页
Automatic modal identification via automatically interpreting the stabilization diagram provides key technique in bridg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the area of automatic modal iden... Automatic modal identification via automatically interpreting the stabilization diagram provides key technique in bridg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the area of automatic mod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interpreting the stabilization diagram.The whol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from establishing the stabilization diagram to removing the outliers in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The criteria and algorithms used in each step in the existing studies are carefully summarized and classified.Comparisons between typical methods in clean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stabilization diagram are also conducted.Real structure benchmarks used in the existing studies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automatic mod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re also summarized.Based on the review and comparison,the specific ratio method for cleaning the stabilization diagram,th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 for interpreting the stabilization diagram and the adjusted boxplot for removing the outliers in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re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s for each step.The key point of automatic mod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interpreting the stabilization diagram has also discussed,and it is recommend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cleaning the stabilization diagram.Future study about automatic modal identification under situation with very few sensors deployed should be more concerned.This review aims to help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in implementing existing automatic modal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s effectively and developing more suitable and practical methods for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utomatic modal identification Stabilization diagram Eriteria and methods real structure benchmarks
原文传递
非经典阻尼体系的求解方法综述
5
作者 白一斌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2期233-235,共3页
在结构动力学方程中,阻尼被视为核心参数。经典阻尼假定适用于阻尼较小、质量和刚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物。然而,实际工程结构的动力特性分布不均匀,如复合材料、混合结构、减隔振结构等。在分析该类结构,经典阻尼结构假定给结构反应分... 在结构动力学方程中,阻尼被视为核心参数。经典阻尼假定适用于阻尼较小、质量和刚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物。然而,实际工程结构的动力特性分布不均匀,如复合材料、混合结构、减隔振结构等。在分析该类结构,经典阻尼结构假定给结构反应分析带来显著的误差。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采用了非经典阻尼假定。为获得非经典阻尼假定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对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进行论述,总结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典阻尼 复模态法 直接积分法 实模态法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动力模型修改和破损诊断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徐宜桂 史铁林 杨叔子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1期8-1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动力模型修改和破损诊断方法,讨论并解决了该法实施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如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快速算法,结构模态特性的量化比较,结构破损特征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计算结果精度的提高等等。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结构动力模型 模型修改 结构诊断
下载PDF
弦支穹顶结构实物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志华 张立平 +2 位作者 李阳 窦开亮 郭云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介绍了弦支穹顶结构在我国的工程应用实例;针对天津博物馆实物弦支穹顶,理论分析了实物弦支穹顶结构在不同施工阶段的频率值;利用环境激励法和锤击激励法对结构不同施工阶段进行实物动力试验,并对试验过程、结果进行了阐述;通过模态分析... 介绍了弦支穹顶结构在我国的工程应用实例;针对天津博物馆实物弦支穹顶,理论分析了实物弦支穹顶结构在不同施工阶段的频率值;利用环境激励法和锤击激励法对结构不同施工阶段进行实物动力试验,并对试验过程、结果进行了阐述;通过模态分析,得出弦支穹顶结构具有基频较大、振型密集、整体性好的特性;对比分析了弦支穹顶结构两阶段动力特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支穹顶 实物 动力特性试验 激励法 模态分析
下载PDF
复模态分析在盘式制动器制动异响抑制上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帅 张晓艳 +2 位作者 王德宸 孙玉 赵勇强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为解决某SUV车型在行驶过程中盘式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异响问题,采用行业界内主流的复模态分析方法,利用Abaqus计算制动器系统的复特征值分布,通过对比分析不稳定模态下子结构的模态振型与其本身的模态振型间的关系,揭示系统不稳定模态是... 为解决某SUV车型在行驶过程中盘式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异响问题,采用行业界内主流的复模态分析方法,利用Abaqus计算制动器系统的复特征值分布,通过对比分析不稳定模态下子结构的模态振型与其本身的模态振型间的关系,揭示系统不稳定模态是由于各子结构模态耦合振型叠加而导致的,结合SAE J2521试验结果及路试实际情况对比发现,仿真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系统产生制动异响的趋势,且不稳定系数是否大于0.01不是作为评判系统稳定与否的唯一标准。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一种"不对称倒角"结构对摩擦片的形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特殊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制动异响,有效地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为制动异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复模态分析 制动噪声 模态耦合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基于结构阻尼的机械结合部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黎定仕 张以都 王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4-208,共5页
机械结合部的阻尼由连接界面之间的相对滑动产生,为结构阻尼,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阻尼的结合部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通过刚度和结构阻尼对机械结合部进行等效,模拟结合部的动力学特性。为了对模型进行验证,设计了一组试验进行研究。首... 机械结合部的阻尼由连接界面之间的相对滑动产生,为结构阻尼,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阻尼的结合部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通过刚度和结构阻尼对机械结合部进行等效,模拟结合部的动力学特性。为了对模型进行验证,设计了一组试验进行研究。首先利用DASP系统对试验件进行模态试验,得到模态参数和模态振型,然后根据模态试验数据识别机械结合部动力学参数。基于新模型的有限元复特征值分析结果与模态试验分析结果误差较小,表明结合部动力学模型在设置适宜的参数时,能够模拟机械结合部的动力学特性,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阻尼 结合部 有限元 复特征值分析 模态试验
下载PDF
汽车车身复杂子结构模态密度确定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继强 王登峰 +2 位作者 马天飞 卢炳武 轧浩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69-273,共5页
为了精确求取像车身这样的复杂结构子系统模态密度,从解析计算、试验测量、数值分析及虚拟试验4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通过建立驾驶室SEA(Statistics EnergyAnalysis)模型,对比分析了虚拟试验法与解析计算法对车内噪声的预测... 为了精确求取像车身这样的复杂结构子系统模态密度,从解析计算、试验测量、数值分析及虚拟试验4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通过建立驾驶室SEA(Statistics EnergyAnalysis)模型,对比分析了虚拟试验法与解析计算法对车内噪声的预测。结果表明,采用虚拟试验法确定模态密度可提高SEA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复杂结构子系统 模态密度 虚拟试验 统计能量分析 有限元
下载PDF
利用实矩阵的谐波谐振评估及其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仰彩霞 刘开培 +2 位作者 王东旭 李建奇 郑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1-496,共6页
为了克服模态分析技术中解耦复矩阵时存在的计算量大、运算效率低的不足,分别建立了利用复矩阵与实矩阵的谐波谐振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阻抗分析结果、特征根轨迹、谐振频率、关键特征值、参与因子及灵敏度值,在一个典型的... 为了克服模态分析技术中解耦复矩阵时存在的计算量大、运算效率低的不足,分别建立了利用复矩阵与实矩阵的谐波谐振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阻抗分析结果、特征根轨迹、谐振频率、关键特征值、参与因子及灵敏度值,在一个典型的工业系统上进行的理论与仿真分析及算例研究得出:利用实矩阵的模态分析结果和模态灵敏度分析结果与利用复矩阵的分析结果相近,且利用实矩阵的运算可以避免复杂的复数运算。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利用实矩阵的谐波谐振分析方法简单、有效,可用于确定谐波谐振的内在信息及各个网络元件对谐波谐振的贡献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谐振 模态分析 特征值 灵敏度分析 实矩阵分解 复矩阵分解
下载PDF
竖向混合结构模态阻尼比计算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维 钱江 周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18,共6页
竖向混合结构因各子结构提供的能量损失机制不同,导致结构阻尼矩阵为非比例阻尼矩阵。基于复阻尼理论,推导了竖向混合结构的模态阻尼比计算公式。以一个12层竖向混合框架结构试验为例,将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模态阻尼比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 竖向混合结构因各子结构提供的能量损失机制不同,导致结构阻尼矩阵为非比例阻尼矩阵。基于复阻尼理论,推导了竖向混合结构的模态阻尼比计算公式。以一个12层竖向混合框架结构试验为例,将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模态阻尼比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采用不同材料阻尼比对该混合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弹性时程分析,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效率高。最后采用该方法和模态应变能法研究了竖向混合结构各子结构自特性对整体阻尼比的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混合结构 非比例阻尼矩阵 模态阻尼比 复阻尼理论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析的某复杂薄壳结构局部连接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爱军 张陈辉 +4 位作者 冯雪梅 刘洪英 刘西刚 董睿 石蒙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在ANSYS Workbench中用不同的局部连接处理方法对某复杂薄壳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结合模态试验,研究不同局部连接处理方法的特点。方法分别在实体单元分析和面单元分析下,用两种不同的简化方法处理关注的局部连接,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 目的在ANSYS Workbench中用不同的局部连接处理方法对某复杂薄壳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结合模态试验,研究不同局部连接处理方法的特点。方法分别在实体单元分析和面单元分析下,用两种不同的简化方法处理关注的局部连接,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计算,得到4种分析情况下的有限元计算结果 ,并通过实际模态试验对不同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通过比较有限元计算结果与模态试验结果 ,验证了不同局部连接处理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总结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结论本文中的局部连接处理方法研究,为复杂薄壳结构的动态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同类产品的结构动态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复杂薄壳结构 局部连接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飞机炮舱段结构模态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志彬 贺尔铭 +2 位作者 何秋荣 申韩 刘晓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0,共4页
针对飞机炮舱段结构主要由薄壁和加强筋组成的特点,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8.0中建立了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炮舱段结构的模态特性。以模态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对飞机炮舱段结构进行了结构优化。通过优化设计使炮舱段低阶模态响应... 针对飞机炮舱段结构主要由薄壁和加强筋组成的特点,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8.0中建立了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炮舱段结构的模态特性。以模态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对飞机炮舱段结构进行了结构优化。通过优化设计使炮舱段低阶模态响应峰值区域避开了油箱底板,改善了炮舱段结构的局部模态特性,使整体刚度更加协调,有效地减小了因结构耦合振动而引起的整体油箱损坏故障。这种分析改进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飞机的结构优化中,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舱段结构 有限元模型 模态分析 结构优化 ANSYS
下载PDF
设备-结构-土体系振动台实时子结构试验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忻良 张崇祥 +1 位作者 姜南 罗兰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5,223,共10页
该文探讨了设备-结构-土体系振动台实时子结构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将设备-结构体系作为由振动台加载控制的试验子结构,同时将自由度缩减后的土体作为由仿真软件计算的数值子结构,试验时两者之间进行数据实时交互。首先基于分支模态子结构... 该文探讨了设备-结构-土体系振动台实时子结构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将设备-结构体系作为由振动台加载控制的试验子结构,同时将自由度缩减后的土体作为由仿真软件计算的数值子结构,试验时两者之间进行数据实时交互。首先基于分支模态子结构方法推导了设备-结构-线性土体系运动方程,并对各体系运动方程进行了变换,将其应用于设备-结构-线性土体系振动台实时子结构试验。然后结合土体在强震作用下并非全部进入非线性阶段的特点,提出采用局部非线性土模型作为数值子结构参与振动台实时子结构试验的思路,并应用分支模态子结构法与线性-非线性混合约束模态子结构法推导了设备-结构-局部非线性土体系的运动方程。设计了设备-结构-土相互作用缩尺模型,进行了各地震动作用下的设备-结构-线性土体系振动台实时子结构试验。通过比较振动台实时子结构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吻合良好,证明该试验方法是可靠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模态子结构 试验子结构 数值子结构 振动台 实时 设备-结构-土
下载PDF
基于复模态的空间锥螺旋管管内流固耦合振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闫柯 葛培琪 宿艳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4-207,共4页
空间锥螺旋管束作为一种新型流体诱导弹性传热元件,由于其锥型螺旋结构,管内流动产生的非比例阻尼对其固有振动特性影响明显。基于此,采用有限元法研究螺旋管束管内流固耦合振动特性,通过螺旋升角变换、螺旋单元坐标变换以及对连接体的... 空间锥螺旋管束作为一种新型流体诱导弹性传热元件,由于其锥型螺旋结构,管内流动产生的非比例阻尼对其固有振动特性影响明显。基于此,采用有限元法研究螺旋管束管内流固耦合振动特性,通过螺旋升角变换、螺旋单元坐标变换以及对连接体的简化处理,建立了管束振动状态方程,依据复模态理论分析了科氏力所致阻尼对空间锥螺旋管的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内流动对锥螺旋管束基频影响很大;由于科氏力所致阻尼阵的存在,螺旋管束在管内流固耦合作用下呈现复模态;随着螺旋节距及流速的变化,管束的基频及阻尼比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锥螺旋管束 科氏力所致阻尼 管内流固耦合 有限元法 复模态
下载PDF
翻转动能对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赖正聪 潘文 +1 位作者 白羽 叶燎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6-154,共9页
针对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大的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体系,通过将上部剪力墙结构简化为刚体得到能够考虑结构翻转动能的两自由度基础隔震简化模型,并以此为分析对象,建立体系振动微分方程。采用复模态方法进行解耦变换,分析结构平动及隔震层... 针对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大的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体系,通过将上部剪力墙结构简化为刚体得到能够考虑结构翻转动能的两自由度基础隔震简化模型,并以此为分析对象,建立体系振动微分方程。采用复模态方法进行解耦变换,分析结构平动及隔震层翻转角位移的频响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上部结构翻转动能影响动力倾覆分析方法,并推导了高宽比限值的动力法计算公式。通过对比分析动力法及等效静力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上部结构翻转动能对基础隔震高层剪力墙结构以支座不受拉为控制条件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不容忽视;所提出的动力倾覆分析法较仅考虑平动动能的等效静力法更为准确,且更偏于安全;等效静力法相对于动力法计算结果的偏差随着地震烈度、隔震结构周期、场地卓越周期的增大而减小,随隔震层水平等效阻尼比的增大而增大;在其他设计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轻上部结构质量、增大隔震支座总竖向刚度,对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高宽比限值的提高是有利的;分析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高宽比限值时,应当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地震分组、结构周期、阻尼比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基础隔震 倾覆 高宽比限值 翻转动能 复模态分析
下载PDF
耗能减震结构的振型分解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正英 李正良 范文亮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针对设置不同耗能器的减震结构在基于等效线性化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分析中存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不同从而导致动力分析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量不同的问题,文章采用实模态强行解耦振型分解法和复模态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2种方法在安... 针对设置不同耗能器的减震结构在基于等效线性化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分析中存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不同从而导致动力分析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量不同的问题,文章采用实模态强行解耦振型分解法和复模态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2种方法在安装有不同耗能器的减震结构动力分析中的适用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对安装有粘滞耗能器的减震结构为保证计算精度宜采用复模态分析法,而对设置有粘弹性、金属屈服型或摩擦耗能器的减震结构,建议采用实模态强行解耦的振型分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减震结构 耗能器 等效线性化 复模态 振型分解法
下载PDF
求解非比例阻尼体系复模态的实模态摄动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楼梦麟 范么清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18,共7页
根据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复模态特性的近似求解方法——实模态摄动法.这一方法以复Ritz向量展开原理为基础,把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复模态特性的分析过程分解为两个基本步骤,首先以结构体系的实模态向量构建复R... 根据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复模态特性的近似求解方法——实模态摄动法.这一方法以复Ritz向量展开原理为基础,把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复模态特性的分析过程分解为两个基本步骤,首先以结构体系的实模态向量构建复Ritz向量的求解子空间,然后通过非线性复代数方程组的求解代替扩阶后的复特征值方程的求解,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通过两个算例表明:这一方法不仅计算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执行效率,对于复杂的非比例阻尼系统是很适用的,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比例阻尼 复模态 模态摄动法 复Ritz向量展开 复杂结构
下载PDF
巨、子结构质量比对新型有控建筑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连业达 张洵安 王朝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2-115,共4页
新型有控建筑结构能够高效地控制其在脉动风载下的动力反应,它的巨、子结构质量比对其控振效果影响非常大,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以往研究新型有控建筑结构风振反应的某些特性时,将风载全部作用于巨结构,而对于巨、子结构同时承受... 新型有控建筑结构能够高效地控制其在脉动风载下的动力反应,它的巨、子结构质量比对其控振效果影响非常大,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以往研究新型有控建筑结构风振反应的某些特性时,将风载全部作用于巨结构,而对于巨、子结构同时承受风载的情形未曾考虑,有失新型有控建筑结构研究的全面性。综合讨论了新型有控建筑结构依靠巨结构独自承担风载及巨、子结构同时承担风载两种抗振方案,并研究了不同方案下,新型有控建筑结构风振反应随巨、子结构质量比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围绕着该问题,文中给出了新型有控建筑结构分析模型,介绍该结构动力参数矩阵组装方法及其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有控建筑结构 TMD应用 随机振动复模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