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n oil reservoir with ultra-high water-cut
1
作者 Hongmin Yu Youqi Wang +4 位作者 Li Zhang Qingxin Zhang Zhenhai Guo Benzhe Wang Tao Sun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219-223,共5页
An accurate mapp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water control and stabilize oil production of mature oilfields in ultra-high water-cut stage.Currently,the Tuo-21 Fault Block o... An accurate mapp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water control and stabilize oil production of mature oilfields in ultra-high water-cut stage.Currently,the Tuo-21 Fault Block of the Shengtuo Oilfield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ultra-high water cut(97.2%).Poor adaptability of the well pattern,ineffective water injection cycle and low efficiency of engineering measures(such as workover,re-perf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gh-capacity pumps)are the significant problems in the ultra-high water-cut reservoir.In order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oil and water flow characteristics,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at high water injection multiple(injected pore volume)and a semiquantitative method is applied to perform fine reservoir simulation of the Sand group 3e7 in the Block.An accurate reservoir model is built and history matching is performed.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maining oil in later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are quantitatively simulat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sider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at high injection multiple can reflect truly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fter water flooding in an ultrahigh water-cut stage.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saturation can be mapped more accurately an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the‘four-points and five-types’classification method,providing a basis for potential tapping of various remaining oil types of oil reservoirs in late-stage of development with high water-c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 water-cut High water injection multiple Four-points and five-type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Enzymatic synthesis, antioxidant ability and oil-water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troxerutin fatty acid esters 被引量:1
2
作者 Yongmei Xiao Ming Li +2 位作者 Pu Mao Liangru Yang Lingbo Qu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年第3期78-84,共7页
Troxerutin fatty acid esters were prepared using troxerutin and fatty acid vinyl esters as substrates in pyridine through enzymatic route. The structures of as-prepared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FT-TR, NMR, and ESI... Troxerutin fatty acid esters were prepared using troxerutin and fatty acid vinyl esters as substrates in pyridine through enzymatic route. The structures of as-prepared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FT-TR, NMR, and ESI-HRMS. Using alkaline protease(≥30 mg/mL) as enzyme, maximum yields reached 58% at 3:1(vinyl hexanoate to troxerutin) in pyridine(water content ≤1%). The yields gradually declined as chain length of acyl donors rose. The antioxidation abilities of the as-obtained compounds were confirmed by both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nd potassium ferricyanide reduction methods. The antioxidation ability of troxerutin fatty acid esters was found lower than that of troxerutin. However, the logP values of troxerutin fatty acid esters varied from 0.15 to 1.94, suggesting that troxerutin fatty acid esters had better lipophilicity than troxerutin(logP =-2.12) when compared to their oil-water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Overall, these findings look promising as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uture troxeru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XERUTIN ENZYMATIC synthesis FATTY acid ESTERS ANTIOXIDATION oil-water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下载PDF
Study on copper complexing ligand concentrations in several China's coastal waters
3
作者 GONG Haidong ZHANG Zhengbin LIU Chunying LIU Lianshe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4-77,共14页
Copper complexing ligand concentrations in the Daya Bay, Qingdao coast, Jiaozhou Bay, South China Sea and Huanghe Estuary water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 technique.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 Copper complexing ligand concentrations in the Daya Bay, Qingdao coast, Jiaozhou Bay, South China Sea and Huanghe Estuary water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 technique.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parameter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Copper complexing lig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a littl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sea areas, and they were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cean. Compared with the subsurface layer (SSL) in the sea surface microlayer copper complexing ligand concentrations showed an enrichment phenomenon, of which the mechanism is similar to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The metal complexing ligand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howed that the value in the sea surface was the highest, then it decreased with depth accruing, and a higher value appeared at the bottom. Copper complex- ing ligand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admium and lead. Ligands in each sea area exhibited a complicated property. In short,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copper complexing ligand concentrations in China's coastal waters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 Meanwhile,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pper complexing ligand concentrations an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viscosity were found clea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complexing ligand concentrations China' s coastal waters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RELATIONSHIP
下载PDF
复杂压力系统薄互层致密油藏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
4
作者 吴晓红 李云峰 +3 位作者 周岩 阚艳娜 李然 罗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南堡凹陷高柳区块沙三3段V油组属于典型的砂泥薄互层致密油藏,因多年压裂注水开发导致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人工缝网分布密集,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漏、油水侵与井壁垮塌复杂情况同时存在、矛盾突出。结合高柳区块地层特征阐述了水平井安全... 南堡凹陷高柳区块沙三3段V油组属于典型的砂泥薄互层致密油藏,因多年压裂注水开发导致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人工缝网分布密集,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漏、油水侵与井壁垮塌复杂情况同时存在、矛盾突出。结合高柳区块地层特征阐述了水平井安全钻井技术难点,明确了钻井液漏失、井壁垮塌原因,优选纳微米级乳化防塌剂、石墨微球与微米级柔性封堵剂、超细钙构建了封堵承压井壁稳定油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有效降低滤液对泥岩地层的侵入,对泥岩强度保持能力提高5倍以上,使中高渗砂岩封堵承压能力达到18 MPa;针对油基钻井液漏失问题提出了油基桥接堵漏技术与油基固化堵漏技术。现场试验解决了高柳区块复杂压力系统致密油藏水平井安全钻井难题,十余口应用井无井壁垮塌情况发生,漏失井堵漏后漏失层承压能力提高5.4 MPa,满足后续钻井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复杂压力系统 水平井 坍塌 井漏 油水侵
下载PDF
螺杆泵转速对油水旋流分离管流场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赵立新 余帆 +3 位作者 徐保蕊 金宇 蒋明虎 卢梦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6,共9页
旋流分离器在井下采油螺杆泵作用下会发生复杂的振动现象,对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造成一定影响。为研究螺杆泵不同转速下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的变化规律,以同井注采工艺中螺杆泵作用下的旋流分离管柱为研究对象,针对振动壁面旋流分离管柱... 旋流分离器在井下采油螺杆泵作用下会发生复杂的振动现象,对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造成一定影响。为研究螺杆泵不同转速下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的变化规律,以同井注采工艺中螺杆泵作用下的旋流分离管柱为研究对象,针对振动壁面旋流分离管柱结构及工作特点,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计算固体力学方法以及流固耦合理论,建立流固耦合力学模型;利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双螺杆泵转动条件下井下旋流分离管柱内速度场、油相分布、涡量及湍动能等流场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螺杆泵转速升高,分离器内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强度逐渐减弱,径向速度的不对称性逐渐加剧,转速的周期性变化还会造成径向速度场分布的偏移;螺杆泵不同转速下旋流分离器内部涡量分布不同,随着转速升高,溢流管以及锥段部分附近相关流场的涡旋明显增强;旋流器溢流口附近油相体积分数会随着螺杆泵转速的升高而减小;不同螺杆泵转动状态下,大颗粒油滴的分布不同。所得结果可为螺杆泵井下旋流分离同井注采系统的设计及螺杆泵的转速设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管 油水分离 螺杆泵 流固耦合 流场分析 涡量 油相分布
下载PDF
玛湖砾岩油藏油水分布状态与压裂模拟裂缝扩展研究
6
作者 田辉 郑皓轩 +3 位作者 刘嘉康 刘鑫 胡瑞雪 田雨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1,共7页
为解决新疆玛湖致密砾岩油藏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影响因素不明确等问题,通过超真空扫描电镜、XRD、CT扫描等实验手段表征微观尺度孔喉及油水分布状态,利用全直径岩心尺度压裂物理模拟实验探究储层条件下的裂缝扩展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微... 为解决新疆玛湖致密砾岩油藏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影响因素不明确等问题,通过超真空扫描电镜、XRD、CT扫描等实验手段表征微观尺度孔喉及油水分布状态,利用全直径岩心尺度压裂物理模拟实验探究储层条件下的裂缝扩展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微纳米空间的原油赋存非常有限,分布成大孔道的可动油和黏土矿物中的束缚油,原油经二次运移后无法在微纳米空间形成有效聚集.致密砾岩储层中沸石类胶结物约占30 wt.%~40 wt.%,后期溶蚀产生溶蚀孔喉.砾岩储层内部不同成分砾石和填隙物岩石强度差异大,压裂过程中易产生环砾石微裂缝,储层微结构面较发育,破压点明显,由压裂曲线可以看出裂缝呈现以1~2条主裂缝为主,多条微裂缝为辅的体积压裂模式.通过韧性剪切压裂工艺形成微裂缝体积压裂,改善近裂缝地带基质导流能力,避免大排量、大砂量产生单一长裂缝,砾岩油藏压裂液滤失快,净压力低,两向应力差大,难以暂堵转向;通过加入破压剂可以提高转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砾岩 微观尺度 油水分布 水力压裂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
7
作者 张军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为解决复杂断块油藏面临的油藏构造碎小、低序级断层数量多、准确识别难度大和油藏描述效率低等问题。【方法】充分应用地震资料、测井数据等储层信息,开展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现场生产动态... 【目的】为解决复杂断块油藏面临的油藏构造碎小、低序级断层数量多、准确识别难度大和油藏描述效率低等问题。【方法】充分应用地震资料、测井数据等储层信息,开展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现场生产动态响应情况开展断层精细解释、断裂系统精细刻画,准确落实低序级断层发育及组合方式,在精细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与模型互检,迭代修正更新模型,尽可能保证模型精准,以便厘清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导后期开发。【结果】该技术在胜利油田复杂断块区D块、L块等多个区块先后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断点吻合率均达到100%,数模含水拟合率达到90%以上。【结论】该技术能够实现复杂断块构造的精细描述,对特高含水期自然断块剩余油潜力认识、提高老区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同类型油藏的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和良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联合 建模数模一体化 复杂断块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不同花生油对月饼饼皮面团特性及月饼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龙钰婷 柴秀航 +1 位作者 徐勇将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1,113,共8页
旨在通过改变油脂来提升广式月饼的品质,以市售压榨一级花生油(PO,高温压榨)、市售压榨精制高油酸花生油(HO,高温压榨)、低温压榨高油酸花生油(RO,经脱胶处理)、低温压榨高油酸花生油(CO,未脱胶处理)为油脂原料来制作月饼,探究了4种花... 旨在通过改变油脂来提升广式月饼的品质,以市售压榨一级花生油(PO,高温压榨)、市售压榨精制高油酸花生油(HO,高温压榨)、低温压榨高油酸花生油(RO,经脱胶处理)、低温压榨高油酸花生油(CO,未脱胶处理)为油脂原料来制作月饼,探究了4种花生油的品质差异,及其对月饼饼皮面团动态流变学特性、水分分布、质构特性的影响,以及对广式月饼理化特性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同时,对月饼饼皮面团特性与月饼品质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压榨花生油在酸值、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性方面均优于高温压榨花生油;相比于普通花生油,高油酸花生油的油酸含量较高,而亚油酸含量大幅减少;RO制作的面团与PO制作的面团相比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均显著降低,损耗因子显著增加,且PO制作的面团最大曲率时间最长,CO制作的面团最大曲率时间最短,不同花生油制作的面团质构特性不存在显著差异;RO制作的月饼感官得分最高,品质最好;面团黏性模量、最大曲率时间与月饼硬度呈显著正相关,面团最大曲率时间与月饼感官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综上,低温压榨高油酸花生油可以改变月饼饼皮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和水分分布,并对最终产品的感官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花生油 月饼 面团 流变学特性 水分分布 质构特性 感官评分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吉涛 李俊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9,共12页
为了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与评价效果,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剩余油微观分布、宏观分布和饱和度定量分析3个方面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概括了水驱油藏、稠油油藏和化学驱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 为了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与评价效果,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剩余油微观分布、宏观分布和饱和度定量分析3个方面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概括了水驱油藏、稠油油藏和化学驱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一步提出了目前剩余油研究的难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剩余油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和井网密度、井网模式、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生产动态等;剩余油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分析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矿场测试方法等,各种方法的研究目的和适用条件不同,测试结果反映不同位置、不同尺度下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总体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富集的特征,剩余油微观分布呈现连续相和非连续相多种形式;剩余油研究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5方面:超大物理模型的构建、多尺度高分辨率成像系统集成、考虑不同驱替介质及物性时变与非连续相非线性渗流的数值模拟改进方法、多学科多方法矿场测试的综合应用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 分布特征 非线性渗流 研究方法 适用条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不同分支角度鱼骨井油水运动规律
10
作者 闫成双 赵凤兰 +4 位作者 黄世军 孙浩月 李金仓 杨晨曦 苏哲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相对于直井和水平井,鱼骨井具有单井控制储量高、油藏接触面积大等优势,但开发过程中往往需注水来即时补充地层能量。分支井井身结构复杂,现场常采用直井或水平井作为注水井构建不规则的注采井网,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分支井含水上升快... 相对于直井和水平井,鱼骨井具有单井控制储量高、油藏接触面积大等优势,但开发过程中往往需注水来即时补充地层能量。分支井井身结构复杂,现场常采用直井或水平井作为注水井构建不规则的注采井网,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分支井含水上升快、产油量下降快和注水量调配难等问题,亟需开展不同注采方式和不同井型下的油水运动特征研究。利用二维可视化模型、红色染色煤油和黑墨水,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分支角度(30°~90°)鱼骨井一注一采井组在不同注采井型下的油水运动特征,并用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平井注水时,油水前缘向分支处偏移更大,油水前缘的推进效果更为均匀;直井注水时,油水前缘推进较为缓慢,但水淹状态时的波及面积更大。直井注水时,分支角度为45°的鱼骨井采出程度(61.10%)最高;水平井注水时,分支角度为30°的鱼骨井采出程度(57.97%)最高,水淹状态时剩余油分布最少。当分支角度小于30°时,水平井的注水效果好;当分支角度大于45°时,直井的注水效果好。对比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的油水运动场图和采出程度,结果较为吻合,实验结果与适用油藏特征的匹配性较高。研究结果对实际的油田鱼骨井注采井网部署和参数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井 分支角度 油水运动特征 可视化物理模拟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双河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分布规律
11
作者 侯宾东 李爱荣 +6 位作者 杨怡青 郭远智 姬伟华 陈兵兵 尹帅 刘梦 赵凯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635-10644,共10页
致密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地层水化学组分及其分布规律对指导致密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双河地区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矿化度、水化学特征参数与沉积微相、有效厚度及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双河地区地层水... 致密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地层水化学组分及其分布规律对指导致密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双河地区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矿化度、水化学特征参数与沉积微相、有效厚度及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双河地区地层水类型主要为CaCl_(2)型,地层水的矿化度主要分布在2201.2~153670.9 mg/L,平均为53947.2 mg/L。矿化度在50000 mg/L之前,含油饱和度随着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而在50000 mg/L之后,含油饱和度随着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较高的矿化度代表好的保存条件,利于油气长期大规模聚集,因而含油饱和度较高;而当目的层矿化度处于10000~20000 mg/L相对低的范围时,主要对应3~5 m薄层单砂体组成的复合砂体,因而含油饱和度也相对较高。分析认为,目的层矿化度、钠氯系数、镁钙系数特征均表明目的层处于相对封闭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油气的保存,这些水化学参数均与致密油藏聚集及产能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双河地区 长6油层组 地层水 水化学参数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果胶复合提升米谷蛋白界面特性及Pickering乳液的贮藏稳定性
12
作者 张佳雨 周际松 +4 位作者 付青璇 黄桂颖 侯温甫 彭登峰 金伟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60,共11页
米谷蛋白(Rice Glutelin,RG)是一种常用食品乳化剂,但在中性pH值下,RG易聚集成疏水性大尺寸颗粒,导致其稳定性差、界面活性弱。该研究通过果胶静电复合修饰米谷蛋白,探究两者复合比例对颗粒的尺寸、接触角、界面吸附性能和界面膜结构的... 米谷蛋白(Rice Glutelin,RG)是一种常用食品乳化剂,但在中性pH值下,RG易聚集成疏水性大尺寸颗粒,导致其稳定性差、界面活性弱。该研究通过果胶静电复合修饰米谷蛋白,探究两者复合比例对颗粒的尺寸、接触角、界面吸附性能和界面膜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复合颗粒为界面稳定剂制备Pickering乳液,考察其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流变学性质及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当米谷蛋白与果胶质量比为1:1时,复合颗粒平均粒径为675.4 nm,接触角为64.23°,油-水界面张力从36.55 mN/m降低至13.00 mN/m,界面膜以弹性为主,弹性模量达46.07 mN/m,由此复合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最小的粒径(d4,3~31.1μm)、最高的表观黏度和储能模量。因此,果胶复合可以显著降低米谷蛋白的尺寸,并赋予其合适的表面亲疏水性,进而提升其降低界面张力和增加界面膜黏弹特性的能力,有利于制备高稳定Pickering乳液,为拓展米谷蛋白在食品乳液体系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谷蛋白 果胶 静电复合 油-水界面 Pickering乳液
下载PDF
X油田低饱和度复杂油水层测井识别及产能预测方法
13
作者 汪爱云 付晨东 +5 位作者 张志国 王蕃 任莉 张维锋 张丽华 王玉梅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517-525,共9页
为解决X油田S油层组低饱和度油层复杂油水层识别及两相流体产能预测这个难题,笔者应用岩心配套实验资料,考虑含泥、含钙的影响建立变指数“新三水饱和度模型”。同时对传统的相渗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之上,创建了双饱和度交会法、... 为解决X油田S油层组低饱和度油层复杂油水层识别及两相流体产能预测这个难题,笔者应用岩心配套实验资料,考虑含泥、含钙的影响建立变指数“新三水饱和度模型”。同时对传统的相渗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之上,创建了双饱和度交会法、饱和度动态下限法及可动流体含油饱和度法等多种油水层判识技术,融合反映储层品质、原油性质及压裂规模的多参数建立了两相流体压前及压后产能预测技术。10口井验证结果表明:流体识别符合率由75.0%提高到87.2%,产能预测级别符合率达到83.3%,实现了油水同层精细识别、分级评价及油水产出比例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饱和度油层 复杂油水层 流体性质识别 油水同层细分 产能预测
下载PDF
操作参数和滤材结构对纤维滤材油-水聚结分离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英 刘浪 +2 位作者 谢云霞 何文丞 常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2-952,共11页
为提高纤维滤材对油-水聚结分离性能,搭建油-水聚结分离性能测试装置,探究含油量和过滤速率协同、纤维滤材层数以及孔径等操作参数和滤材结构对水包油乳液聚结分离性能以及液体分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层平均孔径15.1μm聚丙烯纤维滤... 为提高纤维滤材对油-水聚结分离性能,搭建油-水聚结分离性能测试装置,探究含油量和过滤速率协同、纤维滤材层数以及孔径等操作参数和滤材结构对水包油乳液聚结分离性能以及液体分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层平均孔径15.1μm聚丙烯纤维滤材在过滤速率0.001 m/s、含油量1000 mg/L的条件下可获得最高80.2%的除油效率、最大0.96的品质因子。当含油量相同时,滤材的饱和度与过滤速率呈反比;过滤速率相同时,滤材的饱和度和含油量呈正比。滤材品质因子随着纤维滤材(平均孔径15.1μm)层数由1层增加到5层,其曲线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除油效率可显著提升23.2%,下游平均粒径降低约80.0%。滤材孔径与滤材效率和品质因子呈反比,在过滤速率0.001 m/s、含油量100 mg/L的条件下,随平均孔径从15.1μm增加到21.6μm,滤材的除油效率从67.1%下降到31.2%,品质因子从0.64下降到0.35。纤维滤材表面液体分布和内部持液量分析表明,油相主要聚集在滤材上半部分,沿流动方向滤材内部可能存在厚薄不均匀的油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结分离 过滤速率 滤材结构 水包油 液体分布
下载PDF
缙云山典型林地根系分布对土壤土水特征和渗透性的影响
15
作者 祁子寒 王云琦 +5 位作者 李通 李克文 闫相君 马磊 王太强 刘玉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70,共9页
森林土壤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是衡量土体非饱和特性中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能力的重要方式。为了了解不同林地根系表层土壤土水特征和渗透性,基于经典VG模型,通过土壤变水头渗透试验和离心机试验研究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森林土壤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是衡量土体非饱和特性中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能力的重要方式。为了了解不同林地根系表层土壤土水特征和渗透性,基于经典VG模型,通过土壤变水头渗透试验和离心机试验研究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灌木林4种林地土土水特征和渗透性,同时建立土壤根系含量影响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归一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毛竹林根系分布最多,且粗根比例较大,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各径级的根系分布范围均较广,但是每层数量较少;灌木林每层根系分布均数量较多,且细根分布范围最广;2)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灌木林的表层饱和渗透系数k_(s)分别为7.00、7.04、0.69、3.70μm/s,4种林地土壤的k_(s)整体呈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毛竹林第一土层与此规律反常;3)4种林地土壤的进气参数值随土层深度整体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孔径参数则基本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减小;4)4种林地土壤的饱和渗透系数与根系数量均呈幂函数关系,R^(2)≥0.95976,考虑根系影响的林地土体非饱和渗透性函数可用归一化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研究结果可为含根土体水力特性及非饱和土渗流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土复合体 根系分布特征 土-水特征曲线 渗透系数
下载PDF
基于Maxwell-Wagner模型的含水绝缘油的介电性质分析
16
作者 彭程 孙军泽 +2 位作者 韩旭 钱江波 钱江超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2期49-53,60,共6页
绝缘油的微水检测对保障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含水绝缘油的介电性质分析能够为绝缘油的微水检测提供物性参考。将Maxwell-Wagner模型简化,得到混合介质复介电常数与离散相含量之间的关系式,基于Maxwell-Wagner模型探究... 绝缘油的微水检测对保障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含水绝缘油的介电性质分析能够为绝缘油的微水检测提供物性参考。将Maxwell-Wagner模型简化,得到混合介质复介电常数与离散相含量之间的关系式,基于Maxwell-Wagner模型探究了含水绝缘油在不同温度、不同微水体积分数下随电场频率变化的介电性质。结果表明:在0.5~20 GHz内,微水体积分数为0.0010%时,Maxwell-Wagner模型计算的含水绝缘油实部最大误差不超过0.0514%,虚部最大误差不超过1.0500%,因此该模型适用于研究含水绝缘油的介电性质。复介电常数实部变化量随微水体积分数升高而增大,随电场频率增加而变小;虚部变化量随微水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大,随电场频率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实部及虚部变化量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表明,微水体积分数、温度及频率能够显著影响含水绝缘油的介电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绝缘油 微水 复介电常数 Maxwell-Wagner模型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恩博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对于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刻画难度大,如何寻找剩余油甜点区成为提高水驱采收率关键。以H区块为例,在分析不同韵律性储层水淹特征基础上,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生产井间、断层附近剩余油富集以及... 对于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刻画难度大,如何寻找剩余油甜点区成为提高水驱采收率关键。以H区块为例,在分析不同韵律性储层水淹特征基础上,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生产井间、断层附近剩余油富集以及正韵律和渗透率极差小的反韵律厚油层顶部,并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制定合理的挖潜对策,包括实施加密井、老井侧钻及厚层顶部部署水平井等,现场部署实施各类井23口,日注水量增加440方,日产油量最高增加170t,采油速度提高0.28%,阶段累增油5.7万t,预计可提高水驱采收率5%,实现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剩余油 分布特征 挖潜对策
下载PDF
海上油田一种水基深部调驱剂的研究与应用
18
作者 李海峰 徐国瑞 +3 位作者 杨劲舟 苏程 李建晔 王浩颐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8期37-41,共5页
为达到高含水率油田深部调驱的目的,对水基超分子微球进行粒径分布、缔和性能等评价,发现该微球粒径分布在纳米-微米级别,盐水条件下缔和现象聚集体粒径扩大倍数可达5倍以上,静态条件下体系浓度在1000 mg/L以上时可实现颗粒有效聚集。... 为达到高含水率油田深部调驱的目的,对水基超分子微球进行粒径分布、缔和性能等评价,发现该微球粒径分布在纳米-微米级别,盐水条件下缔和现象聚集体粒径扩大倍数可达5倍以上,静态条件下体系浓度在1000 mg/L以上时可实现颗粒有效聚集。岩心驱替模拟实验条件下,体系注入过程中阻力系数低,高含水率条件以及存在渗透率级差条件下依然具有较高的提高采收率幅度。该体系适用性良好,对“双特高”油田调驱提高深部处理能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调驱 水基超分子微球 粒径分布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复杂地区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开发技术优化研究
19
作者 王丽 陈洪斌 +3 位作者 谭杰 张伟 李超 孙峰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225-2229,2234,共6页
以某低渗透油藏为例,采用薄片荧光分析和微观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开发技术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剩余油类型以孔喉充填型、喉道滞留型、分散油滴型和角隅型为主,剩余油分布整体规律呈相似性,其中低渗透砂岩储层... 以某低渗透油藏为例,采用薄片荧光分析和微观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开发技术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剩余油类型以孔喉充填型、喉道滞留型、分散油滴型和角隅型为主,剩余油分布整体规律呈相似性,其中低渗透砂岩储层以孔喉充填型剩余油为主;剩余油的生成机制主要包括毛细管圈闭作用和孔隙内驱替流体分离作用;通过优化注采排距、注采井距和注采井数比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剩余油的动用程度,其中储层基质渗透率与合理排距成正相关,一般裂缝油藏下,井排比为2~5,并可通过提高注采井数比,增加注水井数,来满足供液和保持地层压力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区油藏 剩余油分布 开发技术优化 采收率
下载PDF
丈方台区块油藏特征及油水分布关系探讨
20
作者 李晓航 汪昌尧 陈浩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48-152,共5页
丈方台油区目前所有层系均未投入注水开发,开发方式仍然主要依靠弹性驱+溶解气驱的天然能量,地层能量和油井产量都下降较快,影响了该区的开发效果。通过对丈方台区块油藏进行精细研究,弄清了延10、长6、长7等主力含油层系的沉积特征、... 丈方台油区目前所有层系均未投入注水开发,开发方式仍然主要依靠弹性驱+溶解气驱的天然能量,地层能量和油井产量都下降较快,影响了该区的开发效果。通过对丈方台区块油藏进行精细研究,弄清了延10、长6、长7等主力含油层系的沉积特征、油藏类型及油水分布关系,对今后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油藏类型 油水分布 油藏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